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园保教 主要内容
坚持保教结原则,并将其渗透到幼教育的各个环节是保教工作的基本。
教育者的儿童观、教育观,以及管理者办园的指导思想、理念都是通过保教人员的保教工作落实到幼儿身上的。
《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管理条例》反复强调了保教结合的原则,明确指出,“幼儿园应该贯彻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创设与幼儿的教育和发展相适应的和谐环境”,“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这就进一步将保教结合确定为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根本原则。
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和管理工作者必须深刻领会保教结合的原则,并将这一原则贯彻到实际工作中。
这是做好保教管理工作的关键。
幼儿园保教主任自我评鉴
幼儿是人生最初的教育,幼儿的身心发点,决定了幼儿教育必须是保教并重的。
《幼儿园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反复强调保教结合的原则,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服务家长。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坚持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保教并重。
保教结合是我国幼儿园教育的一大特色,也是幼儿园一贯坚持的原则。
保护幼儿的生命和身心健康,同时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方面发展的教育。
保育和教育二者相互渗透,相互结合,构成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保中有教,教中有保。
例如,洗手、喝水、睡眠等,这些不仅是保育工作,也是教育工作。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全部的课程即全部的生活,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
”即教育即生活。
幼儿教育是人的启蒙教育,奠定一生发展的教育,保教工作做得好与坏直接影响幼儿成长。
保教工作是幼儿园全部工作的中心,保教结合是幼儿教师工作的重点。
首先,从园领导的管理和思想上重视保教结合原则,树立保教结合的管理观念,要落实到每个老师,每个班级。
在学前教育机构中,对学前儿童进行教育的主要工作人员是幼儿教师,他们对学前儿童的身心施加影响,从事保育和教育工作。
共同协作,不分彼此,如幼儿园某小朋友说话不礼貌保育员认为是教师的事,幼儿进餐掉饭粒,教师认为是保育员的事。
全园教师树立保教结合管理观念,促进幼儿和谐发展。
其次,幼儿园根据国家的目的与要求,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将保教结合原则纳入全园工作计划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保育和教育。
这种目的性,计划性体现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各项活动之中。
再次,幼儿园班级是幼儿园进行保育和教育工作的基本单位,班级包括保教人员和幼儿,物质结构。
幼儿教师对所在班级的工作全面负责,根据本园实际,幼儿年龄特点,因地制宜,确定工作内容,制定和执行工作计划贯穿保教结合原则,完成教育任务。
幼儿教师与家长保持联系,商讨符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措施,共同完成教育任务。
最后,幼儿教师参加业务学习和幼儿教育研究活动,提高保教质量。
如何理解幼儿园保教结合的原则
幼儿园是保育育的机构,要实施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搞好幼的保育工作,必立科学的保育观。
传统的保育工作是幼儿体检、生活作息、膳食营养、锻炼与安全、环境卫生、疾病防治等。
长期以来幼儿园保育的地位常常迟于教育,许多教师认为保育是保育员的事,而保育员则往往比教师要“低一个档次”。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保教结合的原则,但在实际工作中“重教轻保”、只关注课程教学和教材教法,忽略幼儿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保健,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一个科学的保育观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保育的观念从传统的“保护身体发育”扩展到“促进幼儿个性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从“安全保护与卫生”扩展到“实施教育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保健”,在这种新的保育观的基础上,保育不仅要体现全面发展的教育观,更要反映下一世纪社会与人才发展的实际需求;不仅要搞好传统的保育工作,更要重视“保”与“育”的相互作用过程,将保育和教育真正有机地结合起来。
幼儿园一日活动保教常规行为的学习心得
学习幼儿园一动常得体会 近儿园组织老师学习《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实施细则》。
《规范》中儿园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教师、保育员的行为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教师严格按照规范中规定认真完成好每项工作。
学习了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使我体会到,在一日活动中,常规教育是幼儿德育中的重要内容,常规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及幼儿的健康成长,所以加强幼儿的常规教育和有效的常规教育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我的体会如下,与大家共勉: 一: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做好幼儿的榜样。
幼儿的眼睛是反映教师行为的镜子。
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时,要求幼儿做到的,作为教师自己必须首先做到。
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孩子起表率作用,以良好的行为去影响幼儿,激励幼儿。
(如:拿东西时轻拿轻放、轻声细语与幼儿交谈、不随意斥责幼儿等等,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
二:在常规建立时,首先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老师不能长期以“领导者”、“指挥者”的身份自居,而是要从这个宝座上走下来,从根深蒂固的“师道尊严”的束缚中走出来,不要板着面孔“发圣旨”,给孩子以平等、公平、合理的受教育环境。
使孩子在一个平等融洽的环境中去学习。
三:在一日活动中,也要注重孩子的常规培养。
1、在生活常规方面: 生活常规包括幼儿一日生活中所有细节的规则培养。
例如:盥洗的常规要求包括正确的洗手方法和大小的需要遵守的规则;并鼓励提醒幼儿按时喝水,在运动后还要即使的喝水以补充体内的水份等。
进餐的常规要求包括饭前的准备(消毒、洗手等);吃饭时不挑食、细嚼慢咽、安静进餐等;指导幼儿正确使用餐具及饭后的擦嘴、散步等。
睡眠的常规要求幼儿能自觉地入睡,让幼儿养成正确的睡姿及良好的睡眠习惯,不蒙头、不吃手等。
总之,不论是幼儿园的老生还是刚入园的新生,常规习惯的培养都要在新学期开始初期对幼儿进行强化的训练和加强。
2、学习常规: 学习常规是指对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包括书写习惯、阅读习惯、集体活动常规要求等。
如培养幼儿注意力集中,认真倾听他人说话等习惯,这些习惯一定要在小中班时期培养好,否则到了大班再亡羊补牢,就会事倍功半。
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时,班内的两个老师之间要经常沟通、交流。
一起制定符合本班的常规教育计划,并达成统一要求,避免造成幼儿的常规混乱。
四:培养幼儿的常规,关键在于培养两个字。
教师的责任是教孩子按照可以接受的行为标准来行动,班级常规的建立应由教师规定转变为教师引领下幼儿自发讨论、合作为主的民主制定。
常规的功能应由限制幼儿活动,方便教师管理为目的转变为支持和引发幼儿不错的活动,促进幼发展为目的。
常规中的师幼关系应由管与被管转变为和谐、轻松的大朋友、小朋友关系。
常规的培养应由园内延伸到家庭,家长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
幼儿各项常规的培养及良好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不能靠一时一会儿、一天半天就能形成的,需要幼儿园教师长期的指导及训练,以及家长的密切配合。
幼儿园开展保教活动坚持的基本原则
保教结合原则及运用(一)保教结合原则保教结合原则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树立保教并重的思想,把保教和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幼儿在健康成长的同时增长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幼儿园中包括保育和教育两方面的内容。
“保育”就是精心照料幼儿生活,保护幼儿健康,包括健全吃饭、穿衣、睡觉等合理的生活制度和提出具体要求;注意个人和环境卫生,预防疾病,保证安全;科学地开展多样的体育锻炼,增强幼儿体质。
除此之外,还应注意对幼儿进行心理保育。
“教育”就是按照体、智、德、美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包括卫生保健和安全教育。
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自我保护意识,发展基本动作,传授周围生活中粗浅的知识和技能,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智力,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等。
保教结合原则不仅是我国幼儿园发展地教育方针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具体体现,也是我国幼教工作者长期工作经验的总结,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基本原则。
因此,在幼儿园总体教育中,既不能只抓保育,不顾教育;也不能只抓教育,忽视保育,必须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幼儿园各项具体工作中,都要始终坚持保教结合的原则,既要注意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加强对幼儿的保护,也要注意发挥日常生活活动的教育作用。
总之,保教结合原则贯穿于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贯穿于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始终。
幼儿园和幼教工作者,都必须牢固地树立保教并重的思想,认真地贯彻保教结合原则。
(二)保教结合原则的运用(1)幼儿教师要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增强保教结合意识,在工作中坚持保教并重,不可偏废。
既要注意保育中的教育作用,又要注意教育中的保育作用。
要把保育和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贯彻到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和整个过程中去,以实现保育和教育共同的目标。
(2)幼儿教师的工作要以教育教学活动为主,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时刻注意加强对幼儿的保育工作:①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活动,注意活动的持续时间、方式方法和强度、难度,给幼儿创造良好的活动环境和充足的自由活动机会;②密切注意教育教学环境的安全和卫生,合理调整活动室的照明、通风、保暖,幼儿坐、立、动作、阅读和书写的姿势,以及活动区、活动过程中房屋等建筑物、建筑材料、玩具、剪刀、铅笔等安全和卫生;③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对教学过程中偶然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如处理好个别幼儿出现屙屎撒尿、有病、口渴、打架等问题,这既是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提高教学效果的措施,也是加强保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3)保育员的工作要以负责幼儿日常生活、保护幼儿身心健康为主,但是,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活动中,教育和环境始终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身心各方面的发展产生着影响,因此对日常生活的教育作用不容忽视:①通过日常生活活动培养幼儿适应集体生活的规则,树立集体观念和纪律观念,加速从“生物人”向“社会人”的转化;②在日常生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性,如在保育目标实施中,洗手是讲卫生防疾病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可以增强幼儿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③在日常生活活动中注意发展幼儿的动作,并介绍简单的知识,发展幼儿智力,培养幼儿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互相尊重和讲文明、讲礼貌、爱惜粮食、勤俭节约等优良品质,以激发幼儿对周围美好生活和事物的情趣,使个性得到全面健康发展;④科学安排好幼儿日常生活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规律和卫生习惯。
(4)努力做好家长工作,保持家产和幼儿园的联系和密切配合,使家庭与幼儿园在保教内容、要求、方式、方法等方面形成共识,同步进行,避免家庭和幼儿园力量出现相互抵消的结果。
幼儿园小班保教计划
坚持保教结合的原则,并将其渗透到的各个环节是保教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
教育者的儿童观、教育观,以及管理者办园的指导思想、理念都是通过保教人员的保教工作落实到幼儿身上的。
和反复强调了保教结合的原则,明确指出,“幼儿园应该贯彻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创设与幼儿的教育和发展相适应的和谐环境”,“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这就进一步将保教结合确定为工作的根本原则。
工作者和管理工作者必须深刻领会保教结合的原则,并将这一原则贯彻到实际工作中。
这是做好保教管理工作的关键。
一、保教结合原则的含义 保教结合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也是幼儿园一贯坚持的原则。
随着人类对自身研究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对幼儿身心发展研究的日益加深,遵循保教结合原则显得更为重要,其内涵也更加广泛、深刻。
保教结合是一个整体概念,“保”和“教”是教育整体的不同方面,同时对幼儿产生影响。
“保”就是保护幼儿的健康。
健康的内涵十分广泛,有身体方面的,有心理方面的,还有社会方面的。
身体方面包括预防疾病,加强营养和锻炼,使幼儿有健康的体魄;心理方面是指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注重其健康、积极的情感培育;社会方面是指培养幼儿探索环境、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幼儿良好的交往能力,使幼儿不仅有与他人交往的勇气,又掌握与他人交往的技巧。
以前我们更多的是重视幼儿身体上的健康,而忽视了幼儿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健康,致使一些幼儿情绪不高、波动大,封闭、孤僻,不知道如何与他人交往,这是不能称之为健康的。
“教”即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这是按照体、智、德、美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
如合理幼儿的饮食、睡眠,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传授知识经验,发展智力、语言及;培养积极的情感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幼儿园教育具有不同于中小学的特殊性,要从幼儿的年龄特点的能力需要出发,加以组织安排。
面临世纪之交,的呼声越来越高。
有人认为,幼儿园时期还谈不上,应从小学开始。
这种观点是十分错误的。
我们常常看到有的孩子很聪明,却很差;有的孩子记忆力强,却缺乏创造力。
这些都说明我们的教育还存在着种种弊端.将什么样的带入21世纪已开始引起人们的深思。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每个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保育和教育虽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它们对幼儿的发展却具有整体性的影响。
因为幼儿身心发展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因此保教对幼儿的影响也是统一的。
保与教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之间相互结合,相互渗透,构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这正是我们常说的,教中有保,保中有教。
正如曾向国际儿童年推荐的《发展中国家儿童保育与教育计划》一书中提出的,“尤其对幼儿,照料与教育对他们来讲,就像纬线和经线一样紧密地交织在一起。
”(这里所提的“照料”就是保育的意思。
) 教中有保,意味着教育中渗透着保育的内容。
常常是从保育开始的,因为幼儿年龄小,许多生活习惯尚未养成,教师总是先教幼儿最基本的生活常识,如怎么吃饭、怎么穿衣服、怎么大小便,这既是保育,也是教育。
通过学习基本的生活常识,幼儿不但学会了生活技能,也掌握了相应的健康知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为幼儿创设宽松、民主的教育氛围,让幼儿在愉快的、健康的环境中学习。
良好的环境能给幼儿带来愉快的情绪,使他们精力充沛,思维活跃,精神焕发。
一个互相关心、互相体贴、团结和睦、情绪愉快、积极向上的精神环境,能培养和激发幼儿良好的感情。
良好的育人环境能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是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最好场所。
联合国颁布的,特别强调了尊重和爱护儿童,为了保证幼儿发展,教师要与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井对幼儿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
在教育中要坚持耐心说眼,多表扬、少批评,热心帮助、积极引导的原则,从而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
保中有教,意味着保育中含有教育的因素。
从保育的目标看,保育不仅为了保护幼儿不受伤害,健康发展,同时还要培养幼儿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行为,要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向他们介绍健康知识,让他们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以及身体保护的简单措施。
从保育的实施过程看,保育的过程总是离不开教育,我们不能将保育单纯视为幼儿吃好、睡好的消极过程,保育了作具有很强的教育属性,在保育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增加幼儿生活能力与自我保护、安全意识。
保育与教育是在同一个过程实现的,而不是孤立进行的。
在日常生活中,相当一些幼儿园由于对幼儿教育理解的不全面,故而产生了许多忽视保育工作的做法。
保育工作与教育工作都很重要,它们在幼儿全面发展中互不可替,忽视任何一个方面的工作都会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
因此,这两方面工作我们要给以同样的重视,切忌顾此失彼。
二、在管理工作中如何实施保教结合原则 (一)树立保教结合的管理观念 虽然保教结合原则现在强调得比较多,但并不意味着我国刚刚开始注意或实施这一原则,更不是学习外国经验的产物。
回顾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历史,不难看到保教结合是我国幼儿教育的传统。
早在幼稚园创立之初,在《蒙养院章程法》中就提出,蒙养院的要旨就是保育教导儿童,“当体察儿童身体、气力之所能为,心力知觉之所能为,断不可强授以难记、难解之事或使为疲乏过度之业。
”其意思是强调在蒙养院的教育中,同时要注重保育身体。
老解放区的保育院创造地形成了保教合一的思想,提出既要重保,又要重教。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幼儿园继承了老解放区的宝贵经验,坚持保教结合原则,较好地完成了教育幼儿和为家长服务的双重任务。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坚持保教结合原则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管理条例》都十分明确地指出,“幼儿园应该贯彻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创设与幼儿的教育和发展相适应的和谐环境”,“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这就将保教结合的原则定位为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根本原则,也是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尽管保教结合在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各个时期表现不同,但坚持保教结合原则的思想却是一贯的。
教育思想的管理是管理工作的关键。
为了做好保教管理工作,必须了解保教结合的意义,树立保教结合的管理观念。
保教结合原则应该贯穿于幼儿园整个管理过程中,幼儿园管理工作的好坏最终要看保教结合原则落实得如何,可以说保教结合是幼儿园管理工作的灵魂。
虽然,《幼儿园工作规程》与《幼儿园管理条例》从试行至今已有十余年,“坚持保教结合原则”也呼吁了多年,但在幼儿园管理实践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与管理者的管理观念是分不开的。
一些管理者将保教结合与管理工作截然分开,认为管理工作主要是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理顺各方面关系、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而保教结合是教育方面的工作,不属于管理工作的范畴,这就导致管理工作未能充分体现保教结合的原则,如重视教育工作计划的制定,忽视保育工作计划的制定;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忽视保育员的培训工作;重视教育工作的评估总结,忽视保育工作的评估总结……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一是人事管理制度。
我国的保育员与教养员分属不同的人事管理系列,他们的职务、工资、福利待遇及任职要求都不同,一般来讲对教养员要求较高,对保育员要求较低。
一些人认为保育员谁都能干,不需要接受专业培训,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许多幼儿园的保育员素质差,水平低,根本不懂教育,更不知道如何将教育渗透到保育工作中;而教养员总认为自己是教师,保育员是干粗活的,自己的社会地位比保育员高。
由于两类人员在水平、素质、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差距,致使他们在工作中分工明确,各干各的,交流和交叉都比较少,这对保教工作的结合有很大的影响。
二是旧有的工作模式。
大部分管理者都已认识到保教结合的重要性,但由于旧有的工作模式束缚着管理者,使他们常常情不自禁地回到固有的轨道上,难以在管理工作中做到保中有教,教中有保,难以真正体现保教结合的原则。
三是对保教结合原则的认识。
保教结合原则不仅是教育工作的原则,也是管理工作的原则,它对幼儿园所有工作都具有指导意义,若把保教结合只看做教育工作的原则,那么在管理工作中很容易忽视保教结合工作。
(二)将保教结合原则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为了将保教结合原则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要将保教结合工作纳入到全园的工作计划中,在制定全园工作计划时要充分体现保教结合原则,同时更要引导教师在制定班级工作计划时,将保育工作与教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定出具体的措施方案。
在制定全园工作计划时应该考虑怎样通过保育达到教育的目的。
如何在教育活动中树立保健意识、增强自我保健能力等;在制定班级计划时要注意在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和各个环节中,自始至终贯穿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可以说提出明确的保教结合目标,是落实保教结合原则的关键。
其次,在具体工作安排卜要体现保教结合原则,将教育因素渗透到健康领域里。
教师在教养过程中要注重创设宽松的教育氛围,教师与幼儿之间应形成良好的人际心理环境,使幼儿能在愉快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同时还要在工作安排上尽量做到保中有教,保育中要有教育的因素,过去幼儿园的保育工作侧重于保护幼儿的机体的健康和身体发育,往往是为保育而保育,缺乏教育性,而且较多是从消极防范保护的角度而言,保育的对象—一幼儿处于被动地位。
今天保育的含义扩大了,增加了更多的积极因素,更加强调保护和增进幼儿的健康,注重激发幼儿的积极自主性。
培养活动兴趣,增加幼儿生活能力和自我保护、安全意识,从而发挥保育的教育作用。
保教结合是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育性质决定的,两者相互渗透、相互结合,这种结合是自然的、有机的,不是牵强附会的。
再次,在人员的分工上要注意保教工作的结合。
幼儿园各班有保育员和教养员,保教结合的实施离不开班级的教养员和保育员。
教养员和保育员面对的教育对象是一致的,因此两者的工作应该是统一的、密切协调的。
保育员和教养员工作的区别只是分工不同,各有不同的侧重点,但这并不意味着保育员和教养员的工作是截然分开的,因为他们的共同目标是一致的。
保育员和教养员都应贯彻保教结合的原则,做到保中有教,教中有保。
以往保育员则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搞卫生,为教养员和幼儿提供教学服务,至于教育工作则与自己无关,是教养员的任务;教养员则认为保育工作比较简单, 应该完全由保育员承担,自己主要应承担教学工作。
过去保教人员对保与教的认识还比较狭窄,加之人事制度对两者管理的划分,包括对他们的要求、待遇等诸方面的不同,强化了保育与教育工作的区别,造成保育员和教养员工作的片面性,导致保是保、教是教、保中无教、教中无保的状况。
因此,保教人员必须坚持保教结合、保教并重的原则,做到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真正将保教结合落实到班级工作中。
割裂教育和保育工作或重教轻保、重保轻教的做法都是不对的。
(三)发挥管理的导向作用,确保保教结合原则的落实 要贯彻保教结合原则,必须充分发挥管理导向作用。
管理者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常常会影响或左右组织成员的行为。
园长或保教主任对保教工作的要求不能仅限于正规教学,而应注重对一切保教活动的整体效益进行检查评定,从而发挥正确的管理导向作用,使这一原则真正得到贯彻执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