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善的名言警句
善人者,人亦善之。
——管仲·真正有才能的人总是善良的,坦白的,爽直的,绝不矜持。
——巴尔扎克·善良既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便几乎优于伟大的人。
——雨果·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
——罗素·善良的行为有一种好处,就是使人的灵魂变得高尚了,并且使它可以做出更美好的行为。
——卢梭·越是善良的人,越察觉不出别人的居心不良。
——米列·如果说美貌是推荐信,那么善良就是信用卡。
——布尔沃一利顺·善的源泉是在内心,如果你挖掘,它将汩汩地涌出。
——奥勒利乌斯·大凡善良的人总喜欢把人往好处想,总是把人想得比实际上更好,总爱夸大他们的好处。
对于这样的人来说,以后的幻灭是很难过的,在他们觉得自己负有责任时就更难过了。
——陀思妥耶夫斯基·当一个人的心情愉快的时候,他便显得善良。
——高尔基·感人肺腑的人类善良的暖流,能医治心灵和肉体的创伤。
——罗佐夫·善良,是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它可以使盲人感到,聋子闻到。
——马克·吐温
关于真善美的名言警句
真实的善是每个人的心灵所追求的,是每一个人作为 他一切行为的目的的._ ——柏拉图 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永远是美好的东西,那便是真理。
(托尔斯泰)真理是喜欢公开交易的。
——莎士比亚真理和正义有多种形式,它们和人的种族一样繁多,和时代、气候一样变化无常但它们的本质到处都是一样的;在翻天覆地的情况下,我需要抓住的正是这个不可摧毁的一致点。
幸福的规律在一切人之间有它的共同之点,对于每个人来说,是他们道德发展的最高规律。
这种发展经常变化,但规律是不变的。
——如果你想独占真理,真理就是要嘲笑你了。
——罗曼·罗兰最伟大的真理是最平凡的真理。
——托尔斯泰拳头是打不倒真理的。
——高尔基真理就像劳动汗水一样,总是有一股强烈的气味。
——高尔基真理的一边是自由,另一边却是限制。
——如果你不等待着要说出完全的真理,那末把真话说出来是很容易的。
——泰戈尔如果你把所有的错误都关在门外,真理也要被关在外面了。
——泰戈尔真理若是穿多了衣服,它反而显得俗不可耐了。
——泰戈尔无言纯洁的天真,往往比说话更能打动人心。
——莎士比亚《冬天的故事》不管是多么值得尊敬的人,我也决不会为他而颠倒黑白,把好说成坏。
——泰戈尔《一个女人的信》■恶往往是昙花一现的,都要和作恶者一同灭亡;而善,则永世长存。
(狄更斯《我们共同的朋友》)大量的善和大量的恶,总是混合在一起,交互错综着的。
——狄更斯《游美札记》与善人行善会使其更善,与恶人行善会使其更恶。
——罗曼·罗兰《弥盖朗琪罗传》所有的人好象总是带有两重性的。
在他们的胸腔里仿佛有一副天平,他们的心就好像天平的指针,在称善的和恶的重量时,指针一会儿倾向这一边,一会儿倾向那一边。
——高尔基《三人》凡对别人有害的事都是错的。
——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啊,美呀,在爱中找你自己吧,不要到你镜子的谄谀中支找寻。
(泰戈尔《飞鸟集》)玫瑰是美的,……更美的是它包含的香味。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朴素是美的必要条件。
——托尔斯泰《名人名言录》认为美就是善,这完全是一种错觉。
——托尔斯泰《克莱采奏鸣曲》人们是为着美而生活在真理和自由之中,谁能更虚怀若谷地拥抱世界,谁更深切地热爱世界,谁说是最优秀的;谁是最自由的,谁也就是最优秀的,在他们身上,才会有最大的美。
——高尔基《母亲》应该学会在无价值的事物中寻找美好的东西。
——高尔基《公墓》只有那些无法把自己充分沉浸在美中的人们,才会鄙视美,把它看作一个感官的对象。
——泰戈尔《孟加拉掠影》■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留传到遥远的后世。
(《莎士比亚戏剧集》)庄严和高贵的气质,只有蕴藏着豁达和崇高胸襟的人的灵魂才能表达出来。
——狄更斯《圣诞故事集》人类的生活对于德,正像对于才一样,无疑是一个最终的考验,一个更为美好的世界都需要它们。
——巴尔扎克《乡村医生》漂亮的词句可以导致品德端正,但是品行不端正的人只能用漂亮的词句来说谎。
——罗曼·罗兰《母与子》保护一个受侮辱的女人是每一个男人的天职。
——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朴素、平凡、善于在危险中看到同危险迥不相同的东西,这一切构成了士兵的美质和优点。
——《托尔斯泰传》一切美好的品质,都是从太阳的光线和母亲的奶汁中生长出来的。
——高尔基《意大利童话》崇高存在于人的精神之中,而不是存在于自然界的狂风暴雨之中。
——《泰戈尔评传》
关于真善美的格言
欲的目的是真;道德欲的目的;美欲的目的是美,美,即人间理想。
能直接打动的还是美,美立刻在想象里渗透一种内在的欣喜和满足。
外貌只能夸耀一时,真美方能乃世不殒。
--歌德 如果你歌颂美,即使你是在沙漠的中心,也会有听众。
人并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
鸟美在羽翼,人美在学识。
写出两句有关学习方面的名言警句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吾生也有涯,而学无涯。
有关善的事例和名言警句
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丽的:面貌、衣裳、心灵、思想。
——契诃夫【俄】 生活中的善越多,生活本身的情趣也越多。
二者水乳交融,相辅相成。
——托尔斯泰 贞洁是一种美。
——林语堂 美就是真,真就是美。
(济慈)美也真是一回事,这就是说美本身必须是真的。
(黑格尔)失去了真,同时也失去了美。
——别林斯基美是一种善,其所以引起快感正是因为它是善——亚里士多德
关于善的格言有哪些
好问则裕,自用—《尚书·仲虺之诰》 敏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 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
——郑燮 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
——普列汉诺夫 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汉·王充《论衡·实知篇》 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
——佚 名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
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刘开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
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 陶行知 关于惜时勤奋好学的名言警句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 欧阳修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范仲淹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 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 志者不能至也。
—— 王安石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 林则徐 (清代政治家)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郑板桥 (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天下事有难易乎?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不为, 则易者亦难矣。
____ 彭端淑 (清代学者) 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之。
—— 荀况 (战国时代思想家、教育家)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荀况 (战国时代思想家、教育家)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孔丘 (春秋时代思想家、教育家)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 孔丘 (春秋时代思想家、教育家)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 刘向 (西汉经学家、文学家)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 曹雪芹 (清代文学家) 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
—— 蒲松龄 (清代文学家)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孔丘 (春秋时代思想家、教育家)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 韩愈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 韩愈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
—— 韩愈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 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 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 乎? —— 朱熹 (南宋哲学家、教育家、学者)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 庄周 (战国时代哲学家)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陆游 (南宋诗人)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 荀况 (战国时代思想家、教育家)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 韩愈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王之涣 (唐代诗人)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____ 解缙 (明代学者)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 颜真卿 (唐代书画家)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
”此第一境界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界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此第三境界也。
—— 王国维 (清代学者)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 白居易 (唐代诗人)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荀况 (战国时代思想家、教育家)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 苏轼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 班固 (汉代史学家、文学家) 天行键,君子以自强不息。
—— 《周易》 (先秦儒家经典)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
—— 华罗庚 (现代数学家)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 华罗庚 (现代数学家)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孔丘 (春秋时代思想家、教育家) 言必行,行必果。
—— 孔丘 (春秋时代思想家、教育家)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孔丘 (春秋时代思想家、教育家)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用之所趣异也。
—— 司马迁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君子有九思: 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 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 孔丘 (春秋时代思想家、教育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