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把考试当一回事不认真审题不仔细大卷的名言
关试复习的名言 1、六月花开香气捷报翩翩别样红。
快乐蔓延数万亲友相贺欢喜共。
举杯畅饮话成功,今朝实现求学梦。
再入学府长才干,前途风光正灿烂。
愿你前程似锦。
2、十年付出终不悔,捷报翩翩紧相随。
金榜题名最骄傲,合家欢乐开怀笑。
你来我往同庆贺,笑语纷纷唱赞歌。
梦想起飞心欢畅,前途敞亮更辉煌。
3、山东卷:用你一点光,就会让天空增加一丝明亮,用你一双手,就会让我们增加一股托起世界的力量,只要你用一点心,就会让世界变得更加充满希望。
这个世界需要你,千万不要说放弃
4、喜鹊枝头喳喳叫,喜讯传来乐淘陶。
群芳竞秀艺超群,金榜题名笑纷纷。
苦读十年见成效,梦想实现在今朝。
著名学府朝你笑,明朝归来是英豪。
愿你前途无量。
5、总想有一种期待孩子总想有一种期待,期待得到父母的关爱;老婆总想有一种期待,期待着老公的安全归来;父母总想有一种期待,期待子女顺心工作常在;我们总想有一种期待,期待中国在世界如此豪迈
6、进考场前,我自带草稿纸了,被没收了;高考进行时,讲台上手机响了,被抠电池了;英语科目最后30分钟,全部考生都交卷离开了,我居然淡定了;结束前10钟,监考老师把挂钟带走了,我傻眼了
7、迈开脚步,再长的路也不在话下;停滞不前,再短的路也难以到达。
8、辛勤奋战在学海,汗水扬起成功帆。
无烟战场今日起,气定神闲退万军。
心态良好细审题,才思敏捷答考卷。
自信人生二百年,收获人生好前程。
全国高考日,愿莘莘学子们胜利归来。
9、绿柳如荫好纳凉,红色喜报送清爽。
消散燥热去焦灼,全家欢喜唱赞歌。
告知亲友和街坊,家有儿郎题金榜。
欢心雀跃入学府,灿烂明朝好前途。
10、奋斗在“高考前线”,埋头在“书海鏖战”,实力在“哈佛上限”,底线在“清华北大”,只要你“坚定信念”,金榜题名“把你眷恋”,祝你马到成功在“理想兑现”
考试:考试,是一种严格的知识水平鉴定方法。
为了保证结果的公平,考场必须要求有很强的纪律约束,并且专门设有主考、监考等监督考试过程,绝对禁止任何作弊行为,否则将要承担法律和刑事责任。
科举:在古代考试的应用,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
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
具有分科考试,取士权归于中央所有,允许自由报考(即“怀牒谱自荐于州县”,与察举制的“他荐”相区别)和主要以成绩定取舍四个显著的特点。
科举制从隋朝(另一说唐朝)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1300年。
如何认真审题
1. 调整计算机系统以满足业务需求。
2. 对她的长相品头论足是不礼貌的。
3. There is no enough space for my cellphone to add any words.
认真审题。
关于憋气时间
这肯定不只是肺活量的问题。
人与人之间的体质是有差异的。
连两个人的新陈代谢功能谁强都会影响憋气的时间,毕竟呼吸是为了使细胞通过氧化分解提供能量的,又不是因为好玩才呼吸的。
请认真审题
不一定啊a>b就不行啊a=1\\\/3 b=1\\\/4 |a-b|=1\\\/12 b-a=-1\\\/12其他同理|a-b| 一定大于零,可是b-a就可以小于零啊
认真审题,正确计算。
2.8:x=0.7:2.5 0.7x=2.8×2.5(比例的基本性质:两内项的积 等于两外项的积) x=10
做题时,如何让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如何小学生的审题习惯和能力 审题就是题,弄清题意,要想使审题真为分析解答应用题的基础, 教学时要注意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
良好的审题习惯是做对题目的开端。
必须关注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传授他们审题的技巧及方法,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1.认真读题。
从低年级开始就要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的习惯,做到不添字,不 漏字,逐字逐句、逐符号地读,边读边记边理解。
通过读题,弄清题目讲的是一 件什么事,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有什 么联系等。
最后要求学生能复述题目的大意,使学生对题目的内容有个总体的印 象。
2.对题目中的重点词句,要引导学生准确理解。
应用题是用词表达它们的数 量关系的,叙述时,经常用到“一共”“还剩”“增加”“增加到”“降低”“降低 到”“比……多……”比……少……”或“今年前 10 个月的产量相当于当年全年产量” 等关键词语,这些词语在应用题里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要使学生充分理解这些关 键词语在题目中的含意,这样有利于对题的分析。
平时多设计这方面的题目进行 训练。
通过画图使较复杂的数量关系可以直观地反映在一目了然的线段图上,能对 应用题的各个条件、问题建立清晰的形象,帮助学生准确、深刻地理解题意,为 分析解答应用题奠定基础。
3.理解题意,排列条件。
在审题中,对条件较隐蔽、叙述简练的应用题还可 以通过将词语补充完整和摘录。
整理条件就能很容易地把隐蔽条件找出来,从而 找到解题线索。
例如:修一条路,计划每天修 120 米,实际只用 16 天就完成了 任务,比计划提前了 4 天,实际每天多修多少米
首先把题中条件“比原计划提前 4 天”补充完整即“实际比计划提前 4 天”。
“实际每天多修多少米”即“实际每天比原计划每天多修多少米”。
整理题的条 件如下: 条件:计划每天修 120 米——计划
天 实际每天修
米——实际 16 天,比原计划提前 4 天 问题:实际每天比原计划每天多修多少米
经过整理条件,容易发现,哪是已知条件,哪是隐蔽条件,和题目所求, 这样帮助学生理清了题意。
4.注意题目的要求和单位名称。
审题时要注意题目中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 的单位名称是否一致。
同时还要注意题目对我们的要求,如“保留几位小数”“用方 程解”“用几种方法解”等等。
5.分析学生审题能力薄弱的原因 1.教师教学方面的原因 (1)对学生审题习惯培养不够重视。
从教学过程看,教师总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急匆匆地把备课时准备的内容讲完,而不是考虑学生应该学会些什么
(2)包办代替使学生形成依赖。
教师的包办代替,让学生失去了这种机会,学生等待教师的分析和讲解,有了依赖性。
潜移默化中学生失去了思考的积极性和习惯。
2.学生自身的原因 (1)知识储备少 小学生识字量有限,在读题中往往会遇到不认识的或者是不理解 的字。
于是,便有了“读半边字”或者索性就跳读的现象,导致弄不清题意;即使能勉强读完的,但或者停顿错误,或者不明白字词意思,也会弄错题意。
(2)消极的心理因素 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心理障碍,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主动地、积极地、有意识地从学生心理倾向中分析出产生审题障碍的主要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开启思维之门。
6.教给孩子有效的审题方法 1.动口朗读是审题清晰的基础 读题是培养审题能力的第一步。
通过读题,使学生明确题意,为进一步思考作准备。
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读题的形式和要求做出明确的规定,中高年级学生如可以大声读、轻声读、默读,要读通句子、不漏字、不添字等,这就需要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读题方法的指导。
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是很重要的,良好的审题习惯是做对题目的开端,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努力把一些审题中出现的不好的审题习惯扼制住。
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它几乎无捷径可走,只有在学生自己反复的练习、教师的分析指导中逐步养成。
学生经过了尝试,才会有体会和感受,才会更深刻地理解教师的分析、指导,而教师的包办代替只能扼杀学生的思想。
在今后教学中还要经常提醒学生仔细读题,认真审题,要不断做学生的表率,传授他们审题的技巧及方法,提高解题的正确率,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