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格言 > 朱子治家格言家长体会

朱子治家格言家长体会

时间:2015-01-27 10:56

朱子治家格言感悟300字

朱子家训》虽只有寥寥数百字,却以通俗易懂的文体表达了深刻的治家之道,使儒家的经典之作,几百年来,为世人所重。

它是一部家庭教育,培育子女完善人格,接受传统文化的读本。

在书中,你可以品味到“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的礼节与信义。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的睿智。

“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的宽阔心胸……“人生一世,草生一春。

黑发不知勤学早,转眼便是白发翁。

”自然界是公平的,每个人只有一次机会,正如草一般,只能生长一个年头。

时间在不经意间溜走,而在一点一滴的实践中我们又该如何把握时间呢?在我看来,这个时候的年轻人是该用知识来充实自我的。

学海无边而韶华易逝,或许不少人会认为时间还有很多,而把事情留给明天,下一个明天,再下一个明天……但时间过去了无论怎样都不会回来了。

所以,现在就用功学习吧,别等老了再来后悔。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得意不宜再往”,不可否认,欲望给了我们前进的动力,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它就像一株生命旺盛的草,只要有适宜的条件,便会恣意生长。

大千世界,纷繁复杂,好精彩。

于是我们匆忙穿梭于市井繁华,为了名与利奔走,身心疲惫,或许没有人想过也没有闲暇去想过要暂停一下脚步,更没有多少人能明白自己究竟在苦苦追寻着什么,他们就这样走着,得到着,得到自己认为他们想要或该拥有的东西。

然而,没有一个人可以真正拥有所有。

蒙特奎尔曾经说过:“如果我们追求幸福也就罢了,实际上我们追求的是比别人幸福。

”不错,一个小小的“比”字,让无数架天平失衡了,让无数颗心劳累了。

应该学会知足,知足常乐。

在喧嚣奔走中留出一些时间,陪陪为自己操劳了半辈子的双亲,体贴关爱所爱的人,问候一下朋友……有时候,幸福就是这样。

“当忍耐三思”,“凡事当留余地”。

大禅师寒山和拾得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如何处置?”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我欣赏这句话。

都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心”字头上一把刀,倘若不处理好这心与刀的距离,我们便会受到伤害。

忍让了,心胸就多一份宽厚,天地便多一分广袤。

避开市井的喧哗,让我们读一读《朱子家训》,来审视心灵最底层的那一方空间!

读朱子治家格言有感

[读朱子治家格言有感]  这是我迄今为止读的唯一的一部治家格言,读朱子治家格言有感。

初读时就觉得朱子的思想迥异于现代人,当细细品读真正走近先贤时,才感悟到圣贤的智慧与伟大。

此格言内容十分丰富,包括作息、饮食作客、用具、交友等诸多方面,是如何做人的行为规范,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很衡定在了道德水准较高的基础上。

    朱子是儒(理)学大师,自然就把他的思想写进了家训。

勤俭、尊卑、宽容、孝道、顺时听天等理念蕴含其中,施惠勿念、不生妒嫉、忍耐三思等美德洋溢字间。

读尽格言,未发现一点让子孙光宗耀祖、添产置业的想法,有的却是谆谆的教诲和告诫。

    朱子对子孙的爱,是大爱是真爱,爱在了根本。

人生在世德为先,有德的人福寿才会绵长,有德的家庭,才会人财兴旺。

无德之人,与人为恶、造业甚多、不会久常。

倘若我们能按照朱子的家训去规正自己一言一行,那么人心就会向善,家庭一定和睦,社会才能和谐。

    当今社会,很多人的本性丧于世俗、良知失之贪婪。

尔虞我诈,强取名利成为了“时尚”,宽容,友爱的理念荡然无存,贪婪和欲望把人变得疯狂。

如果这种状况不能改变任其发展,我们社会的未来将是怎样的丑陋不堪啊。

    我们不妨霸气的与朱氏子孙分享朱子留给后人的那份真爱,让她在心灵安家,让她融入生命,让这爱的阳光温暖每一个人,并使之成为我们民族的一种精神力量,以此带动道德的回升,复兴传统文化,诚若如此,我想朱老夫子绝不会对我们的无理稍有愠色,反而大加赞赏,因为这正是他殷切期望的,读后感《读朱子治家格言有感》。

    如果此治家格言能够成为人类的行为指南,那么我们的生命即使不能像群星那样熠熠生辉,也会偶有光明闪烁。

伟哉,朱子。

我由衷地感谢您,感谢您对后人满怀希望的忠告,感谢您告诉了我们怎样做人。

        附:《朱子治家格言》全文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

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

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

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

刻薄成家,理无久享。

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兄弟叔侄,须多分润寡。

长幼内外,宜法属辞严。

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

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

娶媳求淑女,毋计厚奁。

    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

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

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乖僻自是,悔误必多。

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

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

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遭暗想。

    施恩勿念,受恩莫忘。

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

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

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

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

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

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

守分安命,顺时听天。

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相关专题:尚无数据   〔读朱子治家格言有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求朱子家训心得

朱子家训》虽只有寥寥数百字,却以通俗易懂的文体表达了深刻的治家之道,使儒家的经典之作,几百年来,为世人所重。

在今天看来,《朱子家训》更是一部家庭教育,培育子女完善人格,接受传统文化的读本。

在书中,你可以品味到“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的礼节与信义。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的睿智。

“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的宽阔心胸…… 自古的经典名言都是以理服人,用得教人。

这里有名言警句,也有做人待事,也有人的心境。

古人云:“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有意栽花花不成,无意插柳柳成荫。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做人要有分寸,懂得隐藏与收敛,并且不能轻易相信他人。

对于我们这样的青年人,身旁的种种诱惑很容易让我们在对与错、是与非中迷失方向。

所以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不用刻意去与他人成为朋友,因为许多朋友是无意中找到的,那都是与自己心心相印的好朋友。

“人生一世,草生一春。

黑发不知勤学早,转眼便是白发翁。

”自然界是公平的,每个人只有一次机会,正如草一般,只能生长一个年头。

时间在不经意间溜走,而在一点一滴的实践中我们又该如何把握时间呢?在我看来,这个时候的年轻人是该用知识来充实自我的。

学海无边而韶华易逝,或许不少人会认为时间还有很多,而把事情留给明天,下一个明天,再下一个明天……但时间过去了无论怎样都不会回来了。

所以,现在就用功学习吧,别等老了再来后悔。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得意不宜再往”,不可否认,欲望给了我们前进的动力,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它就像一株生命旺盛的草,只要有适宜的条件,便会恣意生长。

大千世界,纷繁复杂,好精彩。

于是我们匆忙穿梭于市井繁华,为了名与利奔走,身心疲惫,或许没有人想过也没有闲暇去想过要暂停一下脚步,更没有多少人能明白自己究竟在苦苦追寻着什么,他们就这样走着,得到着,得到自己认为他们想要或该拥有的东西。

然而,没有一个人可以真正拥有所有。

蒙特奎尔曾经说过:“如果我们追求幸福也就罢了,实际上我们追求的是比别人幸福。

”不错,一个小小的“比”字,让无数架天平失衡了,让无数颗心劳累了。

应该学会知足,知足常乐。

在喧嚣奔走中留出一些时间,陪陪为自己操劳了半辈子的双亲,体贴关爱所爱的人,问候一下朋友……有时候,幸福就是这样。

“当忍耐三思”,“凡事当留余地”。

大禅师寒山和拾得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如何处置?”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我欣赏这句话。

都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心”字头上一把刀,倘若不处理好这心与刀的距离,我们便会受到伤害。

忍让了,心胸就多一份宽厚,天地便多一分广袤。

中国优秀文化,优秀传统很多都包含在里面,如果一个民族缺失了自己的文化,而去捧读外国文化是非常可怕的。

东方悠久的文化,被我们曲解和遗忘得太多了,而在我们的周边国家却保存得很好。

要想中国在世界之林有一席之地,就要发扬我们的本土文化,让老外来学习我们。

有个美国教育家听说中国2.5亿学生在学英语的时候,带着一种嘲讽的表情,为什么?因为英语的变化太复杂了,大家都在保留自己语言中那种民族的东西不被人同化和影响。

不要说我们的小学生了,就是我们的研究生,博士生也在花很大的功夫,很多时间学习一种不属于我们自己文化的东西。

记得曾看过胡适先生的一篇关于诵经的文章,说他在读私塾的时候,也是天天死背四书五经之类的文章,当时对他而言是颇为头痛的事情,好在人小只需要背会,不用理解,在走漫漫人生路的过程中,才发现那些枯燥的东西竟成了指点人生的明灯! 当然时代在变,可能古经中的一些内容不适合这个时代,但大部分还是有道理的。

人生是有取舍的,书中的内容也可以取舍。

避开市井的喧哗,让我们读一读《朱子家训》,来审视心灵最底层的那一方空间!

求治家格言

《朱子治家格言》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

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兄弟叔侄,须多分润寡;长幼内外,宜法属辞严。

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毋计厚奁。

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

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

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

读书

朱子家训以什么为主旨

《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

《朱子家训》以“修身”、“齐家”为宗旨,集儒家做人处世方法之大成,思想植根深厚,含义博大精深。

《朱子家训》通篇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

讲中国几千年形成的道德教育思想,以名言警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口头传训,也可以写成对联条幅挂在大门、厅堂和居室,作为治理家庭和教育子女的座右铭,因此,很为官宦、士绅和书香门第乐道,自问世以来流传甚广,被历代士大夫尊为“治家之经”,清至民国年间一度成为童蒙必读课本之一。

《朱子家训》从治家的角度谈了安全、卫生、勤俭、有备、饮食、房田、婚姻、美色、祭祖、读书、教育、财酒、戒性、体恤、谦和、无争、交友、自省、向善、纳税、为官、顺应、安分、积德等诸方面的问题,核心就是要让人成为一个正大光明、知书明理、生活严谨、宽容善良、理想崇高的人,这也是中国文化的一贯追求。

大家如果真正依此践行,不仅能成为一个有高尚情操的人,更能构建美满家庭,进而构建和谐社会。

《朱子家训》之所以三百年间在中国有这么大的影响,除了它集中体现了中国人修身齐家的理想与追求,更重要的是它用了一种既通俗易懂又讲究语言骈偶的形式。

通俗易懂则容易被广大民众接受,语言骈偶则朗朗上口,容易记忆。

骈指两马相并,骈文就是用作对联的方式写的文章,每句都两两相对,讲究平仄对仗,铿锵有韵,是最能展现汉语独特魅力的一种文体,在魏晋南北朝时最为兴盛,后世也不乏佳作。

《朱子家训》就是以骈文形式写成,每句都对仗。

家训本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蒙书,一般多悬于厅堂屋室,以对家庭成员尤其是子弟起警戒的作用。

但《朱子家训》影响巨大,脍炙人口,几乎家喻户晓,自然也就成了旧时人人必读的蒙书之一。

今将《朱子家训》放在《蒙书讲义》之首,就是要让大家知道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启蒙教育,对小孩子的教育必须从家中的点点滴滴小事教起。

比如“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我从小就见我外公是这样做的,他也是这样教我的。

外公每天总是早早起床,将屋里连同门前的小院子扫得干干净净,边扫地边教我这“黎明即起,洒扫庭除”的道理。

渐渐的我也这样做起来,以后外公搬了家,我住进那老院子的时候,也是早起将屋里院外扫得干干净净,直到老院子被拆迁。

一个人的品行人格往往就是从这些点滴生活小事中培养起来的,这就是《朱子家训》的影响,家庭教育的作用。

所以《朱子家训》尤需家长和子弟一起读。

做家长的读了,知道怎样管理家庭、怎样教育子女、怎样在家庭生活小事中去教育;儿童读了,知道怎样做人、怎样在具体生活中要求自己,将来也更知道怎样管理自己的生活与家庭。

大家细细去体会,就会感受到《朱子家训》的独特魅力和永恒价值。

家规家训范本20条

家规家训1. 尊敬长辈、尊敬父母、尊敬老师、尊敬同学,尊敬他人就是尊己。

2. 自己的自己做,不要总是依赖别人,要学会独立自主。

3. 每天早晨6:30就要起床;晚上9:00前要睡觉。

4. 认真完成作业功课,并尽力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5. 每天放学一回家就先写作业,写完了才能做别的事。

6. 做按时吃饭的好孩子,不挑食,不浪费食物,不乱吃零食及垃圾食品。

7. 做诚实守信的孩子,不说谎,不随便拿别人东西,要勇于承认错误,并且要有改正的决心和改正的行动。

8. 只能在周末时才可以看电视,每次不能超过一小时。

9. 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吃有吃相,站立行走时要有样。

10. 说话语气语调尽量做到标准,措辞委婉,不大喊大叫,凡事要镇定小心。

五年级第一单元作文[我的读书故事](体会)

我们来思考一下,为什么会自私自利

人都比忘,所以我们小孩子很小的时候夫妻跟爷爷、奶奶一起吃饭,小孩子也在,为人父、为人母这个菜夹起来第一口先给谁吃

先给小孩子吃,所以妈妈又说:小华,这道菜是妈妈特别煮给你吃的,要多吃一点。

帮小华夹菜了。

爷爷奶奶也不甘示弱:乖孙子,这几道菜也很好吃,来,来,多吃一点。

小孩子的碗菜盛得满满的。

所以从夹菜里面看出来,这个家庭里面谁最大

小孩最大,所以小皇帝出来了。

俗话又说「伴君如伴虎」,那小皇帝的脾气怎么样

很大,所以任性,因为所有的人都必须要满足他。

你满足了他九次,一次不满足他会怎样

他会发脾气,会大发雷霆,而你做的那九次他会觉得是应该的,因为你侍候他,他视为理所当然。

所以你把他宠坏了,他当然脾气很大,很任性。

我师范院校老师有一天刚好下了一点雨,他走在校门口。

因为师范院校旁边会有一个附属小学,那附属小学的孩子大部分都是大专院校里面教职员工的孩子占多数,刚好有一辆高级轿车开过来,母亲打开车门慌慌张张把雨伞打开,正要接她的女儿,她的女儿站在校门口不等母亲走近,对著母亲嚷嚷:你白痴

现在才来。

我们老师本来在走路,吓了一跳,站在那里很惊讶,结果下一句话更惊讶,这个母亲说:对不起,对不起,我来晚了。

所以孩子任性,脾气大,那不是偶然的,我们把他宠坏了,恃宠而骄,所以菜夹错了往后影响就很大。

《大学》里面说「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个先后顺序错了,为人子之道就没有教给他。

所以孝子孝子,是孝顺父母叫孝子,现在的孝子是什么

孝顺儿子、女儿,所以孝顺的方向、顺序错了,颠倒了,所以教出来的孩子那当然也颠倒,状况百出。

所以要教孩子孝道,首先要把菜夹对。

所以诸位朋友,今天回去菜会不会夹对了

我记得小时候父母亲打开冰箱拿出水果来,先给谁吃

给爷爷、奶奶吃,我爸爸的水果假如拿错了,我今天就没有坐在这里了。

所以顺序重不重要

重要,假如拿错了,我现在一定是败家子,对

又是长孙,又是长曾孙,那一定三千宠爱於一身,哪有不堕落的。

所以我们要把孝道演给小孩看,他自然而然就学习到了。

现在还有母亲买了一些很特别、很昂贵的水果藏起来,等公公、婆婆去睡觉了,马上拿出来:儿子,来来来,特别买给你吃的。

人算不如天算,以为这样很疼孩子,请问孩子以后买水果给谁吃

不用等到儿子了,一定给老婆吃。

所以我们还是要循道而行来教孩子,他才不会自私自利。

因为当父母演出孝道,演出德行,会让他本有的善根唤醒,上行就下效。

我们记忆当中,父母从来没有讲过说要孝顺,没有,可是我们为什么很自然就是这个态度

那就是身教。

我母亲二、三个礼拜都会回外婆家看看父母,十八岁以后我会开车了,变成我接送我母亲回娘家去。

其实让孩子常常跟老人家接触,对他是一种很大的帮忙,让他敬老,让他享受天伦之乐。

我记得小时候回去,外公看到我,马上就把饮料端上来,我一杯喝完他马上又去开第二杯,第二杯喝完他又去开第三杯,深刻感受到他对这个外孙的慈爱,所以我们对於这些长者、老者就特别的恭敬。

自私自利是从我们宠坏了他,只要我们现在念念为父母,念念为他人,孩子就学习到这样的态度。

再来第二个礼貌,为什么会无礼

原因在哪

没有教,现在假如父母跟亲人老死不相往来,那孩子怎么学礼貌也很困难。

礼貌在《弟子规》里面教得非常仔细,「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所以吃东西一定是先让长者。

我们很多读经的孩子,一吃饭他们一定先站在旁边,等长者坐下去了他们才坐,很有规矩。

有一次我坐上去以后孩子还在那里转桌子,我就很奇怪,我说桌子为什么要转

他们说他们的老师教了,桌子上面假如有纹路,这个纹路不能对著主位,这样不礼貌。

你看孩子多细心,他那个恭敬心多细微,还把桌子转了一下,让这些条纹没有对著我。

诸位朋友,您孩子知不知道主位在哪里

一进门正对的那个位子是主位,因为主人坐在那里可以综观全局。

结果有一个公司跟另外合伙的公司要开会,有一个员工一起走进来,这个员工马上就跳到那个主位坐下去了,他的老板坐在那里,那么大的人怎么说他,那就很尴尬了。

所以连这点礼貌都不懂,以后会不会有前途

所以礼貌重要。

一个人有礼,人生形成很多助力,一个人无礼,言语、行为无形当中,造成自己很多的阻力跟障碍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别人都看我不顺眼

他也搞不清楚,那都是在一举手一投足当中不懂得替人设想。

有一个幼儿园的老板,带著几位年轻的老师一起请一个广东的客户吃饭。

诸位朋友,请广东的客户吃饭点什么菜

那当然点广东菜。

结果这些老师是湖南人,湖南人喜欢吃辣,所以一边吃饭,这些老师在那里:这个怎么这么难吃,那个怎么那么难吃。

老板带这些员工去吃饭目的在哪里

目的在帮他招呼客人,总不能老板坐在门口端菜,所以这些人情世故都在礼貌当中可以形成、可以学习。

所以老板最喜欢带什么人出去

最会夹菜,最会倒茶那种,他就轻松多了。

您的孩子会不会倒茶

会不会夹菜,应对进退得当,人人见了都欢喜,这样的态度、能力才能办大事,才不会坏事,这跟学历高低没有关系,这跟培养跟历练有关。

所以这个老板一看这些年轻的老师,很无奈,不帮忙就好了,还在那里搞砸了。

突然上了一道比较辣的菜,他们很高兴,老板马上把它转到客户面前来要给客户吃,结果没有几秒钟这些老师马上把它转走,然后赶快自己夹起来,结果老板又赶快转到客户前面来,他们又把它转回去。

所以礼貌很重要,人与人之间优美的距离,不学好会搞出很多错事出来。

礼貌从小一定要教导,从饮食当中要先尊重长者,这个尊重的态度就会内化成他的存心。

有一个孩子,刚好他的老师在看讲经的录相带,这个孩子经过的时候把他的身子弯得很低,完全没有挡到老师,经过。

这个动作有没有教过

有没有老师还特别教他,长者在看电视,我们腰要蹲很低走过去

不可能教

那为什么孩子做得出来

恭敬心形成的,有这一分恭敬心他就会去感受我怎么做才是对人尊重。

所有这些礼仪它有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内化成他的存心,时时恭敬,时时替人著想。

或坐走,也是如此。

有一个孩子刚好跟他母亲去找朋友,母亲还在打行动电话,他跟他妈妈说:妈,你坐。

他妈妈说你先坐,他又看他妈妈:妈,你坐啦

你这个孩子干什么,叫你坐就坐,那么罗嗦

妈,你不坐,我不能坐;「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这个时候母亲应该怎样

赶快坐下;你不要说你们老师教是一套,现在坐没关系,那老师白教了,要跟老师搭配好才行,长养他的德行。

「长呼人,即代叫」。

在古代因为是大家族,客人来到门口可能要找伯伯,找叔叔,地方那么大,我们是晚辈,应该主动去把长辈叫过来,来跟客人见面;有没有可能客人自己去找

那这样就太失礼了,我们自己接待客人很失礼。

我们现在来看看,客人到家里来,孩子正在那里看电视,他会怎么做

妈,阿姨找你。

喊得很大声,继续看他的电视,然后客人站在那里不知道要怎么办,有没有这个情况

要不要教

慎於始,教育的敏感度很重要,没有孩子生下来就自私、生下来就无礼、生下来就懒惰。

你有看到一个孩子生下来然后全身不想动,有没有

那要去看医生,一定有病。

孩子都活蹦乱跳,怎么会懒惰

都是一开始没有教好,才会造成往后坏习惯养成。

所以我们敏感度要高,要观察他有没有孝心,有没有恭敬心,有没有爱心,只要远离这个存心,要赶快引导。

所以接待客人要学,这个接待客人不止在家里,在学校也如是,在公司也如是。

我们在学校里面,其他的老师来找了,学生一看到也是放大嗓子:老师,隔壁班老师找你。

这样都是无礼。

在公司里面,你会不会说:经理,有人找你

那经理说你明天不用来了。

或者客人来了,经理正在开会,你还马上说:经理就在里面,你自己去。

那客人走进去一开,在开会,那经理一看是接待还是不接待,就很唐突了。

所以应对进退很重要。

我们就训练孩子,这个时候就不是用讲的,礼仪的教育要让他实际操作。

就教导他,客人来应该问好,请客人坐,坐下以后要倒一杯热茶给他喝,然后再去叫爸爸,叫妈妈,叫长辈过来见客人。

刚好那一天几个孩子学完,中午吃饭的时候来了一个阿姨,他们一听到门铃声,六个人都举手:我要接待。

六个人都跃跃欲试,所以僵持不下六个人都接待。

突然门打开了,六个小朋友都鞠一个躬说客人好。

结果这个阿姨不敢进门,她说受宠若惊,她说从来没有这么隆重的接待,假如下一代的孩子都这样,国家一定很有希望。

结果一进门,拖鞋也要教他们要放在客人走进来马上可以穿进去的位置,所以仁慈之心是落实在生活点滴当中。

你接待客人也要想到,今天他假如要在家里面过夜,可能匆忙之下会忘了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到时候又不好意思跟你拿,你要跟他准备个毛巾、准备个牙膏,这些用品。

他带了,纵使没有用,朋友会觉得你处处替他著想,在无形当中情谊就会愈来愈深厚,所以礼不可失,这是接待。

客人一走进来,马上请她坐,端一杯茶:阿姨请喝茶,阿姨您先等一下,我去叫我妈妈。

这是在家庭里面接待之礼;在公司亦如是。

当我们能这样应对进退,别人对我们的信任愈来愈高,那孩子他也从头到尾把一件事情做好,他的责任心也会提升起来,有头有尾。

当家里的人长辈不在,他也会主动再回来,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

一定要再回来收尾。

我妈妈刚好不在,我哪一位长者不在,叔叔,请问你有什么事吗

你要不要交代我,长辈回来我替你转达他。

或者您假如有急事,我父亲的电话是几号,您可以直接跟他联系,他就把事情能够办好。

有一些孩子你叫他去叫人,叫到最后不见了。

接著问他说我不是叫你去叫某个老师,你怎么不见了

他说找不到,他不在,没有回来收尾。

孩子能否有始有终,都在生活的点滴当中,我们要去注意,要去提醒才行。

除了见面接待的礼貌,接电话也要有礼貌,所以礼貌一定是落实在生活点滴,那个恭敬心就时时提得起来。

有训练过孩子接电话的举手

这个很重要,很可能你们在外的名声不错,都被孩子搞砸了。

打电话来,你妈妈在吗

不在,去哪里

不知道,长者还想讲话电话已经挂掉了,会觉得很无礼;这个朋友做人还不错,怎么孩子教成这样。

所以接电话也要注重礼貌,接起电话来:你好,我是某某某,请问你找哪一位

你母亲在吗

我母亲在,您稍等,我去叫她,赶快去叫妈妈来。

假如母亲不在,很抱歉,我母亲现在不在,请问您哪里找

请问您有什么事吗

我可不可以替您转告

或者您有急事的话,可以打我母亲的行动电话,电话是多少,孩子自然懂得怎么去应对,怎么去处理事情。

很奇怪,人愈有礼貌,他就愈欢喜去做这件事。

所以这是接待之礼。

还有打招呼的礼仪,人与人见面,中国的礼仪是互相敬个礼,西方的礼仪他们是以握手。

诸位朋友,握手怎么握

这个也要注意,也要教导。

有没有哪位朋友要出来示范一下,我们配合一下,来来来,杨老师来一下。

我们在见面我是比较推崇中国的礼仪,敬个礼,不然刚好手很脏,又不好意思握手。

握手的礼仪首先我们要注意到眼神,比方说在握手的时候,你好,你好,这样有没有礼貌

很多场合,一堆人来他抢著要去握手,这边握的时候看这个人,那边握看这个人,对方的感受怎么样

应付应付,所以眼神要注意。

再来,这个握力道很重要。

你好,你好,(你正常一点,没关系),有没有都这样给人家握,好像给人家碰一下,你好,你好,都没有力气;好,好,好,有没有这样的情况

这样感觉怎么样

不真诚,所以这个握的力道要适中,你好,你好。

可不可以握得太大力

这样会让对方很痛,所以握的力道也要适中。

还有握的时间,你不要一直握著,你好,你好,他都不知道你到底要不要放手;尤其看到漂亮的女生不可以一直握著,不然人家下次都不敢来了。

还有这个握的位置也适中,也不要握太进去,也不要握太出来,这样都很奇怪。

这是握手要注意到眼神,还有注意到力道,还有位置都要适中。

好,我们掌声谢谢杨老师。

这是握手要注意的。

再来,握手的顺序也很重要。

握手应该是长者先伸手还是晚辈先伸手

是男士先伸手还是女士先伸手

你们应该握手也握不少次了,是长官先伸手还是下属

好,这个时候不能民主投票。

其实礼仪你静下心来都可以推得出来,比方说男生跟女生,你男生先伸手,人家女孩子不要,那不是很尴尬,所以女孩子先伸手比较恰当。

你看到女孩子不要手都伸出来,到时候人家不伸你就在那里,很尴尬。

再来长官身分比较高,他可能每天面对很多人群,所以我们不要主动伸手,我们只要站在一旁,毕竟是长者、是长官,我们面带微笑,鞠个躬就好。

当长官主动伸出来了我们再伸手,就不失礼了,不然他根本还不了解你是谁,假如长官又有一点傲气,你伸出手来,那也是很尴尬,又缩回来。

所以长官先伸手,长辈先伸手,这都是一种很自然的一种应对。

接下来,握完手要介绍才不会失礼,所以人与人相处,当你是两边都认识的时候,那应该主动互相介绍一下,你不介绍,那一天也不知道要叫对方什么名字,怪尴尬的。

介绍的顺序是把长辈介绍给晚辈,还是晚辈介绍给长辈

是把男士介绍给女士,还是先把女士介绍给男士

诸位朋友,你现在脑子有没有打结了

介绍客人给主人,那是正确的。

其实这个顺序刚好跟握手反过来,把晚辈介绍给长辈。

其实我们去想一想,你今天有一个朋友,你会不会去把你爸爸带过来:爸爸,来来来,我介绍一个同学给你认识,不奇怪吗

长官,来来来,我介绍我一个朋友给你认识,无礼了。

所以尊重长辈一定是我们晚辈去跟长辈打招呼,一定是下属介绍给上司。

男女也是一样,一定是男士介绍给女士认识,这样的一个礼貌。

再来,见面我们也会递名片,这个礼貌也注意,很多人拿出名片,来,你一张,我一张,他一张,你这样子发的时候人家会不会很重视你这一张名片

不会,所以礼貌除了尊重别人也是尊重自己,所谓自敬,自己尊敬自己,而后人敬,自重而后人重。

俗话说「不自重取辱」,一个人不尊重自己就会招来他人的侮辱,所以为什么一个人会让人家指指点点

他可能连衣著都太随便了,《弟子规》说「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其实当我们把自己弄得整齐干净,就是对他人的尊重,这个礼也不可失。

今天假如我在台上穿一个T恤,你们要不要听我讲

那就不用讲了。

所以递名片也是一样,要尊重自己尊重别人。

递名片要双手递过去,而且递过去的时候,对方马上一拿就可以看到,你不要用反的,他拿过来还要这样反过来,或者要这样看,那很奇怪。

当我们接到名片以后,你要马上看到他姓什么,比方说他姓陈,后面是经理,陈经理你好,你这个称呼一叫下去,第一印象就很好。

你不要收了一下子就放在口袋里面去了,然后一吃起饭要讲话他姓什么,再拿起来看一下,那就很失礼了,所以这个应对进退会让人家觉得很舒服。

你不要拿著名片就把它摆在桌子上,然后在夹菜的时候那个菜汤又滴下去;或者有些人拿了就把它放著,放在椅子上,结果都坐下去了,他看到那个名片被菜汤这样侮辱,那你这个生意能不能做

那做不成。

所以这个礼貌在我们生活点滴当中,我们应该多学习,这是要教导。

有一个母亲她就提到,她从小客人来的时候,她一定都会切一盘水果请客人。

有一次刚好客人来她不在家,她的女儿小学三年级,结果一进门,她看到客人,同时也看到桌上有一盘水果,谁弄的

她女儿弄的,所以这个身教很重要。

再来懒惰,懒惰怎么造成的

我们都知道孩子小时候都很好动的,我的外甥差不多两岁多的时候,有一次他母亲在擦桌子,他跑过来,刚好母亲离开一下,他拿起抹布就在那里擦,他是不是想擦桌子

模仿,觉得很好玩。

结果他母亲一走过来,就对他说:小伟,这么小就懂得帮妈妈的忙,真是有孝心。

这个孩子一听完擦得更用力,孩子都是鼓励出来的,然后又对他说:你只要能把四个角再擦干净,那这个桌子就擦得很好。

不只肯定他的孝心,同时把做事的方法教给他。

所以孩子小时候就会对自己的生活负责任,也很爱惜干净,他就不会懒惰了。

《朱子治家格言》第一句话提到,「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以前这些生活上的劳动谁做

小孩要做,他就勤奋。

曾国藩先生提到,要看一个家族兴还是衰看三件事,第一件事早上睡到几点,假如都睡到很晚,家风必败,睡那么晚愈来愈懒惰安逸了;第二件事看看小孩做不做家事。

曾国藩先生他已经做到四省的总督,在清朝的汉人没有人做的官比他大,但是小孩的家务不给佣人做,自己来。

劳动的好处甚多,我们待会来分析一下。

曾国藩先生说第三件事就是看子孙读不读圣贤书。

所以「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读经书才能分辨是非善恶。

现在很多家长教孩子是你只要把书念好就好,其他的事都不用做,这样的方式害了孩子。

我们来看看做家事跟不做家事会有什么样的差别

我对於这一件事会有思考也是学生成就我的。

刚好我有一个学生从一年级上学期到六年级下学期,没有一次成绩不是第一名,诸位朋友,这样的孩子优不优秀

很优秀

可是分配给她的扫地工作都偷懒,不做,而且她口才又很好,都会给你找很多藉口,但是同学都已经怨声载道了,大家都很不满,老师偏心。

这个时候不能不处理,众怒难犯,带一个班就好像带一个小国一样,也要让民心能够平和下来,所以我就打电话给她的母亲。

当然讲话要有艺术,你不可以一开始就说你女儿哪里不好,那她听了很不能接受。

所以我们跟人谈话有一个准则,见到人要懂得先鼓励,先称赞,称赞二、三句再批评一句,这样他的心脏比较能够负荷得了。

所以我先肯定她女儿这段时间做了哪些对班级有贡献的事,接著我也没有直接说她女儿很懒惰,不做扫地工作,我们只是告诉家长说做家事有很多好处。

第一个好处身体好,我们现在很多少女一、二十岁就病厌厌的,做啥事都没力气,结果我们看到很多八十几岁的老婆婆还拿著锄头在耕地,谁身体好

那为什么老婆婆身体这么好

从小干活劳动,筋脉通畅,身体有磨炼,体格有长成,所以其实祸福相倚。

我常常会跟我父亲讲,我说你比较好命,我们比较命不好。

他们都很惊讶,我们小时候哪有吃得像你们这么好,你们才好命。

我说不对,因为你们小时候苦,常常干活,身体那么强壮。

所以我爸爸已经六十几岁了,比我强壮多了。

每次跟我父母出游,我开车的时候,我爸爸还要在旁边问:要不要换一下,累不累了

我爸爸一开都是好几个小时都不累。

有朋友都说:你很孝顺,跟父母住在一起。

我都觉得很丢脸,根本就不是我照顾父母,而是父母照顾我。

所以多劳动,身体血脉才会健康,这是第一个。

而身体好影响多大

一辈子。

多劳动的人才会深刻感觉到他人付出的辛劳,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不懂得感恩

你什么都给他做好了,他都视为应该,有什么好感恩的,你没做他反而对你生气。

有一个母亲她孩子上初中,每天都帮他水壶里的水装好了,然后拿给他去上课,数十年如一日。

突然有一天她稍微拿晚了,拿给她儿子,她儿子拿了以后骂她:我要迟到了,都是你害的。

她突然被骂醒了,这件事应该是他自己做的,结果我每天帮他做,他不感谢还骂我,说我害他迟到,所以母亲醒过来了,从此以后不侍候他。

结果她的孩子快速成长,因为回来以后说午餐自己弄,她孩子现在很会煮午餐。

所以你帮孩子做太多,反而他的成长愈少。

我们看到以前的人十多岁十八般武艺都会,为什么

练出来的。

现在很多要结婚了可能菜都不会煮,当然男生也要学煮菜,不然家里都没人会煮菜,每天吃哪里

吃馆子,吃外面,长期吃下来会怎样

病都出来了,外面都是比较油,比较咸,比较胆固醇高。

我自己到海口去,去了以后自己一个人住,所以煮饭要自己来,洗衣服自己来,拖地,整个家里的家活都要自己干。

当我在拖地的时候突然会想到谁

突然会想到一首歌,叫做「世上只有妈妈好」,感恩心就出来了。

所以你让孩子去拖地,他说拖地那么辛苦,结果一想,妈妈每天要上班,上完班回来要煮饭,还要做这么多事,妈妈都没喊累,我做这样就累了,生起对母亲的尊敬。

假如你从小都没让他干,突然他都上高中了,有一天你实在忍不住,妈妈做得那么累,你还在那里看电视,不会过来帮忙。

你的儿子很无奈、很无辜看著你,看完以后继续看他的电视,这个时候你也莫可奈何。

我们很多老师会告诉孩子,母亲生我们的时候很辛苦,所以生日首先要想到感谢父母,而不是要一大堆礼物跟蛋糕。

一个小女孩四年级,她听了以后也很受教,回去决定炒菜给她母亲吃,所以她就炒了一个黄瓜。

一进到厨房身高不够,搬了一个椅子站上去。

所以你让孩子做事,他那个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在做当中会去想办法。

搬了椅子以后,油倒下去喷起来,她很害怕,去拿了一个大手套套在手上,继续炒黄瓜;把黄瓜倒下去油喷得更高了,她情急之下去找到她父亲的安全帽,把安全帽戴在头上,这叫全副武装,把黄瓜炒完了。

当她把这一盘黄瓜端出来,虽然只是那一刹那,这个孩子的心境变了没有

她以后面对母亲煮出来的菜会不会挑三拣四

不会了,她知道不容易,她就会感谢。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