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善待老人的名言或诗句
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这与孔子对大同之世的理解:“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九九重阳孝亲敬老感恩实践活动月中有哪些事情可做
中华民族传统绝发扬.孝亲敬老美德更是精髓, 更应该继续发扬光大,这是每个人应义务,是良心的要求。
“孝”是中国文化中最悠久、最基本、最重要、影响最深远的传统伦理观念。
在《孝经》中,“孝”被开宗明义地肯定为“德之本”和“教之所由生者”,并被儒家视为“仁之内核”。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祖孙两人,更相为命。
几千年来,“磕头”、“跪拜”“昏定晨省”“披麻戴孝”“守灵”等仪式一直承载着中华民族“孝”文化的内容。
而当代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更是严格保留了很多的传统孝道仪式和规范。
例如在韩国,每年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在正月初一之前赶回供奉祖先的长兄或长子、长孙家,参加祭祖的茶礼仪式并相互拜年。
拜年时,长者盘膝而坐,晚辈在长者面前下跪叩头,长者对成年晚辈低头弯腰答礼。
“一定的内容必须通过一定的形式才能表现出来。
”夏学銮并不否定当代青少年在春节时给父母磕头的意义。
他说,有选择地恢复一些体现家庭长幼尊卑伦理关系的传统社会仪式还是必要的,弘扬孝道需要借助具体的形式。
其实孝道的核心是要突出“感恩”思想,理解磕头后面的价值取向才是真正重要的。
表达爱心的形式是多元的,每一个老人内心感到温暖的形式也是不一样的, 孝悌并称不可偏废;二是无违父母;三是为父母守孝;四是在家尽孝,在国必忠。
把孝亲当作责任、义务,与从孝亲获得幸福,两者是可以统一起来的。
并且前者正是后者的源头活水。
对于具备起码道德水准的人来说,想到父母把自己拉扯成人所吃的千辛万苦,所担的虚惊实怕,所投的真疼至爱,倘不能尽孝心,必深感负疚而痛苦;如能尽孝心,使父母衣食丰足,身体康健,精神愉快,一句话,生活幸福,自己难道不会因此感到欣慰和幸福吗
《二十四孝图说》讲,孔子的弟子子路,因家贫经常吃糠咽菜,“为亲负米百里之外”。
老人去世以后,他“南游于楚”,“积粟万钟”,“列鼎而食”,但却慨然叹道:现在即使再想回到吃糠咽菜、“为亲负米”的岁月,也办不到了。
子路之作此慨叹不是因为他有吃糠咽菜的特殊癖好,而是因为他在失去了孝亲的可能性之后,对于孝亲这样一种天伦之乐,产生了强烈的怀念。
国无忧,民无忧,满月青山景色幽。
春风荡九洲。
衣不愁,食不愁,最是神州尊白头。
高风万古流。
在许多忠孝难以两顾的人的心中,不能孝亲或不能经常孝亲,是一大遗憾。
所以一有孝亲的机会,他们便总是尽量弥补———在弥补责任欠缺的同时,也弥补幸福的失落。
正是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
有一种人生观是以使别人获得幸福为幸福的。
既然一个人可以从使别人获得幸福中获得自己的幸福,那么,他能因自己孝亲使亲人获得幸福而也感到幸福,有什么说不通呢
承认孝亲是福,说到底,也就是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在当前形势下,“孝道”包含着对父母和长辈的顺从、尊敬和理解。
顺从是“孝道”的第一境界,听话、不惹父母生气就可以说是孝顺了;尊敬体现在对父母和长辈的日常态度和行为上,比如吃饭让长辈先动筷子,出门要和父母打招呼,告诉去向和回家时间等等;理解更多的是指对“可怜天下父母心”的理解,即使父母说错了,自己受了点小冤枉,也不要当场顶嘴,要暂时接受,等事后再行解释。
挟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为也;为老人折枝,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孝亲敬老应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题中之义,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在全社会大兴孝亲敬老之风。
重阳节名言名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谢新恩 唐*李煜 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
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
茱萸香堕, 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
雍雍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秋登兰山寄张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山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孝亲敬老心得,600字,就是写你在重阳节给老人做了事或者洗脚之后的感受
你会感受到老人很不容易想要给老人买衣服让他过好日子不再做又苦又累的活
敬老孝亲,弘扬美德手抄报内容
敬老爱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
老有所养有、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依、老有所终。
从历史文化传承来说,尊老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别的民族咱们不管不论,但是中华民族之所以是中华民族,之所以血浓于水,之所以历尽沧桑生生不息,之所以人情味非常浓厚,尊老敬老爱老是一个重要方面。
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
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也因此被世人誉为诚信礼仪之邦。
孝亲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更是当今世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老人,为社会奉献,为家庭奉献,是知识的宝库,是智慧的钥匙。
老人依然是我们心灵的最后的最坚定的依托,我们在现实中碰壁之后,返璞归真,依然会感受到老人家们传承的是至理名言,依然会感受到属于我们民族的内蕴的品质和理念是不能放弃的。
这是我们民族的魂,经由老人们,再经由我们,一代一代传承。
引导我们的民族生生不息,引导我们的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关爱老人,就要敬重老人,尊重老人的思维方式和自主选择,就要提供更多的便利使老人感受到关爱,就要自立自强为老人创造更好的颐养天年的环境,就要对老人放手,使他们有高兴的生活方式,就要创造条件使他们树立自己新的社会价值自信和家庭价值自信。
关爱老人,就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事情做起,从现在做起。
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也是对人类劳动的尊重。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人人都敬老,社会更美好。
只有在这种世界中的老人,才能感到人世间的温馨与美好;才能远离孤独,才能欣慰地走完属于他们的人生旅途,才能使整个世界充满欢声笑语。
敬老爱老是我们中华民族良传统。
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依、老有所终。
从历史文化传承来说,尊老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别的民族咱们不管不论,但是中华民族之所以是中华民族,之所以血浓于水,之所以历尽沧桑生生不息,之所以人情味非常浓厚,尊老敬老爱老是一个重要方面。
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
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也因此被世人誉为诚信礼仪之邦。
孝亲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更是当今世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老人,为社会奉献,为家庭奉献,是知识的宝库,是智慧的钥匙。
老人依然是我们心灵的最后的最坚定的依托,我们在现实中碰壁之后,返璞归真,依然会感受到老人家们传承的是至理名言,依然会感受到属于我们民族的内蕴的品质和理念是不能放弃的。
这是我们民族的魂,经由老人们,再经由我们,一代一代传承。
引导我们的民族生生不息,引导我们的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关爱老人,就要敬重老人,尊重老人的思维方式和自主选择,就要提供更多的便利使老人感受到关爱,就要自立自强为老人创造更好的颐养天年的环境,就要对老人放手,使他们有高兴的生活方式,就要创造条件使他们树立自己新的社会价值自信和家庭价值自信。
关爱老人,就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事情做起,从现在做起。
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也是对人类劳动的尊重。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人人都敬老,社会更美好。
只有在这种世界中的老人,才能感到人世间的温馨与美好;才能远离孤独,才能欣慰地走完属于他们的人生旅途,才能使整个世界充满欢声笑语。
孝亲敬老感悟
当我们吟诵起“慈母手中线,游子身,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诗的时候,我们怎能不想起生我们养我们的父母。
父母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任老师。
他们用爱心养育我们的身体,用智慧启迪我们的思想,用美德陶冶我们的品格,用真情温暖我们的心灵。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这世界上最无私的付出。
而终有一天,我们的父母不再年轻,腰杆不再挺直,行动不再灵便,当他们孤单地看着夕阳最后一抹光芒消失在山后面的时候,他们多么希望也能得到子女的关爱,也能得到心灵的安慰。
这时候,我们怎能忘记孝亲敬老这应尽的责任。
孝亲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亲敬老,就是要学会关心体贴和照顾父母长辈。
古往今来,我们中华民族流传着许许多多孝亲敬老的典范。
黄香9岁,夏为父扇风,冬为父温被;子路为母背米百里,陈毅为母清洗衣裤……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同学们,尽管我们年龄还小,不能承担起家庭的重任,但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父母生病的时候,守候在他们身边嘘寒问暖,端汤送药,让父母从心中感受到你对他们的关爱。
我们还要将爱心延续到在社会上帮助那些生活不便,有困难的老人,给他们多些心灵慰藉;在公共场所让一个位,撑一把伞,换一个灿烂的微笑,都会让人感到无限的温暖。
孝亲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管是今天,还是明天,我们都要弘扬这一优良传统,做一个孝亲敬老的好孩子。
同学们
孝亲敬老,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你开始行动了吗
孝亲敬老小品
时间:下午放学后。
地点:彤彤家里。
人物:彤彤:女,小学二年级学生。
奶奶:女,60多岁,彤彤的奶奶。
爷爷:男,60多岁,彤彤的爷爷。
亮亮:男,彤彤的同班同学。
场景:(普通的城市居民家庭的客厅里)长椅,茶几,茶几上有水壶、杯子,学生桌椅一套。
幕启一、奶奶旧病复发场外音:奶奶:回家喽
(买菜回来的奶奶挎着菜篮慢慢走进家门)奶奶:哦,到家了
奶奶(念):老太婆我今年六十多,手脚勤快爱罗嗦,买菜做饭照顾孙女,忙里忙外真快活
(奶奶突然感觉肚子一阵剧痛,眉头紧皱,一手捂着肚子)奶奶:哎哟,哎哟
老毛病又犯了。
(忍着痛把菜慢慢放在茶几上,捂着肚子坐在沙发上休息。
嘴里轻轻呻吟着。
)二、孙女漠不关心场外音:彤彤:放学喽
孙女彤彤放学回家了,背着书包像快乐的小鸟一样蹦着跳着跑进来。
彤彤(念):我是爸妈的掌中宝,关心学习成绩好,就是任性爱撒娇,奶奶说我是淘气包。
(匆匆走进门)奶奶:(见到孙女,轻轻抬头,有气无力)彤彤回来了
彤彤:恩。
(看了一眼蜷缩在沙发上的奶奶,感觉奇怪,犹豫了一下,只顾走到书桌旁,脱下书包,拿起书本,坐在椅子上做作业了)奶奶:(看着孙女,小声地)彤彤,帮奶奶倒杯水,好吗
彤彤:(头也没抬,无理地)我正忙着做作业呢,你自己倒吧
(奶奶摇摇头,只好忍着痛慢慢地走到桌边,用颤抖的手提起水壶自己倒水喝。
突然想到什么,关切地问:彤彤口渴了吧,要不要喝水
彤彤:(不耐烦)不要,口渴我会喝饮料。
(喝水过后,奶奶感觉胃好象更痛了,继续捂着肚子,脸上露出痛苦的表情。
突然想到了什么——)奶奶:彤彤,帮奶奶把胃药拿过来,好吗
彤彤:(生气地,任性地)奶奶你不要吵我写作业好吗
我怎么知道你的药放在哪里啊
(奶奶摇摇头,要站起来却动不了,捂着肚子坐在长椅上轻轻呻吟。
)三、热心肠的亮亮场外音:亮亮:这个彤彤可真粗心,怎么把字典落在班上了。
(彤彤的同班同学亮亮背着书包急匆匆下,到彤彤家门口)亮亮(念):我是彤彤的同班同学,关心他人尊敬长辈,老师说我是好管闲事儿,常做好事我不觉得累。
(亮亮敲门)奶奶:彤彤,有人敲门,去看看谁来了
彤彤:我作业还没做完了,你自己去吧。
(奶奶摇摇头,只好忍着痛慢慢站起来开门)奶奶:哦,是亮亮啊。
亮亮:(看到捂着肚子脸色不好的奶奶,奇怪,关心地)张奶奶,您怎么了,我扶您坐下吧。
奶奶:真是乖孩子。
(亮亮扶奶奶慢慢走进屋坐下。
亮亮先跑到彤彤旁边,拿出字典)亮亮:彤彤,你的字典落在班上,我帮你带来了
彤彤:(站起来,接过字典)谢谢了。
(坐下继续写字)(亮亮急忙转身跑向奶奶,扶住奶奶)亮亮:(关心地)张奶奶,您怎么了
奶奶:(小声地)哦,没什么,老毛病了。
吃点药马上就好。
亮亮:(果断地)张奶奶,药在哪里,我帮你拿
奶奶:(奶奶比一比里屋)在我房间的桌子上。
亮亮:我这就去拿
(亮亮快步跑进去,不一会儿,拿药出来了)亮亮:张奶奶,是这个吗
奶奶:(点点头,接过药)谢谢你,好孩子
亮亮:张奶奶,我给您倒杯水吧。
奶奶:(点点头)好
(亮亮在杯上倒开水,双手递给奶奶,奶奶喝水吃药后,感觉好多了。
)亮亮:张奶奶,我给您捶捶背吧。
奶奶:(高兴地)谢谢亮亮,亮亮真乖
(亮亮专心地帮奶奶捶背。
彤彤在一旁一边心不在焉地做作业一边偷偷观察着亮亮的一举一动,感觉脸在发烧)四、彤彤变了场外音:多懂事的亮亮啊,想想自己,彤彤觉得脸在发烧……(电话突然响了起来,彤彤赶紧跑去接)彤彤:喂彤彤的妈妈:喂,是彤彤吗
彤彤:妈妈,是我。
彤彤的妈妈:彤彤,妈妈今晚要加班,可能要晚点回家,你作业做完了吗
彤彤:(情绪低落)还没呢。
今天是重阳节,老师让我们做一件让爷爷或奶奶高兴的事,我正想着呢。
妈妈:是啊,爷爷奶奶从小那么关心你,现在他们年纪大了,你也要学会关心爷爷奶奶呀……彤彤一边听电话一边偷偷看着奶奶,当看到亮亮正在给奶奶捶背的情景,明白了什么。
彤彤:(不好意思的)恩,妈妈,我知道了,你忙吧,再见
妈妈:再见
彤彤:(动脑想了想,突然想到了什么,摆手招呼亮亮)亮亮,你过来一下
(听到彤彤的叫声,亮亮跑过来,彤彤和他耳语了几句,亮亮点了点头。
两人一前一后慢慢走到奶奶跟前)彤彤:(不好意思的,拉着奶奶的手撒娇地)奶奶,您胃疼好多了吗
奶奶:(高兴的,疼爱地摸摸孙女的头)吃了药,好多了
孙女真乖
彤彤:(不好意思,一边轻轻地帮奶奶捶边一边轻轻的说)奶奶,我刚才只顾着做作业,没有帮你倒水、拿药,奶奶真对不起
奶奶:(慈爱地)没什么,乖彤彤……彤彤:(激动地)奶奶,你不是很喜欢听彤彤唱歌吗
今天是重阳节,是您的节日,我和亮亮给您唱首歌吧。
奶奶:(喜出望外的,拍着手)太好了,太好了
好久没听孙女唱歌了
彤彤 :哦,对了
爷爷可能又在邻居家下棋了,我去把爷爷也叫过来吧
奶奶:(笑逐颜开)好
好
(彤彤下)五、爷爷奶奶笑了场外音:娇气的彤彤懂得关心奶奶了,这让奶奶很开心。
(彤彤轻轻扶着爷爷,爷爷拄着拐杖,乐呵呵地走来了。
)爷爷(念):老头我今年六十七,爱听音乐爱下棋,孙女让我来听歌,我二话没说走得急。
爷爷:(高兴地)一听孙女彤彤要唱歌,我赶紧告别棋友也过来听听。
(亮亮赶紧跑过来一起扶爷爷坐到沙发上,亮亮和彤彤一起走上台,摆好架势)(音乐响起,彤彤和亮亮大方投入地唱了起来:“靠在你的肩上,能说悄悄话。
依在你的怀里,就到了家。
牵着你的手,风雨不害怕。
听着你的歌,梦里开鲜花。
奶奶格桑拉,爷爷格桑拉,我在你们眼里永远长不大。
奶奶格桑拉,爷爷格桑拉,你在我们心里永远是童话。
……(爷爷和奶奶在沙发上边开心地听着边拍手,一会儿情不自禁地和孩子们一起唱了起来……)(音乐逐渐小声)四人念:“(彤彤)莫说珠黄不值钱,莫说人老讨人嫌。
(奶奶) 家家都有父母老年,人人都有老的那一天。
(亮亮) 将心比心要敬老,尊老敬老人间正道。
(爷爷)想那老人一生操劳,一心只为后代根苗。
(合) 没有老来哪有小
不懂敬老不如羊羔
没有老来哪有小
不懂敬老不如羊羔
(四人敬礼谢幕
)
孝亲敬老日记(100字左右)要6篇
孝亲日记1.星期三的下午,我在班上表扬了孩子们,孩子们都异常高兴。
现摘录杜艺琳和杨云云同学写的孝亲日记:昨天,妈妈突然病了,头特别疼,全身难受极了,有气无力地躺在床上,脸像纸一样苍白,我心急如焚,摸了摸妈妈妈的额头,呀,好烫啊
原来妈妈发烧了。
我想,以前都是妈妈照顾我,这一回,我也要照顾妈妈。
于是我端来热腾腾的水,找来了感冒药,让妈妈吃下,再给妈妈盖上棉被,妈妈的头上沁出了汗珠。
妈妈说:“感觉好多了。
” 妈妈还夸我是好孩子呢,我心里乐开了花2.父母的爱对我来说,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形容的,但它却深深烙印在我的心里。
从小虽然由于生活所迫,他们经常不在我的身边,但他们用行动说明了一切。
记得那是在我开始记事起吧,大概是三岁的时候,我得了一场重病。
当时是一个生活艰辛的年代,生活与医疗并不好,而我的病又急需治疗,父母在家人劝告下,放弃在大医院医治,就到一般地方医疗所医治,但并没有医治好。
就在这关键的时刻,我的父母连夜不辞辛苦地背着我去县城医院治疗。
要知道走到县城,当时的路大概有八十几里吧 我终于得到了及时的治疗,医生说,如果来晚三个小时,我就有生命危险。
不光是徒步连夜背到医院,我还在那里住了大概半个月的院。
当时我的情况很糟,时不时地发病,有时把父亲或母亲的手咬住不放。
但父母理解我,关爱我,他们忍住痛,直到我安静下来。
这样的事,我并没有印象,是我外婆在我长大后讲给我听的。
我现在知道了,母亲的手有我留下的伤痕,永远也不能抹掉…… 在母亲的精心照顾下,我恢复了健康。
感谢我的母亲,感谢关心我的人。
由于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父母被迫留下我,到外面打工,但他们还是时时挂念我,给我打电话,问候我。
放假时,还接我和他们一起过。
其实父母在我心中是无法用言语来说尽的,只能用简单的言语说出在记忆中的一些事情。
我永远不会忘记,父母对我的爱。
知恩要图报,我保证我会用实际行动来报答您们的。
我亲爱的父母,您们辛苦了… 3.直到现在,我才发现,母爱是那么的暖,我爱她,因为她也爱我,所以,我不能若无其事。
“妈,我来帮你做菜吧。
”“不用,你还是抓紧写作业吧。
”我的第一次孝顺被他不知情的委婉地拒绝了。
这次我不再啰嗦,直接跑上去推开她那双粗糙的双水,我第一次感觉到,她的手是那么的冰凉,并迅速渗透到我的内心,一阵酸涩涌上心头,从我的双眸情不自禁地流出,我赶紧擦干了。
我这是第一次做菜,我发现做菜是那么的不容易,还令我有一丝的不情愿。
不知何时,我无意的发现他目不转睛的看着我,我惊讶的看着他的眸子,我看见了,那是爱,是母爱,她在哭,不,她是在笑......
关于重阳节敬老诗词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齐山登高(唐)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九月十日即事(唐)李白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唐)卢照邻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蜀中九日(唐)王勃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九日作(唐)王缙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淮上与友人别【唐】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山中送别(唐)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1]易水送别(唐)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别董大第一首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第二首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送别李叔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