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诸葛孔明家训
远观山色年年依旧常近看人情朝朝不如。
时蜂蝶聚,人困时亲朋疏朋酒友日会三千,有事相求百中无一。
吾生志愿积善读书,不敢望名声动地,不敢望富贵惊天,不敢望一言定国,不敢望七步成篇,不敢望珊瑚树高百尺,不敢望琉璃瓦盖千层;但愿父母康健夫妻偕老,兄友弟恭子孝孙贤,无荣无辱骨肉团圆。
采茶青山之上,钓鱼渭水江边,无忧无虑在眼前。
一日平安一日福,一日快乐一日仙。
家不缺粮灶不断烟,茅舍不漏布衣常缠。
退一步依然儒雅,让三分快活神仙。
青天不管人闲事,绿水何能退是非。
交有道之朋,绝无义之友,饮清泉之茶,戒乱性之酒。
学有二三事之能,终身用之有余,平生之愿至此足矣
诸葛孔明书
诸葛亮名言名句大全
┃阿佩CA 你好。
诸葛亮名言名句: 1、志当存高远。
2、欲思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
3、有文事必有武备。
4、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
5、喜不应喜无事之事,怒不应怒无怒之物。
6、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持功能而失信。
7、图以于易,为大于细。
8、统治者必须具备外柔内刚的气质。
9、势利之交,难以经远。
10、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
11、圣人之治理也,安其居,乐其业。
1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3、善将者,必有博闻多智者为腹心,由沈审谨密者为耳目,勇悍善敌者为爪牙。
14、劝农业,无夺其时。
15、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6、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17、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
18、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19、国之大务,莫先于戒备。
20、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
2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2、不爱尺壁而重爱寸阴,时难遭而易失也。
2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4、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5、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6、非宁静无以成学。
27、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28、怠慢则不能不开精,险躁则不能理性。
29、大事起于难,小事起于易。
30、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31、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关于勤俭节约美德的小故事,名言
1、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2、学问勤中得,富裕俭中来。
3约莫怠慢,积少成千万。
4、生产好比摇钱树,节约好比聚宝盆。
5、节俭下来几何,便是得到几何。
6、节约与勤勉是人类两个名医。
7、自己当老板也好,给别人打工也罢,什么事情都应当执行勤俭的原则。
8、节约比赚钱更有意义。
9、成由勤俭败由奢。
10、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11、节俭是致富的秘诀。
12、节俭本身就是一宗财产。
13、省下来多少,就是得到多少。
14、一个创业者的成功的心态: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
15、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16、节俭是你一生中食不完的美筵。
17、节约好比燕衔泥,浪费好比河决堤。
18、浪费是支出,节约是收入。
19、节约时间胜过储存金银。
20、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这一明朝朱柏庐《朱子治家格言[1]》里的名句当永远镌刻于每个人的脑际。
“历览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唐朝婉约派诗人李商隐此诗句并不“婉约”,一言概括了节俭于国于家的重大意义。
商纣王肉林酒池,为博宠妃妲姬一笑,不惜撕破千绢万帛,则殷灭;隋炀帝为观琼花修大运河到江都,耗尽民力造行宫,惹出36路烟尘72家反王;清西太后一顿饭上千两银子,且“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民焉能不反,清王朝焉能不亡
“国以俭得之,以奢失之”,节俭不仅于国于家大有裨益,而且与个人得失也休戚相关。
如:“俭则可以成家,俭则可以立身”。
而王安石对此有更深刻的理解,他的“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应该成为多少达官显贵的座右铭啊。
但也有这警世恒言战胜不了贪欲的时候,王宝森、成克杰、胡长清、李真之流无不是骄奢淫逸的魁首,假如他们要是能学学蜀国贤相诸葛孔明,“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何至于落到今天如此下场
与此同理,明史《后妃列传》说:“骄纵生于奢侈,危之起于细微”,清代徐荣说:“街头庙脚褴褛身,半是当年奢靡人。
”都是从反面指出了奢侈浪费的危害以及节俭的重要意义。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英国谚语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
号称“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日本丰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从一点一滴做起,劳保手套破了要一只一只的换,办公纸用了正面还要用反面,厕所的水箱里放一块砖用来节水。
一个贵为一国之尊、一个是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节约意识竟如此强烈,令人赞叹。
给我一点有关世界勤俭日的资料
10月31日,是。
勤俭是什么
传统文化推崇它,那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品德;贤哲伟人推崇它,那是,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现代文明推崇它,那是对有限资源的珍视,对过度消费的抵制。
社会要进步,国家要发展,这一切都离不开消耗,但这一切,更离不开勤俭。
勤俭,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现代文明的内在诉求。
勤俭,是一种操守,是一种品行,是一种素养,是一种美德。
的确立,可以体现出世界对勤俭的一种呼唤。
勤俭日里分享“勤俭宝典” 10月31日是“世界勤俭日”,“勤俭”已经为世界所“瞩目”,成为了一个国际性的主题
“勤俭”历来被视为中华民族的传家宝,古籍典章中,里,以及历史名人佳句,不乏对勤俭的精彩论述。
现择“宝典”中之一二,与诸君共勉。
“,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
” 这一明朝朱柏庐里的名句当永远镌刻于每个人的脑际。
试想,千秋伟业“”“南水北调工程”,是多少代人的血水汗水甚至生命,数以千亿元计的工程造价换取的。
而那些我们司空见惯的“长流水”“长明灯”难道不是另一种“犯罪”
我们有何理由听之任之
近年来国内矿难频发,近日媒体报道河南又有多人因此丧生。
冬日在集体供暖的屋子里,您可曾想到不可再生的煤,可曾念起那些与煤长埋地下的同胞
“历览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 唐朝婉约派诗人此诗句并不“婉约”,一言概括了节俭于国于家的重大意义。
商纣王肉林酒池,为博宠妃妲姬一笑,不惜撕破千绢万帛,则殷灭;为观琼花修大运河到江都,耗尽民力造行宫,惹出36路烟尘72家反王;清西太后一顿饭上千两银子,且“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民焉能不反,清王朝焉能不亡
而共产党人将军,经手的款项数以百万计,但他的财产却只有几件汗衫和破袜子;骁勇善战的抗日将军左权,以一段“将军补鞋”的故事传为佳话;向警予也以一个“粗瓷大碗”为后人传诵。
然而我也不禁想起前不久被曝光的“”的15万元的一饭之资,想起几十万元的几枚月饼,想到索价数十万元的一个手机号码,物欲泛起的市场经济社会里,这难道真的是必然出现的正常现象
“当用则万金不惜,不当用则一文不费。
” 对此理解最深的当属华人首富李嘉诚,他曾说,“要我马上拿出一个亿,我面不改色。
但谁在地上丢一分钱,我会立即捡起来”。
但现实生活中我们见到了太多太多与之相反的事例:打肿脸充胖子胡显富穷摆阔者有之,该花在刀刃上的钱却吝啬刻薄者有之。
比如在吃喝玩乐嫖赌抽上可以挥金如土,而在文化教育消费,修桥补路、扶贫济困方面却缩手缩脚、偷工减料。
戴着贫困帽子的万源进行用巨额公款追星不就是一例吗
还有,形象工程豆腐渣工程的层出不穷,不都是劳民伤财,破坏生产吗
“一块煤,不算多,千块煤炭堆成坡;一滴油,不算多,点点滴滴汇成河。
”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如果每人每天节约1分钱,全国13亿中国人就能节约1300万,一年就能节约大约50亿,就能建起5000所希望学校,就能让近千万个失学孩子重返校园。
可见倡导勤俭节约对于泱泱大国该有多么重要。
不仅是大国,以下一组数据足以表明中国还是个穷国:目前全国还有近3000万贫困人口, 1100万低保对象和上亿的流动民工,他们生活状况之贫苦相信大家应该不会陌生。
人口多底子薄的基本国情,决定我们要勤俭办一切事业。
“国以俭得之,以奢失之”,节俭不仅于国于家大有裨益,而且与个人得失也休戚相关。
如:“俭则可以成家,俭则可以立身”。
而王安石对此有更深刻的理解,他的“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应该成为多少达官显贵的座右铭啊。
但也有这警世恒言战胜不了贪欲的时候,王宝森、成克杰、胡长清、李真之流无不是骄奢淫逸的魁首,假如他们要是能学学蜀国贤相诸葛孔明,“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何至于落到今天如此下场
与此同理,明史《后妃列传》说:“骄纵生于奢侈,危之起于细微”,清代徐荣说:“街头庙脚褴褛身,半是当年奢靡人。
”都是从反面指出了奢侈浪费的危害以及节俭的重要意义。
勤俭不是小气,而是一种文明,应该被广泛传承。
大到国家,小到家庭,不分贫富大小,如果勤俭文明之风盛行于世,将是国之本,家之幸,民之福。
世界节俭日的来历是什么
急
必重谢
10月31日是“世界勤俭日”,“勤俭”已经为世界所“瞩目”,成为了一个国际性的主题
“勤俭”历来被视为中华民族的传家宝,古籍典章中,民间谚语里,以及历史名人佳句,不乏对勤俭的精彩论述。
现择“宝典”中之一二,与诸君共勉。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 这一明朝朱柏庐《夫子治家格言》里的名句当永远镌刻于每个人的脑际。
试想,千秋伟业“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是多少代人的血水汗水甚至生命,数以千亿元计的工程造价换取的。
而那些我们司空见惯的“长流水”“长明灯”难道不是另一种“犯罪”
我们有何理由听之任之
近年来国内矿难频发,近日媒体报道河南又有多人因此丧生。
冬日在集体供暖的屋子里,您可曾想到不可再生的煤,可曾念起那些与煤长埋地下的同胞
“历览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 唐朝婉约派诗人李商隐此诗句并不“婉约”,一言概括了节俭于国于家的重大意义。
商纣王肉林酒池,为博宠妃妲姬一笑,不惜撕破千绢万帛,则殷灭;隋炀帝为观琼花修大运河到江都,耗尽民力造行宫,惹出36路烟尘72家反王;清西太后一顿饭上千两银子,且“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民焉能不反,清王朝焉能不亡
而共产党人方志敏将军,经手的款项数以百万计,但他的财产却只有几件汗衫和破袜子;骁勇善战的抗日将军左权,以一段“将军补鞋”的故事传为佳话;向警予也以一个“粗瓷大碗”为后人传诵。
然而我也不禁想起前不久被曝光的“人民大厦”的15万元的一饭之资,想起几十万元的几枚月饼,想到索价数十万元的一个手机号码,物欲泛起的市场经济社会里,这难道真的是必然出现的正常现象
“当用则万金不惜,不当用则一文不费。
” 对此理解最深的当属华人首富李嘉诚,他曾说,“要我马上拿出一个亿,我面不改色。
但谁在地上丢一分钱,我会立即捡起来”。
但现实生活中我们见到了太多太多与之相反的事例:打肿脸充胖子胡显富穷摆阔者有之,该花在刀刃上的钱却吝啬刻薄者有之。
比如在吃喝玩乐嫖赌抽上可以挥金如土,而在文化教育消费,修桥补路、扶贫济困方面却缩手缩脚、偷工减料。
戴着贫困帽子的万源进行用巨额公款追星不就是一例吗
还有,形象工程豆腐渣工程的层出不穷,不都是劳民伤财,破坏生产吗
“一块煤,不算多,千块煤炭堆成坡;一滴油,不算多,点点滴滴汇成河。
”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如果每人每天节约1分钱,全国13亿中国人就能节约1300万,一年就能节约大约50亿,就能建起5000所希望学校,就能让近千万个失学孩子重返校园。
可见倡导勤俭节约对于泱泱大国该有多么重要。
不仅是大国,以下一组数据足以表明中国还是个穷国:目前全国还有近3000万贫困人口, 1100万低保对象和上亿的流动民工,他们生活状况之贫苦相信大家应该不会陌生。
人口多底子薄的基本国情,决定我们要勤俭办一切事业。
“国以俭得之,以奢失之”,节俭不仅于国于家大有裨益,而且与个人得失也休戚相关。
如:“俭则可以成家,俭则可以立身”。
而王安石对此有更深刻的理解,他的“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应该成为多少达官显贵的座右铭啊。
但也有这警世恒言战胜不了贪欲的时候,王宝森、成克杰、胡长清、李真之流无不是骄奢淫逸的魁首,假如他们要是能学学蜀国贤相诸葛孔明,“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何至于落到今天如此下场
与此同理,明史《后妃列传》说:“骄纵生于奢侈,危之起于细微”,清代徐荣说:“街头庙脚褴褛身,半是当年奢靡人。
”都是从反面指出了奢侈浪费的危害以及节俭的重要意义。
勤俭不是小气,而是一种文明,应该被广泛传承。
大到国家,小到家庭,不分贫富大小,如果勤俭文明之风盛行于世,将是国之本,家之幸,民之福。
5回答者: 高楼居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