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格言 > 文化达人格言

文化达人格言

时间:2016-10-06 22:39

爱国诗词、格言(共十句)

孔子: 人生态度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

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子谓于产。

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   其使民也义。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放于利而行,多怨。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

改之为贵。

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乎

绎之为贵。

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做人格言   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下信乎

传不习乎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

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则匆惮改。

  不迁怒,不二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巧言乱德。

  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礼之用,和为贵。

  放于利而行,多怨。

  孔子论学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不学诗,无以言。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有教无类。

  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礼记礼的作用【原文】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礼不妄说(说:通“悦”)人,不辞费。

礼不逾节,不侵侮,不好狎。

修身践言,谓之善行,行修言道。

礼之质也。

【译文】礼,是用来确定亲疏,快断嫌疑,区别同异,明辨是非的。

遵循礼仪,不随意讨好他人,不说多余的话。

遵循礼仪,不超过节度,不侵辱他人,与人相交不轻佻。

自修其身,言行统一就是善行。

行为有修养,言谈符合礼仪,这就是礼的本质。

【原文】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

夫礼者,自卑而尊人。

虽负贩者,必有尊也。

而况富贵乎。

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

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

【译文】礼提倡人与人之间相互往来。

我前往施惠于人而受惠者不来报答,这是不符合礼的;人施惠于我而我不前往报答,也是不符合礼的。

人类社会有礼仪就安全,无礼则危险,因此说:“礼,是不可不学习的。

”具备了礼仪的人,自我谦卑而尊重他人,即使是一个背负担子的商贩,也一定有值得尊敬的地方,而何况一个富贵的人呢

富贵而知道喜礼,就会不骄纵不过分;贫贱而知道喜好礼,志向就不会怯懦。

侍奉父母之礼【原文】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凊:qìng,“凉”的意思),昏定而晨省(省:看望),在丑夷(丑夷:同辈)不争。

【译文】做儿子的礼节,就是要使父母冬天感到温暖,夏天感到清凉,傍晚要为父母铺上枕席,早晨要向父母请安,在同辈中不要与人争斗。

【原文】为人子者,居不主奥,坐不中席,行不中道,立不中门。

食飨不为概,祭祀不为尸(古人祭祀先祖时装扮成尸跳舞,一般由有地位的人充当“尸”)。

听于无声,视于无形。

不登高,不临深,不苟訾(訾:zǐ,诋毁,说人坏话),不苟笑。

父母存,不许友以死,不有私财。

【译文】做儿子的,生活起居不敢占据家中西南隅这个尊贵的中位,不敢在道路的中间行走,不敢在门中央站立。

在举行食礼和飨礼中不敢做主人,祭祀时不敢充当“尸”。

没听见父母的声音,但能猜想父母该召唤自己了,没见到父母的身影但能猜想父母要指使自己了。

不登高处,不临深渊,不随便诋毁人,不随便嬉笑。

父母在世,不可对朋友以死相许,不私存钱财。

【原文】在父母、舅姑之所,有命之,应“唯”,敬对。

进、退、周旋(周旋:转身)慎齐(慎齐:谨慎庄重);升、降、出、入揖(揖:行揖礼)游(游:从容)。

不敢哕噫(哕噫:打饱嗝)、嚏咳、欠伸、跛倚、睇视;不敢唾洟。

寒不敢袭(袭:这里指加穿衣服),痒不敢搔。

【译文】在父母、公婆面前,如果他们有什么吩咐,应该答应“是”,并恭敬地回答他们的问话。

进前,后退,转身动作,都要谨慎庄重;上堂、下堂、出去、进来,都要先行揖礼并做到从容大方。

在父母、公婆面前,不敢打饱嗝,不敢打喷嚏、咳嗽,不敢伸懒腰,不敢独脚站立或斜靠着身子;眼睛不敢斜视, 不敢吐唾沫或流鼻涕;天冷了,不敢在父母面前加衣服,身上痒也不敢在父母面前抓挠。

【原文】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

谏若不入,起(起:更加)敬起孝,说则复谏;不说,与其得罪于乡党州闾,宁孰谏。

父母怒,不说而挞之流血,不敢疾怨,起敬起孝。

【译文】父母有过错,要低声而面色和悦地进行劝谏。

劝谏不听,要更加恭敬,更加孝顺,等到父母心情愉快时再进行劝谏;父母不高兴,与其让父母得罪地方上的人,宁可犯颜殷勤劝谏。

父母大怒不高兴,鞭打自己,以致流血,也不敢怨恨父母,要对父母更加恭敬、更加孝顺。

【原文】君有疾饮药,臣先尝之。

亲有疾饮药,子先尝之。

医不三世,不服其药。

拟(拟:比)人必于其伦(伦:类)。

【译文】国君有病服药,臣子要先尝。

父亲有病服药,儿子要先尝。

行医相传不到三代,不服用他的药。

比人一定要和他的同类人相比。

【原文】贤者狎(狎:这里作“亲近”讲)而敬之,畏而爱之。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积而能散,安安而能迁。

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很(很:此处作动词用,争讼)毋求胜,分毋求多,疑事毋质(质:自以为正确)。

直而勿有。

【译文】对贤者要亲近尊敬,钦畏爱慕。

对爱慕的人要知道他的缺点,对憎恨的人要知道他的优点。

积蓄财物又能布施,安于现在的生活又能适应变迁了的环境。

对眼前的财物不随意获取,面临危难不随便逃避,与人发生争执不要一味求胜,分配财物不要求多,对事物有疑问不要自以为正确,正确的时候不要自以为是。

【原文】吊丧弗能赙(赙,fǜ,拿钱帮人办理丧事),不问其所费。

问疾弗能遗(遗,馈赠他人礼物),不问其所欲。

见人弗能馆,不问其所舍。

赐人者不曰来取,与人者不问其所欲。

【译文】去吊丧而不能拿出钱财帮人办理丧事,就不要问人家花费了多少。

去慰问病人而不馈赠人空礼品,就不要问人家想要什么。

遇到客人而不能安排住宿,就不要问人家住在什么地方。

赐给别人东西不要说“来取”。

把自己的东西给予别人就不要问人家想要什么。

君子自洁之礼【原文】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君子不尽人之欢,不竭人之忠,以全交也。

【译文】见闻广博,记忆力强而又谦让,诚心诚意做善事而不懈怠,这种人可以称之为君子。

君子不要求别人全心全意喜欢自己,也不要求别人全力效忠于自己,这样,可以使交情能够完美地保持下去。

【原文】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

”其此之谓乎

【译文】玉石不经过琢磨,就不能成为器物。

人不学习,就不懂得道理。

因此,古代君王建立国家,治理民众,都把兴办教育作为首要的事情。

《兑命》说:“要自始至终想着学习。

”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吧。

其他【原文】孔子过泰山之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而听之。

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壹:确实)似重有忧者。

”而(而:乃)曰:“然。

昔者吾舅(舅:丈夫的父亲)死于虎,吾夫又死于焉,今吾子又死于焉。

”夫子曰:“何不去也

”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识之焉,苛政猛于虎也

”【译文】孔子路过泰山旁,看见一个妇人在墓前哭得很哀痛。

孔子靠着车前的扶手听她哭,叫子路去问她说:“听你的哭声,好像有深重的忧伤。

”妇人说:“是呵。

以前我的公公被虎咬死,我的丈夫又被虎咬死,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虎咬死了。

”孔子说:“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

”妇人说:“这里没有残暴的政令。

”孔子说:“学生们记住,残暴的政令比虎还厉害。

按要求写出你平时积累的格言,警句,名言,谚语

养成教育名言  1事情都应尽力而为,半途而废永行。

——斯托达德  2、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养成一种做好事的习惯。

——尹爱华  3、中国留学生学习成绩往往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就在于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强。

——杨振宁  4、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

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陶行知  5、一生的生活是否幸福、平安、吉祥,则要看他的处世为人是否道德无亏,能否作社会的表率。

因此,修身的教育,也成为他的学校工作的主要部分。

——裴斯泰洛齐  6、在所有一切有益于人类的事业中,首要的一件是教育人的事业。

——卢梭  7、正如教育家斯霞所说,智育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德育不好的危险品。

而德育必须从小培养,而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培养习惯,无论是道德习惯还是学习习惯。

——孙蒲远  8、知道事物应该是什么样,说明你是聪明的人;知道事物实际是什么样,说明你是有经验的人;知道怎样使事物变得更好,说明你是有才能的人。

——狄德罗  9、智育是良好的思维习惯,德育是细小的行为习惯,素质教育更加体现在人的细小的行为上。

——程鸿勋  10、一个人能否成功并非取决于天性,而是取决于习惯。

  11、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陶行知  12、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

——培根  13、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培根  14、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严格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

——爱因斯坦  15、养成教育是管一辈的教育,是教给少年儿童终身受益的东西,它与素质教育紧密相关。

——关鸿羽  16、养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改进德育的重要方面。

——陶西平  17、养成教育应当是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家长都应掌握的教育艺术。

——徐惟诚  18、习惯是一条巨缆,我们每天编织其中一根线,最终我们无法弄断它。

——梅茵  19、培养习惯有利于“知行合一”的实现。

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养成习惯才能把认知转化实际行动,成为真正的品质;第二,习惯培养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既是道德实践的过程,也是道德再认知的过程。

——徐岫茹  20、任何人都应该有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不然就是奴才。

但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孤独。

——徐特立  21、如果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道德资本,那么,在同样的程度上,坏习惯就是道德上的无法偿清的债务了。

——乌申斯基  22、习惯若不是最好的仆人,便就是最差的主人。

——温延婷  23、如用几句话来表达家庭教育学的全部精华,那就是要使我们的孩子成为坚定的人,能严格要求自己。

我在这里似乎有点夸张地说:若请他参加婚礼,即使那里所有的人都喝成醉鬼,他母亲相信自己的孩子会清醒地回家。

——苏霍姆林斯基  24、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孔子  25、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

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

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

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

——陶行知  26、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

——陶行知  27、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重要。

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爱因斯坦  28、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陶行知  29、习惯的力量是难以抗拒的。

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养成一种做好事的习惯。

——张支花  30、习惯是人生之基,而基础水平决定人的发展水平。

大量事实,习惯决定一个人的成败,也可以导致事业的成败,最根本的教育就是养成教育。

——孙云晓

古代关于做人方面的格言

孔子哲理名言 人生态度 1、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4、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5、,小人常戚戚。

6、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7、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做人格言 1、不学礼,无以立。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己欲达而达人。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必有我师焉,,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6、: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名句精选 1、 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 ,。

3、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6、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7、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8、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9、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10、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关于中国文明的名言警句和格言

2、不学礼,无以立.——孔子3、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晏子春秋》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刘备9、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 张衡10、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 —— 李白11、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 —— 神涵光12、入于污泥而不染、不受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是最难能可贵的革命品质.—— 周恩来13、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情无过于良心的死灭. —— 郭沫若18、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国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礼. —— 卢梭19、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觉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有. — 邹韬奋20、知耻近乎勇. —— 孔丘21、不是不能见义,怕的是见义而不勇为. —— 谢觉哉23、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 诸葛亮24、君子忧道不忧贫. —— 孔丘25、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 子贡26、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 荀况27、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 —— 韩非28、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诸葛亮29、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 白居易30、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 魏徵31、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 李商隐32、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 王安石33、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 —— 司马光 36、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 管仲37、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不故加之而不怒. —— 苏轼38、我们应该注意自己不用言语去伤害别的同志,但是,当别人用语言来伤害自己的时候,也应该受得起. —— 刘少奇55、礼者,人道之极也——荀子56、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孝经57、道之以告德,齐之以礼——论语58、不学礼,无以立——论语59、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左传60、礼,天之经也,民之行也——左传61、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荀子62、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礼记63、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民,政之大节也——左传64、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65、衣食以厚民生,礼义以养其心——元?许衡66、礼义生于富足,盗窃起于贫穷——汉?王符 67、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6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6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70、明德尚美,求真扬善.71、生命因你而美丽,世界因我而精彩,学校因文明而美好!72、天空是广阔的,而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73、校园从此而美丽,从我做起. 闪光的青春,从文明起步.74、拥有一颗豁达、开朗、文明之心,能使平凡黯然的生活变得有滋有味.75、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孟子76、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诸葛亮80、没有礼貌的人,就像没有窗户的房屋.——维吾尔族谚语81、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礼记》82、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孔子83、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清.颜 元91、人无礼不立,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荀子94、心诚气温,气和辞婉,必能动人.——[明]薛宣《谈书录》96、谦恭有礼,人人欢迎.——托马斯.福特97、给人玫瑰花,手上常有一缕芳香.98、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100、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俗语)

关于复习的名言警句帮我吧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4、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5、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6、勤动笔墨勤看书。

7、如果知识不是每天在增加,就会不断地减少。

8、勤学和知识是一对最美的情人。

9、不断认识自己的无知是人类获得智慧的表现。

10、学习不但意味着接受新知识,同时还要修正错误乃至对错误的认识。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