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格言 > 入监格言

入监格言

时间:2018-11-04 10:46

急需要罪犯改造格言

铁窗外的天空依旧明净 风雨后的世界仍然精彩

如何做好出监教育,入监教育,中期教育

入监教育中心重视文化对人的改造,通过学习和背诵《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经典,加强服刑人员的社会公德和传统美德教育。

服刑人员需净身入监,随身物品一律集中存放,不允许带入监内。

服刑人员要学唱《入监守法歌》、《行为规范》、《服刑人员之歌》等狱园歌曲。

对刑期较长的服刑人员进行自我减压训练,缓解紧张和焦躁的情绪。

  入监教育以服刑指导为重要内容,在教育罪犯和改造罪犯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参加教育集训,真正能够达到使罪犯知罪、认罪、悔罪,提高认识,适应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

从根本上教育挽救、改造罪犯,使他们确实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尽快适应改造生活,彻底悔过自新,走上积极劳动、立功赎罪之路。

入监教育中心的正式运行,改变了当地多年来由各个监狱自行开展服刑人员入监教育的状况,加强和规范了服刑人员入监教育工作,是加快监狱体制改革和不断创新教育改造方式的见证。

入监教育中心还特别注重文化在教育改造中的核心作用,大力培养和弘扬监狱文化。

通过传唱《入监守法歌》、《行为规范》等狱园歌曲,传背《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经典,创新名人锦句格言上墙入室,学做《感恩的心》、《从头再来》等保健操,让服刑人员在听、说、唱、写、衣、食、住、行等环节处处体现文化对人的改造。

  加强出监教育是对罪犯改造的重要一环。

通过针对性的教育,通过个别思想教育工作,使罪犯放下思想包袱,消除疑虑正确对待家庭,正确对待社会,无疑是他们出监后走好人生之路的有力保证,这项工作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须认真抓好怎样抓,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出监教育的内容 设立出监监区、集中进行出监教育,是提高出监教育质量的保证。

也是出监前应急需解决的问题。

出监教育的内容包括法律、政策形势前途等方面。

1、遵纪守法教育。

一方面组织罪犯学习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党和国家现行的政策,使他们熟悉和掌握这些政策,走勤劳致富之路;另一方面,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使罪犯认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可就业门路很多,引导他们满怀信心开始新生活。

2、形势教育。

主要是使罪犯了解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好形势。

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有重点地介绍罪犯家乡近年来的变化,通过形势教育,一方面使罪犯了解社会,出监后能尽快适应环境,另一方面可使罪犯对前途充满信心。

<<论语>>中的格言.警句(2句)

1. 遵守诺言就象保卫你的荣誉一样。

——(法)巴尔扎克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中国俗语  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中)冯玉祥  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

  ——(日)松下幸之助  良心是我们每个人心头的岗哨,它在那里值勤站岗,监视着我们别做出违法的事情来。

——(英)毛姆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中国谚语  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必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

  ——(苏)高尔基  不要说谎,不要害怕真理。

——(俄)列夫.托尔斯泰  坦白是诚实和勇敢的产物。

——(美)马克.吐温  失足,你可以马上恢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

  ——(美)富兰克林  一个人严守诺言,比守卫他的财产更重要。

——(法)莫里哀  对自己真实,才不会对别人欺诈。

——(英)莎士比亚  信用难得易失。

费10年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会由于一时的言行而失掉。

——(日)池田大作  人际关系最重要的,莫过于真诚,而且要出自内心的真诚。

真诚在社会上是无往不利的一把剑,走到哪里都应该带着它。

  ——(中)三毛  信用就像一面镜子,只要有了裂缝就不能像原来那样连成一片。

——(瑞士)阿米尔  闪光的东西,并不都是金子;动听的语言,并不都是好话。

  ——(英)莎士比亚  守信用胜过有名气。

——(美)罗斯福  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德)康德  失掉信用的人,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死了。

——(英)哈伯特  (以上名人名言摘自  1. 遵守诺言就象保卫你的荣誉一样。

——(法)巴尔扎克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中国俗语  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中)冯玉祥  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

  ——(日)松下幸之助  良心是我们每个人心头的岗哨,它在那里值勤站岗,监视着我们别做出违法的事情来。

——(英)毛姆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中国谚语  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必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

  ——(苏)高尔基  不要说谎,不要害怕真理。

——(俄)列夫.托尔斯泰  坦白是诚实和勇敢的产物。

——(美)马克.吐温  失足,你可以马上恢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

  ——(美)富兰克林  一个人严守诺言,比守卫他的财产更重要。

——(法)莫里哀  对自己真实,才不会对别人欺诈。

——(英)莎士比亚  信用难得易失。

费10年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会由于一时的言行而失掉。

——(日)池田大作  人际关系最重要的,莫过于真诚,而且要出自内心的真诚。

真诚在社会上是无往不利的一把剑,走到哪里都应该带着它。

  ——(中)三毛  信用就像一面镜子,只要有了裂缝就不能像原来那样连成一片。

——(瑞士)阿米尔  闪光的东西,并不都是金子;动听的语言,并不都是好话。

  ——(英)莎士比亚  守信用胜过有名气。

——(美)罗斯福  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德)康德  失掉信用的人,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死了。

——(英)哈伯特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荀子  信犹五行之土,无定位,无成名,而水金木无不待是以生者。

——朱熹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

——卢照龄  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李嘉诚  创业不像读书,一天可以过好多年,创业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走。

——周晋峰  求珍品,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讲堂誉,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

——同仁堂里看诚信  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一个企业要永续经营,首先要得到社会的承认、用户的承认。

企业对用户真诚到永远,才有用户、社会对企业的回报,才能保证企业向前发展——张瑞敏  真诚到永远——海尔著名广告语  信用是一种现代社会无法或缺的个人无形资产。

诚信的约束不仅来自外界,更来自我们的自律心态和自身的道德力量。

——何智勇  走上社会后,我们深感信用危机的严重性和危害性。

但埋怨没有用,更不能等待。

重树社会信用必须靠每个人的努力,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

——郭辉  一丝一毫关乎节操,一件小事、一次不经意的失信,可能会毁了我们一生的名誉。

——林达生  品牌包含了公司多年来积累的诚信声誉,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英国商人  ●人类最不道德处,是不诚实与怯懦。

  ——高尔基  ●没有诚实何来尊严。

  ——西塞罗  ●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

  ——大仲马  ●真话说一半常是弥天大谎。

  ——富兰克林  ●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

  ——拉罗什富科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

  ——莎士比亚  ●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

  ——德莱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  ●欺人只能一时,而诚信都是长久之策。

  ——约翰·雷  ●信用是难得易失的,费十年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由于一时的言行而失掉。

  ——池田大作  ●我宁愿以诚挚获得一百名敌人的攻击,也不愿以伪善获得十个朋友的赞扬。

  ——裴多菲  ●诚实的人从来讨厌虚伪的人,而虚伪的人却常常以诚实的面目出现。

  ——斯宾诺莎  ●没有诚信,何来尊严

  ——西塞罗  ●失信就是失败。

  ——左拉  事例:  一,  在美国一所大学的日文班里,突然出现了一个50多岁的老太太。

开始大家并没感到奇怪。

在这个国度里,人人都可以挑自己开心的事做。

可过了不长时间,年轻人们发现这个老太太并非是退休之后为填补空虚才来这里的。

每天清晨她总是最早来到教室,温习功课,认真地跟着老师阅读。

老师提问时她也会出一脑袋汗。

她的笔记记得工工整整。

不久年轻人们就纷纷借她的笔记来做参考。

每次考试前老太太更是紧张兮兮地复习、补缺。

  有一天,老教授对年轻人们说:“做父母的一定要自律才能教育好孩子,你们可以问问这位令人尊敬的女士,她一定有一群有教养的孩子。

” 一打听,果然,这位老太太叫朱木兰,她的女儿是美国第一位华裔女部长——赵小兰。

  二,  《元史•许衡传》里有这样一段记载:许衡做官之前,一年夏天外出,天热感觉口渴难耐,刚好道旁有棵梨树,众人争相摘梨解渴,惟独许衡不为之所动。

有人问他为何不摘

他回答说:“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

”那人劝解道:“乱世之时,这梨是没有主人的。

”许衡正色道:“梨无主人,难道我心中也无主吗

”终不摘梨。

  三,  任弼时同志把自己比作一只骆驼,驮负着民族和阶级的希望,负重远行。

载着重物在茫茫沙漠里远行的骆驼,从不拈轻讨闲,偷奸耍滑,而是拼着性命一步一步地艰难跋涉。

骆驼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它始终向着一个既定的目标前行。

任弼时同志以骆驼自喻,充分表现出他革命的坚定性和甘于负重的吃苦耐劳精神。

他从16岁起就投身革命,抱定“人生原出谋幸福,冒险奋勇男儿事”的人生信念,肩负起历史的重任和民族的希望,忘我工作,积劳成疾。

当他病情加重时,同志们劝他休息,他却说:“我们都是共产党员,肩负着革命的重任,能坚持走一百步,就不该走九十九步”。

  四,  董必武同志把自己比喻为“布头”和“龙套”。

“布头”,就是把自己看作革命队伍中的平凡一员,不把自己看大。

只要革命需要,党把自己补在哪儿,就牢牢地贴在哪儿,党需要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讲价钱,不计得失。

“龙套”,就是对工作不分高低贵贱,甘当配角,甘打“下手”,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尽职尽责,任劳任怨,默默无闻地为党工作。

  五,  -因不能自律而导致失败的小故事  就是关于‘自律的反面论证。

’  满意答案:李存勖在战场上出生入死,不惜生命,是员勇将;但是在政治上,却是一个昏暗无知的蠢人。

称帝后,他认为父仇已报,中原已定,不再进取,开始享乐。

他自幼喜欢看戏、演戏,即位后,常常面涂粉墨,穿上戏装,登台表演,不理朝政;并自取艺名为“李天下”。

有一次上台演戏,他连喊两声“李天下”

一个伶人上去扇了他个耳光,周围人都吓得出了一身冷汗。

李存勖问为什么打他,伶人阿谀地说:“李”(理)天下的只有皇帝一人,你叫了两声,还有一人是谁呢

李存勖听了不仅没有责罚 ,反而予以赏赐。

伶人受到皇帝宠幸,可以自由出入宫中和皇帝打打闹闹,侮辱戏弄朝臣,群臣敢怒而不敢言。

有的朝官和藩镇为了求他们在皇帝面前美言几句,还争着送礼巴结。

李存勖还用伶人做耳目,去刺探群臣的言行,置身经百战的将士于不顾,而去封身无寸功的伶人当刺史。

此外,李存勖还下令召集在各地的原唐宫太监,把他们作为心腹,担任官中各执事和诸镇的监军。

将领们受到宦官的监视、侮辱,读书人也断了进身之路。

同时,李存勖又派伶人、宦官抢民女入宫,有一次,竟抢了驻守魏州将士们的妻女1000多人,搞得众叛亲离,怨声四起。

最后死与内臣叛变欧阳修是这样评价庄宗的:“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  就这些了,希望楼主满意,然后采纳

哈哈

陶然美酒酣 岁晏聊懒逸 十翼有格言 杳杳有叚镯 格言 言入黄花 说的是

格言是什么动物

关于公平的格言有哪些

生活是不公平的,要去适应它。

—— 比尔·盖茨

文心雕龙,十句名言

逍遥以针劳笑以药倦。

南朝·梁·《文心雕龙·》。

针劳:诊治劳累。

药倦:医倦。

这两句大意是:通过安闲自在来消除劳累,通过谈话说笑去医治疲倦。

人的体力或精神的疲倦劳累,大多是由于连续劳作,大脑和肌肉高度紧张所致。

使身体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与人谈天说地,神情愉快,这种积极休息,可以使大脑和肌肉松弛,精神趋于和缓,疲倦劳累也就会自然消除。

这两句可用以指导人们消除疲劳。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文心雕龙名言语录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缀文者:指作者。

观文者:指读者。

披文:阅读、分析文章。

入情:进入作品规定的情景中,指被打动。

这两句大意是作者只有当感情奔腾涌动时,才能文思如泉,运用文字形成作品;读者只有认真阅读、仔细分析作品,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为作品的情所打动。

这两句话从作家、作品、读者三方面论述了审美活动的完整过程,并强调了真情实感对于作品的重要性。

可供引用论述或说明只有当作家胸中感情澎湃,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时,才能写出好作品,打动读者的心灵。

如果仅仅为文而文,矫情造饰,那么即使勉强成文,也不会具有感染力。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操:掌握。

声:指音乐。

器:指武器。

这两句大意是:只有掌握了上千支曲子之后,方能通晓音乐;只有观察过上千口宝剑之后,方能识别武器。

刘勰这段话的原意是:要想全面透彻地理解一部文学著作,首先必须阅读大量作品。

《意林》引《新语》:“子云(扬雄)曰;能读千赋则善赋;君大(王君大)曰:能观千剑则晓剑”,刘勰语盖自此化出。

我们今天在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工作中,仍须提倡刘勰的这一唯物的观点。

鉴赏文艺作品,既要善于识别香花与毒草,还要善于鉴定砾石与宝珠。

提倡“观千剑而识器”,就是强调比较。

刘勰的这种强调亲自实践.积累大量的感性材料,通过充分比较来鉴别事物性质的观点,同佯也适用于其他领域。

改章难于造篇,易字艰于代句。

南朝·粱·刘勰《文心雕龙·附会》。

章:章节。

易:变换。

代:取代。

这两句大意是:修改章节比童写一篇文章更困难,更换一个字比取代一句话还艰苦。

修改文章,既要保持原作的内容风格,又要字斟句酌,精益求精,确实是十分艰苦时。

有时为了修改一个字、一句话,付出的劳动地重写一篇文章还多。

可引用用以反映修改文章的艰苦。

权衡损益,斟酌浓淡,芟繁剪秽,弛于负担。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络裁》。

权衡:衡量。

掼益:减少增加。

斟酌:考虑。

芟(shān山):腿除。

弛、:解除。

这几句大意是:衡量文字哪里要增,哪量要减;考虑笔墨哪里该浓,哪里该淡,删击多余的字句,剪除芜秽韵内容,使文章减轻负担,避免冗长累敷。

~几句告诉戎们:文章写成后,要反复修改,去粗存精,删繁就简,务使文字精练,中心突出,这是创作的经验之谈,值得记取。

粗率的急就之作,是很难取得成功的。

善删者字去而意留,善敷者辞殊而意显。

文心雕龙好句摘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熔裁》。

敷:铺陈,排列。

殊:不同。

这两句大意是:善于删削的人,文章中一些多余的字虽然去掉了,但意思仍保留下来;善于铺陈的人,文章中所用的辞藻各不相同,而意思愈来愈明显。

古人写文章讲究熔炼剪裁,即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表达尽可能多的意思,同时,又讲究铺张扬厉,即表情达意务求淋漓尽致。

因此好文章有时泼墨如云,有时惜墨如金.可见“删”和“敷”是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的。

什么时候该简,什么时候该繁,要根据文章的内容面定。

这两句可供论述文章要认真剪裁,力求繁简得当时引用。

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

南朝·梁·刘《文心雕龙·熔裁》。

疏:粗蔬,指文意联系不紧密,中间有多余的、无关宏旨的语。

这两句大意是:文章中有可以删削的句子,足见其粗琉;文章中没有一个可以削减的字,才知道其精密。

古人云,“文不惮改”,而在修改时,要注意尽可能地去掉那些多余的或可有可无的字句,这样,文章才会精练细密。

这几句可供论述文章删削的基车原则时引用。

意少一字则义阙,句长一言则辞妨。

南朝·粱·刘勰《文心雕龙·书记》。

孵(quē缺):欠缺。

这两句大意是少一个字意义就不完整,多一句话辞采就受妨害。

文章写得一字不能少,一句不能多,足见其简洁凝练。

炼字斟句如能达到述个水平,文章的语言文字就无可再改了。

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

南朝·粱·刘勰《文心雕龙·明诗》。

俪:对偶。

采:辞采。

百字:五言诗二十句,指全篇。

这几句大意是:讲究全篇的对偶辞采,争取一句的奇特警策;在情景上一定尽力刻画形貌,在用辞上一定尽力要求新颖。

《文心雕龙·明诗》是专题论诗的。

它分别论述了各代的诗,指出了各代诗的特点及其优点、弱点,不乏精辟的见解。

~讲的是南朝刘宋初期的诗风特点:讲究对偶,讲究辞采,刻画细致,用辞新颖.对东晋的诗风既有继承又有革新。

特别是“俪采”二句对讲究骈俪辞采的诗风作了典型的概括,因此常被人们征引。

物色尽而情有采。

文心雕龙名言语录南朝·粱·刘勰《文心雕龙·物色》。

物色:景物。

本句大意是:景物描写得十分详尽而感情的抒发还含蓄有余。

我国古代抒情的诗文作品,历来讲究即景抒情,情景交融。

同时坯大都注意写景时穷形尽相,务求充分,而抒情则含蓄蕴藉,作到“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这句可供引用论述作品中情与景的关系,也可用以表现丰富而含蓄的辞采。

以少总多,情貌无遗。

南朝·粱·刘勰《文心雕龙·物色》。

少:指语言简练。

总:总括。

这两句大意是:用简清的语言概括丰富的内容,把事物的情态状貌表现无遗。

这两句的原义是赞美《诗经》的语言虽极其简练,却具有根强的表现力的。

在这两句之前,作昔还举了很多倒子,如:“‘灼灼曲’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出日之容,‘漉漉’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

‘##’学草虫之韵,‘皎日’、‘#星’.一言穷理,‘参差’、‘沃若’,两字穷形。

”这里的“灼灼”、“依依”、。

喈喈”、“##”等,确实是“以少总多”,把桃花、杨柳之状貌,黄鸟、草虫之声情,绘声绘包地刻画出来了。

现在可引用~以说明文学作品言简意骸的重要性,或用于赞美某些作品的言约义丰。

晦塞为深,虽奥非隐;雕削取巧,虽美非秀。

南朝·粱·刘勰《文心雕龙·隐秀》。

晦塞:同“晦涩”,隐晦难懂。

隐:指含蓄。

秀:指精警。

这几句大意是:把晦涩当作深,虽然奥秘却不是含蓄;用雕琢去求工巧,虽然华丽却不是精彩。

文章如果故作高深,写得人们读都读不懂,正好说明它“虽奥非隐”,很可能还是故弄玄虚,用来文饰浅薄;文辞如果雕琢堆砌,虽然华丽却决不精辟,只能是华而不实之作。

可见“晦涩”和“雕削”,都是文章的大忌。

夸而有节,饰而不诬。

南朝·粱·刘勰《文心雕龙·夸饰》。

夸:夸张。

节:节制。

饰:修饰。

诬:捏造事实,无中生有。

这两句大意是:夸张而有分寸,修饰而不捏造。

夸饰(或称夸张)是一种修辞方法,指用夸大的字句来形容事物,以启发读者的想象力,增强文辞的表现功能。

但夸张和修饰都必须适度,如果过了头,反会使人感到荒诞虚假,其效果就适得其反了。

谈欢则字与笑并,论戚则声共泣偕。

文心雕龙好句摘抄南朝·粱·刘勰《文心雕龙·夸饰》。

戚:忧愁,悲哀。

偕(xié斜):在一起。

这两句大意是:谈到欢乐时文字和笑声并至,论到忧伤时语言和哭泣同来。

这里说的是一种渲染的写作手法。

在写抒情性的诗文时,作者将感情凝于笔端,对欢乐或悲伤的情态进行绘声绘色的刻画,以激起读者的共鸣,使自己的作品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读者将随着你酃充满感情的辞采,或悲或喜,不能自己。

文以辫洁为能,不以繁缛为巧;事以明核为美,不以深隐为奇。

南朝·粱·刘勰《文心雕龙·议对》。

辨:道理明晰。

事:指文章中所阐述的道理和列举的事实。

核:准确。

这几句大意是:文章以说理明晰、行文简洁为高,不以冗长繁复为巧;文中所阐述的道理或列举的事实以明白准确为要,不以艰深隐晦、难于理解为奇。

这几句是针对论说文而言的,论说文都是阐述某种观点和说明某些道理的,因此,首先在内容上应该观点明确,道理清晰,而且作为论据所列举的事实要准确翔实,使读者易于接受。

其次在写法上要注意行文简洁明了,既不能冗长繁复,使自己的观点反而隐而不彰,又不能一味地追求艰探隐晦,难于为人们所理解。

本名句可供说明论说文的创作原则时引用。

论山水,则循声而得貌;言节候,则披文而见时。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辨骚》。

论:此处是写的意思。

循声:顺着声音。

貌:样子,此指山水的形貌.节候:节令物候。

披文:阅读文辞。

见时:感受到时令的特点。

这几句大意是:说到山水,就能使读者仿佛可以顺着声音看到山光水色的样子;说到节令物候,就能使读者在阅读时似乎可以感受到所写时令的寒暖特点。

这几句可供引用论述在创作写景状物的篇章时,要尽可能地描写得细致准确,形象逼真,要能使读者阅读时仿佛可以身临其境。

也可引用形容某些作品描写精彩,生动传神。

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章句》。

彪炳:文采焕发。

疵(Cī雌):缺点,毛病。

明靡:明白细腻。

玷(diān店):白玉上的斑点,比喻缺点。

清英:清新英挺。

这几句大意是:一篇文章文采焕发,是由于章节没有毛病;章节明白细腻,是由于句子没有缺点;句子清新英挺,是因为文字没有虚妄。

刘勰认为:“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

”因此,要使全篇好,必须“章无疵”;要使章节好,必须“句无玷”;要使句子好,必须“字不妄”。

确实,要写出好文章,谋篇布局、炼字琢句的工夫不能忽视,粗制滥造是写不出“彪炳”之文的。

搜句忌于颠倒,裁章贵于顺序。

文心雕龙名言语录南朝·粱·刘勰《文心雕龙·章句》。

搜:搜集,寻求。

裁:剪裁,比喻写文章时对材料的取舍安排。

这两句大意是:搜集句子时切忌颠倒,剪裁章节时贵在顺序。

忌颠倒和贵顺序是一个意思,都是说写文章时要文理通顺,脉络分明,层次清晰,无论是集句成章还是积章成篇,都不能颠三倒四,语无伦次,缺乏逻辑性,使读者不知所云。

这是创作的经验之谈,谋篇布局时应该切记。

启行之辞,逆萌中篇之意;绝笔之言,追媵前句之旨。

南朝·粱·刘勰《文心雕龙·章句》。

启行:原义是起程,出发,这里指文章的开头。

逆萌:预先发端。

绝笔之言:指文章的结尾。

追腠(yīng硬):追继,承接。

这几句大意是:文章的开头话中,就应该预先稍稍显露出文章中心部分的意思;文章结尾处的语言,也要能承接照应前面中心部分的主旨。

这几句以骈四骊六句法,指出散文创作在谋篇安章上文气贯通、意脉不断、前后呼应的重要性。

可供引用论述作者在构思时应注意文章首尾照应,一气呵成。

义贵圆通,辞忌枝碎。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论说》。

义:道理。

圆通:圆熟通达,指既合乎常道,又能自圆其说。

辞:文辞,语言。

枝碎:支离破碎,指语言枝蔓横生,细碎繁杂,不能围绕中心,简明扼要。

这两句大意是:文章中所阐述的道理强贵圆熟通达,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文辞最忌讳支离破碎,冗长繁杂,脱离中心。

写文章如果总是阐发一些奇谈怪论,既违背常情,又不能自圆其说,自然很难有说服力。

而道理虽正确,但语言繁复庞杂,散漫不着边际,也难算好文章。

因此作者就内容和语言两方面强调“~”。

可供说明写作论说文应注意的事项时引用,当然也可用于说明其它散文的创作方法。

屈平所以能洞监风骚之情者,抑亦江山之助乎。

南朝·粱·刘勰《文心雕龙·物色》。

屈平:屈原。

洞监:明察,深入地理解。

风骚:原指《诗经》、《楚辞》,这里泛指诗赋等文学作品。

抑:或者,也许。

这两句大意是:屈原之所以能深入地领悟诗赋等表情达意的功能,写出那么好的作品来,或许是江山对他有所帮助吧

楚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开阔了屈原的眼界,陶冶了屈原的情操,唤起了他对乡士的热爱,因而他的所有作品中,几乎都渗透着对祖国的深情,历来被誉为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作者看到了这一点,所以说~。

本名句可用于说明山水风光、自然景物时作家创作的重要作用。

繁采寡情,味之必厌。

文心雕龙好句摘抄南朝·粱·刘勰《文心雕龙·情采》。

采:文采。

“繁采”指词藻华美而繁多。

味:体会,玩味。

这两句大意是:华美的词藻过于繁多而真情实感很少的作品,让人品味起来必然生厌。

在文学创作中,形式要为内容服务,缺乏真情实感、一味堆砌辞藻的作品,往往没有长久的生命力。

可供论述内容苍白、感情贫乏的诗文没有艺术感染力时引用。

为情而造文。

南朝·粱·刘勰《文心雕龙·情采》。

造文:作文。

本句大意是:为了抒发思想感情才去写诗作文,这句以简洁的语言,说出了“情”与“文”的正确关系。

人们先有了某种感触、认识,然后再去写诗作文,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样“~”的作品才能打动人心。

如果反过来“为文而造情”,或为文而造文,那么写出来的作品矫揉造作,无病呻吟,必然苍白无力。

清人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七:“文以情生,未有无情而有文者”.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可供引用强调真情实感对于文学创作的重要性。

义典则弘,文约为美。

南朝·粱·刘勰《文心雕龙·铭箴》。

义:道理。

典:明白正确,合乎常情。

弘(hōng红):大,此指雄辩,有感染力。

约:简练。

这两句大意是:道理正确,合乎常情,文章才有分景,能说服人;文辞简洁精练,才显得优美。

在原书中,这两句是阐述铭箴文(类似今天的格言、警句、座右铭式的两种文体)的创作原则的,这种文体不仅辞约义丰,而且对位工整,因此优美而易于记诵。

本名句意思与“文以辨洁为能,不以繁缛为巧;事以明核为美,不以深隐为奇”(刘勰《文心雕龙·议对》)相近,可供引用说明一般议论文的写作方法。

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

南朝·粱·刘勰《文心雕龙·征圣》。

志:思想。

言:语言。

文:文采。

信:真实。

辞:文辞。

巧:美好。

这两句大意是:思想内容要充实,语言要有文采,感情要真实,文辞也要美好。

这是强调写作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即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干巴巴的语言,单调而艰涩的词汇,绝不会写出生动感人的文章,即使有美好的心志,丰富的感情,但言粗辞拙,可读性差.也很难打动人心,感染读者。

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客,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钠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

文心雕龙名言语录南朝·粱·刘勰《文心雕龙·神思》,吐纳:偏义复词,指吐,发出。

眉睫(jié节):眼毛,指眼前。

这几句大意是:(创作活动进入艺术构思时,想象飞翔得很远)默默地聚精会神地思考,思绪可上接千年前的生活;悄然转动眼神,视线好像看副万里外的景物;吟咏之间,发出了珠圆玉润的声音;凝思之际,眼前就呈现出风云变幻的景象。

这几句讲创作构思时,想象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飞越千载,神游万里,任意翱翔,随心驰骋。

想象飞腾起来了,各种念头会随之而来,这时就会出现文思泉涌的现象。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南朝·粱·刘勰《文心雕龙·神思》。

这两句大意是:一想到登山,作家的感情就倾注到高山之中;一想到观海,作家的情意就洋溢于大海之间。

在文学创作对程中,神思起着重要作用。

创作构思时的想象,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可以不受客观事物实际形态的制约,任意翱翔,浮想联翩,作家能移把自己思想感情融入于被想象的事物中,“……”。

这两句常引来说明神思、想象在文学创作活动中的重要性,也可用来形容某人文思敏捷,灵感丰富,才情横溢。

意得则舒怀以命笔,理伏则投笔以卷怀。

南朝·粱·刘勰《文心雕龙·养气》。

意得:指文思涌现。

命笔:执笔写作。

理伏:指文思阻塞。

投笔:掷笔。

卷:收。

这两句大意是:文思涌现就舒展情怀执笔书写,文思阻薯就收起情思放下笔来。

要写出好的作品,不仅要有创作的愿望,更需要有灵感,有冲动。

光凭冥思苦想,是写不出好文章的。

所以刘勰主张文思畅达时就命笔行文,文思枯竭时就干脆投笔卷怀,不要硬去搜索枯肠。

这种见解是可取的。

情往似赠,兴来如答。

南朝·粱·刘勰《文心雕龙·物色》。

这两句大意是:把感情倾注于客观景物就像赠与一样,客观景物触发的意兴就像酬答一样。

这里说的是创作过程中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情与景的关系:作者用充满感情的眼睛观察景物,而景物又触发了作者的意兴,使作者产生了创作的冲动,获得了刨作的题材,写出了情景交融的作品。

作者用“似赠”、“如答”形容“情往”、“兴来”的过程,既形象又恰切。

箴者,所以攻疾防患,喻针石也。

文心雕龙好句摘抄南朝·粱·刘勰《文心雕龙·铭箴》。

箴(zhēn珍):古代的一种文体,以规劝告诫为主。

攻:攻克,这里有治疗的意思。

针石:古时治病的石针,现已失传。

这几句大意是:箴这种文体,是用来规劝告诫、治病防患的,好比针石一样。

这两句以治病防患的针石为喻,强调箴的劝戒作用。

这种文体现在已经没有了,但人们还常把劝戒的话称为“箴言”。

论如析薪,贵能破理。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论说》。

论:古代的一种主要用于说理的文体。

析薪:劈柴。

破理:按木料的纹理破开》这两句大意是:论中的说理应该像劈柴一样,贵在能按照木材中固有的纹理自然破开。

这两句可供引用说明论说文中的观点应顺应事理,能被人们接受,说理时应层层分析,入情人理。

将赡才力,务在博见。

南朝·粱·刘勰《文心雕龙·事类》。

将:要。

赡(shān善):丰富。

这两句大意是:要丰富自己的聪明才智,务必做到扩大视野,博闻广见。

此条以含蓄的表达方式说明这样一个道理:学习不可以孤陋寡闻,独学而无友。

要想成为有才干的聪明的人,必须做到博闻广见,融会贯通。

此句句式整齐、文字简净而说理明白透彻,然而失之文雅,不够通俗,因而限于“典藉文化”的圈子之内,很少行之于口。

急~~~孟子的名言形容苏武

曾说过:“富贵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此之谓大丈夫。

」 ”苏武就样的人。

  苏武  苏武(前140—前60)字子卿,杜陵(今陕西西安西南)人,代郡太守,苏建之子。

早年以父荫为郎,稍迁中厩监。

天汉元年(前100)拜中郎将。

当时中原地区的汉朝和西北少数民族政权匈奴的关系时好时坏。

公元前100年,匈奴政权新单于即位,汉朝皇帝为了表示友好,派遣苏武率领一百多人,带了许多财物,出使匈奴。

不料,就在苏武完成了出使任务,准备返回自己的国家时,匈奴上层发生了内乱,苏武一行受到牵连,被扣留下来,并被要求背叛汉朝,臣服单于。

  最初,单于派人向苏武游说,许以丰厚的奉禄和高官,苏武严辞拒绝了。

匈奴见劝说没有用,就决定用酷行。

当时正值严冬,天上下着鹅毛大雪。

单于命人把苏武关入一个露天的大地窖,断绝提供食品和水,希望这样可以改变苏武的信念。

时间一天天过去,苏武在地窖里受尽了折磨。

渴了,他就吃一把雪,饿了,就嚼身上穿的羊皮袄。

过了好几天,单于见濒临死亡的苏武仍然没有屈服的表示,只好把苏武放出来了。

  单于知道无论软的,还是硬的,劝说苏武投降都没有希望,但越发敬重苏武的气节,不忍心杀苏武,又不想让他返回自己的国家,于是决定把苏武流放到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一带,让他去牧羊。

临行前,单于召见苏武说:“既然你不投降,那我就让你去放羊,什么时候公羊生了羊羔,我就让你回到中原去。

”  与他的同伴分开后,苏武被流放到了人迹罕至的贝加尔湖边。

在这里,单凭个人的能力是无论如何也逃不掉的。

唯一与苏武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汉朝的使节棒和一小群羊。

苏武每天拿着这根使节棒放羊,心想总有一天能够拿着回到自己的国家。

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使节棒上面的装饰都掉光了,苏武的头发和胡须也都变白了。

  在贝加尔湖,苏武牧羊达十九年之久。

十几年来,当初下命令囚禁他的匈奴单于已去逝了,就是在苏武的国家,老皇帝也死了,老皇帝的儿子继任皇位。

这时候,新单于执行与汉朝和好的政策,汉朝皇帝立即派使臣把苏武接回自己的国家。

  苏武在汉朝京城受到热烈欢迎,从皇帝到平民百姓,都向这位富有民族气节的英雄表达敬意。

两千多年过去了,苏武崇高的气节成为中国伦理人格的榜样,成为一种民族文化心理要素。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