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格言 > 醒世格言郑日奎

醒世格言郑日奎

时间:2015-10-26 09:01

【历史】郑日奎是哪个朝代的

出自:游钓鱼台翻译:我就想要停船靠岸登上山去,可是船夫坚持不同意。

附原文及翻译:游钓台记(1)钓台在浙东,汉严先生隐处也(2)。

先生风节(3),辉映千古(4),予夙慕之(5)。

因忆富春、桐江诸山水(6),得借先生以传,必奇甚,思得一游为快。

顾是役也(7),奉檄北上(8),草草行道中耳(9),非游也(10)。

然以为游(11),则亦游矣。

舟发自常山(12),由衢抵严(13),凡三百余里,山水皆有可观。

第目之所及(14),未暇问名,颔之而已(15)。

惟诫舟子以过七里滩(16),必余告(17)。

越日(18),舟行万山中,忽睹云际双峰,崭然秀峙(19),觉有异(20),急呼舟子曰:“若非钓台邪(21)

”曰:“然矣。

”舟稍近,近视之(22),所云两台(23),实两峰也。

台称之者(24),后人为之也。

台东西峙(25),相距可数百步(26)。

石铁色,陡起江干(27),数百仞不肯止(28)。

巉岩傲睨(29),如高士并立(30),风致岸然(31)。

崖际草木,亦作严冷状(32)。

树多松,疏疏罗植(33),偃仰离奇各有态(34)。

倒影水中,又有如游龙百余,水流波动,势欲飞起。

峰之下,先生祠堂在焉。

意当日垂纶(35),应在是地,固无登峰求鱼之理也。

故曰:“峰也而台称之者,后人为之也。

”山既奇秀,境复幽茜(36),欲舣舟一登(37);而舟子固持不可,不能强(38),因致礼焉(39),遂行。

于是足不及游,而目游之。

俯仰间(40),清风徐来(41),无名之香(42),四山飘至,则鼻游之。

舟子谓滩水佳甚,试之良然(43),盖是即陆羽所品十九泉也(44),则舌游之。

顷之(45),帆行峰转,瞻望弗及矣(46)。

返坐舟中,细绎其峰峦起止(47)、径路出没之态(48),惝恍间如舍舟登陆(49),如披草寻磴(50),如振衣最高处(51)。

下瞰群山趋列(52),或秀静如文(53),或雄拔如武(54),大似云台诸将相(55),非不杰然卓立(56),觉视先生,悉在下风(57)。

盖神游之矣。

思稍倦,隐几卧(58),而空蒙滴沥之状(59),竟与魂魄往来,于是乎并以梦游,觉而日之夕矣(60)。

舟泊前渚(61),人稍定,呼舟子劳以酒(62),细询之曰:“若尝登钓台乎(63)

山之中景何若

其上更有异否

四际云物(64),何如奇也

”舟子具能悉之,于是乎并以耳游。

噫嘻(65),快矣哉,是游乎!客或笑谓:“郑子足未出舟中一步,游于何有

”“嗟呼!客不闻乎

昔宗少文卧游五岳(66),孙兴公遥赋天台(67),皆未尝身历其地也。

余今所得,较诸二子,不多乎哉

故曰,‘以为游,则亦游矣’。

”客曰:“微子言(68),不及此。

虽然,少文之画,兴公之文,盍处一焉(69),以谢山灵(70)

”余窃愧未之逮也(71),遂为之记。

[1]作品注释(1)钓台:相传是东汉严子陵钓鱼的地方,一名严陵濑(lài),在今浙江桐庐西富春山。

台东西各一,下瞰大江,古木丛林,深奇郁秀,宋代范仲淹于此立祠。

(2)严先生:指严光,字子陵,东汉初会稽余姚(今属浙江)人,早年曾与汉光武帝刘秀同学。

刘秀做皇帝后,他改名换姓,隐居不仕。

后被刘秀觅得,召到京师洛阳,授以谏议大夫,固辞不受,归隐于富春山。

隐处:隐居的地方。

(3)风节:风姿志节。

(4)辉映千古:犹言永放光辉。

(5)夙(sù):平素,平生。

慕:仰慕。

(6)“因忆”四句:意谓想到富春江、桐江的许多山水是靠严光的名声而得以传布的,一定特别有趣,所以很想能到那里游览一下,以为快事。

“忆”,想到。

“富春、桐江”,浙江(水名)从桐庐到钱塘江一段叫富春江;从新安江到桐庐一段叫桐江。

(7)顾:转而想到。

是役:这次差(chāi)遣。

(8)奉檄(xí):等于说奉命。

“檄”,古代书写公文的木简,此指使命。

(9)草草:匆忙。

(10)非游:不是游览。

(11)“然以”二句:意谓如果思想上把它当作一次游览,那它就是游览了。

(12)常山:在今浙江常山县。

(13)衢(qú):衢州,治所在今浙江衢县。

抵:到达。

严:严州,治所在今浙江建德。

(14)第:只是。

目之所及:谓视野,眼力看到的。

(15)颔(hàn)之而已:点头表示赞美罢了。

(16)诫:告诫。

舟子:船夫。

七里滩:一名七里濑,亦称富春渚,在钓台西。

两山壁立耸起,连亘延续约七里。

(17)余告:告诉我。

(18)越日:第二天。

(19)崭然:高峻的样子。

(20)觉有异:发现异常的景象。

(21)若非:莫不是。

(22)迫视:近看。

(23)所云:所谓。

(24)“台称”二句:谓将峰称作台,是后人这么叫它的。

(25)跱(zhì):同“峙”,相对耸立。

(26)可:大约。

(27)江干:江边。

“干”,岸。

(28)“数百”句:意谓高出数百仞。

(29)巉(chán)岩傲睨(nì):险峻的山峰,倨傲旁视,神态蔑世。

(30)高士:志行高洁的隐士。

(31)风致:风度、品格。

岸然:挺立的样子。

(32)严冷状:性情不随俗,冷然不可狎的样子。

(33)疏疏:形容株距不密。

罗植:种植在钓台周围。

(34)“偃仰”句:意谓松树或卧倒,或仰首,或奇形怪状,都各有独特神态。

(35)意:猜想。

垂纶:放线钓鱼。

(36)幽茜(qiàn):僻静葱碧。

“茜”,通“蒨”,草盛青葱。

(37)舣(yǐ)舟:停船靠岸。

(38)强(qiǎng):勉强。

(39)“因致”二句:意谓因而只能对钓台致以敬礼,就继续行进。

(40)俯仰间:一会儿。

(41)徐来:慢慢吹来。

(42)无名之香:一种难以形容的香味。

(43)良然:果然如此。

(44)陆羽:字鸿渐,竟陵(在今湖南境内)人,一名疾,字季疵。

上元(760─761)初期隐居苕溪(浙江吴兴县),自称桑苎翁,又号竟陵子。

唐代著名隐士,精于品茶,著有《茶经》三篇。

后世奉为茶神。

品:品评。

(45)顷之:一会儿。

(46)弗:不。

(47)细绎:仔细地寻究。

(48)径路:山路。

(49)惝恍(tǎnghuǎng):迷迷糊糊。

(50)披:分开。

磴(dèng):石头台阶。

(51)振衣:整理衣裳,抖擞精神。

(52)趋列:拥向钓台,排列成行。

(53)或:有的。

文:谓文臣。

(54)雄拔:雄健挺拔。

武:谓武将。

(55)云台诸将相:公元60年(东汉明帝永平三年),在南宫云台为光武帝时开国功臣二十八人立像,以志纪念(见《后汉书·马武传论》)。

此指其事。

(56)杰然卓立:杰出而挺立。

(57)悉在下风:意谓云台二十八将相都比不上严光高尚。

(58)隐几:靠着几案。

(59)空蒙:细雨迷茫的样子。

滴沥:雨点滴落的声音。

(60)觉:醒来。

日之夕:天色已晚。

(61)渚(zhǔ):水中小岛。

(62)劳以酒:用酒食慰劳船夫。

(63)若:你。

(64)云物:景物。

(65)噫嘻:赞叹声。

(66)宗少文:南朝宋代著名画家,名炳,字少文,南阳涅阳(今河南镇平)人。

性喜漫游山水,晚年病居江陵。

将所游山水画于壁上,自称“卧以游之”。

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67)孙兴公:东晋名士,名绰,字兴公,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遥)人,家住会稽。

官至廷尉卿,领著作。

他曾观画想象而作《游天台山赋》。

(68)微:如果不是。

(69)盍处一焉:意谓或者画一幅画,或者写篇文章。

“盍”,何不。

(70)谢:告诉。

山灵:山神。

(71)“余窃”二句:我未能达到他们的水平,暗自感到惭愧,于是就用记叙的文体,把这件事记载下来。

愧,惭愧。

逮(dài),达到,赶上。

作品译文钓台在浙江东部,是东汉严子陵先生隐居的地方。

先生的风度气节,映照千古,我素来仰慕他,很想能够游览一次(钓台)为快乐。

不过这次送公文到北方去,匆匆忙忙走在路上,不是游览。

但当作是游览,就也算是游览了。

我坐船从常山出发,一路总共三百多里,山水都有值得观赏的。

但眼睛看到的,来不及问名字,点点头罢了。

只有叮嘱船夫当船经过七里滩时,一定要告诉我。

过了一天,船在群山中航行,忽然看见云端两座山峰挺拔对峙,急忙呼叫船夫说:“这不是钓台吗

”船夫回答说“这就是了

”迫近细看,人们所说的两台,实际是两座山峰。

两台东西对峙,相隔大约几百步,耸立在江边,高几千尺还不止。

险峻的山岩就像高士站在一起,神态高傲。

山峰上的树多是松树,疏疏落落各处种植,高低奇特各有形态;它们的影子倒映在水中,又好像百多条游动的龙,水波流动,那样子好像要飞起来。

山峰下面,严先生的祠堂就在那里。

料想他当日垂钓,应该就在这里,本来就没有登上山峰去钓鱼的道理。

这山既奇特秀丽,环境又幽美,我就想要停船靠岸登上山去,可是船夫坚持不同意。

不能勉强他,于是对这山行一个礼,船继续航行。

于是我的脚不能够去游览而眼睛去游览了。

低头抬头之间,阵阵清风慢慢吹来,说不出名字的香气,从四面山峰传来,那么我的鼻子也游览了。

船夫说七里滩水质很好,尝一尝确实是这样,那么我的舌头也游览了。

一会儿,随着船行进,山峰转过去,就望不到了。

转身坐在船舱中,恍惚间好像离开船登上岸,像拨开草寻找石级,像整顿衣服站在最高处,向下俯瞰,群山排列,有的清秀沉静像文人,有的雄伟挺拔像武夫,非常像东汉云台众位将相,并非不杰出高超,觉得与严先生比较,却都处在下风了,这是我的精神游览了。

天色晚了,船停泊在前面沙洲。

大家稍为安定,就叫船夫来,用酒慰劳他,详细询问他说:“你曾经登过钓台吗

山中的景色怎么样

”船夫全都能够回答,于是我的耳朵也一并游览了。

啊呀,这次游玩真快乐啊

有个客人笑着对我说:“您的脚没有走出船中一步,又在哪里游览呢

”唉,客人不曾听说过吗

从前宗少文躺在床上游历五岳,孙兴公在远处作《天台山赋》,都没有亲身到那地方。

我现在所得到的,跟这两个人比较,不是显得多了吗

所以说:当作是游览,就也算是游览了。

客人说:“如果没有听您一番话,就想不到这些。

虽然是这样,有少文的画,兴公的赋,您为什么不制作一篇文章,来答谢山的神灵呢

”我自愧比不上他们,便写了这篇游记。

横峰有几座有名的山

[编辑本段]八景  一、积翠  郑日奎  青未了,此地得。

  岩壑无端幻,松杉若为容。

  岚光开薄雾,夜色滞疏钟。

  待访幽居士,烟霞路几重。

  注:郑日奎为清朝进士,横峰即岑山,在县城北1.5公里,因山横卧城北得名,草木茂盛翠绿。

  二、龙泉晓钟  费 宏  天划山腰洞,神斛石窍泉。

  野眸真快我,尘眼一醒然。

  坐久云成宇,吟边树拂烟。

  谁能忘世虑,来此学飞仙。

  注:费宏为明朝宰相,人。

岑山洞又名,在城北1.5公里,庵内原有铜钟,晨晓撞钟声音远传城内。

  三、天台远眺   刘仪宠  天台最高处,一望半东南。

  万壑争呈秀,诸峰并吐岚。

  山河云作界,城廓树相参。

  寄语登临者,毋轻此小庵。

  注:刘仪庞为清朝(今横峰)知县,在城东1公里,因山顶平坦似台得名,极目远眺可见的鹅湖山、的。

  四、赭亭堆霞  李奎  赭亭名最著,乘兴共攀缘。

  路拥槎,瀑布泉。

  回头如望井,举步若升天。

  此即蓬莱境,令人思豁然。

  势耸层霄表,群山罕与齐。

  仰观天甚近,俯视地何低。

  洞古龙常出,云深鸟乱啼。

  徘徊谈论久,归步夕阳西。

  注:李奎为明朝公卿·赭亭山在上畈乡杨家村境内,南界铅山县,山呈赭色,远望似亭得名,这座红石山在霞光照耀下恰似一堆红霞。

  五、玉屏文笔  郑日奎  孤峭凌云出,江朗梦未通。

  风烟任批抹,霜雪几磨垅。

  地启文明兆,人增诗赋雄。

  岂同殷浩废,咄咄但书空。

  注:文笔峰即笔架山,在莲荷乡境内,因山形似笔架得名。

  六、鹤石摩天  刘仪宠  寒原一片石,似鹤势悠然。

  不向林泉下,将腾霄汉边。

  谁能施俗网,似可载真仙。

  何日发长唳,声闻彻九天。

  注:鹤石山在上畈乡境内,因山形似一只展翅冲天的仙鹤而得名。

  七、横溪曲水  刘仪宠  横溪清浅水,共说似兰亭。

  红红鱼翻浪,幽幽鸟下汀。

  流来一涧绿,照去万峰青。

  不断如琴响,高人彻夜听。

  注:横溪即岑山流经县城的溪水,今县中操场东西小河边有“横溪曲水”石刻。

  八、马潭印月  郑日奎  一鉴马潭水,偏与明月宜。

  幻成空际色,添得画中诗。

  影浸峰峦湿,光分草树滋。

  蛟龙寒不寐,夜半恐潜移。

  注:马潭即龙潭,在青板乡徐村境内,此潭深不可测,月照如雪。

富春山居图合壁图卷怎么样

江左风华 ——贺元黄公望合璧联展 题记“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兰。

能不忆江南

” 江南承载着华夏千古的文脉和幽思。

在我,江南不仅仅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

对江南的幽思中有太多文化的沉淀和念想。

入山眺奇壑,幽致探何穷。

一水清岑外,千岩绮照中。

萧森凌杂树,灿烂映丹枫。

有客茅茨里,居然隐者风。

——黄公望题 积雨紫山深,楼阁结成阴。

道书摊未读,坐看鸟争林。

——黄公望题自画 “至正七年,仆归富春山居,无用师偕往,暇日于南楼援笔写成此卷,兴之所至,不觉布置如许,逐旋填,阅三四载未得完备,盖因留在山中,而云游在外故尔。

今特取回行李中,早晚得暇,当为着笔。

无用过虑有巧取豪(夺)者,俾先识卷末,庶使知其成就之难也。

十年青龙在庚寅节前一日,大痴学人书于云间夏氏知止堂。

”(黄公望题自画) “……此富春山之别径也。

予向构一堂于其间,每春秋时焚香煮茗,游焉息焉。

当晨岚夕照,月户两窗,或登眺,或凭栏,不知身世在尘寰矣。

”(黄公望题自画) “余生平嗜懒成痴,寄心于山水,然未得画家三昧,为游戏而已。

……余友云林,亦能绘事,伸此纸索画,久置中,余每遇闲窗兴至,辄为点染,迄今十有年余,以成长卷,为江山胜览,颇有佳趣,惟云林能赏其处为知己。

嗟夫,若此百世之后,有能具只眼者,以为何如耶。

至正戊子十月大痴学人黄公望。

”(黄公望题为倪云林所作) 西晋左思其一 杖策招隐士,荒涂横古今。

岩穴无结构,丘中有鸣琴。

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

石泉漱琼瑶,纤鳞或浮沉。

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何事待啸歌,灌木自悲吟。

秋菊兼糇粮,幽兰间重襟。

踌躇足力烦,聊欲投吾簪。

南朝宋刘义庆二则 “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

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

’皆相视流泪。

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

因起仿偟,咏左思。

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 东晋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 东晋王献之“山阴道上行” “云生满谷,月照长空。

潭涧注泻,翠羽欲流。

浮云出岫,绝壁天悬。

千岩竞秀,万壑争流。

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若秋冬之际,犹难为怀。

” 北魏郦道元卷四十 “江以南至日南郡二十水,禹贡山水泽地所在,江水出三天子都,《山海经》谓之浙江也。

……浙江又北径新城县,桐溪水注之。

水出吴兴郡于潜县北天目山。

山极高峻,崖岭竦叠,西临峻涧。

山上有霜木,皆是数百年树,谓之翔凤林。

东面有瀑布,下注数亩深沼,名曰浣龙池。

……又东南连山夹水,两峰交峙,反项对石,往往相捍。

十余里中,积石磊砢,相挟而上,涧下白沙细石,状若霜雪。

水木相映,泉石争晖,名曰楼林。

……” 南朝宋谢灵运《富春渚》 宵济渔浦潭,旦及富春郭。

定山缅云雾,赤亭无淹薄。

遡流触惊急,临圻阻参错。

亮乏伯昏分,险过吕梁壑。

洊至宜便习,兼山贵止讬。

平生协幽期,沦踬困微弱。

久露干禄请,始果远游诺。

宿心渐申写,万事俱零落。

怀抱既昭旷,外物徒龙蠖。

南朝梁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南朝梁吴均《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 南北朝庚信《哀江南赋》 “日暮途远,人间何世

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壮士不还,寒风萧瑟。

……钓台移柳,非玉关之可望;华亭鹤唳,岂河桥之可闻

” “孙策以天下为三分,众才一旅;项籍用江东之子弟,人惟八千;遂乃分裂山河,宰割天下。

岂有百万义师,一朝卷甲;芟夷斩伐,如草木焉

……将非江表王气,终于三百年乎

……呜呼

山岳崩颓,既履危亡之运;春秋迭代,必有去故之悲。

天意人事,可以凄怆伤心者矣。

” “五十年中,江表无事。

班超为定远之侯,王歙为和亲之使。

马武无预于甲兵,冯唐不论于将帅。

……天子方删诗书,定礼乐;设重云之讲,开士林之学;谈劫烬之飞灰,辨常星之夜落。

……彼奸逆之炽盛,久游魂而放命。

大则有鲸有鲵,小则为枭为獍。

负其牛羊之力,凶其水草之性;非玉烛之能调,岂璇玑之可正

……青袍如草,白马如练。

天子履端废朝,单于长围高宴。

两观当戟,千门受箭;白虹贯日,苍鹰击殿;竟遭夏台之祸,终视尧城之变。

……将军死绥,路绝长围。

烽随星落,书逐鸢飞。

遂乃韩分赵裂,鼓卧旗折。

失群班马,迷轮乱辙。

猛士婴城,谋臣卷舌。

昆阳之战象走林,常山之阵蛇奔穴。

五郡则兄弟相悲,三州则父子离别。

……水毒秦泾,山高赵陉;十里五里,长亭短亭;饥随蛰燕,暗逐流萤;秦中水黑,关上泥青。

于时瓦解冰泮,风飞电散,浑然千里,淄渑一乱。

雪暗如沙,冰横似岸。

逢赴洛之陆机,见离家之王粲,莫不闻陇水而掩泣,向关山而长叹。

……” 唐李白《古风十二》 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

昭昭严子陵,垂钓沧波间。

身将客星隐,心与浮云闲。

长揖万乘君,还归富春山。

清风洒六合,邈然不可攀。

使我长叹息,冥栖岩石间。

唐李白《青溪二首》 青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青溪胜桐庐,水木有佳色。

山貌日高古,石容天倾侧。

彩鸟昔未名,白猿初相识。

不见同怀人,对之空叹息。

唐刘长卿《奉使新安自桐庐县经严陵钓台宿七里滩下寄使院诸公》 悠悠钓台下,怀古时一望。

江水自潺湲,行人独惆怅。

新安经此始,桂檝方荡漾。

回转百里间,青山千万状。

连崖去不断,对岭遥相望。

夹岸黛色秋,沉沉绿波上。

夕阳留古木,水鸟拂寒浪。

月下扣舷声,烟中采菱唱。

犹怜负羁束,未暇依清旷。

牵役徒自劳,近名非所向。

何时故山里,欲醉松花酿。

回首唯白云,孤舟复谁访。

唐杜牧《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北宋郭熙《林泉高致》(摘录) “丘园养素”,“泉石啸傲”,“渔樵隐逸”。

山水,“可行”,“可望”,“可游”,“可居”。

“不下堂筵,坐穷泉壑”,“此世之所以贵夫画山之本意也”。

“看山水亦有体,以林泉之心临之则价高”。

山,“远望之以取其势,近看之以取其质。

” “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

”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

山,“无云则不秀,无水则不媚,无道路则不活,无林木则不生,无深远则浅,无平远则近,无高远则下。

” 南宋陆游《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元黄公望《写山水诀》 “古人作画,胸次宽阔,布景自然。

合古人意趣,画法尽矣。

” “作画大要,去邪、甜、俗、赖四字。

” 元杨维桢《东维子文集》卷二十八《跋君山吹笛图》 “予往年与大痴道人扁舟东、西泖间,或乘兴涉海,或抵小金山,道人出所制小铁笛,令予吹洞庭散曲,道人自歌小海和之,不知风作水横,舟楫挥舞,鱼龙悲啸也。

” 明董其昌《富春山居图》跋 “……此卷规摹董巨,天真烂漫,复极精能,展之得三丈许,应接不暇,是子久生平最得意笔。

忆在长安,每朝参之隙,征逐周台幕请此卷一观,如诣宝所,虚往实归,自谓一日清福,心脾俱畅。

……吾师乎

吾师乎

一丘五岳都具是矣!” 明袁宏道《叙陈正甫(会心集)》 “世人所难得者唯趣。

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

……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学问者浅。

当其为童子也,不知有趣,然无往而非趣也。

面无端容,目无定睛;口喃喃而欲语,足跳跃而不定;人生之至乐,真无逾于此时者。

孟子所谓不失赤子,老子所谓能婴儿,盖指此也,趣之正等正觉最上乘也。

山林之人,无拘无缚,得自在度日,故虽不求趣而趣近之。

……迨夫年渐长,官渐高,品渐大,有身如梏,有心如棘,毛孔骨节,俱为闻见知识所缚,入理愈深,然其去趣愈远矣。

” 明李日华《六研斋笔记》 “陈郡丞尝谓余言,黄子久终日只在荒山乱石丛木深筿中坐,意态忽忽,人莫测其所为。

又居泖中通海处,看激流轰浪,风雨骤至,虽水怪悲诧,亦不顾。

” 清纪晓岚《富春至严陵山水最佳》诗 浓似春云淡似烟,参差绿到大江边。

斜阳流水推篷坐,翠色随人欲上船。

烟水萧疏总画图,若非米老定倪迂。

何须更说江山好,破屋荒林亦自殊。

清郑日奎《游钓台记》 “钓台在浙东,汉严先生隐处也。

先生风节,辉映千古,予夙慕之。

因忆富春、桐江诸山水,得藉先生以传。

心奇甚,思得一游为快。

……舟发自常山,由衢抵严,凡三百余里,山水皆有可观。

……越日,舟行万山中,忽睹云陆双峰,崭然秀峙,觉有异,急呼舟子曰:“若非钓台耶

”曰:“然矣。

”……台东西踌,相距可数百步。

石铁色,陡起江干,数百仞不肯止。

巉岩傲睨、如高士并立,风致岸然。

崖际草木,亦作严冷状。

树多松,疏疏罗植,偃仰离奇各有态。

倒影水中,又有如游龙百余,水流波动,势欲飞起。

……山既奇秀,境复幽蒨。

……足不及游,而目游之。

俯仰间,清风徐来,无名之香,四山飓至,则鼻游之。

舟子谓滩水佳甚,试之良然,盖是即陆羽所品十九泉也,则舌游之。

……思微倦,隐几卧,而空蒙滴沥之状,竟与魂魄往来,于是乎并以梦游,觉而日之夕矣。

” 清邹之鳞《富春山居图》跋 “余生平喜画,师子久。

每对知者论子久画,书中之右军也,圣矣! 至若富春山图,笔端变化鼓舞,又右军之兰亭也,圣而神矣

海内赏鉴家,愿望一见不可得。

余辱问卿知,凡再三见,窃幸之矣

问卿何缘,乃与之周旋数十载,置之枕藉,以卧以起。

陈之座右,以食以饮。

倦为之爽,闷为之欢,醉为之醒。

……” 清鱼翼《海虞画苑略》 “(大痴)尝于月夜棹孤舟,出西郭门,循山而行,山尽抵湖桥,以长绳系酒瓶于船尾,返舟行至齐女墓下,率绳取瓶,绳断,抚掌大笑,声振山谷,人望之以为神仙云。

” 清郏伦逵《虞山画志》 “(大痴)隐居小山,每月夜,携瓶酒,坐湖桥,独饮清吟,酒罢,投瓶水中,桥殆满。

” 鲁迅《好的故事》 “我在蒙胧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

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

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

……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

……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

……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

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 郁达夫《钓台的春昼》 “……船到桐庐,已经是灯火微明的黄昏时候了,不得已就只得在码头近边的一家旅馆的楼上借了一宵宿。

……鱼梁渡头,因为夜渡无人,渡船停在东岸的桐君山下。

……时间似乎已经入了酉时的下刻,小市里的群动,这时候都已经静息,……我独立在江边,不知不觉心里头却兀自感到了一种他乡日暮的悲哀。

……空旷的天空里,流涨着的只是些灰白的云,云层缺处,原也看得出半角的天,和一点两点的星,但看起来最饶风趣的,却仍是欲藏还露,将见仍无的那半规月影。

这时候江面上似乎起了风,云脚的迁移,更来得迅速了。

而低头向江心一看,几多散乱着的船里的灯光,也忽阴忽灭地变换了一变换位置。

……向天上地下四围看看,只寂寂的看不见一个人类。

……静,静,静,身边水上,山下岩头,只沈浸着太古的静,死灭的静,山峡里连飞鸟的影子也看不见半只。

……山腰里的那座祠堂,也只露着些废垣残瓦,屋上面连炊烟都没有一丝半缕,象是好久好久没有人住了的样子。

并且天气又来得阴森,早晨曾经露一露脸过的太阳,这时候早已深藏在云堆里了,余下来的只是时有时无从侧面吹来的阴飕飕的半箭儿山风。

……我心里真有点害怕,怕在这荒山里要遇见一个干枯苍老得同丝瓜筋似的严先生的鬼魂。

” 当代作家夏磊《夜饮富春江》 “如果能在一个安静的冬夜投宿在桐庐,并住在推开窗子就能看到富春江的房间;如果灯下夜读,手捧的书上正好有一篇郁达夫先生的《钓台的春昼》,毫无疑问,这个夜晚将是恬静的、安适的、是可以令人长久神往的。

” “我不知道郁达夫先生在文中所说的“鱼梁渡头”到底在哪里,想必早已无法考证,估计就在这旅店的附近吧。

我拣了个临窗的桌子坐下,热腾腾的黄酒端来,我忙问店家,此处是否还有夜渡,店家茫然,说不曾听过什么夜渡,又问,江对面看起来灯火稀疏,可是“十里花田”,店家一笑,十里花田可不止一处,钓台都还有三个,更何况这个季节哪有那映日的黄花。

” “店家招呼我慢用,我便把目光移向窗外。

江面上舟船很少,船上灯火闪烁,向灯影微茫的地方望去,江面上却已起了一层薄雾,天上月色清朗,左边的桐君山依稀可辨,江对面或更远处的富春山景,则只现出一抹黛色,那十里之外的严子陵钓台呢,是不是还象郁先生说的那样阴森清冷。

我不禁为刚才急急忙忙的提问感动汗颜,这百里富春山水哪是几句话就问得清的,这千年流淌的一江碧水哪是三言两语就说得透的,同样的今夜,不知有多少代的多少学子把酒临江,嘘吁不止。

而我对这片山水能知道多少,我能有幸消受这夜色中的景致,聆听脚下这千年不息的涛声,已经很是不枉了,又何须问那么多呢。

” “眼前夜色迷蒙,心头却特别的充盈,我可以从远处的灯火里勾勒出一幅山水画卷,我能从河岸人家传来的吴侬软语里听到当年的隐者们如歌的叹息,我甚至担心,这漫漫流淌的富春江在明天早晨会象那许许多多伟大的背影一样从我们的视线里远去。

” “可以说,富春江如果少了严子陵,它依然秀丽,却少了许多清逸;它依然雄峻,却减了几分风骨;‘七里扬帆’依旧,却没有了闲庭信步的从容;那几十米的险峻钓台怕也只是两块碍眼的顽石了。

……” “江雾不知什么时候却变得淡薄,月亮已升至中天,更加清朗,也更明亮了些,船上的灯火不如原先的多,都是静止的,江水还在缓缓流淌,只是看不清楚。

偶尔有东西掉进水里,水中的灯影随即打散,并无声地荡漾,江上则更显得安静了。

桐溪对面的桐君山上没有什么灯火,有一会儿我甚至想,如果这时我站在江边喊两声,会不会有只小船咿呀咿呀地划过来,要是真有,我就可以象郁达夫先生一样夜游桐君山了。

站在桐君观外宽宽的石墙上,一边听着观里的晚祈钟鼓,一边遥望着沉沉夜幕里的子陵滩。

” “不知不觉我已有几分醉意,江风吹来,打了一个冷颤,赶紧回到房间,……翻开郁达夫先生的《钓台的春昼》,细细品读起来。

” 注:新安江源于皖赣交界的玉环山脉,蜿蜒穿行于皖浙崇山峻岭间,汇成秀丽的富春江,澎湃的钱塘江,奔杭州湾,直入大海。

三国时孙吴设富春县,因江得名。

后多次废复。

五代改新登,北宋复归富春。

新城因在富春江之阳,故称富阳。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