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弟子规,朱子治家格言,大学,中庸都在讲什么
讲的是做人的道理
一个人首先应该做一个有品德的人
其次才是学习生活赚钱技能 ,可现在的教育本末倒置了,学了技术,不教育道德 所以天空大地食物和水都是毒 根源是人心坏了,品德教育不够
弟子规中朱子治家格言配什么轻音乐
古琴曲吧。
还有箫应该也不错
弟子规,孝经,朱子治家格言,读后感,500字
《弟子规》上讲,“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励。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我们跟人家争的是德行、学问还有才艺,如果不如人,我们要自己自励,要努力上进;如果是说衣服、饮食、我们的享受不如人,那有什么所谓
就像巴菲特,这么有钱,世界首富,仍然是生活这么节俭。
所以胡主席“八荣八耻”里面讲到的,“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朱子治家格言》讲,“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我们有一口饭吃的时候,我们有衣服穿的时候,知道来之不易,这里头凝聚著多少人的血汗,我们怀著感恩心去受用,更不能去糟蹋。
毛主席普通的睡衣一件用了二十年,有七十三个补丁,你看老一代革命家这种风范。
在现代这时候提倡节俭有更重要的意义,节约资源,珍爱地球。
我们的地球就这么大,如果我们穷奢极欲的去使用资源,浪费资源的话,那就是有今天没明天。
所以我们希望永续的发展,我们留给下一代子孙一个美好的环境,那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节约。
如果我们不节约,危机一定会产生。
像美国所有的经济政策都是在促进消费,这是导致这次经济危机一个根本原因之一。
《朱子家训、弟子规》读后感,800字以上
新学期,老师布置同学《朱子家训》。
一开始我《朱子家训》是一种任务,但是在认真《朱子家训》之后,我发现,“任务”是我们对它的误读。
虽只有寥寥数百字,却通俗易懂,几百年来,为世人所重视。
在今天看来,《朱子家训》更是一部家庭教育,培育子女完善人格,接受传统文化的读本。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即昏边息,关锁门户,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大意是:每天早晨黎明就要起床,先用水来洒湿庭堂内外的地面然后扫地,使庭堂内外整洁;到了黄昏便要休息并亲自查看一下要关锁的门户。
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而我们现在的小学生处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从来没有想过打扫打扫自己的房间,整理整理自己的书籍,生活、学习完全离不开大人们的呵护,更不要说是节约了。
现在想起来真是觉得惭愧。
“宜未雨而绸缪,忘临渴而掘井”。
意思是:应该还没下雨时就把东西收到,不要等到口渴了才想起挖井。
就是说凡事要早做准备,不要等到事情急了、来不及了才动手。
读完这段话,我也是有体会的。
以前学习,直到快考试了,才想起把书本拿出来翻翻,从来没有想过平时就带着复习复习。
所以,每次考试的时候总是慌急慌忙,不是这里出了问题,就是那里出了差错,考试成绩自然也不理想。
读完《朱子家训》,真是太多的顿捂,太多的感慨,太多的欣喜。
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更要从小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时间在不经意间溜走,或许不少人会认为时间还有很多,而把事情留给明天,下一个明天,再下一个明天……但时间过去了无论怎样都不会回来了。
所以,现在就用功学习吧,别等老了再来后悔。
朱子家训读后感800字二:朱子家训读后感第一课《朱子家训》的由来,它是明末清初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朱伯庐写的一篇讲求道德修养、行为规范的准则,是劝人勤俭持家、安分守己的一篇家训,整个篇幅54句话,言简意赅,可以作为人们的行为规范,本篇格言是,劝勤、励学、励志、悔诫。
修身乃至明德的一篇家训,篇幅短小,字字珠玑,读来浅易,更切实用。
说到家训,想到我们小时候70年代初的人没有这个概念,为人处世都是父母、老师、统领的影响,他们以自身的人格影响着我们,我们也传承着他们的为人处世之道,细细想来也是有渊源的,500年前古人已有家训,这也让我想起今年去美国芝加哥拜访了一些外国朋友,到他们家做客,首先让我感叹的是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治家格言,自己的famliyrules,这些家庭都有自己的信仰,他们以圣经的一段话标在一个装饰的匾里,或者摆放在家里的五斗柜上,时时警醒家里人,或者激励家里孩子,这让我深深感动着,当时就想回家也要有自家的格言警醒自己,家人及孩子们,今天在一心童学堂父母课堂,我们重拾传统文化,聆听圣贤教诲如若至宝,每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家庭教育是基础,每个家都要有传承都要有规范和标准,朱子治家格言给了我们最好的行为规范的准则。
我们有了标准,怎样去力行
怎样去格物
怎样去实践
我们今天首先学习的是“黎明即起,打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朱子家训第一句开启一天的新生活,黎明到来我们要早早起床,打扫一下屋内外,使之整洁,这是字面原本意思,而我的理解,早晨到来,一天之计在于晨,时间要抓紧可以做很多事情,不要浪费时间,早点起床,读读书,练练拳,呼吸一下新鲜空气,精神气爽,给孩子们做顿美味的早餐,收拾一下卫生,勤勤恳恳,认认真真归顺一下家里的秩序,静心考虑一下今天要做的事情,计划一下一天的时间安排,家里物品整洁,内心有计划,扫除烦恼,静心按自己计划办事,内外整洁有序,开启新的一天,每天都是崭新的面貌。
你看,多好啊
说来简单我们还要力行,经常诵读一下,使之经常萦绕与耳边,提醒自己从心里领悟,逐步实践,坚持,养成习惯把它变成自己的人生态度。
从自己做起,带领孩子,带领家庭,有点到面,发挥正能量。
小学二年级可读国学经典有哪些
二年级的孩子一定的理解能力了是古文对于他们来说依然不容易。
给二年级孩子看的国学书,最选一些短浅有趣又经典的小古文,深入浅出,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图文并茂,孩子才有兴趣学。
我给孩子买了很多国学书,最后这些是我觉得适合三年级孩子读的:(三字经)、(弟子规)、(小学生小古文200课)系列。
前两个是名篇必读,但是不全面,(小学生小古文200课)可以作为课外书来读,涵盖所有经典的古文、诗词,配上有趣的插图,图文并茂的形式可以帮助孩子理解,加强记忆,最适合三年级的孩子看了。
求四书五经、孝经、弟子规、朱子治家格言、笠翁对韵、诗品、常礼举要加拼音竖版pdf或word格式文件
百度私信你了,有这些书的PDF版
有关家风,家书,家训的文学作品有哪些
诸葛亮《诫子书》朱子家训《颜氏家训》、《藩家书》、《傅书》、《弟子规》、《钱氏家训》等拓展资料:1 《颜氏家训》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
作者颜之推,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
该书成书于隋文帝灭陈国以后,隋炀帝即位之前(约公元6世纪末)。
是颜之推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
共有七卷,二十篇。
分别是序致第一、教子第二、兄弟第三、后娶第四、治家第五、风操第六、慕贤第七、勉学第八、文章第九、名实第十、涉务第十一、省事第十二、止足第十三、诫兵第十四、养心第十五、归心第十六、书证第十七、音辞第十八、杂艺第十九、终制第二十。
2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3 《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
《朱子家训》仅525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
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比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
4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
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
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
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
尽管曾氏留传下来的著作太少,但仅就一部家书中可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
曾国藩作为清代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对书信格式极为讲究,显示了他恭肃、严谨的作风。
5 《傅雷家书》是2006年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重新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傅雷。
《傅雷家书》最早出版于1981年,《傅雷家书》的出版是当时轰动性的文化事件,三十多年来一直畅销不衰。
它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间写给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由次子傅敏编辑而成。
这些家书开始于1954年傅聪离家留学波兰,终结至1966年傅雷夫妇“文革”中不堪凌辱,双双自尽。
十二年通信数百封,贯穿着傅聪出国学习、演奏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也映照着傅雷的翻译工作、朋友交往以及傅雷一家的命运起伏。
傅雷夫妇非常细心,儿子的信都妥善收藏,重点内容则分类抄录成册。
6 《弟子规》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
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撰而成。
全文共360句、1080个字。
《弟子规》文笔自然流畅,朴实无华,影响深远,在清代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7 《钱氏家训》是一篇无价的宝典,是钱家先祖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国王钱镠留给子孙的精神遗产。
民国十三年(1924年),武肃王钱镠三十二代孙、安徽广德人钱文选纂修《钱氏家乘》,根据先祖武肃王八训和遗训,他总结归纳了钱氏家训。
钱氏家训以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理想为据。
内容涵盖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四个方面,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思想行为做了全面的规范和教诲。
千百年来,钱氏族人始终以家训为行为准则,践行着“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的训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