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格言 > 格言绿禅语

格言绿禅语

时间:2015-09-12 05:49

关于实事求是的格言、警句(禅语或古文)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2.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宪问》 君子以说的多.做得少为耻。

3.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墨子·修身》:读书人虽然有学问,但是亲身实践才是根本。

241.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荀子·修身》:路程虽近,不走就达不到目的 地;事情虽小,不做就成功不了。

4.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证于人。

——《荀子·性恶》 5.谨于言而慎于行。

——《礼记·缁衣》 6.君子强学而力行。

——杨雄《法言·修身》 7.实事求是。

——《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 8.百闻不如一见。

——《汉书·赵冲国传》 9.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汉书·董仲舒传》 10.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

——王充《论衡·薄葬》 11.名必有实,事必有功。

——荀悦《申鉴·俗嫌》 12.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13.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冬夜读书示 子聿》

关于格言增刊

没有12本,这个增刊系列是从09年3月份开始出的,每月10日出版,一共出了10期,分为单月刊和双月刊。

单月为:锦文集萃包括:话--口技,说是一种艺术(3月) 春--情事,爱是一种责任(5月) 夏--故事,小是一种境界(7月) 秋--反队,批是一种气节(9月) 冬--私密,遇是一种美丽(11月)双月为:精华美卷包括:画--嘻哈,玩是一门学问(4月) 赤--达人,搏是一种信念(6月) 橙--小说,读是一种享受(8月) 黄--美文,写是一门功夫(10月) 绿--禅语,悟是一种智慧(12月)

最有意义的格言

鼓励一个人独立自强的格言:勇敢是抵制恐惧,克服恐惧,而非没有恐惧。

(马克吐温\\\/美国作家) 不论你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勇气。

不论你决定什么方针,总会有人告诉你说你错了。

总会发生一些困难,诱使你相信批评你的人是对的。

计划出一项行动的方针,然后便坚定不移地实行到底,颇需要军人所必须具备的那种勇气。

(爱默生\\\/美国诗人) 真正的勇气,介乎极端胆怯与鲁莽走险之间。

(塞万提斯\\\/西班牙作家) 天下绝无不热烈、勇敢地追求成功而能取得成功的人。

(拿破仑\\\/法国政治家) 聪明人之所以不会成功,由于他们缺乏坚忍的毅力。

(牛顿\\\/英国物理学家)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王守仁\\\/中国明代哲学家) 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飘荡奔逸,终迹何所底乎

(王守仁\\\/中国明代哲学家) 百学须先立志。

(朱熹\\\/中国南宋哲学家) 立志不定,终不济事。

(朱熹\\\/中国南宋哲学家) 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狄更斯\\\/英国作家) 人要有毅力,否则将一事无成。

(居里夫人\\\/德国物理学家) 立志没有所谓过迟。

(波多维斯\\\/英国政治家 1、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

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2、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冯两努——香港著名推销商) 3、造物之前,必先造人。

4、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5、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

6、赚钱之道很多,但是找不到赚钱的种子,便成不了事业家。

7、蚁穴虽小,溃之千里。

8、最有效的资本是我们的信誉,它24小时不停为我们工作。

9、绊脚石乃是进身之阶。

10、销售世界上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己。

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

11、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12、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13、人之所以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原因是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

14、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15、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16、你的脸是为了呈现上帝赐给人类最贵重的礼物——微笑,一定要成为你工作最大的资产。

17、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18、世上并没有用来鼓励工作努力的赏赐,所有的赏赐都只是被用来奖励工作成果的。

19、即使是不成熟的尝试,也胜于胎死腹中的策略。

20、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21、出门走好路,出口说好话,出手做好事。

22、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计分板上。

23、上帝助自助者。

24、怠惰是贫穷的制造厂。

25、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

(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26、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须种植更多的玫瑰树。

27、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28、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29、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

30、先知三日,富贵十年。

31、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

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32、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一步步艰辛地向上攀爬的。

33、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34、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

35、夫妇一条心,泥土变黄金。

36、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37、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

38、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39、忍耐力较诸脑力,尤胜一筹。

40、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关于梅花的格言

不经一番寒彻骨 哪得梅花扑鼻香。

清如秋菊何妨瘦,廉如梅花不畏寒。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

法家经典言论

法家名言1、众力,近者以成,远者欲之以名,尊者载之以势。

(众全力帮忙他,身边的人乐于结交他,远方的人真心赞誉他,权高位重的人也会推崇他)2、荡而失水,蝼蚁得意焉。

(鱼游到岸边搁浅的是时候,就会被蝼蚁吃掉)3、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

(因此就应将亲近好厌恶等情绪一并抛弃,才能成功地使用权谋之术)4、不吹毛而求小疵。

——《韩非子·大体》5、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

(置身事外,才会看清真相;持续冷静,才能制定出行动原则)6、倒言反事以尝所疑。

(故意正话反说或正事反做,来试探臣下)7、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

(做贤德的事情却不以贤德自居,还有什么事是办不好的)8、以智说愚必不听9、君无见其所欲。

(君主不就应表露自我的喜好)10、虚静无事,以暗见疵。

(持续虚静无为的状态,往往会从隐蔽的角度得知他人的行为漏洞)11、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

(君主隐藏自我的好恶,才会得见臣下的本来面目;抛去旧有的成见,不显露自我的智慧,才会让臣下各守其职)12、能法之士劲直,听用,则烛重人之奸行。

13、君见恶,则群臣匿端;君见好,则群臣诬能。

(如果是君主所厌恶的,那么群臣就会将其隐匿起来;如果是君主所喜好,那么群臣就会弄虚作假来迎合)14、巧为輗,拙为鸢。

(做车輗是聪明的,做木鸢却是愚笨的)(说明∶思考成本与实际功效)15、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

(在路上赛马,不是领先就是落后,而此时还总是关注对手的话,又怎样能得心应手地驾驭自我的马呢

)16、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

(泰山不以自我的好恶来选取土石,因此成就了它自身的高大;江海不分大小来容纳河流,因此成就了它的广博)17、存亡在虚实,不在于众寡。

(一国的存亡要看权柄是否掌握在君主手里,而不应看国家武力的强弱)18、因可势,求易道。

(根据能够成功的形势,来寻求易于成功的方法)19、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

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

(权柄在手就是所说的重,不离本位就是所说的静。

持重者能够控御轻浮者,宁静者能够克制急躁莽撞)20、自胜谓之强。

(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才是强者)21、利莫长于简,福莫久于安。

(最大的利益莫过于简朴,最大的福泽莫过于安稳)22、使杀生之机,夺予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

(生杀予夺之权落在臣下手中,如此一来君主就有失势的危机)23、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

(在路上赛马,不是领先就是落后,而此时还总是关注对手的话,又怎样能得心应手地驾驭自我的马呢

)24、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私。

25、非圣贤莫能听至言26、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

(烹调小鱼却屡次翻动,那就会令其破碎不全;治理大国却屡次更改法令,那就会使百姓不看其苦)27、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人多溺。

(火的形态看起来是严酷的,因此很少有人被灼伤;水的形态看起来是柔弱的,因此经常有人淹死)28、私行胜,则少公功。

(营私舞弊之风盛行,臣下就不能尽职为君效力了)(优美文章)29、爱臣太亲,必威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

(过于宠信臣下,必然会危及君主自身;臣下权势过重,必然有篡位之心)30、众人助之以力,近者结之以成,远者欲之以名,尊者载之以势。

(众人会全力帮忙他,身边的人乐于结交他,远方的人真心赞誉他,权高位重的人也会推崇他)31、群臣见素,则大君不蔽矣。

(群臣本来的面目显现出来,那么君主就不会收到蒙蔽了)32、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人多溺。

(火的形态看起来是严酷的,因此很少有人被灼伤;水的形态看起来是柔弱的,因此经常有人淹死)33、时有满虚,事有利害,物有生死。

(时机的盈虚是并存的,世事的利弊是兼有的,事务的生死是一体的)(说明∶君主不可正因这些不可避免的得失而怨怒)34、恬淡有趋舍之义,平安知祸福之计。

(恬静淡泊之后才能把握取舍的原则,平稳安闲之后才能察知祸福的端倪)(说明∶拒斥外界的诱惑)35、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贤而有功,去勇而有强。

(不用智慧能够明察,不显贤能能够成就大业,不逞勇武依然强大)36、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具体事务交由各级负责人去执行,而君主应保证中央权力的巩固。

只要君主能在准确把握全局,那么四方的臣民就会效劳)37、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

(过于宠溺臣下,法令就难以确立。

缺乏威严就会被臣下欺凌)38、世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

(世间总有得不到的东西,也总有办不到的事)39、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

(君主维修丧失转而要仰仗臣下了)40、小利为大利之残41、自见之谓明。

(能够认清自我的人才是明智的)42、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

(泰山不以自我的好恶来选取土石,因此成就了它自身的高大;江海不分大小来容纳河流,因此成就了它的广博)43、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一只手击掌,即使再用力也不会有声音)44、圣人之道,去智去巧。

智巧不去,难以为常。

(圣人处世,是不需要智虑与机巧的。

正因不抛弃智虑机巧,就很难维持长久。

)45、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韩非子·喻老》(男人伤感签名)46、智术之士明察,听用(一旦任职),则烛重人(当道权臣)之阴情。

47、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看见就好像没看见,听到好像没听到,知道好像不知道)48、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

(过于宠溺臣下,法令就难以确立。

缺乏威严就会被臣下欺凌)49、君人者释其刑?而使臣用之,则君反制于臣矣。

(君主听凭臣下私自施予刑罚与恩德,这样一来就会反为臣下所控制)50、不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见示,故有大功。

(不被小事妨害自我的长处,因此能取得大名;但是早显示自我的才能,因此能成就大业)51、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

(做贤德的事情却不以贤德自居,还有什么事是办不好的)52、群臣见素,则大君不蔽矣。

(群臣本来的面目显现出来,那么君主就不会收到蒙蔽了)53、华而不实,虚而无用。

——《韩非子·难言》54、巧为?,拙为鸢。

(做车?是聪明的,做木鸢却是愚笨的)(说明∶思考成本与实际功效)55、倒言反事以尝所疑。

(故意正话反说或正事反做,来试探臣下)56、凡德者,以无为集,以无欲成,以不思安,以不用固。

(凡是德都是正因无为而聚集,因无欲而成就,因不思而安稳,因不用而牢固。

)57、事有举之而有败,而贤其毋举之者。

(事情有做了却不成功的,但这也胜过不去做的)58、事有举之而有败,而贤其毋举之者。

(事情有做了却不成功的,但这也胜过不去做的)59、欲速则不达。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60、夫有材而无势,虽贤不能治不肖。

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则临千仞之溪(xi),材非长也,位高也。

(有才干而没有权势,即使是贤人也无法控御不肖之徒。

一尺长的木材树立在高山之上,就能俯瞰万丈深渊。

这并非是木头长,而是它所处的地位高。

)61、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

(烹调小鱼却屡次翻动,那就会令其破碎不全;治理大国却屡次更改法令,那就会使百姓不看其苦)62、去甚去泰,身乃无害。

(行为但是度,才不会危及己身)63、虚静无事,以暗见疵。

(持续虚静无为的状态,往往会从隐蔽的角度得知他人的行为漏洞)64、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

(法必须要让人明了,而术必须不能被人觉察)65、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

(君主维修丧失转而要仰仗臣下了)(描写菊花的句子)66、人主好贤,则群臣饰行以邀君欲,则是群臣之情不效。

(君主钟爱任用贤能之士,那么臣下就会自我粉饰迎合来君主)(说明∶还是让大家各司其职,别把期望寄托在个别的贤能之士身上,防止权利的偏移)67、且夫物众而智寡,寡不胜众,智不足以遍知物,故因物以治物。

(相对于复杂的世事来说,个人的智慧是很渺小的,个人的渺小智慧难以处理繁杂事务,因此就应利用工具来处理事务)(比如∶法律制度及司法人员的设置等)68、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看见就好像没看见,听到好像没听到,知道好像不知道)69、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

(置身事外,才会看清真相;持续冷静,才能制定出行动原则)70、因可势,求易道。

(根据能够成功的形势,来寻求易于成功的方法)71、奸臣蕃息,主道衰亡72、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

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

(权柄在手就是所说的重,不离本位就是所说的静。

持重者能够控御轻浮者,宁静者能够克制急躁莽撞)73、一以当十,所向无敌74、众人助之以力,近者结之以成,远者誉之以名,尊者载之以势。

(众人会全力帮忙他,身边的人乐于结交他,远方的人真心赞誉他,权高位重的人也会推崇他)75、群臣见素,则大君不蔽矣。

(群臣本来的面目显现出来,那么君主就不会收到蒙蔽了)76、故视强,则目不明;听甚,则耳不聪;思虑过度,则智识乱。

(用眼过度,则视力下降;用耳过度,就会听力下降;用脑过度,就会思虑混乱)77、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

(因此就应将亲近好厌恶等情绪一并抛弃,才能成功地使用权谋之术)78、去甚去泰,身乃无害。

(行为但是度,才不会危及己身)79、凡德者,以无为集,以无欲成,以不思安,以不用固。

(凡是德都是正因无为而聚集,因无欲而成就,因不思而安稳,因不用而牢固。

80、变法之士,孤存孤战,不得领袖支撑,变法必败!81、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具体事务交由各级负责人去执行,而君主应保证中央权力的巩固。

只要君主能在准确把握全局,那么四方的臣民就会效劳)82、夫有材而无势,虽贤不能治不肖。

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则临千仞之溪,材非长也,位高也。

(有才干而没有权势,即使是贤人也无法控御不肖之徒。

一尺长的木材树立在高山之上,就能俯瞰万丈深渊。

这并非是木头长,而是它所处的地位高。

)83、物尽其用,人尽其才84、恬淡有趋舍之义,平安知祸福之计。

(恬静淡泊之后才能把握取舍的原则,平稳安闲之后才能察知祸福的端倪)(说明∶拒斥外界的诱惑)85、君无见其所欲。

(君主不就应表露自我的喜好)86、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

(君主维修丧失转而要仰仗臣下了)87、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

故君子慎所树。

(种植橘柚,吃起来是甜的,闻起来是香的;而种植荆棘,长大了却会刺伤人。

)(说明∶栽培人时应个格外谨慎)88、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

(不因过度思考使内心疲惫,不因个人私欲而令自身受害;依据法令和权谋来治理国家,透过赏罚来彰显是非。

)89、君见恶,则群臣匿端;君见好,则群臣诬能。

(如果是君主所厌恶的,那么群臣就会将其隐匿起来;如果是君主所喜好,那么群臣就会弄虚作假来迎合)90、利莫长于简,福莫久于安。

(最大的利益莫过于简朴,最大的福泽莫过于安稳)91、故势不便,非因此逞能也。

(因此,当形势不便时,是不就应逞强的)92、去其智,绝其能,下不能意。

(君主隐藏智慧,不露才能,臣下就无法猜测他的意图)93、且夫物众而智寡,寡不胜众,智不足以遍知物,故因物以治物。

(相对于复杂的世事来说,个人的智慧是很渺小的,个人的渺小智慧难以处理繁杂事务,因此就应利用工具来处理事务)(比如∶法律制度及司法人员的设置等)94、荡而失水,蝼蚁得意焉。

(鱼游到岸边搁浅的是时候,就会被蝼蚁吃掉)95、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

(法必须要让人明了,而术必须不能被人觉察)96、功虽疏必赏,过虽近必诛97、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

(法必须要让人明了,而术必须不能被人觉察)98、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

(置身事外,才会看清真相;持续冷静,才能制定出行动原则)99、去其智,绝其能,下不能意。

(君主隐藏智慧,不露才能,臣下就无法猜测他的意图)100、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

(不因过度思考使内心疲惫,不因个人私欲而令自身受害;依据法令和权谋来治理国家,透过赏罚来彰显是非。

)101、故智术能法之士用,则贵重之臣必在绳(朝纲)之外矣!102、使杀生之机,夺予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

(生杀予夺之权落在臣下手中,如此一来君主就有失势的危机)103、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一只手击掌,即使再用力也不会有声音)104、人主好贤,则群臣饰行以邀君欲,则是群臣之情不效。

(君主钟爱任用贤能之士,那么臣下就会自我粉饰迎合来君主)(说明∶还是让大家各司其职,别把期望寄托在个别的贤能之士身上,防止权利的偏移)105、时有满虚,事有利害,物有生死。

(时机的盈虚是并存的,世事的利弊是兼有的,事务的生死是一体的)(说明∶君主不可正因这些不可避免的得失而怨怒)106、佯爱人,不得复憎也;佯憎人,不得复爱也。

(假装憎恶,就无法对其再加以憎恶;假装憎恶,就无法再对其施以恩惠)107、虚静无事,以暗见疵108、世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

(世间总有得不到的东西,也总有办不到的事)109、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

(像和氏璧那样的美玉,不必用五色饰物来装饰)110、使杀生之机,夺予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

(生杀予夺之权落在臣下手中,如此一来君主就有失势的危机)111、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韩非子·难一》112、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

(像和氏璧那样的美玉,不必用五色饰物来装饰)113、私行胜,则少公功。

(营私舞弊之风盛行,臣下就不能尽职为君效力了)114、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

故君子慎所树。

(种植橘柚,吃起来是甜的,闻起来是香的;而种植荆棘,长大了却会刺伤人。

)(说明∶栽培人时应个格外谨慎)115、小忠乃大忠之贼116、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

(君主隐藏自我的好恶,才会得见臣下的本来面目;抛去旧有的成见,不显露自我的智慧,才会让臣下各守其职)117、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贤而有功,去勇而有强。

(不用智慧能够明察,不显贤能能够成就大业,不逞勇武依然强大)118、人主好贤,则群臣饰行以邀君欲,则是群臣之情不效。

(君主钟爱任用贤能之士,那么臣下就会自我粉饰迎合来君主)(说明∶还是让大家各司其职,别把期望寄托在个别的贤能之士身上,防止权利的偏移)119、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

(因此就应将亲近好厌恶等情绪一并抛弃,才能成功地使用权谋之术)120、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

(过于宠溺臣下,法令就难以确立。

缺乏威严就会被臣下欺凌)121、爱臣太亲,必威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

(过于宠信臣下,必然会危及君主自身;臣下权势过重,必然有篡位之心)122、佯爱人,不得复憎也;佯憎人,不得复爱也。

(假装憎恶,就无法对其再加以憎恶;假装憎恶,就无法再对其施以恩惠)123、故势不便,非因此逞能也。

(因此,当形势不便时,是不就应逞强的)124、夫物者有所宜,才者有所施,各处其宜,故上下无为。

(世间万物都各有特性,不一样的才能有不一样的施展方向,令有才干者各得其所,因此君主就能够无为而治。

)125、故视强,则目不明;听甚,则耳不聪;思虑过度,则智识乱。

(用眼过度,则视力下降;用耳过度,就会听力下降;用脑过度,就会思虑混乱)126、不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见示,故有大功。

(不被小事妨害自我的长处,因此能取得大名;但是早显示自我的才能,因此能成就大业)127、圣人之道,去智去巧。

智巧不去,难以为常。

(圣人处世,是不需要智虑与机巧的。

正因不抛弃智虑机巧,就很难维持长久。

)128、倒言反事以尝所疑。

(故意正话反说或正事反做,来试探臣下)129、君见恶,则群臣匿端;君见好,则群臣诬能。

(如果是君主所厌恶的,那么群臣就会将其隐匿起来;如果是君主所喜好,那么群臣就会弄虚作假来迎合)130、君人者释其刑徳而使臣用之,则君反制于臣矣。

(君主听凭臣下私自施予刑罚与恩德,这样一来就会反为臣下所控制)131、末大必折,尾大不掉132、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

(君主隐藏自我的好恶,才会得见臣下的本来面目;抛去旧有的成见,不显露自我的智慧,才会让臣下各守其职)133、夫物者有所宜,才者有所施,各处其宜,故上下无为。

(世间万物都各有特性,不一样的才能有不一样的施展方向,令有才干者各得其所,因此君主就能够无为而治。

)134、君人者释其刑徳而使臣用之,则君反制于臣矣。

(君主听凭臣下私自施予刑罚与恩德,这样一来就会反为臣下所控制)135、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具体事务交由各级负责人去执行,而君主应保证中央权力的巩固。

只要君主能在准确把握全局,那么四方的臣民就会效劳)136、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韩非子·说难》137、君无见其所欲。

(君主不就应表露自我的喜好)138、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贤而有功,去勇而有强。

(不用智慧能够明察,不显贤能能够成就大业,不逞勇武依然强大)139、虚静无事,以暗见疵。

(持续虚静无为的状态,往往会从隐蔽的角度得知他人的行为漏洞)140、存亡在虚实,不在于众寡。

(一国的存亡要看权柄是否掌握在君主手里,而不应看国家武力的强弱)141、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看见就好像没看见,听到好像没听到,知道好像不知道)142、能法之士,必强毅而劲直,不劲直,不能矫奸。

143、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

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

(权柄在手就是所说的重,不离本位就是所说的静。

持重者能够控御轻浮者,宁静者能够克制急躁莽撞)144、爱臣太亲,必威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

(过于宠信臣下,必然会危及君主自身;臣下权势过重,必然有篡位之心)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