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人没有缺点的成语
十全十美shí quán shí měi[释义] 十分完美;毫无欠缺。
[语出] 清·陈朗《雪月梅传》:“贤侄出门也得放心;岂不是十全其美。
”[辨形] 十;不能写作“拾”。
[近义] 尽善尽美 完美无缺[反义] 一无是处 一无可取[用法] 用作褒义。
可以用于人或事物。
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补语。
[结构] 联合式。
形容圆满的成语
白璧无瑕 洁白的美玉上面没有一点小斑。
比喻人或事物完美无缺。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三:“问:‘不曾博览空王教略,借玄机试道看。
’师曰:‘白玉无瑕,卞和刖足。
’” 白玉无瑕 洁白的美玉上面没有一点小斑。
比喻人或事物完美无缺。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三:“问:‘不曾博览空王教略,借玄机试道看。
’师曰:‘白玉无瑕,卞和刖足。
’” 断金零粉 断折的花钿和零散的铅粉。
借指因遭横逆而结局不圆满的风流韵事。
出处:清·龚自珍《百字令》词:“龙华劫换,问何人料理,断金零粉。
” 功成行满 功:世界各地;行:善行。
封建迷信指功德成就,道行圆满。
出处:元·岳伯川《铁拐李》楔子:“等他功成行满,贫道再去点化他。
” 功德圆满 功德:佛教用语,指诵经、布施等。
多指诵经等佛事结束。
比喻举办事情圆满结束。
出处:隋·隋炀帝《入朝遣使参书》:“奉五月二日诲,用慰驰结,仰承衡岳,功德圆满,便致荆巫。
” 功行圆满 功:世界各地;行:善行。
封建迷信指功德成就,道行圆满。
出处:元·岳伯川《铁拐李》楔子:“等他功成行满,贫道再去点化他。
” 花好月圆 花儿正盛开,月亮正圆满。
比喻美好圆满。
多用于祝贺人新婚。
出处:宋·张先《木兰花》词:“人意共怜花月满,花好月圆人又散。
欢情去逐远云空,往事过如幽梦断。
” 尽美尽善 尽:极。
极其完善,极其美好。
形容事物完无缺。
同“尽善尽美”。
出处:《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 尽善尽美 极其完善,极其美好。
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
出处:《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 镜圆璧合 比喻圆满。
美玉无瑕 瑕:玉斑。
美玉上面没有一点小斑。
比喻人或事物完美的无缺点。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三折:“他是个娇滴滴美玉无瑕,粉脸生春,云鬓堆鸦。
” 十全十美 十分完美,毫无欠缺。
事缓则圆 碰到事情不要操之过急,而要慢慢地设法应付,可以得到圆满的解决。
出处:清·俞万春《荡寇志》:“看来此事,事宽则圆,急难成效。
” 事宽即圆 谓遇事只要从容对待,就能圆满解决。
款,宽缓。
同“事款则圆”。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四十四回:“只怕事大难回,所以踌躇延捱……事宽即圆,支得他去,再可商量。
” 事宽则圆 遇到事情只要从容对待,就能圆满解决。
款:宽缓。
同“事款则圆”。
出处:清·俞万春《荡寇志》第一百三十一回:“闻达暗想道:“此人本是一勇之夫,不难取他,只是攻击得紧,他必死命相拒。
看来此事,事宽则圆,急难成效。
” 事款则圆 谓遇事只要从容对待,就能圆满解决。
款,宽缓。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七回:“事款则圆,你且住啼哭,休得叫骂。
”又第二十五回:“你老人家不要著急,这可是急不来的事,事款则圆。
” 四角俱全 比喻完美无缺。
天衣无缝 神话传说,仙女的衣服没有衣缝。
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
出处:前蜀·牛峤《灵怪录·郭翰》:“徐视其衣并无缝,翰问之,曰:‘天衣本非针线为也。
’” 完美无疵 完善美好,没有缺点。
完美无缺 完善美好,没有缺点。
万事大吉 吉:吉利,顺利。
什么事都很圆满顺利。
也指一切事情都已办好。
出处:宋·周密《癸辛杂志》:“盐官教谕黄谦之题桃符板,句云:‘宜人新年怎生呵
百事大吉那般者。
’” 无其伦比 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跟它相比的。
同“无与伦比”。
出处:清·陈田《明诗纪事丁签·边贡》:“海岳之才,无其伦比。
” 无与比伦 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跟它相比的。
同“无与伦比”。
无与伦比 伦比:类比,匹敌。
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跟它相比的。
出处:唐·韩愈《论佛骨表》:“数千百年以来,未有伦比。
” 月圆花好 花儿正盛开,月亮正圆满。
比喻美好圆满。
多用于祝贺人新婚。
出处:宋·晁补之《御街行》词:“幽期莫误香闺恨,罗带今朝褪。
月圆花好一般春,触处总堪乘兴。
” 止于至善 止:达到;至:最,极。
达到极完美的境界。
出处:《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 至善至美 至:最。
最完善,最美好。
出处:茅盾《三人行》七:“他渴望着震撼着宇宙的大风暴,而且他又把这个理解作为翻掌间便立现了至善至美世界的‘奇迹’,因而对于生活的实际的转变——在矛盾混乱中所产生的向前进展,他就不能了解,而且反感到丑恶。
” 智圆行方 圆:圆满,周全;方:端正,不苟且。
知识要广博周备,行事要方正不苟。
出处:《淮南子·主术训》:“凡人之论,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员而行欲方,能欲多而而事欲鲜。
” 自圆其说 圆:圆满,周全。
指说话的人能使自己的论点或谎话没有漏洞。
出处:清·方玉润《星烈日记》七十:“以世俗之情遇意外之事,实难自圆其说。
止定静安虑得七个字解释
爱不释手 手到擒来 来日方长 长此以往 往返徒劳 劳师动众 众所周知 知法犯法 法外施仁 仁浆义粟 粟红贯朽 朽木死灰 灰飞烟灭 灭绝人性 性命交关 关门大吉 吉祥止止 止于至善 善贾而沽 沽名钓誉 誉不绝口 口蜜腹剑 剑戟森森 森罗万象 象箸玉杯 杯弓蛇影 影影绰绰 绰约多姿 姿意妄为 为人作嫁 嫁祸于人 人情冷暖 暖衣饱食 食不果腹 腹背之毛 毛手毛脚 脚踏实地 地老天荒 荒诞不经 经纬万端 端倪可察 察言观色色若死灰 灰头土面 面有菜色 色授魂与 与民更始 始乱终弃 弃瑕录用用舍行藏 藏垢纳污 污泥浊水 水乳交融 融会贯通 通宵达旦 旦种暮成成人之美 美人迟暮 暮云春树 树大招风 风中之烛 烛照数计 计日程功功德无量 量才录用 用行舍藏 藏头露尾 尾大不掉 掉以轻心 心急如焚焚琴煮鹤 鹤发童颜 颜面扫地 地上天官 官逼民反 反裘负刍 刍荛之见 见微知著 著作等身 身强力壮 壮志凌云 云消雨散 散兵游勇 勇猛精进
出自《礼记》的成语有哪些
一成不变读音: yī chéng bù biàn释义: 成:制定,形成。
一经形成,不再改变。
出自: 《礼记·王制》:“一成而不可变,故君子尽心焉。
”造句: 事物都是在发展的,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近义词: 原封不动反义词: 千变万化 瞬息万变一手一足读音: yī shǒu yī zú释义: 一个人的手足。
指单薄的力量。
出自: 《礼记·表记》:“后稷天下之为烈也,岂一手一足哉
”用法: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指单薄的力量近义词: 一手一脚 单枪匹马反义词: 人多势众一张一弛读音: yī zhāng yī chí释义: 意思是宽严相结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
现用来比喻生活的松紧和工作的劳逸要合理安排。
出自: 《礼记·杂记下》:“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造句: 学习和工作应该有节奏,一张一弛,有劳有逸,这样才能提高效率。
以意为之读音: yǐ yì wéi zhī释义: 只凭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
出自: 《礼记·礼运》:“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辟于其义,明于其利,达于其患,然后能为之。
”饮食男女读音: yǐn shí nán nǚ释义: 泛指人的本性。
出自: 《礼记·礼运》:“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用法: 联合式;作宾语;泛指人的本性饮水啜菽读音: yǐn shuǐ chuò shū释义: 饿了吃豆羹,渴了喝清水。
形容生活清苦。
出自: 《荀子·天论》:“君子啜菽饮水,非愚也,是节然也。
”《礼记·檀弓下》:“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近义词: 饮水食菽隐恶扬善读音: yǐn è yáng shàn释义: 隐:隐匿;扬:宣扬。
不谈人的坏处,光宣扬人的好处。
出自: 《礼记·中庸》:“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
”造句: 他和你是同僚官,虽有些过失,你可隐恶而扬善。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三十三回)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近义词: 人弃我取反义词: 红口白牙玉不琢,不成器读音: yù bù zhuó,bù chéng qì释义: 琢:雕。
玉石不经雕琢,成不了器物。
比喻人不受教育、不学习就不能有成就。
出自: 《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造句: 但无一个名师点拨,这叫做“玉不琢,不成器”。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回)芸芸众生读音: yún yún zhòng shēng释义: 芸芸:形容众多;众生:原指一切生物,后指许多人。
原指世间的一切生灵。
后多指大群无知无识的人。
出自: 《老子》第十六章:“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礼记·祭义》:“众生必死,死必归土。
”造句: 这些话,是告诉芸芸众生,到底是有一大部分感觉不敏的。
(鲁迅《三闲集·文艺与革命》)用法: 这些话,是告诉~,到底是有一大部分感觉不敏的。
◎鲁迅《三闲集·文艺与革命》在官言官读音: zài guān yán guān释义: 指处在什么样的地位就说什么样的话。
出自: 《礼记·曲礼下》:“君命,大夫与士肄,在官言官,在府言府,在库言库,在朝言朝。
”澡身浴德读音: zǎo shēn yù dé释义: 修养身心,使纯洁清白。
出自: 《礼记·儒行》:“儒有澡身而浴德。
”造句: 日逝月除,时方已过,澡身浴德,将以曷为
(《三国志·魏志·管宁传》)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近义词: 修心养性正心诚意读音: zhèng xīn chéng yì释义: 原是儒家提倡的一种修养方法,现也泛指心地端正诚恳。
出自: 《礼记·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直情径行读音: zhí qíng jìng xíng释义: 径:直;行:从事。
凭着自己的意思径直地去做。
比喻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出自: 《礼记·檀弓下》:“有直情而径行者,戎狄之道也。
”造句: 直情径行,视毁誉如风而不恤。
(宋·陈亮《谢罗尚书启》)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含贬义近义词: 随心所欲执两用中读音: zhí liǎng yòng zhōng释义: 指做事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适宜的办法。
出自: 《礼记·中庸》:“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止于至善读音: zhǐ yú zhì shàn释义: 止:达到;至:最,极。
达到极完美的境界。
出自: 《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造句: 革命无止境,倘使世上真有什么“止于至善”,这人间世便同时变了凝固的东西了。
(鲁迅《而已集·黄花节的杂感》)用法: 革命无止境,倘使世上真有什么“~”,这人间世便同时变了凝固的东西了。
◎鲁迅《而已集·黄花节的杂感》至死不变读音: zhì sǐ bù biàn释义: 纛:到。
到死不改变(现常用在坏的方面)。
出自: 《礼记·中庸》:“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近义词: 一成不变 始终不渝反义词: 反复无常自食其力读音: zì shí qí lì释义: 依靠自己的劳动所得来生活。
出自: 《礼记·礼器》:“食力无数。
”陈浩集说:“食力,自食其力之人。
”造句: 居贫,自食其力,隐田里间,以教授为业,非义不为,人敬惮之。
(明·李昌祺《剪灯余话·泰山御史传》)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近义词: 自力更生 独立自主反义词: 不劳而获 坐享其成总角之交读音: zǒng jiǎo zhī jiāo释义: 总角:儿童发髻向上分开的结果童年。
指童年时期就结交的朋友。
出自: 《礼记·内则》:“拂髻,总角。
”郑玄注:“总角,收髻结之。
”《晋书·何劭传》:“邵字敬祖,少与武帝同年,有总角之好。
”造句: 莫逆交不足恃矣,然总角之交,应非泛泛也。
(清·霁园主人《夜谭随录·崔秀才》)用法: 莫逆交不足恃矣,然~,应非泛泛也。
◎清·霁园主人《夜谭随录·崔秀才》僾见忾闻释义: 僾:仿佛,隐约;忾:叹息。
仿佛看到身影,听到叹息。
形容对去世亲人的思念出自: 西汉·戴圣《礼记·祭义》:“僾然必有见乎其位,出户而听,忾然必有闻乎其叹息之声。
”造句: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2回:“所以僾见忾闻,圣人之祭则如在也。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对去世的亲人思念哀乐相生释义: 悲痛和喜乐互为因果出自: 西汉·戴圣《礼记·孔子闲居》:“乐之所至,哀亦至焉,哀乐相生。
”造句: 要记住哀乐相生的道理,避免乐极生悲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哀乐的关系近义词: 乐极生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