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养孩子从小到大的文章(清单形式)
一、教育子父母的社会责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家育的传统。
很早就有母择邻”、“三娘教子”、“岳母刺字”等故事。
魏晋南北朝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清代孙奇逢的《教子家训》和朱柏庐的《朱子治家格言》都是古代家庭教育的文献。
近现代的鲁迅和陈鹤琴也十分重视家庭教育,他们的文章对家庭教育有许多见解。
但从目前家庭教育的现状来看,不可否认,还存在着一些带倾向性问题。
如不考虑子女本身的条件和社会所能提供给他们发展的可能性,此引起子女的反感,厌学、逃学、出走屡有发生,甚至有的忽视儿童品德与行为的早期培养和训练性的问题。
学生养不成社会公德,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缺乏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基本的自理能力。
过分的溺爱、娇宠也是家庭教育中带普遍性的问题。
许多孩子在父母、爷爷、奶奶的娇惯下,养成了自私、任性、只知受爱,不懂爱人的不良性格,成了家中的“小皇帝。
至于家庭教育方法上违背教育规律,违背儿童年龄特点的现象就更多了。
由此家庭对子女的期望过高和家庭教育水平过低的矛盾。
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社会对劳动者素质和专业人才要求的提高,越来越迫切要求解决这对矛盾。
因此,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己成了当务之急。
每位做父母的都要从提高整个民族素质的高度来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挑起教育好下一代的社会重任。
二、家庭教育的特点每一个人总是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综合影响下成长起来的。
其中学校教育是主体,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外部环境和扩充;而家庭教育则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基础。
三者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就能使年轻一代顺利地成长,因此,三者在教育方向、目标、内容上应该是一致的,都是要把下一代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都要进行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的教育。
但是,家庭教育由于其教育环境、教育方式、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都有一定的特殊性,从而也带来了家庭教育的下列特性:(一)天然性家庭是一所优劣兼收,不考而取的“学校”。
学生是当然的学生,不论是天才、神童还是呆子、残疾人统统都是家庭学校的一员;父母也是当然的老师,每位家长,只要与子女生活在一起,那么,不管你愿意不愿意,自觉不自觉,都负有不可推卸的教育责任。
(二)全程性家庭教育从学制上来说,是从摇篮到坟墓的终身教育。
一个人在其一生中要受到两种形式的家庭教育:当他呱呱坠地时就开始受到父母的影响,并在这种影响下成长,这固然是在接受家庭教育;以后他长大成人,自己当了父母,又要受到子女的监督和促进,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学习怎样当个称职的家长,这是在接受另一种形式的家庭教育。
(三)陶冶性家庭教育没有课堂,没有教科书,没有固定的上课形式。
全部教育形式就是孩子在与父母的共同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因此,父母的言行是一本不成文的教科书。
模仿是儿童少年的一个重要心理特点。
模仿的效果取决于客体的生动性、可接近性和客体对孩子的权威性。
父母对子女来说是最可接近的人,对幼小的孩子来说权威性也较大。
因此,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不知不觉地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
父母的品德、性格和志趣,都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正如此联一位著名教育家所说的那样:“孩子是父母一步一步地引入社会的;希望我们的父母们努力用模范言行少为孩子编写一部出色的教科书,一部让孩子可以引以为傲的教科书。
”(四)个别性家庭教育的对象,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每个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比之学校教育每位老师要面对几十个不同特点的孩子,要单一得多。
教育方式基本上都是一对一的个别教育。
这种个别教育的长处是针对性强,完全是因材施教,对孩子的帮助大。
但因为是一家一户进行的,不可避免地存在短处,如孩子没有同龄伙伴,没有可比较、可竞争的对手,容易孤独、自私,不易发现在与伙伴相处中的矛盾和问题,并教育之。
困此,家庭的个别教育必须与学校的集体教育结合进行。
良好的、完美的家庭教育必须注意到家庭教育的这些特点,在教育中扬长避短,提高教台水平。
三、一个好家长的必备条件家庭教育既十分重要,又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当一名家庭教育的合格教师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有的人,在学校里可能是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教育转变了许多差生,而在家里却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成为不合格的父母。
更何况有些文化水平不太高,缺乏教育理论的年轻父母,他们教育子女就会有更大的困难。
那么,怎样才是一位合格的家长呢?作为一名好家长应具备哪些条件呢?根据全国儿童少年工作协调委员会1984年发出的倡议书,一个合格的家长应有以下5条要求:(一)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做子女的榜样。
父母是与孩子接触最多、时间最久的人,因而也是孩子学习的最直接最具体的榜样。
在孩子面前,家长从思想品德到生活小节,是没有小事的。
父母与邻居为一件小事斤斤计较,那么,孩子也会经常与小朋友吵架;父母双方主动做家务活,那么孩子也会高高兴兴地帮爸爸妈妈做事。
所以,要教育孩子具有“五爱”公德,家长自己就要努力成为这样的人。
正如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说的:“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父母影响孩子最有力的方法。
”家长的自我教育又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为最主要的内容。
有的家长为了孩子把烟戒了,有的家长为了孩子夫妻和睦了,也有的家长为了孩子而努力学文化,这些都是自我教育、提高修养的表现,值得称颂。
(二)学习抚育、培养、子女的科学知识。
孩子从小到大,从呀呀学语,到有知识懂道理成为能自立的一个公民,是循着一定的规律在发展的。
做父母的就要了解孩子的发展规律,按照科学规律来抚养和教育。
为此,就必须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比如生理学、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等。
有的家长可能认为,我们的上一辈也没学什么理论,不也把一个个孩子拉扯大了吗?有的还很有出息呢。
这也是事实。
但老一辈往往有好几个孩子r他们是在抚养和教育孩子的实践中,逐渐摸索到规律的。
如老人们说“3岁看18,”实际上指出了3、4岁时,是儿童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3岁形成的性格、行为、习惯往往到长大后也不会改变。
因此,要抓紧教育,这是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
有时教育第一个孩子没经验,教育第二个孩子就纠正了。
而观在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必须养好、教好,不能尝试错误。
因此,参加家长学校,学习有关家庭教育的书籍,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与艺术,就更加必要了。
一个好家长应该是勤奋学习的模范。
近年来,各地出版了不少家庭教育的读物、杂志(如《父母必读》、《为了孩子》、《家长报》等),都是提高家庭教育理论修养的好教材,可供家长选择自学。
(三)爱护子女,对子女耐心诱导,不娇惯,不打骂。
教育孩子必须有正确的方法,才会有效。
但是,臼前的年轻家长,尤其是独生子女家长,缺少科学的教育方法,而导致教育的失败。
如期望过高。
父母爱子女是人之常情,爱也是一种伟大的教育力量,是使子女健康成长的不可缺少的“养料”。
但是,爱之过度,失去分寸,就变成溺爱。
对孩子有求必应,使孩子养成任性、自私的思想,缺乏自理能力,不能适应集体生活(社会生活)的环境,最终使孩子对爱的情感麻木不仁,既不懂得别人给他的爱,也不会爱别人,成为一个感情冷漠的人。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因此,爱离开了要求,就成了害。
但是,要求也要恰当。
有些家长对孩子要求过高、过严,逼着孩子学这学那,逼着孩子门门功课全优,逼着孩子非要考:某某重点学校等等,稍一懈怠,就训斥指责棍棒交加,这种方法也是不科学的。
结果逼得孩子离家出走,甚至走上绝路。
有人把上述两种教育方法形象地比作《红楼梦》里贾母与贾政对待宝玉的教育方法:贾母是娇纵,贾政是打骂。
无论贾母还是贾政都是把贾宝玉看作自己的私有财产,一个是传宗接代的命根子,一个是光宗耀祖的继承人。
所以,他们的教育方法都是封建教育的反映。
正确的教育方法应该把热爱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
家长要善于控制自己爱的情感,也就是要冷静;理智地来驾驭自己的感情,既不要在孩子面前无限度地流露自己的爱,如当着别人面过分地赞扬自己孩子,也不要爱之不成转为恨,恨铁不成钢,对孩子怒骂毒打。
所谓严格要求,就是要对孩子的言行举止提出合理的、符合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不迁就姑息孩子的缺点错误或不合理要求。
但是,即使是合理的要求,也要通过耐心说服,讲清道理,循循善诱,使孩子明白是非,提高认识,自觉行动。
而不能采用任何强制的、压服的甚至体罚的办法使孩子就范。
(四)积极配合学校、社会对子女进行教育。
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一致的,都是要把后代培养成对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因此,家庭和学校、社会应该采取一致行动,使这几种教育力量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以便更有效地影响孩子。
学校教育是最有目的、有计划的专门教育机构,教师是受过专业训练的教育工作者,学校代表国家向年轻一代施加的影响是起主导作用的。
家庭应积极配合学校,强化学校的教育,热情支持孩子参加学校的各项教育活动,与学校教师一起,做好教育工作。
绝对不能各行其是,自搞一套,更不能与学校教育唱反调,弄得孩子无所适从,影响他的健康发展。
我们的社会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校外教育机构、各种信息传播媒介、社会环境等是对儿童施加影响的重要途径。
家长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年龄特点,有选择地利用多种社会教育因素,避免或控制某些不良影响,以达到加快孩子社会化过程的目的。
(五)培养子女德、智、体、美、劳几方面全面发展。
家庭教育同样要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对学生全面培养,切忌重智,轻德体,放弃美育和劳动教育。
因为,一个人的德智体美劳各方面是相互促进,协调统一的整体。
品德高尚,有崇高的理想作学习的动力,学习的习惯较好,不怕困难,有毅力等,都会促进孩子文化知识的掌握。
至于身体好坏,与学习的精力、克服困难的毅力有密切关系。
美可以陶冶情操,使人道德高尚,美的创造需要高度想象力,这些都有助于人智力发展。
通过劳动,不仅培养了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锻炼了灵巧的双手,而且可以增长才干,提高自治自理的能力,为将来在社会上自立打好基础。
因此,全面发展教育的各个方面都是不可偏废的。
尤其在小学阶段,各方面都打下良好的基础,就为他日后的充分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错过了这个最佳发展时机,等到需要的时候再来补基础,就为时晚了。
要培养孩子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们家长也必须具有多方面的良好素养。
家长除了在思想、道德、品行方面做子女的榜样外,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水平。
这样不仅能启发和帮助孩子解答——个个“为什么?”而且能以自己的学习习惯和求知的热情来影响孩子,冶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长在文艺、体育方面也应有一定的兴趣,从而带动孩子产生多打面的兴趣爱好,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总之,要教育好孩子,家长自己首先要受教育,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文化素养,为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愿每位家长把对子女的爱升华为做个合格的好家长,为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为国家培育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如何学好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其核心就是道德教育。
在当前文化缺失、物欲横流的大环境下,有不少人误认道德是限制人们行为的条条框框。
其实,有道德的生活才是真正正常、幸福的生活。
道德究竟为何物
什么是道
什么是德
道是宇宙整体自然的规则,自然的秩序,自然的纲领。
举例来说,我们人的身体,从母亲生下来之后,整个身体器官就按一定的规则在运作,整个身体的运作规则,就是道。
道不是谁设计的,自自然然就是道。
如吃下的食物自然就能被消化吸收,走路时,各个部位的肌肉自然就能够彼此协调运动。
人在世间如能随顺自然的规则就是行道,这是多么科学、多么自在的生活
行道有得于心,行道有得于身,谓之德,它是局部运作的原理原则。
譬如我们眼睛是一个局部,眼能见,见就是眼之德。
眼之德能见、耳之德能听、鼻之德能嗅、舌之德能尝,每个器官皆有它的特殊作用与规则,若规则错乱,人就生病了。
天有天道,人有人道,人与自然环境相处也有其道。
如果我们了解人道的内容,在人与人相处时,就自然能和谐有序,从而减轻现今人们所承受的来自人际关系紧张、人事冲突频繁的精神压力。
如果我们掌握了人与自然环境相处之道,怎么会遭受生态危机和自然灾害的威胁
即便是君子爱财,也要取之有道。
这种种人类生存之道就在传统文化里。
采取批判地继承态度,批判和剔除其封建主义的糟粕,吸取其精华,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必须反对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同时也要反对全盘肯定传统文化的复古主义。
必须反对闭关自守、盲目排外的狭隘民族主义。
给我几句人生格言
我觉得人生在世,只有勤劳,发奋图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贡献自己的一切,这才是最幸福的。
雷锋
结合朱子家训写一篇有关于家风家训的800字文章
家立业】安置家庭,创立基业业。
也指长期在一个地方劳动和生活。
【安业】犹安居乐业。
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
【罢黜百家】罢黜:废弃不用。
原指排除诸子杂说,专门推行儒家学说。
也比喻只要一种形式,不要其他形式。
【不痴不聋,不作阿家翁】指作为一家之主,对下辈的过失要能装糊涂。
【不痴不聋,不做家翁】指作为一家之主,对下辈的过失要能装糊涂。
【败国丧家】使国家沦亡,家庭败落。
【败国亡家】使国家沦亡,家庭败落。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比喻艺术及科学的不同派别及风格自由发展与争论。
【保家卫国】保卫家乡和祖国。
【败家子】指任意挥霍家产的不成器的子弟或任意浪费国家财物的人。
【邦家之光】邦:诸侯国;家:大夫的封地。
指国家的光荣。
【百家争鸣】指各种学术流派的自由争论互相批评。
也指不同意见的争论。
百家,这种观点的人或各种学术派别。
鸣,发表见解。
【百家诸子】百家:指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流派;诸子:指孔子、老子、庄子、荀子等。
后来对先秦学术思想派别的总称。
【胜败乃兵家常事】胜利或失败是带兵作战的人常遇到的事情。
意思是不要把偶然一次的胜利或失败看得太重。
【胜负兵家常势】意思是不要把偶然一次的胜利或失败看得太重。
同“胜败乃兵家常事”。
【胜负兵家之常】兵家:军事家。
胜利或失败是军事家常遇到的事情。
【生佛万家】shēngfówànjiā 【三过家门而不入】指夏禹治水的故事,比喻热心工作,因公忘私。
【四海为家】原指帝王占有全国。
后指什么地方都可以当作自己的家。
指志在四方,不留恋家乡或个人小天地。
【四海一家】四海之内,犹如一家。
形容天下一统。
【三家村】指偏僻的小乡村。
【十家锅灶九不同】比喻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做法,很难求得一致 【冤家宜解不宜结】有仇恨的双方应该解除旧仇,不要弓弦不放,继续结仇。
常用作规劝之辞。
【一子出家,九祖升天】指子孙中有一人出家,祖宗都能升天。
常用以借喻一人得势,全家沾光。
【逃生不避路,到处便为家】指人在逃生时慌不择路,只要有地方躲藏就可以安家。
【牝鸡之晨,惟家之索】牝鸡:母鸡;索:尽。
母鸡在早晨打鸣,这个家庭就要败落。
比喻妇女篡权乱政。
【清官难断家事】清官:公正清廉的官吏。
指家庭内部纠纷情况复杂,外人没法断定谁是谁非
背诵国学方法
,对于背国学是非常好的方法,又被称为“”。
“1”就是每天至少读一遍,最多7遍;一样约十分钟,不超过十分钟; “3”就是一天可以选择读三样,最多读7样;如同时读、、; “7”就是指连续7天重复相同的内容。
如从星期一到星期日重复读、、里相同的内容。
不管孩子熟记不熟记,背诵不背诵,读完7天就进入下周学习。
如此,孩子两年左右就可以熟记甚至背诵,,,,,,,《千字文》,《朱子治家格言》,《笠翁对韵》等将近十多部经典。
形容提前筹划用什么成语来讲
未雨绸缪wi yǔ chóu móu[] 绸缪:修缮房屋。
有下雨前;就要修缮好门窗。
事先作好准备;防患未然。
[语出] 明·朱柏庐《治家格言》:“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正音] 缪;不能读作“miào”。
[辨形] 缪;不能写作“谬”。
[近义] 有备无患 防患未然 [反义] 临渴掘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