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请你设计一条格言或谚语贴在班级门口 并说明理由
厚德载物.自强不息 鸿鹄展翅,志在蓝天 同舟共济,劈浪向前 鸿鹄高翔,一举千里 天道酬勤,唯我独尊 正直向上 ,热于求知严纪律 浓学风 知识改变命运 奋斗成就未来 文明 有志 勤奋 求实 要站就站排头,要争就争一流
创最好班级,做最好自己 团结,惜时,拼搏,有为! 千难万难,有了志向不难;千易万易,没有决心不易自强不息,天道酬勤
班级文化建设需要哪些方面
一、群策群力,布置一个温馨的班级环境班级环境的布置是班级文化建设最基本的内容。
它不仅体现了班级的精神面貌,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
因此,要利用好每一个空间,精心布置,使其既温馨舒适,又催人进取。
班级环境要体现如下特点:1、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
2、要主题鲜明,富有挑战性和个性。
3、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
4、要经常更新以保持对学生的激励作用。
传统的班级布置整齐划一,缺乏活力和特色。
新课程理念下的班级环境布置,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他们自己设计、自己动手来布置“共同的家”。
例如,在本学期里我们班开展了一次名为“文明用语伴我行”的班会活动,我就把布置活动现场的任务交给班里热爱美术的同学,让他们来发表意见。
学生们纷纷出谋划策,提出了许多很有创意的好点子,如在教室里挂上小标语“我爱听礼貌用语”、“今天你说谢谢了吗
”等等,我就让班委干部再去收集整理,最后按同学们的方案来布置好了教室,其中布置的时候还是由很多同学亲自动手的,他们看着自己亲手打扮出来的教室格外高兴。
这样既开动了同学们的脑筋,又锻炼了同学们的集体协作能力。
他们的劳动成果让所有参观的同学老师都耳目一新,赞叹不已。
二、激发主体意识,健全班级管理制度班级是全班同学共同的“家”,科学、民主、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是班级文化的另一重要内容,是良好班风得以形成的有力保证。
俗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一
什么是班级文化?你是班主任的话,你怎样进行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是“班级群体文化”的简称。
作为社会群体的班级所有或部分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
班级成员的言行倾向、班级人际环境、班级风气等为其主体标识,班级的墙报、黑板报、活动角及教室内外环境布置等则为其物化反映。
班级文化可分为“硬文化”和“软文化”。
所谓硬文化,是一种“显性文化”,可以摸得着、看得见的环境文化,而软文化,则是一种“隐性文化”,包括制度文化、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
一、班级环境文化建设教室环境是班级形象的标志之一。
美化教室环境,既建设了良好的班级形象,也可以用优美的环境陶冶人。
心理学研究证明,自然环境、社会现实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巨大影响。
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
更重要的是,优美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情感,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1.教室的净化。
教室卫生是班级的窗口,是文明的标志。
要保持干净的教室环境,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制订严格的卫生制度,人人参与,加强检查和监督,保持教室的清洁和美观。
2.教室的绿化。
绿色象征青春和活力,代表着希望。
在教室的前面和后面摆放一些绿色的植物,如盆景、花草等,让教室充满绿色,充满青春的气息。
3.教室的美化。
发动学生精心设计,巧妙布置,力求教室和谐、高雅。
教室布置包括:班级发展目标(可贴于教室显眼的地方,比如黑板右上方);班级文化宣传内容(板报,班训,名人名言,学习园地等,可分别布置于教室的不同的地方)。
二、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主要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相关制度为依据,同时根据班级实际,体现班级特色。
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必要条件,要十分重视。
我班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制度,班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制度,班级一周工作总结制度,班干部定期会议制度,突发事件处理制度,卫生管理制度等。
制订和实施制度应从四个方面加以注意: 1.抓好开头。
俗话说“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
新生入校之际、班级成立之初都制度建设的好时机。
学生刚入校门,就要做好入校教育,要让每一位学生了解规范,重视行为规范的落实,同时制定班级的规章制度。
2.重视学生意见。
学校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班级的主人,所以在班级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
班级制度可以通过学生讨论、班委修改、最后全班学生投票的方式来制订。
这样制定出来的制度才会得到学生的认可,才会有生命力和实效性。
3.制度的实施要持之以恒。
制度的执行一定要长期坚持,不能朝令夕改,更不能只制定不执行。
要长期坚持,要注重落实。
4.制度的实施要公开、公平、公正。
班级制度是针对全体学生的,不能因为某些学生成绩好或者老师偏爱某个学生,就对这个学生的问题回避或从轻处理。
一定要保证规章制度的公开、公平、公正。
制度从实施之日起,就要保证它的公正性。
三、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班级精神文化属于观念形态层,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包括班级精神、班级凝聚力、团队意识、班级文化活动等内容。
这些内容反映价值观、人生观深层次的文化。
1.班级精神的培养。
一个班级要有班魂,也就是班级精神。
这种精神要在班级成立之初有意识地培养,逐步让学生理解接受,根植在全体学生的心里。
例如,我在建班之初,就把“拥有青春,快乐生活每一天”“珍惜青春,迈好青春每一步”“无悔青春,美好回忆每一刻”等理念灌输给学生,抓住一切机会给学生讲解这些理念的含义,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慢慢培养并形成这种班级精神。
2.班级凝聚力的培养。
班级凝聚力是在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其中,最能调动一个班级学生情感的,最能体现班级凝聚力的莫过于一年一次的校运会。
在校运动会期间,一方面,我尽可能地动员每一位学生参加运动会,同时把没机会参加运动会的学生组成宣传组、后勤服务组、卫生清洁组、安全保卫组,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校运动会中去,让他们懂得每一个人都应为班集体出一份力。
每次运动会,我班的各项活动都能在紧张而又有序的气氛下运行,往往是既取得了良好的运动成绩,又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收获非常大。
3.班级活动的开展。
人的能力在活动中得到培养和锻炼。
班级活动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
班级活动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学校组织的活动,如军训、运动会、艺术周等。
这类活动规模大、影响深,对于形成健康向上、团结进取的班级团队精神起很大作用。
鉴于此,在军训过程中,我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和团队意识;积极对待校运会,培养班级凝聚力;认真组织学生参与艺术节,培养集体荣誉感。
另一类是班级内部的活动,如班会、辩论会、演讲会、兴趣小组等。
这些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能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4.优化人际关系。
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对精神文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班级里有两种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要处理好:生生关系和师生关系。
教育学生处理好同学关系,包括以下内容:提倡助人为乐;心中有他人;看人要先看别人的优点和长处;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培养学生的幽默感;要有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处理好师生关系,则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教师首先要热爱学生;教师要提高自身素养和人格魅力,让学生喜欢自己;教师应通过自己的言行树立威信;教师要培养民主作风;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教师对学生不抱成见和偏见,公平对待全体学生;当与学生发生冲突时,要善于理解学生。
在现代教育中,班级文化建设受到越来越高的关注和重视,作为班主任,必须在班级文化建设上进行大胆的探索,不断创新,以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什么是“班级文化”
你当班主任后,准备怎样进行班级文化建设
文明高雅,乐学善思 自重自信,自强不息 创最好的班级,做最好的自己 严谨代替松散,行动代替愿望 勤奋乐学,团结拼搏 团结紧张,拼搏进取 文明有礼刻苦勤奋,只争朝夕做到最好 学会生活学会学习,挑战自我直到成功 我自律我自信,不放弃能成功 自信自律,求实创新 良心无愧信心无畏,恒心无敌青春无悔 用勤劳坚持,换春华秋实 把握现在,决战今天 拼搏创造奇迹,奋斗书写辉煌 战胜自我不服输,高考场上显身手 我自信我出色,我努力我成功 用线条和色彩,绘人生最辉煌 班荣我容,班耻我耻。
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成功垂青奋斗之人。
干净,安静,团结,精进。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大胆挑战,世界总会让步。
同舟共济,劈浪向前。
扬理想之风帆,抵成功之彼岸。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读健康有益之书,做奋发向上之人。
壮底气 树正气 讲和气 育灵气 勇于进取,敢于创新 同心合力,创造辉煌 博学笃行,自强不息 饮水思源,爱国荣校 刻苦求学,踏实做人 乐学苦思,敏锐创新 勤奋学习,顽强拼搏 文明高雅,乐学善思 文明勤奋,竞争超越 强班强校,校荣我荣 文明友爱,求学拼搏 愉快学习,健康成长 深思乐学,团结进取 勤学守纪,踏实严谨 开拓创新,争优进取 勤学乐思,奋发向上 刻苦勤奋,严格自律 和谐竞争,拼搏超越 积极人生 全力以赴 严实活新,勤奋进取 我不是最好的,但却是唯一的向前冲,让我们与众不同 聆听·思考·选择 体验成长过程 享受生命快乐 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相信自已,终能创造奇迹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信 自律 自尊 自强 学奥运精神,夺高考金牌 我成功因为我努力,我努力因为我自信 相信自己 战胜自己 认真做事 坦荡为人 学中进 搏中胜 每一个男生都应该是绅士, 每一个女生都应该是淑女. 班级兴亡,我的责任 和谐 竞争 拼搏 超越 信心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 我努力,我进步,我自信,我成功 知识改变命运,努力改变结果 探索智慧 启迪人生 人格自尊,行为自律,学习自主,生活自理 勤学乐思,奋发向上 播种行为,收获命运 温馨家园,阳光沙场 直面挑战,畅享成长 愉快学习,健康成长 不到终点,永不放弃 让自己的自己胜过昨天的自己 人贵知足,唯学不然。
人功不竭,天巧不传 用所有热情换回时间 让青春烈火燃烧永恒 信心无畏 良心无愧 青春无悔 不比智力比努力 不比起点比进步 宁静致远 厚积薄发 让世界因我而精彩
班名、班风、班级格言等
格言的话,可以是:我们坚信,阳光总是会在风雨过后,所以,不要抱怨,请加油
班风的话,志存高远,直面挑战,以人为本,共营和谐。
公约是,热爱班级,热爱集体,尊敬师长,团结同学。
班歌怎能忘记旧日朋友友谊地久天长心中能不怀想 旧日朋友岂能相忘 友谊地久天长 我们曾经终日游荡 在故乡的青山上 我们也曾历尽苦辛 到处奔波流浪 友谊永存朋友举杯痛饮同声歌唱友谊地久天长还有《努力》,《努力向前》等
班级文化如何建设
湖南常德市一中冯永忠\ 一、大处着眼,建设制度文化。
\ 制度是班级建设的前提,但过去我们似乎很崇尚刚性管理,让学生没有了平等,丧失了活力,所以应建设好制度文化弥补刚性管理的缺失,让学生感受到人文关怀,体验着快乐成长。
制定班规需注意以下几点:1、宜民主决策。
民主是我们班级管理追求的目标。
只有对学生以民主,执行过程中才会得到学生的共同拥护,也才能得到彻底的实行。
民主会催生班规的监督作用和约束作用。
学生在共同的班规下会很自然形成一股合力,对不遵守班规的学生以排斥从而形成班规的威慑作用。
可以由班干部在学生中广泛发动,献计献策,然后交与相关责任干部整合,最后班主任来审阅,再来汲取学生意见最后以选票方式通过再实施。
2、量化细则宜粗线勾勒。
过于条分缕析,可能导致量化本身出现“有令不行”的局面。
量化细则要想能得到很好实行,是很不容易的。
因为过于条分缕析,有很多突发事件难以调控,再说,事件都是具体的,偶然的,而规则则是前期制定的,所以难免出现规则和事件本身并不相符的情况。
我们都说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然而过细的规则定然长期遭遇偶然的事件,就会与情理发生尴尬:执行不够合理,不执行却损害了班规的尊严。
损害了班规尊严,也就损害了学生的民主以及干部和教师的尊严。
所以我们需要的班规是粗线条的。
否则既难制定,更难执行。
3、宜因时而变。
每个阶段我们都应制定相应的班规。
因为形势变了,学生的思想也变了,自身的约束能力也变了。
形势不同,会出现许多新的问题和矛盾,中心解决的问题也可能不同。
如高一时,学生对周围环境还没有完全适应,自身还残存着许多初中遗留下来的不良习惯,而这一时期学生的可塑性最强,所以学生行为养成教育是重点,班规的制定主要针对养成教育来订立;而到了高二,学生对周围环境已经全然熟悉,好的行为习惯已基本形成,但往往过多注重自身的发展,却缺乏对别人、对集体的关心,所以如何提高学生的正确的是非观念、良好的思维品质、强烈的班级荣誉感和责任感就显得尤为重要,班规的制定也应对此进行适度的倾斜。
而高三以目标引导为中心,自觉协调学习和班级管理的关系、学习心理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正确应对未来的发展。
所以因时而改变制度是必要的,班主任不能是一劳永逸的。
\ 只有在一定弹性限度内制定班规,才具有有效性,才能真正体现班级的人文关怀,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班级的温暖。
\ 二、小处着手,营造文化氛围1、用文化打造班会气氛。
班会课是进行班级建设的专门时间,而班会课向来学生就不够喜欢,以为这是训斥时间或自习时间,很多时候是班主任在台上讲,学生在下面要么靠在桌上等待挨斗,要么在做练习。
所以如何上好班会课让更多班主任感到头疼。
如果我们能给班会课营造文化氛围可能会大有改观。
我们可以将讲台让给学生,让他们一吐近段的感想,甚至包括他们的烦恼与不满,也可以让他们就某一问题展开辩论,尤其是在主题班会中,可以尽情的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的见解,然后在讨论或辩论中澄清自己的认识,提高自身的修养。
这就是一种民主的氛围,尤其是学生都经过了充分准备之后,学生会有很多的真知灼见,常常引经据典,怎不使之有着浓浓的文化气息。
\ 我班开展“知耻明荣”的主题班会时,我引导学生将胡锦涛总书记的“八荣八耻”提升到文化的层面来理解:这一荣辱观凝炼着厚重的民族文化精髓,标志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新的觉醒。
随之我讲自己的一些经历:以前总以为父母对我上大学没有抱太大的希望,所以自己学习也有点无所谓,待到读了大学后才知父母当时是多么渴望,多么希望我能艰苦奋斗,现今我因为未能理解父母就消极沉沦而后悔不已,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这就是古之所谓“孝”的文化精髓,用艰苦奋斗去回报父母,所以应“以艰苦奋斗为荣”。
有了教师的自身体验做引导,学生也积极做出了回应,纷纷上台发言,针对自我情况作出了深刻剖析,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八荣八耻”非大道理,而是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文化。
2、用文化濡染学生心灵。
学生心理辅导是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之一,班主任在这一问题上要保持细腻的心思,我们如果能摆脱说教就会赢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时完全可以用文化去感染学生。
\ 曾经一段时期,部分学生成绩下滑得厉害,学生的情绪不高。
我找来陈祖芬的《人生没有下脚料》,作家写她青少年时爱过打篮球,又迷过学英语,最后又进了戏剧学院,最终的结果是,她在这几方面都没有收获,却鬼使神差地成了作家。
“对于作家,一切的人生经验,都是日后写作的原材料。
”我用这篇文章告诉学生,人的一生中会遭遇到许多,无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无论是欢乐还是痛苦,每一经历都是我们人生的财富,学生引起很强的共鸣。
当学生为成长苦恼时,我用“不要拒绝长大,也不要刻意长大”来劝慰他们;当学生精神沮丧时,我告诉他们:人生的关键在于思想、精神和心情,努力让自己的思想明澈,让自己的精神充实而有所支撑,让自己每天都有一个豁达、平和和开朗的心情,这很重要。
……3、用文化引领奋斗目标。
无论是学生自我的奋斗目标还是班级的目标,都可以用文化引领。
有一月,我班因为有三个学生在外上网而丢分较多,于是很多学生一边谴责着三位学生,一边努力地做好事,甚至一次在街上义卖到晚八点还不肯回家。
面对此,我既高兴于他们对班级荣誉的争取,又担心这样太过,甚至太急于功利,所以我用查一路的“人生需要还原本色的剪刀”引导学生踏踏实实地追求,正确面对挫折,从而明确了班级目标“本色地追求文明班级,自觉地提升集体素质”。
有段时期有些学生考好了沾沾自喜,我就用贝利的“最好的球是下一个”来启发他们,让他们树立更贴近自我的目标。
现在我班的教室周围贴着很多由学生书写的有着文化气息的名言警句,学生自发地在教室的一角开辟专栏张贴励志故事。
看着这些,让我怎能不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