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训和名言警句
1人要做老实(遵纪守法)、诚实(表里如一)、善良人,好事,终有好事。
2、子等,妄作非为,有干名教者,不待鸣官,祠内先行整治。
3、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4、重道德修养,严情操品性;扶正义,斥邪恶。
5、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
6、有百世之德者,必有百世之子孙保之;有十世之德者,就有十世的子孙保之;如果是斩焉无后者,那是德至薄也。
7、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8、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
9、一戒是(晚)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
既守四戒,又须规以四宜: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
朱子家训的名言警句
1:,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
2: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
3: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4: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5:无念,受恩莫忘。
6: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馀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馀,自得至乐。
7:守分安命,顺时听天。
朱子家训和朱子治家格言是出自同一人吗
是的,朱子家训和朱子是同一本书 ,只不过叫一样,《朱子家训》又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
《朱子家训》仅634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
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比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
作 者:朱柏庐
请大家帮忙想一些家训古训,一般的治家名言或者积得行善方面的词语,要四五个字,有 道 字更好
天道酬勤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家和万事兴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传家二字耕与读,发家二字勤与俭;倾家二字淫与赌,防家二字盗与奸。
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人生有三好,父严,母慈,人不老。
鬼神可敬不可谄,冤家宜解不宜结;人生何处不相逢,莫因小事动声色。
祖宗富贵自诗书来,子孙富贵却贱诗书;祖宗家业自勤俭来,子孙得家业却忘勤俭。
勤能补拙,谦能受益;人捧人高,人压人低;龟兔赛跑,笨鸟先飞。
●成由勤俭破由奢 ●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有钱时摆阔,没钱挨饿 ●欲求温饱,勤俭为要 ●紧紧手,年年有 ●勤能补拙,省能补贫 ●思前顾后,吃穿常有 ●精打细算,油盐不断 ●披着破大氅的,往往是个好酒徒(西班牙) ●粮收万石,也要粗茶淡饭 ●会吃的吃千顿,不会吃的吃一顿 ●精打细算,油盐不断 ●披着破大氅的,往往是个好酒徒(西班牙) ●一粥一饭汗珠换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成物不可损坏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诫子书》。
1、君子以俭德辟难。
大意:君子用俭朴的德行来避免危难。
2、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大意: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
3、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大意: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4、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大意:老百姓的生计在于辛勤劳作,只有勤于劳作,财物才不会匮乏。
5、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大意:节俭就会昌盛,淫佚享乐就会败亡。
6、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大意:农夫在中午的炎炎烈日下锄禾,滴滴汗珠掉在生长禾苗的土中。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一粒都是这样辛苦得来。
7、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大意: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无不是兴于勤俭,亡于奢靡。
8、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大意:忧虑操劳国事可以使国家兴盛发达,追求安逸享乐可以招致自己的灭亡。
9、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大意: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则很困难。
10、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大意:有计划地索取,有节制地消费,就会常保富足。
11、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大意:只有节俭可以使人廉洁奉公,只有宽容可以使人养成好的品德。
朱子治家格言全文
或历史名人治家——曾子天,曾子的妻子要去赶孩子哭着叫着要和母亲儿去。
于是母亲骗他说:“乖孩子,待在家里等娘,娘赶集回来给你杀猪吃。
”孩子信以为真,一边欢天喜地地跑回家,一边喊着:“有肉吃了,有肉吃了。
” 孩子一整天都待在家里等妈妈回来,村子里的小伙伴来找他玩,他都拒绝了。
他靠在墙根下一边晒太阳一边想像着猪肉的味道,心里甭提多高兴了。
傍晚,孩子远远地看见了妈妈回来了,他一边三步作两步的跑上前去迎接,一边喊着:“娘,娘快杀猪,快杀猪油,我都快要馋死了。
” 曾子的妻子说:“一头猪顶咱家两三个月的口粮呢,怎么能随随便便于工作杀猪呢
” 孩子哇的一声就哭了。
曾子闻声而来,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以后,二话没说。
转身就回到屋子里。
过一会儿,他举着菜刀出来了,曾子的妻子吓坏了,因为曾子一向对孩子非常严厉,以为他要教训孩子,连忙把孩子搂在怀里。
哪知曾子却径直奔向猪圈。
妻子不解地问:“你举着菜刀跑到猪圈里干啥
” 曾子毫不思索地回答:“杀猪”。
妻子听了扑哧一声笑了:“不过年不过节杀什么猪呢
” 曾子严肃地说:“你不是答应过孩子要杀猪给他吃的,既然答应了就应该做到。
” 妻子说:“我只不过是骗骗孩子,和小孩子说话何必当真呢
” 曾子说:“对孩子就更应该说到做到了,不然,这不是明摆着让孩子学着家长撒谎吗
大人都说话不算话,以后有什么资格教育孩子呢
” 先贤或历史名人治家——曹操公元196年,曹操把汉献帝从都城洛阳迁于许(今河南许昌),任命满宠为许令。
曹操的堂弟曹洪的下属在满宠的辖内多次犯法,满宠依法将他拘捕。
曹洪写信给满宠说情,满宠置之不理。
曹洪又转求曹操,想仗着曹操的意旨迫使满宠放人。
满宠估计犯人有被宥免的可能,立刻把他杀掉。
曹操对此不但没有追究,反而称赞满宠办事坚决。
并不袒护自己的亲人。
先贤或历史名人治家——司马光北宋名臣、知名史学家司马光,一生以“俭素为美”、“不喜华靡”,他还以自己的“慎言”“慎行”影响着自己的子女,时时告诫子女要懂得“俭则久,久则平,平则稳”的道理。
在《训俭小廉》一文中,司马光旁征博引,循循善诱,向儿子们讲述尚廉节俭的道理,他在文中提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堪称治国治家警语名言。
先贤或历史名人治家——张廷玉 清朝宰相张廷玉与一位姓叶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
两家比邻而居,都要起房造屋,为争地皮,发生了争执。
张老夫人便修书北京,要张宰相出面干预。
没想到,这位宰相看罢来信,立即作诗劝导老夫人:“千里捎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老夫人见书明理,立即主动把墙往后退了三尺。
叶家见此情景,深感惭愧,也马上把墙让后三尺。
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
这个故事说明,邻里之间相互谦让、相互谅解,就没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