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技术教育中,机房管理需要注意哪些细节
机房监控就是教育行业应提前规划的一个项目之一了1.2产品特性和规格1.2.1主要特性? 市电监控、市电停电\\\/恢复报警? 市电电压、电流值监控? 温度、湿度、烟雾、浸水等环境参量报警? 带干接点输出的UPS、精密空调监控报警? 可设置4个管理员号码,授权管理人员可以接收报警短信,查询各监控量状态? 设置操作通过短信互动或设置软件完成? 安装简单,用户只需要提供一张能正常收发短信的GSM手机卡即可? 可实行短信远程控制电器电路通断,可实现短信远程开启风机等功能? 可选数据采集输出功能? 可选报警发送短信同时拨打电话功能? 系统具有远程布防\\\/撤防功能? 有报警联动输出口,可供其它设备采集
如何做好机房信息技术课的课前准备
一、课前准备要充分\ 1.1.礼仪着装\ 教师得体大方的穿着很重要,在上课评比中,看到有的女老师穿着吊带衫,因为老师的衣着而产生的无聊骚动和无谓想象,那还会感觉出这里是个学习的地方吗
硬底皮鞋、高跟鞋在教室走动的时候发出的声响也会分散学生注意力,评委恐怕也会反感。
不喜欢过分浓妆艳抹的或“清凉装”的老师,同样也不喜欢打扮老土的老师,穿得太寒酸,像从穷山沟里来的大学生。
“得体”和“端庄”是教师着装的标准,尤其是在这样的大型示范课时更要注重自己的形象。
\ 2.2.课堂环境要事先熟悉\ 要熟悉的课堂“环境”包括课堂的软件环境和学生环境。
\ 上信息技术课的突发事件比别的一些学科多,如机器病毒、死机、课件打不开等造成讲课失败,为此参赛者应提前熟悉机房环境,包括机器运行状况、电子教室软硬件操作方法。
如果不能正常运行自己的教学课件,应及时找主办方安装相应支持软件。
由于不同学校机房的监控管理软件使用也不尽相同,有些参赛者自己学校用的是大屏幕投影,没有对学生机的管理软件。
这样就造成了这些教师在课堂上既有屏幕投影(有些是优质课中为了方便听课老师新增的)又有监控软件时,往往会忽略监控软件的“广播”功能的使用。
从而导致教师在上面大屏幕中演示操作,底下一些不给“面子”的学生自己在游戏或上网。
所以,在上课的机房软件环境与自己学校不同时最好事先熟悉一下软件的使用方法,尽量不要在这上面出现不和谐的事情。
\ 与软件的配置环境相比,学生环境也相当重要。
参赛教师可以在上课前与学生亲切的攀谈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
通过语言奖励、活动等营造良好、积极参与的课堂气氛。
在安徽上示范课时,由于暑假还未结束,因此主办方临时召集还未开学的20名学生。
但是通过在上课前与他们交流,说一些致歉的话,并分发小礼品作为奖励,很快就拉近了与学生们的陌生感,建立起了融洽、亲和的师生关系。
\ 二、课堂要注重“原创”,体现“个性”,并有一点“新意”\ 2.1.原创与个性\ 在优质课的准备过程中,切忌全盘照搬别人的课例。
或者随便找个网页模板改改就用,却不知道风格并不适合这堂课。
或者到处复制粘贴,把课弄的“四不像”。
要知道观摩的老师都是久经“沙场”,听过很多课例,所以一堂课如何设计、怎样发展,大方向他们都知道,典型的课例他们更是记的很清楚。
因此最好发挥主观能动性,如有可能,在自己学校时多征求科组老师的意见,深入挖掘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恰当把握细节。
如此,即便有些缺憾,也能体现自己的特色。
\ 2.2.主题新、内容新、方法新\ 新颖的新课引入和精彩的教学主题会引起学生的兴趣、铺垫良好的教学氛围,这是上一节好课的基础,也能吸引评委和听课老师注意力。
试想,评委听了十多节课,身心也疲倦,突然看到一节新颖的课,眼前一亮,心情大悦,大家都会认真听了,对的评价也会高了。
\ 课堂要有一点“新意”,还可以在课堂内容的安排上有一些书本上没有的新鲜的东西,举一些最近最新或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
比如必修教材第一节课是以北京申奥成功的案例引入,如今申奥已过去那么多年,奥运会都快开始了,如果再举这个例子就不太恰当。
但是注意不要脱离教材,脱离新课程标准,一定要以教材和课标为基准。
教学实例一定要注意理解新课程的理念,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培养。
\ 又如在省优质课评比中上的是选修5《人工智能初步》的“认识专家系统”,教材中安排的是理论课,但是在教学内容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专家系统的特征,让学生实际操作一个教学用的疾病诊断专家系统,通过与生活中人类医生诊断疾病的案例相比较有何异同,进而分析得出专家系统的特征;让学生以猜动物的活动形式,亲自体验动物识别专家系统,从而分析出专家系统的组成结构;同时为了加深学生对专家系统的认识,还设置了一个题为“专家系统和人类专家谁更具有优越性”的小型辩论赛。
这些环节的设置,不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专家系统,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其信息素养。
评委和各位老师在课后也,原来人工智能课可以上得这么精彩
\ 同时,课堂的“新意”还体现在教学方法上。
如果在教学中仅仅简单的冠以“任务驱动”,就如平常一样“讲—练—”,那学生也肯定不会很好的坚持一节课的。
\ 在广东省2004年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中,华南师大附中的老师在上《信息技术基础》第一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时,就将信息的发展比喻成行驶的列车,不同的站点代表不同的发展时期,从原始社会到当今信息时代。
如此新颖的课堂构思,难怪会获得成功。
\ 又如,这次安徽示范课上的是必修《信息技术基础》第一节课《信息及其特征》,在帮助学生理解信息的传播过程环节,在其他老师的课例上加以创新,将“来比划来猜”游戏中的竞猜画面在PowerPoint里设置自动跳转,并在每个画面置倒计时时钟,最后5秒会响起倒计时钟声。
如此设计不但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老师们也感觉很新鲜,课后纷纷请教如何在PowerPoint中实现这个功能。
\ 三、做好“分组合作”这篇文章\ 虽然新课标提倡“分组合作”,但很多老师并没有好好研究过“分组合作”,为了能在优质课评比中胜出,使自己的课有点新课程的理念,有的老师在教学实施中为分组而分组,只在形式上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却忽视了分组后的学习。
在观摩的分组课堂上,小组之间真正进行相互协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情况并没有出现。
碰到问题,不管合适与否、难易如何,都要学生合作讨论,似乎学生进行了合作讨论,就是在教学中实施了“合作学习”,就能解决问题。
这样做可能造成的后果是:由于没有根据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采用合适的学习方式,学习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一些没有思维容量甚至根本没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充斥其中,学生没有参与讨论的兴趣,教学效率事倍功半。
\ 在优质课评比中有位老师上的是《信息技术基础》第二课“信息技术及其影响”。
最后一个环节他的安排是想通过分组辩论的方式来认识信息技术的影响,但是由于学生在那么多老师面前,怯场无法施展,最终成了在教师“引导”下的问答式。
的改进意见是可以通过在BBS上发表各自的观点,正方一栏,反方一栏,全班也不分正方反方,即不分组,只要认为谁的意见对谁的意见观点不足都可以回复反驳。
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不必亮出身份说话就可以发表意见,这对于那些腼腆胆小的学生来说,可以使之有充分的自由空间,而不会束缚在老师既定的“正”“反”组内由于观点不同而失去了辩论的兴趣。
\ 应该明确,分组合作学习只是有效学习方式的一种,老师们须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为依据,合理地选择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实现方式、方法的多样化才是最重要的,要避免将所有的“鸡蛋”放入合作学习之“篮”。
\ 四、重视课堂评价\ 信息技术新课程对评价非常重视,提倡采取多种评价方式来促进教与学,其中,尤其重视过程评价、作品评价(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由此来检查学习效果、增强过程体验。
在上优质课时,一些老师主要通过演示学生作品即终结性评价来对学生进行评价。
但是评价过程中很少有老师对学生提出批评性意见,可能是担心提出后评委及老师们会认为这堂课不好,因此大都笼统的用“非常漂亮”、“很好”之类的赞扬来评价。
其实学生初次作品中普遍存在诸多问题:文字格式不一、颜色(如浅绿色)太刺眼、太多图片充斥在作品里,不协调。
即使是省级公开课,也绝不能为了做秀而忽略学生存在的问题,更要强调知识点,分析学生出错原因。
\ 对于任务教学过程中小任务所反映出来的共性问题,也要对全体进行评价,不能只对好的进行表扬,而对那些做的不好的反而为了逃避而一带而过。
\ 没有完美的课,有瑕疵的美才是最真实的美。
\ 总之,在优质课评比中,学生评价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要真正落实着力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这个教学总目标。
\ 五、其他细节\ 此外,在某种程度上,教师不但要专业知识过硬,而且还要注意在课例中整合其他学科的知识,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和行为规范。
\ 5.1.优质课不是“做秀”、“表演”、“走形式”\ 优质课作为课堂教学的一次集中展示课,目的是希望能够在新课程实施中起着示范作用。
它在新课程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都应该努力体现出时代性、先进性、示范性,体现出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值得大家仿效借鉴,并具有推广的价值,否则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因此,虽然的课上的很精彩,但是毕竟是经过了长时间准备,如果“编织”的“花样”可操作性不强,仅仅为了吸引评委的“眼球”,无法适用于大部分学校教学,那么这就背离了优质课的宗旨。
\ 5.2.加强自身信息素养和教学基本功\ 在观摩优质课时,发现有的老师并不重视自己教学中的操作习惯,如给文件或文件夹改名时随意输入没有意义的名字;在文档编辑后退出时,提示是否保存,教师点“否”。
这些操作潜意识下都会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会造成学生今后的行为不规范的操作习惯。
还有个别老师课件中有Flash,但是从文件夹直接打开网页时会被Windows XP SP2 的安全检测功能屏蔽掉,这时老师却无从下手,最后只好求助于主办方。
信息技术中心IDC机房管理制度-重庆师范大学
信息技术中心机房管理制度信息技术中心机房存放有学校重要的计算机信息网络设备、各类应用系统及信息资源,并为校属各单位提供教育、科研应用服务器托管服务。
为安全有效管理机房,保障学校的信息网络系统安全运行,特制定本制度。
一、机房管理人员日常行为准则及保安制度1、机房管理实行安全岗位责任制,中心主任为安全第一责任人,技术科科长具体负责机房工作。
2、除机房管理人员外,其它任何人未经许可严禁进入机房,外来人员必须按要求提供有效证件并进行登记后方可进入机房开展工作。
机房管理人员指:持有机房门禁卡或钥匙并赋予相应管理权限的人员。
外来人员主要指:校属各单位托管服务器系统管理员;各软硬件厂商、集成商相关技术人员;机房施工人员;外来参观人员等。
3、出入机房注意锁门,应主动拒绝陌生人进出机房。
最后离开机房或最后下班的管理人员必须仔细检查和关闭所有机房门窗、锁定防盗装置。
4、未经中心领导批准,禁止将机房相关的门禁卡、钥匙、保安密码等物品和信息外接或透露给其他人员,同时有责任对保安信息保密。
对于遗失钥匙、泄露保安信息的情况要即时上报,并积极主动采取措施保证机房安全。
5、外来人员进入机房开展工作期间,机房管理人员应按照各自的分工密切跟随,从旁协助,相互配合完成工作,并全面负责其行为安全。
因故无法在现场随工的,机房负责人应安排其他管理人员代替随工。
二、机房外来人员行为准则10六、软件安全使用
机房是如何划分级别的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根据使用性质、管理要求及其在经济和社会中的重要性划分为A、B、C三级,因为机房包含的范围太大,有银行、电信业的大的数据中心,也有企业自用的小机房,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对机房的建设也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如果不分级,规范遇到的最大问题将是可操作性 。
A级是最高级别,主要是指涉及国计民生的机房设计。
其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重大的经济损或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
像国家气象台;国家级信息中心、;重要的军事指挥部门;的机场、广播电台、电视台、;银行总行等属A级机房。
B级定义为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一定的混乱和一定的经济损失的机房。
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气象台、信息中心、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中心、交通(铁路、公路、水运)指挥;国际会议中心;国际体育比赛场馆;省部级以上政府办公楼等属B级机房。
A级或B级范围之外的电子信息系统机房为C级。
本人是一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并兼管一个六十座的机房,该机房建于2013年,没有空调,每年要供十个班(
老师辛苦了,坚决不干,常年在机房是有辐射的,会引发 病发 病,坚决不干
大学里的机房可以用来做信息技术的作业吗
我看什么ppt,论文什么的好
一般来说不行,大学里面所谓的机房就是实验室,实验室是供学生上课操作电脑时使用的,而不是平时想进去就可以进去的。
你可以去查一下你们大学的图书馆有没有公共电脑可以使用,如果有的话,倒是可以用图书馆的公共电脑。
不过始终没有自己有电脑方便。
IDC机房的标准温度应该是多少
有没有相应的技术标准文档
根据国标GB50174-93《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第3.1.2条保持温度恒定(温度波动控制在24±1~2℃之内);保持湿度恒定(相对湿度波动控制在50%±5% RH之内)。
同时机房对洁净度要求也比较高。
需要专业的精密机房专用空调来进行空气调节。
市场上品牌知名度较高的有阿尔西、爱默生、海洛斯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