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格言 > 醒世格言书

醒世格言书

时间:2014-06-09 05:31

跪求廉洁啲醒世名言

1、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己身。

(汉•桓宽) 释:要想影子正时就把个人仪表搞端正,要叫下属廉洁先要自身廉洁。

2、但立直标,终无曲影。

() 释:只要立的标杆是直的,就不会照弯曲的影子。

3、大臣法,小臣廉。

(明•黄绾) 释:大臣能够,小臣就能廉洁。

4、但得官清吏不横,即是村中歌午时。

(宋•) 释:只要使得作官的清正,当吏的不横行霸道,那就可以使人民拥护,就可歌舞升平了。

5、智者不为非其事,廉者不为非其有。

(汉•韩婴) 释:聪明的人不去做并不是没有事做,而是知那事不能做;廉洁的人不去贪占并不是他有财物,而是知道不应去贪占。

6、俭节则昌、淫夫则亡。

() 释:俭朴节约就会昌盛,淫欲放荡就会灭亡。

7、窃人之财,以之为盗,况贪天下之功为己力乎。

() 释:偷窃别人的财物是为盗贼,何况把别人的大功劳贪为自己的呢。

8、存心邪僻,任尔烧香无点益;持身正大,见吾不拜有何妨。

(古楹联) 释:心里存着邪念奸诈,你就是烧香也没一点益处,持身光明正大,见了我不拜又有何妨。

(此联的“吾”指神象) 9、为政戒贪。

贪利贪,贪名亦贪,勿务声华忘政本;养廉唯俭。

俭己俭,俭人非俭,还从宽大养廉隅。

(古对联) 释:作官从政要戒贪。

贪利固然是贪,贪图名声,沽名钓誉也是贪。

切莫致力于图浮华虚名而忘了从政的根本;养廉唯有俭朴。

行节俭,严于律己算是俭;只要求别人,只要求百姓勤俭,便不算是俭,还要从对己严,对人宽来保持品行方正而有节操。

10、人之行贿,并非所愿。

只是行之有利,不行有虑。

因之,肃贿风,由上起。

上之所为,以导下也;上所不好,以检下也。

(唐•陆贽) 释:人们所以行贿,并不是心甘情愿的。

只是因为行贿对个人有利,不行贿又有顾虑。

所以,要肃行贿之风,应由上做起,因为上面的做法,可以引导下面,上面不去受贿,可以制止下面不来行贿。

11、臣门若市,臣心是水。

() 释:当官的门前象集市一样热闹,当官的心要象水一样清澈。

12、瓜田不纳履,。

() 释:走在瓜田里,鞋子掉了也不用手去提,在李子树下帽子歪了也不用手整理。

13、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元•) 释:不须要人们夸你颜色好看,只留下清正气节在世界上。

14、欲不除,如蛾扑灯,焚身乃止;贪无了,如猩嗜酒,鞭血方休。

( () 释:私欲如果不除,就象是飞蛾扑灯,被烧掉才停止;贪占没有了结,就象猩猩喝酒,致尿血身亡才算罢休。

15、贵尔六尺身,勿为名所驱。

(唐•柳宗元) 释:要珍惜你六尺的身体,不要为虚名来驱使。

16、小小绳床足不伸,多年蚊帐半生尘。

官资已极朝中贵,况味还同物外人。

老圃松筠随处好,名园桃李随处新。

公余只合凭书卧,座上何须有大宾。

( (明•于谦) 释:睡觉的绳床小的连腿也伸不开,用了多年的蚊帐一半挂上灰尘。

虽然国家给的官资很多,在朝里职位也很显赫,但我觉得自己如同这些名利以外的人。

菜地松林到处是好地方,果园桃李到处都是新鲜的。

公事之余只在书房看书,不必要热衷于招待尊贵的宾客。

17、手帕蘑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 (明•于谦) 释:手帕蘑菇线香等这些土特产,本来是供人民用的,许多地方官却搜刮来奉献给上司,反而殃害人民。

我自己只带两袖子清风去见皇上,免得人民议论长短。

18、人无钢骨,安身不牢。

(明•施耐奄) 释:人如果没有钢铁般的骨气,就不能牢固地安身。

19、其身正,无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 释:领导者自己持身公正,就能使下属自觉去行动;自己身不正,虽然下令人们也不认真服从。

20、公则生明,廉则生威。

(清•朱舜水) 释:公正了就能明白事理,廉洁了就能产生威信。

《喻世名言》书的主要内容用几句话

是那个股东的不适,恶仆,鸠占鹊巢,对付这种人时间会给他教训,貌似我说晚了。

少年时要努力的名人名言,并说出他是谁写的?

人生莫惧少年贫。

清朝军事家、政治家 曾国藩自古英雄出少年。

少年名言书摘人生不得恒少年。

唐代诗人 岑参少年夫妻老来伴儿。

伊·芬顿要忠于少年时的梦想。

德国诗人 席勒少年好学,将成大器。

少年的名言书摘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元·关汉卿。

这两句大意是:鲜花调谢了来年还有重展风采的日子,人衰老后却再也不能回到少年时代了。

此句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事,采用既比且兴的手法,通过“花”与“人”的对比,表现出莫大的遗憾。

这遗憾是对生命与生活的极度热爱与留恋。

花草本非有价值的东西,但凋谢后还有“重开”之日,然而,作为万物灵长的人,青春一去,却再无年步之望,该是何等的悲哀

此句语言精粹,对比鲜明,感情浓重,先由花及人,又由人而连及人生的感想,通过微妙的心理活动表现出强烈的主体意识。

元代杂剧作家 关汉卿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唐·孟郊。

这两句大意是:应该珍惜自己的青春,及早奋发有为,人怎能够长生不老永远年少呢?青春不会永驻,逝去的时光不能再来,正如清人施闰章诗所言:“丝染无复白,鬓白无重黑;努力爱青春,一失不再得。

”况且青年时期精力旺盛,朝气蓬勃,正可大有作为,所以歌德曾说:“呃,好朋友,要成就大事业,就要趁青年时代”()。

人们应该牢记孟郊~的话,青年人尤应把它书之座右。

唐代诗人 孟郊 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

见唐·韩愈。

新知:新交。

衰暮:老年人。

这两句大意是:少年人乐于结交新知己,老年人则思念昔日的老朋友。

这是元和十五年韩愈诏拜国子祭酒行至江州(今九江)时写给鄂岳(今武昌)老友李程的一首诗。

诗中感慨双方都已年过半百,来日苦短更加思念旧日老友。

这两句以少年、老年空友的不同特点作对比,突出了老年人特别思念老朋友的特殊心理。

唐代文学家 韩愈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

唐代诗人 李白天地最有情,少年莫浪投。

少年名言陈毅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宋·岳飞[怒发冲冠]。

等闲:随随便便,轻易。

这两句大意是:不要随随便便地虚度年华,等秋霜染满双鬓时,白白地留下许多悲哀与遗憾。

这是岳飞发出的自勉之辞,反映了岳飞终生自强不息,勉力奋发的风貌,给当时坚持抗金救国的军民以及后世文人以巨大鼓舞与有力鞭策。

这种积极进取,抓紧眼前,切莫留憾于晚年的精神,在今天仍有其现实意义。

全句言词激切,语句铿锵,意境博大,具有震聋发聩的气势,已成为至理名言,代代传诵,不绝于今。

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将 岳飞 青少年是人生发展最重要的时期。

英国诗人 威·柯珀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见唐·李贺。

心事:犹言志向。

拿云:拂云,凌云。

念:怜念。

幽寒:孤独贫寒。

鸣呃(e鄂):悲叹声。

这两句大意是:青年人应当心怀凌云壮志,干一番事业,如果老是悲伤叹息,谁会怜念这种孤独贫寒呢?这首涛大约是诗人客居洛阳时因友人招宴,有感而作。

在宴会上,主人殷勤致酒,并劝导他应像汉代的主父偃和本朝的马周那样向地位高的人求助,终获显达,不可一味孤高愁苦,不愿靖托于人。

~是诗人回答主人的话.李贺说自己的深忧积闷是无法排遣的,但觉得青年人应当振作有为,不应该老是坚叹哀愁。

话语中既含有怀才不遇,世不我用的愤慨,也古有奋发自立,决不求助于权贵的不屈精神。

此名句可借以说明青年人要有雄心壮志,大显身手;不可自怨自艾,坐等援手。

唐朝诗人 李贺 光阴似箭催人老,日月如梭赶少年。

少年的名言元·高明。

趱(zǎn攒):逼赶。

这两句大意是:光阴像箭飞一样催人立老,日月像织布的梭子穿梭般地逼走少年的岁月。

这名句连用两个比喻,描写时光流逝之快。

前者以箭的飞速作比,后者以梭子的速度为喻,形象地应现出看不见、摸不着而又无时不在流逝的时间的特点。

由于它的形象描绘,使文句生动且富于文采,雅致且通俗上口,因而该名句一直流传在民间。

只是第二句“趱”字不太通俗,故民间将其改为“赶”宇,完全口语化了,从而使这个名句更增强了生命力。

元代戏曲作家 高明 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轻。

唐·李咸用。

易中轻:从容易做的地方求得轻松。

这两句大意是:好事、善事都是从艰难的地方经过艰苦奋斗得来的,少年要有志向,不要尽从容易做的地方求得轻松愉快。

此二句从正反两方面提出,要成就犬事业必须有知难而进的精神和勇气,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样才能成为打虎的英雄。

而贪图安逸,追求享乐.溺于嬉戏,是决成不了大事业的。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认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便是此二句的最好注释。

可以此教育青年人应有不怕困难,知难而进的精神。

唐代诗人 李咸用 少年安得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

唐·李贺《嘲少年》。

这两句大意是:少年人怎么能长久是少年,大海尚且会变为桑田。

人生由幼年到少年,再由少年到壮年、老年,以至于最终死去,这是一个规律,谁也逃避不掉,谁也不能青春长驻,即使大海,尚且在大自然的变迁中变为桑田呢

诗句提示了人生短促,青春不能长驻的规律,富有强烈的哲理性,在“海波尚变为桑田”的对比村托之下,说服力更强。

可用于劝戒人要珍惜青春,也可用于劝戒少年人不可鄙薄老年人。

唐朝诗人 李贺 《嘲少年》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唐·李白《上蔡邕》。

宣父:对孔于的敬称。

这两句大意是:孔子尚且敬展后生,大丈夫不可轻视少年人。

此名句用《论语·子罕》中的典故,阐明应该重视少年有为的后生。

孔子在《论语》中说:“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者之不如今也”。

此条引经据典,为自己立论找到了一个坚实、有力的依据,这是古人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反映了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宗经”、“征圣”传统的久远影响。

唐代诗人 李白 《上蔡邕》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情寸功。

唐·杜荀鹤《题弟侄书堂》。

这两句大意是:人在少年时辛辛苦苦学习与锻烁,那是在为终身大事奠定基础,切莫在那段宝贵的时光中有一时一刻的怠情,这是劝戒后生努力进取,切莫荒废时光的名句。

诗句长于说理,朴素实在,通俗易懂。

首句从努力学习与人的切身利益的关系出发,说明“少年辛苦”对于人生的极端重要性,为后边的劝戒张目。

正因为如此,,“莫向光阴情寸功”一句,给人以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极其自然的感觉。

这种手法使诗句的劝戒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没有令人生厌的教训意味。

唐代诗人 杜荀鹤 《题弟侄书堂》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尽轻肥。

少年名言唐·杜甫《秋兴八首》其三。

五陵:唐时长安城中贵族聚居之地。

轻肥:轻裘肥马:指生活豪华。

这两句大意是:那些少年时的同学大多已飞黄腾达,长安城里的贵族个个都是轻裘肥马,过着奢侈的生活。

这里,作者以嘲讽的口吻描述纨绮子弟们官运亨通、生活豪奢、神态自得的情形。

而作者当时却飘泊西南,济世之志无由施展,这两句也流露出有志难伸的抑郁不平的情怀。

可用来讽刺那些少年得志、生活奢靡、趾高气扬的人。

唐代诗人 杜甫 《秋兴八首》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宋·朱熹《偶成诗》。

这两句大意是:少年时代适宜学习,到年老时再学就难有成就。

因此,从少小开始,哪怕一寸光阴也不可以轻易放过。

这是两句说理诗。

作者以老年就学与少年就学的对比及其反差为例,说明珍惜光阴的重要性。

后者是对前者的理性概括,是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经验的总结。

因此,这种诗句与名言,具有很强的警世醒世的意义。

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朱熹 《偶成诗》人间只道黄金贵,不问天公买少年。

金末元初诗人、史学家 元好问男儿生身自有役,那得误我少年时。

唐代诗人 张籍世间万物有盛衰,人生安得常少年。

少年的名言明代明臣 于谦为学应须毕生力,攀登贵在少年时。

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 苏步青少年休笑白头翁,花开能有几时红。

《名贤册》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唐代诗人 杜荀鹤春花不红不如草,少年不美不如老。

清代诗人 袁枚少年恃险若平地,独倚长剑,凌清秋。

少年名言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 顾况日月如梭,光阴似箭,少年人,早打点。

清代儿歌《早打点歌》。

这几句大意是:日月像棱行,光阴似箭飞,少年人应该早些作准备

这是一则劝诫少年儿童珍惜光阴,抓紧学习,为今后走向社会作好准备的儿歌。

打点,本来是收拾、准备的意思,这里用“早打点”代指早早抓紧学习,为明天、为将来作好准备,既含蓄蕴藉,又通俗易懂,且不乏几分幽默感。

而前两句“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由于其比喻形象传神,精警简约,已成为日常口语,习用至今。

《早打点歌》 《早打点歌》君不见少年头上如云发,少壮如云老如雪。

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 顾况少不勤苦,老必艰辛;少能服老,老必安逸。

北宋隐逸诗人 林逋谁想自己晚年获得成功,就必须从青少年做起。

少年的名言

巧用格言

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  作者:未知 来源:未知 加入时间:2005-11-19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郭沫若: 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

  朱熹: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

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培根: 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

  唐·杜甫: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顾宪成: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奥斯特洛夫斯基: 光阴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

  鲁迅: 生存的小品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书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来的东西。

  周恩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孙中山: 我一生的嗜好。

除了革命外,只有好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生活。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