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子治家格言的故事
施惠无念,受恩莫忘--《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
春秋时代,鲁昭公在国内待不下去,出走到齐国,齐景公问他:「你年纪很轻,就把国家丢掉,这是什麼原因呢?」 昭公回答说:「我年纪很轻,很多人爱护我,但我没有亲近他们;很多人规劝我,我又不留接受。
於是弄得里边无人帮助,外边无人拥护。
现在已没有一个人真心帮助和拥护我,倒是奉承和对我说假话的人很多。
这就好比秋天的蓬草,根茎已经枯萎,枝叶尚自美丽。
可是等到秋风一起,自然就连根都被拔起来了。
」 景公觉得他这话很有道理,就转告晏子,并且认为若让昭公回去,该成为一位贤良的国君。
晏子说:「不会如此。
凡掉在水里的人,原先是不防备失足的;迷途的人,原先便是不注意路径的。
一定等到掉在水里以后,才会想起应该注意路径。
犹如面临灾难的人,才急著铸造兵器;吃东西塞住咽喉的人,才急著去挖井取水。
虽然这时候用最快的速度,但是已经来不及了。
」 这故事载於「晏子春秋」,虽然只是短短的一段,但含有非常好的教育意义。
我们对任何事,都要想深一层,想到它可能的发展,预先作妥善的准备,作个万一的预防;假若事到临头,才如睡梦方醒,那麼必像鲁昭公那样,不容於臣民,再要恢复已来不及了。
后来人们便根据晏子说的最后几句话,引申成「临渴掘井」这句成语,用来嘲笑人平时对於事情不做准备、不知提防,等到事已临头,才忙著采取措施去应付,但是已经来不及了。
譬如一个学生,平时不好好听课,不确实做习题,对课本所讲的模模糊糊,脑筋里没有印象,待到考试时,便临时抱佛脚,开夜车,生吞活剥、死记硬背,但已经来不及了,这便是「临渴掘井」。
我们用这句成语时,还可将「未雨绸缪」来联用;「未雨绸缪」即事先预作防备,免得到时手足无措的意思。
如:「我们作什麼事都应该未雨而绸缪,不要临渴而掘井。
」
朱子治家格言的故事
《朱子家训》两则故事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译文]天亮了就起床,先洒水把庭院打扫干净,要让室内外都清洁整齐;天晚了就要休息,睡前关好门窗,该锁的要上锁,必须亲自查看。
故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东汉末年,外戚和宦官把持朝政,打压有才华的官员,很多有识志士被关进牢里。
政局混乱,民不聊生。
有一位少年名叫陈藩,从小立有大志,决心长大后为国效力,为天下百姓谋福利。
他独自住在一个小院里,每天闭门读书,其他什么都不管,就连自己的庭院和房间都懒得收拾。
有一天,他父亲的好友薛勤来看他。
见陈藩住的房间乱七八糟的,薛勤不禁皱起眉头问:“年轻人,为什么不把房间打扫干净再接待客人
”陈藩昂起头,不以为然地回答:“男子汉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应该以扫除天下为己任,怎么能做打扫房间的小事
”薛勤虽然为陈藩年少就有澄清天下之志感到敬佩,但他很不赞同不爱整洁的理由,反驳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陈藩一时无言以对,内心受到强烈的震动。
他明白了凡事要从小处做起,懂得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道理。
后来,陈藩在朝廷做了官,历任太守、太尉、太傅等职;从政数十年,清正廉明,刚正不阿,被世人誉为“不畏强御陈仲举”。
2、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译文]见了貌美的女性而心存邪念的人,要想到你自己的妻子、女儿可能有同样的遭遇;为抹平心中的怨恨而阴谋伤害他人,会给自己子孙留下祸根。
故事:秋户戏妻从前,鲁国有个名叫秋胡的人,娶妻结婚才五天,就急着外出求职去了,在陈国谋得了一官半职。
眨眼过了五年,秋胡思念家中老母和妻子,就向上司告了假,带着几年来积聚的金银财物,驾车赶路回家。
快到家了,秋胡在路边的桑园里看见有位农家少妇正在采桑。
烈日当空,暑气蒸人,只见那女子穿得单薄,背影婀娜多姿,秀色迷人。
秋胡心中顿生邪念,不顾家门就在眼前,急忙下车一边向采桑女走去,一边大声说:“大嫂,烈日下采桑多么辛苦,我因赶路也暑热难当,请停下来陪我在这桑荫下歇会儿把
”采桑少妇仿佛没有听见他的话,顾自采桑不止。
秋胡走到妇人身后又说:“费力种田不如遇上丰年,费力采桑不如遇上大官。
我身上带有金银,情愿送给大嫂,怎么样
”采桑固然辛苦,养蚕可以纺丝织绢,拿来换取吃穿和日常用度,上可赡养双亲,下可替出门在外的丈夫养育儿子。
我才不会接受你的金钱,但愿你心无邪念,收起财物赶路去把
”
弟子规原文中关于节俭的部分是什么
《弟子规》上讲,“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励。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我们跟人家争的是德行、学问还有才艺,如果不如人,我们要自己自励,要努力上进;如果是说衣服、饮食、我们的享受不如人,那有什么所谓
就像巴菲特,这么有钱,世界首富,仍然是生活这么节俭。
所以胡主席“八荣八耻”里面讲到的,“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朱子治家格言》讲,“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我们有一口饭吃的时候,我们有衣服穿的时候,知道来之不易,这里头凝聚著多少人的血汗,我们怀著感恩心去受用,更不能去糟蹋。
毛主席普通的睡衣一件用了二十年,有七十三个补丁,你看老一代革命家这种风范。
在现代这时候提倡节俭有更重要的意义,节约资源,珍爱地球。
我们的地球就这么大,如果我们穷奢极欲的去使用资源,浪费资源的话,那就是有今天没明天。
所以我们希望永续的发展,我们留给下一代子孙一个美好的环境,那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节约。
如果我们不节约,危机一定会产生。
像美国所有的经济政策都是在促进消费,这是导致这次经济危机一个根本原因之一。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是谁的名言
“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是庐的名言,出自《朱子家。
《朱子家训》全文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
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
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
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济,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
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守分安命,顺时听天。
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内容概述 《治家格言》(又称《朱子家训》、《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全文634字,文字通俗易懂,内容简明赅备 ,对仗工整,朗朗上口,问世以来,不胫而走,成为有清一代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教子治家的经典家训。
其中一些警句,如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 等,在今天仍然具有教育意义。
《朱子家训》以“修身”、“齐家”为宗旨,集儒家做人处世方法之大成,思想植根深厚,含义博大精深。
《朱子家训》通篇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
讲中国几千年形成的道德教育思想,以名言警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口头传训,也可以写成对联条幅挂在大门、厅堂和居室,作为治理家庭和教育子女的座右铭,因此,很为官宦、士绅和书香门第乐道,自问世以来流传甚广,被历代士大夫尊为“治家之经”,清至民国年间一度成为童蒙必读课本之一。
作者简介朱柏庐(1627-1698)原名朱用纯,字致一,自号柏庐,江苏昆山人(今昆山市),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县人。
著名理学家、教育家。
其父朱集璜是明末的学者,清顺治二年(1645 )守昆城抵御清军,城破,投河自尽。
朱柏庐自幼致力读书曾考取秀才,志于仕途。
清入关明亡遂不再求取功名,居乡教授学生并潜心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一时颇负盛名。
康熙曾多次征召,然均为先生所拒绝。
曾用精楷手写数十本教材用于教学。
潜心研究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躬行实践。
康熙间坚辞博学鸿词之荐,后又坚拒地方官举荐的乡饮大宾。
与徐枋、杨无咎号称“吴中三高士”。
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染疾,临终前嘱弟子:学问在性命,事业在忠孝。
著有《删补易经蒙引》、《四书讲义》、《劝言》、《耻耕堂诗文集》、《愧讷集》和《毋欺录》等。
有关朱子家训的故事有哪些
施惠无念,受恩莫忘--《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
春秋时代,鲁昭公在国内待不下去,出走到齐国,齐景公问他:「你年纪很轻,就把国家丢掉,这是什麼原因呢?」 昭公回答说:「我年纪很轻,很多人爱护我,但我没有亲近他们;很多人规劝我,我又不留接受。
於是弄得里边无人帮助,外边无人拥护。
现在已没有一个人真心帮助和拥护我,倒是奉承和对我说假话的人很多。
这就好比秋天的蓬草,根茎已经枯萎,枝叶尚自美丽。
可是等到秋风一起,自然就连根都被拔起来了。
」 景公觉得他这话很有道理,就转告晏子,并且认为若让昭公回去,该成为一位贤良的国君。
晏子说:「不会如此。
凡掉在水里的人,原先是不防备失足的;迷途的人,原先便是不注意路径的。
一定等到掉在水里以后,才会想起应该注意路径。
犹如面临灾难的人,才急著铸造兵器;吃东西塞住咽喉的人,才急著去挖井取水。
虽然这时候用最快的速度,但是已经来不及了。
」 这故事载於「晏子春秋」,虽然只是短短的一段,但含有非常好的教育意义。
我们对任何事,都要想深一层,想到它可能的发展,预先作妥善的准备,作个万一的预防;假若事到临头,才如睡梦方醒,那麼必像鲁昭公那样,不容於臣民,再要恢复已来不及了。
后来人们便根据晏子说的最后几句话,引申成「临渴掘井」这句成语,用来嘲笑人平时对於事情不做准备、不知提防,等到事已临头,才忙著采取措施去应付,但是已经来不及了。
譬如一个学生,平时不好好听课,不确实做习题,对课本所讲的模模糊糊,脑筋里没有印象,待到考试时,便临时抱佛脚,开夜车,生吞活剥、死记硬背,但已经来不及了,这便是「临渴掘井」。
我们用这句成语时,还可将「未雨绸缪」来联用;「未雨绸缪」即事先预作防备,免得到时手足无措的意思。
如:「我们作什麼事都应该未雨而绸缪,不要临渴而掘井。
」
关于勤俭节约美德的小故事,名言
1、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2、学问勤中得,富裕俭中来。
3约莫怠慢,积少成千万。
4、生产好比摇钱树,节约好比聚宝盆。
5、节俭下来几何,便是得到几何。
6、节约与勤勉是人类两个名医。
7、自己当老板也好,给别人打工也罢,什么事情都应当执行勤俭的原则。
8、节约比赚钱更有意义。
9、成由勤俭败由奢。
10、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11、节俭是致富的秘诀。
12、节俭本身就是一宗财产。
13、省下来多少,就是得到多少。
14、一个创业者的成功的心态: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
15、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16、节俭是你一生中食不完的美筵。
17、节约好比燕衔泥,浪费好比河决堤。
18、浪费是支出,节约是收入。
19、节约时间胜过储存金银。
20、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这一明朝朱柏庐《朱子治家格言[1]》里的名句当永远镌刻于每个人的脑际。
“历览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唐朝婉约派诗人李商隐此诗句并不“婉约”,一言概括了节俭于国于家的重大意义。
商纣王肉林酒池,为博宠妃妲姬一笑,不惜撕破千绢万帛,则殷灭;隋炀帝为观琼花修大运河到江都,耗尽民力造行宫,惹出36路烟尘72家反王;清西太后一顿饭上千两银子,且“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民焉能不反,清王朝焉能不亡
“国以俭得之,以奢失之”,节俭不仅于国于家大有裨益,而且与个人得失也休戚相关。
如:“俭则可以成家,俭则可以立身”。
而王安石对此有更深刻的理解,他的“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应该成为多少达官显贵的座右铭啊。
但也有这警世恒言战胜不了贪欲的时候,王宝森、成克杰、胡长清、李真之流无不是骄奢淫逸的魁首,假如他们要是能学学蜀国贤相诸葛孔明,“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何至于落到今天如此下场
与此同理,明史《后妃列传》说:“骄纵生于奢侈,危之起于细微”,清代徐荣说:“街头庙脚褴褛身,半是当年奢靡人。
”都是从反面指出了奢侈浪费的危害以及节俭的重要意义。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英国谚语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
号称“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日本丰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从一点一滴做起,劳保手套破了要一只一只的换,办公纸用了正面还要用反面,厕所的水箱里放一块砖用来节水。
一个贵为一国之尊、一个是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节约意识竟如此强烈,令人赞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