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浪子回头金不换 的下一句是什么
时光倒流白了头,浪子回头金不换,三年表兄未找成,恩人堂前还白银;浪子回头金不换,衣锦还乡做贤人。
成语什么金不换
什么金不换的成语有:千金不换、万金不换、败子回头金不换、浪子回头金不换1、 千金不换【拼音】: qiān jīn bù huàn【解释】: 指物品十分宝贵。
【出处】: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96回:“这八个字,就是治阋墙病的千金不换的一剂妙药。
”2、万金不换【拼音】: wàn jīn bù huàn【解释】: 形容非常珍贵。
【出处】: 宋·辛弃疾《菩萨蛮·赠张医道服为别,且令餽河豚》:“万金不换囊中术,上医元自能医国。
软语到更阑,绨袍范叔寒。
”3、败子回头金不换【拼音】: bài zǐ huí tóu jīn bù huàn【解释】: 指不干正事的人改邪归正比金子还可贵。
【出处】: 京剧《粉妆楼》第六本:“常言道:败子回头金不换。
”4、浪子回头金不换【拼音】: làng zǐ huí tóu jīn bù huàn【解释】: 指不走正道的人改邪归正后极其可贵。
【出处】: 《八十一梦·第32梦》:“有道是浪子回头金不换。
”
上联“千金难买一千金” 谁来对下联
千金降临一家兴
浪子回头金不换,_蹉跎年华心自知._励精图治莫恨晚,_后发制人仍醒狮是什么意思
知己做错事知错能改,是最宝贵的品质,千金难买。
年龄逐渐大了,做事情却什么都是一事无成没有任何成就,自己心里也明白。
努力不怕年纪大,(现在社会30岁前一事无成是正常)经过年轻时多年的沉淀和努力,往往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总结就是做错事不要怕,年龄大了也没关系努力不看年龄,努力的比别人晚也没关系做事情更成熟,考虑的更全面。
所谓浪子回头金不换是什么意思
浪子回头金不换是一句成语,它的的意思是:做错了事的人回头是岸了这个很是珍贵,即使拿去做交换也不坏,【形容做错事得人改错回头的珍贵】
好马不吃回头草下一句 答案:浪子回头金不换
1、俗话好马回头草;可俗话又说:浪子回头金不换
2、俗话说:兔子不吃窝边草;可俗话又说:近水楼台先得月3、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可俗话又说:有仇不报非君子!4、俗话说:男子汉大丈宁死不屈;可俗话又说:男子汉大丈夫,能屈能伸!5、俗话说:打狗还得看主人;可俗话又说:杀鸡给猴看!6、俗话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可俗话又说浅勿言深,沉默是金.!7、俗话说:车到山前必有路;可俗话又说:不撞南墙不回头!8、俗话说:人我,我不犯人;可俗话又说: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9、俗话说:礼轻情谊重;可俗话又说:礼多人不怪!10、俗话说:人多力量大;可俗话又说:人多嘴杂!
“浪子回头金不换,浪女回头大家看”是什么意思
要这么说,那两个回头的含义应该不一样,浪子回头是痛改前非,喜新革面。
浪女那个就该是真真正正现实意义的回头
请大神告诉我
泉州歇后语谚语,是群众创作并在口头上广为流传的一种简练通俗而富有哲理性的定型化语句。
是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学艺术之一、它富有情威、韵律,读起来琅琅上口,易说、易记、易用,是人民群众慧的结晶、实践经验的总结。
人们往往以这样的谚语去教育指导自己的亲属待人处世、生产、生活,兹选录一些比较深刻寓意的生活与处世的“闽南方言谚语”如下:<>人生:<\\\/P>人比人,气死人。
<\\\/P>一人苦一项,无人苦相同。
<\\\/P> <>人惊出名猪惊壮。
<\\\/P <>死人不死猪(爱钱如命)。
<\\\/P>人生在世,吃穿二字。
<\\\/P>有囝万事足,无官一身轻。
<\\\/P>七成八败九还在。
(指胎儿怀七月而流产,还可救活八月则难以救活,九月以后就问题不大了。
)<\\\/P>囝仔(小孩子)旮川(屁股)三斗火。
(形容小孩子不怕冷)<\\\/P>男大到廿五,女大到大肚(怀孕)。
(长个子)<\\\/P>多囝好名,独子好命。
<\\\/P> <>大石也要小石擎,红花也要绿叶扶。
<\\\/P>, <>人换人心,八两换半斤。
(“八两”指原有旧称十六两制的,八两即等于半斤 <;P>众人一样心,黄土变成金,三人四样心,赚钱不够买灯心。
<\\\/P>做田要有好田边,住厝要有好厝边。
(邻居)<\\\/P>心和万事兴,家和万事成。
<\\\/P> <;P>心坏无人知,嘴坏大利害。
<\\\/P <;P>自古人无千日好,好花难留百日红。
<\\\/P>: <;P>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
<\\\/P> <;P>月到中秋分外明,人到中年事业成。
<\\\/P>上卅就勿会摄(指人过四十岁,精力就逐渐衰退了 <;P>节气不等人,岁数不饶人。
<\\\/P>树老根多,人老话多。
<\\\/P <;P>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餐。
<\\\/P> 毋惊少年苦,只惊老来穷。
<\\\/P>: <;P>棺材钉未钉,是非功过分勿会清。
(是非功过留待后人评说)<\\\/P> <;P>有福病年冬(农忙季节),无福病年节。
<\\\/P><;P>衣:<\\\/P>佛(菩萨)靠扛,人靠妆。
<\\\/P>三分人才七分妆。
<\\\/P>凉九暖三,注意穿衫。
四九(月)乱穿衣,寒热随人意。
<\\\/P> <;P>长衫沓马褂,样式太孬看。
<\\\/P <;P>多衣多寒,无衣不怕寒。
<\\\/P>一针不补,千针难缝。
<\\\/P> <;P>细康(破洞)不补,大康叫苦。
<\\\/P <;P>讨食食勿会肥借穿穿勿会美。
<\\\/P <;P>要做衫仔奴才,毋做衫乞食。
<\\\/P>爱美毋惊流鼻水(鼻涕)。
<\\\/P>热不急脱衣,冷不急穿棉。
<\\\/P><;P>食:<\\\/P>民以食为天,没食倥倥颠。
<\\\/P> <;P>千辛万苦,为着腹肚。
<\\\/P>有食有行气,有烧香就有保庇。
<\\\/P>有钱吃鱼肉,无钱求粗饱。
<\\\/P>: <;P>有钱人惊死,无钱人惊无米。
<\\\/P>吃鱼吃肉,也着粥饭咸菜甲。
<\\\/P>; <;P>少吃多滋味,多吃没口味。
<\\\/P <;P>贪吃涨破肚。
<\\\/P>嘴饱目毋饱。
<\\\/P> <;P>透早(清早)一杯茶,赢过百医家。
<\\\/P <;P>泡茶着高冲低滕。
<\\\/P><;P>早吃饱,午吃巧,暗顿(晚餐)半 饿饱。
<\\\/P> <;P>三年无火熏(烟),饿勿会死火头军。
<\\\/P> <;P>要六月早起(清晨),吃要十月“占仔米”。
<\\\/P> <;P>生食都没有,哪有再曝干。
<\\\/P <;P>吃勿会肥饿勿会死。
吃勿会肥饿勿会死。
<\\\/P> <;P>吃称饭(隔夜饭)也着看天时。
<\\\/P><;P>无咸毋成甜。
<\\\/P <;P>吃饭海碗,做事闪西风。
<\\\/P>嘴凋(口渴)甲(才)要掘井。
<\\\/P>会发做发糕,勿会发做甜粿。
<\\\/P> <;P>狗肉附旺没附衰。
<\\\/P> <;P>冬吃菜头夏吃姜,免请医生免烧香。
<\\\/P><;P>住:<\\\/P>' <;P>家治(自己)的物好吃,家治(自己)的厝好倚(居住)。
<\\\/P <;P>千富万富,比勿会过家治(自己)起厝。
<\\\/P>: <;P>夏毋困席,冬毋困石。
<\\\/P> <;P>相挤被,甲(盖)勿会烧(暖和)。
<\\\/P <;P>洗面着洗耳后,扫地着扫壁边。
<\\\/P>日求三餐,夜求一宿。
<\\\/P>. <;P>一瞑无眠,三瞑补勿会过。
(一晚没睡,三晚补不回来)<\\\/P><;P>行:<\\\/P>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
<\\\/P <;P>问路靠嘴水(口才),行路靠脚腿。
<\\\/P>. <;P>出门一趁早,二趁饱,三趁秋清(凉快),四趁有阵(同伴)。
<\\\/P>常在河边站,难免会湿鞋。
<\\\/P> <;P>山高自有行路客,水深自有渡船人。
<\\\/P <;P>远路没轻担。
<\\\/P>春天出门莫寄伞,冬天出门莫寄衣。
<\\\/P>逢桥要下马,过渡莫争船。
<\\\/P>婚姻:<\\\/P>有缘千里来相会,没缘对面不相逢。
<\\\/P>打破人姻缘,万世拖屎连(麻烦多)。
< <;P>两人没相嫌,糙米煮饭也会粘。
<\\\/P>1 <;P>有情毋惊千里远,无情哪怕门对门。
<\\\/P>感情好,喝稀粥困地板也甘愿。
<\\\/P <;P>相亲看家宅、娶某(妻)看外家。
<\\\/P>\\\/ <;P>做田要有好田底,娶某(妻)要拣好娘你(母亲)。
<\\\/P>好某(妻)娶会着,恰好吃补药,<\\\/P>贪心查某没好翁(丈夫)。
<\\\/P <;P>嫁着臭头翁,有肉又有葱,嫁着跋缴(赌博)翁,规厝内空空 <;P>男女合意。
无嫌祛势(难看)。
<\\\/P>. <;P>人美毋配饭,心美赢过鸭母生金蛋。
<\\\/P>结婚摆阔气,婚后没柴米。
<\\\/P <;P>媒人包入房,没包你一世人。
<\\\/P <;P>大桥来扛毋走,搭帕仔才来追。
<\\\/P> <;P>和尚死某(妻)毋敢哭。
<\\\/P>寡妇门前是非多。
<\\\/P>近亲莫结婚,结婚害囝孙。
<\\\/P> <;P>家庭:<\\\/P>不当家勿知柴米贵,不生囝毋知父母恩。
<\\\/P> <;P>桶无箍会散,家无主会乱。
<\\\/P>没好序大(长辈),就没有好序细(晚辈)。
<\\\/P>做公拖到暗摸摸,做妈拖到叫毋敢。
<\\\/P>恶妻孽子,神仙难治。
<\\\/P>三岁囝子得人惜,百岁老人讨人嫌。
<\\\/P>十月怀胎,苦处无人知。
<\\\/P> <;P>父母没嫌囝祛势(不美),囝儿没嫌父母穷。
<\\\/P> <;P>愿担一石米,毋愿领一个囝仔(小孩)。
<\\\/P>公妈惜大孙,父母惜细囝(最小儿女)。
<\\\/P>父母疼囝长流水,囝疼父母象树尾摇风。
<\\\/P>. <;P>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牛马。
<\\\/P> <;P>靠囝靠新妇(儿媳),不如身边家治(自己)有。
<\\\/P>在生无人认,死着规大阵(一大群人)。
<\\\/P> <;P>酒肉面前知己假,患难之中兄弟真。
<\\\/P<;P>兄弟同心金不换,同□(妯娌)齐心家不败。
<\\\/P <;P>兄弟若同心,田涂(泥巴)变黄金。
<\\\/P>家伙(业产)分勿会平,打到“廿九瞑”(除夕 <;P>一日同行三日亲,一夜夫妻百世恩。
<\\\/P>( <;P>富贵不离祖,贫穷不离某(妻)。
<\\\/P>行船靠掌舵,理家靠老婆。
<\\\/P>好翁(丈夫)好某(妻子),同甘共苦。
<\\\/P>毋免家中千担粮,只要夫妻能商量。
<\\\/P>别人查某(女人)困勿会烧。
<\\\/P>吃好穿好,不如白头偕老。
<\\\/P>吃翁(丈夫)香香,吃某(妻子)艰苦。
<\\\/P>怀胎十月易 带囝十月难。
<\\\/P <;P>翁(丈夫)螯(能干)某(妻子)翘头。
<\\\/P><;P>千金难买园孙螯(能干)。
<\\\/P <;P>千两银毋值一个亲生囝。
<\\\/P <;P>子女不要多,好好生一个。
独生子一枝花,多男多女受拖磨。
<\\\/P> <;P>一囝清心,多囝激心(别气、犯愁)。
<\\\/P>多子多女囝是福,父母拖到老磕磕。
<\\\/P>多毋饿死父,多新妇(儿媳)饿死“大家”(婆婆)。
<\\\/P>两目相亲像(相同),生男生女都一样。
<\\\/P>, <;P>树大要分叉,囝大要分家,女大要出嫁。
<\\\/P>后生(儿子)饲大是某(儿媳)的。
<\\\/P <;P>吃是阿爹,趁钱私脚(自己嫌钱自己花)。
<\\\/P> <;P>好竹出好笋,好老父出好囝孙。
<\\\/P>歪戴帽仔斜穿衣,长大毋是好孩儿。
<\\\/P>犁田出好牛,久病见孝子。
<\\\/P <;P>父母毋亲跟谁亲,父母毋敬敬何人
<\\\/P>. 父母在日毋孝顺,百岁年后哭鬼神。
<\\\/P>大家(婆婆)惜新妇(儿媳),吃穿项项有。
<\\\/P>新妇孝大家(婆婆),越过越发家。
<\\\/P> <;P>姑嫂会和,厝边呵搂(赞扬)。
好布着好纱,好新妇(儿媳)也着好大家婆婆。
<\\\/P> <;P>囝婿(女婿)顶半囝。
<\\\/P <;P>论辈无论岁。
<;P <;P>天顶是天公,地下母舅公。
(形容娘家舅舅最大,婚宴上,现在还有舅舅没来,不能开席的习惯。
<\\\/P> <;P>外甥母舅脸,(形容小孩长的象舅舅)也有说(真种象母舅)<\\\/P>亲帮亲,邻帮邻。
<\\\/P> <;P>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面。
<\\\/P>千金难买好厝边。
<\\\/P>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
<\\\/P <;P>老人毋忆苦,囝孙毋知福。
<\\\/P <;P>教子有方囝成材,教子无方囝浪荡。
<\\\/P>菜无沃(浇)勿会大丛,囝无管勿会成人。
<\\\/P>教囝没好害伊一世人。
<\\\/P <;P>细汉(少年)毋学习,大汉来不及。
<\\\/P>细汉偷割瓠,大汉偷牵牛。
<\\\/P>常打勿会惊,常骂勿会听。
<\\\/P>好囝毋免教,孬囝教勿会乖。
<\\\/P> <;P>教囝泅溪(游泳),毋教日儿爬树 生前若无孝,死了就免哭。
<\\\/P>没当家毋知柴米贵。
<\\\/P>( <;P>家有千金。
不点双灯。
<\\\/P <;P>饭顿赴会着,恰好吃补药。
<\\\/P> <;P>吃饭毋知米价。
<\\\/P> <;P>大空(奢侈)没底。
<\\\/P> <;P>惊贵买没好物。
<\\\/P <;P>家治(自己)宰,趁(赚)腹内(内藏)。
<\\\/P>钱来趁到手,毋通(不要)大虾配烧酒。
<\\\/P>着算了吃,毋通吃了算。
<\\\/P>会晓(有能力)持家件件有,勿会晓持家项项无。
<\\\/P>囝仔爱过年,大人苦无钱。
<\\\/P>一勤生百巧,一懒生百病。
<\\\/P<;P>马无夜草不肥,人无勤俭不富。
<\\\/P<;P>只勤毋俭,无钱无盐。
<\\\/P <;P>好问勿会迷路,勤做毋知苦。
<\\\/P>勤俭:<\\\/P>全家勤,厝前厝后出金银。
<\\\/P> <;P>毋惊山高,只惊脚软,毋惊事难,只惊人懒 急计(勤劳)人用手,想懒(懒惰)人用嘴启计想做,想懒人想吃。
<\\\/P>勤勤俭俭粮满仓,大脚大手仓底空。
<\\\/P>水停百日生虫,人闲百日生病。
<\\\/P> <;P>好马不停蹄,好牛不停犁。
<\\\/P><;P>做虫想吃也着爬。
<\\\/P> <;P>暗暗困(睡觉),早早起,米缸常常有剩米。
<\\\/P><;P>若要生活好,勤劳、节俭、储蓄三件宝。
<\\\/P>. <;P>要吃毋讨趁(不谋生)吃久山也崩。
<\\\/P>( <;P>靠吃家伙(祖业)是没好尾(晚景)。
<\\\/P <;P>金山挖久也会空。
<\\\/P>衫裤笑破没笑补。
<\\\/P>泉州风俗过年 从正月初一到十五,泉州称为“过年”,要待过了十五,“年”才算过去了。
民谣云: “初一场,初二场,初三无姿娘(姿娘意为妇女,此日妇女不上街);初四神落地(灶君从天上汇报回来);初五舀肥(掏粪便,农事开始);初六隔机(整理织布机,隔开经线与纬线,妇女们开始织布);初七七元(人日,取菜、果等七样做‘七宝羹’);初八完全(年糕吃完了);初九‘天公’生;初十好食天(指天气寒冷宜在家饮酒);十一请女婿;十二倒去觅(妇女再回娘家探望一下);十三吃糜配芥菜(糜即稀饭,连日吃腻了酒肉,改改口味);十四结灯棚;十五上元丸;十六‘地妈’生; 十七‘那怎生’(节日就这样过去了)。
” 从正月初一至初四,人们欢度春节。
初五,百业经营,俗称“初五隔开,初六淘肥,初七人生日,初八五谷生日”。
敬天公 子正之时(零点)一到,四处爆竹声响成一片,人们即在家中厅堂设案,摆上三牲、果合、清茶、金楮等供品,燃三炷清香,点烛,恭拜“天公”,敬祀祖先。
这种祭祀一直持续到初四。
开正 除夕之夜守岁至深夜12点钟响,迎来了新年黎明,在子正之时“敬天公”的同时,家家户户燃放爆竹,开门迎春纳祥,俗称“开正”。
贴春联 元日,家家户户贴红纸春联,逢门必贴,无论前后,无论大小。
钉桃符 桃符画的是两个门神——神荼、郁垒。
贺正 清晨,无论男女老少,纷纷起床盥洗,穿上早已准备好的新衣服。
早餐合家吃面线加鸡蛋,吃蛋去壳,意在除霉气,迎吉祥,面线则象征福寿绵长。
早餐后即出门走访邻居亲友,笑脸相迎,首次见面皆要互道“恭喜”,俗称“贺正”,亦 拜年之意,一直到元宵。
有客上门,要奉上糖果、蜜饯,或喝甜茶、咖啡,让客人“甜一下”,以示有个甜蜜的开端。
女儿回娘家“贺正”,是在正月初二。
出嫁的女儿要偕同女婿、儿女携礼回娘家,娘家备丰盛午餐接待。
压岁钱 未成年晚辈给上辈拜年,上辈给一“红包”作为压岁钱。
禁忌 正月初一,新年伊始,凡事以纳吉迎祥为准则,禁忌很多: 忌打骂孩子,忌和别人吵架,忌说不吉利的话,不得讨钱逼债。
忌操刀切物,以示戒杀。
所有食物如须刀切者,除夕即已准备周全。
忌用扫帚扫地,意谓新年迎祥纳福,惟恐一扫而空。
忌穿旧衣裳,要穿新衣,曰“去旧迎新”; 忌赤足,行走时足被刺伤即为不吉。
忌打坏器皿、碗碟之类,否则一年福气均被破坏;如不慎打破,则将碎片投入井中以镇压之。
“尘”。
每年农历十二月十六,最后一个“土地爷生”,是祈求财神寄托希望的日子,是总结今年展望来年的日子,在这天泉州“头家”要请伙计吃喝,支付伙计工资,手头上的事暂时歇歇,该让伙计们回家过年了,俗称“尾牙”。
“尾牙”过后,各行各业“收尾”了,员工们拿着工资回家了,各家各户便开始布置居家了。
一年未扫的“蜘蛛网”该扫除了,灶前房后的污垢该清理了,桌椅锅碗该刷刷洗洗了。
“尘”,既有辞旧迎新的内涵,也表达铲除污秽远离疾病的愿望。
“送神”。
每年农历十二月廿三“送神日”,专奉“灶君公”,供奉麦芽糖、花生糖等,据说是给“灶君公”甜甜嘴,让他到玉皇大帝那儿多说好话、隐恶扬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