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格言 > 有关蜡烛的格言及典故

有关蜡烛的格言及典故

时间:2015-06-23 12:23

有关蜡烛的名言

照别人,烧尽了自己人蜡烛春蝉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人比短暂的蜡烛,生命的价值,人生只有一次没有智慧的头脑,就像没有蜡烛的灯笼。

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 萧楚女友谊就好比一颗星星,而爱情只是一支蜡烛 友谊就好比一颗星星,而爱情只是一支蜡烛。

蜡烛是要耗尽的,而星星却永远闪光。

———— 大仲马

关于蜡烛的名言警句

【句】 乌照始潜辉,龙烛便争秉。

下《孔帖》) 田娥 【杂辞·夜】 愁人夜独伤,灭烛卧兰房。

只恐多情月,旋来照妾床。

*** 【杂曲歌辞·第六彻】 闺烛无人影,罗屏有梦魂。

近来音耗绝,终日望君门。

张仲素 【杂曲歌辞·宫中乐】 月彩浮鸾殿,砧声隔凤楼。

笙歌临水槛,红烛乍迎秋。

薛维翰 【杂歌谣辞·古歌】 美人闭红烛,烛坐裁新锦。

频放翦刀声,夜寒知未寝。

陈叔达 【自君之出矣(一作贾冯吉诗)】 自君之出矣,红颜转憔悴。

思君如明烛,煎心且衔泪。

陈叔达 【自君之出矣(一作贾冯吉诗)】 自君之出矣,明镜罢红妆。

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

杨师道 【咏舞(一作杨希道诗)】 二八如回雪,三春类早花。

分行向烛转,一种逐风斜。

蒋维翰 【古歌二首】 美人闭红烛,独坐裁新锦。

频放剪刀声,夜寒知未寝。

孟浩然 【同张将蓟门观灯】 异俗非乡俗,新年改故年。

蓟门看火树,疑是烛龙燃。

韦应物 【同褒子秋斋独宿】 山月皎如烛,风霜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张继 【饮李十二宅】 重门敞春夕,灯烛霭馀辉。

醉我百尊酒,留连夜未归。

顾况 【山春洞】 引烛踏仙泥,时时乱乳燕。

不知何道士,手把灵书卷。

权德舆 【玉台体十二首】 空闺灭烛后,罗幌独眠时。

泪尽肠欲断,心知人不知。

韩愈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月池】 寒池月下明,新月池边曲。

若不妒清妍,却成相映烛。

张仲素 【宫中乐五?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关于蜡烛的名人名言和古诗句

李商隐: 锦卷卫夫人,绣堆越鄂君。

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

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燕台四首·冬李商隐天东日出天西下,雌凤孤飞女龙寡。

青溪白石不相望,堂中远甚苍梧野。

冻壁霜华交隐起,芳根中断香心死。

浪乘画舸忆蟾蜍,月娥未必婵娟子。

楚管蛮弦愁一概,空城舞罢腰支在。

当时欢向掌中销,桃叶桃根双姊妹。

破鬟矮堕凌朝寒,白玉燕钗黄金蝉。

风车雨马不持去,蜡烛啼红怨天曙杜牧「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白蜡烛诗(代夫赠人景胜银釭香比兰,一条白玉逼人寒。

他时紫禁春风夜,醉草天书仔细看长门烛王建秋夜床前蜡烛微,铜壶滴尽晓钟迟。

残光欲灭还吹著,年少宫人未睡时夜归白居易半醉闲行湖岸东,马鞭敲镫辔珑骢。

万株松树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

楼角渐移当路影,潮头欲过满江风。

归来未放笙歌散,画戟门开蜡烛红雪夜喜李郎中见访兼酬所赠 白居易可怜今夜鹅毛雪,引得高情鹤氅人。

红蜡烛前明似昼,青毡帐里暖如春。

十分满盏黄金液,一尺中庭白玉尘。

对此欲留君便宿,诗情酒分合相亲因梦得题公垂所寄蜡烛因寄公垂 白居易照梁初日光相似,出水新莲艳不如。

却寄两条君领取,明年双引入中书。

[注:宰相入朝举双烛,余官各一。

]寒食(一作寒食日即事) 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华清宫感旧王建尘到朝元边使急,千官夜发六龙回。

辇前月照罗衫泪,马上风吹蜡烛灰。

公主妆楼金锁涩,贵妃汤殿玉莲开。

有时云外闻天乐,知是先皇沐浴来晚坐寄友人温庭筠九枝灯在琐窗空,希逸无聊恨不同。

晓梦未离金夹膝,早寒先到石屏风。

遗簪可惜三秋白,蜡烛犹残一寸红。

应卷鰕帘看皓齿,镜中惆怅见梧送李校书赴吉期贾岛筮算重重吉,良期讵可迁。

不同牛女夜,是配凤凰年。

佩玉春风里,题章蜡烛前。

诗书与箴训,夫哲又妻贤闻李夷遇下第东归因以寄赠 薛能囊中书是居山写,海畔家贫乞食还。

吾子莫愁登第晚,古人惟爱贱游闲。

舟行散适江亭上,郡宴歌吟蜡烛间。

从此乐章休叙战,汉兵无阵亦无蛮。

何当共剪西窗烛,共话巴山夜雨时子 晏殊海上蟠桃易熟,人间好月长圆。

惟有掰钗分钿侣,离别常多会面难。

此情须问天。

蜡烛到明垂泪,熏炉尽日生烟。

一点凄凉愁绝意,谩道秦筝有剩弦。

何曾为细传南乡子苏轼何处倚阑干。

弦管高楼月正圆。

胡蝶梦中家万里,依然。

老去愁来强自宽。

明镜借红颜。

须著人间比梦间。

蜡烛半笼金翡翠,更阑。

绣被焚香独自眠。

如梦令贺铸相见时难别易。

何限玉琴心意。

眉黛只供愁,羞见双鸳鸯字。

憔悴。

憔悴。

蜡烛销成红泪.蜡烛 罗邺暖香红焰一时燃,缇幕初垂月落天。

堪恨兰堂别离夜,如珠似泪滴樽前。

蜡烛郑谷仙漏迟迟出建章,宫帘不动透清光。

金闱露白新裁诏,画阁春红正试妆。

泪滴杯盘何所恨,烬飘兰麝暗和香。

多情更有分明处,照得歌尘下燕梁。

有关蜡烛的名言

照别人,烧尽了自己人蜡烛春蝉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人比短暂的蜡烛,生命的价值,人生只有一次没有智慧的头脑,就像没有蜡烛的灯笼。

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 萧楚女友谊就好比一颗星星,而爱情只是一支蜡烛 友谊就好比一颗星星,而爱情只是一支蜡烛。

蜡烛是要耗尽的,而星星却永远闪光。

———— 大仲马

有关磨练意志的名言警句,历史典故以及现代成功人士(名人)的事例

格言: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2.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第三十三章 3.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宪问》 4.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 5.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 6.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 7.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

—— 8.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

—— 9.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 10.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刘禹锡 11.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

——李咸用 1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 13.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朱熹《答巩仲至》14、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 萧楚女 15、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

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16、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郭小川 17、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 列夫·托尔斯泰 18、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 爱因斯坦 19、生活真象这杯浓酒,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呵,就不会这样可口

—— 郭小川 20、沉沉的黑夜都是白天的前奏。

—— 郭小川 21、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

—— 雪莱 22、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 屠格涅夫 23、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 陶铸 24、常求有利别人,不求有利自己。

—— 谢觉哉 25、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孔丘 26、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 陶渊明 27、志不强者智不达。

—— 墨翟 2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陈涉 29、志当存高远。

—— 诸葛亮 30、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曹操 31、燕雀戏藩柴,安识鸿鹄游。

—— 曹植 32、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王勃 33、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 李白 34、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 苏轼 35、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李清照 36、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 陆游 37、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

—— 吕坤 38、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 张闻天 39、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到表现。

—— 黑格尔 40、生命的全部的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

——左拉 41、活着的时候,疑虑牵挂着死;死的时候,又眷眷恋栈着生。

无怪乎有太多的人一生都活得不安然,活得好累。

——杏林子 42、无论何时,只要可能,你都应该“模仿”你自己,成为你自己。

——(美)莫尔兹 43、人活着总是有趣的,即便是烦恼也是有趣的。

——(美)亨利·门肯 44、人生最困难的事情是认识自己。

——特莱斯 。

45、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苏格拉底 46、理想如晨星,——我们永不能触到,但我们可像航海者一样,借星光的位置而航行。

——史立兹 47、悲观的人,先被自己打败,然后才被生活打败;乐观的人,先战胜自己,然后才战胜生活 ——汪国真 48、没有风浪,就不能显示帆的本色;没有曲折,就无法品味人生的乐趣。

49、落叶——树叶撒下的泪滴,既已落下,何须再弯腰拾起;与其肩负苦涩的回忆,不如走向明天,淋浴春雨。

50、人们似乎每天在接受命运的安排,实际上人们每天在安排着自己的命运。

5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刘备 52、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诸葛亮 53、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荀况 54、春天不播种,夏天就不生长,秋天就不能收割,冬天就不能品尝。

——海涅 55、做人不可有傲态,不可无傲骨。

——(清)陆陇其 56、白日莫闲过,青春不再来。

—— 林宽 57、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刘希夷 58、大丈夫行事,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顺逆,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

——(明)黄宗羲 59、一个人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渺小。

—— 保 罗 60、岁月可以赢去我们的生命,却赢不去我们一路留下的欢声笑语,我们的祝福,无尽的爱意。

——杏林子 61、知了的吟唱为何使人厌烦

因为它只会重复自己的名字。

62、如果你曾经把失败当成清醒剂,就千万别让成功变成迷魂汤。

63、扭曲的身影,企望太阳光来赐予正直,那是徒劳的。

故事: 周恩来小时候的故事鸡叫三遍过后,周家花园里传出了阵阵琅琅的读书声: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读着、读着,周恩来很快就把这首诗背得滚瓜烂熟了,但他总觉得没有透彻领会诗的意境:每一粒到底有多辛苦呢

第二天,周恩来来到蒋妈妈家玩。

吃饭的时候,他望着白花花的大米饭迫不及待的问道:“蒋妈妈,这大米饭是怎么来的呢

” 蒋妈妈很喜欢周恩来好问的精神,就笑着告诉他:“大米是稻子舂成的。

稻子浑身有一层硬硬的黄壳。

它的一生要经过浸种催芽、田间育秧、移栽锄草、施肥管理、除病治虫、收割脱粒,一直到舂成大米。

”“啊,吃上这碗大米饭,可真不容易啊

”周恩来惊讶地说。

“是呀,这十多道关,也不知道要累坏多少种田人呢,这香喷喷的大米饭是种田人用血汗浇灌出来的。

”蒋妈妈深有感触地说。

蒋妈妈一番深刻的教诲,不仅加深了周恩来对诗意的理解,更激励他勤奋学习。

为了过好习字关,他除了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还坚持每天练一百个大字。

有一天,周恩来随陈妈妈到一个路途较远的亲戚家,回来时已是深夜了。

一路上风尘劳累,年幼的恩来已精疲力尽、呵欠连天,上下眼皮直打架,但他仍要坚持练完一百个大字再休息。

陈妈妈见状,心疼不过,劝道:“明天再写吧!”“不,妈妈,当天的事当天了

”周恩来说服了陈妈妈,连忙把头埋在一盆凉水里,一下子把瞌睡虫赶跑了,头脑也清醒多了。

一百个字刚写完,陈妈妈一把夺过恩来的笔说:“这下子行了吧,快睡觉!”“不

”周恩来仔细看完墨汁未干的一百个大字,皱着眉头认真地说:“陈妈妈,你看这两个字写歪了。

”说着,周恩来白嫩的小手又挥起笔来,把那两个字又写了三遍,直到满意这止。

这是一个关于残疾人自强自立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朱文举,今年42岁,家住南县三仙湖镇。

10天前,记者专程从益阳赴南县,采访了这位常年在外演出的流浪歌手。

朱文举这次回家,是应邀参加南县一年一度的政协会议。

于是,记者便有机会,记录下这个令人特别感动的故事。

为自己找一种活法 哲人说,苦难是上帝赐予人的财富。

40年前,因为患小儿麻痹症,当时不到两岁的朱文举从此再也无法站起来了。

望着这个刚刚学会移步,昨天还活蹦乱跳的孩子,忽然间便瘫坐在地上,做父母的最先反应是这孩子一辈子怕是完了

据医生讲,这孩子,即使不死,能够站起来的希望等于零。

但做父母的,决不会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孩子一生一世就这样子。

为了给朱文举治病,母亲干脆辞掉了工作,抱着他四处求医。

长沙、常德、岳阳,大小医院跑过几十家。

正规医院不行,就找民间草药郎中,几乎访遍了周边5个县市。

倾其家中所有,结果仍无济于事。

转眼3年过去了,朱文举的双腿仍然处在麻木中,并一天天在萎缩…… 慢慢懂事的朱文举,从大人的眼神中似乎读出了些自己的不幸。

但他朦胧中感觉自己不会死。

他会在父辈亲情中活下来。

那时的朱文举家里,住在沱江边一条叫上河街的居民区里。

儿时给他最初的印象便是,那河里的水怎么会是那么多,那么多。

特别是夏天一到,河滩上的绿树便不见了,黄黄浊浊的河水便淹到了麻石街上、上了阶基,进了房门。

父母最先安置的是举举,让他坐在用杉木或楠竹架起的棚子上,旁边放着一个脚盆。

那时的举举,对这一切并不感到是灾难,只要背着上班去的大人,他便双手爬进脚盆里,去加入街上那些用同样方法在河街上漂来漂去的同伴之中,从东家到西家,从街的这头又到那头,一天断黑,玩得连吃饭都忘了。

河街地势很低,有时夏季,有时初秋,反正年年家里遭水淹。

为了生存,大人们便年年要逢涨水从河街搬到江堤上,然后退水后又从堤上搬回家中。

年复一年。

为什么要搬家呢

那时举举问大人。

不搬家会被水淹死的

大人告诉他。

望着哥哥姐姐们上学读书,举举觉得特别有趣。

一个人在家的时候,他找来纸笔,学着写写画画,见什么画什么,还挺像那么回事。

记得6岁时,他画了一只小河虾,被母亲看到,母亲惊喜不已,拿着举举的画儿到街上四处炫耀,逢人便说,我家举举好聪明的

7岁时,朱文举上学了。

他的家里离学校大约有一里路。

哥哥姐姐,街坊邻居轮流背着举举上学放学,不管刮风下雨,上学的路上,总有一大帮同学在他一起。

同学们视举举为亲人一样。

朱文举至今还记得,有无数的小伙伴背过他、抱过他。

在采访中,他告诉记者,有这样一大串名字:欧有才、李志文、杨树根…… 这些小伙伴,就是他不能站起的双腿

让他慢慢从少年走向成人。

尽管上学成绩好,朱文举上完初中后,就没有继续升入高中。

因为那时,对于一个双腿残疾的青年,上大学是不可以幻想的。

升学无望的朱文举为了自己今后的生存,决定学门手艺,靠自己养活自己 ,决不能再给家里添负担。

于是,他求人买来有关维修钟表的书籍、工具,自己关在家里,躲在蚊帐里拆装父亲从同事手中要来的废手表、闹钟、拆开又拼装,装好又拆开,坐在床上,从早到晚。

朱文举从小就是一个做什么事都讲认真的人。

他学修钟表,可谓无师自通,当他试着在街上摆出自己的钟表修理摊,很多人说,这举举只有几个月不见,便学会了一门手艺

并且还像模像样,一干就是6年,在当地还蛮有名气。

歌声唱得幸福来 不到20岁的朱文举不但精通手艺,还极具艺术天赋。

他的周围为什么一直会有那么多男男女女的朋友,这还要感谢父母给他生了副好嗓子。

朱文举会唱歌

唱得跟歌星一模一样

从小到大,从学校到走出社会,熟悉他的人都这样夸文举。

上小学时就有了音乐课。

那时音乐课就是老师在台上教唱歌,不管什么新歌,文举只要唱上两遍,便能单独唱来,且咬字乐感一点也不会比老师差。

有时偷懒的老师干脆让文举领着同学们唱。

学校的文艺演出,唱歌每次都是文举拿第一,稍大一些,文举又学会了吹口琴、拉二胡。

老师评价他,说朱文举学什么像什么,真的是个天才。

背地只摇头叹息:可惜废了双腿

但朱文举自己不这么想,他觉得自己并不缺少什么。

特别是他发现自己会唱歌之后。

除了有一帮朋友,文举还有一件心爱之物,那就是父母为他买的一个立体声收音机。

从收音机里,他认识了蒋大为、李双江、关贵敏等一大批他最喜爱的歌星。

但他最好、模仿得最认真的还是李双江。

每当听到一首好歌,关了收音机,文举便会对着家里厨房那口大缸,放开嗓子,纵情歌唱。

然后,从水缸回传出来的颤音里,找到自己特别受用的一种感觉,通体舒畅。

朋友同学聚会,总会请文举唱上几曲。

街坊邻里办着什么喜事,也会有人提议“去请文举来唱几首歌”。

只要有请,朱文举总会尽量满足,决不找借口拒绝。

他深深体会到:这是社会对他的一种热爱啊

会唱歌的朱文举开始在当地及周边有了名气。

他学唱的《红星照我去战斗》、《再见吧,妈妈》、《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等歌曲可以以假乱真,与歌星相媲美。

1983年,南县举办十大歌手赛,没有事先报名的朱文举直接进入决赛,以一曲饱含深情地《再见吧,妈妈》获得特别奖。

次年,又毫无争议地夺得第二届南县十大歌手赛冠军。

朱文举至今还记得,那是第一次真正亮相舞台,他摇着轮椅,被工作人员推上舞台时,一种自信豪迈的激情充满他的胸怀,他一口气唱了5首歌曲,越唱感觉越好,台下观众几乎疯了一样地鼓掌,他只好一次又一次地谢幕,含着热泪。

1985年,原益阳地区举办艺术节,作为残疾人的朱文举被特别邀请参加,首次亮相益阳舞台的朱文举一展歌喉,便赢得如潮的掌声…… 同年,22岁的朱文举在歌声中赢得了鲜花和掌声的同时,也赢得了爱情。

经人介绍,一位叫黄艳琼的美丽村姑走访了朱文举。

22岁的黄艳琼漂亮贤惠,聪明能干,随着与朱文举交往的增加,她被小伙子多才多艺和美妙歌声所吸引,她决定将自己的终身托付给这位善良的残疾人,同时决定要照顾他一辈子。

尽管当时遭到了种种非议,但极有主见的黄艳琼并没有被外界的种种干扰所动摇。

没有隆重的婚礼,只有朱文举和身边朋友们歌声的祝福。

认识不到一年时,他们终于结合在了一起。

当时,南县有位作家,还写一篇题为《歌为媒》的文章,登在省报的头版,压题照片是一对新人相依相偎的幸福…… “感谢妻子,这些年来对我的关怀和付出,没有她的扶助,就没有我幸福的今天

”朱文举面对记者,深情地感慨到。

如今的朱文举有了一个幸福的家庭,儿子朱可嘉自谋了一份职业,收入稳定可观,女儿朱可券2002年考入沈阳航空工业学院,现在已是大四的学生。

朱文举这些年常年在外奔波,家里的一切就托付给了能干的妻子。

一路歌声一路情 朱文举与黄艳琼结婚后,他们先后办过鸡场,开过饭店、旅店、歌厅。

每做一样,由于两口子勤奋、认真,待人又真诚,每次都能做好。

动脑子的事是朱文举,体力活全落在了妻子身上。

这些年,不管从事何种职业,但有一爱好没有放弃,那就是唱歌。

朱文举唱歌唱出名堂后,从益阳唱到了省城长沙。

1992年,他被省残联推荐参加由中央宣传部,国家民政部、残联等7部委举办的首届全国残疾人歌手大赛,在北京国际剧院,面对来自全国各地,包括港澳台的近200名歌手,朱文举成竹在胸,以一曲高昂优美的《八百里洞庭美如画》赢得了有李双江等名家担任评委的10个评委,9个最高分,而最终夺得金奖。

来自洞庭湖的朱文举在北京成了媒体热追的明星。

可有谁会知道,这个不到两岁就瘫痪的湖乡小镇的年轻人,热爱唱歌,却没有正式接受过哪怕一天正规的训练,更谈不上名师指点

他那富有穿透力的歌喉,是源自他从小培养的一种顽强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啊

从北京载誉归来的朱文举,受演艺圈朋友的邀请,准备去北京打拼,展示自己的才艺,体现其人生价值。

但那时,孩子都小,他不忍心丢下孩子,让妻子一人承忍家庭的重负,他婉言谢绝了朋友的好意。

随着孩子的长大成人,朱文举再次萌发了想到外面闯闯的念头。

但这时,他却是快40岁的人了,他试着向外面联系,但终因年龄或身体原因,得到的都是对方委婉的谢拒。

靠别人不如靠自己

从小不相信命运的朱文举决定自己树自己的旗帜。

他买来一辆农用货车,稍加改装,便成了客车,请来司机,又置办了舞台、音响、道具等设备。

2003年他的爱心歌舞团才3人,便开始在外演出了。

随着影响扩大,慢慢地加盟的同伴便越来越多,但朱文举不盲目招人,首要条件,对方必须是残疾人。

赫山区沧水铺的甘果,是位盲人小伙子,才23岁,以通俗歌曲见长,现在成了他的台柱子。

每月收入超过了1000元。

2004年,在桃江县三塘街演出时,朱文举发现一位身高只有60公分、28岁的李铁姣,当时,这位矮哥除了体形有特色,并无其他特长,在家靠父母供养,日子过得并不宽裕。

在演出现场,朱文举有了想培养他的想法,与对方家庭一联系,矮哥父母举双手赞成。

现在的矮哥跟着“举哥”走南闯北,唱歌跳舞样样搞笑,成了举哥的铁杆兄弟。

现在,朱文举的爱心歌舞团已有了近20位演职人员,清一色的残疾人。

在演出中,朱文举感受最深的是,他不但带领这帮残疾艺人有了生存的希望,更能让他们有了一种向上的精神。

他们一路演出,从湖南到湖北,从广东到广西、到海南、到西北……每到一处,他们在感受一份社会爱心的同时,也给当地的残疾人留下一种自强不屈的精神,在一路呼唤爱心的同时,还在不自觉中张扬着一种人性的光辉。

2005年8月,在茶陵县赤堂镇,有一位同是失去下肢的中年人,看完朱文举的演出后,吃力地摇着轮椅走上舞台,紧紧拉住他的双手,激动得不知说什么话。

最后,他执意要请爱心歌舞团的演员吃顿饭,以表示他对他们的敬意。

当朱文举他们婉言谢绝之后,他只好掏出200元钱,让同伴们在路上买些水喝。

朱文举没有收这位兄弟的钱,离开该镇时,他带领全体演员买上水果、礼品上门看望,并专场为这位残疾大哥演唱了自己最拿手的几首歌曲,令在场的乡亲们感动得一个个泪流满面…… 朱文举的爱心歌舞团成立两年来,他坐着那辆被伙计称之为“快乐的大篷车”已到过全国近10个省市,大小演出近700场次。

朱文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向记者透露:等他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后,他会将爱心歌舞团做大做强,进一步上规模、上档次,团结和帮助更多的残疾人,让他们都能好好活着

活得精彩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