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农业的格言和谚语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冬不节约春要愁,夏不劳动秋无收。
(锡伯族)谚语 劳动可以使我们摆脱三大灾祸:寂寞、恶习、贫困。
歌德 劳动一日,可得一夜的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的长眠。
达·芬奇 最有幸福的,只是勤劳的劳动之后。
劳动能给人以完全的幸福,幸福——劳动。
瞿秋白 学习如果想有成效,就必须专心。
学习本身是一件艰苦的事,只有付出艰苦的劳动,才会有相应的收获。
谷超豪高尔基 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
高尔基 只有人的劳动才是神圣的。
李大钊 我觉得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
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
陶铸 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
卢梭 在人的生活中最主要的是劳动训练。
没有劳动就不可能有正常的人的生活。
卢梭 劳动是社会中每个人不可避免的义务。
欧文 完善的新人应该是在劳动之中和为了劳动而培养起来的。
马克思 体力劳动是防止一切社会病毒的伟大的消毒剂。
拉·乔乃尼奥里 劳动却是产生一切力量、一切道德和一切幸福的威力无比的源泉。
威廉·配第 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高尔基 我知道什麽是劳动: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
苏霍姆林斯基 既然思想存在于劳动之中,人就要靠劳动而生存。
高尔基 劳动和科学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两种力量。
马卡连柯 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创造人类文化幸福的基础。
高尔基 热爱劳动吧。
没有一种力量能象劳动,既集体、友爱、自由的劳动的力量那样使人成为伟大和聪明的人。
奥斯特洛夫斯基 我只相信一条:灵感是在劳动时候产生的。
……劳动,这是一切钝感的最好的医生。
乌申斯基 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基础和手段,是一个人在体格、智慧和道德上臻于完善的源泉。
乌申斯基 如果你能成功地选择劳动,并把自己的全部精神灌注到它里面去,那麽幸福本身就会找到你。
杰普莉茨卡娅 懒惰——它是一种对待劳动态度的特殊作风。
它以难以卷入工作而易于离开工作为其特点。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
宋庆龄 知识是从刻苦劳动中得来的,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
赫尔岑 科学不是可以不劳而获的——诚然,在科学上除了汗流满面是没有其他获致的方法的;热情也罢,幻想也罢,以整个身心去渴望也罢,都不能代替劳动。
斯米尔诺夫 天才不能使人不必工作,不能代替劳动。
要发展天才,必须长时间地学习和高度紧张地工作。
人越有天才,他面临的任务也越复杂,越重要。
列宾 灵感,不过是“顽强地劳动而获得的奖赏”。
爱迪生 世间没有一种具有真正价值的东西,可以不经过艰苦辛勤劳动而能够得到的。
休谟 正是劳动本身构成了你追求的幸福的主要因素,任何不是靠辛勤努力而获得的享受,很快就会变得枯燥无聊,索然无味。
车尔尼雪夫斯基 只有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劳动才能从繁重的负担转变成轻松而愉快的生理要求的满足。
高尔基 我们在我们的劳动过程中学习思考,劳动的结果,我们认识了世界的奥妙,于是我们就真正来改变生活了。
巴甫洛夫 我毕生都热爱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也许甚至说,我更热爱体力劳动。
当在体力劳动内加入任何优异的悟性,即手脑相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我就更特别感觉满意了。
奥斯特洛夫斯基 不停留在已得的成绩上,而是英勇地劳动着,努力要把劳动的锦标长久握在自己手里。
高尔基 劳动使人建立对自己的理智力量的信心。
德谟克利特 如果儿童让自己任意地不论去做什麽而不去劳动,他们就既学不会文学,也学不会音乐,也学不会体育,也学不会那保证道德达到最高峰的礼仪。
加里宁 爱劳动是共产主义道德主要成分之一。
但只有在工人阶级获得胜利以后,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劳动,才不会是沉重而可耻的负担,而成为荣誉和英勇的事业。
乌申斯基 愉快只是幸福的伴随现象,愉快如果不伴随以劳动,那麽它不仅会迅速地失去价值,而且也会迅速地使人们的心灵堕落下来。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没有顽强的细心的劳动,即使是有才华的人也会变成绣花枕头似的无用的玩物。
高尔基 人的天赋就象火花,它既可以熄灭,也可以燃烧起来。
而逼使它燃烧成熊熊大火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劳动,再劳动。
珍视劳动,珍视人才,人才难得呀
赫尔岑 科学决不能不劳而获,除了汗流满面而外,没有其他获得的方法。
热情、幻想、以整个身心去渴望,都不能代替劳动,世界上没有一种“轻易的科学”。
李四光 科学是老老实实的东西,它要靠许许多多人民的劳动和智慧积累起来。
爱因斯坦(美国) 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谈空话。
富兰克林(美国) 懒惰如同生锈:比劳动更能加快消耗。
另一方面,使用中的锁,经常是光亮如新的。
爱迪生(美国)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具有真正价值的东西可以不经过辛勤劳动而能够得的。
培根(英国) 出身高贵的人,常是不太勤劳的,但他们对劳动的人却又往往心怀嫉妒。
帕斯卡(法国) 别把劳动认为只是耕耘物质收获的原野,它是能同时开拓我们心灵原野的尊贵锄头。
无论如何,我们可以借劳动加强我们的心身,除尽蔓延在我们心田的各种邪恶野草。
然后,把幸福和喜悦的种子撒在此地,四季茂盛,以至开花。
居里夫人(法国) 为公众的幸福工作的人,不论在哪个部门,都不能被国界所隔断,他们的劳动成果并不只属于一个国家,而是属于整个人类。
亚里士多德(希腊) 劳动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闲暇。
门捷列夫(前苏联) 劳动创造一切,劳动者创造一切。
历史的口号就是这样。
契诃夫 信仰是精神的劳动;动物是没有信仰的,野蛮人和原始人有的只是恐怖和疑惑。
只有高尚的组织体,才能达到信仰。
周扬 我们的斗争和劳动,就是为了不断地把先进的思想变为现实。
周扬 我们的斗争和劳动,就是为了不断地把先进的理想变为现实。
爱因斯坦(美国) 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着别人(包括生者和死者)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
我强烈地向往着俭朴生活,并且时常为发觉自己占有了同胞的过多劳动而难以忍受。
圣西门 为人类的幸福而劳动,这是多麽壮丽的事业,这个目的有多麽伟大
雷锋 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冼星海 我有我的人格、良心,不是钱能买的。
我的音乐,要献给祖国,献给劳动人民大众,为挽救民族危机服务。
列宁 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精神以及同全世界劳动者的团结一致,是取得最后胜利的保证。
列宁 只要千百万劳动者团结得象一个人一样,跟随本阶级的优秀人物前进,胜利也就有了保证。
丹尼尔·笛福 做父母的对于子女的早年教育决不是一种无效劳动。
虽然在某些年月里,好像被教育者处于沉睡状态,没有见到效应;但是,到后来终有一天,会看见大有好处的。
苏霍姆林斯基 在一个善于思考的学生来说,他在脑力劳动上所化的时间,大约有三分之一是用在阅读教科书上,而三分之二是用在阅读非必修的书籍上面的,因为,说实在的,思考习惯的形成,在决定性的程度上是取决于非必修的阅读的。
如果一个学生只读教科书,把全部时间都花费在准备必修课上,那么学习对他来说就会变成不堪忍受的负担,并由此而产生许许多多的灾难。
苏霍姆林斯基 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 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
教师时常要读书, 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 上课就越轻松。
马卡连柯 在我们的社会中, 劳动不仅是经济的范畴, 而且是道德的范畴。
马卡连柯 劳动最大的益处还在于道德和精神上的发展。
这种精神发展是由和谐的劳动产生的,它应当构成无产阶级社会公民区别于资产阶级社会公民的那种人的特质。
杜威 劳动受人推崇。
为社会服务是很受人赞赏的道德理想。
苏霍姆林斯基 劳动是有神奇力量的民间教育学,给我们开辟了教育智慧的新源泉。
这种源泉是书本教育理论所不知道的。
我们深信,只有通过有汗水,有老茧和疲乏人的劳动,人的心灵才会变得敏感、温柔。
通过劳动,人才具有用心灵去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 劳动的崇高道德意义还在于,一个人能在劳动的物质成果中体现他的智慧、技艺、对事业的无私热爱和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同志的志愿。
达·芬奇 劳动一日,可得一夜的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的长眠。
高尔基 当劳动是种快乐时,生活是美的;当劳动是一种责任时,生活就是奴役。
歌德 劳动可以使我们摆脱三大灾祸:寂寞、恶习、贫困。
雨果 未来将属于两种人:思想的人和劳动的人。
实际上这两种人是一种人,因为思想也是劳动。
高尔基 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
只有知识才是有用的,只有它才能够把我们在精神上成为坚强、忠诚和有理智的人,成为能够真正爱人类、尊重人类劳动、衷心地欣赏人类那不间断的伟大劳动所产生的美好果实的人。
邓拓:《燕山夜话》 古来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当他活着一天,总要尽量多劳动,多工作,多学习,不肯虚度年华,不让时间白白地浪费掉。
欧文 完善的新人应该是在劳动之中和为了劳动而培养起来的。
加里宁 爱劳动是共产主义道德主要成分之一。
但只有在工人阶级获得胜利以后,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劳动,才不会是沉重而可耻的负担,而成为荣誉和英勇的事业。
高尔基:《文学论文选》 工人和农民应该知道和相信:科学和劳动会粉碎一切,粉碎过去的一切锁链,粉碎几千年来主人们用来使劳动人民耳聋目眍的一切。
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 如果你能成功地造选择劳动,并把自己的全部精神灌注到它里面去,那么幸福本身就会找到你。
《高尔基论文选集》 要使得生活轻松,就只有一个法子,集体的理智的劳动。
.....只有理智的、坚决的、集体的劳动,能够克服一切困难。
《高尔基论青年》 热爱劳动吧。
没有一种力量能象劳动,即集体、友爱、自由的劳动的力量那样使人成为伟大和聪明的人。
《李大钊选集》 我觉得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劳动。
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
奥斯特洛夫斯基 我只相信一条:灵感是在劳动时候产生的。
.....劳动这是一切钝感的最好的医生。
《高尔基论青年》 我过去和现在希望看见所有的人都是劳动和创造的英雄,都是新的、自由的生活方式的建设者。
我们应该这样生活:使我们每个人都感到,不管个性怎样不同,自己是和其他一切人有同等价值的人。
拉封丹 要工作,要勤劳,劳动是最可靠的财富。
苏霍姆林斯基 我们这行职业和劳动工艺的精神基础和哲学基础就是这样:为了在学生眼前点燃一个知识的火花,教师本身就要吸取一个光的海洋,一刻也不能脱离那永远发光的知识和人类智慧的太阳。
苏霍姆林斯基 提高教育技巧——这首先是要自己进修,付出个人的努力,来提高劳动的素养,首先是提高思想的素养。
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的劳动寻根先底的研究精神,那末任何提高教法的工作都是不可思议的。
苏霍姆林斯基 教师的言语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这也是合理利用教学时间的重要条件。
如果教师本来没有把概念讲清楚,以后又要进行无数次的复习,那要浪费多少时间啊
凯洛夫 教师站在人们未来专业的摇篮边,因为他应当是第一个能够看出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人,他应当首先看清楚学生当中未来的设计师、飞行家、农学家、工程师、医师、工业和农业的劳动者或科学和文化的活动家。
成仿吾 一方面要尊重老师,尊重也就是尊重他们的劳动,……另一方面是要坚持真理,因为老师是要把真理传给我们的,如果不是真理,,同学也可提出批评,当然要注意态度,应该是和气的、同志式的而不是吵架的;老师爱护学生,也要坚持真理,同学不对时,他有责任批评。
苏霍姆林斯基 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是要付出巨大劳动,花费许多精力的。
……建立跟儿童的友谊,这是要用我们的力量、我们的思考、我们的明智、我们的信念和我们的情操去鼓舞儿童的思想和情感的事。
为了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必须具有巨大的丰富的精神财富。
缺乏这种精神丰富性,友谊就会变成一种庸俗的亲昵关系,而这对于教育是一种危险的现象。
苏霍姆林斯基 我坚定地相信,儿童在认识周围世界的同时,应当认识自己,应当充满一种深刻的自我肯定的感情。
自我肯定是自我教育之母。
自尊感是一个人的荣誉感、名誉感、健康的自爱心的最强大的源泉之一。
当你走上教育工作这个创造性的岗位时,请记住:你必须教会儿童进行脑力劳动,教会他们思考、观察、理解,从脑力劳动的成果中感觉出自己的精神力量。
帕斯卡尔 记忆是一切脑力劳动之必需。
柏拉图 身体最强健的人不容易受饮食或劳动的影响,最茁壮的草木也不容易受风日的影响。
苏霍姆林斯基 智育对于人之必不可少,不仅是为了劳动,而且是为了精神生活的充实。
……如果智慧只是被训练去从事狭窄的职业劳动,那么生活就会变得贫乏、沉闷、远离共产主义的理想。
蔡元培、黄炎培 各级教育,应于训练上一律励行劳动化,使青年心理上确立尊重职业之基础,且使获得较正确之人生观。
苏霍姆林斯基 无论在学校里对学生进行的教育内容多么丰富,目的多么明确,这种教育不应随着发给学生毕业证书而告结束。
从学习转到劳动是男女青年生活中极其重大的一步。
。
乌申斯基 妨害儿童、哗众取宠的教育,从一开始就破坏着人的性格。
学习是一种劳动,应该始终是一种劳动,而且是充满思想的一种劳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习兴趣本身随着富于内容的思想而转移,而不是取决于和事实不相称的任何粉饰。
华罗庚 凡是较有成就的科学工作者,毫无例外地都是利用时间的能手,也都是决心在大量时间中投入大量劳动的人。
法国 劳动要及时开始,音乐要及时结束 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
—— 高尔基 只有人的劳动才是神圣的。
—— 高尔基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李绅 我觉得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
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
—— 李大钊 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
—— 陶铸 所有现存的好东西都是创造的果实。
—— 米尔 在人的生活中最主要的是劳动训练。
没有劳动就不可能有正常的人的生活。
—— 卢梭 劳动是社会中每个人不可避免的义务。
—— 卢梭 完善的新人应该是在劳动之中和为了劳动而培养起来的。
—— 欧文 体力劳动是防止一切社会病毒的伟大的消毒剂。
—— 马克思 劳动却是产生一切力量、一切道德和一切幸福威力无比的源泉。
—— 拉·乔乃尼奥里 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 威廉·配第 有总是从无开始的;是靠两只手和一个聪明的脑袋变出来的。
—— 松苏内吉 我知道什麽是劳动: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
—— 高尔基 要工作,要勤劳:劳作是最可靠的财富。
—— 拉·封丹 既然思想存在于劳动之中,人就要靠劳动而生存。
—— 苏霍姆林斯基 在重视劳动和尊重劳动者的基础上,我们有可能来创造自己的新的道德。
——劳动和科学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两种力量。
— 高尔基 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创造人类文化幸福的基础。
—— 马卡连柯
长期以来我国什么在日常的生产劳动中创造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有关农业的格言和谚语
1、久雨刮南风 天气将转晴2、云绞云 雨淋淋3、朝起红霞晚落雨 晚起红霞晒死鱼 (谚语)
求几个关于劳动的成语,词语,歇后语,名言
1889年7月14日,由各国马克义集的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法国巴黎开这次大会上,法国代表拉文提议:把1886年5月1日美国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的斗争日,定为国际无产阶级的共同节日。
与会代表一致同意,通过了这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决议。
从此,“五一”国际劳动节诞生了。
为什么要把这一天定为国际劳动节呢
这还得从19世纪80年代的美国工人运动说起。
当时,美国和欧洲的许多国家,逐步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为了刺激经济的高速发展,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以维护这个高速运转的资本主义机器,资本家不断采取增加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的办法来残酷地剥削工人。
在美国,工人们每天要劳动14至16个小时,有的甚至长达18个小时,但工资却很低。
马萨诸塞州一个鞋厂的监工说:“让一个身强力壮体格健全的18岁小伙子,在这里的任何一架机器旁边工作,我能够使他在22岁时头发变成灰白。
”沉重的阶级压迫激起了无产者巨大的愤怒。
他们知道,要争取生存的条件,就只有团结起来,通过罢工运动与资本家作斗争。
工人们提出的罢工口号,就是要求实行八小时工作制。
1877年,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罢工开始了。
工人阶级走向街头游行示威,向政府提出改善劳动与生活条件,要求缩短工时,实行八小时工作制。
罢工不久,队伍日渐扩大,工会会员人数激增,各地工人也纷纷参加罢工运动。
在工人运动的强大压力下,美国国会被迫制定了八小时工作制的法律。
但是,狠毒的资本家根本不予理睬,这项法律只不过是一纸空文,工人们仍然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倍受资本家的折磨。
忍无可忍的工人们决定将这场争取生存权利的斗争,推向一个新的高潮,准备举行更大规模的罢工运动。
1884年10月,美国和加拿大的八个国际性和全国性工人团体,在美国芝加哥举行一个集会,决定于1886年5月1日举行总罢工,迫使资本家实施八小时工作制。
这一天终于来到了。
5月1日,美国2万多个企业的35万工人停工上街,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各种肤色,各个工种的工人一齐进行总罢工。
仅芝加哥一个城市,就有4.5万名工人涌上街头。
这下,美国的主要工业部门处于瘫痪状态,火车变成了僵蛇,商店更是鸦雀无声,所有的仓库也都关门并贴上封条。
当时在罢工工人中流行着一首“八小时之歌”,歌中唱道:“我们要把世界变个样,我们厌倦了白白的辛劳,光得到仅能糊口的工饷,从没有时间让我们去思考。
我们要闻闻花香,我们要晒晒太阳,我们相信:上帝只允许八小时工作日。
我们从船坞、车间和工场,召集了我们的队伍,争取八小时工作,八小时休息,八小时归自己
”激昂的歌声唱出了工人的心声,唱出了全世界无产者的共同愿望,也感染了广大的群众,他们纷纷声援工人的罢工运动,将罢工运动推向新的高潮。
罢工运动所表现的巨大力量使政府当局和资本家极为恐慌,他们不甘心答应工人的条件,便露出他们狰狞的一面。
5月3日,芝加哥政府当局终于撕下了“民主”的假面具,用暴力镇压工人。
他们组织罢工破坏者在警察的保护下混进工人的罢工队伍,故意制造混乱,以此为借口,当场开枪打死六个工人。
这一暴行,激起了全市工人的极大愤慨,他们决心为死难的工人兄弟们报仇
为纪念美国工人1886年5月11日的罢工运动,为推动整个世界工人阶级的斗争热情,就把这一天定为国际无产阶级的共同节日。
在以后的每年5月1日,各国的工人阶级都举行大规模的示威游行,以争取自身的权利。
中国人民庆祝劳动节的活动可追溯至1918年。
是年,一些革命的知识分子在上海、苏州、杭州、汉口等地向群众散发介绍“五一”的传单。
1920年5月1 日,北京、上海、广州、九江、唐山等各工业城市的工人群众浩浩荡荡地走向街市、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集会,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五一劳动节。
解放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将五月一日定为法定的劳动节,是日全国放假一天。
每逢这个节日,举国欢庆,人们换上节日的盛装,兴高采烈地聚集在公园、剧院、广场,参加各种庆祝集会或文体娱乐活动,并对有突出贡献的劳动者进行表彰。
美国劳动节不在“五一”: “五一”国际劳动节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团结战斗的节日。
谁都知道这个节日发端于美国,然而美国的劳动节却不在“五一”,而是在每年9月的第一个星期一。
这是为什么
1886年5月1日,当时资本主义工业已跃居世界第一位的美国,发生了全国工人大罢工,目的是争取实现8小时工作日(当时全美工人劳动时间每天都在12— 16小时,甚至更多)。
这天全美11000多个企业、35万工人一致停工,举行示威游行。
但他们却遭到美国当局的镇压,如芝加哥就死伤200多人,全国有 7名工人领袖被判死刑和无期徒刑。
然而,“五一”大罢工得到国际工人特别是欧洲工人的同情和支持,最后迫使美国资产阶级作了让步:当年美国有185000 人争得了8小时工作日;再顽固的企业也不得不把每天劳动时间缩短为9—10小时。
第二年,在巴黎举行的第二国际成立大会上通过决议,规定每年5月1日为国际劳动节。
可美国劳工工会联合会领导却不积极组织纪念、庆祝“五一”。
美国政府后来在设立劳动节时,故意避开“五一”,另行规定每年9月的第一个星期一为劳动节。
每逢9月的劳动节,美国人可以放假一天,全美各地的民众一般都会举行游行、集会等各种庆祝活动,以示对劳工的尊重。
在一些州,人们在游行之后还要举办野餐会,热闹地吃喝、唱歌、跳舞。
入夜,有的地方还会放焰火。
国外劳动节庆祝方式: 俄罗斯:游行、集会、娱乐一个都不少自国际上设立劳动节以来,俄罗斯一直比较重视这个特别的节日。
“五一”这天,俄罗斯全国放假,并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及群众性游行。
过去,上述活动主要是由政府组织,游行队伍中包括各企业、机关的代表。
现在,除政府统筹的庆祝活动外,各种不同政见的非政府组织、劳工团体,都会在这一天自发举行各种庆祝活动,既可以借这个机会充分阐述各自的政见,又能扩大本组织的影响。
一般来说,“五一”游行的队伍要先穿过城市的主要街道、广场,最后在古老的或者宽阔的中心广场举行大型集会和庆典。
同时,俄罗斯各地的各种俱乐部还会举行内容丰富、色彩缤纷的娱乐活动,人们的节日情绪很高。
日本:劳动节逢“黄金周” 日本是一个节日比较多的国家,5月1日前后的节日就很多,如4月29日植树节、5月3日宪法纪念日、4日国民假日、5日儿童节,这些假日连起来,一般日本人至少有一周休息时间,最长的甚至达11天。
对工薪阶层来说,这个长假的意义真是不同寻常。
因此,在日本,劳动节专门的庆祝活动日渐被“五一黄金周”所取代。
而且从4月29日开始,日本就已经进入了“黄金周”。
日本全国的许多饭店、温泉等娱乐设施,纷纷在“五一”前打出各种广告招揽游客,普通旅馆的房间价格也比平时提高一倍以上。
加拿大:9月劳动节标志夏天结束同为北美国家,加拿大与美国一样也是在每年9月的第一个星期一庆祝劳动节。
在渥太华、多伦多等城市,每年劳动节时都会举行游行和集会,以此表彰工会组织下的工人对加拿大社会所做出的贡献。
另外,比较与众不同的是,在大多数加拿大人的概念中,这个9月的劳动节标志着夏天的结束。
一般情况下,家长们会利用劳动节的假期给孩子买新学期的学习用品,商家也往往借机促销文具。
泰国、秘鲁:放假一天 泰国于1932年首次颁布劳工条例,随后将每年的5月1日确定为国家的劳动节,以此嘉奖辛勤工作的劳动者。
这一天,泰国全国统一放假一天,在首都以及一些大城市会有相关的庆祝活动,不过规模一般都不会太大。
和泰国的情况比较类似,南美国家秘鲁也规定5月1日为国家的劳动节,而且全国放假一天。
意大利:不庆祝不放假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都将“五一”确定为劳动节,不少国家都放假一天,还有的国家则根据情况将公共假期放在5月的第一个星期一。
不过,和世界大多数国家不太一样的是,意大利尽管承认“五一”国际劳动节,政府也表示尊重劳工,但一般人并不举行专门的庆祝活动,也没有全国性的“五一”假期。
丹伯里制帽工人案: 美国人在发生利益冲突的时候,通过司法途径寻求解决的传统,也在一个看上去非常容易失控的工人“民众运动”中,注入了理性的规范。
第一个走上法庭的著名罢工案件,是丹伯里(Danbury)制帽工人案。
1902年,康尼迪格州丹伯里的一家公司提出民事诉讼,告工人妨碍贸易,违反了反垄断法律,因为美国劳联的制帽工人工会组织工人抵制这家公司,原因是这家公司不许工人组织工会。
这个案子用了几年时间在联邦法院里一级一级上诉。
1908年,联邦最高法院以5比4作出了对工人不利的裁决。
这个裁决的意思是,工人可以作为劳动者或消费者对某公司实行“直接抵制”,比如不买这个公司的产品,或者罢工,或不为这个公司雇佣,这种直接抵制是完全合法的。
但是,工人不可以强迫其它的公司不买这个公司的产品,或者强迫别人不和这个公司合作(例如罢工期间不准其他人上班),这样的“二次抵制”是非法的。
也就是说,你自己可以抵制,但是不能强迫别人和你一样去抵制。
法庭对丹伯里的184名制帽工人作出25万美元的罚款。
在最高法院裁决以后,全美劳联发起募捐,为184名制帽工人偿付罚款,以免他们的房子财产被没收。
这个裁决发出了两个信息,第一,司法诉讼有可能成为解决劳资冲突的途径,工会一方和雇主一方都有可能利用这样的途径,也都有必要知道什么是合法的,什么是非法的。
第二,工会对公司的抵制,只能“直接抵制”的范围里进行。
1947年,塔夫特-哈特利法案(Taft-Hartley Act)明确规定二次抵制非法,从此以后,类似的二次抵制在美国工会运动中就消失了。
不过,最高法院在同一案中也裁定,根据宪法的言论自由条款,工会可以在商家门口树立宣传标语和宣传员,告知民众,他们要抵制的某公司的某产品是“不公平的”,号召民众“不要购买”,这是合法的,但是不能说这些卖商品的商家也是“不公平”的,不能号召民众不去购买这些商家的所有商品。
后面这种做法就是“二次抵制”,就是非法的了。
在这里,美国司法独立和司法系统在建立“公正”信誉的努力,首先建立起了美国民众的法律文化,这对事态发展走向良性循环起了极大作用。
假如没有这一条,法院无理偏袒政府或企业,工人不服就冲击法院,那就真正是乱成一团,没有解药了。
1909年,两万制衣厂工人,大多是女工,而且几乎都是东欧新移民,在制衣女工工会的旗帜下,发动罢工,她们得到了广泛的公众支持,最终争取到了每周52 小时工作和增加工资的条件。
1910年,五万制衣工人在纽约罢工。
他们请出了著名律师路易斯·布兰迪斯来谈判。
在他的努力下,这次罢工取得了重要的结果,不仅为工人争取到了有利的报酬条件,而且开创了和平谈判的范例。
布兰迪斯后来还担任了联邦最高法院的大法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