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个格言故事
格言1最棒的玉米 :也许你一直都很相信自己,但你是否有耐心在绝望的时候再等一下。
一个老婆婆在屋子后面种了一大片玉米。
一个颗粒饱满的玉米说道:“收获那天,老婆婆肯定摘我,因为我是今年长得最好的玉米
”可收获那天,老婆婆并没有把它摘走。
“明天,明天她一定会把我摘走
”很棒的玉米自我安慰着。
” “明天,老婆婆又收走了其他一些玉米,可惟独没有摘这个玉米。
“明天,老婆婆一定会把我摘走
”棒玉米仍然自我安慰着……” 可从此以后,老婆婆再也没有来过,直到有一天,玉米绝望了,原来饱满的颗粒变得干瘪坚硬,整个身体像要炸裂一般,它准备和玉米秆一起烂在地里了,可就在这时,老婆婆来了,一边摘下它,一边说:“这可是今年最好的玉米,用它作种子,明年肯定能种出更棒的玉米”。
格言2上帝的感叹:机会就在身边,把握是关键。
有一个年轻人,死后见了上帝,就抱怨上帝不公平,上帝叹了口气说:“你年轻聪明,壮志凌云。
你不想庸庸碌碌地了些一生,渴望声名、财富和权力。
因此,你常常在我身边抱怨: 那个著名的苹果为什么不是掉在你的头上
那办藏着“老珠子”的巨贝怎么就产在巴拉旺而不是在你常去游泳的海湾
拿破仑偏偏能碰上约瑟芬,而英俊高大的你总没有人垂青
于是,我想成全你,先是照样给你掉了一个苹果,结果,你把它吃了。
我决定换一个方法,在你闲逛时将硕大无比的卡里南钻石偷偷放在你的脚边,将你绊倒,可你爬起来后,怒气冲天地将它一脚踢下阴沟。
最后,我干脆就让你做拿破仑,不过象对待他一样,先将你抓进监狱,撤掉将军官职,赶出军队,然后将你身无分文地抛到赛纳河边。
就在我催促约瑟芬驾着马车匆匆赶到河边时,远远听到“扑通”一声,你投河自尽了。
唉
“你说我还能为你做什么
”
急需格言和古诗
(一)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观 经典二:不可说。
(有些话是不能说出来的。
一旦失口,往往一丝脆弱的牵伴都会断掉,纵然痛惜也) 眼睛有病 空中见花 花为幻化 说生说灭 皆是颠倒 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空色不二 性相不二 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叫我们不要胡思乱想 现量见物 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空性圆融 万法无碍 一一相 皆具无量义 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因果循环 六道轮回 经典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无相为体 相用无穷 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迷者为苦 觉者成佛 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空性为体 经典十:我不入地狱谁, 谁入地狱。
地藏法门 诸佛之师(二)人类殊胜,人身难得 尔时有一比丘白世尊言:“三十三天云何得生善处
云何快得善利
云何安处善业
”世尊告曰:“人间于天则是善处,得善利者生正见家,与善知识从事,于如来法中得信根……。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人为天善处,良友为善利,出家为善业,有漏尽无漏。
比丘当知:三十三天着于五欲,彼以人间为善趣,于如来法得出家为善利而得三达。
所以然者,诸佛世尊皆出人间,非由天而得也。
” 《增一阿含经》卷二六《等见品》 尔时释提桓因白佛言:“我今当以何食饭如来乎
为用人间之食,为用自然无食
”世尊告曰:“可用人间之食用饭如来,所以然者,我身生于人间,长于人间,于人间得佛。
” 《增一阿含经》卷二八《听法品》 佛告比丘:“阎浮提人有三事胜(贝*贝/隹)尼人,何等为三
一者勇猛强记,能造业行;二者勇猛强记,勤修梵行;三者勇猛强记,佛出其土。
以此三事胜……弗于逮,……胜郁单越(3)…··胜饿鬼趣,……胜龙、金翅鸟,……胜阿须伦,…胜四天王,……胜忉利天、焰摩天、兜率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
” 《长阿含经》卷二十《世纪经》 人是福田,能生一切诸善果故··*如是一切贤圣道果,皆依于人而能修证。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四十华严》卷十二 汝等于是广植德本,布恩施惠,勿犯道禁,忍辱精进,一心智慧,转相教化,为德立善,正心正意,斋戒清净一日一夜,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
《无量寿经》卷下 云何人趣……名末奴沙
…··于种种工巧业处而得善巧,以能用意思惟观察所作事故,名本奴沙……有说:能寂静意故名为人,以五趣中能寂静意,无如人者。
《大毗婆沙论》卷一七二 何故人道名摩拏沙
此有八义:一聪明故,二为胜故,三意微细故,四正觉故,五智慧增上故,六能别虚实故,七圣道正器故,八聪慧业所生故。
《立世阿毗昙论》 佛言:人离恶道得为人难;既得为人,去女即男难;既得为男,六根完具难;六根既具,生中国难;既生中国,值佛世难;既值佛世,遇道者难;既得遇道,兴信心难;既兴信心,发菩提心难;既发菩提心,无修无证难。
《四十二章经》 若优婆塞虽得人身,行于非法,不名为人。
若得信心,能作福德,善修正念,现一切法皆是无常、无我我所,于一切法心无取着,见一切法不得自在,生灭苦空,无有寂静。
人身难得,虽得人身难具诸根,虽具诸根难得正见,虽具正见难得信心,虽得信心难遇善友,虽遇善友难闻正法,虽闻正法难得受待,能如是观,是名人身。
《优婆塞戒经》卷六《五戒品》 不知三世事,亦寡法财宝,饱暖恣欲心,人形畜无别。
《四十华严》卷十二 若人寿百岁,远正不持戒,不如生一日,守戒正意禅。
若人寿百岁,邪伪无有智,不如生一日,一心学正智。
若人寿百岁,懈怠不精进,不如生一日,勉力行精进。
若人寿百岁,不知大道义,不如生一日,学惟佛法要。
《法句经·述千品》 若人寿百岁,邪学志不善,不如生一日,精进受正法。
若人寿百岁,奉火修异术,不如须臾敬,事戒者福胜。
《法句经·教学品》 要想永久受苦,与永久得乐,均视此身。
寂天《人菩萨行论》 此十分难得之清净人身,如果用它来作罪业和恶行之工具,实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此难得暇满的人身,不用它来学佛,而让它白白地空过死去,实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在这个恶浊短暂的世界上,把自己的生命全部消耗在无意义的事情上,实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冈波巴《宝鬘集》 若你真心参悟,便会自寻,且一句即可受用一生,何苦强求所有。
敬请佛教居士开示
楼主误会了
如果说佛法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一切众生毕竟成佛”,也就是说,佛教是教众生圆成佛道的方法。
而这个目标太过艰险曲折,因此分说为各种次第。
最浅显的,就是楼主所说“成为大善人”,修十善业,不做十恶业的直接果报就是来生可以生于人、天善道;而生于人、天善道的目的,却不是享受“五欲之乐”;而是得道继续闻法修行的机会。
这一类法,也叫说“人天乘”。
然而,即使生于非想非非想天,寿命无量劫,如未断我见、我执;未能得解脱法;完全可能再生于恶道;所以说,不免生死,仍旧是凡夫。
更进一步,声闻乘(极果为阿罗汉)、缘觉乘(极果为辟支佛)称为“小乘”,这算是一定意义上佛法了,能实证无我,一切法缘生缘灭;断我见、我执、三缚结等,得解脱法;能入涅盘。
这样就可以不再受生,不再轮回。
名为“解脱道”。
也可名为“得度”。
再进一步,小乘名为“化城”,因成佛的道路太过漫长,恐闻者生畏难之心;因此在途中现化一座城池,以安慰行者;也让众生看到:可以经由修行而不再坠入轮回,因而对修学佛法生起信心。
先于“化城”安住,待精力充沛,信心具足,则“回小向大”,发起菩提心,开始走向究竟成佛的道路。
因此,大乘佛法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佛法。
佛法的第一义谛,就是发菩提心、明心见性、悟后实修、圆成佛道。
未得解脱法的凡夫,有大乘种性者,也能在凡夫位发起菩提心,以大乘佛法为修学目标。
复说如下:佛教将一切有情分为十法界。
十法界又分为“六凡四圣”:六凡为: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人等六道;六凡不能出离三界,升降沉浮,轮回不已;四圣为: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
四圣能出三界而常住三界以救度众生出离轮回。
(阿罗汉、辟支佛可能因畏怖生死,乐于入涅盘,因而不度众生,名为“自度”;也可能“回小向大”,触证真如而明心;由此成为菩萨而度众生,名为“度他”。
)六凡可以通过修学佛法而了脱生死,出离轮回。
方法有三种: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
(乘的意思就是“乘坐的工具”,经中用“白羊车”、“白鹿车”、“白牛车”比喻)其中,声闻乘和缘觉乘合成“小乘”;声闻乘通过观察五蕴十八界一切法空而证阿罗汉果;缘觉乘通过观察十二因缘法缘起性空而证辟支佛果;大乘(菩萨乘)则是:先发菩提心,通过开悟明心,触证人人具足的如来藏;因此发起般若智慧而入门,悟后起修,实修菩萨六度万行,层层增上直致成佛。
以上三乘佛法,声闻、缘觉只是中途暂时停留的境界,不是究竟圆满。
其实三乘终究合为“唯一佛乘”,究竟圆满成就无上菩提。
简言之,佛教就是教众生成佛;方法就是佛法。
由凡夫的“无常、苦、空、污染”境界,转变为佛的“常、乐、我、净”境界。
佛法分为二种道路:其一为“小乘解脱道”,是教人证得五蕴十八界一切法空,断除“我见”,“我执”,断除“三缚结”;三界之中已经找不到这个“我”了,成为“阿罗汉”“辟支佛”入无余涅盘,不再受生死。
这样就解脱了生死。
其二为“大乘菩提道”,是教人先发菩提心,以开悟明心而实际发起般若智慧为入门,实际触证我们人人具足的真如如来藏而明白“人人皆可成佛”“生佛不二”等道理;再实修菩萨六度万行,直至成佛。
而小乘解脱,虽然已了生死,不受后有,但是不是究竟,未能证知本具之真如,不实际了知成佛之道;究竟是成佛,也叫做“唯一佛乘”。
声闻阿罗汉,缘觉辟支佛,大乘佛菩提道。
除此以外,别无任何方法可以了脱生死,更不能走上成佛的道路。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关于竹的名言名句,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苏东坡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白居易未成出土先有节,纵凌云处也虚心——郑板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