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格言 > 利比里亚国家格言

利比里亚国家格言

时间:2019-10-18 07:15

国家格言的L

知己知彼,百战不已。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

大军之后,必有凶年(老子)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唐·李白) 可怜万里关山道,年年战骨多秋草(唐·张藉) 血战乾坤赤(唐·杜甫) 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唐·王昌龄) 皇帝动刀枪,百姓遭了殃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多算胜少算,而况于无算乎

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故兵贵胜,不贵久。

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知己知彼,百战不贻;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

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

终而复始,日月是也。

死而更生,四时是也。

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

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

出其所必趋,趋其所不意。

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侮,廉洁可辱,爱民可烦。

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

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卒未亲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

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

故合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

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

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攻战。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上。

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说,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

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

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民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也。

故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非圣贤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

☆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将计就计 ☆ 声东击西 ☆ 以迂为直 ☆ 势险节短 ☆ 骄兵必败 ☆ 胜败 兵家事不期 ☆ 胜败乃兵家常事 ☆ 致人而不致于人 ☆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 有备无患☆ 先计后战 ☆ 远交近攻☆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避实击虚☆ 以众击寡 ☆ 兵贵胜、不贵久”,“兵贵神速 ☆ 兵贵其和,和则一心 ☆ 三军一人,胜☆ 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密察敌之机,而速乘其利,复疾击其不意☆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 兵者,诡道也。

☆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 多算胜少算,而况于无算乎

☆ 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 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 故兵贵胜,不贵久。

世界各国的首都和国旗(图案的意义)。

世界各国及首府中英文对照-亚洲 国家country 首都(capital) 阿富汗 Afghanistan 喀布尔 Kabul 孟加拉国 Bangladesh 达卡 Dhaka 不丹 Bhutan 廷布 Thimphu 缅甸 Burma 仰光 Rangoon 柬埔寨 Cambodia 金边 Phnom Penh 中国 China 北京 Beijing\\\/香港 Hong Kong\\\/台湾 Taiwan\\\/澳门 Macau 印度 India 新德里 New Delhi 印度尼西亚 Indonesia 雅加达 Jakarta 日本 Japan 东京 Tokyo 老挝 Laos 万象 Vientiane 马来西亚 Malaysia 吉隆坡 Kuala Lumpur 马尔代夫 Maldives 马累 Male (Maale) 蒙古 Mongolia 乌兰巴托 Ulaanbaatar 尼泊尔 Nepal 加德满都 Kathmandu 朝鲜 North Korea 平壤 P'yongyang 巴基斯坦 Pakistan 伊斯兰堡 Islamabad 菲律宾共和国 Philippines 马尼拉 Manila 新加坡 Singapore 新加坡 Singapore 韩国 South Korea 首尔 Seoul 斯里兰卡 Sri Lanka 科伦坡 Colombo 泰国 Thailand 曼谷 土耳其 Turkey 安卡拉 Ankara 越南 Vietnam 河内 Hanoi 文莱 斯里巴加湾市 巴勒斯坦 Palestine 无 锡金 Sikkim 甘托克 世界各国及首府中英文对照-欧洲 国家(coutry) 首都名称(capital) 阿尔巴尼亚 Albania 地拉那 Tirana 奥地利 Austria 维也纳 Vienna 比利时 Belgium 布鲁塞尔 Brussels 保加利亚 Bulgaria 索非亚 Sofia 克罗地亚 Croatia 萨格勒布 Zagreb 塞浦路斯 Cyprus 尼克西亚 Nicosia 丹麦 Denmark 哥本哈根 Copenhagen 芬兰 Finland 赫尔辛基 Helsinki 法国 France 巴黎 Paris 德国 Germany 柏林 Berlin 希腊 Greece 雅典 Athens 匈牙利 Hungary 布达佩斯 Budapest 冰岛 Iceland 雷克亚未克 Reykjavik 爱尔兰 Ireland 都柏林 Dublin 意大利 Italy 罗马 Rome 列支敦士登 Liechtenstein 瓦杜兹 Vaduz 卢森堡 Luxembourg 卢森堡 Luxembourg 马其顿 Macedonia Skopje 马耳他 Malta 瓦莱塔 Valletta 摩纳哥 Monaco 摩纳哥 Monaco 荷兰 Netherlands 阿姆斯特丹 Amsterdam 挪威 Norway 奥斯陆 Oslo 波兰 Poland 华沙 Warsaw 葡萄牙 Portugal 里斯本 Lisbon 罗马尼亚 Romania 布加勒斯特 Bucharest 俄罗斯 Russia 莫斯科 Moscow 圣马利诺 San Marino 圣马力诺 San Marino 斯洛文尼亚 Slovenia Ljubljana 西班牙 Spain 马德里 Madrid 瑞典 Sweden 斯德哥尔摩 Stockholm 瑞士 Switzerland 伯尔尼 Bern 大不列颠联合王国 伦敦 London United Kingdom 南斯拉夫 Yugoslavia 贝尔格莱德 Belgrade 世界各国及首府中英文对照-大洋州 国家(country) 首都(capital) 澳大利亚 Australien 堪培拉 Canberra 斐济 Fidschi 苏瓦 Suwa 基里巴斯 Kiribati 塔拉瓦 Tarawa 瑙鲁 Nauru 亚伦 Yaren 新西兰 Neuseeland 惠灵顿 Wellington 巴布亚新几内亚 莫尔兹比港 Moreaby Papua-Neuguinea Port 所罗门群岛 Salomonen 霍尼亚拉 Honiara 汤加 Tonga 努库阿洛法 Nuku′alofa 瓦努阿图 Vanuatu 维拉港 Vila 西萨摩亚 Westsamoa 阿皮亚 Apia 世界各国及首府中英文对照-美洲 国家(Country) 首都(capital) 安圭拉岛 Anguilla The Valley 安提瓜岛Antigua and Barbuda 圣约翰 Saint John's 阿根廷 Argentina 布宜诺斯艾利斯 Buenos Aires 巴哈马 The Bahamas 拿骚 Nassau 巴巴多斯岛 Barbados 布里奇顿 Bridgetown 伯利兹 Belize 贝尔莫潘 Belmopan 百慕大群岛 Bermuda 哈密尔顿 Hamilton 玻利维亚 Bolivia 拉巴斯 La Paz 巴西 Brazil 巴西利亚 Brasilia 英属维尔京群岛 罗德城 Road Town British Virgin Islands 加拿大 Canada 温哥华 Ottawa 智利 Chile 圣地亚哥 Santiago 哥伦比亚 Colombia 巴哥达 Bogota 哥斯达黎加 Costa Rica 圣约瑟 San Jose 古巴 Cuba 哈瓦那 Havana 多米尼加 圣多明各 Santo Domingo Dominican Republic 厄瓜多尔 Ecuador 基多 Quito 萨尔瓦多 El Salvador 圣萨尔瓦多 San Salvador 格陵兰 Greenland Nuuk (Godthab) 格林纳达 Grenada 圣乔治 Saint George's 瓜德罗普岛 Guadeloupe 巴斯特尔 Basse-Terre 危地马拉 Guatemala 危地马拉 Guatemala 圭亚那 Guyana 乔治敦 Georgetown 海地 Haiti 太子港 Port-au-Prince 洪都拉斯 Honduras 特古巴加尔巴 Tegucigalpa 牙买加 Jamaica 金斯敦 Kingston 马提尼克岛 Martinique 法兰西堡 Fort-de-France 墨西哥 Mexico 墨西哥城 Mexico 蒙特塞拉特岛 Montserrat 普利茅斯 Plymouth 尼加拉瓜 Nicaragua 马那瓜 Managua 巴拿马 Panama 巴拿马城 Panama 巴拉圭 Paraguay 亚松森 Asuncion 秘鲁 Peru 利马 Lima 波多黎各岛 Puerto Rico 圣胡安 San Juan 圣卢西亚岛 St. Lucia 卡斯特里 Castries 圣文森特岛 金斯敦 Kingstown St. Vincent and the Grenadines 苏里南 Suriname 帕拉马里博 Paramaribo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西班牙港 Port-of-Spain Trinidad and Tobago 特克斯群岛和凯科斯群岛 大特克 Grand Turk Turks and Caicos Islands 美国 United States 华盛顿 Washington, DC 乌拉圭 Uruguay 蒙得维的亚 Montevideo 委内瑞拉 Venezuela 加拉加斯 Caracas 美属维尔京群岛 夏洛特阿马利亚 Charlotte Amalie Virgin Islands 世界各国及首府中英文对照-非洲 国家(Country) 首都(capital) 阿尔及利亚 Algeria 阿尔及尔 Algiers 安哥拉 Angola 罗安达 Luanda 贝宁 Benin 波多诺夫 Porto-Novo 博茨瓦纳 Botswana 哈伯罗内 Gaborone 布隆迪 Burundi 布琼布拉 Bujumbura 喀麦隆 Cameroon 雅温得 Yaounde 中非 班吉 Bangui Central African Republic 乍得 Chad 恩贾梅纳 N'Djamena 刚果共和国 Congo Rep. 布拉柴维尔 Brazzaville 吉布提共和国 Djibouti 吉布提 Djibouti 埃及 Egypt 开罗 Cairo 赤道几内亚Equatorial Guinea 马拉博 Malabo 厄立特里亚 Eritrea 阿斯马拉 Asmara 埃塞俄比亚 Ethiopia 亚的斯亚贝巴 Addis Ababa 加蓬 Gabon 利伯维尔 Libreville 冈比亚 The Gambia 班珠尔 Banjul 加纳 Ghana 阿克拉 Accra 几内亚 Guinea 科纳克里 Conakry 几内亚比绍共和国 比绍 Bissau Guinea-Bissau 肯尼亚 Kenya 内罗毕 Nairobi 莱索托 Lesotho 马塞卢 Maseru 利比里亚 Liberia 蒙罗维亚 Monrovia 利比亚 Libya 的黎波里 Tripoli 马达加斯加 Madagasca 安塔那利佛 Antananarivo 马拉维 Malawi 利隆圭 Lilongwe 马里 Mali 巴马科 Bamako 毛里求斯 Mauritius 路易港 Port Louis 毛里塔尼亚 Mauritania 努瓦克肖特 Nouakchott 摩洛哥 Morocco 拉巴特 Rabat 莫桑比克 Mozambique 马普托 Maputo 纳米比亚 Namibia 温得和克 Windhoek 尼日尔 Niger 尼亚美 Niamey 尼日利亚 Nigeria 拉各斯 Abuja 留尼旺岛 Reunion 圣但尼 Saint-Denis 刚果民主共和国(扎伊尔) 金沙萨 Kinshasa Republic of the Congo 卢旺达 Rwanda 基加利 Kigali 圣多美及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国 圣多美 Sao Tome Sao Tome and Principe 塞内加尔 Senegal 达喀尔 Dakar 塞舌尔 Seychelles 维多利亚 Victoria 塞拉里昂 Sierra Leone 弗里敦 Freetown 索马里 Somalia 摩加迪沙 Mogadishu 南非 South Africa 比勒陀利亚Pretoria 苏丹 Sudan 喀土穆 Khartoum 斯威士兰 Swaziland 姆巴巴内 Mbabane 坦桑尼亚 Tanzania 达累斯萨拉姆 Dar es Salaam 多哥 Togo 洛美 Lome 突尼斯 Tunisia 突尼斯 Tunis 乌干达 Uganda 坎帕拉 Kampala 西撒哈拉 Western Sahara 无 赞比亚 Zambia 卢萨卡 Lusaka 津巴布韦 Zimbabwe 索尔兹伯里 Harare y-s-ran83.spaces.live.com\\\/Blog\\\/cns!B0E528EA415CB3E1!314.entry

《非洲民间故事》读后感?

唱歌、跳舞、听故类活动,在非族人民的文化生活中着重要地位的。

我直无法找到一个民族,他们没有自己的优美的神话故事。

对非洲人来说,讲故事并不是一种普普通通的娱乐,而是一种严肃的教育。

听众对讲故事者所讲的每一个故事,总要持尊敬的或恐惧的态度。

有时,讲故事的人讲,听众也就参加进去。

南非的拉姆巴人至今还保留着这种叫“乌鲁希”的故事形式:一人领讲,掺杂进一些歌子,而所有的听众则伴以合唱。

西非的爱维人也用这样的方式讲故事。

爱维人作曲家西涅加·加德则克普说:“我们在工作或娱乐的时候,唱我们的民间歌曲,我们用歌声来哀悼朋友,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欢乐,当我们听着很长的故事的时候,我们的歌唱使故事编的生动活泼。

”[1]在很多非洲民族中,只许可在晚上讲故事。

据十九世纪中叶英国旅行家柴普曼说,卡普尔人(科萨人)白天是不准讲故事的。

另一位旅行家弗罗宾尼乌斯也证实,在北非柏伯尔人(利比亚、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及摩洛哥的部落群,操闪米特-哈米特语)的某些部落群里,仍然是禁止白天讲故事的。

每到晚间,黑暗降临了所有热带密林的时候,人们燃起一堆堆篝火,劳累了一天的大人和孩子们,都聚集在篝火旁,聚精会神地听着引人入胜的神话故事。

据说,十七世纪中叶,即在欧洲人进入非洲之前,布须曼人是非洲各族中唯一处于石器时代的民族。

布须曼人不仅是当时世界上最落后的民族之一,而且把很多原始的特点保存到了二十世纪。

他们使用弓、毒箭和投枪狩猎,既不知农耕,也不知畜牧。

他们没有固定的房舍,栖居于灌木丛中。

因此,布尔人——殖民主义者荷兰人把他们称作布须曼人——意为“灌木丛里的人”。

布须曼人及其紧邻霍屯督人是欧洲侵略者的第一批牺牲者。

荷兰移民自1652年起,以现今的开普为基地,无情地屠杀布须曼人。

他们把布须曼人包围起来,不分男女老幼,用枪炮射杀。

生留的很少一部分人被驱赶到卡拉哈里大沙漠无水地区。

欧洲人在非洲出现时,霍屯督人所处的社会发展水平比布须曼人要高得多。

他们和布须曼人遭到了同样的命运,然而给予他们致命打击的,是1906—1907年间西非人民起义反对殖民主义压迫时的德帝国主义。

现在霍屯督族保留下来的纳马部族,约有两万人。

布须曼人的民间文学是十九世纪中叶研究非洲语言的第一批学者之一英国人B·布雷克(Bleek)记录的,他曾经研究了当时居住在橘河一带的一个布须曼人部落,大都带有神话的色彩。

布须曼人有一个故事谈到星星的起源,认为星星是一个布须曼姑娘造的,把她奉为布须曼人的始祖。

故事这样叙述:“古代有一个姑娘。

有一次她抓了一把燃烧过的炭灰撒向天空。

灰烬撒到哪里,哪里的天空上便出现一条星星造的路。

自那以后,每到夜晚,这明亮的星路,便用它那柔和的光芒照耀着大地,使人们看得见回家的路,不用再在黑暗中摸索了。

”布须曼人用故事来讲解他们还不大了解的自然现象,把自然界的诸种现象说成是神普尔加所使然。

有一个故事这样说:“有一天天,太阳燃烧似的照耀着,令人非常苦闷。

有两个因苦热而烦躁的妇人,为了要发泄她们的苦闷,把一条可怜的毛毛虫践踏死了。

普尔加神对于这件罪恶非常震怒,于是降下漫漫的长夜,要使人们对日光的价值再看高些。

……”布须曼人故事中的主要角色是蝗虫(蚱蜢),以它为中心编造了一系列故事,布须曼人认为蚱蜢缔造了太阳、月亮和他们动物。

霍屯督人的故事也是由布雷克和克朗林记录下来的,大部分也是动物故事。

布雷克曾经想把他的南非动物故事题名为《南非洲的列那狐》,把南非各族故事比作欧洲诸民族的动物故事列那狐故事。

这一点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霍屯督人故事中的主人公是狮子、胡狼、鬣狗及羊等,对这些角色,霍屯督人都有自己的近乎固定的看法:狮子、大象——愚笨、粗暴;胡狼、鬣狗——狡猾;兔子和龟——智慧、机敏……在他们的故事中,偶尔也出现人为主角的故事,但在这种故事中也是人、动物同台,人与动物同生活、同思想,似乎仍是同类。

例如有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女人嫁给大象做妻子,人同动物是相像的。

[2]班图语族各族居住在由苏丹到非洲的南部,刚果河流域,几个非洲大湖地区和三比西河、林波波河及瓦阿拉河流域。

在欧洲人入侵之前,班图人宗教观念的基础是万物有灵和祖先崇拜。

祖鲁人信仰一神教,神居住在天上某个地方,但不干涉人间的事务。

祖鲁人的故事同其他非洲民族的故事一样,主要是动物故事,如野兔故事(据说撒哈拉沙漠以南是没有家兔的)。

但是在祖鲁人的故事中,出现了象谷谷马戴乌这样的巫师,伊泽穆这样的食人精,乌希古留密这样的英雄。

祖鲁人故事中的登场人物,同时又是说故事的人,故事的创造者;他们不仅说不清楚这世界是怎么回事,甚至还不知道怎样理解它。

他们把无法理解、无法解释的现象说成是由于某种特殊力量的存在,而这种特殊力量又是经常跟人在一起的。

他们赋予动物、岩石、水和家常用品以灵性,什么都是活的,什么都在行动,对这一切,人必须时刻加以提防。

关于巫术和巫师的描写,是非洲其他民族的故事中不多见的。

祖鲁人无法理解生死现象,便想象世界上有巫术存在,而且至今还用巫术来解释死亡。

如有一篇《海浪的孩子》说,小姑娘恩桐碧落到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巫婆手里,跟她学到一些基本巫术知识。

由于老巫婆一病不起,恩桐碧只学到一知半解。

[3]这种掌握了巫术的超自然的人,同现实中的人是一同出现于故事中的。

巫术并不同现实中的人处于对立的地位,而是帮助他们处世。

可以说,超自然和现实生活并存,与现实生活交织在一起。

祖鲁人关于他们的英雄人物乌希古留密的故事,也是把登场人物与动物之间说成同类。

有时我们简直很难了解这位英雄是什么,是人

还是幼小狡猾的动物

我们从祖鲁人的故事里可以看到原始公社制的社会特点。

《鸟姑娘》里的主人公,住在一个还没有分解为一个个小家庭的家长制大家庭里。

根据民族学所提供的材料,祖鲁人以处于原始公社制阶段上的社会组织为基础,划分为四个年龄等级。

例如20岁至40岁的男子构成第三个年龄等级,他们的社会义务是抵御外侮,保卫部落。

这种年龄等级及社会分工,在故事中也有所反映:男人是战士、猎人和畜牧人。

因此,像挤牛奶的工作,保护妇女儿童的安全,是由男人来做的(如《荒年》);而捡柴的工作,则由妇女来做。

祖鲁人的民间文学不仅反映了一定的社会情况,而且反映了非洲大自然的景色,散发着浓郁的热带非洲的气息。

如故事大多发生在拉肯斯堡山脉一带,因而故事中常常出现海岸、浪潮、树木繁茂的险山、湍急流水的溪谷。

他们的民间故事反映了人同自然的斗争,涨潮、退潮、河水泛滥,往往淹没村落,冲走财物,卷走人畜。

此外,蝗灾、荒年的发生,也给祖鲁人带来了灾难。

因此他们塑造了伊吉苦苦马呆鸟(可能是蝗虫的形象)和肯克伯(自私自利)的形象。

他们的故事道出了他们的哲学观念:对自然要敬而远之;要帮助遇到困难的人。

这就是祖鲁人的人道主义和博爱精神

斯瓦西里人居住在印度洋沿岸,从南边的莫桑比克到北边的索马里。

在荷兰人出现之前,阿拉伯和波斯的混合文化已经统治了这里。

尽管表面上是波斯—阿拉伯文化,但居民仍然保留着过去的语言、风格和民间创作。

斯瓦西里人的动物故事中,兔子是作为狡猾的角色出现的,它以自己的聪明超过所有的动物,乌龟的聪明、狡猾,当然也不亚于兔子。

斯瓦西里人的故事中,把兔子称作艾卜·怒瓦斯。

艾卜·怒瓦斯是阿拉伯故事《一千零一夜》中阿巴希德哈里发何鲁纳·拉施德家中的诗人的名字。

[4]西瓦希里人把机智的诗人艾卜·怒瓦斯的故事,改编成狡猾的兔子的故事。

由此,可以看出阿拉伯传说故事对斯瓦西里人故事所发生的影响。

班图语族中其他民族的故事,其主人公多是酋长、巫师、巫医或普通人,事件也多发生在农村,而苏阿西里人的故事却不大相同,事件发生的地点多是城市、市场、教堂和苏丹的宫宇。

故事的主人公则多是搬运夫、裁缝、教师、商人、法官、显贵和苏丹。

在他们的故事中,普通人必定战胜苏丹王及其官吏的专横、封建主和商人的狡猾与贪婪、法官的贪赃枉法。

这种特点说明,苏阿西里人所处的社会阶段及文化发展水平,是与其他各族不同的。

像祖鲁人一样,苏阿西里人流传着关于英雄人物的故事传说。

他们关于李昂果·福莫的故事,是非洲民间创作的光辉范例。

这是一部描写这位英雄的英勇和刚毅、对人民的热爱和忠诚,同“大人物”进行斗争,以及因被出卖而遭到杀害的史诗般的故事。

时间发生在非洲东部沿海一带的一座城市里。

李昂果·福莫——故事的主人公是这个城市里最有力气、最快活和热爱自由的人。

他谁也不怕,并且经常给城里的一些显赫人物找麻烦。

他们决心陷害李昂果,因而不止一次地把他送进监狱,可是他每次都想出什么花样来越狱逃走。

就是在牢狱里他也毫不沮丧。

每天都从铁栅里传出他的优美歌声,城里的人都聚拢来倾听李昂果的歌唱。

在最后一次监禁时,李昂果的母亲用歌声告诉儿子,他们想要杀害他。

在对唱中,李昂果告诉妈妈应当怎样搭救他。

一个忠诚的奴隶姑娘把藏在圆形大面包里的一把锯子转给了囚犯。

看守们把没有酸酵的馅饼拿走,把它交给了李昂果。

李昂果接到食物后问看守决定什么时候杀他,他们告诉他,死刑定在翌日执行。

他请求允许他同人民和亲人告别。

已决犯的最后请求是神圣的,于是一经看守们的召唤,全城的人都聚集到监狱来。

李昂果要求把鼓、号角、铜锣都拿来,让大家都来演奏跳舞,快乐一番。

他教给人民演奏乐器和跳舞。

看守们被整个的欢乐场面迷住了,忘记了囚犯,他便趁机把脚镣锯断,又逃出了牢狱。

从这时起,便开始了他那充满危险、斗争,对敌人进行大胆的恶作剧和神秘的单独活动的日子。

敌人不止一次地向他所在的地方派遣奸细,但是都一无所获。

在人民中间,传说着李昂果刀枪不入。

城里的富人决定使出最后的手段,收买他的外甥,指使他的外甥去刺探用什么方法可以陷害他的舅父。

根据一个时候广泛流行的关于非洲的母系氏族的习惯,外甥乃是最亲近的人。

李昂果正苦于孤单,怀念着人民,便开始兴高采烈地接待客人,并且把自己最大的秘密暴露了:“只有用钢针扎穿肚脐才能杀死我。

”——他说。

他的外甥指望得到重赏,决定杀害李昂果。

不过他并没有享受到出卖的果实。

李昂果的敌人把他外甥作为杀害舅父的凶手给处决了。

而李昂果直到今天仍然活在人民的心中。

人民对他的坟墓都很尊敬,人们现在还可以去他的墓地谒拜。

撒哈拉以南操苏丹语族的非洲各族文化传统,与东非居民阿拉伯—波斯文化传统有极大的区别。

考古学证明,这里,苏丹、几内亚、尼日利亚、加纳、马里人的艺术,在古代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几内亚各族,如约鲁巴人、埃道人、爱维人、阿散蒂人,很早就有了很丰富、很发达的神话。

这些神话中的角色是神。

至今约鲁巴人还保存着为各种神灵建造的庙宇,每座庙宇的祭司都竭力颂扬自己的神,为他们编造神话故事。

他们关于雷的起源的神话中,出现了一个伊罗公——长着铁翅膀的神话鸟的形象。

关于天地分离、月亮起源的故事,也都有神话的特点。

他们的神话,不再像布须曼人那样的原始神话,而是关于神和英雄的神话。

西苏丹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铁匠。

铁匠是天体星球的锻造者。

他锻造了月亮、星星和天。

在苏丹各族人民的观念中,天是由许多一个高似一个、并用一条丝线串起来的圆圈组成的。

地上有许多个天,天上住着神明;地下有若干个冥府,冥府里收留死者。

他们把铁匠诗意化、理想化,通过铁匠的形象反映了古代人同自然界的斗争。

具有无敌力量的英雄和形形色色的恶魔(如林妖、河妖等精灵),通常是苏丹和几内亚故事中的主人公。

这些恶魔绝大多数与人为敌。

女人魔国的故事,反映了母系制的古代遗风和哲学观念。

同时,故事中也反映了反封建、反农奴制的倾向,因为奴隶占有制在西苏丹封建王国中起着很大的作用。

这种故事中的主角多是庄稼汉、游牧人或奴隶,通过他们嘲弄了国王、封建主和奴隶主。

居住在加纳(前英属黄金海岸的阿散蒂人),在欧洲人入侵之前已经是一个有着高度文明的民族。

他们的故事也像世界上其他民族一样,叙述着物质的起源、宇宙的起源、解释自然现象,以及风俗、法律的产生。

阿散蒂人以农耕为主,由于撒哈拉沙漠贸易风的影响,土地干旱,收成不好,因此,阿散蒂人经年累月同饥荒作斗争。

这个主题,在阿散蒂人的故事中占有重要地位。

他们的故事中的主人公,多是农民,而不是牧民。

阿散蒂人故事中最具特色的,是关于蜘蛛阿南绥的动物故事。

阿南绥在阿散蒂人故事中,是个半人半蜘蛛的精灵。

他与人生活在一起,有人的特点和缺点。

这是一个矛盾的形象,只要环境对他不利,他身上的第二个“我”就显现出来,于是,阿南绥变成了一只蜘蛛,躲到黑暗的角落里,到密林的草丛中去了。

阿南绥性格的一面是勇敢、聪明、机智、热情,能随机应变,永远处于不败之地。

如以自己的智慧取得了世上一切故事的所有权,战胜了凶恶的豹、蛇、黄蜂。

阿南绥性格的另一面是贪婪、妄自尊大、自私自利、吝啬成性、自吹自诩、虚荣怯懦。

这里集中了人的弱点的一面。

我们可以说蜘蛛阿南绥的故事是非洲的智慧故事。

关于阿南绥这个人物,在非洲的其他民族(如包累人)的故事中,也颇为常见。

包累人把蜘蛛故事中的主人公叫做乃季亚·肯代瓦,意即蜘蛛先生。

他的妻子叫毛·阿柯鲁,即阿柯鲁太太,蜘蛛的父亲叫阿嘎巴弗利。

非洲人的蜘蛛故事同欧洲人的狐狸先生故事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德国人的列那狐狸故事,法国人的狐狸先生故事,俄国人的狡猾的小狐狸故事。

由于许多阿散蒂人作为奴隶为殖民主义者买卖,从而把狐狸故事带到了北美、南美和西印度群岛。

蜘蛛是弱小的动物,然而它凭自己的智慧总是制胜别的动物。

人民借这个形象影射现实,歌颂普通人战胜贪得无厌、庸碌无能的统治者。

居住在齐河和班达马河之间的象牙海岸的包累人,根据他们的传说,在迁徙之前若干世纪,就已形成了部落。

他们以农业为主。

包累人的社会制度,除了带有半宗法半封建的特点之外,还有古代社会制度(母权制与地方母系婚制)的残余。

孩子继承氏族的名字、与氏族有关的权力和义务均从母亲。

父子往往取不同氏族的名字。

这种社会特点,在他们的故事中有所反映。

如《西非神话故事》中的《蜘蛛理发》,叙述蜘蛛的儿子替受刑的父亲说情,而外甥不仅对此事冷淡,反而要求解下舅舅身上的腰巾。

[5]按母系氏族的规矩,外甥继承氏族的一切权利,而这腰巾是一种象征物,解下腰巾以免被鲜血染脏。

这篇故事反映了母权制同父权制两种社会制度的斗争,这在一定程度上很像希腊埃斯库勒斯的剧本《俄瑞斯忒亚》中所写的新兴父权(俄瑞斯忒亚、阿波罗和雅典娜所代表的)母权制(艾伦尼斯所代表的)的冲突,以及恩格斯对这一冲突所做的结论。

[6]据曾到象牙海岸和利比里亚作过五次民俗学旅行的德国民俗学者汉斯·希梅尔黑贝尔(Hans Himmelheber)证实,包累人的神话和寓言,都是描述最初人类在天上或者动物还与人在村中同住的“那个时代”的事情。

包累人认为,他们所有的故事都是根据耳闻目睹讲述的,因此绝对真实。

实际上,今天也还有人,而且常常是一天到晚出入森林的猎人,根据侦查动物、体会动物的特性来编造故事。

汉斯·希梅尔黑贝尔在他亲自记录的包累人故事集《亚拉·波古》序言中说:“1949—1950年我在利比里亚作第五次民俗学研究旅行时,又记下了上百个故事,但没有一个能与包累人这些散文诗相提并论的,”“包累人的文学正像这个部落的雕塑品一样,是一个真正艺术家民族的结晶。

”[7]包累人像西非其他民族一样,信仰一个大神——天神尼阿米。

尼阿米的形象在他们的神话中,得到了完整的体现。

关于尼阿米神,他的弟弟安安加马和他的妻子阿西的神话故事,在包累人文学中独成一系。

尼阿米神的形象在其他非洲民族神话中也很常见,如阿散蒂人故事中的“尼阿麦”,方蒂人故事中的“奥尼阿麦”或“奥尼扬柯邦特”(即“伟大的尼阿麦”之意)。

不管在阿散蒂人、方蒂人,还是刚果人、赫勒罗人、巴鲁塞人的观念中,尼阿米都是至高无上的神,他能引发自然灾害和种种自然现象;在这些民族的神话中,他总是以神的面貌出现,远离红尘,既不善、也不恶,任何时候也不参与人间的事务。

在包累人的传说故事中的尼阿米则大不相同。

汉斯说:“他们(指包累人自己)常常说这神距离他们很远,简直只是一个历史的概念。

他们不供奉他,不向他祈祷,而他也不关心人类的情况。

但这种说法对于包累人并不完全符合,因为他们谈到尼阿米什神,供奉他,或者把供物献给他的妻子阿西,请他转交;他们也承认受他的惩罚和报酬。

尼阿米在他们的故事里是个有声有色、神气活现的人物。

他被描述得像个大酋长,常常有着非常像人的特性。

如果他们安分守己地生活,尼阿米就赐给他们高寿;但是他生气起来,就兴起风暴,把尖石头往地面上投掷。

”[8]包累人在诗歌方面也有精致的作品,他们的艺人(游吟歌手)能把当前的事情和议事大会上的发言编成歌曲或成语。

居住在黄金海岸的另一部族爱维人的口头创作,也是非常丰富多彩的。

有诗歌、寓言、俗语、谚语、故事、神话。

爱维人的民间故事和寓言中的角色,也是奇禽异兽,实际上也是寓意化了的人。

他们故事中最常见的人物是蜘蛛。

爱维人的音乐、舞蹈别具特色。

他们的歌分为抒情歌、叙事歌、战歌、仪式歌和劳动歌。

这些歌曲不都是即兴编唱的。

他们管编歌的诗人叫“哈克潘诺”,管表演这些作品的歌手叫“哈西诺”。

东苏丹和埃塞俄比亚的居民都讲闪米特—含米特语,他们是东北非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

东苏丹大部分是阿拉伯人。

在阿拉伯人出现之前,在自尼罗河谷地南至埃及的努比亚(Nubian)就曾建立了基督教王国——穆库拉·阿罗亚(Aloa)和那巴达。

十四世纪阿拉伯人侵入努比亚,由于阿拉伯人散居在当地居民之中,所以大部分同他们融合了。

如今,阿拉伯语言、伊斯兰风俗和宗教,已经占据了统治地位。

我们从苏丹的阿拉伯人故事中,可以看到阿拉伯民间文学同当地的非洲民间文学的融合。

上面提到的艾卜·怒瓦斯这个东方阿拉伯故事中司空见惯的人物,已经成了这里的故事的主人公。

在苏丹的故事中常常出现的基督教的主题,这是伊斯兰教的主题,这是伊斯兰教传入之前的文化遗产和纯非洲的主题。

埃塞俄比亚是具有古老的书面文学传统的少数非洲国家之一。

埃塞俄比亚各族至今还保留着纪元前一千多年前就已经相当发达的古代文化的许多特点。

埃塞俄比亚的民间口头创作的发展,并未受到宗教文学及宫廷文学的影响。

在他们的民间故事中,我们还能看得见涅古斯—埃塞俄比亚皇帝、封建主、显贵、寺院神甫、契约农民和奴隶的形象。

故事中嘲笑吝啬的富人、贪赃的法官、强权,把显贵的愚蠢同普通人的聪明加以对照。

人民无论在动物故事或生活故事中,还是富有幽默感的谚语格言中,都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愿望、关心和态度,以及对社会制度、不合理社会现象的抨击。

正像他们的一句谚语所说的:“强者的理由总是最好的理由。

”民间歌手在埃塞俄比亚国内很受欢迎。

他们从一个村庄浪游到另一个村庄,在马桑柯(单弦竖琴)的伴奏下即兴编着歌曲。

他们的故事、诗歌、传说、格言、谚语,早就有所记录,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开始出版。

埃塞俄比亚的现代文学,是在民间文学和古代记载的诗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非洲各族人民的故事、传说、诗歌、谚语中,我们看到了非洲人民的道德规范。

他们歌颂英雄、纯洁、爱情、忠诚、智慧、灵巧,嘲弄怯懦、卑鄙、贪婪、吝啬、愚笨、懒惰。

在封建社会的故事中,如埃塞俄比亚、几内亚,人民在他们的民间文学作品中抨击统治者及其仆从。

从他们的故事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穷人终归会战胜封建社会的全部非正义性。

殖民主义国家侵入并瓜分非洲之后,自十九世纪起,在搜集、记录非洲各族民俗和民间文学方面作了许多工作。

他们派传教士和民俗学者到非洲去,研究它们的民俗,为其殖民主义政策寻找借口。

非洲人民是充分了解殖民主义者的目的的,因此他们对侵入者并不采取“合作的”态度,恰如一位英国学者说的:“非洲人对外来的旅行者,或那些不仅不同情他们的看法,反而对他们的看法加以嘲笑的人所提出的问题,是从来不肯吐露真情的。

甚至就连那些威望十足的传教士或政府官员也完全无济于事……”[9]今天非洲本土已有了自己的民间文学搜集者,如象牙海岸的诗人、作家、民间创作的收集者伯纳尔·布阿·达吉耶(生于1916年),他不仅在创作中学习民间文学,而且在最近几年里还出版过非洲神话故事集。

塞内加尔著名政治活动家、法国联邦议会塞内加尔代表莱奥波尔德·塞达尔·森戈尔(生于1906年)多年来不断地收集、研究民间创作。

马达加斯加诗人、民间创作研究者、艺术家和语言学家弗拉文·兰纳依沃(生于1914年)对马达加斯加的民间文学有精深的研究,他在1956年黑人文化活动家会议上作了关于马达加斯加民间文学的专题报告。

他在报告中指出,由于岛国风气闭塞的关系,民间创作在20世纪以前始终没有人触动过,同时他强调指出了神话、特别是谚语的作用。

请问科特迪瓦是属于哪个非洲国家,或者首都,详细点...谢谢了!

国名: 科特迪瓦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Cote d'ivoire), 旧译“象牙海岸”。

La Republique de Cote d'Ivoire)得名源自于法语:Côte d'Ivoire---象牙海岸的意思,因为当地生产象牙得名。

独立日:8月7日(1960年) 国庆日:12月7日(1974年)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

旗面由三个平行相等的竖长方形构成,从左至右依次为橙、白、绿三色。

橙色代表热带大草原,白色象征南、北方的团结,绿色代表南部地区的原始森林。

橙、白、绿三色还分别解释为:民族爱国精神、和平与纯洁、对未来的希望。

国徽: 中心图案为盾徽。

绿色的盾面上有一只非洲大象头,象牙是该国的象征,科特迪瓦意为“象牙海岸”。

盾徽上面是太阳图案,两旁各有一棵油棕树——该国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下端的绶带上写着“科特迪瓦共和国”。

国家格言:Union, Discipline, Travail(法语,团结,纪律,劳动) 国家政要:总统洛朗·巴博(Laurent Gbagbo) ,2000年10月26日就职。

首都:政治首都,亚穆苏克罗(Yamoussoukro),人口24万(1998年),位于阿比让以北220公里,是独立后首任总统费利克斯·乌费埃—博瓦尼的家乡。

[编辑本段]自然地理 面积322463平方公里。

位于非洲西部,西与利比里亚和几内亚交界,北同马里和布基纳法索为邻,东与加纳相连,南濒几内科特迪瓦地图亚湾,海岸线长约50公里。

地势由西北略向东南倾斜。

沿海地势低平,多红树林沼泽、沙洲、潟湖;内陆多为海拔400米以下平原和低高原,西北边境几内亚高地和西南边境宁巴山山地较陡峻。

西北部为海拔500-1000米的芒达山和丘里山地,北部为海拔200-500米的低高原,东南部为海拔50米以下的沿海泻湖平原。

全境最高峰宁巴山(科几边境)海拔1752米。

主要河流 邦达马河、科莫埃河、萨桑德拉河和卡瓦利河。

气候 属热带气候。

北纬7°以南为热带雨林气候,北纬7°以北为热带草原气候,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26-28℃,自北而南年降水量1,000-2,400毫米。

森林面积约11万平方公里。

多猿猴、象、河马等野生动物。

人口 17500千人。

全国约有60个部族,主要分4大族系:阿肯族系(约占42%)、曼迪族系(约占27%)、克鲁族系(约占15%)和沃尔特族系(约占16%)。

各部族均有自己的语言,全国大部分地区通用迪乌拉语(无文字)。

官方语言为法语。

全国人口的40%信奉伊斯兰教,27.5%信奉天主教,其余信奉拜物教。

主要城市 阿比让: 科经济首都,总统府、政府、议会的所在地。

现有人口300万,其中外籍人约占三分之一。

阿比让为国际观光都市,临靠泻湖(咸水湖),风景优美,市面商店林立,交通方便。

市内最高建筑为象牙宾馆和农业大厦,均为30层。

阿市现有旅馆20-30家,其中五星级2家,四星级4、5家。

全市共辖10个区,科科迪区为高级住宅区,马可里区亦在形成高级住宅区中,高原区为白人区,阿佳美区和特勒许维尔区为比较贫穷的黑人住宅区,为西非邻国移民的聚居地。

市内有尤布贡、库马希、弗里迪、马科里、特雷什维尔5个工业区。

大的工厂有年产200多万吨的炼油厂、60万千瓦的火力发电厂等。

阿比让港是西非最大的天然良港,是非洲大陆最大的集装箱港口之一。

港内水深20-30米,港口可同时接受60条船。

自1950年伏里地运河开凿成功后,位于泻湖内长达6、70公里的阿比让码头均可利用,2万吨轮船可自由进出,各码头与铁道直接相连。

阿比让为西非地区金融和贸易中心,花旗银行、渣打银行均在此设有分行,西非中央银行、非洲开发银行总部亦在阿比让。

市内有HAYAT、CASH CENTER和SOCOCE等连锁超市和阿佳美批发零售市场;阿比让是马里、布基纳法索等内陆国家之出海口和进出口货物的集散地。

阿比让市拥有一座大型现代化国际机场。

亚穆苏克罗:已故博瓦尼总统的故乡,人口24万。

1983年3月10日,科国民议会正式通过决议,将首都迁往亚市,现该市被称为科的政治首都。

亚市街道宽阔,市容整洁。

已建成的重要大型建筑有:总统官邸、“总统旅馆”、博瓦尼基金大厦、党部、公共工程学院和高等技术学院、市政府、大教堂和大清真寺等。

亚市有现代化机场,可起降波音747等大型飞机。

布瓦凯:科特迪瓦第二大城市,位于科中部,人口50万。

布瓦凯市地处咖啡、可可种植区的中心,是这两种主要农产品的加工和交易场所,这里也有大型纺织厂,纺织业比较发达。

该市是科重要的交通枢纽,通往科北方地区及马里、布基纳法索等北部邻国的公路贯穿该市,阿比让-瓦加杜古铁路科境内段也从此经过。

布瓦凯市是了科特迪瓦及其北部内陆邻国往来货物的集散地,商业、运输业发达。

[编辑本段]历史 科特迪瓦1986年以前曾译象牙海岸。

中世纪时期曾建立过一些小王国,如宫格王国、印德尼埃王国、阿西尼王国等。

11世纪塞努弗人在北部建立的宫格城,为当时非洲南北贸易中心之一。

15世纪后半叶,葡、荷、法殖民者相继入侵,掠夺象牙和奴隶,沿海一带形成著名的象牙市场。

公元11世纪,塞努弗人在北部建立的宫格城为当时非洲南北贸易中心之一。

13-15世纪科北部曾隶属于马里帝国。

15世纪后半叶,葡、荷、法殖民者相继入侵。

掠夺象牙和奴隶,沿海一带形成著名的象牙市场。

1475年葡殖民者命名该地为科特迪瓦(意为象牙海岸)。

1842年沦为法国保护地。

1882年全境沦为法国殖民地,1893年10月法国政府通过法令,确定科为法国的自治殖民地。

1895年科被划入法属西非。

1946年被划为法国的海外领地。

1957年成为“半自治共和国”。

1958年12月成为“法兰西共同体”内的“自治共和国”。

1960年8月7日宣告独立,但仍留在“法兰西共同体”内。

1961年4月脱离“法兰西共同体”。

1986年1月1日起,国名中文改译为现称。

[编辑本段]政治 宪法 现行宪法1960年11月由国民议会批准实行,后分别于1963、1975、1980、1985、1990、1998年进行了6次修改。

宪法规定:实行总统制,行政、立法和司法三权分立。

总统由普选产生,为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统帅,任期5年,可连选连任。

1998年6月修改后的宪法规定:总统任期由5年延长到7年;只有40~75岁、本人及其父母均在科特迪瓦出生的人才有资格竞选总统。

总统掌握执行权,任命总理,总理不再是政府首脑。

议会由参、众两院组成。

总统空缺或不能履行职责时由参议院议长代行总统职务并在90天内组织新的总统选举等。

议会 国民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议员分区选举产生,每届任期5年。

本届议会于1995年11月产生,议员175名(其中5名于1996年12月由补选产生),其中民主党149名,共和人士联盟和人民阵线各13名。

议长任期5年,可连选连任。

行政区划 全国划为56个省、197个市和198个县。

1991年6月,科政府将全境划为10个行政管辖区,各辖区下辖几个省,驻管辖区首府的省长负责该区协调工作,但不算一级行政机构。

1996年7月改为12个管辖区,1997年1月调为16个,2000年增至19个。

政党 1990年4月30日宣布实行多党制,现有41个合法政党。

主要政党有: 1、科特迪瓦民主党(Parti Democratique de Cote d'Ivoire )执政党。

1946年4月30日成立,创始人费利克斯·乌弗埃—博瓦尼。

独立后为执政党。

主席亨利·科南·贝迪埃,1994年4月30日当选;总书记洛朗·多纳—福洛戈。

在1996年10月召开的民主党十大上,贝迪埃和福洛戈均获连任。

2、科特迪瓦人民阵线 (Front Populaire Ivoirien)主要反对党。

1982年成立,党员58万,骨干力量是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

主张实行社会主义。

1992年2月曾组织大规模游行示威,酿成打砸抢烧暴力事件。

遭政府镇压后宣布放弃暴力斗争和通过选举和平夺权。

1995年10月,号召抵制总统大选,后积极参加立法选举。

同法国社会党关系密切。

1996年7月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原总书记洛朗·巴博(Laurent Gbagbo)当选为主席,阿布·德拉马纳·桑加雷(Abou Dramane Sangare)接任总书记之职。

3、科特迪瓦劳工党 (Parti Ivoirien des Travailleurs)1992年8月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左翼政党联合战略的决议》等文件,重申召开全国会议、成立过渡政府的主张,选举了新的领导机构。

第一书记弗朗西斯·沃迪埃(Francis Wodie)。

4、社会民主联盟(Union Des Sociaux Democrates)主张实行议会制政体,国内各派政治力量协商联合组成政府。

总书记贝尔纳·扎迪·扎乌鲁。

5、科特迪瓦共和人士联盟(Rassemblement des Republicains)1994年10月宣告成立。

主要成员为原民主党内的持不同政见者、原政府成员和无党派中间人士。

原总书记杰尼·科比纳(Djeny Kobina),曾任民主党主管与其他政党关系全国书记,1998年10月突然去世。

原副总书记迪亚巴泰女士现代理总书记之职。

[编辑本段]经济 货币 货币名称:非洲法郎(CFA franc) 汇率(1997年):1美元=583.67非洲法郎 通货膨胀率(1997年):5.8% 资源 主要矿藏有钻石、黄金、锰、镍、铀、铁和石油。

已探明的石油储量约12亿吨,天然气储量156亿立方米,铁30亿吨,铝矾土12亿吨,镍4.4亿吨,锰3500万吨。

现有森林250万公顷。

工业 据非洲发展银行1999年发展报告,科特迪瓦1997年工矿业生产总值为39.79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8.8%。

全国约有企业815家,就业人口8万,资本总额4250亿非洲法郎,其中国家资本占55%。

食品加工是主要工业部门,占工业营业总额的35%~40%;其次是棉纺织业;还有炼油、化工、建材和木材加工工业。

近年来,石油产量增长较快,1995年4月日产原油1万桶,1996年12月日产原油1.7万~1.9万桶。

农林渔业 科特迪瓦系农业国,农业在科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据非洲发展银行1999年发展报告,1997年农牧业生产总值为27.99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7.3%。

农产品出口占出口总收入的60%。

耕地面积802万公顷,全国80%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

经济作物占重要地位。

可可和咖啡是两大主要经济作物。

种植面积分别为187万公顷和137万公顷。

可可生产和出口占世界第一位,出口收入占国家出口总额的50%。

咖啡生产现居世界第七位。

籽棉产量居非洲第三位,棕榈产量居非洲第一、世界第三。

粮食不能自给,主要有玉米、小米、高粱、稻米、木薯、山药等。

1997年主要农作物产量(单位:万吨):可可108.4、咖啡27、香蕉20、菠萝26.5。

科特迪瓦森林资源丰富,木材曾是第三大出口产品。

由于过量采伐、农业开发、干旱和森林火灾等原因,森林面积锐减;1960年有1500万公顷,1991年仅余250万公顷。

政府已采取措施限制森林砍伐和木材出口。

1994年原木产量为260万立方米,出口30万立方米,木材加工年产230万立方米,出口85万立方米。

畜牧业不发达。

禽蛋基本自给,肉类一半靠进口。

牛羊肉产量约为4万余吨、猪肉1万余吨、各种家禽26000多吨。

渔业产值占农业生产总值的7%,就业人口7万。

年捕鱼量8~10万吨,其中40%供国内消费。

旅游业 近年来重视发展旅游业和开发旅游资源。

1991年政府宣布减税措施以利于旅游业业的发展。

1996年接待游客约23.6万人次,收入450亿非洲法郎。

从业人员1.5万。

全国有24家旅行社和办事处,饭店452家,客房使用率为45%。

坐落在亚穆苏克罗的和平圣母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大的基督教堂之一,是重要的旅游景点。

交通运输 科特迪瓦是非洲交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1994年交通运输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3%。

【海运】 进出口贸易的98%以上通过海运。

1993年海运部门从业人员为1.4万人,产值1160亿非洲法郎。

阿比让港是西非最大的天然良港和黑非洲最大的集装箱港口,也是西非内陆国家的主要出海口和进出口货物的集散地;港口设备较完善;可同时停泊60多艘船只,年装卸集装箱2.2万只;设计年吞吐量为2000万吨,1995年吞吐量1160万吨。

圣佩德罗港是第二大港口,年吞吐量120万吨,主要承运木材。

【铁路】 主要是由阿比让通向尼日尔的铁路干线,在科特迪瓦境内全长630公里。

1993年货运量26万吨,客运量76万人次。

科特迪瓦铁路公司现有各种机车19台。

公路:公路网四通八达。

总长6.8万多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41公里、沥青路5440公里;全国有5?850个货运商行,各种车辆31.1万辆,其中货车1.7万辆。

【空运】 全国有大小机场28个,其中阿比让、布瓦凯、亚穆苏克罗三个机场可供大型飞机起降,阿比让机场是法语非洲国家最大的机场。

科特迪瓦航空公司除经营国内航线外,还开辟了马里、布基纳法索和几内亚航线。

国际主要航线由非洲航空公司经营,非洲航空公司总部设在阿比让。

有25家外国航空公司开辟了飞往科特迪瓦的定期航班。

财政金融 据非洲发展银行1999年发展报告,科特迪瓦1997年度财政收入为24亿美元,支出为26亿美元。

赤字2亿美元,占当年出口收入的2%。

1997年外债总额为176.80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72.5%。

1980~1990年外债还本付息年均增长率为9.8%,1991~1997年为2.8%。

1998年外汇储备为6260万美元。

对外贸易 外贸连年顺差,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

主要出口可可、咖啡、棕榈油、棉花、橡胶、木材等,进口机械设备、原油、交通工具、化学制品、建筑材料、电器、食品等。

1996年出口总值为51.10亿美元,进口为40.17亿美元。

外国援助 1995年共接受外援12.123亿美元。

其中法国5.16亿。

另据非洲发展银行的统计数字,1985~1997年共接受各种外援30.309亿美元。

[编辑本段]军事 全国武装力量创建于1960年7月27日,由武装部队、宪兵和共和国卫队组成。

国防委员会为最高军事决策机构,总统兼任武装力量总司令,国防部长具体负责武装力量的管理。

总参谋长盖伊·罗伯尔准将(Guei Robert)。

实行义务兵役制,服役期6个月。

全国设4个大军区。

武装部队共8400人:其中陆军6800人,装备有轻型坦克5辆、装甲车21辆,火炮10余门、火箭筒300余枚、高射炮19门;海军900人,配备有巡逻艇10艘,轻型舰只4艘,水陆两用飞机1架;空军700人,配备有各种作战飞机19架、直升机8架。

宪兵4400人。

共和国卫队1100人,由总统直接指挥。

民兵1500人。

另有预备役人员12000人。

武器装备主要由法国提供。

[编辑本段]文化教育 重视教育事业。

1992年教育经费占国家行政预算的42%,据非洲发展银行的统计数字,成年人的文盲率1995年为60%,小学入学率1996年为71%,中学入学率为24%。

读到四年级的学生占该年龄组人数的百分比1991年男生为85%,女生为83%。

有大学10余所,在校生3万余人。

科特迪瓦国立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设2个分校和7个学院。

此外,在国外就读的学生4万人。

政府还组织在职人员进修和职业培训。

[编辑本段]婚俗 科特迪瓦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婚俗,所以科特迪瓦的婚俗像五光十色的万花筒,丰富多彩。

居住在科特迪瓦东南沿海的埃布里埃族人实行一夫多妻制,习惯认为多妻是富有的标志。

如果一个男人仅有一个妻子,这表明其家境不够宽裕。

埃布里埃族人之所以盛行一夫多妻,除为炫耀富有外,还有种田和家务劳动的需要。

埃布里埃族妇女不仅能够吃苦耐劳,而且还乐于从事繁重劳动,认为可以腾出丈夫的时间,让他们去参与和处理村里、乃至部落里的政事。

按习俗,与丈夫生活时间最长者,则最受丈夫的宠爱,其地位和权力也居群妻之首,成为“第一夫人”。

如果丈夫再娶,须征得她的同意。

埃布里埃族子女的婚配,一般由父亲或者叔父做主。

如果有几个女儿,父亲有权把长女许配给自己的好朋友。

姑娘的父亲或者叔父一旦同意这门婚事,小伙子便可送订婚礼。

订婚礼一般分两次送。

第一次是姑娘的生日,由小伙子亲自把一对脚环和一些薯块送到姑娘的父亲手里;第二次是在选定婚期的当天,小伙子要向姑娘家送嫁妆。

嫁妆一般是非洲法郎和几块做“帕涅”裙布料。

送完婚礼后,小伙子和姑娘便成为合法夫妻。

这时,姑娘若不同意结婚,小伙子有权向姑娘的父亲要回彩礼。

退礼时,一般只退嫁妆,不退金钱。

埃布里埃族人禁止近亲通婚,禁止未成年人结婚和强迫结婚。

一般情况下,不同地区和不同部族的男女均可通婚,但若一方为穆斯林或者来自沿袭父系氏族制的部族,则禁止联姻。

在实际生活中,埃布里埃族人的婚俗没有固定的模式。

送足彩礼,特别是送足嫁妆后,小伙子就可以把姑娘领走择日举行婚礼。

按现行习俗,新人的双亲和家庭成员均须出席婚礼仪式。

婚礼伊始,新郎要当众宣布他要某某为妻,并声明他已经出足嫁妆。

然后,新郎设酒席宴请出席婚礼的所有宾客。

在宴席上,姜酒是必不可少的吉祥饮料。

婚后,若夫妻中的一方发生不忠于对方的行为,原则上将导致夫妻离婚。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完全如此。

多数情况是,如丈夫有外遇,只要向受骗的妻子交付一笔认错赔偿费即可了事,但如果是妻子对丈夫不忠,大多以离婚告终。

就是丈夫坚持不离,也要召集全村同龄人通报受骗事实。

同龄人批评并要求不忠于丈夫的妻子改正不轨行为。

如果不正当的两性关系出事地点不在自己家里,同龄人就要求有不轨行为的女人买姜酒请客谢罪;如果事出在自己家中,不忠妻子除买姜酒外,还要买一只羊和几只鸡,在房门前当众宰杀,以雪耻辱。

可是那个勾引女人的男人却逍遥法外,没有人去追究他的责任,更没有人要他赔偿因此而造成的损失 。

习惯上,不管什么原因,埃布里埃族人一般不允许休妻,只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才允许离婚:一是夫妻之间,一方有不忠于另一方的不轨行为,赔罪和赔偿不足以修复因此而破裂的感情;二是夫妻双方均表示同意不再维持夫妻关系,丈夫同意不向女方索还陪嫁;三是丈夫虐待妻子,习惯上主要指丈夫毒害妻子。

在通常情况下,夫妻双方谁也不肯首先提出离婚要求。

因为,如果女方先提出离婚要求,她必须在再婚前偿还前夫的陪嫁;如果男方先提出离婚要求,女方就不再退还陪嫁。

离婚后,子女全部留给父亲,但母亲有权定期去看望孩子。

在婚姻上,居住在科特迪瓦西部地区的丹族人与其他部族禁止同异族联姻的习俗相反,规定本族男子必须选择供奉不同图腾部族的女子为配偶方可完婚。

婚后,发现妻子有不轨行为,常常罚以物资赔偿了事,个别也有导致离婚的。

事出后,是罚是离,全由丈夫决定。

如果丈夫正在寻机抛弃不称心的妻子,而妻子的不轨行为在这时又被丈夫发现,不轨妻子被送回娘家,娘家还必须退还陪嫁。

不轨妻子的相好也得受罚,向受骗的丈夫交付相当于该丈夫供养妻子全部费用。

倘若受骗丈夫不追究不忠妻子的责任 ,仍要留下她时,其娘家无须退还陪嫁,但勾引其妻子的坏男人要向其夫妇送些衣物,向调解纠纷的长者送些酒和鸡,以示谢罪 。

[编辑本段]新闻出版 全国有报刊20余种:《博爱晨报》和《象牙晚报》为官方报纸,其他各党派发行的报刊有《道路》日报和《民主党人》、《爱国者》、《我们的时代》、《新报》、《新视野》、《祖国》等周刊。

科特迪瓦通讯社为官方通讯社,1961年6月2日成立。

科特迪瓦国家广播电台是国家电台,分一台和二台,用法语和当地语言广播。

“希望电台”为私营的天主教电台,1991年3月开播。

科特迪瓦电视台为官方电视台,分电视一台和电视二台。

电视一台于1963年8月开播,电视二台原为电视一台的第二套彩色节目,1973年8月开播,1991年11月正式独立成台。

[编辑本段]对外关系 奉行“独立、主权、平等和不干涉内政”的外交政策,强调以责任、团结和公正为基石,从本国人民的利益出发,实行国际合作伙伴多元化。

重点发展与法国和美国等西方国家关系;坚持睦邻友好,重视非洲团结与合作,曾积极调解西非国家内部冲突;积极参与次地区和非洲经济一体化,呼吁国际社会增加对非援助,减轻非洲债务负担。

同中国关系 1983年3月2日中科建交。

两国签署了经济合作协定、科学技术合作协定、贸易协定和文化合作协定。

杨尚昆主席(1992年)、李鹏副总理(1986年)、李岚清副总理(1995年)、吴学谦(1987年)和钱其琛国务委员兼外长(1992年)、宋健国务委员兼国家科委主任(1997年)、王汉斌副委员长(1989年)曾访科。

贝迪埃总统和敦坎总理分别于1997年5月和1996年7月访华。

1998年2月、6月,地矿部副部长寿嘉华和外交部长唐家璇分别访科。

11月,沈阳军区司令员梁光烈中将访科。

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1998年两国贸易总额约1.76亿美元,其中中方出口额约1.52亿美元,进口额约2400万美元。

同法国关系 科法关系密切,两国领导人互访频繁。

双方签有外交、军事、经济、文化、技术等方面的合作协定。

法向科派出的合作人员最多时曾达3900多人。

法对科军援每年约25亿非洲法郎,派遣军事顾问100多名;在阿比让设有军事基地,常驻海军陆战队450人。

科每年有300多人在法军校受训。

1995年7月,法国总统希拉克访科。

1996年5月敦坎总理访法,6月和11月贝迪埃总统两度访法;8月法国防部长米永访科。

1997年9月贝迪埃总统访法;7月和10月法合作国务秘书若斯兰、外交部长韦德里纳和国防部长里夏尔访科。

3月科法举行“97大象”联合军事演习。

1998年5月,贝迪埃总统访法。

同美国关系 科独立后,与美关系不断发展。

博瓦尼总统曾四次访美。

美在科派遣有和平队。

截至1984年,美共向科提供18亿美元援助。

近年来,美对科的投资和援助均有增加。

1992年美向科提供150亿非洲法郎补助金,用于卫生和计划生育项目。

1993年9月美国议会代表团访科。

1994年6月,美能源代表团访科。

9月,贝迪埃总统出席联大会议期间,同美总统克林顿举行了会谈。

1996年2月美商务部长布朗访科;10月敦坎总理访美。

1997年4月敦坎再度访美。

1998年4月,美前总统吉米·卡特访科。

5月贝迪埃总统访美。

同周边国家关系 重视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关系。

近年来,科与几内亚、加纳关系继续得以改善;同马里、布基纳法索、利比里亚和塞内加尔关系有新的发展,高级官员互访频繁;同尼日利亚关系有所加强。

1998年,科先后接待了多哥、贝宁总理、几内亚总统的来访;6月和10月,贝迪埃总统分别出席在布基纳法索首都瓦加杜古召开的第34届非统组织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会议和在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召开的第21次西非国家元首会议。

西撒哈拉到底是不是一个国家

百慕大,港台译百慕达(英语:Bermuda;又称百慕大群岛;旧称萨默斯岛)位于北大西洋,是英国的自治海外领地。

位于北纬32度14分至32度25分,西经64度38分至64度53分,距北美洲约900多公里、美国东岸佛罗里达州迈阿密东北约1,100海里及加拿大新斯科舍省哈利法克斯东南约840海里。

百慕大是历史最悠久的英国海外领地,早于英格兰殖民《1707年联合法案》(Acts of Union 1707)颁布及英国建立前的一、两个世纪。

联合国非殖民化委员会自1945年起将其列为全球16个非自治领地之一。

目录基本信息历史沿革人民农业金融服务业旅游业交通运输财政金融人民生活军事教育新闻出版对外关系百慕大失踪者再现之谜海风号失踪八年再现失踪三十六年的气球再现九十三名船员骤然衰老之谜失踪二十四年再现的渔民百慕大新探海底探险百慕大是个骗局百慕大三角 电影影片简介剧情简介百慕大三角 - 地名百慕大-植物基本信息形态特征及产地分布基本信息历史沿革人民农业金融服务业旅游业交通运输财政金融人民生活军事教育新闻出版对外关系百慕大失踪者再现之谜 海风号失踪八年再现 失踪三十六年的气球再现 九十三名船员骤然衰老之谜 失踪二十四年再现的渔民 百慕大新探 海底探险 百慕大是个骗局百慕大三角 电影 影片简介 剧情简介百慕大三角 - 地名百慕大-植物 基本信息 形态特征及产地分布展开 国旗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百慕大群岛,简称百慕大,港台译作百慕达   The Bermuda Islands代码BM    地理位置 位于北美洲。

位于北大西洋西部,距美国南卡罗来纳州917公里   面积 54平方公里   人口 6.65万人(2008年估计),黑人占54.8%,白人占34.1%,混血人占6.4%   官方语言 英语    国家格言 :Quo fata ferunt(拉丁语,命运把我们带向何方)   首府 哈密尔顿   国家政要总督:理查德·戈兹尼;总理:艾瓦特·布朗   宗教 英国圣公会、主教派教会、罗马天主教和其它基督教    2009版百慕大群岛元时区 格林威治时间-3   货币 百慕大元(与美元等值)   主要城市圣乔治,自由港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1503年西班牙人胡安·百慕大抵达该岛。

1609年英国人来此进行殖民。

1684年沦为英国殖民地,是英联邦中最早的殖民地。

1941年英国将其中摩根等三个岛群租借给美国建立海空军基地,为期99年。

美国海空军基地在圣乔治岛上。

金德利机场是空军基地和国际航线机场。

1960年美国卫星地面接收站建成。

1957年英军撤走。

1968年获得内部独立。

  北大西洋西部岛群,在北纬32°18′、西经64°-65°,距北美大陆约928公里。

百慕大群岛由7个主岛及150余个小岛和礁群组成,呈鱼钩状分布。

百慕大岛最大。

仅20个岛有居民。

年平均气温21C。

年平均降水量约1500毫米。

是世界最北面的珊瑚岛群之一。

岛上多火山岩熔,低丘起伏,最高海拔73米。

附近水域产鱼和 百慕大群岛卫星图龙虾。

工业有船舶修理、小船制造、制药,还有手工艺品等。

气候温和宜人。

周围海底富石油气体水合物。

常有船舶在此附近海域失踪,被称为神秘的百慕大三角区,是著名的世界之谜,有人以为与海底水合石油气的分解有关。

主要依赖旅游、国际金融业和保险业。

保险和再保险资产超过350亿美元,其规模仅次于伦敦和纽约。

因没有所得税,所以是著名的国际“避税地”之一。

  一般来说,百慕大的政治及经济一直都是处于非常稳定的状况。

当地银行,会计,工商,秘书服务的品质,在所有的境外天堂中,皆是居于领导地位。

与新加坡公司一样,每年维持成本较为昂贵,是其主要缺点。

由 于百慕大是OECD的成员国之一,加上百慕大当地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所以百慕大得成为国际主要金融中心之一。

其境外公司亦广为各国政府及大企业接受。

百慕大可谓是世界境外公司的龙头老大。

编辑本段人民  昔日非洲奴隶之后裔占人口的3\\\/5,白人包括英国人和葡萄牙劳工的後裔。

英语为主要语言和官方语言,亦有使用葡萄牙语者。

宗教以基督教为主,1\\\/3以上的人口信奉英国国教。

百慕大人口之年平均成长率以世界标准而言偏低,出生率及死亡率亦属西印度群岛的最低者之列。

15岁以下的人口不及1\\\/4。

约20个岛屿有人居住,人口密度以大百慕达最高。

这是是英国的自治海外领地。

编辑本段农业  占国内生产总值2.5%。

有可耕地839英亩,主要种植蔬菜、柑桔、香蕉等。

80%食品靠进口,奶、蛋基本自给。

农业劳动力缺乏,仅占就业人口总数的1.1%。

编辑本段金融服务业  第二大经济部门。

由于百慕大政局稳定,没有外汇管制,并严格遵守金融保密法。

该群岛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境外金融和商业中心之一。

1999年以来,从业人员保持在3200多人。

保险业相当发达,约占世界意外险种再投保量的1\\\/3,1996年保险业务收入达198亿百慕大元。

公司注册业发展势头强劲。

2000年增长高达9.5%。

其中大部分为保险公司,其次为商贸公司、航运集团、个人投资公司。

与开曼群岛,BVI群岛并称为三地离岸避税天堂之一。

百慕大是世界第五大船舶注册地。

编辑本段旅游业  最主要的经济部门,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2%、外汇总收入的40%。

从业人口占 百慕大群岛风光全国劳动力的60%。

主要接待高收入游客。

近年来旅游业不太景气,1997年接待外国游客562619人次,下降1.7%;旅游总收入13.96亿美元。

2000年上半年旅游业继续下降了6%。

85%的游客来自美利坚合众国,其余的来自加拿大、和西欧国家。

编辑本段交通运输  公路:总长约611公里。

2002年注册车辆46662辆,包括私人小汽车20775辆,客车出租车819辆。

为缓解交通拥挤状况,每个家庭限购一辆客用汽车。

  水运:有三个主要港口:哈密尔顿、圣乔治和爱尔兰岛自由港。

2002年有商船113艘。

  空运:肯德利费尔德是惟一的国际机场。

有通往英国、美利坚合众国的航线。

1999年客运总量354026人次,货运量4761444吨,空运邮件422897吨。

编辑本段财政金融  关税、公司税、印花税和土地税是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

  2005年主要生产数据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44.09亿美元(2005年)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9900美元(2004年估计)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4.6%(2004年估计)   汇率:1美元=1百慕大元   通货膨胀率:2.8%(2005年11月)   失业率:2.1%(2004年估计)    百慕大地图对外贸易   几乎所有商品依赖进口。

进口产品的75%来自美利坚合众国。

主要贸易伙伴是美利坚合众国、英国、意大利和加拿大。

外贸历年巨额入超。

主要进口产品为机械和运输工具、食品、饮料、制成品和燃料等。

出口以药品的再出口为主,本地主要出口产品为化妆品和鲜花。

编辑本段人民生活  政府实行社会保险和养老金制度,为所有就业者提供养老金。

1970年政府颁布医院保险法,为所有居民提供医疗保险,并为儿童提供免费医疗,为老人提供医疗补贴。

  百慕大的婚俗:百慕大岛民在他们的多层婚礼蛋糕的顶层插上一株小树苗,新婚夫妇要将这株树苗种在家中,这样他们可以目睹树苗伴随着他们的婚姻一起长大。

编辑本段军事  军事事务原由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管理。

美利坚合众国在百设有军事基地。

美利坚合众国、英国、加拿大三国驻百军事人员达3000人。

现美利坚合众国在百的军事基地已撤销。

百地方国防军有一个团,约700人。

编辑本段教育  公立学校为5岁~16岁儿童提供免费义务教育,并为高等教育及教师培训提供大量奖学金。

成人文盲率仅为1.6%。

1998\\\/1999财政年度,政府在教育上的投入开支占预算总额的31%。

1997年在校学生共10533人,其中6378人在公立学校学习,3512人在私立学校就读。

现有小学18所,中学14所,特别学校5所,私立学校5所。

有一所百慕大学院,大专性质,国内无大学。

学生中学毕业后一般赴美利坚合众国、英国或加拿大的大学深造,如学生被这些国家的名牌学校录取,百政府将为每位学生提供奖学金。

编辑本段新闻出版  有一份日报,两份周刊,一份月刊和一份双月刊。

《皇家日报》:晨报,发行量17500份;《百慕大太阳》:周刊,发行量15500份;《中洋新闻》:周刊,发行量14500份;《百慕大人》:画报月刊,发行量14000份;《工人之声》:双月刊。

  百慕大广播公司经营两家商业电视台和五家广播电台。

另有一家圣乔治广播公司。

百慕大许多地方可收看有线电视节目。

编辑本段对外关系  外交由英国掌管。

百慕大作为英国代表团的成员参加国际劳工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国际组织。

美利坚合众国在百慕大派有总领事。

编辑本段百慕大失踪者再现之谜  “时空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这是一个哲学命题,也是人们通常最普 神秘的“百慕大三角”我的结论是,以“萨达弗科”号作为百慕大三角发生的一件难解之谜,乃是草率研究的结果。

  在我进行号和其他一些事件十分好奇,因而去作一些有益的研究并试图找到当时对实际发生事情进行报道不论这些事情的真假;但另一方面,别人也应有权指出这些在真理和逻辑面前站不住脚的错误。

  作者简介   拉里·库什是亚利桑那州坦佩人,飞行170多小时,其中包括民航飞行、教学飞行、仪表飞行、仪表教学飞行和研制飞行的额定时间。

他对百慕大三角发生兴趣,利用可靠的原始资料进行了广泛的研究.1975年问世的《百幕大三角之谜——已经解决》是他的处女作,书中包括研究结果和结论,认为百慕大三角是“虚构之谜”。

这本书在许多国家出版,受到伦敦劳埃德船舶协会、美国海岸警备队和其他团体及科学家的称赞,被誉为关于这一问题的最权威的著作。

库什在1980年又写了一本书,名叫《第十九飞行小队的失踪》,其中对五架海军复仇式鱼雷轰炸机和一架侦察机于1945年12月5日起飞后未返航这一百慕大三角地带最有名的失踪事件作了详尽的研究。

库什为进行研究亲自按失踪飞机的航线作了飞行。

他已有好几百次在广播电视节目中出现,并在美国许多大学里作过演讲。

  小注:关于光速与时间的关系。

  光速可以被用作衡量时间的标准。

  当一个物体的速度越接近光速时,这个物体所处的时间越慢,无限接近光速物体时间进程会变慢到几乎静止,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 。

目前尚未有飞行器能够加速到光速的一半,但只有超光速才能时光倒流,所以时光倒流是不可能的事。

  死神的居住地——百慕大三角   背景:1609 年百慕大第一次被安定了由遭到海难的英国殖民朝向为弗吉尼亚。

旅游业到海岛逃脱北美洲冬天第一次显现了出在Victorian 时期。

旅游业继续是重要对海岛的经济, 虽然国际事务近年来追上了它。

百慕大显现了出成一个高度成功的近海财政中心。

1995 年公民投票在独立酣然地被击败了。

  地点:北美洲, 小组海岛在北大西洋, 在南卡罗林纳(美国东边)   地理坐标:32 20 N, 64 45 W   地图参照:北美洲   区域:共计: 53.3 平方公里   水: 0 平方公里   土地: 53.3 平方公里   区域- 比较词:大约三分之一华盛顿特区的大小,   土地界限:0 公里   海岸线:103 公里   百慕大三角的传说是这样的:1000多人以及几百条船、上百架飞机在这片海域消失了……没留下一点踪迹。

  很多神秘的事件已经被记录下来。

一些经过百慕大三角的船员和飞行员抱怨,电力系统曾停止工作,尽管天气晴朗,但是在略呈绿色的云层里发出夺目的闪光。

  克瑞司特佛·哥伦布是记录一切不寻常的偶发事件的第一人。

哥伦布第一次航海,正在风平浪静的时候,突然看见一个火柱呼啸着从天而降

船上的指南针突然转到相反的方向

  1929年,一艘叫做卡罗A-迪瑞号的船平稳地驶进位于北美的北卡罗来纳港。

可是当码头工人爬上船,没发现一个人影

一锅满满的、热气腾腾的饭煮在了望台的火炉上

  1945年12月,有一宗称为“飞行19号”的意外事故。

那是海军五架轰炸机消失在百慕大那场事故的代号。

当天,飞机起飞执行例行的巡逻使命,一个小时之后,其中一个飞行员报告出事了,听到过几次信号,之后……一切归于沉寂

  浮游生物普查 发现20新物种   “百慕大三角”是地球上最具传奇色彩的区域之一,传闻中曾有一连串的飞机、航船在此失踪。

不过,科学家的勘查船却勇敢地闯进了这片传说中的恐怖海域,发现它的海底世界其实像海洋其它地方一样生机勃勃,物种丰富,其中不少还是百慕大独有的新物种。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科学家在今年4月份在百慕大进行了为期20天的考察,将生活在海面到海底4.8公里深处的浮游生物“一网打尽”。

在捕获的数千种生物中,科学家已经对500种进行了分门别类,并对其中220多种的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目前至少有20种浮游生物是第一次发现。

此外,科学家还发现了120余种鱼类,其中有几种也是百慕大的“特产”。

  这次考察是全球性的“海洋生命大普查”项目的一部分。

负责考察的美国伍兹-霍尔海洋地理研究所的彼得·维贝博士表示:“我们正在绘制海洋浮游生物的分布图,就像天文学家绘制太空星图一样。

”世界目前有7000种已知的浮游生物,到2010年数目可能翻番。

科学家希望能将所有的浮游生物登记在册,揭示它们在地球气候和海洋食物链中扮演的角色。

  根据粗略估计,每1万磅浮游植物能养活1000磅小浮游动物,后者又能为100磅大浮游动物提供食物,而它们又能喂饱10磅小鱼。

最后这10磅小鱼将成为 1磅大鱼的盘中餐。

浮游生物不仅是海洋鱼类最根本的食物来源,而且对净化大气功不可没。

海洋能吸收空气中的碳元素,这在很大程度上要感谢浮游生物的活动。

  相关链接:百慕大三角   百慕大三角即指北起百慕大、西到美国佛罗里达洲的迈阿密、南至波多黎各圣胡安的一个三角形海域。

有传闻说,在这片面积达40万平方英里的海面上,从1945年开始数以百计的飞机和船只,在这里神秘地失踪。

编辑本段百慕大三角 电影影片简介  The Triangle 电影《百慕大三角》导演: Craig R. Baxley   主演: Eric Stoltz , Sam Neill , Michael E. Rodgers   分类: 冒险 \\\/ 悬念 \\\/ 惊悚 \\\/ 动作 \\\/ 剧情   语言: 英语 俄语 西班牙语   制片国家或地区: 美国   IMDB: 0452573   电影名称: 百慕大三角   主要演员: 萨姆·内维尔 米切尔·E·罗德格尔 艾丽卡·斯朵特茨 约翰·斯农 切诺斯·玛丁·史密斯   出产地区: 欧美 地区   电影类型: 动作片剧情简介  一批货船以及船上全体人员在百慕大魔鬼三角洲令人惊恐的失踪,一位亿万富翁拿出一笔诱人的资金组织一个由无神论专家,新闻记者,航海专家,科学家,心理学家和医学专家组成的分队,试图前往神秘的百慕大魔鬼三角洲调查其原因,然而,随着他们调查的深入和不断接近百慕大魔鬼三角,他们发现一些恶梦般难以解释的事情在他们周围发生,情况越来越危急,亿万富翁希望他组织的这支专家团队拿出一个确保他们自己安全的妥善方案,可此时面对种种诡异的情况,这支专家团队也束手无策……编辑本段百慕大三角 - 地名  百慕大三角(英语:Bermuda Triangle,又称魔鬼三角,有时又称百慕大三角洲;但此区域并不是三角洲地形,且不合语源),位于北大西洋的马尾藻海,是由英属百慕大群岛、美属波多黎各及美国佛罗里达州南端所形成的三角区海域,据称经常发生超自然现象及违反物理定律的事件,面积约390万平方公里(150万平方英里)。

另有电影等以此为名。

  “百慕大魔鬼三角区”名称的由来,是1945年12月5日美国19飞行队在训练时突然失踪,当时预定的飞行计划是一个三角形,于是人们后来把美国东南沿海的西大西洋上,北起百慕大,延伸到佛罗里达州南部的迈阿密,然后通过巴哈马群岛,穿过波多黎各,到西经40线附近的圣胡安,再折回百慕大,形成的一个三角地区,称为百慕大三角区或“魔鬼三角”。

在这个地区,已有数以百计的船只和飞机失事,数以千计的人在此丧生。

从1880到1976年间,约有158次失踪事件,其中大多是发生在1949年以来的30年间,曾发生失踪97次,至少有2000人在此丧生或失踪。

这些奇怪神秘的失踪事件,主要是在西大西洋的一片叫“马尾藻海”地区,为北纬20°-40°、西经35°-75°之间的宽广水域。

这儿有世界著名的墨西哥暖流以每昼夜120-190千米流过,且多漩涡、台风和龙卷风。

不仅如此,这儿海深达4000-5000米,有波多黎各海沟,深7000米以上,最深达9218米。

编辑本段百慕大-植物基本信息  种 名:百慕大   学 名:天堂草   别 名:果岭草坪   科:禾本科   属:百慕属形态特征及产地分布  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是1965年美国科学家人工培育的杂交草种,即用非洲狗牙根与普通狗牙根杂交后,在子一代的杂交分离选出来的。

矮生百慕大草,深绿色,叶丛密集,质地细腻,植株低矮。

极耐寒、耐旱、病虫害少,生长缓慢,耐频繁的刈割、践踏后易于复苏,耐荫性较好,江浙沪地区绿色观赏期为280-300天。

现常作单纯草坪(即由一种草本植物组成的草坪),秋冬季与黑麦草或粗茎早熟禾草混合种植,保持草坪四季常绿的优良景观。

由于矮生百慕大草的优良性状,目前被广泛应用在江浙沪地区和华北以南的大部分地区的高尔夫球场的果岭区域或其他有优良景观要求的绿化草坪区,所以也常把矮生百慕大草叫做果岭草坪。

矮生百慕大草坪目前主要的繁殖成品主要是:泥地繁殖、沙坪繁殖、无土繁殖三类成品草坪。

泥地繁殖的矮生百慕大草坪优点是价格便宜,成本低,常用于要求不高的一般绿化区域或作为沙坪繁殖和无土繁殖的原料用草;沙坪繁殖的矮生百慕大草坪优点是成品外观效果好、杂草少、草坪根茎致密移植后成活率高,缺点是成本较高,价格较贵,常用于中高档景观需求的草坪绿化区或中高档运动草坪区;无土繁殖的矮生百慕大草坪优点是杂草少、根茎保护最完整、易于搬运,缺点是成本较高,价格较贵,常用于中高档绿化区或屋顶绿化区以及运动场地。

该草坪目前在全球主要通过无性繁殖的方法(根茎繁殖)进行繁殖,为保持该杂交品种的性状优良和品质纯正,通常采用单一品种栽培繁殖的方法,不采用和其他百慕大杂交种混合种植的方法。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词条图片(10张) 隐藏 旅游信息百度旅游-目的地指南 扩展阅读: 1 百慕大网,是由一群热心投融资中介行业的专业人士所创网站,在国内由东莞市百慕大科技投资有限公司负责维护和运营。

主要是解决融资需求方对投资工具的认识。

过去,由于金融机构高高在上,很多贷款者或企业主都处于弱势地位。

百慕大网一方面既解决企业的融资难题,同时也是解决投融资双方的信息不对称。

开放分类: 地理,地区,岛屿,北美洲,群岛 我来完善 “百慕大群岛”相关词条: 古巴牙买加海地多米尼加安提瓜和巴布达圣基茨和尼维斯多米尼克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格林纳达巴巴多斯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波多黎各英属维尔京群岛美属维尔京群岛荷属安的列斯群岛巴哈马巴布达岛日本巴巴多斯岛巴哈马群岛纽芬兰岛日本花道古希腊苏格兰北纬30度法国立陶宛羯古巴 牙买加 海地 多米尼加 安提瓜和巴布达 圣基茨和尼维斯 多米尼克 圣卢西亚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 格林纳达 巴巴多斯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波多黎各 英属维尔京群岛 美属维尔京群岛 荷属安的列斯群岛 巴哈马 巴布达岛 日本 巴巴多斯岛 巴哈马群岛 纽芬兰岛 日本花道 古希腊 苏格兰 北纬30度 法国 立陶宛 羯 利比里亚共和国 毛里塔尼亚 老挝 老挝王国 瑞士戟兵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4190本词条对我有帮助添加到搜藏 分享到: 更多 合作编辑者 感恩圈圈 ,推倒咲和丽 ,风吹水 , 佰渡120 ,ajilim ,阳光师 ,max75310609 更多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需进一步完善,百科欢迎您也来参与编辑词条在开始编辑前,您还可以先学习如何编辑词条如想投诉,请到百度百科投诉中心;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百度百科吧。

急得很~~!!!帮忙写一篇英语便条,60个单词左右的,感谢

ask for leave Dear Master Li; These days i feel uncomfortable .After the doctor's examization, i got a headache and must have a rest in bed for two days.so i want to ask two days for leave Please DA WEI 6.10 呵,学习啊~

请解释一下南非&文莱如何发达起来的?

南非属于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

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非国内生产总值近20%,是非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南非基础设施良好,资源丰富,是世界五大矿产国之一,经济开放程度较高。

矿业、制造业和农业是经济三大支柱,深矿开采技术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

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水平、地区分布不平衡,收入分配不均。

南非以丰富的矿物资源驰名世界,现已探明储量并开采的矿产有70余种,黄金、铂族金属、锰、钒、铬、钛、硅铝酸盐的储量居世界第一位,钻石、石棉、铜、钒、铀以及煤、铁、钛、云母、铅等的蕴藏量也极为丰富,黄金、钻石、钒、锰、铬、锑、铀、石棉等的产量均居世界前列。

丰富的资源、廉价的劳动力、加上先进的管理,使南非成为当今非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矿业、制造业、建筑业和能源业是南非工业四大部门,矿产品出口约占出口收入的50%,全国约有12%的劳动力从事矿业。

制造业门类齐全,技术先进。

主要产品有钢铁、金属制品、化工、运输设备、机器制造、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等。

钢铁工业是南非制造业的支柱,拥有六大钢铁联合公司、130多家钢铁企业。

南非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黄金生产国和出口国。

电力工业较发达,发电量占全非洲的60%。

蔗糖出口量居世界前列。

南非是世界最大的黄金生产国和出口国,2001年黄金出口占南非出口总额的11%。

但近年来因国际市场黄金价格下跌,铂族金属已逐渐取代黄金成为最主要的出口矿产品。

南非还是世界主要钻石生产国,产量约占世界的8. 7%。

南非德比尔斯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钻石生产和销售公司,总资产200亿美元,其营业额一度占世界钻石供应市场90%的份额,目前仍控制着世界毛坯钻石贸易的60%。

2001年5月该公司被英美公司兼并。

农林渔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在国民经济中作用不断减小。

农业较发达。

农业生产总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 1%,并提供13%的正式就业机会。

非黄金出口收入中的30%来自农产品或农产品加工。

正常年份粮食除自给外还可出口。

可耕地约占土地面积的13%,但肥沃土地仅占可耕地的22%。

主要农作物是玉米。

各类罐头食品、烟、酒、咖啡和饮料质量符合国际标准,葡萄酒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林木覆盖面积占全部土地的6%。

畜牧业较发达。

水产养殖业产量占全非洲5%和世界的0. 03%。

南非商业捕捞船队有各种船只500多艘,全国有近3万人从事海洋捕捞业,主要捕捞种类为淡菜、鳟鱼、牡蛎和开普无须鳕。

旅游业资源丰富,设施完善,是南非第三大外汇收入和就业部门,旅游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

旅游点主要集中于东北部和东、南沿海地区。

生态旅游与民俗旅游是南非旅游业两大增长点。

出口产品有:黄金,金属及金属制品,钻石,食品、饮料及烟草,机械及交通运输设备等制成品。

主要进口机械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化工产品,石油等 文莱是东南亚第三大产油国和世界第四大液化天然气生产国。

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和出口是文莱的经济支柱,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36%和出口总收入的95%。

石油储量和产量仅次于印度尼西亚,居东南亚第二,液化天然气的出口居世界第二位。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9万美元,是世界最富的国家之一。

近年来,文莱政府大力推行经济多元化和私营化政策,力图改变过分依赖石油和天然气的单一经济结构。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