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格言 > 篆刻的格言

篆刻的格言

时间:2014-10-29 08:21

介绍一个适合当座右铭的格言

没有一种不经过蔑视忍受和奋斗就可以成就的人生

廉政文化的格言警句

* 1.廉政格言警句 要在人间扬正气,不给百姓留骂名。

腐败是祸事前兆,勤廉是幸福源泉。

心中常有公平在,手下自有公正书。

为官一任不清廉,辱没人格万人嫌。

权力失去监督是祸害,私欲失去控制是灾难。

天平称公正,廉洁以从政;两者稍失衡,铸成悔与恨。

听听群众的呼声,摸摸自己的良心,想想自己的言行。

薪薄常知足,位卑亦自尊。

廉则年如一日,好过;贪则日似一年,难熬。

只会幻想的人是幼稚的,只会空谈的人是软弱的,只有扎实做事的人才是强大的。

一个的生命分量有多重,他所留下的脚印就有多深。

廉洁的人干实事往往不需要表白自己的动机。

腐败分子暴露后,常常要为自己寻找堕落的理由。

腐败一块冰,寒透百姓心。

莫怨清廉淡滋味,应愁贪婪铁窗泪。

党风党纪打折扣,迟早都得犯错误。

一个人最大的敌人是他自己。

凡是管不住自己的干部,都没有资格去管教他人。

管好自己是前提,是根本;管好他人是职责,是义务。

地位是脚下的台阶,并非你的真正高度;官衔是脸上的脂粉,并非你的真正肤色。

酸甜苦辣尝尽方知世间真味,褒贬毁誉经过不枉此番人生。

下要不负人,上要合天理,中要守王法,横竖不攀比。

谋人财害人命,奸贪枉法任你焚香也无盏;忠于党勤于政,清廉正直见佛不拜又何妨。

反腐莫论事大小,倡廉不在位高低。

金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骂名,生时丑己死后丑子。

忠肝义胆不为苟且,傲骨丹心专为正大。

政务公开,厂务公开,事事公开。

清除疑惑,公正清廉廉生威。

党员监督,群众监督,层层监督;健全机制,正本清源净源头。

贪者胆战心惊,恶犬护宅食无味。

廉者胸怀磊落,夜不闭户寝自安。

须思官场吃喝一席宴,必耗民间劳苦半年粮。

权力好比一辆车,动力越大,制动力也需加大,失去制动将会车毁人亡,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

清廉做官方敢怒,公正办事才敢言。

宁走百步远,不留一念贪。

不屈于利称之富有,不屈于名可谓高贵。

廉则民爱,碑自立;贪则民弃,墓自掘。

法包拯无私无畏,为民伸冤;师海瑞两袖清风,一心为国;缅诸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不干好工作一点理由也没有,不尊重群众一点基础也没有,不廉洁自律一点威信也没有。

太阳在选择中上升,流星在选择中下沉。

人生的辉煌和沉沦,常常取决于一念之间。

出于公心自会宠辱不惊,两袖清风始能正气凛然。

* 2. 廉政格言警句 1、 当官一日,为民一天;2、 有才识者,无财色也;3、 为官不贪财,百姓大发财;4、 莫做贪色狼,人生尽逍遥;5、 一生为民,两袖清风,三思而行,私心全无;6、 民垒官,官为民,官损民,民罢官;7、 官者常静思,官帽何中来,官民本一样,何必太奢侈。

* 3. 廉政格言警句一、从政1、官吏,则不过为国民公仆 ——孙中山2、为人民服务 ——3、为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为了人民大众的利益,一切有革命觉悟的先进分子必要时都应当牺牲自己的利益 ——4、为民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5、只有代表群众才能教育群众,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 ——6、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7、为国者以民为基 ——《三国志》8、廉而自忘其廉,则人高其行而服其德 ——明·格言9、改善社会风气要从教育入手 ——10、我们国家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应该和群众同甘苦,共命运 ——周恩来1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12、正以处心,廉经律已 ——《薛文清公公政录》13、廉不言贫,勤不言苦;尊其所闻,行其所知 ——格言对联14、勤能补拙,俭以养廉 ——清·金缨15、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 ——16、德惟善政,政在养民 ——《尚书》17、在世一日,要做一日好人;为官一日,要行一日好事 ——清·金兰生18、什么叫领导

领导就是服务 ——19、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资治通鉴》20、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21、公则生明,廉则生威 ——清·朱舜水22、吏不廉平,则治道衰 ——《资治通鉴》23、廉耻事大,死生事小 ——《宋史》24、执法如山,守身如玉 ——《格言》25、流水不腐,户枢不蝼 ——《吕氏春秋》26、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 ——《左传》27、公生明,偏生暗,端悫生道,诈伪生塞 ——《苟子》28、令在必信,法在必行 ——宋·欧阳修29、威与信并行,德与法相济 ——宋·苏轼30、政通人口,百废俱兴 ——宋·范仲淹31、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管子》32、九州生气持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清·龚自珍33、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百事举矣,则家强不足谋也 ——孙中山34、称其任,则政立,枉其能,则事乖 ——白居易35、无故无新,惟贤是亲 ——汉·刘安36、兴邦在人材 ——宋·陆游37、珍视劳动,珍视人才,人才难得呀

——38、尊贤育才,以彰有德 ——孟子39、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唐·李世民40、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资治通鉴》41、集众思,广忠益 ——《沿书》42、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汉·毛亨43、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唐·魏徵4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唐·刘禹锡45、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46、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47、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汉·刘安48、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 ——49、多难可以兴邦 ——孙中山50、不革新,是生存也为难的 ——鲁迅51、什么是路

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鲁迅52、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53、变法则民智,变法则民强,变法则民生 ——清·谭嗣同54、推进改革,促进发展,保持稳定,办法在实践中,点子在群众中 ——胡锦涛55、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斯于利民 ——清·魏源56、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唐·刘禹锡57、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宋史》58、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清·梁启超59、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唐·杜甫60、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 ——汉·杨雄二、修养1、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南朝·宋·范晔2、壮心欲填海,苦胆为忧天 ——宋·文天祥3、治道之要有三,曰:立志,责任,求贤 ——宋·程颢4、我们应该把整个身心放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以人民的疾苦为忧,以世界的前途为念 ——周恩来5、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 ——6、人要立心做大事,不要立心做大官 ——孙中山7、莫作名利双收之想,但立名扬万古之志 ——清·曾国藩8、爱国之心,实为一国之命脉 ——蔡元培9、恢宏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诸葛亮10、有志者事竞成 ——南朝·宋·范晔1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1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李商隐13、没有主义就没有信仰,没有信仰就没有力量 ——李公朴14、人生最高之理想,在求达于真理 ——李大钊15、量小非君子,德高乃丈夫 ——明《名贤集》16、一个人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是在最艰苦困难的时候,也会感到幸福——徐特立17、人生少年须立事,生我不应负天地 ——宋·许月卿18、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唐·王勃19、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 ——明·冯梦龙20、志当存高远 ——诸曷亮21、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清·谭嗣同2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宋·李清照23、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唐·魏徵24、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车风唤不回 ——宋·王令25、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江泽民2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2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清·吴研人28、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是真的进步 ——鲁迅29、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陆游30、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吉鸿昌31、我生,为真理生;死,为真理死,除了真理,没有我自己的东西 ——王若飞32、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 ——郭沫若3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 ——《论语》34、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谈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鲁迅35、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宋·文天祥36、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 ——秋瑾37、我们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 ——38、不利已而损人,不恕已而责人 ——明·宋诩39、拒腐蚀,永不沾 ——40、一个人要求得进步,就必须下苦功夫,郑重其事地去进行自我修养——刘少奇41、三个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国·王肃42、谦以待人,虚以接物 ——鲁迅43、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陶铸44、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4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46、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4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48、十步之泽,必有香草。

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汉·刘向49、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50、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5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杜甫52、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5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宋·朱熹5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55、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 ——宋·张载5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57、敏而好学,不耻下学 ——《论语》58、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唐·韩愈59、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论语》60、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 ——《战国策》三、交往1、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鲁迅2、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元《争报恩》3、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 ——李白4、不得益友,则不如其无友 ——恽代英5、近贤则聪,近愚则聩 ——唐·皮日休6、友谊是天地间最宝贵的东西,深挚的友谊是人生最大的一种安慰 ——邹韬奋7、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晋·傅玄8、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清·中居郧9、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 ——《易经》10、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

一贵一贱,交情乃见——《史记》1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唐·刘禹锡1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战国·屈原13、厚以责已,薄以责人 ——蔡元培14、只有自尊自重,才能为别人所尊重 ——吴晗15、你要打开人家的心,你先得打开你自己的,你要在你的心里容纳人家的心,你先得把你的心推放到人家的心里去 ——钱锤书16、人之相知,贵相知心 ——周恩来17、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18、交朋友就是平等相待,以诚相处 ——丁玲19、团结就是力量,分裂导致灭亡 ——孙中山20、众志成城,众口铄金 ——《国语》给你些写论文的网址啊.....可好了

自己找找吧

祝你好运

中文免费论文地址集锦 一、 综合类1、学生大论文中心 包含 哲学类 | 经济学 | 法学类 | 教育学 | 文学类 | 艺术学 | 理学类 | 工学类 | 医学类 | 管理学 | }社会学 | ***学。

为html格式。

2、蜂朝无忧论文网 门类很全。

3、论文下载中心 门类很全。

4、论文帝国 门类较全。

二、 教育类 1、教研论文交流中心 以中小学教育为主,基础教育、英语教学文章居多。

2、教育教学论文网 以教育论文为主,包含:语文论文 美术论文 物理论文 化学论文 英语论文 历史论文 德育论文 教学论文 数学论文 音乐论文 生物论文 自然论文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摄影论文 劳动技术 农村教育 毕业论文 素质论文 医学论文 电子电器学 思维科学 计算机论文 活动课教学 书法篆刻论文 创新教育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 西部教育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3、教育论文 4、中国园丁网论文大观 5、北大附小学校教师的文章: 三、 专业类 1、优秀论文杂志 以科技类为主。

2、论文资料网 以财经经济管理类为主。

3、法律图书馆 文如其名。

4、法学论文资料库 lw\\\/文如其名。

5、中国总经理网论文集 6、mba职业经理人论坛 7、中国农业在线-农业论文 8、体育论文 9、财经学位论文下载中心 10、公开发表论文_深圳证券交易所 11、中国路桥资讯网论文资料中心 12、论文商务中心 13、法律帝国: 四、 论文写作教学类 1、学术论文 其实是学术论文的写作网站。

五、 博硕士论文 1、论文统计 实际上就是万方的论文统计。

2、台湾博硕士论文咨讯网 3、北京大学学位论文样本收藏

篆刻的基本常识

初学篆刻的基本常识  [刻刀]初学可备大小适中的一把,能备有大小不同的数种更好,除选购外,可用废钢锉、废白钢车刀改制。

为防滑手须缠以纱绳。

刀尾宜磨成亦方亦圆,可崐作处理印面的辅助工具。

  [印泥]以西冷印社及漳洲的产品为最好。

如果无条件可用一般的办公用品(?但不可用海绵印泥)。

印泥宜放瓷质印泥缸中,须常用牙质或塑料的印筋搅拌。

  [印床] 初学用印床便于动刀,但熟练者常不用印床,以便执石之手灵活转动配全合受刀,印床有木制、金属制多种,自制印床价廉实用。

(?只要买一付元宝螺丝)。

  [笔墨 砚刷]笔一般以5、6号圭笔为宜。

刷子可用旧棕丝自扎,也可用旧牙刷、旧油画笔代替,用以钤印前刷清石章底部残剩的石屑。

  [印规] 帮助钤印时定位的工具,类似于木工用角尺,可自制。

钤印后印规暂不称动,如钤得不清晰,可将印章紧贴印规重复钤印。

  [纸] 复印印稿可用薄而吸水的毛边纸、毛太纸等,钤印可用连史纸、薄宣纸。

  [砂纸镜子] 磨印石开始可在废砂纸、水泥地上磨,然后再用砂纸磨至细洁为度。

(可备铁砂、水砂粗细不同的两种)小镜子用来反照印文。

  [印筋] 搅拌印泥用,可用牙、骨制品,也可用旧塑料牙刷柄,但不可用金属的。

  篆刻  我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

镌刻印章的通称。

因印章字体大都采用篆书,先书后刻,故称。

金属印章,一般先刻印模,随后浇铸;晶玉印章,古代用手工琢成,现用金刚砂琢蚀,即‘电刻’;石、牙、角、木等印章,直接用刀镌刻。

  篆刻是书法艺术通过刀刻以后的再现,是书法、章法、刀法三者综合的艺术。

种类有秦印、汉印、半通印、象形印、套印、六面印、回文印、花押印、关防、闲章等。

秦汉及魏晋时期,印章由印工镌刻,艺术水准颇高。

隋唐以来,亦  各有其时代特征及风格。

北宋米芾、元代赵孟俯、王冕均为篆刻名家。

  相传王冕始用花乳石(青田石之类)刻印,因镌刻方便,流行更广。

到明代文彭、何震,印学日渐发展。

因明清以来,出土文物中印章渐多,参考资料大增,研讨篆刻之风日盛,涌现很多篆刻家,形成各种流派。

如院派(何震等)、浙派  (丁敬等)、邓派(邓石如)、赵派(赵之谦)、吴派(吴昌硕)、齐派(齐白石)等。

  古‘玺’。

先秦印章之通称。

古铃玺印面文字为当时六国的篆书,风格奇特,章法多变,不易辨识。

秦统一六国后,皇帝所用称‘玺’,官、私所用均改称‘印’。

大都以铜制作,亦有用银、玉等;浑穆古朴,形式多样。

  历代玺印名称的变迁  秦以前,无论官,私印都称‘玺’秦统一六国后,规定皇帝独称‘玺’,臣民只称‘印’。

汉代也有诸侯王、王太后称为‘玺’的。

唐武则天时因觉得‘玺’‘死’同音,改称为‘宝’。

唐至清沿旧制而‘玺’‘宝’并用。

汉将军印称‘章’。

之后,印章根据历代人民的习惯有:‘印章’、‘印信’、‘记’、‘朱记’、‘合同’、‘关防’、‘图章’、‘符’、‘契’、‘押’、‘戳子’等各种称呼。

  古代印章的起源  中国的雕刻文字,最古的有殷的甲骨文,周的钟鼎文,秦的刻石等,凡在金铜玉石等素材上雕刻的文字通称‘金石’。

玺印即包括在‘金石’里。

玺印的起源或说三代,或说殷代,至今尚无定论。

根据遗物和历史记载,至少在春秋战国时代已出现,在战国时代已普遍使用。

起初只是作为商业上交流货物时的凭证。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印章范围扩大为表征当权者权益的法物,为当权者掌握,作为统治人民的工具。

  印章  亦称‘图章’。

古称‘玺’。

《后汉书.祭祀志》谓:‘自五帝始有书契。

至于三王,俗化雕文,诈伪渐兴,始有印玺,以检奸萌“秦统一六国后,皇帝所用的专称‘玺’,以玉为之,故后世有‘玉玺’之称;官、私所用的均改称‘印’。

至汉代,官印中始有‘章’及‘印章’之称。

唐以后,皇帝所用或称‘宝’,官、私所用又有‘记’、‘未记’、‘关防’、‘图章’、‘花押’等名称。

  文字形制随时代变迁,风格各异。

印章的出现和使用,一般认为始于春秋战国之间;先秦及秦汉的印章多用作封发物件、简牍之用,把印盖于封泥之上,以防私拆,并作信验。

而官印又像征权力。

后筒简牍易为纸帛,封泥之用渐废。

印章用朱色钤盖,除日常应用外,又多用于书画题识,遂成为我国特有的艺术品之一。

古代多用铜、银、金、玉、琉璃等为印材,后有牙、角、木、水晶等,元  代以后盛行石章。

  传世的古代玺印,多数出于古城废墟、河流和古墓中。

有的是战争中战败者流亡时所遗弃,也有在战争中殉职者遗弃在战场上的,而当时  发动机惯例,凡在战场上虏获的印章必须上交,而官吏迁职、死后也须脱解印绶上交。

其它有不少如官职连姓名的,以及吉语印、肖形印等一般是殉葬之物,而不是实品。

其它在战国时代的陶器和标准量器上,以及有些诸侯国的金币上,都用印章盖上名称和记录上制造工匠的名姓或图记性质的符号,也被流传下来。

  战国古玺 古玺是先秦印章的通称。

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印章大多是战国古玺。

这些古玺的许多文字,现在我们还下认识。

朱文古玺大都配上宽边。

印文笔划细如毫发,都出于铸造。

白文古玺大多加边栏,或在中间加一竖界格,文字有铸有凿。

官玺的印文内容有‘司马’、‘司徒’等名称外,还有各种不规则的形状,内容还刻有吉语和生动的物图案。

  秦印  指的是战国未期到西汉初流行的印章,使用的文字叫秦篆。

看其书体和秦汉量,秦石刻等文字极相近,所有较战国古文容易认识。

秦印多为白文凿印,印面常有‘田’字格,以正方为多,低级职官使用的官印大小约为一般正方官印的一半,呈长方形,作‘日’字格,称‘半通印’。

私印一般也喜作长方形,此外还有圆和椭圆的形式,内容除官名、姓名、吉语外还有‘敬事’、‘相想得志’、‘和众’等格言成语入印。

风格苍秀。

与汉印并为后世篆刻家所取法。

  汉官印 广义地说是汉至魏晋时期的官印的统称。

印文与秦篆相比,更为整齐,结体平直方正,风格雄浑典重。

西汉末手工业甚为发达,所以新莽时代,(‘新’为王莽的朝代名)的官印尤为精美生动,汉代的印章艺术登峰造极,因而成为后世篆刻家学习的典范。

  两汉官印以白文为多,皆为铸造。

只有少数军中急用和给兄弟民族的官印凿而不铸。

  汉私印 汉私印即为汉代的私人用印,是古印中数量最多、形式最为丰富的一类。

不仅形状各异,朱白皆备,更有朱白合为一印,或加四灵等图案作为装饰的,进而有多面印、套印(子母印)、带钩印等。

印文除了姓名之外,往往还加上吉语、籍贯、表字以及‘之印’、‘私印’、‘信印’等辅助文字,钮制极为多样,充分显示了汉代工匠的巧思。

两汉私印仍以白文为多,西汉以凿印为主,东汉则有铸有凿。

  汉玉印 两汉玉印在古印中是十分珍贵稀少的一类。

‘佩玉’在古代也是名公贵卿和士大夫的一种高雅风尚。

一般玉印制作精良、章法严谨、笔势圆转,粗看笔划平方正直,却全无板滞之意。

由于玉质坚硬,不易受刀,也就产生了特殊的篆刻技法,即所谓的‘平刀直下’的‘切刀法’。

又由于玉质的不易腐蚀受损,使传世下印得以比较好地保留了它的本来面目。

  官印 官方所用的印章。

先秦时用印通称‘玺’。

秦统一六国后,始有‘玺’(帝、  王专用)与‘印’(官、私均田)之分。

历代官印,各有制度,以别官阶和显示爵秩一般比私印大,谨严稳重,多四方形,有鼻钮,印文布局自然舒展不乱。

秦多用斯篆入印,字数不定为纤细白文,以田字日字为界格,疏密有致,自然生动。

  承秦制,帝、后及诸侯王所用称‘玺’,列侯、承相、太尉、前后左右将军、乡亭侯,将军部属、郡邑令长等所用皆称‘印’,刊将军所用称‘章’。

职卑者用力口之弋谓半通印。

皆用缪篆,也多为自艾朴实大方。

魏晋时虽不如汉印精致  但刻划瘦挺,章法错落,自成一帆六朝印制渐乱,印也稍大,多率意刊划,失却汉魏挺拔风格。

隋唐官印更大,为朱文,盘旋折叠,称‘九叠篆,  清晰秀丽。

  武则天嫌玺音不祥遂改称‘宝’,宋元明清多沿用;印大逾四寸,印钮改为直柄,从长寸许至长约一握,居印当中,所谓‘印把子’,以示权力。

元用蒙文入印。

明沿用九叠篆入印,又有关防、长方形官印,多润边粗朱文。

清多合用篆文、满来。

以隶书入印,有‘右策宁州留后朱记’一方,系宋制,为后世八分入印之先河。

  魏晋南北朝印  魏晋的官私印形式和钮制都沿袭汉代,但铸造上不及汉印精美。

传世的给兄弟民族的官印,文字较多,用刀如刻如凿,书法风格表现为舒放自然,从而成为一个时期篆刻风格的代表。

南北朝各国传世印章不多,官印尺寸稍大,文字凿款比较草率,官印未见铸印。

  隋唐以来的官印  官印到了隋唐时代,印面开始加大。

随着纸的普遍应用,朱文逐渐替了白文。

许多官印印背上开始有年号凿款。

在文字上隋印多用小篆,并开始运用屈曲的‘九叠文’入印(古代的‘九’为数的终极,故有此名,并不一定要九叠,?可以随笔划的繁简而变化)以便填满印面。

唐宋时代开始以隶楷入印,清代官印满文,汉文两体兼用,同刻于一印之中。

无明清代各代农民政权留下的官印,也是值得我们珍视的革命文物。

  宋元圆朱文印  魏晋以来,纸帛逐渐代替竹木简札,到了隋唐,印章的使用已直接用印色钤盖于纸帛,到文人画全盛时期的元代,由文人篆写,印工携刻的印章已诗文书画合为一体,起到了鲜艳的点级作用,为书画所喜爱。

在这个阶段,首先是宋未无初的书画家赵孟俯对篆刻艺术人力提倡,由于书法上受李阳冰篆书的影响,印文笔势流畅,圆转流丽,产生了一种风格独特的印章一‘圆朱文’的印,为后世的篆刻家所取法。

  兄弟民族文字的印章  宋以来的兄弟民族在汉民族文化的影响下,曾依据汉字书法创造了本民族文字,并把他们的文字仿效汉字篆体用于官印,传也较少,所见的印文有金国(女真)书和元代八思巴文及西夏文篆书,其中有许多文字还不认识。

  半通印 印章形式之一。

秦汉时期下级官员所用之印,其形为直长方,约为正方官 即之半,故名。

扬雄《法言.孝至》谓‘五两之纶,半通之铜’,其纶指印  授,铜指官印。

私印亦有长方形的。

  封泥  我国古代公私简牍大都写在竹简、木札上,封癸时用绳缚, 在绳端或交又处加以检木,封以黏土,上盖印章,作为信验,以防私拆封发物件,亦常用此法。

封泥又叫做‘泥封’,它不是印章,而是古代用印的遗迹——盖有古代印章的干燥坚硬的泥团——保留下来的珍贵实物。

由于原印是阴文,钤在泥上便成了阳文,其边为泥面,所以形成四周不等的宽边。

封泥的使用自战国直至汉魏,直到晋以后纸张、绢帛逐渐代替了竹木简书信的来往,才有可能不使用封泥。

后世的篆刻家从这些珍贵的封泥拓片中得到借鉴,用以入印,从而扩大了篆刻艺术取法的范围。

  私印 官印口以外印章的总称。

体制繁杂,以形制而言,有一面印、二面印口(即穿带  印、子母印、带钩印、六面印、联珠印套印等;以文字而言,有姓名印、 臣妾印、斋堂馆阁印、诗词印、收藏印、吉语印、花押印、象形印、回文  印朱白相间印等。

  吉语印 揩以吉祥的词语为印文的印章。

常以大利、大幸、长荣、长富、宜千金、  宜子孙一类的言语入印。

秦有小玺作:‘疢疾除,永康休,万寿宁。

’也有姓名 上下加附吉语的。

多见于汉代的两面印中。

  穿带印  私印的一种。

印体左右有孔,可以穿带,故名。

印的上下两面都刻有印文, 大都一面刻姓名,一面刻字号,故又称‘两面印’。

盛行于汉代。

  两面印 即‘穿带印’。

  朱白相间印  私印的一种。

以朱、白印文相组合的印彰多见于汉代之两面印中,有一 朱一白、一朱二白、一朱二白、二朱一白、二朱二白、三朱一白等。

一般左右分朱自,也有上下分朱自的;笔画少者作朱文,笔画多者为白文,并把白文列成满白,使朱白之间,各适其宜,致整方印融洽调和。

朱白的原则大致根据笔划多少而定,朱文大多笔划多少而定,朱文大多笔划较少,白文则相反,从而达到朱如白,白如朱的和谐效果,这类印大多工稳的私印,未见用于官印。

  子母印 子母印又称‘玺印’,是大小两方或三方印套合而成的印章。

印文多作朱文。

始于东汉,盛于魏晋六朝。

一般铸有兽、龟等钮,外大印为母,钮作图兽空其扰,内小印为子,钮作子 兽,可套入大印内,合成母抱子状,因称‘子母印’。

有母印钮作兽身,子印钮作兽首,套合成为完整兽形者,故也称套印。

有一母一子的套印、  母三子的二套印等。

在一方印章的体积中,兼备了几方印的使用价值,古代印匠的工艺水平由此可见。

  套印  由大小数印套合而成的印章。

汉代之‘子母印’即套印之一。

套印分若干层,有多至五六层者,每层(即被套的每方)五面都可刻印。

最末一层为小方  印,可刻六面。

明清以后,为便于携带,套印多以铜、石、牙等制成。

  象形印 亦称‘图案印’、‘肖形印’。

刻有图案印章的统称。

古代象形印,一般刻铸 有人物、动物等图像,取材宽广,浑厚古朴,简练生动。

多白文,一为纯  图画,一为图画中附有文字,今所见者以汉代居多。

  图案印 图画入印自战国到汉魏都有,以汉代为最多。

又称肖形印或象形印。

形式多样,简练生动,除了人物、鸟兽、车骑、吉羊、鱼雁等图案外,常见以吉祥的四灵(龙、虎、雀、(凤、龟)入印的,这类印又称为‘四灵印’。

  凿印  刻印的一种方法。

指在预制的金属印胚上凿刻印文。

也指用此法到成的印  章,文字错落有致,大都为将军印和颁发给少数民族的官印,流行于汉魏晋南北朝。

其起源相传因军中官职往往急于任命,印信大都仓促凿成,故 别称‘急就章’。

此法为后世篆刻家所仿效。

  急就章 见‘凿印’。

  铸印  制作金属印章的方法。

通常先刻蜡模,用黏土作范于模之四周,熔金属浇注 入泥范而成,故也有将铸印称为‘拨蜡’的。

古代铸印,有只铸印胚,后刻  凿印文的;有印胚印文同时浇铸的。

印文精巧工整,别具一格,为后世篆 刻家所取法。

  执刀法大致分为斜刀法与竖刀法,无论斜刀法或竖刀法,运刀时会因刀锋的倾斜程度、运刀的速度快慢、刀干的厚薄状况及刀干的陡峭程度等等因素,而造就出线条笔划的多变风格。

不过基本上,运刀可依速度的快慢、线条的长短,而区分为冲刀法及切刀法。

冲刀法的刀痕较直长有劲,而切刀法的刀痕则多短促苍浑。

所以综合执刀法与运刀法,再加上运刀的方向,约可分成斜刀直冲法、斜刀直切法、竖刀直冲法、竖刀直切法、竖刀横冲法、竖刀横切法等六种方法。

  斜刀法有如执硬笔(原子笔或钢笔类)式,刀干平斜,以姆指、食指与中指捏住刀干前端,刀干尾端则平靠在手掌虎口处,刀锋与石面呈垂直。

同时无名指及尾指要抵住中指,辅助用力,不要卷曲在手掌中。

斜刀法的运刀,都是由内向外将刀干直向推出,刻时较省力,刀触的劲道也较强势,所以使用此法时,印石通常都用印床加以固定,以防危险,或是手持印石抵住桌缘来刻,较为安全。

  竖刀法则大致若双钩执毛笔式,刀干竖直,姆指与食指捏刀干中段,中指与无名指夹在刀干的下段,刀锋方向朝向自己。

同时尾指要抵住无名指,辅助用力。

竖刀法的运刀,则由外向内直向拉进,刻时以外侧刀尖着力,或由右向左横向滑动,以右侧刀尖着力。

此法运刀,力道较能节制,所以通常都只用手握住石材来刻,反而较能灵活。

如不习惯徒手握石,当然也可加以印床固定来刻。

篆刻印章选择的标准是什么

一、艺术价值首重。

篆术较为晦涩复杂,需要精通书绘画以及雕刻工艺。

1、书法:是否符合古法、字体是否具备意趣2、刀法:是否圆润、流畅、均匀、有力度,尤其是转折处3、章法:布白是否自然、字势、体势是否浑然一体、字与石的纹理是否相辅相成、字与石的大小是否气韵想通......4、是否名家作品5、闲章更具个性闲章内容具有更为广阔的艺术价值。

正章:刻姓名、职官、藏书印等。

闲章:刻吉语、诗句、格言、自戒词等。

如齐白石“浮名过实”印、程邃“守拙”印、唐伯虎“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印、启功“坚净翁”印,潘天寿”强其骨“印。

闲章还包括“引首章”、“压角章”、“吉语章”、“警言章”、“收藏章”、“鉴赏章”、“纪年肖形章”以及“斋、堂、馆、阁居室章”等等。

其形式不拘,大小不一,一般或大于名章,或等同于名章。

比如“万壑千岩”、“闲云野鹤”等内容,这些篆印可谓印中有画,意趣无穷。

二、石料价值鉴赏印章石料的灵透和印纽的雕琢天成,尤以田黄石、鸡血石为贵,温嫩脂润,色可夺魂,“溪中冻”、“凝脂霞”即其美誉。

但不能迷信石材,石头只是艺术的载体,有些石材本身价值很高,但是如果篆刻了一手不好的字,还会让本身的材料价值大打折扣。

关于民主的名言

1主并不是什么好东西,但我们迄今为止所能找到的最好的制度。

——【英】邱吉尔民主  (作者简介:温斯顿·丘吉尔,政治家、画家、演说家、作家、记者,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获奖作品《不需要战争》),曾于19401945年及1951——1955年期间两度任英国首相,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带领英国获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    2、民主使每个人成为自己的主宰。

——詹·拉·洛威尔    3、民主是在静脉和动脉中循环的健康血液,肌体的正常功能靠它维持,但它决不应出轨,就像血不能流出脉管一样。

——柯尔律治  (作者简介:英国诗人和评论家,他一生是在贫病交困和鸦片成瘾的阴影下度过的,诗歌作品相对较少。

尽管存在这些不利因素,柯勒律治还是坚持创作,确立了其在幻想浪漫诗歌方面的主要浪漫派诗人地位。

)    4、民主制度,天下之公理。

——清·梁启超  (作者简介: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学者。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

)    5、民主制就是直接由全体人治理、全体人民拥有、全体人民享受的自治政体。

——西·帕克    6、天下之权,惟民主是主。

——清·何启  (作者简介:广东南海人。

字迪之,号沃生。

)    7、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制度的伟大兵工厂。

对我们来讲,这是同战争本身一样严重的紧急状况。

我们必须以同样的决心,同样的紧迫感,同样的爱国主义和牺牲精神来致力于我们的任务,就好象我们处在战争中表现的那样。

——罗斯福  (作者简介:美国31位、第32任总统,美国历史上唯一蝉联四届的总统。

)    8、我们进行了二十八年的新民主义主义革命,推翻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和封建土地所有制,是成功的,彻底的。

但是,肃清思想政治方面的封建主义残余影响这个任务,因为我们对它的重要性估计不足,以后很快会转入社会主义革命,所以没有能够完成。

——  (作者简介: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同时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    9、我信仰民主政体,因为它使每个人都能发挥出自己的能力。

——伍·威尔逊    10、一切的一切都开始于相互尊重,人是有感情的动物,需要平等和民主与理解和信任。

——佚名    11、在民主的国家里,法律就是国王;在专制的国家里,国王就是法律。

——马克思  (作者简介: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

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

)    12、在我的一生当中,我已经把自己献给了非洲人民争取生存权力的斗争。

我与白人统治进行了斗争,也反对黑人控制,我珍视实现民主社会的理想,在那样的社会里,所有的人都和睦相处,具有平等的权利。

我希望为这个理想而生活,并去实现它,但是如果需要,我也准备为这个理想献出生命。

——曼德拉  (作者简介:出生于南非特兰斯凯一个大酋长家庭,先后获南非大学文学士和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律师资格,当过律师。

曾任非国大青年联盟全国书记、主席。

非国大执委、德兰士瓦省主席、全国副主席。

他成功地组织并领导了“蔑视不公正法令运动”,赢得了全体黑人的尊敬。

)    13、只要土地和生产资料的私有制继续存在,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民中的“自由和平等”就只是一种形式。

——列宁  (作者简介: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列宁是他的笔名。

列宁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理论家,布尔什维克党创立者、苏联缔造者,任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

)    14、资本主义社会里的民主是一种残缺不全的,贫乏和虚伪和民主,是只供富人,只供少数人享受的民主。

——列宁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