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格言 > 含数学术语的人生格言

含数学术语的人生格言

时间:2020-05-11 11:06

数学格言

1、 数学是无穷的科学. ——外尔(Weil)2、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哈尔默斯(P.R.Halmos )3、一门科学分支能提出大量的问题, 它就充满着生命力, 而问题缺乏则预示着独立发展的终止或衰亡.—— 希尔伯特(Hilbert )4、 数学中的一些美丽定理具有这样的特性: 它们极易从事实中归纳出来, 但证明却隐藏的极深.——高斯 (Gauss)5、数学是科学的皇后,而数论是数学的皇后 ——高斯(Gauss) 6、数学比喻: 古希腊哲学家芝诺号称悖论之父,他有四个数学悖论一直传到今天。

他曾讲过一句名言:大圆圈比小圆圈掌握的知识要多一点,但因为大圆圈的圆周比小圆圈的长,所以它与外界空白的接触面也就比小圆圈大,因此更感到知识的不足,需要努力去学习。

7、 把数学当成一门语言学习,学会每一个术语的用法,熟悉每一个符号的意义8、不要放过任何一道看上去很简单的例题——他们往往并不那么简单,或者可以引申出很多知识点。

9、会用数学公式,并不说明你会数学。

10、如果不是天才的话,想学数学就不要想玩游戏——你以为你做到了,其实你的数学水平并没有和你通关的能力一起变高——其实可以时刻记住:学数学是你玩“生活”这个大游戏玩的更好

11、 浮躁的人容易说:学数学没有用,应该学一些有用的;——是你自己没用了吧

12、 浮躁的人容易问:我到底该怎么学;——别问,学就对了。

13、浮躁的人容易问:上课到底把老师的板书记下来好还是跟着老师的思维不记笔记好

——告诉你吧,都好——只要你学就行。

14、浮躁的人分两种:a)只观望而不学的人;b)只学而不坚持的人。

请不要做浮躁的人。

15、把新奇的解题方法挂在嘴边,还不如把常规的解题方法记在心里。

16、数学不仅仅是解题。

17、学习解题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研究例题。

18、 在任何时刻都不要认为自己解过的题已经足够多了。

19、请阅读《数学教材》,掌握数学的标准用语。

20、看得懂的例题,请仔细看;看不懂的例题,请硬着头皮看。

21、别指望看第一遍书就能记住和掌握什么——请看第二遍、第三遍。

22、不要停留在基本题型这个摇篮上,要学会把基本题型当成零件“组装”出来的综合题。

23、不要因为数学中的一些词语与自然语言中的词语看上去相同,就认为它们的意义完全一样。

24、学习数学的秘诀是:解题,解题,再解题。

25、记住:数学中的概念、对象不只是数学专有的,在其它学科中不要忘了“用数学”。

26、 请把书上的例题亲自做一遍。

27、请找一些习题,把在书上学到的解题方法用上去

28、请重视解题中的细节错误,并在考试前提醒自己。

29、经常回顾自己以前解过的题,并尝试新的解法,把学到的新知识运用进去。

30、不要漏掉书中任何一个练习题——请全部做完并记录下解题思路。

31、当你在一个解题思路上完成一半却发现自己的方法很拙劣时,请不要马上丢弃,至少要在用新的更好的方法解完题之后,回过来重新分析一下前面的思路。

32、不要因为题目“很小”就不遵循某些你不熟练的解题规范——好习惯是培养出来的,而不是一次记住的。

33、每学到一个数学难点的时候,尝试着对别人讲解这个知识点并让他理解——你能讲清楚才说明你真的理解了。

34、 保存好你解过的所有习题——那是你最好的积累之一。

35、 请热爱数学!36、数学知识是最纯粹的逻辑思维活动,以及最高级智能活力美学体现。

——普林舍姆37、历史使人聪明,诗歌使人机智,数学使人精细。

——培根38、数学是最宝贵的研究精神之一。

——华罗庚39、没有哪门学科能比数学更为清晰地阐明自然界的和谐性。

——卡罗斯40、数学是规律和理论的裁判和主宰者。

——本杰明41、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

————克莱因.42、数学的本质在於它的自由. ——康扥尔(Cantor) 43、在数学的领域中, 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 ——康扥尔(Cantor)44、没有任何问题可以向无穷那样深深的触动人的情感, 很少有别的观念能像无穷那样激励理智产生富有成果的思想,然而也没有任何其他的概念能向无穷那样需要加以阐明.——希尔伯特(Hilbert) 45、有一句著名的格言说数学比科学大得多,因为它是科学的语言。

数学不仅用来写科学,而且可以用来描写人生。

下面介绍几位古今中外名人的人生格言,它们都是用很简单的“数学”(数字、符号、数学概念、式子等)来表达的,而且深刻、绝妙。

46、王菊珍的百分数:我国科学家王菊珍对待实验失败有句格言:“干下去还有50%成功的希望,不干便是100%的失败。

”47、托尔斯泰的分数: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在谈到对人的评价时,把人比作一个分数。

他说:“一个人就好像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价好比分母。

分母越大,则分数的值就越小。

”48、雷巴柯夫的常数与变数:俄国历史学家雷巴柯夫在利用时间方面是这样说的:“时间是个常数,但对勤奋者来说,是个‘变数’。

用‘分’来计箕时间的人比用‘小时’来计算时间的人时间多59倍。

” 49、华罗庚的减号: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谈到学习与探索时指出:“在学习中要敢于做减法,就是减去前人已经解决的部分,看看还有那些问题没有解决,需要我们去探索解决。

”50、爱迪生的加号:大发明家爱迪生在谈天才时用一个加号来描述,他说:“天才=1%的灵感+99%的血汗。

”51、季米特洛夫的正负号:著名的国际工人运动活动家季米特洛夫在评价一天的工作时说:“要利用时间,思考一下一天之中做了些什么,是‘正号’还是‘负号’,倘若是‘+’,则进步;倘若是‘一’,就得吸取教训,采取措施。

”52、爱因斯坦的公式:近代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在谈成功的秘诀时,写下一个公式:A=x+y+Z。

并解释道:“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的劳动,v代表正确的方法,Z代表少说空话。

”53、芝诺的圆:古希腊哲学家芝诺关于学习知识是这样说的:“如果用小圆代表你们学到的知识,用大圆代表我学到的知识,那么大圆的面积是多一点,但两圆之外的空白都是我们的无知面。

圆越大其圆周接触的无知面就越多。

”54、学语言不仅用来表达和研究科学,而且可以精妙地表达人的思想、性格及追求等,而且是那么言简意赅。

如前所述的一些格言,一方面折射出他们伟大的人格,一方面折射出数学之美。

让我们喜欢数学,学好数学,用好数学;让我们也用那些数学写成的格言来描绘自己的人生轨迹,我们的人生价值和对人类的贡献将是无可限量的。

教学格言

物理名言1,所有的科学不是物理学,就是集邮。

  ——卢瑟福2,物理定律不能单靠“思维”来获得,还应致力于观察和实验——普朗克3,我以前同现在一样,相信物理定律越带普遍性,就越是简单。

--M.普朗克4,数学语言奇迹般地适合于表述物理定律,它真是一件出人意外的美妙礼物。

--E.P.Weigene5,物理学的整个目的就是找出带小数点的数

否则你就什么也没有做。

--R.P.费曼6,丁肇中卷入了一个大漩涡——现代物理学,其中心部分是试验高能物理学。

越接近漩涡中心,他越感到吸引力越大,她离不开它也不想离开它了,她准备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整个生命投进这个伟大而艰巨的事业中去。

《科学大师人生系列——丁肇中》周金品科学出版社7,在全部的物理学家中,狄拉克有最纯粹的灵魂——玻尔《伟大的物理学家》【美】威廉·H。

克劳普尔当代世界出版社8,物理学家有理由为自己的信念辩解,因为这些信念是建筑在事实这一坚固的岩石上的。

——卢瑟福《原子风云》松鹰中国青年出版社9,物理是我的生活方式——李政道《诺言——诺贝尔得主的经典语录》李臻余诗平文滙(hui)出版社10,科学提高了生命的道德价值,因为它促进了对真理的爱以及敬重。

——马克斯·普朗克《

和理科有关的格言

这是“终身教育”这一术语,1965年在主持召开的成人教育促进国际会议期间,由成人教育局局长法国的保罗•朗格朗(Parl Lengrand)正式提出。

最近提出的是在现代教育终生教育,已成为当今世界性教育思潮,世界各国,都把它作为一种改革教育的指导思想,结合自己的国情,作出与各国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育改革措施。

在我国,也以法律形式把它确定下来。

而人类教育终生化的思路,中、外古代都早已有之。

至于作为现代教育概念与指导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原则,首先向世人提出的,要推我国的教育大师——陶行知。

一、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的教育终生化思想在中国古代,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前55l—前470)就认为,人的一生都应该受教育。

他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感,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他还告诫人们,“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这说明,孔子已注意到终生教育还要以不同对象的人的年龄、心理特点为依据。

孙子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仁”。

仁为个人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要达到仁的境界,不只是指人生某一特定阶段的教育任务,而是一个终生学习、修养的过程。

他勉励弟子说:“士志于道”。

即使是“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的这些注重终生身心修养与学习的论点,可谓是我国最早的教育终生化思想的体现。

战国末期的荀况(前335—前238),对终生教育讲得更切要。

“学不可以已”,强调学习是不可以固步自封的。

荀子曾问:“学恶乎始?恶乎终?”即学习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答案是:“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真积力久则入,学止乎没后止也。

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央舍也。

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

”荀子是在劝勉人们勤奋学习,直至老死。

只有不断地学习,人,才能成之为人。

在孔子、荀子之后,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中,注重教育终生化的还有南北朝的颜之推,唐韩愈,宋朱熹,明王守仁,清顾炎武、戴东原等人,他们对此各有独特之见。

颜之推(53l—590)既注重早期教育,也认为“晚学亦有大成”。

他说:“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之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然而,人也有不得志时,使学“失于盛年”,但“犹当晚学,不可自弃。

”韩愈(768—824)“三岁而孤”,由嫂扶养。

“少始知学,勇于敢为”。

成年后,他在《答李翊书》中,以己之学文经历,竭诚相告李生。

勉以仁义道德为修身之先。

但不可期望速成。

他说自己,“学之二十余年矣。

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

”朱熹(1130—1200)是我国古代第一个把儿童教育、青年教育和成人教育,作为一个统一过程来关注的人。

他特别注重“小子之学”。

他说“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

”“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与九民之俊秀,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已治人之道。

”朱熹重视仁义道德修养,他认为“德行之于人”,“皆人性所固有,人道所当为”。

“古之教者,莫不以是为先。

”朱熹讲究心性之法,行之于身,自然不是一朝一夕之工,而须终生之笃行。

王守仁(1422—1528)世称阳明先生。

善教弟子圣贤之志。

他在中指出:“今夫天下之不治,由于士风之衰暴,“学术之不明”:无豪杰之士者为之倡焉耳。

省吾忠信仁爱之质得之于天者既与人殊,而其好学之心,又能老而不倦若此,其德之日以新,而业之日以广也,何疑乎!”这是阳明先生称赞“好学”、“达德”、“老而不倦”者以勉诸门生之言。

并说:“吾与子言,不可以少有所得而遂谓止此也。

再言之,十年、二十年、五十年未有止也。

”可见阳明先生,也是主张重德行,志于学,一贯终生的。

顾炎武(1613—1682)世称亭林先生。

一生“重尚实学”,“博权古今”,是明末清初一大儒者。

然其所处时代,正值“明清鼎革之世”。

因而力主“明道救世”为当务之急。

他在说:“天下之道无穷,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故昔日之得不足以为矜,后日之成不容以自限。

”门人潘来,曾称:“先生生长世族,少负绝异之资,潜心古学,九经诸史,略能背诵。

”“精力绝人,无他嗜好,自少至老,未曾一日废书。

出必载书数麓自随。

旅店少休,披寻搜讨,曾无倦色。

”在顾炎武看来,岁月易逝,应“忘身之老”。

“夫一生仕宦,投老得闲,正宜进德修业,以补从前之阙”“故君子之学,死而后已。

”这正是我国古代贤者、智者们中躬亲实践教育终生化之一范例。

戴震(1723—1777)字东原,早年家境贫寒。

小少拜塾师“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

凡读书,“每字必求其义”。

他在中称:“……闻圣人之中有孔子者,定六经示后之人,求其一经,启而读之,茫茫然无觉。

寻思之久,计于心曰:‘经之至者道也,所以明道者其词也,所以成词者字也。

由字以通其词,由词以通其道,必有渐’。

”这就是戴震注重自学,深思而自得之切身体验。

戴震一生,对经学、历史、天文、地理、数学均有研究,对中国哲学、语言学、音韵学都有重要贡献。

是自学成才,卓然为一代大师。

尝教门生,严谨求实,好读书而必求甚解。

他认为:“儒者于平生之遇,率目为适然,独孜孜不怠,以学自怡,竞老而不倦。

”这种终生志于学的精神,既是戴氏自我写照,亦在勉诸门生。

综上所述,可见我国古代圣贤们,虽在学术理念上各有所异,而在“立志”、“修德”、“知学”、“力行”一贯终生的教育终生化思想是颇相一致的。

这种思想溢于民间,中国民间始有“吾生也有涯,而学也无涯”和“活到老学到老’’的人生格言。

二、西方古代、近代思想家、教育家的教育终生化思想教育终生化思想,不仅中国有,西方也有。

柏拉图(前427—前347)古希腊哲学家,他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在理论上提出了教育从幼儿到成人的一套完整体系的人。

他认为:教育要从幼儿开始。

并主张:儿童从3岁开始送到村庄的神庙,由国家规定的专人监护与教育。

7岁以后,儿童开始学习军人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和技能直到18岁。

18—20岁的青年要受军事训练,进行意志教育,培养勇敢的美德,以坚守岗位,保卫国家。

20—30岁的青年,学习算术、几何、天文学和声学,以锻炼思考力,使他们开始探索宇宙奥妙。

30岁以后,学习辩证法,培养洞察世界的能力。

35岁以后,要参与战争或其他社会实际的公务活动,经受锻炼,成为优秀人物直到50岁。

虽然,这是柏拉图为“理想国”培养统治者的理想教育过程,但理想社会中理想的统治者的培养,也必然是一个终生的教育过程。

夸美纽斯(1592—1670)是捷克的大教育家,是人类教育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

他主张世上所有的人都应该受教育,并把人的教育划分为4个阶段:即6岁前属幼儿教育阶段,由母亲在家庭中教育,但“必须把一个人在人生旅途中所应具备的一切知识的种子,播植在他们身上”. 6—12岁为初等教育阶段,入国语学校受教育,“应当把青年人终生有用的事物”教给他们。

12—18岁应入拉丁文学校,“学生应学会四种语文,应当对艺术得到一种百科全书式的知识”。

18岁以后成人了,应施以大学教育,其课程“应该是真正普遍的,应有学习人类知识的每一部门的准备”。

夸美纽斯还强调,“在认识事物时,还要有实际的行动”,“要使我们的学生在这个教学场所不是为学校而学习,而是为生活而学习”。

他说:“对整个人类来说,整个世界就是学校”,“对每一个人来说,他的生活,从摇篮到坟墓就是学校”。

让各种年龄的人去做他能做的事,让人终生都有东西学,有事要做,才能获得成功。

”显然,人类教育终生化思想,在夸美纽斯的笔下,已表述得够明确的了。

杜威(185—9—1952)作为世界著名的教育家,既受到世上许多人赞扬,同时也受到许多人的抨击。

究其原因,一是杜威行文晦涩,使人误解;二是少有人能耐心读完他的著作,并理解他的意思;三是原来追随他的人,独创了自己的新思路,建立各自的新观念。

因而也就离开了他。

再加上杜威生活的时代环境是复杂的,因而其学术思想成就,也就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单就其教育思想来说,如能从人类教育终生化的观念出发多读一些他的著作,同样可以发现其教育思想中的不少闪光之处。

比如他说:“我们是生活在一个变化着而不是安稳和固定的世界中。

”可是我们的教育却只“教育过去的活动,传递过去的技能,严重地不去理会观在的势力,这些势力正在创造未来,我们学校毕业生将会在某天在那里生活。

”而在观实中,在他看来,今日教育问题是要面对近代世界的一切问题。

因而,他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对人类的关系和影响。

他说:“可以毫不夸大地说,科学,通过其在发明和技术上的应用,是近代社会中产生社会变化和形成人生关系的最伟大的力量”。

他还预言,“从机器时代进到电力时代以后,科学还可能引起更大的社会变化”。

联系到教育上,他认为教育应是一个不断“改组”、“改造”、“转化”的过程。

所以,他说:“教育,如果它是真正的教育,应使这些学生,当他们被输送出来的时候”,“学校应该已经给了他们进入他们当代世界的某些在理智上和道德上的钥匙。

”杜威讲的“理智上和道德上的钥匙”,在今天看来,应该是人们从“学校”进入社会后终生受用的,既能使人不断地进行“理智上”的拓展,“道德上”的提升,以及在文化、科学、技术技能等各方面不断丰富和把握的终生学习,即终生受教育的“金钥匙”。

怀特海(186l—1947)是英国科学哲学家。

是他在教育方面的代表作。

他因鉴于英国教育只灌输无活力的、枯燥乏味的概念,从而提出了两条教育上的戒律:一条是“不要教过多的学科”;另一条是“凡是你所教的东西要教得透彻”。

他认为,“教育只有一种教材,那就是生活的一切方面”。

他还提醒教师们,教育“不存在一条由灿烂的概念铺成的空中过道,通往学问的捷径”,“教育是一个由一分钟一分钟、一小时一小时、一天一天地耐心地掌握细节的过程”。

所以他说“教育的问题就在于使学生通过树木而见到森林”。

基于以上的论点,怀特海从人生全程的视角提出了他的“教育节律”理论。

他把人的心理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奇异阶段”、“准确阶段”和“概括阶段”。

在怀特海看来,人的心理发展的周期性,是由无数个阶段性循环所构成,这种循环,贯穿在人的学习与成长全过程,即从幼年到青年,从青年到老年,而每一循环“在重复的结构中带着差异”。

他认为这是“规律”。

并告诫人们说:“在现代生活的条件下,规律是绝对的,凡是不重视有训练的智慧的民族是注定要失败的”。

“今天我们维护我们自己,明天科学又将前进一步,到那时,对没有教养的人们所作的判决将不会有上诉”权。

这是怀特海提醒人们,要注重终生教育而留下的箴言,值得我们十分关注。

统观以上所述,关于人类教育终生化的思想,中国的或是西方的思想家、教育家,尽管他们在哲学上或教育理念措词上各有差异,而在教人“成业”,必先“立志”、“修德”与“好学”,并一贯终生的思想,中国和西方也是极相近似的。

这为后继的教育思想家开拓了宽广的思路。

然而不论中国古代或西方古代、近代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们言之所及,只是人类教育终生化的一种体验,即一种意向性的思路,虽有个体的直观行为、经验因素,但多少只是对其意义的抽象把握,因而未能从中概括出“终生教育”这样一个概念。

人们可以打开中、外教育史及其有关资料来查阅,第一个向世人提出“终生教育”概念的是中国的教育大师——陶行知。

三、陶行知的终生教育思想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一代教育大师。

他既有深厚的国学根基,又曾受西方文化教育的洗礼。

他的教育终生化思想,既承传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思想之精华,又集西方思想家、教育家思想要义之大成,并结合中国社会实际,创立了“与人生为始终”的生活教育,贯穿于他30年的教育实践中。

人们如从教育终生化的视角,去看他的生活教育,也不妨说,他的生活教育理论也就是他的教育终生化理论。

生活,作为一种生命活动,自然与人生共存亡,与生命共始终。

(一)陶行知的“终生教育”概念教育与生活结合,这种教育就不再是6年、9年或16年的“短命教育”而必然是终生教育。

研究陶行知的终生教育,所根据的资料,应以他首次向国外人士发布的Education For All.1945()这一文本为准。

尽管他的教育终生化思想萌发较早,几乎是与他的生活教育理论的创立、发展与完善相并行,直到40年代中期所撰英文文本时,对终生教育作了科学地界说,这说明陶行知的终生教育思想,由过去在一定程度上的明确性,演化为完全的确定性。

陶行知的终生教育定义,最早是用英文表述的,即Education for the whole life汉译为:“生命全程的教育”。

也就是陶行知口头上常讲的“整个寿命的教育”。

陶行知终生教育的涵义。

其原文是:To cultivate an appetite for learing.learn to live;live to learn.learn as lonlearn as we live.Once the habit of learning is established,a life long progress of the individual is insured.汉译为“培养求知欲望。

学习为学习。

活到老,学到老。

只要养成学习习惯,个人就能终生不断进步。

”这是陶行知对他30年来的教育实践中,论述终生教育的最后概括。

如果说,人类终生教育已成为当代世界的一个重要教育思潮,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促使各国教育改革,将“终生教育放在社会的中心位置上”,以构建“教育社会”大厦,那么我们可以认为,陶行知在20世纪30年代就给终生教育定义为“整个寿命的教育”,40年代又在用英文撰写的《全民教育》中给终生教育以定义、内涵并向世界宣布,这就为当代中国乃至世界,以终生教育为指导原则所构建的新教育大厦,放下了第一块奠基石。

”(二)陶行知终生教育要义陶行知于1945年9月间,用英文撰写的文本,在时间上说,至今已半个多世纪了,而就其内容的主体意义上说,仍有其观代价值与当代意义:其一是以“民主第一”为前提,把终生教育放在文本的中心位置上。

由于中国文化历史的原因,在中国这块土壤里,“恰谨天命”和祈望“天惟时求民主”的意识,十分丰厚,加上陶行知生活的年代里,盛行的是专制主义统治,使具有自由、平等理念和民主、科学精神的并一心要教人民做主人的陶行知,“为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民推行民主教育”而写出了《全民教育》中的第一条指导原则:“民主第一”(Democracy First)就很自然的事了。

有了民主第一,才有可能使终生教育不仅成为文本的中心位置,而且从当今社会发展来说,今后也应将“终生教育放在社会的中心位置上”。

因为这是“进入2l世纪的一把钥匙。

”其二,全民的终生教育。

古今中外,许多思想家教育家,在阐述教育终生化思想时,往往都是从个体出发来谈立志、修身、求知,一贯终生。

孔子虽说“述而不作”,但他是注意终生学习的。

荀况说学不可以已”。

至于后贤们讲究修身养性,那更是个人之所行所为了。

西方思想家、教育家们,言及教育终生化思想时,多少也是指个人或部分国民。

尽管夸美纽斯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普及教育”的教育家,也得到西方其他国家中的教育家们赞扬,而实际上,西方各国当时也远未做到。

教育终生化思想,也只停留在各人的著作中或个别人的身践力行中。

而陶行知的终生教育思想,不仅贯穿于他的著作中,也体现在他30年的教育实践中。

特别应指出的,他把定义为“生命全程教育”为终生教育,放在《全民教育》这一英文文本中,这就意味着人生为始终为终生教育,必须是全民性的终生教育。

其三,全面的终生教育。

陶行知在,《全民教育》英文文本中,把“全面教育”定义为:An all round education.意为“全面完整的教育”。

其涵义是“心、脑、手并用。

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化相结合。

健康、科学、劳动、艺术及民主将构成和谐的生活。

”[23](P427)这里指的“心”,是指人那独立、自主的精神主体。

涉及人的精神,“灵魂”领域。

含心灵的慰藉、精神寄托、情感激动和思想境界乃至信仰的建立。

再加上述涵义中的其他因素,“构成和谐的生活”,当然不只是求一时一日之需,而必须是与人生为始终的。

陶行知他那与人生为始终的终生教育光辉思想,如能得到20世纪后半叶后继者们的继承与发展,则必能给新中国的新教育,增添许多活人。

(三)陶行知与朗格朗陶行知——“这是中国人不应该忘记的名字”,可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竟被历史尘封了30年。

他那以人生为始终的终生教育思想,也被历史的尘埃层层掩埋着。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拨乱反正和80年代初为陶行知平反,人们重新发观了陶行知。

改革开放打开了国门,面对国外终生教育思潮的冲击,引起了国内学者们深切关注。

此后,学者撰文著书,谈及终生教育莫不引自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郎(Poul Lengand1910—)的著作。

朗格朗,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秘书处官员,1965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第三届促进成人教育委员会”,朗格朗以该组织秘书处官员身份作了报告。

该报告开始题为《持久不变的教育》(Educa—tion permanente),后又改为《与生命一样长久的教育》(Lif long educa—tion)。

[26](p191)朗格郎的报告引起会议的关注。

1967年欧洲议会文化合作委员会(CCC),决定把终生教育理论作为各项工作的主导思想。

至于把终生教育理论推进为一种国际思潮,其直接的推动者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郎格郎一时成为终生教育倡导者的代表人物了。

其实,陶行知提出终生教育在时间上比郎格郎早20年。

在教育终生化的思路上,朗格郎是在60年代西方社会经济变革的背景下,从成人教育(含再就业教育)自然演化出了终生教育,而陶行知是在他的生活教育理论本身演化为以人生为始终的整个寿命的终生教育。

两相比较,各有不同的背景与条件。

但人们不可误认为终生教育是“舶来品”,中国,终生教育有自己的根基。

近些年,国内教育界已关注陶行知的终生教育思想的研究了。

英语手抄报的内容

名人名 Genius is formed in quiet, character in the stream of life.-----Goethe 天才形成于平静中格来自于生活的激流。

-----歌德 Wherever valour true is found, truemodesty will there abound.-----W. S. Gilbert 真诚敢,都包含谦虚。

-----吉尔伯特 Life can only be understood backwards, But it must be lived forward.-----Kierkergaard 只后才能理解生活,但要生活好,则必须向 前看。

-----克尔凯郭尔 名篇经典 A Night Mooring By Maple -----Zhang Ji Moon's down ,crows cry and Frost fills all the sky. By maples and boat lights, I sleepless lie. Outside Suzhou Hanshang Temple is in sight. Its ringing bells reach my boat at midnight.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008年帆板赛区----- 青岛 宣传词 Highlight Olympic Spirit and Culture. 弘扬奥运精神,传播奥运文化。

Green Olympics Green Qingdao. 绿色奥运,绿色青岛。

Meeting in Beijing Sailing in Qingdao. 相约北京,扬帆青岛。

Set Olympic Sails and Build Our Beautiful Home. 扬奥运风帆,健美好家园。

英语短文 A School-report The father was reading the school-report which had just been handed to him by his hopeful son. His brow was wrathful as he read: English, poor, French, weak, mathematics, mathematics, Fair, and he gave a glance of disgust at the quaking lad. Wall, Dad. Said the son, it is not as good as it might be, but have you seen that? And he pointed to the next line, which read: Health excellent. 学期总结 父亲正在读儿子刚刚交给他的学期总结,他的儿子满怀希望的看着他,而他则生气的读着学期总结:英语,差;法语,中;数学,良.然后,他厌恶地看着那个正在抖动着身子的小子.恩,老爸.儿子说:那没有达到本来应该达到的优秀水平,不过你没看到那儿

他指着下一行,读到:健康状况,优秀。

鲜艳) dog,it is our good friend.It also is our good partner.It helps us to look after our house when we are out.It can listen to you when you want to pour out some borings.It has a very ingenious nose.It can smell many scents.It often help the policeman to find the stealing.Dog is very clever. ①第一篇Far and away the most important holiday in China is Spring Festival, also known as the Chinese New Year. To the Chinese people it is as important as Christmas to people in the West. The dates for this annual celebration are determined by the lunar calendar rather than the Gregorian calendar, so the timing of the holiday varies from late January to early February. To the ordinary Chinese, the festival actually begins on the eve of the lunar New Year's Day and ends on the fifth day of the first month of the lunar calendar. But the 15th of the first month, which normally is called the Lantern Festival, means the official end of the Spring Festival in many parts of the country. 总的来说在中国最重要的节日是春节,亦称中国新年。

对中国人民来说它的重要性就如方圣诞节对于西方人民。

这个一年一次的节日日期取决于阴历而不是格里历,因此假日的时间变化从一月下旬到上旬2月。

对普通的中国人,节日总是在除夕夜开始,结束于阴历的第一个月的第五天。

但1第一个月的15号,通常称灯会,在国家的大部分地区意味春节的正式结尾。

Guo Nian, meaning passing the year, is the common term among the Chinese people for celebrating the Spring Festival. It actually means greeting the New Year. At midnight at the turn of the old and New Year, people used to let off fire-crackers which serve to drive away the evil spirits and to greet the arrival of the New Year. In an instant the whole city would be engulfed in the deafening noise of the firecrackers. “过年”意义为“度过这一年”,是中国百姓庆祝春节的共同术语。

它事实上意味着欢迎新的一年。

在新旧年交替的午夜,百姓习惯的放会赶走怪物的烟火,并且欢迎新年的到来。

在那一瞬间,整个城市都响彻爆竹的震耳欲聋的声音。

②第二篇Spring Festival is the most important traditional festival. Because China is a big country, different parts of people have different ways to celebrate Spring Festival. Many people eat noodles dumplings and so on,they hope to have good luck to make the life longer and healthier. During Spring Festival, people like to visit relatives. Children love Spring Festival very much. Because they can eat delicious food, wear new clothes and let off firecrackers, they also can get money to buy things that they want. 春节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因为中国是一个大国家,不同地方的人有不同庆祝春节的方式。

很多人在春节吃面条,饺子还有很多,他们希望能有好运,使生命更长远更健康。

春节期间,人们喜欢去拜访亲戚。

小孩子酷爱春节。

因为他们可以吃很多好吃的食物,穿新衣赏和放鞭炮,当然他们可以获得很多钱去买他们想要的东西。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