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符合“以德为行,以学为上”为主题的50字以内的格言
凡事皆贵专心,有所专宗,而博观他途,以扩其识,亦无不可.无所专宗,而见异思迁,此眩彼 夺,则大不可.--曾国藩 诚则金石所穿.--曾国藩 去山中贼易,去心中贼难.--曾国藩 用功不求太猛,但求有恒.--曾国藩 所见锐明当自信,不可因人所说如何而易吾之自信.--薛敬轩 物不经冰霜则生意不固,人不经忧患则德慧不成.--杨名时 心志不苦,患难未尝,则智慧顿而胆力怯.--胡林翼 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利为友.--欧阳修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修 人当自信自守,凡义所宜为,力所能为,心所欲为,而亲友挽得回,妻孥劝得止,只是无.--罗近汉 疑事无成,能谋尤贵能断.--胡文忠 凡人要自立,要自强,要求己莫求人.--胡文忠 做一件事,就要当一件事.若还苟且粗疏,定不成一件事.--吕新吾 果决人似忙,心中常有余闲;因循人似闲,心中常有余累.--吕新吾 成大功者,不顾小嫌;建远略者,不期近效.--陈宏谋 事在勉强而矣,勉强求学则见闻广而智力明,勉强修养,则德日起而大有功.--董仲舒 要自立自重,不可随人脚跟,学人言语.--陆九渊 今日能行之事,勿捱明日,自己能为之事,勿诿他人.--吉福生 男儿须挺然生世间.--吴庸斋 不怨天,不尤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高深甫 天下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在于众,断在于独.--张居正 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梁启超 食万人之力者,蒙其忧,任其劳.--盐铁论 处事有疑,非智也,临难不决,非勇也.--尉迟恭 知是行的主义,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王阳明 变中求其一,动中求其定,难中求其成.那就是“变动难,一定成”--蒋经国 学贵乎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陈白沙 知人者有三:知人之短,知人之长,知人短中之长,知人长中之短.--阎循观 短不可护,护则终短.长不可矜,矜则不长.--聂大年
招聘教师面试时通常会问什么问题
教师招考面试答辩通常会围绕着几键点出题。
第一种考师自我认知,比如“最的教育家是谁,为什么”“你做过最失败的事是什么,为什么”“遇到挫折时你会怎么办”等这类问题。
这种主观认知题一定要突出教师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回答。
第二种专业题,例如“小学英语课堂评价应注意些什么”“如何保护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在政治学习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种题是考查你作为教师不光要会教书,还要会提高学生兴趣,结合所教学课程的实际应用及影响力来回答。
第三种计划组织类别和人际交往类,“同事”“家长”“班会”、“家长会”是一般会提问到的内容。
考查教师组织能力、对自己社会阶层的认知和人际交往关系。
第四种就是对突发情况的考查。
大部分会设定场景故事环节,考查你作为教师的应变应急能力。
最后就是综合分析题了。
也属于考查教师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
校长如何管理学校
教育界有句名言:“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我认为一个好校长应该是:德才兼备,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校长是学校管理的重心人物,而学校管理又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想把一所学校管理好主要靠一校之长。
作为一所学校的校长如何才能把学校管理好呢
一、校要有自己的办学理念。
校长要把自己的“理念”明明白白地告诉教师、学生和家长,并在工作中得到有效地实施。
何谓“理念”,“理念”就是一个人具有的准备付诸行为的信念,它是一种观念,是行动的指南。
比如我们学校的理念就是:校长的管理“理念”,怎样才能将它全面、正确、有效地在学校具体的工作中实施呢
首先要求校长既要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指示精神,又要取得社会各方面对教育的大力支持,更重要的是应该得到广大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的理解和支持。
为了达到办学目标、为了实现办学理念,我们召开了教师会、家长会,在会上与家长进行交流,得到家长的认同。
其二,校长要虚心向人家学习,在向人家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的同时,还要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突出自己的优势,避开自身的弱势,办出有自己的特色学校,而不是盲目地把别人的先进管理经验生搬硬套地搬到本校加以实施。
比如针对我校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的优势,开展“以老带新”科研活动。
解决课改的实际问题。
使课改落到实处,使新教师的业务水平得到了提高。
二、校长要加强师德建设。
校长要管理好学校,首先要有良好的师德为基础。
教师是学校办学的主体力量,师德水平高低是关系师资队伍建设,关系学校教学、科研、教育管理,关系校风、学风,关系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
为把师德建设工作落到实处,我们首先通过召开教师、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师德状况。
组织教师经常学习《教师师德行为规范》、《五条禁令》等有关师德方面的材料,在师德规范中对教师提出明确的规范要求:一是要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这是师德的方向;二是要爱岗敬业,这是师德的核心;三是要教书育人,这是师德的重点;四是要为人师表,这是师德的基础。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首先明确教师的基本人格目标,即教师首先应是一个合格的公民,要有一个公民应有的人格素质和道德水准。
第二是教师的职业目标,即教师应有高于一般公民的品德素质和职业道德品质。
第三是素质教育目标,即师德要满足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三、校长要依法治校、以制治教。
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制度就是规矩,制度就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准绳。
校长是学校的法定代表人,必须依法治教。
科学、规范的制度是校长依法治教的重要保证。
因此,校长治校的首要任务是要致力于健全和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
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使制度“合法化”,这样才能被广大教师所认同并自觉地遵守。
有了一套好的制度,还需要狠抓制度的落实。
比如:我校在落实考勤制度时详细记录每位教师到校时间,迟到早退、病事假等情况,每月进行总结;在落实教学制度时,严格按照教学制度对教师进行检查督促,期末按教师的教学指标进行奖惩,这样做有利地保障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可以说,一切制度、规定,如果没有检查和督促,没有过硬的措施作保证,都将变成一纸空文。
四、校长要形成自己的管理风范。
办好一所学校,归根到底是要进行学校的文化建设和积累。
学校要有持久的生命力,必须加强文化建设,特色立校。
一所成功的学校必定有其内在的精神累积和成功的管理理念,这是一所学校长期形成的无形资产和宝贵财富,是维系、规范、凝聚全体教职工的精神纽带。
因此,校长要注重办学经验的积累和校园文化精神的积淀,并且加以扬弃、总结提炼,把其上升为理论,不断探索适合学校实际和发展需求的管理模式,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和管理风范。
五、校长还要“知人善用”。
所谓“知人”,就是了解知道他人有哪些专长、特点。
“善用”,就是合理地分配他人的工作任务,以便达到出色地完成。
一所学校办得好与差,光几个班子人员是不够的,必须要有一批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
只要组织得好,他们就会人尽其能;反之,就会见风使舵,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变为被动运转,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
《学校管理》一书明确指出:“学校领导者具有识才之眼、爱才之心、容才之量、用才之胆、扩才之意”。
这里告诉我们,当校长必须成为选拔人才、启用人才的明镜,要发现人才、利用人才,让他们的才能有用武之地,得到发挥。
要求校长要贯彻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工作能力强,在学生心目中有威信的教师要加以培养,委以重任。
把对教学工作有特长的教师要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使人才各尽所能,各得其所。
用人应该顾全大局,千万不能感情用事,不能以自己的好坏为标准来衡量他们。
校长还应该做到以诚待人,重用贤才。
真正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大胆地使用人才,合理地使用人才,爱护地使用人才,让教师在工作中不断得到锻炼,从而增长才干,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大显身手,真正做到“英雄”有用武之地。
但是,在引用人才的同时,也要做到胆大而心细,要慎重、详察。
假设用的不当,就是浪费学校的资源,造成学校的损失,从而引起教师的不满。
六、校长要有自己办学的远大目标。
学校管理不能仅仅停留在制度管理的层面上,也不能仅仅停留在调动教师积极性的层面上,更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的考分上。
作为校长,在抓好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应该考虑学校如何进一步发展,如何提高办学的层次。
用开阔的眼界和抱负,认真规划学校未来的发展,把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作为办学的根本目标,使学生在情感、道德、能力、体魄、精神诸方面全面发展。
校长应善于提出学校各个时期的发展目标,并且把制定目标的过程变成动员、激励全体师生不断奋斗、进取的过程,以坚定的信念、锲而不舍的精神去实现自己的办学追求。
总而言之,校长要管理好一所学校。
这就要求我们的校长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不断地提高自我修养,不断地提高管理能力,这样才能适应当今教育管理形势发展的需求,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