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演讲稿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规矩与方圆”。
或许是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发展的太迅速,或许是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太拥挤,或许是我们生活和工作的节奏太快。
回首我们的生活,你会发现,我们无时不刻地都在面对一些事故和灾害。
或是电视新闻中、或是报刊杂志中、或是上下班途中、从空中到海洋,从交通运输到工矿企业,空难、海难、煤矿透水、交通事故、电力事故等等几乎每天都在发生。
或许是耳闻或目睹的太多的缘故,我们已没有了面对事故的恐惧、害怕和退却,有的只是一种事故后的警醒、痛惜和感悟。
面对许多事故,我常常感悟这样一句古老的俗语:“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什么是规矩
人类在长期的生活和劳动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为了人类的共同利益或为了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而共同遵守的约定俗成的制度。
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这些制度有的被陶汰,有些则被进一步规范、完善和发展,比如,今天我们国家所颁布和制定的许许多多的法律、法规和法令,这些法律、法规、法令就是今天人们行为的准绳,就是老百姓所说的规矩。
在现代企业中,特别是我们电力企业,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已日臻完善,这些制度既是保证企业稳定、发展的途径,也是规范员工行为的规矩,在众多的制度中,安全工作制度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既是确保企业发展和取得最大经济效益的主要手段,也是保护国家财产和员工生命安全的重要途径。
电力安全规范,是我们的前辈们在长期的电力生产和电力建设中,用“鲜血”凝聚而成的。
他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了许多科学的能避免各种伤害事故发生的经验,这些经验的汇聚,就是我们每个职工都要严格遵守的安全规范。
可以说,安全规范句句是生命的价值,字字是血的教训。
然而,为什么仍然有那么多的单位或个人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去尝试安全规范呢
在高压线路施工中,新栽的电杆不打拉线就登杆作业,造成人身伤亡的责任事故;变电站值班人员在开关解备操作时,不唱票,不复诵,违犯《电业安全操作规程》,造成下母三相短路,致使变电站全站失压;据统计,1995年以来,仅供电企业在线路作业上下杆过程中发生高空坠落造成的死亡、重伤事故就达21人次,国电公司专门召开过防高空坠落现场会;交通规则规定行人、车辆靠右行,但总有一些人酒后驾车,横冲直撞,轻者造成交通堵塞,重者车毁人亡等等,这些事故给国家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给无数的家庭带来了灾难。
在这里我想问一问,为何流淌这么多鲜血仍唤不起我们对安全的觉醒
为什么这么多人的生命还不能阻止一些人继续奔向灾难和死亡的深渊
我们为死者痛泣、悲愤、鸣冤,为幸存的孤儿寡母、老弱病残、破碎的家庭呐喊,人人都要爱惜生命,人人都要注意安全生产。
在这些事例中,有不遵守操作规程的,有操作失误的,也有盲目蛮干的等等,但总的来说,都是不遵守安全规范所造成的,这一切对于稍有安全常识的人来说都是不可思议的,但毕竟发生了,就发生在我们电力企业,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
为了保护国家财产、为了保护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为了保证电力职工的人身安全,许多人根据血淋淋的教训,制定了这许多看来“让人烦”的规矩,可能正是这些“规矩”束缚了某些职工的行为“自由”,他们不惜用生命作为压宝来换取行为上的“自由”。
那一桩桩一件件血淋淋的事故已充分证明:任何人都不可因为规矩束缚人,而去践踏它,那样只能是自食其果,给国家、企业和家庭带来灾难。
同志,为了美好的明天,为了家庭的幸福,请你珍惜自己的生命,请你一定要守住安全生产的“清规戒律”,请你永远记住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这句老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有关“守规矩”的名言有哪些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是人们比较熟悉的一句贤文,出自《孟子·离娄上》:“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原意是说如果没有规和矩,就无法制作出方形和圆形的物品,后来引申为行为举止的标准和规则。
这句贤文旨在教育人们,做人要遵纪守法。
周亚夫执纪如山 周亚夫是汉朝功勋卓著的将军,以英勇善战、严守军纪著称。
有一次,汉文帝要亲自犒劳军队,先到达驻扎在灞上和棘门的军营,文帝一行直接骑马进入营寨,将军和他的部下都骑马前来迎送。
接着文帝到达细柳的军营,那里驻扎着周亚夫的军队。
只见细柳营的将士们都身披铠甲,手执锋利的武器,拿着张满的弓弩。
文帝的先驱队伍到了,想直接进去,营门口的卫兵不让。
先驱说:“天子马上就要到了
”把守营门的军门都尉说:“将军有令:‘军队里只听将军的号令,不听其他指令。
’” 过了一会儿,文帝也到了,仍然不能进入军营。
于是文帝便派使者持符节诏告将军:“我想进入军营慰劳军队。
”周亚夫这才传达命令说:“打开军营大门
”守卫军营大门的军官对文帝一行驾车骑马的人说:“将军有规定:在军营内不许策马奔驰。
”于是文帝等人就拉着缰绳缓缓前行。
一进军营,周亚夫手执兵器对文帝拱手作揖说:“穿着盔甲的武士不能够下拜,请允许我以军礼参见陛下。
”文帝被他感动,表情变得庄重,手扶车前的横木,称谢说:“皇帝敬劳将军
”完成仪式后才离去。
出了营门,群臣都表示惊讶。
文帝说:“唉
这才是真正的将军
前面所经过的灞上和棘门的军队,就像儿戏一般,那些将军很容易用偷袭的办法将他们俘虏;至于周亚夫,谁能够冒犯他呢
”说罢,文帝仍然不停地称赞周亚夫,并传令重赏。
名言警句
楼主想了一个,不知不满意:大家好,我们都是一个的人。
家有家规,国规,我们这个群也要有群规,没有规矩何成方圆。
1,禁止骂人 ,我们中国为礼仪之邦,何必为了小事儿吵口,影响市容,国容,还对得起国与家吗
2,禁止刷屏,很多人借刷屏来排解心情,可是,这对别人是非常不礼貌的。
如,打了一句话,可是,一些人,刷屏把这条信息遮挡了,就很难注意到,就会影响信息的传递。
3,禁止传递不良信息,信息是非常多的,记得曾经还发生过信息大爆炸,现在,一些想在网络上被注意的人就想到了一个办法,什么呢
就是在一段话的结尾说一些要挟的话,有些人误认为是真,善心泛滥,传到群里,有会使更多的人受骗,以达到始作俑者的目的。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议论文800字高中生
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邱少云所在部队潜伏在前沿阵地里,准备打一场伏击战.我军炮火绵绵不断地把敌人的碉堡炸掉,敌人只能动用飞机使用燃烧弹.燃烧弹烧着了邱少云旁边的稻草,熊熊烈火立即点着了邱少云的衣服.当时他只要脱掉衣服,就地打几个滚,就可以把火扑灭.可是邱少云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也没有挪动一下,这就保证了战斗的胜利.纵观华夏五千年历史,严守规矩严格纪律的人大有人在.军纪严明的岳家军,之所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靠的就是军纪严明.一次岳云违抗军令,私自带兵出战,差点令岳家军全军覆没.岳飞不顾父子之情,要杀岳云,经众将劝解,才免除死罪,但还是打了一百杀威棍.三国时候,曹操之所以强大,也是靠军纪严明.他定了不能骚扰民居、不能让战马踏入良田的规矩,违者死罪论处.一次他带兵出征,不料座骑受了惊吓,踩倒了一片麦苗,为严明军纪,他立刻拨出佩剑,准备自裁,最后仍以割发代替死罪.可见,没有规矩是不行的,没有规矩就成不了方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里,在我们的同学中,也存在着许多不守规矩的现象.有的成了电游迷;有的上课讲小话;有的打架骂娘,他们明明知道这是违反纪律的行为,可他们还是照样做.这不仅影响了自己的学习,而且也严重损害了学校的形象.当然,光有规矩不认真执行也是不行的.如果邱少云叔叔不执行规矩,不遵守纪律,只顾自己的生命,那么后果可想而知,这场战役肯定会失败.所以,我们一定要制规制矩,严格执行规矩,争做遵守规矩的模范.古人云:“无规矩不成方圆.” 规矩是人类生存与活动的前提与基础,人们总是要在规与矩所成形的范围内活动.人们要遵守规矩,只有这样才能让社会、个人更好地发展与进步.社会的进步离不开规矩.社会作为国家的组成部分,社会的进步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繁荣富强,社会只有遵循规矩才能让自己更好地为国家的建设事业服务.如果社会脱离了国家,放规矩而置之不理,一意孤行,这将如何把处于统帅地位的整体——国家的优势得到最大的发挥?这样一来,想要追求进步简直是“天方夜谭”.因此,守规矩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基础,也是社会进步的前提.个人的潜力发展离不开规矩.人作为社会和国家的主体,直接决定着国家与社会的前进方向,个人只有尊重客观规律,遵守规矩,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达到自己预定的目标,并在奋斗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吸取失败的经验,不断充实自己,让个人的潜力达到最大的发挥.如果违背了规律,违反了规则,那么必将收到客观世界“美好的回赠”这样人与社会,与国家如何得到协调发展呢?因此我们呼唤遵守规矩,寻求发展.当然,我们强调遵守规矩,但并不等于墨守成规,麻木遵从,我们要配上创新的长剑,因为创新的打开智慧的大门,是穿破未知障碍的匕首,是通想成功彼岸的桥梁,我们只有创新才可能汽笛指挥,探索真知,获得成功.倘若一个人安于平庸,甘于落后,那么他将失去向上的动力,失去开创美好明天的创造力,等待他的结果只有是——淘汰.难道瓦特的蒸汽机,贝尔的电话还不足以让你尝到创新的甜头?难道王明的“左倾”错误还不足以让你明白不创新,那么等待你的只有失败.既然如此,我们又应该如何正确地做到遵守规矩与创新相融呢?其一,我们要在遵守规矩的基础上创新,我们所要摈弃的那种墨守成规的思想,要打破的是成规陋习,要追求的是正确的思想解放,切不可麻木的排斥与否定前人的一言一行,我们要真正地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其二,在创新的道路上我们要有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让你拥有坚强的精神的后盾与不畏艰险的力量源泉.让我们带上创新的背禳出发,踏着规与矩成形的轨迹前行吧!
有什么包含‘方’字的名言
方方正正,端庄大方等等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写一片短文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这句话,妈妈说过,爸爸说过,老师也说过,可我总是有种似懂非懂的感觉。
自从我们学校开展了诵读《弟子规》活动,我对这句话渐渐地有了真正的理解。
我终于深深地懂得了什么是规矩,什么是方圆,什么才是真正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弟子规》这些规矩,看似平常无奇,但是,如果我们认真去实行,那带给父母亲的欢欣快乐,可不是有形的东西可以媲美的哟。
《弟子规》告诉我们许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谨慎。
看见别人有了进步,就要虚心向他学习,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慈…。
.。
《弟子规》给我们规范了做人的道理,如果我们做到了,我想我们会是一个文明高尚的小朋友。
就说我吧,我以前学习习惯很不好,又不讲卫生,妈妈经常说我,我很不高兴。
学习弟子规后,我慢慢地改掉了以前的一些坏习惯,妈妈也开心地笑了,夸我懂得了不少规矩。
弟子规里有一段叫有余力 , 则学文,这一段中有一个故事。
内容大致是:魏国有一个人叫董遇,自幼生活贫苦,整天为生活奔波,但只要一有时间就坐下来学习,所以知识渊博,人们都佩服他,附近的人纷纷前来求教,并问他是如何学习的,董遇告诉他们,学习要得用三种空余时间,冬天是一年之余,晚上是一天之余,雨天是平日之余,人们听了恍然大悟,原来就是要得用这“三余”学习。
董遇生活很贫苦,但他专心学习,我们现在生活富裕了,就更应该努力学习。
董遇面对重重生活上的困难,他没有回头、放弃,我们并没有遇到困难,如果不专心读书学习,就辜负了爸爸、妈妈、老师,和亲人对我们的期望,所以同学们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按照董遇说的那样——利用“三余”学习。
没有规矩,真的不成方圆,我们将来的路还长着,我们从小就应该人人守规矩,尽责任。
行为上守规矩,学习上守规矩, 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做一名文明向上的好孩子。
相信我们一定能用规和矩画出真正的方和圆 。
自由,是每个人的向往的东西,但自由并不意味不受约束。
一条小河静静地流淌着,岸就陪伴在它左右,这样的日子过了很久。
每一个人,都被一些规则、法律所约束着,那么,想要获得自由,就必须无视这些规则、法律吗
终于,有一天,河水再也无法忍受终日与岸为伴的无聊生活。
于是,河水决定冲破案的的束缚。
有些人想要得到所谓的“自由”,就决定无视法律、规则等的束缚,在这些人盗窃、杀人时,就没考虑过还有法律在约束他们吗
最终的结果,还是受到法律的制裁。
最后,河水渴望“自由”,终于冲破了岸的束缚,但是,河水没有了岸的束缚,自己也走向了灭亡。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没有任何约束的自由,也不是真正的自由。
追求这种所谓的“自由”,自己最终的结果很可能会和那想要冲破岸的束缚的河水一样——自取灭亡。
自由与约束,两个看似矛盾的话题,并非无法共存。
追求自由的时候,不要忘记还有你必须要遵守的规则。
被规则所约束,并不意味着失去自由。
在古典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如果没有紧箍咒的束缚,就绝不可能随唐僧取得真经、修成正果,兴许还会再被五指山压上个五百年吧
平时的我们,也被许许多多的东西所约束住:法律,学校校规、甚至是家规••••••也许有人会觉得有了这么多的约束,自己很不自由,可是如果没了这些约束,学校还是学校,社会还是社会吗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如果谁都不遵守任何规则,这个世界将是一种怎样的情景
不要去学习河水,因为追求自由并不意味着去冲破岸的约束。
那也许会让你得到和河水一样的下场。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追求自由,也不要忘记规则的存在。
何成方圆?答案好简单,君不闻先秦人已知“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古老的汉漠拉比法典开始了人类文明之光;秦王用法家严律治世,打下秦朝江山一统;高祖入关与民约法三章,打下汉朝开国基石;诸葛丞相挥泪斩马谡,始令蜀国三军一心,敌于强魏。
而项羽乱封诸候,天下叛之。
古来兵法之首必须严明军纪,如周亚夫细柳治军,不难看出规则的重要。
① 然而,以之规矩,定成方圆乎?武王伐纣后封天下诸候,姜尚封于齐,改革旧制,变易风俗,不半载政通人和;周公之子伯禽到鲁地上任,政令繁琐,无意改革,三年政局初定,周公闻此叹曰:鲁国日后服北面事齐。
果然齐国跻身春秋五霸。
鲁国却被人称之:周礼尽在鲁矣。
国力每况愈下。
可见死守成规也难成方圆。
② 当初篮球运动刚刚兴起,规则也不过几条,可随着比赛中各种现象的出现,新的规则应运而生,逐步形成了现在的繁多条款,却使比赛愈加规范,成为最受人喜爱的体育运动。
可见,恰当的规则使世界更加有序,然而随着不断的发展、变化,也要有突破才能发展。
③ 昔日汉人宽袍大袖,不免风度翩翩,却被夷狄之人打得落花流水,于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成就千秋霸业。
魏武曹操提于禁于亡卒之间,识许诸于荒野之际,得到了大批有才干而身份低下的下层军官,才破袁绍,败吕布,建立强魏,但这种制度使大批士族支持汉帝,曹操-生不得称帝。
其子以九品中正制收尽天下官宦,完成了朝代更替的使命。
前面说过秦以严以定民,却因苛律失天下,汉高祖约法三章以定民心,以老庄之道休养生息,儒家之道得天下人才。
可见,突破了陈旧的束缚,才有长足的发展。
④ 即使今天我们描述死守旧制的“墨守成规”,也是当年墨子针对公输班攻城新法的创造之举。
一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改革开放春风吹绿了神州。
真理正是我们需要的规则,但更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不断完善。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是我们需要规则的真谛,“上胡不效法先王”是我们突破规则的有力依据。
当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突破了唐诗庄重的笔法,宋代词章缠绵后世,我们也应明白突破规矩的重要。
何成方圆,以之规矩,应时而易,始成方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