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是读书名言吗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是成语。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是指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
见:知道。
古同“现”。
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出处:《魏略》(《三国志·魏志·董遇传》中的裴松之引注部分):“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扩展资料:原文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
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
”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从学者云:“苦渴无日。
”遇言“当以‘三余’。
”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译文董遇字季直,性格敦厚老实而且很好学。
附近的读书人请他讲学,他不肯教,却对人家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请教的人说:“(您说的有道理),只是苦于没有时间。
”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时间”。
有人问“三余”是什么
董遇说:“三余就是三种空闲时间。
冬天,没有多少农活。
这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夜间,不便下地劳动,这是一天里的空闲时间;雨天,不好出门干活,也是一种空闲时间。
”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两句名言我明白了什么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读书知礼仪。
读书识字人聪明。
腹有诗书气自华。
读书懂礼。
不读书睁眼说瞎话。
不读书不会说话。
不读书就会被打。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作者是谁的名言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dú shū bǎi biàn,qí yì zì xiàn【解释】见:显现。
古同现。
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
指书读了上百遍后,其中的奥秘才会领悟。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董遇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用法】作定语、分句;指导人读书。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是谁说的
是成语释义: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
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肃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与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意思相近的名言,急~
百闻不如一见 (bǎi wén bù rú yī jiàn) 解释:闻:听见。
听得再多,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
出处:《荀子·儒效》:“闻之不若见之。
”《汉书·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遥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 示例:从前画师所绘的狮子形,统是全身有毛,我观现在这狮子并不是这么样子,所以~。
★《慈禧太后演义》第三十六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