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隶书书法家知名的有哪些
已故的推荐徐无闻老先生,现在的有戴文老师、张一农老师、傅舟老师,这些都是巴蜀顶级水平了。
曹宝麟 书法斗方画 值多少
书画作品一般是按照平方尺计算。
还有分作者早期,或成熟期,价格有不一样。
还有不同的地方也不一样。
比如,我的老师的作品:润格是1500元每平方尺(在北京)。
而在重庆万州这个地方一张四尺的山水才1500元。
有人索要了一张四尺牡丹(擅长的)则出到1800元。
所以,你说的这个作品要看看是成熟期的不,是他最擅长的那种书体不,还有同样是擅长的书体,又是里面的精品不。
蒋红的画值多少钱
这幅画怎样
你说是重庆女画家蒋红吗
这种四尺斗方三年前我在画廊买过,1000多,现在应该会更贵一点,这幅画不错,用笔很大气,有野性!是蒋老师一贯风格,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王岳川教授认为大国创新最重要的是'守正创新,正大气象'这句话正确吗
在国际艺术文化领域有一个奇怪的文化跨国传播现象:印度电影绝不西化而保持本民族的特色,却受到西方的尊敬和青睐,成为当今世界多种电影流派中的重要一支;日本电影半“和”半“洋”———和魂洋外,被美国人看成是半瓶子水,但起码还有半瓶水;中国电影追逐全盘西化,结果被美国人看成是邯郸学步、不成派别、几无可取之处。
这个文化传播和接受的跨国例证值得那些全盘西化的书法家深思!一、当代书法必须走出抄袭西方误区而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创新一个人没有文化会轻飘飘,一个国家没有文化会危机降临;一个人或国家如果文化沉沦,丧失灵魂的深度,则是最危险的。
在我看来,书法在走出西化误区和自我创生中有四种形态:原创性、创新性、标新性和无新性。
其一是“原创性”,是跨时代的首创,其新异性将影响后世千百年。
“原创”有四个特征:一、它具有经典指向,只有原创的才可能是经典;二、它会历久弥新,人们总是能从中找到新的和符合当下的文化精神资源;三、文化软实力能量巨大,不仅在一个狭小的专业领域有影响,而且在整个人类历史领域有重大影响;四、按照中国古代的说法,它是“神品”、神来之笔,不可多得,不可端倪。
王羲之微醺书写《兰亭序》,等他酒醒了再写一次却达不到那样的高度,这就是“原创性”的不可复制性!总之,经典必是“原创”;“原创”横跨多个领域,具有爆发性的能量,不可端倪、不可超越。
其二是“创新性”。
它可以“半创”、“四分之一创”,甚至是“微创”也可以。
它与成为史载、成为经典的“原创”不同,它会被历史记一笔———创意新颖,人们会为它的新奇而感动;具有一定的当代影响,大抵只能红三两年,其影响超越不了这个时代。
其三“标新性”,其标志是成为“事件”,发现什么“吃香”,什么成潮流、成气候,就去参与其中,进而标新立异,哪怕各领风骚三五天。
这里顺便提醒一下,有的学者在电视作秀上再往前迈半步,也会成为一个“事件”,但那不是一个真正学者的生存态度。
唯新是求的结果是被更新的超越和取代,所以它是短暂的。
用周星驰的话来说,“原创性”如果给一个时间是一万年,“创新性”给一个时间是几十年,那么“标新性”则是三五天。
其四是“无新性”。
无新可言,无新可创,这类作品是生命力还没有发出就胎死腹中,此不赘述。
中国历史上对书画有两套评价体系:一种是按宋徽宗提出的“神”、“妙”、“逸”、“能”四品排列,一种是按明清文人的“逸”、“神”、“妙”、“能”四品排列。
我仍坚持“神品”为第一品,因为“神品”呈现天地大道,不可端倪!近代以来的书画家,有不少仅在“逸”、“能”二品上下工夫,一些末流书家纷纷做“各领风骚三五天”的事情。
如果当代书法家都这么做,那么中国艺术的创新和文化的创新就将被悬搁。
在中国新世纪的书法创新上,我强调守正创新之路,即在“正”的上面求“新”,其所表现出的基本美学特征是“正大气象”。
所谓“正”,是强调对中国书法传统精神的把握;所谓“大”,意在标举大气磅礴的雄浑书风。
这当然有别于时下书法的小巧之风(追求小风格、小趣味、小噱头)。
可以说,标举正大气象和正大书风对21世纪中国书法文化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书法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原创性”消失了,人们今天热衷于把握“创新性”、“标新性”。
我们知道,草书的创造和其他书体不一样,其形式更需要在完美之中升华出一种精神冲击力。
没有这种生命的激情、磅礴的超越性,写出的作品往往是面目呆板。
我经常看到一些作品非常做作,人为痕迹太重,很少有自然天成的境界。
我喜欢那类充满天趣才情、大气盘旋的作品,喜欢那种“大书法”、“大境界”、“大气象”。
无论哪种形式,哪怕是手札、小斗方,都可以体现出一种“大气象”,都能令人感受到那种大美学的视觉冲击力。
这种“大”,一方面表现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正”———正宗、本源、根本,另一方面是创新的力度大。
一般的创新,可以说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添了一砖一瓦。
而具有正大气象的书法作品,其中或可以看出“三王”(王羲之、王献之、王铎),或可以看出唐代张旭、怀素、孙过庭,清代傅山,以及近代于右任的某些笔画结构和精神元素,甚或可以看出草书以外的书法元素。
王羲之当年也是杂取诸家而自成一家。
他看过大江南北诸家法帖和碑文,而后开创了新体。
创新先要守正,只有守正才能创新。
林散之五六十岁时字还不够火候儿,到60岁后才有人书俱老的大气象。
可以说,只有将书法的阳刚之美、长虹之气中体现的文化性和精神超越性放到首位,进而从书法形式美中能够看到书法后面的学问和人格,才能开始进入真正创新的序列,而绝非拿一支秃笔横涂竖抹就可称为创新。
守正创新注重临写与创作的辩证关系,提倡在临写中创、在创中临写、在对传统的延续中创新。
以经典为依托,以经典作为书法的广阔地基和坚实基础,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新的创造,乃是真创新!
董宏之书法价格
董宏之名:董洪智,别署:二草堂,祖浙江绍兴,生于江城。
主要社会职务1992年8月 加入上书法家协会。
2010年9月 当选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理事。
1997年5月 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
2003年9月 加入西泠印社。
2005年5月 加入澳门印社。
2013年8月 当选澳门印社理事。
主要社会活动1994年篆刻作品受到赵启正先生赞扬<上海展览中心>2006年代表中国篆刻艺术研究院长,西泠印社副社长韩天衡先生出席青田中国石文化论坛暨青田石雕博物成立,并代表先生在开幕式上致辞。
<青田>2007年书法作品受到全国政协常委邵华泽先生赞扬,称作品有功力形式好。
<绍兴兰亭>2008年应邀接受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采访。
<上海>2011年6月篆刻作品受到军委委员、总政治部主任李继耐赞扬,称你的印刻得很好,很有特点,总政副主任贾廷安为其颁奖。
<北京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 12月应邀赴澳出席澳门回归祖国十二周年庆并举办书画印联展。
<澳门>2013年应邀担任纪念沈尹默诞辰130周年,沈尹默杯全国教师书法大赛初评评委。
<上海>主要收藏机构西泠印社<篆刻>中国印学博物馆<书法、篆刻>兰亭中国书法博物馆<书法> 韩天衡美术馆<印屏、篆刻>中国现代篆刻馆<篆刻、封泥>师友论宏之●你的印刻得很好,很有特点。
李继耐<中央军委委员,总政治部主任>●追悟古人得高趣,别出新意成一家。
●董宏之学习篆刻已有二十个年头,用心攻艺,潜心研究。
故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同辈中是较为出色的印人。
韩天衡<中国篆刻艺术研究院长,西泠印社副社长>●你的印刻得很好,很工稳,边款也不错,很花功夫。
刘江<西泠印社执行社长>●董宏之同志作印较为灵巧,“奇正相生”印用刀偏生辣,“祖国万岁”印则取圆润,均属自有心得的铭心之作。
陈振濂<中国书协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 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
素面朝天,操琴吟絮,此谓之佳人....... “阿里山云海”印刻得不错,全部行草会失掉印味。
边款很好,给我也有启发。
陈茗屋<西泠印社社员,全日本华人书协顾问>●宏之刻印历有岁月,学浙学徽各派均富功力,品行端方,博学有艺,当已有成。
人闲居时不可一刻无古人,落笔时不可一刻有古人,安居有古人而学力方深,落笔无古人而精神始出,此语见袁枚《随园诗话》。
今读董君宏之印迹,知宏之深悟此理,佩服。
陆康<中国篆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澳门印社社长>●宏之刀笔同耕,以实力名世,德艺俱佳。
臧科<中国书协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进步”印,在汉篆中糅合行草书写法,但注重突出篆刻的特性,化草书之圆转为方折,以适合篆刻形式。
印面采用的是古篆印印式,但篆法是全新的,可谓旧瓶装新酒。
李刚田<中国书协篆刻委员会副主任,西泠印社副社长>●先生心灵别致于汉砖,简隶均有独到神会,作品线条极具视觉张力。
先生善学,知今人知古人,又不落古人巢臼也。
林墨子<中国书协会员,福建省书协理事>●你的字很好,我现在还挂家里,印很有特点,人品也好。
金毅<著名诗人,评论家>●游刃有余。
张坤山<中国书协理事,海军美术书法院副院长,海政文艺创作室专业书法家>●兄人品一流,艺术一流,才气一流,幸福一流,师友一流。
赵成建<中国书协会员,海军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专业书法家>●宏之的印,线条劲挺有力,丰富多变,别有情趣,所作“阿里山云海”“往事随风”印,全是创新,溶篆、隶、楷、草于一炉,是他的代表之作,更见其性情之疏阔豪放。
李志坚<中国书协会员>●宏之的篆刻章法稳重,气息淳古,无论白文朱文,其线条都是颇具特色且十分耐读的。
他的印有许多是较具新意的。
他的新源于对传统的深深把握,在方寸之间宣泄自己的情感、精神与人性。
宏之的隶书边款吸取简帛书法的长处,笔意清新。
拙稚中见内美,灵妙透出,钢刀在于他手中神采潇洒,游刃恢恢,墓志石刻的的古朴,魏晋造像的残破,瓦当文学的敦厚或细实变化均被表现得神貌毕肖,相映成趣。
在印章作为全方位立体艺术的完善上作出了令人欣喜的可贵探索。
蒋瑾琦<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协会员>●宏之社兄善铁笔,尤精汉简阳文边跋,令同道称奇,偶以草书入印,自出新意。
张炜羽<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协会员,上海书协理事>●行云流水李云良<著名作家,编剧,导演,书法家>●宏之兄为人爽直快意,而且时时事事悉心俱细,我以为这些约略感觉得到的风格无不蕴含在他书印艺事之中。
宏之为人总是那么谦逊低调,我想其实宏之兄骨子里是很硬朗古厚的,犹如他书刻线条那般爽利厚实,这与他一直在海军生涯的情感体验相契合。
顾琴<教授,中国书协会员>●我拜读了《印缘》上你作品的专辑,确实很精彩,刀笔互融,书印相长,大气贯虹,奇特独立,自成一家。
薛春泉<苏州市书协主席团成员,东吴印社副社长>● 一支铁笔走天涯, 方寸之间镌艺花。
金石能言风雅颂, 人生至此不求它。
陈建新 <诗人,作家,书法家>●刀刊万象 墨蕴千姿。
倪进祥<中国书协理事,总后专业书法家、诗人>●从来海上名家多,百花园中又一朵。
书法篆艺皆雄健,韩氏门下数董哥。
王佩智<西泠印社理事>●黄浦江畔山阴子,族出吴越翰墨邦。
痴书不缀潜心镌,卅载寒窗二草堂。
落笔力透千层纸,挥刀功镂金石香。
侠肝义胆真朋友,德艺双馨贤栋梁。
白水<诗人、作家、评论家>●小楼卧心三十载,专秦攻汉风易改。
铁笔能使金石言,名扬艺坛德又馨。
陈剑锋<书法家,评论家>●宏之的印,已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艺术语言,他把缪篆草化,或者加上简帛、秦汉砖瓦铭文笔意,可以说基本上绕开了其师韩天衡印风的禁锢,学其神采,而弃其形迹。
彭一超<中国书协会员,中国网络电视台评论员>主 要 艺 事1989年 矛盾故乡——全国青少年书法篆刻联展 全国首届硬笔书法作品邀请展二等奖1990年 全国第三届中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 “孔子杯”国际书画大赛二等奖 中国硬笔<含铁笔>书法大展一等奖1991年 全国第二届篆刻艺术展 西泠印社第二届全国篆刻作品评展1992年 上海大阪篆刻展1993年 第二次中日书画作品公开征集展三等奖1994年 上海首届中华艺术博览会展1995年 西泠印社第三届全国篆刻作品评展1997年 上海市书法展1998年 第二届全国书法美术家艺术精品邀请展金奖1999年 西泠印社第四届全国<含国际>篆刻作品评展优秀奖、边款奖<均最高奖是展共57个奖>2000年 西泠印社第三届国际篆刻书法大展 中国书法美术作品赴澳大利亚展金奖2001年 新世纪首届上海市书法篆刻展 当代古典细朱文印精品展 合著《水浒108将物图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2002年 日本北陆书道院第三十七回篆刻展优秀赏 中日邦交正常化三十周年纪念中日书画展 日本随风会第十七回篆刻邀请展2003年 走向当代——上海市书法篆刻展 加入西泠印社 日本随风会第十八回篆刻邀请展2004年 印证西证——西泠印社青年印社员篆刻精品展 第20回纪念日本北陆书道院特别展上海展 合著《海上篆刻十家》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2005年 上海青年书法篆刻大展 韩国书艺双年展 第四十四日本北陆书道院展优秀奖2006年 代表中国篆刻艺术研究院长、西泠印社副社长韩天衡先生出席青田中国石文化论坛暨青田石雕博物馆成立,并代表先生在开幕式上致辞 《中国篆刻百家-董宏之卷》黑龙江人民美术出版出版社社2007年 全国百位青年书法家斗方作品邀请展 中国书法群英百家邀请展 博爱之都--南京建成2480年全国当代书法作品邀请展金奖 应邀作为贵宾出席绍兴第二十三届兰亭中国书法艺术节并作书右军祠2008年 应邀接受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百年西泠之谜采访” 入选全国第六届篆刻展2009年 金秋颂歌-上海市第六届书法篆刻大展 应邀参加上海世博会《万国印谱》创作2010年 应邀在盐城举办董宏之等两人书法篆刻展并讲学 成功、精彩、难忘,庆祝上海世博会圆满成功,上海书协第六届理事作品展2011年 应邀参加上海书法篆刻重庆展 应邀参加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上海市书法篆刻展 篆刻印屏一件获总政宣传部,中国书协主办建党九十周年全军书法展三奖。
受到军委委员、总政主任李继耐、副主任贾廷安首长高度赞扬 印屏一件应邀入展“不朽的丰碑”——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上海市书法篆刻展 应澳门特别行政区之邀赴澳出席由澳门资金会主办的“荷香十里-- 庆祝澳门回归祖国十二年庆董宏之等五人书画篆刻展。
2012年 由江苏省书协,上海市书协主办的董宏之等三人书画篆刻在宜兴美术馆举行,展出董宏之书法、印屏立轴31件。
篆刻原石11方,尺页3 件。
名家题辞4件,共50件作品。
书法一件应邀获全国道德教育委员会,中国网络电视台在中华世纪坛主办的 “再创辉煌”-----中国百名将军,百名部长,百名艺术家喜迎十八大书画展二等奖,并应邀担任公开征稿展艺委会委员。
印屏一件,篆刻原石一方,应邀由中国篆刻艺术研究院,青田县文联主办的“石都印荟”中国青田全国篆刻名家邀请展。
由乾隆印房主办“董宏之书法篆刻观摩展”在青田举行。
共展出书法、印屏立轴60件,篆刻原石40方,董宏之书法篆刻艺术工作室同时揭幕。
2013年 书法(隶书)作为礼品赠柬埔寨副首相,首相非常喜欢,称赞太美了。
应邀担任纪念沈尹默先生诞辰130周年,沈尹默杯全国教师书法大赛初评评委。
当选澳门印社理事 获上海首届市民文化艺术节“百位书法家”称号 获上海市机关第二届书法篆刻二等奖 篆刻印屏入展总政治宣传部,中国书协主办的“纪念诞辰120周年全军书法展”
写一篇关于重庆的春节风俗
大年三十很多人都要玩到零点以后或者通宵。
到了除夕午夜12点,一家人会将提前准备好的小气球踩破,发出类似鞭炮的响声,以示辞旧迎新。
那些想放鞭炮的人可以开车到郊区,在划定的地方尽情大放一番。
那些在农村有亲戚的重庆人会乘机到乡下放鞭炮,过过瘾。
大年初一,重庆人不出门守在家里。
重庆晚报记者陈雪莲说,大年初一家里不能扫地和倒垃圾,这样做会扫走家里的财气。
那天不能睡午觉,当地人成为“霉睡”,是一年倒霉的意思。
当然,这一天,大人小孩都必须说吉利话,不能说丧气话,预示来年大吉大利。
大年初二开始拜年,当地人称为“走人户”,意思就是到亲朋好友家里拜访。
重庆人还喜欢初二之后吃“转转饭”,就是到亲戚之间轮流吃饭,一家负责一天的饭菜。
通常吃饭后打牌,大家一边打牌,一边聊天。
当地人拜年活动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
元宵节也就是中国的灯节。
正月十五这一天,晚上所有房间的灯都要亮着,家家户户吃汤圆。
重庆,四尺宣纸国画怎么保存
如果尚未装裱,就不要装裱了,在天气连续干燥半个月以上时候,折叠后,用牛皮纸袋收藏,里面放入干燥剂。
可以在装入塑料袋中。
每隔一段时间,趁天气连续干燥数天的情况下,拿出来透透气。
如果已经装裱或者准备装裱后收藏的,可以装框收藏。
但是也要在天气连续干燥半个月以上情况下再装框。
这样大的镜框一点都不稀罕,我最大的一幅名画,装在5.8 * 1.68米镜框里,不过不用玻璃,现在大镜框都是塑料膜紧贴着,而且装框时候,膜紧紧贴着宣纸,然后翻过来包住后面,更能预防潮气进取。
以上我指的是四川那样潮湿气候的地方,如果是北方,有三天天高气爽就行了。
四尺的画心刚刚1.37 * 68,做出框来,一般也不过2.2 * 0.9 米。
做这种木框(包括覆膜装框——让装裱店,自己可装不平展),连工带料(手工框,背板木料骨架,两面三合板),石家庄市一延长米40~60元——视木料是一般的椴杨还是贵重点的而定。
你那个2.2 *0.9,就是6.2延长米,好木料的350元足矣。
装裱字画的地方,都有做木框的固定单位,你找他们就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