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家训的格言100字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出自“三国·蜀·诸葛亮《戒子书》”,原句为:“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意思是: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洁,平稳静谧心态,不为杂念所左右,静思反省,才能树立(实现)远大的目标。
《诫子书》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白话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诫子书》创作背景:这篇文章当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写十句《傅雷家书》名言。
傅雷对儿子说:“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心
”可见坚强对人生要意义。
坚强有方面的表现,一是“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习上的——打击”,“即使孤独也不怕”(见第二封信),并且“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对于感情的创伤,要“当做心灵的灰烬看”(见第一封信)。
二是“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永远保持“对艺术的谦卑”。
这两方面合起来,用通俗的话说,就是“胜不骄,败不馁”,就是宠辱不惊,得失泰然。
第一封信里所讲的“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第二封信所说的不怕矛盾,相信“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
也都是这个道理。
但“坚强”的最高境界,可以说还在于葆有一颗“赤子之心”。
“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赤子能够保持心灵的纯洁,能够无惧孤独,才是人性中最可贵的无坚不摧的坚强。
” 2. 如何理解“赤子之心”与“孤独”
傅雷说:“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当代哲学家周国平则说过,孤独、寂莫和无聊是三种不同的境界,分别属于精神、感情和事务的层面;只有内心世界丰富的人,对精神与灵魂有着执着追求的人,对人间充满挚爱的人,才可能体验真正的孤独;孤独产生于爱……傅雷对孤独的理解,与之和而不同。
傅雷相信:“艺术表现的动人,一定是从心灵的纯洁来的
不是纯洁到像明镜一般,怎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
怎能打动听众的心灵
”正因为赤子之心是最纯洁的,它不含私心杂念,没有欲望纷争,只容纳人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感情,所以“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
”赤子的现实生活也许境遇不佳、缺少知音,甚至会遭到误解和排斥,身边的世界让他孤独;但人类最纯洁最美好的感情与思想,是相通而永存的,普天下的赤子都将成为他的知音和朋友。
这心灵的朋友,这精神的世界,足以让他无惧身边的孤独,永远不感精神的孤独
周国平说“孤独产生于爱”,傅雷说“爱让赤子不孤独”,实在是异曲同工。
赤子之心无比纯洁,剔除了纷纭杂念,才可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并以之“打动听众的心灵”。
艺术的最高境界,人生的最高境界,便都在这里企及了。
3. 如何理解“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
文中提到罗曼•罗兰笔下的约翰•克里斯朵夫(以贝多芬为原型),说傅聪常以克里斯朵夫自命,其个性也与之相像;又说“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
其意旨在鼓励儿子像贝多芬那样,不惧矛盾,勇敢面对,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趋向完美。
傅雷家书名人名言
心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
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
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其所能无愧于心。
傅雷家书中,充满哲理的名言警句不少,请写出你最喜欢的两句
〈一〉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二〉在公共团体中,赶任务而防碍学习是免不了的。
这一点我早预料到。
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坚定的意志和立场向领导婉转而有力的去争取。
李鸿章家书经典语录
李鸿章名言一:天下最容易的事,便是做官,倘使这人连官都不会做,那就太不中用了。
李鸿章名言二:人生遭遇本有一定,但当尽其在我,以待事会之来李鸿章名言三:谣诼之来本非意料所备,息谤莫若自涤,流言止于智者,尽其在我,何惧人言。
李鸿章名言四:平日遇事不能持平,威信无从服众,以至一发难收,柔远二字须看的通透,柔克高明。
柔克者,非事事将顺之谓柔也,绕指柔中自有百炼刚在。
李鸿章名言五:办天下大事,贵实心,尤贵虚心。
非真知灼见不能办事,亦不能论事,贵耳贱目,最足误事。
李鸿章名言六:从来御侮之道,必战而后能守,能守而后能和,无论用刚用柔,要当预修武备,确有可以自立之基,然以战则胜,以守则固,以和则久。
李鸿章名言七:受尽天下百官气,养就胸中一段春。
李鸿章名言八:得失常事,不足虑,总以发奋读书为主。
李鸿章名言九:出水芙蓉,光华夺目。
曾几何时无复当初颜色
苍松翠柏,视似平常,而百年不谢也。
李鸿章名言十:法待人而后行,事因时为变通,若徒墨守旧章,拘牵浮议,则为之而必不成,成之而必不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