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格言:如果你想走的快,那么你就一个人走,如果你想走的远,那么就和大家一起走。
如何理解
你去看看三毛写的书吧,比如说撒哈拉的故事之类的,上面有提到
非洲民间故事《两哨兵》好句摘抄
唱歌、跳舞、听故事活动,在非洲的文化中地位十分重要。
对非洲人来讲故事不是一种普通娱乐,而是一种教育形式。
听众对讲故事者所讲的每一个故事,总要持尊敬的或恐惧的态度。
在一些地方,讲故事的人讲,听众也就参加进去。
南非的拉姆巴人至今还保留着一种叫“乌鲁希”的故事形式:一人领讲,掺杂进一些谣曲,而听众则伴以合唱。
西非的爱维人也用这样的方式讲故事。
爱维人作曲家西涅加·加德则克普说:“我们在工作或娱乐的时候,唱我们的民间歌曲,我们用歌声来哀悼朋友,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欢乐,当我们听着很长的故事的时候,我们的歌唱使故事变得生动活泼。
”很多非洲民族,只许可在晚上讲故事。
据19世纪中叶英国旅行家柴普曼说,科萨人白天是不准讲故事的。
另一位旅行家弗罗宾尼乌斯也证实,北非柏伯尔人的某些部落群禁止白天讲故事的。
每到晚间黑暗降临的时候,人们才点起篝火,聚集在一旁,聚精会神地听故事。
17世纪中叶,欧洲人进入非洲之前,布须曼人是非洲各族中唯一处于石器时代的民族。
布须曼人不仅是当时世界上最落后的民族之一,而且把很多原始的特点保存到了20世纪。
他们使用弓、毒箭和投枪狩猎,既不知农耕,也不知畜牧,没有固定的房舍,栖居于灌木丛中。
因此,殖民主义者荷兰人把他们称作布须曼人,意为“灌木丛里的人”。
布须曼人的民间文学是19世纪中叶研究非洲语言的第一批学者之一英国人布雷克记录的,他曾经研究了当时居住在橘河一带的一个布须曼部落流传的故事,大都带有神话的色彩。
一个故事谈到星星的起源,认为星星是一个布须曼姑娘造的,把她奉为布须曼人的始祖。
故事这样叙述:“古代有一个姑娘。
有一次她抓了一把燃烧过的炭灰撒向天空。
灰烬撒到哪里,哪里的天空上便出现一条星星造的路。
自那以后,每到夜晚,这明亮的星路,便用它那柔和的光芒照耀着大地,使人们看得见回家的路,不用再在黑暗中摸索了。
”布须曼人用故事来讲解他们还不大了解的自然现象,把自然界的各种现象说成是普尔加神所使然。
有一个故事这样说:“有一天天,太阳燃烧似的照耀着,令人非常苦闷。
有两个因苦热而烦躁的妇人,为了要发泄她们的苦闷,把一条可怜的毛毛虫践踏死了。
普尔加神对于这件罪恶非常震怒,于是降下漫漫的长夜,要使人们对日光的价值再看高些。
……”布须曼人故事中的常见主角是蝗虫,蝗虫被认为创造了太阳、月亮和动物们。
霍屯督人的故事也是由布雷克记录下来的,大部分也是动物故事。
他一度想把他的南非动物故事题名为《南非洲的列那狐》,把南非各族故事比作欧洲诸民族的动物故事。
这一点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霍屯督人故事中的主人公是狮子、胡狼、鬣狗及羊等,对这些角色,霍屯督人都有自己的近乎固定的看法:狮子、大象=愚笨、粗暴;胡狼、鬣狗=狡猾;兔子和龟=智慧、机敏……故事偶尔也以人为主角,但在这种故事中也是人、动物同台,人与动物同生活、同思想,似乎仍是同类。
例如有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女人嫁给大象做妻子,人同动物是相像的。
祖鲁人关于英雄乌希古留密的故事,也是把人物与动物之间说成同类,事实上,班图语的词类分法里也是把人和动物归为一类的。
班图语族各族居住在由苏丹到非洲的南部,刚果河流域,几个非洲大湖地区和三比西河、林波波河及瓦阿拉河流域。
在欧洲人入侵之前,班图人宗教观念的基础是万物有灵和祖先崇拜。
祖鲁人是班图人的一支,信仰一神教,认为神居住在天上某个地方,但不干涉人间的事务。
祖鲁人的故事同其他非洲民族的故事一样,主要是动物故事,如野兔故事(据说撒哈拉沙漠以南是没有家兔的)。
但是在祖鲁人的故事中,出现了巫师谷谷马戴乌、食人魔伊泽穆、英雄乌希古留密等等人物。
早期的祖鲁人说不清楚这世界是怎么回事,甚至不知道怎样理解它。
他们把无法理解、无法解释的现象说成是由于某种特殊力量的存在,而这种特殊力量又是经常跟人在一起的。
他们赋予动物、岩石、水和家常用品以灵性,对这一切,人必须时刻加以提防。
关于巫术和巫师的描写,是非洲其他民族的故事中不多见的。
祖鲁人无法理解生死现象,便想象世界上有巫术存在,而且至今还用巫术来解释死亡。
如有一篇《海浪的孩子》说,小姑娘和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巫婆生活在一起,跟她学到一些基本巫术知识。
由于老巫婆一病不起,姑娘只学到一知半解。
这种掌握了巫术的超自然的人,同现实中的人是一同出现于故事中的。
巫术并不同现实中的人处于对立的地位,而是帮助他们处世。
可以说,超自然和现实生活并存,与现实生活交织在一起。
我们从祖鲁人的故事里可以看到原始公社制的社会特点。
《鸟姑娘》里的主人公,住在一个还没有分解为一个个小家庭的家长制大家庭里。
根据民族学所提供的材料,祖鲁人以处于原始公社制阶段上的社会组织为基础,划分为四个年龄等级。
例如20岁至40岁的男子构成第三个年龄等级,他们的社会义务是抵御外侮,保卫部落。
这种年龄等级及社会分工,在故事中也有所反映:男人是战士、猎人和畜牧人。
因此,像挤牛奶的工作,保护妇女儿童的安全,是由男人来做的(如《荒年》);而捡柴的工作,则由妇女来做。
祖鲁人的民间文学不仅反映了一定的社会情况,而且反映了非洲大自然的景色,散发着浓郁的热带非洲的气息。
故事大多发生在拉肯斯堡山脉一带,因而故事中常常出现海岸、浪潮、树木繁茂的险山、湍急流水的溪谷。
他们的故事也反映了人同自然的斗争,涨潮、退潮、河水泛滥,往往淹没村落,冲走财物,卷走人畜;蝗灾、荒年的发生,也给他们带来了灾难。
因此他们塑造了伊吉苦苦马呆鸟(可能是蝗虫的形象)和肯克伯(自私自利)的形象。
斯瓦希里人居住在印度洋沿岸,从南边的莫桑比克到北边的索马里。
在荷兰人出现之前,阿拉伯和波斯的混合文化已经统治了这里。
尽管表面上是波斯—阿拉伯文化,但居民仍然保留着过去的语言、风格和民间创作。
斯瓦希里动物故事中,兔子是作为狡猾的角色出现的,它以自己的聪明超过所有的动物,乌龟的聪明、狡猾,当然也不亚于兔子。
故事中的兔子称作艾布·努瓦斯。
艾布·努瓦斯是阿拉伯古代诗人,以机智著称。
斯瓦希里人把他的故事,改编成狡猾的兔子故事。
由此可以看出阿拉伯传说故事对斯瓦希里故事所发生的影响。
班图语族中其他民族的故事,其主人公多是酋长、巫师、巫医或普通人,事件也多发生在农村,而斯瓦希里人的故事却大多发生在城市、市场、教堂和苏丹的宫宇。
故事的主人公多是搬运夫、裁缝、教师、商人、法官、显贵和苏丹。
在他们的故事中,普通人必定战胜苏丹王及其官吏的专横、封建主和商人的狡猾与贪婪、法官的贪赃枉法。
这种特点说明,斯瓦希里人所处的社会阶段及文化发展水平,是与其他各族不同的。
像祖鲁人一样,斯瓦希里人流传着关于英雄人物的故事传说。
他们关于利昂戈·富莫的故事,是非洲民间创作的光辉范例。
这是一部描写这位英雄的英勇和刚毅、对人民的热爱和忠诚,同“大人物”进行斗争,以及因被出卖而遭到杀害的史诗般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非洲东部沿海一带的一座城市里,利昂戈·富莫是这个城市里最有力气、最快活和热爱自由的人。
他谁也不怕,并且经常给城里的一些显赫人物找麻烦,因此遭到陷害,不止一次被送进监狱,可是他每次都想出什么花样来越狱逃走。
就是在牢狱里他也毫不沮丧。
每天都从铁栅里传出优美歌声,城里的人都聚拢来倾听他的歌唱。
在最后一次监禁时,他的母亲用歌声告诉儿子,大人物想要杀害他。
在对唱中,二人研究出越狱方法。
一个忠诚的奴隶姑娘把藏在圆形大面包里的锯转给了囚犯。
看守们把它交给了利昂戈,并且告诉他,死刑翌日执行。
利昂戈请求允许他同人民和亲人告别。
一经看守们的召唤,全城的人都聚集到监狱来。
利昂戈要求把鼓、号角、铜锣都拿来,让大家都来演奏跳舞,快乐一番。
他教给人民演奏乐器和跳舞。
看守们被欢乐场面迷住了,忘记了囚犯,他便趁机把脚镣锯断,又逃出了牢狱。
从这时起,便开始了他那充满危险、斗争,对敌人进行大胆的恶作剧和神秘的单独活动的日子。
敌人不止一次地向他所在的地方派遣奸细,但是都一无所获。
在人民中间,传说着利昂戈刀枪不入。
城里的富人决定使出最后的手段,收买他的外甥,指使他的外甥去刺探用什么方法可以陷害他的舅父。
根据一个时候广泛流行的关于非洲的母系氏族的习惯,外甥乃是最亲近的人。
利昂戈正苦于孤单,怀念着人民,便开始兴高采烈地接待客人,并且把自己最大的秘密暴露了:“只有用钢针扎穿肚脐才能杀死我。
”。
外甥指望得到重赏,决定杀害利昂戈。
利昂戈的敌人又把他外甥作为杀害舅父的凶手给处决了。
而利昂戈直到今天仍然活在人民的心中。
人民对他的坟墓都很尊敬,人们现在还可以去他的墓地谒拜。
撒哈拉以南操苏丹语族的非洲各族文化传统,与东非居民阿拉伯—波斯文化传统有极大的区别。
考古学证明,这里,苏丹、几内亚、尼日利亚、加纳、马里人的艺术,在古代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几内亚各族,如约鲁巴人、埃道人、爱维人、阿散蒂人,很早就有了丰富发达的神话。
这些神话中的角色是神。
至今约鲁巴人还保存着为各种神灵建造的庙宇,每座庙宇的祭司都竭力颂扬自己的神,为他们编造神话故事。
他们关于雷的起源的神话中,出现了伊罗公——长着铁翅膀的神话鸟的形象。
关于天地分离、月亮起源的故事,也都有神话的特点。
他们的神话,不再像布须曼人那样的原始神话,而是关于神和英雄的神话。
西苏丹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铁匠。
铁匠是天体星球的锻造者,他锻造了月亮、星星和天。
在苏丹各族人民的观念中,天是由许多一个高似一个、并用一条丝线串起来的圆圈组成的。
地上有许多个天,天上住着神明;地下有若干个冥府,冥府里收留死者。
他们把铁匠诗意化、理想化,通过铁匠的形象反映了古代人同自然界的斗争。
具有无敌力量的英雄和形形色色的恶魔(如林妖、河妖等精灵),通常是苏丹和几内亚故事中的主人公。
这些恶魔绝大多数与人为敌。
女人魔国的故事,反映了母系制的古代遗风和哲学观念。
同时,故事中也反映了反封建、反农奴制的倾向,因为奴隶占有制在西苏丹封建王国中起着很大的作用。
这种故事中的主角多是庄稼汉、游牧人或奴隶,通过他们嘲弄了国王、封建主和奴隶主。
居住在加纳(前英属黄金海岸的阿散蒂人),在欧洲人入侵之前已经是一个有着高度文明的民族。
他们的故事也像世界上其他民族一样,叙述着物质的起源、宇宙的起源、解释自然现象,以及风俗、法律的产生。
阿散蒂人以农耕为主,由于撒哈拉沙漠贸易风的影响,土地干旱,收成不好,因此,阿散蒂人经年累月同饥荒作斗争。
这个主题,在阿散蒂人的故事中占有重要地位。
他们的故事中的主人公,多是农民,而不是牧民。
阿散蒂人故事中最具特色的,是关于蜘蛛阿南绥的动物故事。
阿南绥在阿散蒂人故事中,是个半人半蜘蛛的精灵。
他与人生活在一起,有人的特点和缺点。
这是一个矛盾的形象,只要环境对他不利,他身上的第二个“我”就显现出来,于是,阿南绥变成了一只蜘蛛,躲到黑暗的角落里,到密林的草丛中去了。
阿南绥性格的一面是勇敢、聪明、机智、热情,能随机应变,永远处于不败之地。
如以自己的智慧取得了世上一切故事的所有权,战胜了凶恶的豹、蛇、黄蜂。
阿南绥性格的另一面是贪婪、妄自尊大、自私自利、吝啬成性、自吹自诩、虚荣怯懦。
这里集中了人的弱点的一面。
我们可以说蜘蛛阿南绥的故事是非洲的智慧故事。
关于阿南绥这个人物,在非洲的其他民族(如包累人)的故事中,也颇为常见。
包累人把蜘蛛故事中的主人公叫做乃季亚·肯代瓦,意即蜘蛛先生。
他的妻子叫毛·阿柯鲁,即阿柯鲁太太。
非洲人的蜘蛛故事同欧洲人的狐狸先生故事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德国人的列那狐狸故事,法国人的狐狸先生故事,俄国人的狡猾的小狐狸故事。
由于许多阿散蒂人作为奴隶为殖民主义者买卖,从而把狐狸故事带到了北美、南美和西印度群岛。
蜘蛛是弱小的动物,然而它凭自己的智慧总是制胜别的动物。
人民借这个形象影射现实,歌颂普通人战胜贪得无厌、庸碌无能的统治者。
居住在科特迪瓦的克鲁族,根据他们的传说,在迁徙之前若干世纪,就已形成了部落。
他们以农业为主。
克鲁族的社会制度,除了带有半宗法半封建的特点之外,还有古代社会制度(母权制与地方母系婚制)的残余。
孩子继承氏族的名字、与氏族有关的权力和义务均从母亲。
父子往往取不同氏族的名字。
这种社会特点,在他们的故事中有所反映。
如《西非神话故事》中的《蜘蛛理发》,叙述蜘蛛的儿子替受刑的父亲说情,而外甥不仅对此事冷淡,反而要求解下舅舅身上的腰巾。
按母系氏族的规矩,外甥继承氏族的一切权利,而这腰巾是一种象征物,解下腰巾以免被鲜血染脏。
这篇故事反映了母权制同父权制两种社会制度的斗争。
据曾到科特迪瓦和利比里亚作过五次民俗学旅行的德国民俗学者汉斯·希梅尔黑贝尔证实,克鲁族的神话和寓言,都是描述最初人类在天上或者动物还与人在村中同住的“那个时代”的事情。
克鲁族认为,他们所有的故事都是根据耳闻目睹讲述的,因此绝对真实。
实际上,今天也还有人,而且常常是一天到晚出入森林的猎人,根据侦查动物、体会动物的特性来编造故事。
汉斯·希梅尔黑贝尔在他亲自记录的克鲁族故事集《亚拉·波古》序言中说:“1949—1950年我在利比里亚作第五次民俗学研究旅行时,又记下了上百个故事,但没有一个能与包累人这些散文诗相提并论的,”“克鲁族的文学正像这个部落的雕塑品一样,是一个真正艺术家民族的结晶。
”克鲁族像西非其他民族一样,信仰一个大神——天神尼阿米。
尼阿米的形象在他们的神话中,得到了完整的体现。
关于尼阿米神,他的弟弟安安加马和他的妻子阿西的神话故事,在克鲁族文学中独成一系。
尼阿米神的形象在其他非洲民族神话中也很常见,如阿散蒂人故事中的“尼阿麦”,方蒂人故事中的“奥尼阿麦”或“奥尼扬柯邦特”(即“伟大的尼阿麦”之意)。
不管在阿散蒂人、方蒂人,还是刚果人、赫勒罗人、巴鲁塞人的观念中,尼阿米都是至高无上的神,他能引发自然灾害和种种自然现象;在这些民族的神话中,他总是以神的面貌出现,远离红尘,既不善、也不恶,任何时候也不参与人间的事务。
在克鲁族的传说故事中的尼阿米则大不相同。
汉斯说:“他们常常说这神距离他们很远,简直只是一个历史的概念。
他们不供奉他,不向他祈祷,而他也不关心人类的情况。
但这种说法对于克鲁族并不完全符合,因为他们谈到尼阿米什神,供奉他,或者把供物献给他的妻子阿西,请他转交;他们也承认受他的惩罚和报酬。
尼阿米在他们的故事里是个有声有色、神气活现的人物。
他被描述得像个大酋长,常常有着非常像人的特性。
如果他们安分守己地生活,尼阿米就赐给他们高寿;但是他生气起来,就兴起风暴,把尖石头往地面上投掷。
”居住在黄金海岸的另一部族爱维人的口头创作,也是非常丰富多彩的。
有诗歌、寓言、俗语、谚语、故事、神话。
爱维人的民间故事和寓言中的角色,也是奇禽异兽,实际上也是寓意化了的人。
他们故事中最常见的人物是蜘蛛。
爱维人的音乐、舞蹈别具特色。
他们的歌分为抒情歌、叙事歌、战歌、仪式歌和劳动歌。
这些歌曲不都是即兴编唱的。
他们管编歌的诗人叫“哈克潘诺”,管表演这些作品的歌手叫“哈西诺”。
东苏丹和埃塞俄比亚的居民大多讲阿姆哈拉语,他们是东北非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
东苏丹大部分是阿拉伯人。
在阿拉伯人出现之前,在自尼罗河谷地南至埃及的努比亚就曾建立了基督教王国。
14世纪阿拉伯人侵入努比亚,由于阿拉伯人散居在当地居民之中,所以大部分同他们融合了。
如今阿拉伯语言、伊斯兰风俗和宗教,已经占据了统治地位。
我们从苏丹的阿拉伯人故事中,可以看到阿拉伯民间文学同当地的非洲民间文学的融合。
上面提到的艾布·努瓦斯这个东方阿拉伯故事中司空见惯的人物,已经成了这里的故事的主人公。
在苏丹的故事中常常出现的基督教的主题,这是伊斯兰教的主题,这是伊斯兰教传入之前的文化遗产和纯非洲的主题。
埃塞俄比亚是具有古老的书面文学传统的少数非洲国家之一,至今还保留着纪元前一千多年前就已经相当发达的古代文化的许多特点。
埃塞俄比亚的民间口头创作的发展,并未受到宗教文学及宫廷文学的影响。
在他们的民间故事中,我们还能看得见皇帝、封建主、显贵、寺院神甫、契约农民和奴隶的形象。
故事中嘲笑吝啬的富人、贪赃的法官、强权,把显贵的愚蠢同普通人的聪明加以对照。
人民无论在动物故事或生活故事中,还是富有幽默感的谚语格言中,都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愿望、关心和态度,以及对社会制度、不合理社会现象的抨击。
正像他们的一句谚语所说的:“强者的理由总是最好的理由。
”吟游歌手在埃塞俄比亚很受欢迎。
他们从一个村庄浪游到另一个村庄,在马桑柯(单弦竖琴)的伴奏下即兴编着歌曲。
他们的故事、诗歌、传说、格言、谚语,早就有所记录,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开始出版。
埃塞俄比亚的现代文学,是在民间文学和古代记载的诗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民间文学是非洲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当代非洲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的素材库。
这篇文章只是对非洲民间故事进行了一次速览,在接下来的分享中,我将挑选最具代表性的故事详细讲述。
关于非洲传统服饰的历史
非洲传统服装坎加(Kanga)是东非地区最流行的传统服装。
从外形上看就是一块很大的长方形花布。
花布四周是宽宽的边,中间是丰富多彩的图案,从花格、条纹到山水树木花鸟虫鱼,图样十分丰富。
非洲传统服装坎加(Kanga)有很多种穿法。
最常见的是从脖子裹到膝盖或者从胸部裹到脚趾。
通常人们会成对购买非洲传统服装坎加(Kanga),一块用来裹身,一块用来包头。
非洲传统服装坎加(Kanga)不仅仅是一种服装,还是一种传达信息的工具。
因为每块非洲传统服装坎加(Kanga)上都有用斯瓦希里语写的一句话,它或者是警句格言,或者是谜语谚语,也有可能是政治口号或是爱的宣言。
据说,当地人选择非洲传统服装坎加(Kanga),首先要选择文字,然后才选择颜色和样式。
当收到别人送的非洲传统服装坎加(Kanga)时,非洲传统服装坎加(Kanga)上的文字往往代表着对方想要表达的心意。
非洲传统服装坎加(Kanga) 起源:非洲传统服装坎加(Kanga)是东非地区最流行的传统服装。
从外形上看就是一块很大的长方形花布。
花布四周是宽宽的边,中间是丰富多彩的图案,从花格、条纹到山水树木花鸟虫鱼,图样十分丰富。
非洲传统服装坎加(Kanga)有很多种穿法。
最常见的是从脖子裹到膝盖或者从胸部裹到脚趾。
通常人们会成对购买非洲传统服装坎加(Kanga),一块用来裹身,一块用来包头。
非洲传统服装坎加(Kanga)不仅仅是一种服装,还是一种传达信息的工具。
因为每块非洲传统服装坎加(Kanga)上都有用斯瓦希里语写的一句话,它或者是警句格言,或者是谜语谚语,也有可能是政治口号或是爱的宣言。
据说,当地人选择非洲传统服装坎加(Kanga),首先要选择文字,然后才选择颜色和样式。
当收到别人送的非洲传统服装坎加(Kanga)时,非洲传统服装坎加(Kanga)上的文字往往代表着对方想要表达的心意。
求每日格言和值日感言
(每日格言) 读一书,增一智。
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
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识。
用宝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劳动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生活的指南。
知识是智慧的火炬。
宝剑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
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长的少年需要学习。
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使人增长才干。
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粮食补身体,书籍丰富智慧。
世界上三种东西最宝贵——知识、粮食和友谊。
(缅甸谚语) 书籍备而不读如废纸。
(英国谚语) 积累知识,胜过积蓄金银。
(欧洲谚语) 谦虚是学习的朋友 泰山不是垒的,学问不是吹的。
天不言自高,地不语自厚。
水满则溢,月满则亏;自满则败,自矜则愚。
包子有肉,不在皮上;人有学问,不挂嘴上。
不实心不成事,不虚心不知事。
不自是者博闻,不自满者受益。
虚心的人,常想己之短;骄傲的人,常夸己之长。
自赞就是自轻。
自满是智慧的尽头。
如果有了胡子就算学识渊博,那么,山羊也可以讲课了。
成就是谦虚者前进的阶梯,也是骄傲者后退的滑梯。
吹嘘自己有知识的人,等于在宣扬自己的无知。
言过其实,终无大用。
知识愈浅,自信愈深。
讷讷寡言者未必愚,喋喋利口者未必智。
宽阔的河平静,博学的人谦虚。
秀才不怕衣衫破,就怕肚子没有货。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骄傲是跌跤的前奏。
骄傲来自浅薄,狂妄出于无知。
骄傲是失败的开头,自满是智慧的尽头。
说大话的人像爆竹,响一声就完了。
鉴难明,始能照物;衡唯平,始能权物。
谦虚是学习的朋友,自满是学习的敌人。
赶脚的对头是脚懒,学习的对头是自满。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虚心的人学十算一,骄傲的人学一当十。
强中更有强中手,莫向人前自夸口。
满足现在的成就,就窒息了未来。
喜欢吹嘘的人犹如一面大鼓,响声大腹中空。
人唯虚,始能知人。
满招损,谦受益。
满必溢,骄必败。
知识贮藏在谦虚的大海中。
(朝鲜谚语) 学问多深也别满足,过失多小也别忽略。
(蒙古谚语) 懂得自己无知,说明已有收获。
(拉丁美洲谚语) 学问学问,不懂就问 刀钝石上磨,人笨人前学。
以人为师能进步。
试试并非受罪,问问并不吃亏。
善于发问的人,知识丰富。
不听指点,多绕弯弯。
不懂装懂,永世饭桶。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耻于问人,决无长进。
学问渊博的人,懂了还要问;学问浅薄的人,不懂也不问。
井淘三遍吃好水,人从三师武艺高。
手指有长有短,知识有高有低。
学无前后,达者为师。
边学边问,才有学问。
若要精,人前听。
只要是有益的话,小孩的话也要听。
要学蜜蜂采百花,问遍百家成行家。
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
请教别人不折本,舌头打个滚。
怕问路,要迷路。
嘴勤不走冤枉路。
书籍备而不读如废纸。
(英国谚语) 不问的人永远和愚昧在一起。
(东非谚语) 耳朵没有底,可以从早听到晚。
(非洲谚语)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
一个不想蹚过小河的人,自然不想远涉重洋。
针越用越明,脑越用越灵。
学在苦中求,艺在勤中练。
不怕学问浅,就怕志气短。
才华是血汗的结晶。
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
上如阶尽管费力,却一步比一步高。
不经过琢磨,宝石也不会发光。
心专才能绣得花,心静才能织得麻。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时时学,不怕千万卷。
多练多乖,不练就呆。
只有努力攀登顶峰的人,才能把顶峰踩在脚下。
困难是人的教科书。
汗水和丰收是忠实的伙伴,勤学和知识是一对最美丽的情侣。
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先学爬,然后学走。
心坚石也穿。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勤勉是成功之母。
好高骛远的一无所得,埋头苦干的获得知识。
百艺通,不如一艺精。
同时赶两只兔,一只也捉不到。
一回生,二回熟,三回过来当师傅。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学习如赶路,不能慢一步。
学问之根苦,学问之果甜。
学问勤中得,富裕俭中来。
注意力是智慧的门户。
要得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绣花针。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常说口里顺,常做手不笨。
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性。
搓绳不能松劲,前进不能停顿。
瞄准还不是射中,起跑还不算到达。
没有艰苦的学习,就没有最简单的发明。
(南斯拉夫谚语) 谁游乐无度,谁没空学习。
(法国谚语) 谁要懂得多,就要睡得少。
(亚美尼亚谚语) 知识好象砂石下面的泉水,越掘得深泉水越清。
(丹麦谚语) 知识需要反复探索,土地需要辛勤耕耘。
(尼泊尔谚语) 学如驾车登山,不进就退。
(日本谚语)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了懂不了,用处也不大。
一窍通,百窍通 心里没有眼,有眼也无用。
仔细考虑一天,胜过蛮干十天。
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
尽信书,莫如无书。
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没有意志的人,一切都感到困难;没有头脑的人,一切都感到简单。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闻而不审,不若无闻。
读书不知义,等于嚼树皮。
吃饭不嚼不知味,读书不想不知意。
读书不想,隔靴挠痒。
温故而知新。
刀越磨越利,脑越用越灵。
身怕不动,脑怕不用。
强记不如善悟。
思索,就是跟自己争论。
(西班牙谚语) 一次深思熟虑,胜过百次草率行动。
(南斯拉夫谚语) 知识无底,学海无涯 万川归海海不盈。
山上的石头能背完,河里的流水能舀干,世上的知识学不完。
书囊无底。
生命有限,学问无涯。
走不完的路,知不完的理。
学如积薪,后来者居上。
学到知耻处,方知艺不精。
到处留心皆学问。
泉水挑不干,知识学不完。
做到老,学到老,活到八十还学巧。
聪明的樵夫,应该是既善于砍柴,也善于磨刀的。
聪明来自见多识广。
(阿拉伯谚语) 不愿看的人,比瞎子还瞎;不愿听的人,比聋子还聋。
(法国谚语) 学者的一天,比不学无术的人的一生还有价值。
(阿拉伯谚语) 数不尽的土粒,渡不尽的学海。
(蒙古谚语) 知识无底,学海无涯。
(蒙古谚语) 时间是宝贵的财富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少而不学,老而无识。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太阳落山了,人才感到阳光的可贵。
记得少年骑竹马,转身便是白头翁。
有钱难买少年时。
失落光阴无处寻。
节约时间就是延长寿命。
守财奴说金钱是命根,勤奋者看时间是生命。
时间是最宝贵的财富。
你和时间开玩笑,它却对你很认真。
补漏趁天晴,读书趁年轻。
把握一个今天,胜似两个明天。
清晨不起早,误一天的事;幼年不勤学,误一生的事。
等时间的人,就是浪费时间的人。
最珍贵的财富是时间,最大的浪费是虚度流年。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头方悔读书迟。
挥霍金钱是败坏物,虚度年华是败坏人。
谁把一生的光阴虚度,便是抛下黄金未买一物。
珍宝丢失了还可以找到,时间丢失了永远找不到。
懒人嘴里明天多。
一日无二晨,时过不再临。
熟读游泳学,不如下大河 人在山外觉山小,人进山中知山深。
万事莫如亲下手。
荆条编小篮,看着容易做着难。
不见不识,不做不会。
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船。
不爬崎岖的高山,不知大地的平坦。
见识,见识,不见不识。
天平是轻重的衡量器,实践是是非的试金石。
发一回水,澄一次泥;经一回事,长一回智。
有钱难买经验多。
有知识不会运用,如同耕耘而不播种。
闭眼怎看三春井,出水才看两腿泥。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听不如看,看不如干。
近水知鱼性,靠山识鸟音。
经常出门的孩子,比父母知道的多。
读千赋者善赋,观千剑者晓剑。
读书如果不与实际结合,知识不过是天空的浮云。
站在森林外边,就不能完全了解森林。
欲知对岸事,就要渡过河。
聪明人听到一次,思考十次;看到一次,实践十次。
舞剑是一回事,作战是另一回事。
(朝鲜谚语) 打铁才能成为铁匠。
(法国谚语)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
长歌行》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高尚的人交朋友。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读书的名言 1.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2.读书使人成为完善的人。
---培根(英国) 3.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培根(英国) 4.有些书只需品尝,有些需要吞咽,还有少数的应该细嚼。
---培根(英国) 5.人类智慧和知识的形象将在书中永存;它们能免遭时间的磨损,并可永远得到翻新。
---培根(英国) 6.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培根(英国) 7.在读书的时候,我们与智者交谈;在生活的事务中,我们通常都是与愚人交谈。
---培根(英国 8.读书使人充实,谈话使人敏捷,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精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严,修辞使人善辩,逻辑使人谨严;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培根 9.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参考资料:网络
关于忍让的格言警句
(3).劝人宽容,凡事要看得开 25.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26.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
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后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后悔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所以不要后悔 (4)坚强的意志\\\\坚定的决心 27.我成功是因为我有决心,从不踌躇。
拿破仑一世 28人格成熟的重要标志:宽容、忍让、和善。
-《人性的弱点》 29.使你疲倦的不是前面的高山,而是你鞋里的一粒沙子。
-佚名 30.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5)关于爱情 31.真正的爱就要把疯狂的或是近于淫荡的东西赶得远远的。
柏拉图 (6)关于修身 32.君子之修身,内正其心,外正其容。
-(宋)欧阳修 33.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晋)陶渊明 34.品德,应该是高尚些;处世,应该坦率些;举止,应该礼貌些。
-(法)孟德斯鸠 35.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 (7)人要时常自省——认识自己 36.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
(希腊) 3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
(西班牙) 38.要想了解自己,最好问问别人。
(日本) 39.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己。
(德国) 40.天上的繁星数得清,自己脸上的煤烟却看不见。
(马来西亚) 41.给自己唱赞歌的人,听众只有一个。
(日本) 42.莫笑别人背驼,自己把腰挺直。
(苏联) 43.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
(非洲) 44.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
(爱尔兰) 45.每个人都知道鞋子挤脚的地方。
(拉丁美洲) 4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
(西班牙) 47.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
(苏联) 48.不会评价自己,就不会评价别人。
(德国) 49.如果你指挥不了自己,也就指挥不了别人。
(美国) 50.当面怕你的人,背后一定恨你。
(英国) 关于母亲的格言: 51.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
《劝孝歌》 52.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
《劝孝歌》 53.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
《劝孝歌》 54.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
《劝孝歌》 55.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
《劝孝歌》 56.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
《劝孝歌》 57.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
《小儿语》 58.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唐〗韩愈 59.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
《格言集锦》 60.慈母爱子,非为报也。
〖汉〗刘安 61.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
《小儿语》 62.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唐〗韩愈 63.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
《格言集锦》 64.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唐〗孟郊 65.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三字经》 66.母亲,人间第一亲;母爱,人间第一情。
字严 67.世上惟一没有被污染的爱——那便是母爱。
字严 68.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
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
郑振铎 69.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诗经》 70.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诗经》 71.父之美德,儿之遗产。
字严 72.父母德高;子女良教。
《格言对联》 73.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
〖唐〗韩愈 74.人见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唐〗王建 75.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
《格言联璧》 76.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
《格言联璧》 77.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
《诗经》 78.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 妇不顺也。
〖南北朝〗颜之推 79.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
〖宋〗吕公著 80.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
《格言联璧》 81.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
--费孝通 珍惜时间的: 82少壮及时宜努力,老大无堪还可憎。
--欧阳修 83“明天”,是勤劳的最危险的敌人。
--苏霍姆林斯基 84时间带走一切,长年累月会把你的名字、外貌、性格、命运都改变。
--柏拉图 85时间有三种步伐:未来姗姗来迟,现在象箭一样飞逝,过去永远静止不动。
--席勒 86由于时光转瞬即逝,无法挽回,所以说它是世间最宝贵的财富,滥用时光无疑是人们最没有意义的一种消磨方式。
--毛姆 87消磨时间是一种多么劳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这只肉眼看不见的秒针无时不在地平线下转圈,你一再醉生梦死地消磨时间,到头来你还得明白,它仍在继续转圈,无情地继续转圈…… --伯尔 88没有一种不幸可与失掉时间相比了。
--屠格涅夫 89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杜荀鹤 90最有希望的成功者,并不是才干出众的人而是那些最善利用每一时机去发掘开拓的人。
--苏格拉底 91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
--鲁迅 9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下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李白 93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庄周 94时间是伟大的导师。
--伯克 95时间就是能力等等发展的地盘。
--马克思 96人生太短,要干的事太多,我要争分夺秒。
--爱迪生 97不教一日闲过。
--齐白石 98不知明天该做什么的人是不幸的。
--高尔基 99庸人费心将是消磨时光,能人费尽心机利用时光。
--叔本华 100余生平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
--欧阳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