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格言 > 糯米粽子格言

糯米粽子格言

时间:2014-05-09 12:07

浓浓家国情作文

每个人都深深地爱着我们的祖国,但爱祖国式却千差万别。

驻守在海岛上的,用勤奋和智慧,建设祖国的海岛。

我读了《彩色的翅膀》这篇课文后,深深地体会到了战士小高的那颗爱国的心。

“我”和小高一起前往宝石岛驻防。

小高刚去黑龙江探亲,抱着一个纸箱回来了。

“我”就有意同小高开玩笑,说纸箱里一定装着好吃的东西。

小高却说,纸箱里装的是一些昆虫。

“我”非常奇怪。

傍晚,到了宝石岛,“我”和小高去参加“尝瓜会”,大家一起品尝了岛上的第一个西瓜。

“我”从“尝瓜会”上得知,原来,由于没有昆虫授粉,岛上种东西需要人工授粉。

小高带昆虫到海岛上,是为了让昆虫给植物授粉,让植物更好地生长。

小高是一名驻守在海岛上的战士,他的任务是为祖国保卫海岛,建设海岛。

小高有一颗爱国的心,他一丝不苟地执行自己的任务,甚至想到了从家乡带昆虫来给植物授粉。

这件事情,充分地体现出他的爱国之情。

我现在没有能力为祖国作大的贡献,但我也可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培养自己的爱国之心。

前一段时间,老师让几位同学办“爱国主义”主题的手抄报,其中就有我。

回到家,我们几位同学都非常认真地办了手抄报。

我们精心地设计手抄报的版面,找到赞美祖国、歌颂祖国的散文、诗词和格言,一笔一划地抄写在手抄报上,还把插图画得非常漂亮。

同学们这样做,就是热爱祖国的一个表现。

我们现在就要有一颗爱国的心,长大了才能报效祖国。

爱国,不一定要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只要象小高那样,心里永远装着祖国,永远想着为祖国作贡献,就是一位爱国的人。

湖南常德地理位置、特产、风土民俗

常德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沅江下游和澧水中下游,东滨洞庭,西通黔川,南毗益阳,北连荆襄。

辖武陵、鼎城两个市辖区,安乡、汉寿、澧县、临澧、桃源、石门6个县,代管省辖县级市津市市。

面积约18190平方千米,户籍人口6225905人(常住人口5717218人)。

汉族为主,有维吾尔、回、土家、苗族等32个少数民族。

史称黔川咽喉,云贵门户。

是湘西北重要的交通枢纽、能源基地和政治文化中心,也是三峡——洞庭湖、南岳衡山——张家界黄金旅游走廊的纽带与中枢。

常德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常德也是中国有名的“非金属矿产之乡”。

常德知名的特产众多,如芙蓉香烟,金健 大米、常德酱板鸭、擂茶、石门绿茶、桃源 大叶茶等均是全国享有盛誉的好产品。

56个民族的民风民俗

我国的佤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盟、沧源、孟连三县,耿马、澜沧、双江、镇康、永德、昌宁、勐海等县也有分布。

由于佤族主要分布区在澜沧江和萨尔温江之间的怒山山脉南段展开地带,山峦起伏,平坝极少,又称阿佤山区。

佤族人口数为396610人。

使用佤语。

  佤族是中国云南省的古老民族之一。

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元封2年),汉武帝置益州郡,辖境达今高黎贡山以东的广大地区。

当时分布在澜沧江以西的佤、布朗、德昂等族的先民,已在汉朝的统属之下。

  从唐代以后的记载可以看出,佤族主要从事狩猎、采集、饲养家畜,有的已经是初期的农业经济。

明清以来,佤族的社会经济又有了较大的发展,当时的佤族社会已从原始的采集、狩猎过渡到以农业为主,并从原始氏族公社过渡到以地缘为基础的农村公社。

然而与其他较先进的氏族比较,社会发展仍较缓慢。

他们“居山岭 ”,种杂粮,捕猎仍占重要地位。

耕作方法“不用牛耕,惟妇人用攫锄之”。

虽有寨落,但“迁徒无常,不留余粟。

”  新中国成立后,佤族人民获得了新生。

1954年6月成立了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1955年10月成立了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1964年2月成立了沧源佤族自治县,1965年3月成立了西盟佤族自治县,保障了他们的民族平等和当家作主的权利。

建国40多年来,佤族人民经过开发和建设,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他们通过治山治水,大力修筑水田,改变原始耕作方法,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

过去完全没有工业的阿瓦山区,现在已建立起了水电站、拖拉机站和农具、冶铁、食品加工等地方工业,交通运输、商业、文教、卫生事业也有了十分明显的变化。

  佤族的口头文学丰富多彩,千姿百态,涉及到人类的诞生、万物的生存,婚丧礼俗,生产生活等众多的方面,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学艺术中的独具一格的奇葩。

口头传说包括神话、传说、故事、诗歌以及谜语、格言等内容,其中,以动物或动物与人为主人翁题材的故事尤为丰富,喻意深刻,常有芬芳的山地文化的特色。

  沧源地区自1965年以来发现的崖画群,虽然尚不能肯定出自佤族先民之手,但它的内容与佤族的历史习俗关系密切。

崖画共有10处,集中分布在勐省河流域的半山区,方圆数十里。

崖画中的一幅村落图,与阿佤山中心地区本世纪50年代村寨的结构与分布相似,大约有3000年左右的历史。

  历史上的佤族,男人穿黑色短衣和宽口大裤;妇女着掼头衣和横条花短裙,饰物有项圈、项链、手镯、腰箍和脚箍等,大部分为银制品或竹藤制品,或涂上天然色料,或取决于自然的色彩,几乎为男女老少所共同喜爱。

随着社会的发展,佤族的服饰也开始有了变化,出现了长裙、筒裙以及一些较为有时代感的衣着和装饰,但佤族聚居的地区仍然保持着传统的民族特色,且大多数衣服的原料是自种的棉麻,经过自纺自织成布,按其传统的方式,加工制做的,织出的图案像孔雀、白鹇等羽翎,有的像灵猫、鲮鲤等毛皮的图案。

  佤族的村寨多建在山腰或小山巅。

在西盟地区有的村寨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聚成了数百户的大寨。

佤族喜欢住竹楼,部分改住土坯平屋,这是后来改变的新的住宅形式。

竹楼可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关牲畜。

佤族人喜欢嚼槟榔、喝酒,有“无酒不成礼,说话不算数”的说法。

佤族人也有饮浓茶的习俗,而喜食辣椒是男女老少的共同嗜好。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