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游的名人名言有那些呀请对我说。
不知不觉,陆游二十岁了。
在父母的安排下,陆游迎娶表妹唐婉为妻。
两人的婚姻虽然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老式婚姻,可是却超乎寻常的幸福。
陆游的父亲陆宰曾任转运副使,舅父唐仲俊现任光州通判,两家可谓门当户对,亲上加亲。
而在陆游唐婉成婚之前,因为科举考试,陆游曾经在十六岁和十九岁时两度在临安舅父家中读书,两人一起度过了无数快乐的时光。
陆游的母亲唐氏本是这场婚姻的主导者,可是,在唐婉过门之后不到三年,唐氏就对自己的侄女唐婉厌恶不已,强逼着儿子把唐婉赶走。
陆游的母亲为何讨厌唐婉呢
原因有许多。
陆游在结婚之前两度参加科举都铩羽而归。
最近的一次,正在结婚之前的那一年。
正因为科举落地,父母以为,陆游年岁不小,不如先成家,成家之后,陆游自然应该安心读书。
可是,婚后不久,母亲唐氏就发现,陆游不但没有收敛心志,专心读书,反而比婚前更加贪玩,整天在房中和唐婉吟诗作画,把科举完全抛在脑后。
陆游的祖上本是世代务农,到高祖一代以科举发家,之后的祖父、父亲一辈,许多长辈都考中科举。
陆游作为陆家的传人,有责任有义务参加科举并考中进士。
并且,陆游的父亲此时已然赋闲在家,虽然还挂了一个提举洞霄宫的名头,可不过是领取一份微薄的俸禄,完全没有权力。
振兴陆家的希望,就完全寄托在陆游的身上。
陆游如此沉湎女色,不务正业,让父母焦虑不安。
母亲疼爱儿子,不忍心责备陆游,就多番找到唐婉训话。
唐婉本也是官家千金,从小也任性娇纵,对姑妈(婆婆)的警告未免有些不放在心上。
一来二去,唐氏就对自己这个侄女兼儿媳妇渐渐不满,最后变成水火不相容,必驱之而后快。
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唐婉不孕。
古人多希望“早生贵子”,像陆游续娶王氏,次年就生了一个大胖小子。
可唐婉婚后两年多,肚皮竟然一点消息也没有。
这在古代可是“七出”之首的严重罪过。
在唐婉和陆游离婚之后,唐婉再嫁,可婚后多年,依然无子。
事实确实可能是唐婉不会生育。
于是,唐婉就有了两大罪名:让陆游倦于科举,影响仕途;婚后三年不孕,不能传宗接代。
最终,陆母下令,将唐婉驱逐出陆家家门。
陆游不敢反对母亲的命令,可又不忍心伤害唐婉,于是,淳厚朴实的陆游也玩了一个小小心眼。
唐婉离开陆家之后没有回到娘家,陆游在山阴找了个偏僻的地方,租了一栋宅院,金屋藏娇,让唐婉住了下来。
可是,纸包不住火,不知怎么,消息还是被母亲唐氏知道了。
唐氏很有心机,先让人把陆游叫去,说家中有事,然后带上许多丫环仆妇赶到那个宅院,亲手把唐婉给揪了出来。
之后,陆母直接安排车马,把唐婉送回临安娘家。
唐婉的父亲得知一切之后,大为生气。
在父亲看来,就算是唐婉不会生,可仕宦之家,完全可以纳妾,解决传宗接代的问题。
至于陆游厌倦读书,完全是陆游的问题,和女儿唐婉何干。
何况,两家本是兄妹至亲,此时竟然做出如此绝决的事情。
于是,在唐婉回到家中不久,父亲就把唐婉嫁给了皇族宗亲赵士程。
两人复合的希望彻底破灭。
数月之后,母亲唐氏也赌气一般,给陆游安排了一家婚事,王氏虽然门第不如唐家,可也算是仕宦之家,而且过门第二年就生了一个儿子。
陆母很高兴。
四年之间,王氏前后生下三个儿子。
陆游一方面畏惧母亲,畏惧母亲所代表的封建礼法,一方面对唐婉深深愧疚。
陆游多方打听,唐婉再嫁的赵士程本是皇族宗亲,门第远胜陆家,赵士程喜好诗文,为人谦恭,口碑不错。
陆游也只能把心中的失落埋藏起来。
再后来,陆游外出游学做官,可时运不济,始终不得发迹。
在三十一岁时,陆游偶然在春末游览沈园,巧遇唐婉,并写下流传千古的《钗头凤》。
赵家门第高贵,自从唐婉再嫁之后,陆游和唐婉已经足足八九年未见。
赵士程体恤唐婉住在深宅大院难免寂寞,于是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带上佳肴美酒,带上丫环仆妇,两人前往山阴名胜沈园踏春。
正当唐婉和赵士程频频举杯,气氛温馨无限的时候,唐婉无意之间瞥见了远处一个落寞而熟悉的身影。
再婚之后,陆游又多次参加科举,可依然名落孙山。
两年之前,陆游本已经高中,可因为秦桧的孙子也参加考试,秦桧打定主意让自己的孙子第一。
结果考官好意把陆游署名第一,秦桧孙子第二,搞得秦桧大怒,将考官贬斥,陆游也被取消资格。
这件事情之后,秦桧就把陆游的名字给记在心上,只要秦桧掌权,陆游基本没有希望出头。
回到家乡的陆游,灰心失望,闭门读书。
苦闷之际,陆游也闲步野游,不知不觉来到了沈园。
到唐婉看到陆游的时候,陆游也正向唐婉处张望。
陆游本还在猜想,是哪个豪奢之家,出游的场面如此之大,一瞥眼却看到唐婉,登时呆住了。
就在陆游失魂落魄的时候,赵家的仆妇来了,说主母有命,送来一壶美酒,几碟小菜。
陆游几杯酒下肚,心中万千愁绪涌上心来。
醉后的陆游有几分狂放,找来笔墨,就在沈园的墙壁上当众题词一首: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犹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陆游虽然未见唐婉,但多多少少听到许多传闻。
虽然赵士程对唐婉极好,七八年未孕也对唐婉始终如一,可唐婉的心中始终放不下陆游。
今日一见,陆游更觉得唐婉比多年前憔悴许多,而憔悴的原因,必然是因为唐婉思念自己。
可是,双方已然再婚,正所谓“再回头已百年身”,此生无缘再聚
写完此词之后,陆游大醉而归。
可是,陆游没有想到,他的这首词打破了唐婉原本平静的生活,甚至可以说,直接导致了唐婉最后的死亡。
陆游走了,可围观的人越聚越多。
人们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
消息就传到了赵士程和唐婉耳中。
赵士程邀唐婉前往观看,唐婉一看之后,如同遭受电击,顿时脸色苍白。
赵士程那也精通诗文,自然明白其中情谊。
可当着大家的面又不便多说,就带着唐婉匆匆回家。
之后数日,唐婉忧伤不已,追思往事,唐婉也写了一首《钗头凤》,与之应合: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妆欢。
瞒,瞒,瞒
”唐婉的诗才不如了陆游,可其中对女子心态的展现却远过陆游。
在那个时代,男子再娶正常,女子再嫁艰难。
唐婉改嫁之后,虽然赵士程宽容,却难免遭受到赵家宗族的流言蜚语,加上不能生育,必然要承受更多的压力。
可是,孤独唐婉内心的苦闷向谁诉说呢。
“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难,难,难
”自从离开陆游之后,唐婉表面上和以往一样,可是却从来没有忘记陆游。
无数个夜阑人静的时刻,唐婉半夜醒来,泪流满面。
多年的生活,用一个瞒字就可以概括,瞒着父母,瞒着丈夫,瞒着身边的所有人。
唐婉故作坚强,强作欢颜。
可是,一切都不是真的。
唐婉写下此词不久,就抑郁而死。
很多年之后,陆游几经辗转,才得到唐婉的这首词。
当看到唐婉的《钗头凤》之后,陆游痛哭流涕,悔恨不已。
一晃,又过了数十年,陆游已经是一个年过古稀的老者,当陆游再度回到沈园的时候,看到眼前的一切,心中悲痛,不禁又写下《沈园》一诗: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陆游写得悲伤,痛得真实。
陆游和唐婉的悲剧,既是陆游唐婉性格的悲剧,又是那一个时代的悲剧。
在世俗传统面前,陆游实在没有太大的力量反抗。
于是,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最爱的女人孤独的远离,最爱的女人寂寞的死去。
陆游写过的名言要简短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例如: 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刘彝 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于谦 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 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苏轼 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李苦禅 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
——阮元 1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 1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陈寿《三国志》 1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1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陆游 14、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 1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苏轼 16、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蒲松龄 1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三国志》 18、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欧阳修
我会填古诗或名言警句。
1.当我们陷入困境,似已无望,忽而绝处逢生时,常用陆游的诗句“_______________
陆游,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其父陆宰,是很有民族气节的 官员和学者,朝廷南渡后,他便回到家乡箸书了。
陆游自幼就受到爱国的家庭教育,立下了抗战复仇的 壮志。
29岁参加进士考试,名在前列,因触犯歼臣秦桧而被除名。
孝宗时,被赐给进士出身,历任夔州 通判,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权知严州等地方官,还参赞王炎、范成大幕符军事,后来做过朝议 大夫,礼部郎中。
65岁那年罢官,即回老家山阴闲居,死时年八十六。
陆游一生坚持抗金主张,虽多次遭 受投降派的打击,但爱国之志始终不渝,死时还念念不忘国家的统一,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勤于 创作,一生写诗60年,保存下来就有 9300多首。
诗的题材极为广泛,内容丰富,其中表现抗金报国的作 品,最能反映那个时代的精神。
诗的风格豪放,气魄雄浑,近似李白,故有“小太白”之称。
一落索满路旋丝飞絮,韶光将暮。
此时谁与说新愁,有百啭、流莺语。
俯仰人间今古,神仙何处。
花前须判醉扶归,酒不到、刘伶墓。
一落索识破浮生虚妄,从人讥谤。
此身恰似弄潮儿,曾过了、千重浪。
且喜归来无恙,一壶春酿。
雨蓑烟笠傍渔矶,应不是、封侯相。
一丛花尊前凝伫漫魂迷,犹恨负幽期。
从来不惯伤春泪,为伊后、滴满罗衣。
那堪更是,吹箫池馆,青子绿阴时。
回廊帘影昼参差,偏共睡相宜。
朝云梦断知何处,倩双燕、说与相思。
从今判了,十分憔悴,图要个人知。
一丛花仙姝天上自无双,玉面翠蛾长。
黄庭读罢心如水,闭朱户、愁近丝簧,窗明几净,闲临唐帖,深炷宝奁香。
人间无药驻流光,风雨又催凉。
相逢共话清都旧,叹尘劫、生死茫茫。
何如伴我,绿蓑青篛,秋晚钓潇湘。
卜算子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上西楼(一名相见欢)江头绿暗红稀,燕交飞。
忽到当年行处、恨依依。
洒清泪,叹人事,与心违。
满酌玉壶花露、送春归。
大圣乐电转雷惊,自叹浮生,四十二年。
试思量往事,虚无似梦,悲欢万状,合散如烟。
苦海无边,爱河无底,流浪看成百漏船。
何人解,问无常火里,铁打身坚。
须臾便是华颠。
好收拾形体归自然。
又何须著意,求田问舍,生须宦达,死要名传。
寿夭穷通,是非荣辱,此事由来都在天。
从今去,任东西南北,作个飞仙。
太平时竹里房栊一径深,静愔愔。
乱红飞尽绿成阴,有鸣禽。
临罢兰亭无一事,自修琴。
铜炉袅袅海南沉,洗尘襟。
月上海棠斜阳废苑朱门闭。
吊兴亡、遗恨泪痕里。
淡淡宫梅,也依然、点酥剪水。
凝愁处,似忆宣华旧事。
行人别有凄凉意。
折幽香、谁与寄千里。
伫立江皋,杳难逢、陇头归骑。
音尘远,楚天危楼独倚。
月上海棠兰房绣户厌厌病。
叹春酲、和闷甚时醒。
燕子空归,几曾传、玉关边信。
伤心处,独展团窠瑞锦。
熏笼消歇沉烟冷。
泪痕深、展转看花影。
漫拥余香,怎禁他、峭寒孤枕。
西窗晓,几声银瓶玉井。
月照梨花霁景风软,烟江春涨。
小合无人,绣帘半上。
花外姊妹相呼,约樗蒲。
修蛾忘了章台样,细思一饷,感事添惆怅。
胸酥臂玉消减,拟觅双鱼,倩传书。
月照梨花闷已萦损,那堪多病。
几曲屏山,伴人昼静。
梁燕催起犹慵,换熏笼。
新愁旧恨何时尽,渐凋绿鬓,小雨知花信。
芳笺寄与何处,绣阁珠栊,柳阴中。
木兰花三年流落巴山道,破尽青衫尘满帽。
身如西瀼渡头云,愁抵瞿唐关上草。
春盘春酒年年好,试戴银幡判醉倒。
今朝一岁大家添,不是人间偏我老。
木兰花慢阅邯郸梦境,叹绿鬓、早霜侵。
奈华岳烧丹,青溪看鹤,尚负初心。
年来向浊世里,悟真诠秘诀绝幽深。
养就金芝九畹,种成琪树千林。
星坛夜学步虚吟。
露冷透瑶簪。
对翠凤披云,青鸾溯月,宫阙萧森。
琅函一封奏罢,自钧天帝所有知音。
却过蓬壶啸傲,世间岁月駸駸。
水调歌头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州。
连山如画,佳处缥渺著危楼。
鼓角临风悲壮,烽火连空明灭,往事忆孙刘。
千里曜戈甲,万灶宿貔貅。
露沾草,风落木,岁方秋。
使君宏放,谈笑洗尽古今愁。
不见襄阳登览,磨灭游人无数,遗恨黯难收。
叔子独千载,名与汉江流。
水龙吟樽前花底寻春处,堪叹心情全减。
一身萍寄,酒徒云散,佳人天远。
那更今年,瘴烟蛮雨,夜郎江畔。
漫倚楼横笛,临窗看镜,时挥涕、惊流转。
花落月明庭院。
悄无言、魂消肠断。
凭肩携手,当时曾效,画梁栖燕。
见说新来,网萦尘暗,舞衫歌扇。
料也羞憔悴,慵行芳径,怕啼莺见。
水龙吟摩诃池上追游路,红绿参差春晚。
韶光妍媚,海棠如醉,桃花欲暖。
挑菜初闲,禁烟将近,一城丝管。
看金鞍争道,香车飞盖,争先占、新亭馆。
惆怅年华暗换。
黯销魂、雨收云散。
镜奁掩月,钗梁拆凤,秦筝斜雁。
身在天涯,乱山孤垒,危楼飞观。
叹春来只有,杨花和恨,向东风满。
陆游的爱国名言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呜呼
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关。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灯更细看。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月四日风雨大作》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夜泊水村》笛里谁知壮士心
沙头空照征人骨。
《关》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
云影忽生鸦蔽日,雨断叶飞霜。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诉衷情》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诉衷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