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楼梦里的名言有哪些
——引子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
都只为风月情浓。
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因此上演出这悲金悼玉的红楼梦。
——枉凝眉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
一个枉子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飞鸟各投林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
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
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 冤冤相报自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
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
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红楼梦十二曲——恨无常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 眼睁睁把万事全抛, 荡悠悠芳魂销耗。
望家乡路远山高。
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 儿命已入黄泉, 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红楼梦十二曲——乐中悲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襁褓中,父母叹双亡。
纵居那绮罗丛中谁知娇养
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 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
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
厮配得才貌仙郎, 博得个地久天长, 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
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
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 红楼梦十二曲——虚花悟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将那三春勘破,桃红柳绿待如何
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
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 到头来谁见把秋捱过
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 青枫林下鬼吟哦, 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
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 春荣秋谢花折磨。
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
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 上结着长生果。
红楼梦十二曲——喜冤家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中山狼,无情兽,全不念当日根由。
一味的娇奢淫荡贪欢媾。
觑着那侯门艳质同蒲柳, 作贱的公府千金似下流。
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
红楼梦十二曲——好事终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画梁春尽落香尘。
擅风情,秉月貌, 便是败家的根本。
箕裘颓堕皆从敬, 家事消亡首罪宁。
宿孽总因情
红楼梦十二曲——聪明累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 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急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呀
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红楼梦十二曲——终身误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都道是,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 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红楼梦十二曲——晚韶华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
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绣帐鸳衾。
只这戴朱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
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
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 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
问古来将相可还存
也只是虚名儿后人钦敬。
红楼梦十二曲——留馀庆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留馀庆,留馀庆,忽遇恩人; 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
劝人生济困扶穷, 休以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
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红楼梦十二曲——世难容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
天生成孤僻人皆罕。
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 却不知好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 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 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
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 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红楼梦十二曲——分骨肉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一帆风雨路三千, 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
恐哭损残年, 告爹娘休把儿悬念。
自古穷通皆有定, 离合岂无缘
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
奴去也,莫牵连! 宁府上房对联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临江仙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白云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
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
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
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葬花吟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 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为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寄生草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无我原非你, 从他不解伊。
肆行无碍凭来去。
茫茫着甚悲愁喜
纷纷说甚亲疏密。
从前碌碌却因何, 到如今, 回头试想真无趣
好了歌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
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
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爇[1]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入
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中秋对月有怀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香菱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晴雯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
寿夭多因诽谤生, 多情公子空牵念! ——袭人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堪羡优伶有富,谁知公子无缘。
警幻仙姑赋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方离柳坞,乍出花房。
但行处,鸟惊庭树; 将到时,影度回廊。
仙袂乍飘兮,闻麝兰之馥郁; 荷衣欲动兮,听环佩之铿锵。
靥笑春桃兮,云堆翠髻; 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
纤腰之楚楚兮,回风舞雪; 珠翠之辉辉兮,满额鹅黄。
出没花间兮,宜嗔宜喜; 徘徊池上兮,若飞若扬。
蛾眉颦笑兮,将言而未语; 莲步乍移兮,待止而欲行。
羡彼之良质兮,冰清玉润; 羡彼之华服兮,闪灼文章。
爱彼之貌容兮,香培玉琢; 美彼之态度兮,凤翥龙翔。
其素若何
春梅绽雪。
其洁若何,秋菊被霜。
其静若何,松生空谷。
其艳若何,霞映澄塘。
其文若何,龙游曲沼。
其神若何,月射寒江。
应惭西子,实愧王嫱。
奇矣哉
生于孰地,来自何方
信矣乎
瑶池不二,紫府无双。
果何人哉
如斯之美也
金陵十二钗正册——史湘云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富贵又如何
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
金陵十二钗正册——王熙凤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哭向金陵事更哀。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金陵十二钗正册——巧姐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村妇,巧得遇恩人。
金陵十二钗正册——李纨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金陵十二钗正册——秦可卿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情天情海幻情深,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金陵十二钗正册——贾元春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官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金陵十二钗正册——贾探春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金陵十二钗正册——妙玉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欲洁何曾洁
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金陵十二钗正册——贾迎春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子孙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
石上偈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无才可去补苍天, 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 倩谁记去作奇传
西江月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无故寻愁觅恨, 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 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 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 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 贫穷难耐凄凉。
可怜辜负好韶光, 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 古今不肖无双。
寄言纨绔与膏粱: 莫效此儿形状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有眼无珠腹内空,荷花出水喜相逢。
梧桐叶落分离别,恩爱夫妻不到冬。
对月寓怀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时逢三五便团圆, 满把晴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 人间万姓仰头看。
自题一绝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嘲顽石幻相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女娲炼石已荒唐, 又向荒唐演大荒。
失去幽灵真境界, 幻来亲就臭皮囊。
好知运败金无彩, 堪叹时乖玉不光。
白骨如山忘姓氏, 无非公子与红妆。
薄命司对联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春恨秋悲皆自惹, 为谁妍。
孽海情天对联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 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
娇杏赞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偶因一着错, 便为人上人。
梦秦氏赠言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三春过后诸芳尽, 各自须寻各自门。
咏白海棠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斜阳寒草带重门, 苔翠盈铺雨后盆。
玉是精神难比洁, 雪为肌骨易销魂。
芳心一点娇无力, 倩影三更月有痕。
莫谓缟仙能羽化, 多情伴我咏黄昏。
赞林黛玉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两弯似蹙非蹙肙烟眉, 一双似喜非喜含露目。
态生两靥之愁, 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 娇喘微微。
娴静时如姣花照水, 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 病如西子胜三分。
望江南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随身伴, 独自意绸缪。
谁料风波平地起, 顿教躯命即时休。
孰与话轻柔
东逝水, 无复向西流。
想象更无怀梦草, 添衣还见翠云裘。
脉脉使人愁
琴曲四章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风箫箫兮秋气深, 美人千里兮独沉吟。
望故乡兮何处
倚桂杆兮涕沾襟。
山迢迢兮水长, 照轩窗兮明月光。
耿耿不寐兮银河渺茫, 罗衫怯怯兮风露凉。
子之遭兮不自由, 予之遇兮多烦忧。
之子与我兮心焉相投, 思古人兮俾无尤。
人生斯世兮如轻尘, 天上人间兮感夙因。
感夙因兮不可惙, 素心如何天上月
唐多令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粉堕百花州, 香残燕子楼。
一团团逐对成逑。
飘泊亦如人命薄, 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 韶华竟白头
叹今生谁舍谁收
嫁与东风春不管, 凭尔去,忍淹留。
题帕三绝句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其一: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
尺幅鲛绡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
其二: 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
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
其三: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南柯子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空挂纤纤缕, 徒垂络络丝。
也难绾系也难羁, 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
落去君休惜, 飞来我自知。
莺愁蝶倦晚芳时, 纵是明春再见隔年期
螃蟹咏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桂霭桐阴坐举殇, 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 皮里春秋空黑黄, 酒未敌腥还用菊, 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 月浦空余禾黍香。
回前诗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浮生着甚苦奔忙, 盛席华筵终散场。
悲喜千般同幻渺, 古今一梦尽荒唐。
漫言红袖啼痕重, 更有情痴抱恨长。
字字看来皆是血, 十年辛苦不寻常。
第二回回头诗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一局输赢料不真, 香销茶尽尚逡巡。
欲知目下兴衰兆, 须问旁观冷眼人。
咏白海棠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蘅芷阶通萝薜门, 也宜墙角也宜盆。
花因喜洁难寻偶, 人为悲秋易断魂。
玉烛滴干风里泪, 晶帘隔破月中痕。
幽情欲向嫦娥诉 无奈虚廊夜色昏。
咏白海棠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珍重芳姿昼掩门, 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 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 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 不语婷婷日又昏。
问菊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欲讯秋情众莫知, 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 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 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 解语何妨片语时。
太虚幻境对联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咏白海棠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半卷湘帘半掩门, 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 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 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 倦倚西风夜已昏。
元宵灯谜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朝罢谁携两袖烟
琴边衾里无两缘。
哓筹不用鸡人报,五更无烦侍女添。
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
光阴荏苒须当惜,风月阴晴任变迁。
元宵灯谜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南面而望,北面而朝。
象忧亦忧,象喜亦喜。
——打一用物 正册判词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势败休云贵, 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刘氏, 巧得遇恩人。
杏帘在望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仙宫房内对联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幽微灵秀地, 无可奈何天。
题自画石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
溯源应太古,堕世又何年
有志归完璞,无才去补天。
不求邀众赏,潇洒做顽仙。
题大观园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衔山抱水建来精, 多少工夫筑始成。
天上人间诸景备, 芳园应锡大观名。
元宵灯谜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天运无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
因何镇日纷纷乱,因为阴阳数不通。
——打一物 智通寺对联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身后有余忘缩手, 眼前无路想回头。
元宵灯谜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能使妖魔胆尽催,身如束帛气如雷。
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是灰。
——打一玩物 簪菊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瓶供篱栽日日忙, 折来休认镜中妆。
长安公子因花癖, 彭泽先生是酒狂。
短鬓冷沾三径露, 葛巾香染九秋霜。
高情不入时人眼, 拍手凭他笑路旁。
怡红快绿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深庭长日静,两两出婵娟。
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
凭栏垂绛袖,倚石护青烟。
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
第六回回前诗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朝扣富儿门,富儿犹未足。
虽无千金酬,嗟彼胜骨肉。
第十七回回前诗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豪华虽足羡,离别却难堪。
博得虚名在,谁人识苦甘
正册判词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子系中山狼, 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 一载赴黄粱。
元宵灯谜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
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打一玩物 第十三回回前诗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一步行来错,回头已百年。
古今风月鉴,多少泣黄泉。
第四回回前诗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捐躯报国恩,未报身犹在。
眼底物多情,君恩或可待。
第五回回前诗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春因葳蕤拥绣衾,恍随仙子别红尘。
问谁幻入杂胥境,千古风流造孽人。
第八回回前诗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古鼎新烹凤髓香,那堪翠斝贮琼浆。
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
有关于学习的人生格言,要有注明是谁写的哦,谢谢
人不靠他生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 ——歌 德人的只是火花,要想使它成熊熊火焰,哪就只有学习
学习——高尔基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
——阿卜·日·法拉兹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
——乌申斯基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
——利希顿堡游手好闲的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
——约·贝勒斯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
——加菲劳 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
——洛 克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
——普列汉诺夫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
——佚 名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
——弗莱格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
——培 根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
——笛卡儿人天天都学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
——B.V重复是学习之母。
——狄慈根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孔丘(春秋时代思想家,教育家)引自《礼记。
学记》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刘向(西汉经学家,文学家)引自〈说苑〉多见者博,多闻者智,拒谏者塞,专己者孤。
——桓宽 引自《盐铁论。
制议》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不成。
——张载(北宋哲学家)引自《经学理窟。
义理篇》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曹雪芹(清代文学家)引自《红楼梦》第5回好问,是好的。
……如果自己不想,只随口问,即能得到正确答复,也未必受到大益。
所以学问二字,“问”放在“学”的下面。
——谢觉哉(现代革命家)引自《不惑集》做学问的功夫,是细嚼慢咽的功夫。
好比吃饭一样,要嚼得烂,方好消化,才会对人体有益。
——陶铸 引自《理想。
情操。
精神生活》惜时、专心、苦读是做学问的一个好方法。
——蔡尚思(现代史学家)转引自《青年文摘》1983年第11期学习要抓住基本知识:即不好高骛远,而忽略基本的东西。
喜马拉雅山是世界著名的高山,因为它是建立在喜马拉雅山之上, 盘基广大高原之上的一个高峰;假如把喜马拉雅山建立在河海平原上,八千公尺的高峰是难以存在的,犹如无源之水易于枯竭的。
——徐特立(现代教育家、革命家)引自《徐特立教育文集》学习外语并不难,学习外语就像交朋友一样,朋友是越交越熟的,天天见面,朋友之间就亲密无间了。
——高士其 转引自1980年12月31日《解放军报》学习和钻研,要注意两个不连良,一个是“营养不良”,没有一定的文史基础,没有科学理论上的准备,没有第一手资料的收集,搞出来的东西,不是面黄肌瘦,就是畸形发展;二是“消化不良”,对于书本知识,无论古人今人或某个权威的学说,要深入钻研,过细咀嚼,独立思考,切忌囫囵吞枣,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粗枝大叶,浅尝辄止。
——马寅初(现代学者、教育家)转引自1981年6月22日《北京晚报》要循序渐进
我走过的道路,就是一条循序渐进的道路。
——华罗庚(现代数学家)转引自1980年6月20日《北京晚报》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注意积累的。
知识就是机积累起来的,经验也是积累起来的。
我们对什么事情都不应该像“过眼云烟”。
——邓拓(现代新闻工作者、学者)转引自1979年2月27日《忆邓拓》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
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
——引自《做革命的促进派》情况是在不断的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
—— 引自《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
——周恩来(现代革命家、政治家)引自《周恩来选集》上卷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
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钻。
——雷锋(当代优秀战士、烈士)引自《雷锋日记》Eternal truths will be neither true nor eternal unless they have fresh meaning for every new social situation . (Franklin Roosevelt , American president )永恒的真理如果不在新的社会形势下赋予新的意义,要么就不是真理,要么就不是永恒的。
(美国总统 罗斯福 . F.)Histories make men wise ; poems witty; the mathematics subtle; natural philosophy deep ; moral grave ; logic and rhetoric able to contend .(Francis Bacon , British philosopher )历史使人明智;诗词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辨。
( 英国哲学家 培根. F.)If you don't learn to think when you are young , you may never learn .(Thomas Edison , American inventor )如果你年轻时就没有学会思考,那么就永远学不会思考。
(美国发明家 爱迪生. T.)Natural abilities are like natural plants that need pruning by study.(Francis Bacon , British philosopher )天生的才干如同天生的植物一样,需要靠学习来修剪。
(英国哲学家 培根. F.)
收集人生格言_励志名言_经典名言_名言警句_爱情格言
1、 谁送来
难为他费心,那冻死了我
《第八回》 【初出场,就与众不同。
】 2、 你到听他的话。
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边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他,比圣旨还遵些。
《第八回》 【薛姨妈:你是个多心的,有这想法,我就没这样的心了。
】 【李嬷嬷:真真这林姐儿,说出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尖呢
】 3、“你走不走
”对宝玉。
“你要走,我和你一同走。
”宝玉。
“咱们来了这一日,也该回去了,还不知那边怎么找咱们呢
” 【故意用“咱们”一词,在众人面前,此话尤深也。
】 4、“还是单送我一个人,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
” “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第十六回》 【薛姨妈进住贾府,与众姑娘送花。
由于众姑娘之中,她闺房最远,听差之人由近及远而送,自然最后剩与她。
只话语之中,尖酸之气重也】 5、“什么臭男人拿过的
我不要他。
”《第十六回》 【宝玉送其北静王所赠“鹡鸽香串”,自然贵重之物,想宝玉为何不送其他姑娘,偏与她
话语之间,莫非赌气
】 6、“人家有‘冷香’,你就没有‘暖香’去配
”《第二十回》 7、黛玉冷笑道:“我说呢,亏了绊住。
不然早就飞来了。
”《第二十回》 【妒忌宝钗,固有人前有此话。
】 8、“我作践坏了身子,我死我的,与你何干
” “何苦来,大正月的,死了活了的。
”宝玉。
“偏说死
我这会子就死
你怕死,你长命百岁的,如何
” 【谁怕死
你面子真大,死要拉着宝哥哥不说,还要别人心甘情愿,不死就是害怕,心理专家哈】 “你又来做什么
死活凭我去罢了,横竖如今有人和你顽,比我会念,又会作,又会写,又会说笑,又怕你生气,拉了你去哄着你,你又来做什么呢
” “我难道叫你疏远他
我成了个什么人了呢
我为的是我的心。
” “我也是为的我的心。
你难道就知道你的心,不知我的心不成
”宝玉。
【此妒忌湘云也。
妹妹,你错怪哥哥了,哥哥的心,你怎就不明白呢
】 9、“你敢挑宝钗姐姐的短处算你是好的。
”湘云。
黛玉冷笑道:“我当是谁,原来是他
我哪里敢挑他呢
” 【对宝钗妒忌之心,形于言表。
】 10、冷笑道:“也不知是真丢了,也不知给了人镶什么戴去了。
” 【此话中有话。
明知宝玉将东西送与他人,还故意说出来,再说东西是宝玉的,他没有处理权
】 11、冷笑道:“你既这么说,你就特叫一班戏来,拣我爱的唱给我听,这会子犯不着借光儿问我
” 【妹妹,你的意思……是让哥哥给你把宋祖英和周杰伦请来
单独为你开唱演唱会
】 12、“我没这么大福气攀受,比不得宝钗姑娘,什么金什么玉的,我们不过是草木人儿罢了。
” 《第二十九回》 【黛玉自一开始,就对宝钗怀着敌意,好似战场之上的对手。
他怎知宝钗好心善意
此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也。
。
】 13、冷笑道:“他在别的上头心还有限,惟有这些人带的东西上,他才是留心呢。
”宝钗听说,便回头装没听见。
《第二十九回》 【这本是指桑骂槐之词,明说宝玉,话里深意,大家都懂。
妹妹,你的心啊……】 14、冷笑两声:“你白认得了我吗
我哪里能够像人家有什么配得上你的
” 【又是冷笑,我在想妹妹最后的死,与她的冷笑也有关,如其人,冷若冰霜,加之忧郁成灾,抑郁难排,连笑也‘冷’,还不冻坏了
】 15、冷笑道:“他不会说话,就配戴金麒麟了。
”(对众人)宝钗抿嘴而笑。
《第三十一回》 【终于知道宝玉的伟大了……】 16、“姐姐也自己保重些儿,就是哭出两缸眼泪来,也医不好棒疮。
”对宝钗。
《第三十四回》 【宝玉受屈挨打,凸显自己的悲伤,也能拉进他人,还借机像是安慰他人,妙
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
真情可见,只可惜,宝黛对哥哥的规劝,却是两个不同的方向,一个以传统大家族里大家闺秀的立场,劝说宝玉以家族之责任为重,做好男人的本分。
另一个,是按照自己主观意念去劝解,幻想着脱离世俗的束缚,入住自己主观构建的精神的世界,却也背离了实际,没有了那个大家族的背景,他所谓的理想,虚虚空空,都是空谈,又怎能歌舞升平,吟诗作赋,玩什么海棠诗社
还葬花呢,自己都没有葬身之所。
。
】 17、“你到底要怎么样
只是催,我吃不吃,管你什么相干
”对紫鹃。
《第三十五回》 【丫鬟不好做啊。
】
有关红楼梦人物的名言警句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红楼梦》里的名言名句有什么
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太虚幻境联 身后有余忘缩手; 眼前无路想回头。
——“智通寺”门联 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宁府上房联 嫩寒锁梦因春冷; 芳气笼人是酒香。
——秦氏卧房宋学士秦太虚书联 芙蓉影破归兰桨; 菱藕香深写竹桥。
——大观园藕香榭联 宝鼎茶闲烟尚绿; 幽窗棋罢指犹凉。
——贾宝玉题潇湘馆联 《红楼梦》中的几幅对联赏析 1. 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曹雪芹撰 太虚幻境联 【鉴赏】这副对联在《红楼梦》中曾两度出现:第一回是甄士隐在梦幻中所见,第五回是贾宝玉在游太虚幻境中所见。
可见作者对这副对联的安排是自有深意的。
这副对联看似简略,然道理相当深刻。
从人物的遭际、命运来看:甄士隐一生曾享尽荣华,最后家道变故,遁入空门,这是甄士隐一生的最终归宿。
作者借贾宝玉见到这同一对联,在某种意义上说来,这是隐示着他一生道路的缩影。
从作品的创作手法上来看:所叙述的人事、情节,真假具兼,颇令读者品味、猜详。
王希廉《红楼梦总评》云:“读者须知,真即是假,假即是真;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不是真,假不是假。
明此数意,则甄宝玉贾宝玉是一是二,便心目了然。
”这副对联可谓是总括了《红楼梦》创作手法上的某些规律。
对联所言,把假当真,则真的便成了假的了;把没有的视为有的,有的也就成了没有的了。
正如鲁迅在《集外集拾遣.〈绛洞花主〉小引》中所言:“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这副对联阐释了“假”“真”“有”“无”的哲理,似是对读者在读《红楼梦》时的一种提醒,切忌穿凿;同时,给人们认识和思考复杂的人生以深刻的启迪。
2. 玉在匵中求善价; 钗于奁内待时飞。
——曹雪芹撰 拟贾雨村吟联 【注释】①玉在匵中求善价:句出《论语.子罕》:“于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诸
求善(价)而沽诸
’子曰:‘沽之哉,沽之哉
我待贾者也。
”“匵”即“椟”,一种术匣。
②钗于奁内待时飞:句子源于一个神话故事。
据《太平御览》引《洞冥记》所载,言汉武帝“元鼎元年起招灵阁,有神女留玉钗与帝,帝以赐赵婕妤。
至昭帝元凤中,宫人犹见此钗,共谋欲碎之,明旦视之,匣唯见白燕直升天去。
故宫人作玉钗因改名玉燕钗,言其吉祥。
”“奁”是妇女盛饰用具的匣子。
【鉴赏】这副对联选自《红楼梦》第一回,书中写道:“雨村吟罢,因又思及平生抱负,苦未逢时,乃又搔首对天长叹,复高吟一联曰:‘玉在匵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恰值士隐走来听见,笑道:‘雨村兄真抱负不浅也
’”诗可以言志,联亦可言志。
从贾雨村所思,甄士隐所道破,以及对联的实际内容来看,都是一副生动形象的言志联。
对联的内容,实际上是后文中贾雨村思想发展变化及其所作所为的一大伏笔。
上联以玉在匵中自比,下联以钗在盒中自喻。
以玉钗期待时机到来待价而贾,道出了贾雨村求飞黄腾达之心切,可谓淋漓尽致。
在写作手法上,该联比喻和典故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逼真传神的地步,把贾雨村急待上爬的内心世界一览无遗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给人们以形象深刻的难忘印象。
细读其联,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这又何尝不是对那些求功名心切,待价而贾的人的灵魂的生动写照呢
联语还自有其深层隐意。
脂砚斋窥到曹雪芹的创作意图,在联下批云:“前用二玉合传,今用二宝合传,自是书中正眼。
”所谓“二玉合传”,系指神瑛侍者和绛珠仙子的故事;所谓“二宝合传”,则云宝玉、宝钗命运的结局。
到底是如何一个结局呢
致使研究者们众说纷纭,或谓“玉在匵中”隐指宝玉被囚于狱神庙,“钗在奁内”则臆猜宝钗等待时机而飞。
又因贾雨村字时飞,竟有人推断乃宝钗最后嫁给了贾雨村。
对于这一联的隐含意义的分析,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3. 身后有余忘缩手; 眼前无路想回头。
——曹雪芹撰 “智通寺”门联 【注释】①身后有余:身后喻死后。
身后有余是指所聚集的财物待死后还有剩余。
②忘缩手:对贪得无厌者的形象描绘。
③眼前无路想回头:回头喻指改悔以前所作所为,改过自新。
佛教谓彻悟。
佛经中有“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的话。
无名氏《来生债》第一折:“兀那世间的人,那贪好贿,苫海无边,回头是岸,何不早结善缘也。
”眼前无路想回头即是指那些利欲熏心的人,碰壁后走投无路时才想到回头。
【鉴赏】这副对联的特点是语浅而意深。
所谓语浅,是指联中的两句话通俗易懂,明白如画。
写的是因身后已有余财仍不罢休,直到碰得头破血流时才想到要回头,语意谁都可以理解。
所谓意深,联中所指并不仅说说道理而已,它的深层意思在于:一是联中的“忘缩手”“想回头”,词意深远,耐人寻味。
它是深于阅历、深谙世道者毕生惨痛教训的经验总结。
作者在《红楼梦》第二回中,借对智通寺的环境描写和贾雨村所想,将这个深意表达出来,说:“这两句话,文虽浅近,其意则深。
我也曾游过些名山大刹,倒不曾见过这话头,其中想必有个翻过筋斗来的……”这是对贪婪无厌者们多么刻骨铭心的描绘呀
二是该联为贾雨村所见所思,联系一下贾雨村在宦海中的沉浮,又何尝不是对他本人在日后仕途上事先给予的一个严重警告
三是对联对破寺老僧所处的荒凉之景的装点,实际上是对宁荣二府未来衰败之景的暗示,是《红楼梦》中主要人物贾宝玉暮年图景的预兆。
从这一点上来看,这副对联在作品中既切合作品内容,又具有不同于作品的普遍意义。
四是对联写得辞浅而意深,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的深刻了解和对现实生活的熟悉,没有作者的生活阅历和对世道的深谙,此情此景和切合此情景的对联是写不出来的,它包容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深沉的思考。
当看到荣宁二府由盛极一时到最后衰败之势不可挽回之时,当耳闻目睹现实生活中和历史上那些身后有余不缩手、眼前无路始回头的贪婪者的可悲下场之时,谁又不会为这副对联所深含的哲理所震撼所叹服呢
4. 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曹雪芹撰 宁府上房联 【注释】①洞明:了解透彻。
②皆:全,都。
③学问:本谓学习,问难,后指通称各种知识。
④人情:人心,世情,人情世故。
⑤练达:熟练通达。
【鉴赏】这副对联映衬着这样一个环境,描绘了贾宝玉当时是这样一个心理状态——《红楼梦》第5回这样写道:“当下秦氏引了一簇人来至上房内间。
宝玉抬头看见一幅画贴在上面,画的人物固好,其故事乃是《燃藜图》,也不看系何人所画,心中便有些不快。
又有一副对联,写的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及看了这两句,纵然室宇精美,铺陈华丽,亦断断不肯在这里了,忙说:‘快出去
快出去
’” 这里一画一联,画的内容取材于六朝无名氏《三辅黄图.阁部》所载故事:“刘向于成帝之末,校书天禄阁,专精覃思。
夜有老人著黄衣,拄藜杖,叩阁而进,见向暗中独坐诵书,老人乃吹杖端烟然(燃),因以见面。
授‘五行洪范’之文……至曙而去。
请问姓名,云,我是太乙之精。
”过《燃藜图》乃是神仙劝人勤学苦读的画面。
而这副对联说,懂得人情世故就是学问,有一套应付人情世故的本领也就是文章。
画与对联相辅相成,实为劝学“仕途经济”的楷模和格言,个中哲理,颇令人读后玩味不已。
贾府是寄希望于贾宝玉荣宗耀祖的,他们采取种种手段强迫他读书,盼望他在仕途上能飞黄腾达,而他却偏偏“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所以贾宝玉对于劝人勤学的《燃藜图》和劝人学“仕途经济”的格言对联不屑一顾,连叫“快出去
快出去
”这就十分突出地勾勒了贾宝玉所处环境的特点,以及贾宝玉对所处的典型的环境的态度,从而更为形象地凸现了贾宝玉的思想情操,充分显示了这个封建叛逆者的性格特点。
这副对联对仗工整,文辞精美,言简意赅,意味深长。
所讲修身处世之法,如果把它从《红楼梦》这部小说中的具体情节中抽出来,单独予以品味,并把人情世故提升为一门交际学问来研究,则大有文章可做。
这副对联不能不说是千百年来人们凝聚成的处世哲学的形象概括。
由此,我们可见曹雪芹的高明之处。
5. 嫩寒锁梦因春冷; 芳气笼人是酒香。
——曹雪芹撰 秦氏卧房宋学士秦太虚书联 【注释】①嫩寒:寒气轻微。
②锁梦:春睡沉沉,锁于梦乡之意。
③春冷:意指青春孤单寂寞冷清。
④笼人:将人笼罩住。
⑤秦氏卧房宋学士秦太虚所书联:秦太虚即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人。
元丰进士,调定海主簿、蔡州教授。
元佑初,由苏轼荐为太学博士、国史院编修官。
经圣初,因倾向旧党而贬削其职。
徽宗立,放还,死于途。
其词华弱婉丽,为婉约词派正宗。
与黄庭坚、晁无咎、张耒同为“苏门四学士”。
有《淮海集》。
其《淮海集》中无此联。
该联是否曾为秦观所作,难考,姑且定为曹雪芹拟作。
【鉴赏】这是一副题画联,画称为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
海棠春睡:喻杨贵妃醉态。
《明皇杂录》云:“上尝登沉香亭,召妃子。
妃子时卯酒未醒,高力士从侍几扶掖而至。
上皇笑曰:‘岂是妃子醉耶
海棠睡未足耳。
’”此阁是否确有,难考。
画上题联,联须紧扣画意。
上联意为春寒轻微,春睡沉沉,锁于梦乡;下联道是人被酒的香气所吸引。
这里将画与对联艺术的有机结合,正是我国对联艺术与绘画艺术的优良传统。
对联与画结合常有烘云托月、画龙点睛之妙。
且着这副题画联与画和室内的陈设是何等的相辅相成。
《红楼梦》第5回这样写道:“说着大家来至秦氏房中。
刚至房门,便有一股细细的甜香袭人而来。
宝玉觉得眼饧骨软,连说‘好香
’入房向壁下看时,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其联云:‘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
’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
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
宝玉含笑连说:‘这里好
’秦氏笑道:‘我这屋子大约神仙也可以住得了。
’说着亲自展开了西子浣过的纱衾,移了红娘抱过的鸳枕。
”这里描绘秦可卿卧室的陈列:有皇帝、太后、贵妃、公主等等人物用的摆设器物,有著名画家唐伯虎的《海棠春睡图》,器物所涉及的又多为“香艳故事”,再配上这一对联,更显秦氏卧房的奢华和香艳无比。
这副对联不仅对仗工整、平仄合辙,更为重要的是:用在秦氏卧房,起着点明卧室情景的作用,创造了一种不可或缺的艺术情思和氛围,突出和渲染了所描写的特定人物和环境。
6. 芙蓉影破归兰桨; 菱藕香深写竹桥。
——曹雪芹撰 大观园藕香榭联 【注释】①芙蓉:指水芙蓉,即荷花。
②兰桨:木兰制的桨,这里用来代指小船。
③榭:设在高台上的木构建筑物,有顶盖、楹柱,无墙壁,供游观望远,宴饮游息或歌舞娱乐之用。
【鉴赏】藕香榭这副楹联也是大观园中比较精采的风景佳制。
让我们先看风景描写,再来品析联意。
《红楼梦》第38回写道:“原来这藕香榭盖在池中,四面有窗,左右有曲廊可通,亦是跨水接岸,后面又有曲折竹桥暗接。
”藕香榭的柱上挂的是黑漆嵌蚌的对子,云:“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写竹桥。
” 上联遣词造句妙绝。
一个“破”字尤其传神,把水中倒映的荷花影破,方知小船归来这一景致极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颇具神韵。
如按常规去描写,则是“兰桨归时遂影破”,则句显平淡无奇。
由影动再写到行船,较之由行船再写到影动,其意境、情趣实有高下。
下联在炼字上别具匠心,尤以“香”“深”“写”三字独见工夫,一般人都只是说荷花香,这里言“菱藕生香”,思绪更见开阔;“深”示景致独幽,有深度,有距离之感;“写”即“画”之意,说的是此处架着一竹桥,语句风趣括泼,富于诗情画意。
全句的意思是说,竹桥架于幽深而散发着香味的菱藕的水面上,恰如写画而出。
全联动景静景,如画如诗,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各具其妙,字字句句都蕴含着无限美好的情趣,读罢令人怡然。
7. 宝鼎茶闲烟尚绿; 幽窗棋罢指犹凉。
——曹雪芹撰 拟贾宝玉题潇湘馆联 【注释】①宝鼎:这里指煮茶用的炊具。
②荼闲:茶罢。
③烟:指煮茶时所冒出水的水汽。
④棋罢:棋局结束。
【鉴赏】这副题联是描绘潇湘馆的。
此处较“沁芳亭”又别有洞天。
《红楼梦》17回中写道:“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
”对于这样一个“好个所在”,作者紧扣了翠竹的特点,不着一“竹”字而把竹写得神态毕现。
上联言宝鼎不煮茶了,屋里还飘散着绿色的蒸汽;下联称幽静的窗下棋已停下了,手指还觉得有凉意。
这绿色的蒸汽,显然是翠竹的遮映所致;这凉意,也是因浓荫生凉之故。
可谓视角形象与触觉感知二者俱兼。
联中的“茶闲”“棋罢”用得绝妙,吟诵此联,由景及情,由物及人,在贵族家庭中生活的公子哥儿和小姐们那种闲情逸致之情态,似映入眼帘。
8. 绕堤柳借三篙翠; 隔岸花分一脉香。
——曹雪芹撰 拟贾宝玉题沁芳亭联 【注释】①三篙:指水的深度。
②一脉:指溪流之形状。
【鉴赏】我国的园林建筑,素来讲究有景有情,情景交融。
在园林内那些亭台楼阁题额题联,还有着点景怡情之妙。
故《红楼梦》写到大观园竣工后,特别强调指出:“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也觉寥落无趣,任有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
”《红楼梦》中的风景联,大都集中在第17-18回之内。
在拟制这副对联之前,《红楼梦》第17-18回中有这样一段景物描写:从曲径通幽入石洞,“只见佳木茏葱,奇花熌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
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
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地沿,石桥三港,兽而衔吐。
桥上有亭。
”沁芳亭对联就概括了这一奇景的主要部分。
上联写的是波光澄碧,似是借来了岸柳的翠绿;下联道的是水质芬芳,好象这一脉之水,分得了隔岸的花儿香气。
这副对联是写“水”的,但妙在不着一个“水”字,全是借“绕堤”“隔岸”去反衬出溪水;借“三篙”“一脉”反衬出“水深”“溪形”,把水色、水质、四周环境氛围糅合在一起来写,构成一幅柳映溪成碧、花落水流红的极富诗意的画面,怪不得赏景的众文人称赞不已。
读者读到此处,亦可领略“沁芳亭”上的诗情画意。
9. 座上珠玑昭日月; 堂前黼黻焕烟霞。
——曹雪芹撰 荣禧堂联 【注释】珠玑:珍珠。
古代贵族妇女衣服常用珍珠作花纹。
此处借喻诗文精采。
唐杜牧《新转南曹出守吴兴》:“一杯宽幕席,五字弄珠玑。
”②昭日月:昭,显著。
昭日月即与日月齐辉。
③黼黻:黼,黑白相次,作斧形,刃白身黑;黻,黑青相次,作亚形。
黼黻为古代礼服上所绣的花纹,亦喻文采。
④荣禧堂:康熙富于文采,亦爱舞文弄墨,近臣宿儒多蒙“宸赐”御书匾额楹联,据有关史料记载,曹家曾得康熙手书堂额有二,一曰敬慎,二曰萱瑞。
《红楼梦》第三回中写成“荣禧堂”,即以此事实为背景。
且看黛玉所见“荣禧堂”三字时的前前后后记叙,就道出了这种背景:“进入堂屋中,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
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金蜼彝,一边是玻璃盒。
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交椅,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座上珠玑日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下面一行小字,道是:‘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
’。
”曹雪芹对“荣禧堂”及其联的介绍,就再现了曹家当时的历史背景。
【鉴赏】这是一副中堂对联,即平常所说的堂联。
堂联多起装饰作用,故也称“装饰联”,多是用来布置、美化客厅、书房、卧室、案头等室内环境的联作。
在形式上,堂联起着装点屋舍、美化环境的作用;在内容上,则体现主人的不同风格、素养、情怀、志趣和爱好,这副“荣禧堂”中堂对联,上联称座中所佩的珠玉,发出的光彩可与日月同辉;下联言堂中人所穿的官服,其色彩如云烟似彩霞,可见贾府的豪华显贵确实到了顶点。
这副对联就是对这个“钟鸣鼎食”之家最为生动形象的描绘,这是紧扣着《红搂梦》对荣府的显赫荣耀的社会地位所设置的艺术妙笔。
全联对仗工整,立意优雅,文辞佳丽,形象地刻画了达官贵人所追求的情趣和世界观,是为《红楼梦》创作主旨服务的佳品。
10. 烟霞闲骨格; 泉石野生涯。
——曹雪芹撰 探春房内联 【注释】(1)烟霞:代指山水、山林。
(2)骨格:这里解作性情、志趣、格调。
(3)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意为天性风流闲散似烟霞一样,山野人的生活常以泉石为伴。
该语出有所本。
据《新唐书.田游岩传》云:田游岩“入箕山居许由洞旁,自号‘由东邻’,频召不出”。
高宗亲至其门,“谓曰:‘先生比佳否
’答曰:‘臣所谓泉石膏肓、烟霞痼疾者。
’”联语是对古代隐士浪迹山林悠闲情趣的写照,有可能本于田游岩事。
(4)探春房内对联:书中称颜鲁公墨迹,颜鲁公即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
该联目前未见于颜氏墨迹,故姑且为曹雪芹拟作。
但是,对于唐代有没有对联一事,许多红学专家持否定的态度。
有的专家认为:“《红楼梦》里提到探春屋里挂着颜真卿所书‘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一联,于是红学家就来考证,说颜的时代(709-789)还没有悬挂对联这种风习,可见颜书‘真迹’之实为赝鼎等等。
”红学家们所考证用以否定唐代无对联的主要证据是什么呢
他们的主要根据是:“据宋.张唐英撰《蜀梼杌》所载,五代后蜀主孟昶于归宋前之岁余日,题桃符版于寝门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为后世楹联之始。
直至明代后期,文人士大夫书写对联之风始盛,而尤以清代为最。
”“楹联盛于明清,北宋时极罕见。
”但宋人的考证早已过时,因而不足为据。
许多楹联家在对楹联的起源进行了多方面的考证后认为:对联句式、句法的存在决非始于殷周;首联的出现决非始于后蜀;对联之兴起和运用决非始于宋元。
现略选几条唐代对联为证:如唐太宗题书藏晋祠联语是:“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
”又如:福建《福宁府志》(乾隆版)载,唐朝进士林嵩,曾在福鼎的滨海渔村——礼岙结草堂苦读经书。
《福鼎县志》(嘉庆版)载:林嵩未第时,在草堂悬联抒志咏怀,联曰:“大丈夫不食唾余,时把海涛清肺腑;士君子岂依篱下,敢将台阁占山颠。
”福建《霞浦县志》载云,唐.陈蓬,号白水仙,家于后崎,曾题所居两联,云:“‘竹篱疏见浦;茅屋漏通屋。
’‘石头磊落高低结;竹户玲珑左右开。
’”联语表达了一介寒儒的清苦自甘之意。
福鼎、霞浦,僻处海隅,文化比较落后,乃有悬联于堂的风习,足见唐时对联运用之广。
石中才、石中元在《日本友人与中国楹联》一文中也说,中国楹联于唐代就传入了日本,“随着鉴真高僧的东渡,以后日本的不少寺庙贴有楹联。
”可见否定唐时有悬联风习是不对的。
【鉴赏】这副对联挂在贾探春闺房之中,且悬于米襄阳《烟雨图》的左右,也可算作装饰性的题画联,它起着点缀探春的闺阁生活和反映探春自命高雅、阔朗的思想志趣的作用,不愧为上乘佳作。
上下联的意思是:闲静自得的风骨格调,好似烟云舒卷自如;生活在山水之间,有田野之趣。
探春,好一派士大夫的清高之态。
这副对联不仅适应探春闺阁环境的需要,反映着探春所具有士大夫的所谓“风雅清高”,还起着照应前文的作用。
《红楼梦》第37回有探春言及宝玉曾以“真卿墨迹见赐”,并有“窃同叨栖处于泉石之间,而兼慕薛林之枝”之语。
宝玉亦称其“高雅”,探春则自称“蕉下客”……这副对联的旨趣和联意乃至文字,都与前文紧密相切。
这就彻底摆脱了应景联作的平庸乏味之弊,给人们以联想的回味,颇能耐人咀嚼,可见作者文心之细密,匠心之独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