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格言 > 劳动是一种美德格言

劳动是一种美德格言

时间:2014-10-23 11:53

关于劳动的名言有哪些

1、最有道德的人,是那些有道德却不须由外表表现出来而仍感满足的人。

——帕拉图 2、只有那不论公私都以道德为上、一心要做出高贵的事的人,方可算是最可尊崇的人。

——乔叟 3、支配和统治一切的,在君主政府中是法律的力量,在专制政府中是永远高举着的君主的铁拳,但是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美德。

——孟德斯鸠 4、真理和美德是艺术的两个密友。

你要当作家,当批评家吗

请首先做一个有德行的人。

——狄德罗 5、在世界上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是最需要的。

——罗素 6、优良的品性是真正的财富,而衬显这品性的是良好的教养。

——洛克 7、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

——德谟克利特 8、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陶行知 9、意志来自道德感和自身利益这两个因素。

——林肯 10、一种美德的幼芽蓓蕾,这是最宝贵的美德,是一切道德之母,这就是谦逊;有了这种美德我们会其乐无穷。

——加尔多斯 11、一种美德的幼芽、蓓蕾,这是最宝贵的美德,是一切道德之母,这就是谦逊;有了这种美德我们会其乐无穷。

——加尔多斯 12、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 13、养成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没的力量。

——鲁迅 14、我所谓共和国里的美德,是指爱祖国也就是爱平等而言。

这并不是一种道德上的美德,也不是一种基督教的美德,而是政治上的美德。

——孟德斯鸠 15、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国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礼。

——卢梭 16、问心的道德胜于问理的道德,所以情感的生活胜于理智的生活。

——朱光潜 17、同情是一切道德中最高的美德。

——培根 18、顺境的美德是节制,逆境的美德是坚忍,这后一种是较为伟大的德行。

——培根 19、谁能从道德败坏的地方脱出来,还保持洁白,便是有了最伟大的功德。

——显克微支 20、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洁净的。

——契诃夫 21、人类最大的幸福就在于每天能谈谈道德方面的事情。

无灵魂的生活就失去了人的生活价值。

——苏格拉底 22、人而无德,生而何益。

——法国谚语 23、人的美德的荣誉比他财富的名誉不知大多少倍。

岂不见多少人在钱财上一贫如洗,但在美德上却是富豪呢

——达·芬奇 24、那些立身扬名出类拔萃的,他们凭借的力量是德行,而这也正是我的力量。

——贝多芬 25、名誉和美德是心灵的装饰,要没有它,那肉体虽然真美,也不应该认为美。

——塞万提斯 26、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

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培根 27、美德大多存在于良好的习惯之中。

——佩利 28、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

——苏霍姆林斯基 29、良心是一种根据道德准则来判断自己的本能,它不只是一种能力;它是一种本能。

——康德 30、良好的品德是由对坏倾向作顽强斗争培养出来的。

——德克斯特 31、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心正而后身正。

——傅玄 32、精神上的道德力量发挥了它的潜能,举起了它的旗帜,于是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正义感在现实中均得施展其威力和作用——黑格尔 33、即使品德穿着褴褛的衣裳,也应该受到尊敬——席勒 34、高雅的品味,崇高的道德标准,向社会大众负责及不施压力威胁的态度——这些事让你终有所获。

——李奥贝纳 35、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谁要是没有强烈的志向,也就不能够热烈地把这个志向体现于事业中——凯洛夫 36、对于美德,我们仅止于认识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努力培养它,运用它,或是采取种种方法,以使我们成为良善之人。

——亚里士多德 37、对于道德的实践来说,最好的观众就是人们自己的良心。

——西塞罗 38、点燃了的火炬不是为了火炬本身,就像我们的美德应该超过自己照亮别人,否则等于没用。

——莎士比亚 39、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孔丘 40、德行使心灵明晰,使人不仅更易了解德行,而且也更易了解科学的真理。

——罗吉尔·培根 41、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

——苏霍姆林斯基 42、道德应当成为科学的指路明灯。

——布夫勒 4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而是让儿童练习良好道德行为,克服懒惰、轻率、不守纪律、颓废等不良行为。

——夸美纽斯 44、道德衰亡,诚亡国灭种之根基。

——章炳麟 45、道德是永存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

——普卢塔克 46、道德是一种获得——如同音乐,如同外国语,如同虔诚扑克和瘫痪——没有人生来就拥有道德。

——马克吐温 47、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赫尔巴特 48、道德能帮助人类社会升到更高的水平,使人类社会摆脱劳动剥削制。

——列宁 49、道德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当一个人还在少年时代的时候,就应该在宏伟的社会生活背景上给他展示整个世界、个人生活的前景。

——苏霍姆林斯基 50、道德方面的伟大

美德、科学、学习、谦虚、成才、团结、友谊、劳动、勤俭、时间的格言

1.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文嘉《明日歌》) 2.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鲁迅) 3.荒废时间等于荒废生命。

(川端康成) 4.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

(莎士比亚) 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 6.黑发不如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

7.一个人越知道时间的价值,越倍觉失时的痛苦。

8.节约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就等于延长了人的寿命。

9.早晨不起误一天的事,幼时不学误一生的事。

10.珍惜时间可以使生命变得更有价值。

1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12.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13.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

19.逝水不会有重归,时间不会有重返。

20.抓住今天,尽可能少依赖明天。

21.最珍贵的是今天,最容易失掉的也是今天。

22.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自勉,岁月不待人。

23.黑夜到临的时候,没有人能够把一角阳光继续保留。

24.时间是没有声音的锉刀. 25.庸人费心将是消磨时光,能人费尽心计利用时间. 26.不浪费时间,每时每刻都做些有用的事,戒掉一切不必要的行为. 27.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 28.零碎的时间实在可以成就大事业.

勤劳是美德吗

做为一种民族性话,上没有任何民族比中国人更能勤劳二字了很清楚的记得,在小学的课本里说,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的民族。

这话一点都不假,别的不说,单说在丹麦的华人。

华人有一个传统行业,就是开餐馆。

不管餐馆大小,上至大老板,下至洗碗工,他们都是很勤劳的,一天工作十多小时,一周工作七天,除了圣诞假期,几乎全年无休。

这种勤劳的状态在悠闲自在的北欧显得有些突兀,丹麦人一周工作37小时,除了法定节假之外,还有五周的假期,相比之下,中国人的勤劳是有点过份了。

中国人历来非常辛苦,“勤劳”两个字是全世界对中国人民的普遍评价。

当中国人提及自己的民族特性,也常将勤劳挂在嘴边,颇为自豪。

关于勤劳的赞美,随便抓都能抓一大把。

“勤俭治国,勤俭持家”,“勤能补拙”,“业精于勤而荒于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这类传统格言,成为匾额,成为楹联,悬之于梁,刻之于柱,书之于户,铭之于案头,朝夕诵读,世代共勉,以求潜移默化,身体力行。

帝王宫殿大书“勤政”二字,褒扬人物莫不先言“勤劳”。

“愚公移山”、“精卫填海”,感人肺腑。

所有的这些都表明了中国人民对勤劳精神的无比崇尚和热爱,表明了在人民心目中,勤劳是最基本的传统美德。

与之相比,勤劳对立面是懒惰,这点深为国人所憎恶。

《论语》中曾抨击那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懒惰之人,到近代更有人发出“百种弊端,皆由懒生”的议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劳动与劳动人民的历史。

在高中的政治课本上,有这么有一句话: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是每一个小孩都知道的道理。

劳动是推动社会发展,是保障社会动作的基本条件。

劳动越多,所创造的价值也越多,即GDP也越多,那么人们应该越幸福才对。

然而全世界最幸福的人是丹麦,而不是勤劳刻苦的中国人呢

为什么中国人勤劳却不富裕呢

这里引申出一个悖论,勤劳跟财富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跟幸福感也没沾多少边,那么反过来说,勤劳算不是一种美德呢

同大多数中国人一样,父母是那勤劳的一代人。

父母年轻时,每天天不亮就到田里干活,,常常要干到月上东山才收工。

秋末冬初,田里没有啥活了,父母又见缝插针的去做些小工。

常常到了晚上,才能和父母说上几句话,那时候特别盼望下大雨,那样父亲就不用开工了,可以在家弄些好吃的。

母亲每每提起这段艰苦的岁月,不无感慨,忆苦思甜,言语中流露着自豪。

然而我后来发现,村里面最早富起来的并不是我父母这样最勤劳的一群人。

勤劳做为一种美德,这点我曾经深信不疑,于是毫不犹豫地个人简历说标榜说,自己是一个勤奋用功的学生。

谁知指导老师看了直摇头。

至少在丹麦,勤劳并不是最看重的一种品格。

雇主寻找雇员时,最看重的雇员对所从事的工作是否充满激情,有了对工作的激情与热爱,工作成了一种兴趣所在,自然而然,员工就变得勤劳了。

于是我开始思考,出于热爱的自发性勤劳与迫于生计的被动性的勤劳有什么区别

在我看来,自发性的勤劳是劳动者愿意牺牲自己的享乐,却完成一件在他看来很有必要,很有价值的事,是充满人性的,维护了劳动者的尊严,劳动者从劳动的成果中能得到幸福感。

被动性的勤劳则相反,就好比一个人在棍棒的驱赶下,透支时间和精力去完成一项工作来维持生命一样,这样的价值是别人强加的,只体现了手持棍棒者的价值。

说到这里,又涉及到最终的利益分配问题。

评价勤劳是不是一种美德,我们应该先试着去回答一个问题,为谁辛苦为谁忙

同样是加班,单纯从行为上说,是一致的,差别的是你自愿加班还是被迫的,落实到“勤劳”上就是,如果这种“勤劳”是主动选择的结果,他在他“勤劳”的事上感到满足,那么这“勤劳”就值得赞美,至少无可非议;但如果这“勤劳”是被迫的,“勤劳”的人没有丝毫选择的余地,那么这“勤劳”就和猪吃饱了等人家过年一样,不值得嘉许。

抛开勤劳的效率不讲,勤劳是创造财富的,而我更关心是背后这财富的分配。

举个例子吧,在万恶的旧社会,勤劳所创造的大量财富剥削阶级所占有。

万里长城常被用来形容中国的勤劳,殊不如,那一砖一瓦都凝聚着世代劳动人民的血泪和辛酸。

我们在歌颂历史上劳动人民的勤劳精神之时绝不可以忘记,这种勤劳是皮鞭刀剑下的劳动。

同样,在GDP高涨的今天,我们也要深刻的认识到,这背后有多少的黑心工厂和社会利益的攫取集团,还有多少被勤劳的平民百姓。

不管种族肤色,宗教信仰,人都有一种共性,那就是求乐避苦,好生恶死。

没有一个民族热爱吃苦更甚于热爱享乐;热爱流汗更甚于热爱休闲。

勤劳都是逼出来的。

如果说有一个民族在世界上是以勤劳和耐苦出名的,那么,透过这华而不实的“名”一定有某种比“勤劳和耐苦”更可怕的东西高悬在它的头顶,比如严酷的制度,粗暴的管理以及落后的技术等,否则它就不会乖乖选择“勤劳”,而且一选择就是两千年。

中国人有一句成语,埋头苦干,这话原本是褒义的,但是在我看来,这跟蒙上布条的拉磨毛驴没啥两样,两眼一抹黑。

勤劳的本身也可能带来恶的一面。

中国人开餐馆,不愿意,或者不习惯去开发新的点子,宁愿在勤劳的路上一路抹到黑。

凡是中国人参活的,一有竞争,便是价格战,试图以低廉的价格去赢得市场。

结果显而易见,利润越来越低,为了保证同样的收入,必然要降低员工的薪资,用更便宜的食材,要求员工加倍的勤劳,如此恶性循环,中餐做为一个品牌己经沦落了。

勤劳是不是一种美德,要看其背后的源动力。

“爱勤劳”是一种美德,“被勤劳”是一出悲剧。

奧斯维辛集中营的大门上,挂著這样一幅德語口号:“劳动创造自由”。

哈哈哈。

劝诫人们牢记劳动艰苦,不忘节俭勤劳的古代格言

只要勤奋,肯去求知,肯去创新,对自己节俭,对别人慷慨, 对朋友讲义气,再加上自己的努力,迟早会有所成就,生活无忧。

——李嘉诚 君子以俭德辟难。

【出处】《周易·否》。

【大意】君子用俭朴的德行来避免危难。

【提示】《周易》含有朴素的辩证思想,有许多地方阐述事物变化的道理。

这句话就有辩证的思想。

一方面,阐明俭朴的德行有助于防患于未然,防止奢靡腐化等行为;另一方面,在面临危难的时候,特别是在面临物质匮乏的困难时,具备俭朴的德行有助于克服危难。

《周易》的作者认为,天地万物都有顺与不顺、通与不通之时,不顺不通,就要修身养德,不能过分彰显自己,以渡过难关。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出处】《尚书·大禹谟》。

【大意】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

【提示】克勤克俭,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

传说中的古代圣贤都是这样做的,他们对于国家大事尽心尽力。

大禹勤劳于治水大业,数过家门而不入。

尧特别关心群众,认为别人挨饿受冻,是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到家,是自己的过错。

古代圣贤的生活却十分节俭,经常穿着粗布衣裳,吃粗米饭,喝野菜汤。

由于尧、舜、禹在事业和生活上克勤克俭,所以赢得了百姓的拥戴。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出处】《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大意】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提示】鲁庄公命人在庙堂的柱子上涂红漆,在椽子上雕花纹,这都是奢侈而不合礼法的事情。

大夫御孙劝谏他时,说了这句话,并指出这样做实际上是在先人的“大德”中注入了“大恶”,不但不能取悦先人,反而是辱没了他们。

可见,古人是从礼的规范和德的大小的高度来看待节俭,而把奢侈浪费看做一种恶行。

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戒奢以俭,不靡费财物,仍是值得我们崇尚的美德。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

【大意】老百姓的生计在于辛勤劳作,只有勤于劳作,财物才不会匮乏。

【提示】这是一句古老的格言。

古人明白,只要老百姓辛勤劳动,社会安定,百姓和国家都会随之富足起来。

我们现在仍应保持以勤为本的美德,在各自的岗位上辛勤劳动,这样,国家才会更加富强,人民生活才会更加富裕。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出处】《墨子·辞过》。

【大意】节俭就会昌盛,淫佚享乐就会败亡。

【提示】在先秦诸子之中,墨子以乐于过类似苦行僧的生活而闻名。

他痛恨统治者的骄奢淫逸、靡费财物,提倡节俭。

他到处宣扬自己的观点,吸引了大批人做他的弟子,在先秦诸子中独树一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出处】李绅《悯农》。

【大意】农夫在中午的炎炎烈日下锄禾,滴滴汗珠掉在生长禾苗的土中。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一粒都是这样辛苦得来。

【提示】这首诗语言浅显而内涵深邃。

有一个故事说,一个财主的儿子不知道稼穑之艰难,常到一个饭馆里吃饺子,但把饺子皮全吐掉,只吃肉馅。

后来家里遭遇火灾,丽楼美阁一夕之间夷为平地,他成了乞丐,要饭要到这个饭馆,老板以饺子皮招待他,他深为感动。

老板说,不用谢,这都是你当初扔掉的皮,我拣起晒干了而已。

财主的儿子很惭愧,后来勤奋劳动,生活节俭,家道重又殷富起来。

这个故事,也印证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出处】李商隐《咏史》。

【大意】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无不是兴于勤俭,亡于奢靡。

【提示】古往今来,成功的创业者大都经过艰苦奋斗的阶段,所以比较注意勤俭节约。

但是对守业者来说则正好相反,他们没有经历过创业的艰辛,容易贪图奢侈享乐,最终的命运必然是事业的衰败,国家的灭亡。

这是几千年的历史所昭示的真理。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出处】《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大意】忧虑操劳国事可以使国家兴盛发达,追求安逸享乐可以招致自己的灭亡。

【提示】五代时的后唐庄宗李存勖,一开始励精图治,奋发有为,击败各个敌手称帝。

但他后来沉湎于音乐戏曲,宠爱伶人,不思进取,部下作乱,伶人发难,在位三年就死于兵乱之中。

欧阳修在撰写《伶官传》时,有感于这段历史,阐发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中国文化有着很强的忧患意识,特别是在国家动荡、民不聊生时更是如此。

孔子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孟子讲“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就是分别从个人与国家的角度强调了保持忧患意识的重要性。

魏征即使在大唐盛世,也规劝皇帝“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以实现长治久安。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出处】司马光《训俭示康》。

【大意】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则很困难。

【提示】这是司马光引述他人的话,用来训诫子孙。

它强调要自觉保持俭朴,防止奢侈,含有自勉、警世之意。

人都想过好日子,这本无可厚非。

但是过于奢华是不可取的,而且这种追求是永无止境的。

商纣王用了双象牙筷子,他的臣子就要逃走,原因是看到了纣王的贪欲一发,将不可遏止。

所以,坚持节俭要有自律的能力。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出处】《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四。

【大意】有计划地索取,有节制地消费,就会常保富足。

【提示】这是唐朝的陆贽给皇帝上书中的话,旨在强调节俭的意义。

大至一国,小至一家,量入为出都是重要的理财原则。

推而广之,资源和财物总是有限的,不能肆意挥霍。

只有“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才有可能持续发展。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出处】《宋史·范纯仁列传》。

【大意】只有节俭可以使人廉洁奉公,只有宽容可以使人养成好的品德。

【提示】“俭”和“恕”是中国古代政治家常用的两个概念。

因为古代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粮食产量低,几年的丰收才有一年的积蓄,所以特别要节俭。

对于官员而言,贪污受贿,不廉洁,往往是因为贪得无厌、迷恋奢侈生活,而俭朴的德行有助于抑制这种过分的欲望,所以,节俭是富国的重要国策,也是防腐倡廉的重要途径。

“恕”作为儒家的一种伦理道德范畴,要求以仁爱之心待人。

对官员来说,经常能设身处地地为百姓着想,就一定会得到百姓拥护,这样才能治理好国家。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出处】朱柏庐《治家格言》。

【大意】即使是一顿粥、一顿饭,也应当想到它来得不容易;即使是半根丝、半根线,也要想到劳作的艰辛。

【提示】朱柏庐是我国明末清初的教育家,提倡家庭教育。

他的《治家格言》又名《朱子家训》,是一部专门教育人们勤俭治家的格言集。

节俭,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首先是尊重劳动和从事劳动的人。

我们的食物和衣裳,都来之不易,要通过种植者、烹饪者、纺织者的许多劳动生产出来,不能轻易浪费。

所以,这段话成为我国传统的“治家格言”。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