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上下五千年中的名言
历史人物及主迹 NO.1 朱元璋 朱元璋,即明太祖。
明朝开国皇帝(13681398年在位),元末农民起首领。
著名军事家、政治家。
字国瑞。
洪武元年(1368)正月,即皇帝位,立国号大明,建都应天。
设大都督府(1380年改为五军都督府),为全国最高军事机关,由皇帝亲掌兵权。
实行卫所制,自京师至郡县要地设卫置所。
从是时起,朱元璋运筹帷幄,以攻抚兼施之策,进行了长达22年的明初统一战争。
五月,亲至汴梁(今河南开封)督战。
八月,明军克大都(今北京),推翻元朝。
旋挥师西向,逐步平定西北。
又遣师南下,相继平定福建、两广。
继而多次发兵征漠北。
四年,遣军入川,灭夏国。
十五年,发兵取云南。
二十年,平辽东。
至二十二年,基本统一全国。
在此期间,颁行军律,整顿屯田,筑城备倭,并在全国建立都司、卫所制度。
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1398年6月24日)病卒,终年71岁。
朱元璋胸怀韬略,深谋远虑,善于驾驭战争,掌握主动权。
在群雄对峙中,巧择战机,各个击破。
每战持重用兵,力避两面受敌,并适时集中兵力歼灭敌人。
注重招贤纳士,广采众议,严格治军,完善军制,练兵育将,强调将领要识、谋、仁、勇兼备。
主张寓兵于农,且耕且战,保持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
其军事思想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NO.2 半人半神-孔子 孔子是最具国际影响的中国人。
他希望当时分裂的中国能重视出现统一 强大的中央权力,主张上层阶级以礼、仁政、德行来维持统治,全体人应 遵从忠于天子、孝顺父母、友德朋友的信条,妇女应对丈夫忠贞服从。
但 他未能把他理想与理论变成现实。
为推广学说,也曾周游列国。
在他死后七百年,汉武帝正式把他的学说奉为唯一的官方学说。
自此,历代帝王纷纷效法。
到公元7世纪,唐朝大 兴孔庙,孔子被奉为半人半神的圣人。
这种习俗沿袭约一千三百年。
NO.3 精忠报国-岳飞 岳飞简介:1103~1142 南宋名将 ,军事家。
字鹏举。
相州汤阴(今属河 南)人。
抗金名将,曾率领岳家军,参加抗击金军,同时又是两宋以来最年轻的建节封侯者, 主要成就有收复建康府,收复襄阳六郡,连结河朔之谋等 其军以“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宋史·岳飞传》)著称。
常能以少 胜众。
金军叹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
NO.4 旷世奇才-李白 也该有个文学界的风流人物了~ 李白,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是我国唐代的伟大诗人. 其诗风雄奇豪放, 想像丰富, 语言流转自然, 音律和谐多变. 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 养私素材, 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 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 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
NO.5 民族英雄-林则徐 林则徐官场40载,行迹踏遍14省,统兵40万,到头来仍两袖清风,一贫 如洗,正如晚年他在《自定分析家产书》中所述:“田地家产折价三百银 有零”,“况目下均无现银可分
”实在令人可钦、可佩
所有这些,正 如他故居厅堂悬挂的那幅亲笔所书的格言所示: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 NO.6 足智多谋-诸葛亮 三国时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千古良相”的典范。
为完成统 一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先后五次进攻魏国,在治国、治军等方面发挥 了非凡的才能,是以民用其力,百姓不忿;又推演兵法,作“八阵图”, 造损益连弩、木牛流马,与名将司马懿、张郃等交锋,屡操胜算,最后一 次北伐时采取分兵屯田之策,与司马懿大军相持百余日,但不幸因积劳成 疾而逝世,享年五十四岁,谥曰忠武侯。
NO.7 万世一君-秦始皇 在中国古代君王中,最负国际声誉的当推汉武帝。
在西方人看来,他是 古代中国巅峰状态的万世一君,是中国最有作为的帝王。
他敬奉儒学为官 方学说,强化了中央集权体制。
他扩疆开土,征服长江以南大片土地与朝 鲜一部分,并打开了在中西交流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丝绸之路。
他使中华 帝国达到了同期罗马帝国的强盛程度。
一些西方学者认为,他堪称中国的 凯撒、亚历山大或屋大维。
NO.8 一代名将-李牧 他的赫赫功业是对匈奴的战绩上,李牧是赵国人,赵国一直受匈奴威胁 。
赵军屡败于匈奴,以至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知耻而后勇。
赵军从装备和 作战方式上高度学习匈奴,建立了让六国震惊的骑兵部队。
李牧真正意义 上的与匈奴一战只有一次,但仅仅是这一次,就打的匈奴几乎十年不敢南 下。
NO.9 西楚霸王-项羽 项羽少有大志,力能举鼎,自言:“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 又有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京剧《辕门射戟》中,吕布有一段摇板转 二六的唱段,第一句是“将军休要逞刚强,刚强怎比楚霸王。
”可见连吕 布都敬畏项羽。
他仅以八千江东子弟兵起事,后拥兵数十万,号称“西楚 霸王”,先灭秦,后与刘邦争天下,败于九里山前,终于乌江自刎,却留 下一段霸王别姬的千古佳话。
可称得上既有英雄之气,又有儿女深情,算 得上风流人物。
NO.10 略不世出-韩信 韩信年少时父母双亡,家道贫寒,却刻苦读书,熟演兵法,怀安邦定国 之抱负。
苦于生计无着,于不得已时,在熟人家里吃口闲饭,有时也到淮 水边上钓鱼换钱,屡屡遭到周围人的歧视和冷遇。
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五月,韩信派人修复刘邦进入汉中时烧毁的栈 道,迷惑雍王章邯,自己却率军悄悄沿南郑故道东出陈仓,大败章邯军, 一举拿下了关中地区,使刘邦得以还定三秦。
10个历史事件或者历史故事 1.老马识途 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
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
大军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
时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
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
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
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谷。
”齐桓公同意试试看。
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
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个方向行进。
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
2.祖逖闻鸡起舞 祖逖曾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起担任司州主簿。
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你听见鸡叫了吗?”刘琨说:“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
”“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
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
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了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
3.班超投笔从戎 汉明帝永平五年,班超的哥哥班固受朝廷征召前往担任校书郎,班超便和母亲一起随哥哥来到洛阳。
因为家中贫寒,他常常受官府所雇以抄书来谋生糊口,天长日久,非常辛苦。
他曾经停止工作,将笔扔置一旁叹息道:“身为大丈夫,虽没有什么突出的计谋才略,总应该学学在国外建功立业的傅介子和张骞,以封侯晋爵,怎么能够老是干这笔墨营生呢?”周围的同事们听了这话都笑他。
班超便说道:“凡夫俗子又怎能理解志士仁人的襟怀呢?” 4.孟宗哭竹 古时武汉长春观东边一片竹林,传说《二十四孝》中的“孟宗哭竹”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所以这里一直有个“孟宗祠”。
文革的时候就毁坏了,至今未建。
《二十四孝》原文:晋孟宗,少丧父。
母老,病笃[音du],冬日思笋煮羹[音geng]食。
宗无计可得,乃往竹林中,抱竹而泣。
孝感天地,须臾,地裂,出笋数茎,持归作羹奉母。
食毕,病愈。
诗曰: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
须臾冬笋出,天意报平安。
释文:孟宗,三国时江夏人,今武汉市武昌区螃蟹甲人。
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
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即长春观东边竹林),扶竹哭泣。
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
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
后来他官至司空。
5.唐太宗亲试李泌 公元728年,京城长安举行了一次全国神童选拔,唐玄宗李隆基亲自登台观看。
城楼下设有高坐,供神童们登台答辩。
只见一位叫员俶的九岁孩子率先登台,舌战群童,击败了所有的对手。
唐玄宗非常高兴,将员俶叫到身边问:“还有比你更聪明的孩子吗
”员俶回答说他的表弟李泌年方七岁,才学比自己更高。
玄宗立刻派人飞马把李泌接来。
这时玄宗正与燕公张说对弈,便让张说以象棋为题,试试李泌的才学。
张说出句道:“方若棋盘,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
” 李泌稍假思索即对:“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材,静若得意。
” 玄宗听后觉得答得别致,寓意深刻,连忙把李泌抱在怀里说:“因为你年纪还小,如果七岁封官,不利于才智的发展。
”接着又嘱咐李泌的父母要用心教子,使其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后来,李泌确实不负众望,大展经纶,成为肃宗、代宗、德宗三个朝代实际上的宰相。
中华上下五千年中的好句有哪些
(稍微短一点的)
建议可以看看《格言联璧》,里面辑录了很多好句,自己印象最深的是:谦卦六爻皆吉,恕字可行终身。
知荣辱树新风有关名言名句
树立荣辱观,赤诚爱祖国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辉煌的历史,有着光辉的岁月。
这巨大的财富使得我们亿万中华儿女能自豪而响亮地对其他国家的人说:“中华文明绵延数千载,从未间断
”。
中国是一个有上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
” 他像一只雄鸡,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犹如金鸡报晓般,向全世界报晓;她像一颗明珠,光辉四溢地闪烁在世界的东方,使这个古老的国度更加光彩夺目。
她那悠久的历史,孕育出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
回眸历史泽畔,问询历史人物,何为荣
流水滔滔,我听到一个个坚定的声音久久回响:荣,是诸葛亮忠诚不事二主,“鞠躬尽瘁,死而后矣”;荣,是文天祥在利诱威逼中仍不改色的一片丹心;荣,是刘胡兰在钢刀利刃前英勇就义;荣,是无数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徒步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路;荣,是张思德为人民利益而死,死的重于泰山。
他们高呼着“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兢兢业业地遵循着“宁可毁人,不可毁誉”的道德底线,用一身浩然正气,用血和身躯,书写了五千年华夏历史中万古留芳的道德篇章,树立了一座伟大的精神和道德丰碑。
他们像一颗颗明亮的星星,照亮了我们前方的路。
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写道: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
我不能腐朽,我渴望燃烧起来。
”好一个“燃烧起来”,让生命之光燃烧起来
让明辨荣辱的智慧之光燃烧起来
让辨别真善美的心灵之光燃烧起来
描写中国汉字博大精深的诗句或名言
1.以家为家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礼记·儒行》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
——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8.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11.精忠报国。
——《宋史·岳飞列传》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13.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1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秦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