素描心得
素描头像的训练,除了要有目的性以外,还必须具有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只有在学习中自觉地按照这些 原理去做,抓住基本法则,才能较快地掌握造型的规律和方法。
1.观察方法: 当我们开始写生时,面对着模特还只是一个初步的感觉,尽管这种感受 比较深刻,但如果只停留在初步的 印象上来作画,就会被模特表面的细节所迷惑,促使你无法深入下去,有时甚至会产生一些视觉中的错觉而导致 画面的种种错误,因此这种初步的视觉感受必须深化,即从感性的初级阶段上升到理性分析的阶段,树立正确的 观察方法,其原因就是“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在 头像写生时,始终把新鲜的视觉感受与分析研究对象结合起来,通过这样长期反复的实践,端正观察方法,才能 不断提高观察能力。
2.整体观念: 在作画时始终坚持整体地观察对象,这是头像写生训练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
因为在素描写生中没有任何 孤立的东西,它是秩序、综合关系所形成的和谐整体。
培养整体观察的能力,做到写生时纵观全局,这必须经过 长期严格的训练。
在作画的时候,如果我们看到什么画什么,不仅会使画面失去绘画中所必须遵守的主次虚实关 系,而且会导致顾此失被,因小失大,造成形体比例上的错误。
有一句艺术格言“画鼻子时看耳朵”,因此实际 写生时当然不可能各局部同时画,但看对象时应纵观全局,各个部分的关系以一次观察所见为标准,不能以数次 观察、不同时间所见为标准。
如画头的基本形时,就必须同时注意它与颈部和肩部的关系。
在处理明暗调子时也 是如此,有时把这分画得暗一点,目的足为了使另一部分提壳;减弱这一部分是为了突出那一部分,这些都足以 整体关系为着眼点。
总而言之,由于我们描绘的对象是一个具有内在相互联系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不论是结构关 系、比例关系、黑白关系、体面关系、面和线关系,都是相对存在,互相制约的,如果画时孤立片面地去对待, 最终必定会失去画面的整体统一。
由此可见,整体观察,它不仅是一个观察和表现的方法问题,也是一个思维方 式方法问题。
自古以来,有成就的画家,始终把整体关系放在首位,在整体关系基本正确的前提下,再求局部的精致变化 。
画局部,看整体,反复交替,互相促进。
如果局部破坏了整体,画面就会出现混乱,然而仅有大关系,没有局 部的深入刻画,整体便是空洞的。
整体的充实,足由局部精致表现来反映的,是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
为了达到局—部与局部之间,以及局部与整体之间“比例关系”的准备,首先要从确定大关系人手,遵循整体— 局部--整体的作画步骤, 从大至小,由简人繁地逐步深入,同时要注意画面各局部之间的进展,始终保持相应 的关系,才能进行有效的比较检验和调整。
柯罗曾经说“我从来不急于画细节,我首先注意一幅画的大体和特征.....” 3.立体观念: 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由它的高度、宽度和深度组合而成的,即三维空间。
许多考生由于缺乏关于物体的体 积是由面构成的原理,尽管他们有着正常的视觉,但只能画出宽度和高度的二维空间,却不能画出深度,把立体 感表现出来。
值得明确的是,任何物体都要以三度空间来测量,缺一不可。
在学习素描的开始,就应培养学生用立体观念去对待客观世界所有物象,并通过多种手法,把它们表现出来 。
通过反复的学习实践,使学生对这方面的要求更加明确。
因为,素描虽然也有表现对象质感、体感以及不同色 感的任务,比如画头像时,眼睛是透明的,头发蓬松而颜色较深;但它们首先都应具有立体感。
学生在开始观察 时,总是看不到它的体积而仅看到对象的不同颜色。
所以他不能把深色的受光部画亮,也不能把浅色的背光部画 深。
物体各种固有色的观念,影响他们去研究物体受光后的明暗变化。
为了便于学习,我们可以采取对石膏几何 体的写生来理解物体由面所构成的原理,这个原理对于表现其它复杂的形体具有普遍的意义。
在此基础上,树立 起在空间深度上塑造形体而不是在平面上描绘这一概念,不是轻易能够做到的,需要掌握透视知识和注意培养这 种观察认识物象的习惯,才能正确把握物体在画面上的恰当位置,做到看得立体,画得立体。
4.艺术表现: 艺术表现最主要的还是取决于作者的感受和艺术素养,取决于作者的精神表现,即内心世界的表达。
作者的 感受越深,在感情上越是能鲜明地感受到对象精神的美和形象的美,就越能进行有效的艺术概括。
如作画开始, 先观察研究,画面是强还是弱、色调是明快还是深沉等等,在感受对象的基础上,分析主次关系,前后虚实关系 ,这样由表象认识上升到理性的把握,画面上的形象就具有艺术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绘画训练是技术训练, 同时也是艺术训练,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在作画实践中,描绘活动同时也是表现活动,是作画人眼中、脑中 、手下的同一件事情。
素描实践只讲技术不讲艺术,只能说是训练画匠。
造型艺术不讲艺术规律和艺术表现,就 无所谓艺术教育,更谈不上艺术创造了。
艺术表现要付诸于形式,成为视觉感受的具体形象。
画面构图的主次虚实处理,用笔的抑扬顿挫,和谐的韵 律节奏等等构成了形式美。
在学习中,各种形式美因素也是从观察、感受物象中升华出来并运用于艺术实践的。
倘若不顾对象故意摆弄玄虚,在画面上搞形式游戏,这是基础训练中不可取的。
5.素描头像与头部形体结构: 要想画好一幅素描头像,首先要认识这个形象。
怎样才能了解和掌握它呢? 这就要求我们从形象的结构特征 出发,对人物形体结构进行全面的分析理解,才会在今后学习中取得可喜进步。
素描造型的基本手段:素描造型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在这里我们考虑再三,仅谈两种表现手法:即线条和 明暗。
6.线条:: 线条是一种明确的富有表现力的造型手段,能直接地、概括地勾划出对象的形体特征和形体结构,它具有丰 富的表现力和形式美感。
随着对象的不同,要求用不同的线条表现。
从艺术大师不同画风比较中,就可以认识到 这种表现领域的广泛性。
线条还有一种表现节奏的作用,轻重起伏波纹式线条,或刚柔相间、长短穿插、曲直弯转、抑扬顿挫的线条 ,给人以音乐的节奏感。
门采尔《轧铁工人》的画中就给我们这种心理效果。
线条在素描中不仅可以有效地把握形体,还能对所要表现的物象做出有力的判断。
素描训练无论采取哪种手 段,开始都要用线确定所有的关系。
用不同种线条来寻找形体,—用多条重要的辅助线划分比例定位置;用长直 线画大的形体关系;用切线画出小的结构转折关系;用重线、实在线表现近处和暗部;用淡线、虚线表现亮部和 迟远的部分。
在素描训练中通过对线的探索,逐渐认识线在绘画中的作用,并能通过线条创造美的造型。
7 .明暗: 明暗是表现物象立体感、空间感的有力阶段,对其真实地表现对象具有重要的作用。
明暗素描适宜于立体地 表现光线照射下物象的形体结构、物体各种不同的质感和色度、物象的空间距离感等等,使画面形象更加具体, 有较强的直觉效果。
在早期的绘画中,就有人不同程度地采用了这种手段。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随着科学的发展 ,促进了这种手段的成熟,形成了明暗造型的科学法则。
这时期的三杰:达·芬奇、米开郎基罗、拉斐尔等艺术 大师的研究实践把前人的经验,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明暗现象的产生是光线作用于物体的反映,建立在物理光学的基础上。
没有光就不能产生明暗。
倘若光线射 在某一立体物体上,就不难看到不同的明暗现象。
由此可见,明暗现象的产生,是物体受光线照射的结果。
同一个物体虽然由于不同角度的光线照射而出现不同的明暗变化,但是光线不会改变对象的结构,因为对象 的结构是固定的,而光线是可变的。
所以,物体明度调子的变化,结构是主体,光线是客体。
物体受光后出现受 光部和背光部,即明、暗两大系统。
由于物体结构的各种起伏变化,明暗层次的变化是很多的。
我们把这种变化 所具有的一定规律,归纳起来称作明暗五调子,即:亮部、中间色、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
其中亮部和中间 色属于物体的受光部,明暗交界线和反光、投影属于背光部。
它们构成物体的明暗两大关系。
五调子的规律是塑造立体感的主要法则,也是表现质感、量感、空间感的重要手段。
素描造型正确地表现出 这种关系,就可达到十分真实的效果。
明暗交界线是由亮部向暗部转折的部分。
这个最暗的部分我们不能简单地 理解为一条重的线,它有宽窄、浓淡虚实等变化,其特点是由光源的强弱和物象的形体特征所决定。
我们非常重 视明暗交界线的变化,是因为它在造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明暗交界线是区别物象面的不同朝向和起伏特征 的重要标志。
暗部与反光是一个整体。
反光部很自然地统一在暗部。
过亮或过暗都会影响物象体积和空间的塑造 ,画得过亮,同亮部的中间色重复,显得孤立,影响整体协调的统一。
中间色是物体固有色中心区域,也是比较细致、复杂的,它是明暗分界线的壳部的过渡面,是个不易观察清 楚而又要认真研究和刻画的重要部分,同时,它应和暗部自然地衔接起来。
投影在塑造物体的体积感和空间感中 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素描学习中,应注意掌握投影的形体变化和虚实关系。
8.五官的造型特征: 为正确生动地画好这些部分,不仅要熟悉它们的基本结构和特征,更重要的是理解五官由于面部表现变化而 形成的相互关系。
不注意五官周围肌肉的变化和相互关系,表现就不自然。
眼: 眼睛是由瞳孔、角膜、眼角组成球形嵌在眼睛窝里,上、下眼睑包裹在眼球外,上下眼脸的边缘长有睫毛, 呈放射状。
上眼睑,睫毛较粗长向上翘,下眼睑睫毛细而短向下弯。
两只眼球的运动是联合一致的,视点在同一个方向上,由于头部的扭动,眼睛出现了不同的透视变化。
眼睛的形状不同,有圆、扁、宽、双眼皮、单眼皮等区别。
年龄段不同,眼睛的形状也不同。
有的人内眼角低,外眼角高;有的人内外眼角较平,观察表现应认真注意区分 。
眉毛: 眉头起自眶上缘内角,向外延展,越眶而过成为眉梢,分上、下两列,下列呈放射状,内稠外稀,上列覆 于下列之上,起势向下,内侧直而刚,并且常因背光而显得深暗,外侧呈弧形,因受光显得轻柔弯曲。
人的眉毛 形状、走向、浓淡、长短、宽窄都不尽相同,是显示年龄、性别、性格、表情的有力标志。
鼻: 鼻隆起于面部,呈三角状,有鼻根和鼻底两部分组成。
鼻上部的隆起是鼻骨,它小而结实,其形状决定了鼻 子的长、宽等。
鼻骨下边连接鼻软骨,包括鼻中隔软骨、鼻侧软骨和鼻翼软骨,鼻翼可随呼吸或表情张缩。
鼻子 的形状很多,因人而异,有高的、肥厚的、也有尖细的或扁平的等等,都是形象特征的概括。
鼻孔的形状随鼻形 而变化,特别与鼻翼有很大的关系。
嘴: 嘴,就形状来说,是由覆于上、下颅骨和牙齿之上的双唇所决定的。
颌骨和牙齿形成的弧度直接影响双唇的 曲直。
嘴形的不同,就是由颅骨和牙齿的弧线所定型的。
嘴唇由口轮匝肌组成,上下牙齿生在半圆形的上下颅骨 齿槽内,外部是呈圆形体积。
上唇中间皮肤表面有条凹,称人中。
嘴唇的表面有唇纹,各人的唇纹形状不同。
上 、下唇的活动十分灵活,彼此呼应,不仅对发音有很重要的作用,对表情也有直接的影响。
耳: 耳朵由外耳轮、对耳轮、耳屏、对耳屏、哥垂组成,是软骨组织,具有一定的弹性,形似水饺。
耳朵稍斜长 在头部的两侧。
在学习时除了弄清它的结构外,还应注意它的体积。
头部形体结构: 人的头部结构较复杂,我们应以研究造型为目的,为更好地理解头部的体积,将人的头部予以几何化的归纳 。
头部骨路是头部造型的本质所在。
它是处在圆球体和立方体之间,从整体上可以概括成一个圆球或立方体或楔 形之间的复合体。
用立方体概括头部,便于掌握头部的空间结构。
头骨有几个突出的点,我们叫它骨点。
这些骨 点通过面部肌肉显示出来。
从额头的额结节到眉弓、颞线、颧骨结节和下颌结节骨点的连接,便构成了头部不同 面的转折。
由此可以看出眉、眼、鼻、嘴是处在一个面上,耳朵是长在两个侧面上。
9.头部比例: 人的五官位置和形态特征各有差异,这是前人概括的头部的基本比例,有长三停,横五眼。
正面看人物头部 ,从发际到眉毛,从眉毛到鼻头,从鼻头到下颌等距离的三段为三停。
两只耳朵中间的距离为五只眼睛的长度。
成人眼睛在头部的二分之一处,儿童和老人略在三分之一以下。
眉外角弓到下眼眶,再到鼻翼上缘,三点之间的 距离相等,两耳在眉与鼻尖之间的平行线内。
这些普通化的头部比例只能作为写生开始时的参考,最重要的是在 实践中灵活运用,正确区别不同的形态结构,才能体现所描绘对象的个性特征。
画人物素描的方法步骤
拉尔夫·英: 当文学变成半是商品半是艺术的时候,就会繁荣鼎盛。
别林斯基: 读者群是文学的最高法庭和最高裁判者。
鲁迅: 没有思索和悲哀,就不会有文学。
茹贝尔: 审美观是人的文学悟性。
亚·史密斯: 说到底,文学中的不朽的东西是风格,而不是思想。
泰纳: 文学的真正的使命就是使感情成为可见的东西。
塞尚: 文学家是以抽象化了的,即以观念来表现自己。
但是画家以素描和色彩把自己感觉和知觉到的具体化。
车尔尼雪夫斯基: 文学是人的生活的教科书。
别林斯基: 文学是社会的家庭教师。
: 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
惠特曼: 艺术之艺术,词藻之神采,以及文学之光华皆寓于纯朴之中。
爱默生: 有如语言之于批评家,望远镜之于天文学家,文化就是指一切给精神以力量的东西。
求素描结构的知识~
1、用一根线条去散步。
——·克莱2、艺术家用脑,而不是用手去画。
——3、我从来不急于画细节,我首先注意一幅画的大体和特征。
——4、画素描是从我们看不见的东西开始,而以看见的东西结束。
——著名画家博巴5、艺术是一种使我们达到真实的假想。
——6、科学家不创造任何东西,而是揭示自然界中现成的隐藏着的真实,艺术家创造真实的类似物。
——7、素描--这是高度的艺术诚实。
——8、素描,它是构成油画、雕刻、建筑以及其它种类绘画的源泉和本质,并且也是一切科学的根子。
那种已经掌握了这种东西(素描)的人,可以相信自己占有一笔巨大的财富。
——8、这话可能对那些已经取得某些成就的人来说,还是重要的,素描是绘画、雕刻、建筑的最高点,素描是所有绘画种类的源泉和灵魂,是一切科学的根本。
——9、的素描所以有价值,乃是他用眼睛看,用自己的手表达灵魂的明朗幽静,乃是从衷心流露出来的对整个自然的爱。
有些人丝毫没有这种温柔的感情,却想从这位乌俾诺的大师那里模仿他的有节奏的线条和人物的姿态,那么所能做到的,无非是非常乏味的剽窃。
——10、在米开开朗基罗的素描中,可赞赏的不是线的本身,不是大胆的透视缩减和精研的解剖,而是这位巨人像雷鸣似的那种绝望的威力。
——11、笨拙的艺术家永远载别人的眼镜。
——12、的素描不同于的,但并不因此逊色。
的线条柔和而纯净,的线条就往往粗扩而触目,二者成为对比,这位伟大的荷兰画家爱观察衣服的粗糙,脸上皱纹,穷人的手足的胼胝。
因为,在伦勃朗看来,所谓美,无非是人的躯壳的庸和他内在光辉之间的对照。
——罗丹13、绘画的表现力要求有丰富的素描知识,因为缺乏素描知识,不可能获得十分优秀的成绩。
实际上,表现力不可能在最大的准确性之外表现出来,只有在素描上具有特殊的才华,才能够达到这种极大的准确性。
在大师中间,富有表现力的油画家,都是最具卓越才能的素描画家。
拉斐尔就是一例。
——安格尔14、素描一方面来自理智,一方面又从无数的自然界物体的形式结构中获得普遍的见解,因为自然界物体的形和结构,是完全按其自身的规律构成的,都是独具特点的,都是无比卓越的.--瓦萨里(1511---1574)意大利画家。
建筑师。
著名的艺术家15、素描是指南针,它指引着我们,使我们不至于沉没在色彩的海洋中,因为有许多人都沉没在这色彩的海洋中,希望找到一条生路.--勒勃仑16、我不需要悼词或什么东西,只希望在我的墓上写一句话:他从内心里热爱素描。
--德加17、素描是至高无尚的,许多艺术家因它面光辉灿烂;素描是固如磐石,许多艺术家的城堡以它为奠基.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契斯恰夫18、素描是一切的基础,是根基,谁要是不懂得或者不承认这一点,谁就没有立足之地.素描是艺术中最刚强,坚实,稳固和崇高的东西.--契斯恰夫19、画素描--也就是进行思考和理解.任何时候也不要默不作声地画,要经常给自己提出课题.素描是艺术的最高一方面,但决不能仅仅严格地追求素描一直追到底,面要善于及时地停下来,否则,很容易越过界限,面走上摄影师的道路,或者是把素描开得枯燥乏味,如果你不善于抓住整体的话。
话末说尽,比廉洁赤了头好.--契斯恰夫19、必须把指南针放在眼上,面不是放在手上.不好的外形,本身可能充满五颜六色,但是画家应当通过线条艺术地表现出它的美来.--菲多托夫20、素描画的不是形体,而是对形体的观察.--德加21、我是一方面细心地追求模仿自然,另一方面我决不失掉心里的感受.现实的东西只不过是艺术的一部分,而只有感性才能使它完整.只有你真受感动,你才能把直接的感受传给别人.--柯罗22、在每一个物体中必须抓住的,以更在素描中表现出来的最重要的东西,这就是主要线条的对比,在铅笔接触画纸前,需要把这个对比深刻印在想象中~~绘画中的轮廓,如同雕塑中的一样,是一种理想和虚构的现象.它应当以自然面然的方法产生,在正确地布置重要部分的结果中出现.--德拉克洛瓦23、画家的技巧是从观察获得的,而不是苦苦地去依样画葫芦.有两种观察事物的方法:一种是简单地注视着它;而另一种却是专注地观察它.--普桑(1594--1665)法国画家,是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绘画的奠基人.24、画素描,并不就是简单地描画出外形;素描了不单单是由轮廓构成的.素描,除此以外,还包括有情,景和造型.素描是组成绘画因素的四份之三还另一半.--安格尔25、绝不允许孤立地逐个地描画,如先画完头部,再画人体,躯干,手等等,因为这样一来,你不可避免地要使整体的和谐简单化.相反要规定出存在于各个局部之间的那种比例关系:找出动势的真实性;指出它的特征.怕冷不怕热,要描画得热烈些
--安格尔26、要经常及时画速写,不论用画笔或者还用别的什么东西,哪怕是用钢笔也好,画不完也可以.我现在力求把被画对象的最本质的东西尽可能显示得使其更富有表现力,而把普通一般的地方留在阴暗中。
--凡高27、形体或素描,其表现形式是无限丰富的,可能表现的非常充分,而且带有气度高尚的审慎感,或者是仅仅利用线条,或者是借助于能塑造物体并能表现光线的色调.——高更28、对大自然借素描进行研究最要紧.如果素描与理性相联系,而色彩与感性相联系,那就应当画素描,以求发展理性并且能够循着理性的途径引导色彩。
——马蒂斯
素描人头脸怎么画
我的经验是(3小时):1.、用45分钟起型,包括五官、头发、领子,重点是五官,形象努力做到像模特
先不加调子,重造型。
2、15分钟把头发加重(认真做一下头发的造型),领子衣服稍微做一做,拉开黑(头发)白(脸)灰(衣服)。
3、用80分钟开始画五官、脸,脸先分明暗面,眼口鼻耳深入(不会的话看书,推荐《敲门砖》),不要总是用手摸。
4、最后40分钟,先做做头发,再整体看一遍。
但始终是黑白灰的效果,脸上要看出明暗交界线,上眼睑、鼻下、下颌加重,要大效果。
如果是2个半的时间,就把深入的时间缩短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