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描写句子 > 描写苏兹达里句子

描写苏兹达里句子

时间:2017-08-27 00:13

俄国的建筑名著有哪些

马•费多罗维奇•卡扎科夫(Матвей Фёдорович Казаков, Matvei Fedorovich Kazakov,1738—1812)。

俄罗斯古典主义建筑创始人之一。

设计了的枢密院(政府大厦,建于1776~1789年)、戈利津医院(今市第一医院,建于1796~1801年)、贵族会议大厦(今工会大厦,建于1784年)和大学等建筑。

这些建筑,规模宏大;附属建筑环绕正殿合拢;正殿有大圆顶,显得格外谐和、幽静、轻巧。

  尤里·格涅多夫斯基  克林姆林宫  曾是历代沙皇的宫殿、最古老的建筑群。

后,成为苏俄的,以后成为苏联的党政机关所在地。

后,这里成了俄罗斯政府的代称。

坐落在涅格林纳河和河汇合处的鲍罗维茨丘陵上。

南临莫斯科河,西北依亚历山德罗夫花园,东南界红场,始建于1156年,初为木墙,1367年改为石墙。

十五世纪的砖砌宫墙(周长2.5公里)保留至今。

中央教堂广场上建有十五至十六世纪圣母升天教堂、天使教堂、报喜教堂、伊凡大帝钟楼和多棱宫等。

1788年参议院大厦(今政府大厦)竣工。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建成大厦。

宫墙四周有塔楼20座。

宫内塔楼中最宏伟的有斯巴达克、 尼古拉、特罗伊茨克、保罗维茨、沃多夫兹沃德等塔楼,1937年,在塔楼上装置五角红宝石星。

  简述  克里姆林宫位于俄罗斯的莫斯科市中心,是俄罗斯的标志之一。

在克里姆林宫周围是红场和教堂广场等一组规模宏大、设计精美巧妙的建筑群。

此外,还有建于公元18世纪的枢密院大厦,以及建于公元19世纪的大克里姆林宫和兵器陈列馆等。

每一座建筑都蕴含着俄罗斯人民无与伦比的智慧,是世界建筑史上不可多得的杰作。

宫内保存有俄国铸造艺术的杰作:重达40 吨的“炮王”和200 吨的“钟王”。

克里姆林宫由此成为俄罗斯备受珍视的文化遗产。

  建筑特色  克里姆林宫整体呈不等边三角形。

面积27.5万平方米,周长2公里多。

始建于1156年,原为苏兹达里大公爵尤里· 多尔哥鲁基的庄园,有木造小城堡,称“捷吉涅茨”。

1367年在城堡原址上修建白石墙,随后又在城墙周围建造塔楼。

几经修缮扩建,20 座塔楼参差错落地分布在三角形宫墙的三边。

1935年在斯巴斯克塔、尼古拉塔、特罗伊茨克 塔、鲍罗维茨塔和沃多夫塔等塔楼各装有大小不一的五角星,以红和金属框镶制而成,内置5000瓦功率照明灯,红光闪闪,昼夜遥遥可见。

  权力的象征  一个俄罗普京办公大楼斯谚语这样形容雄伟庄严的克里姆林宫:“莫斯科大地上,唯见克里姆林宫高耸;克里姆林宫上,唯见遥遥苍穹。

”克里姆林宫是俄罗斯世俗和宗教的文化遗产,它既是政治中心,又是公元14~17世纪俄罗斯的活动中心。

这里过去是统治俄罗斯帝国的多代君王的皇宫,后是苏联最高权力机关和政府的所在地,今天又是俄罗斯的总统府(议会和政府现已迁出克里姆林宫)。

可以说,从公元13世纪起,克里姆林宫就与俄罗斯的所有重大政治事件有关,它见证了俄罗斯从一个莫斯科大公国发展至今日横跨欧亚大陆的强大国家的全部历史。

  大克里姆林宫  大克里姆林宫是克里姆林宫中的主要建筑之一。

克里姆林宫墙内,朝向莫斯科河有三列高窗的漂亮建筑物就是大克里姆林宫,1839~1849年在旧宫原址上建造,由古老的安德烈夫斯基大厅和阿列克山德洛夫斯基大厅联结而成。

大克里姆林宫外观为仿古典俄罗斯式,厅室全部建筑式样多样,配合协调,装潢华丽。

宫殿的正中是饰有各种花纹图案的阁楼,上有高出主建筑物的紫铜圆顶,达13 米,并立有旗杆,节假日则升国旗。

大克里姆林宫内部呈长方形,楼上有露台环绕的总面积达2 万平方米的700 个厅室。

从前,第一层除了处理政务的处所以外,全是沙皇私人宫室,白色宽阔的楼梯通往二层各厅,这里有格奥尔基耶夫大厅、弗拉基米尔大厅和叶卡捷琳娜大厅,从前还有安德烈耶夫大厅,曾是沙皇接见使臣的地方。

  格奥尔基耶夫大厅  格奥尔基耶夫大厅是大克里姆林宫中最为著名的殿厅,是俄罗斯工匠巧夺天工的建筑杰作。

大厅呈椭圆形,圆顶上挂着6 个镀金两枝形吊灯。

每个吊灯重1300 千克,圆顶和四周墙上绘有公元1 5~1 9 世纪俄罗斯军队赢得胜利的各场战役的巨型壁画。

大厅正面有18 根圆柱,柱顶均塑有象征胜利的雕像。

如今,格奥尔基耶夫大厅是政府举行欢迎仪式的传统地点。

  红场  红场是莫斯科最古老的广场,位于克里姆林宫东墙的一侧。

虽经多次改建和修建,但仍保持原样,路面还是当年的石块路,青光发亮,显得整洁而古朴。

公元15 世纪90 年代,莫斯科发生大火,火灾后空旷之地成了广场,故曾被称为“火烧场”,公元17 世纪中叶起称“红场”。

古代中“红色的”一词还有“美丽的”之意,由于译名时都只取了其中的第一释义,即“红色的”,久而久之,“红场”的名称就这样沿用至今。

广场总面积9 万平方米,呈长方形,南北长,东西窄。

红场的大规模建设是在1812年以后。

拿破仑军队纵火焚烧了莫斯科,此后,城市重建,红场被拓宽。

1917 年胜利后,莫斯科成为首都,红场成为人民举行庆祝活动、集会和阅兵的地方。

列宁陵墓位于红场克里姆林宫宫墙正中的前面。

  完美的  克里姆林宫 克里姆林宫内的教堂的也很有特色。

宫内有一个教堂广场,广场四周围绕着四座教堂:、圣母升天教堂、天使报喜教堂及圣弥额尔教堂。

但最美的教 克里姆林宫塔楼堂要数位于红场上的有“用石头描绘的童话”之称的圣瓦西里大教堂。

它是伊凡四世时所建,由九座参差不齐的高塔组成,中间最高的方形塔高达17 米。

虽然这九座塔彼此的式样色彩均不相同,但却十分和谐。

更难得的是,它与克里姆林宫的大小宫殿、教堂搭配出一种特别的情调,为整个克里姆林宫增色不少。

据说此教堂落成时,伊凡四世在惊叹之余,为防止设计者设计出更好、更完美的建筑,竟下令挖掉他的眼睛。

  伊凡大帝钟楼  人们从远处遥望克里姆林宫,不难发现有一座建筑高高地矗立在建筑群体中,有鹤立鸡群之感。

这个高大建筑就是教堂广场上的伊凡大帝钟楼。

它高81 米,是古时的信号台和望台。

钟楼的左侧有重达40 吨的炮王,右侧是著名的钟王。

这两个庞然大物虽然从未使用过,但却显示出了俄罗斯工匠高超的铸造技术。

  钟王  钟王高5.87 米,直径5.9 米,重约200 吨,于1735 年11 月20 日铸成,号称世界第一大钟。

钟壁上铸有精美的塑像和图饰,如沙皇阿列克谢与皇后安娜的像,还有五幅神像。

但它铸成后敲第一下时就出现了裂痕。

《美国百科全书》称它为“世界上从未敲响的钟”。

钟王炮王炮王  这门大炮造于1586 年,重40 吨,炮口的直径达0.92 米,可容下三人同时爬进。

炮前陈列有四个堆在一起的炮弹,每个重为两吨。

炮架上也有精美的浮雕,其中有沙皇费多尔像。

  克里姆林宫珍宝馆  克里姆林宫不愧为一座大型博物馆和艺术的殿堂。

宫中原有一个大武器库,1720 年,彼得大帝将其改建成博物馆。

馆内收藏着许多珍贵文物,有历代沙皇用过的物品、美术工艺品,以及掠夺而来的战利品。

这里的皇冠、神像、十字架、盔甲、礼服和餐具无不镶满宝石,仅福音书封面就嵌有26 千克黄金,以及无以数计的宝石;哥登诺大帝的金御座上则镶有两千颗宝石。

信步宫中宛如目睹沙皇奢侈的生活。

另外,四座教堂中收藏的文物珍宝也非同一般。

教堂中满墙装饰着用黄金做框架的圣画像;圣母升天教堂内的圣画像则是出自希腊画家的手笔,价值连城;圣弥额尔堂内有历代沙皇的灵柩,装饰得极为富丽堂皇。

  克里姆林宫大礼堂  克里姆林宫大礼堂处在呈三角形的克里姆林宫建筑群的中心位置,始建于1960年年初,1961年10月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是莫斯科乃至俄罗斯最壮观的大礼堂。

这座白色乌拉尔大理石和玻璃结构的恢宏建筑,凝聚了现代建筑的特点和俄罗斯传统建筑风格。

克里姆林宫大礼堂同时也是一座现代化的剧院。

这里有6000个舒适的坐席,坐席以主席台为中心呈半圆型向外辐射。

每个坐席配有电子投票和同声传译系统。

主席台即舞台面积为450平方米,灯光、音响、布景等设施一应俱全,还有能容纳一个交响乐团的乐池。

环绕剧院的是明亮宽敞的休息大厅。

大礼堂的最高一层是900平方米的宴会厅。

大会堂整个建筑的1/3建在地下,主要是办公用房,整个建筑共有800间办公室。

克里姆林宫大礼堂是俄罗斯举行重要会议、节日庆典和颁奖授勋的地方,也是普通民众欣赏芭蕾舞、聆听音乐会和观看时装表演的场所。

俄罗斯的表演团体在这里献艺,来自世界各地的著名艺术家也在这里演出。

大礼堂还经常为普通观众和青少年举办普及性的芭蕾舞等演出。

  整体描述  宫墙内,林木葱郁,花草繁茂,教堂耸峙,殿宇轩昂,政府大厦拔地而起,各种博物馆穿插 其间。

宗教建筑群中首推巍峨壮观的圣母升天大教堂,建于15世纪后期,其山字形拱门和金色 圆塔,带有俄罗斯东北部的风格,一直是俄皇举行加冕大礼的地方。

稍晚于圣母升天大教堂建成的报考教堂,造型美观,顶端有9个金色圆顶,是皇族子孙的洗礼与结婚之地。

天使大教堂兴建 于16世纪初叶,是彼得大帝以前莫斯科公园历代帝王的墓地。

  各建筑物特点  81米高的伊凡大钟楼是克里姆林宫中的最高建筑物。

建于16世纪初叶,原为三层,16 00年增至五层,冠以金顶。

从第三层往上逐渐变小,外貌呈八面棱体层叠状。

每一棱面的拱形 窗口,置有自鸣钟。

1532~1543年,在其北又建四层立方体钟塔楼。

1624年夏,用 白石修建了菲拉特列特钟塔楼。

现在将其下层用做 伊凡大帝钟楼克里姆林宫博物馆,展出金、银器皿和其它物 品。

所有钟塔楼共有21座大钟,30多座小钟。

若沿伊凡大帝钟塔楼的台阶而上,登入塔楼之 顶,莫斯科全景可一览无余。

克里姆林宫北角是古兵工厂,现为兵器陈列馆;西角是武器宫,现为武器博物馆。

乌棱宫,是克里姆林宫中最古老的宫殿之一,建于1487~1491年。

它在克里姆林宫的宫殿建筑中最具特色,俄皇宝座即设置于此。

大克里姆林宫是克里姆林宫的主体宫殿,坐落在克里姆林宫西南部,1839~1849年 建造,为二层楼建筑,楼上有露台环绕。

宫的正中是饰有各种花纹图案的阁楼,上有高出主建筑 物的紫铜圆顶,并立有旗杆,节日时即升上国旗。

第一层正面大厅全用大理石、孔雀石装饰,陈 列有青铜制品、精致瓷器和19世纪的家具;二层有格奥尔基耶夫大厅、弗拉基米尔大厅和叶卡 捷琳娜大厅。

苏联解体前,大厅主席台正中立着列宁塑像。

大厅正面有18根圆柱,柱顶均塑有 雕像。

苏联解体前,大克里姆林宫是苏联政府、苏共中央和社会团体举行会议的场所。

在苏维埃年代,克里姆林宫内又新建了几座白色大楼,有一座曾是斯大林办公的地方。

1959~1961年建起的克里姆林宫大会堂,是一座大理石和玻璃结构的现代化建筑,有800 套房间,其中以有6000个座位的会议厅和有2500个座位的宴会厅最为宏伟。

国家重要的 文娱活动经常在这里举行,从而有“苏联第二大剧院”之称。

1967年,在克里姆林宫的花园 里建列宁全身塑像。

克里姆林宫里的大片公园和古迹对外开放,游客络绎不绝。

著名的“克里姆林宫的钟声”,源于斯巴斯克塔楼上的自鸣钟,是1851至1852年安装的。

与天文台的校时钟相连,报时最 斯巴达克塔楼准。

塔楼67.3米,下面的大门是进入克宫的主要通道,不过,过去所有进门的人应脱帽,否则就会被罚鞠躬50次。

别怕,不会叫您进的

克宫的西面,是亚历山大花园和无名烈士墓。

新婚伴侣都要来这里献花。

好多新娘子,让您一饱眼福。

现在又修建了马涅什地下商场和广场,与花园浑然一体。

喷泉,雕塑随处可见。

无名烈士墓则显得庄严肃穆,修建于1967年胜利节前,是为了纪念二战中牺牲的人们。

墓碑上的长明火,自点燃一直燃烧到今天。

墓碑上刻着:“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绩永世长存。

”外国领导人来,都要到这里来献花。

还有国家一号岗的换岗仪式。

不错,腿抬得很高。

参观克宫,需经过“库塔菲娅塔楼”。

首先看到是会议大厦,这是一座现代化的建筑,有6000个座位,内部装饰豪华气派,除开会外,也是高水平演出的地方。

再向前走, 您会看到炮王和钟王。

炮王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炮重40吨,炮口直径0.92米。

炮前堆着四个炮弹,每个重2吨。

炮架上有精美的浮雕,有沙皇费多尔的像。

由于太重太大,从未使用过。

钟王,当之无愧,重202吨,高6.14米,直径6.60米。

比北京永乐大钟重四倍半。

花了两年时间于1735年铸成,可是由于大火,钟上掉下来一块,就重11.5吨。

钟上铸有沙皇阿列克谢伊和皇后安娜的像,以及神像等。

钟王旁边是白石头建成的伊万大帝钟楼。

高达81米。

过去是莫斯科的最高点。

楼内悬挂着十几个大小古钟。

每当敲响时,很远都能听到。

再往前走,就是教堂广场,是莫斯科最古老的广场,白石头教堂是圣母升天教堂,(又名乌斯实斯基),历代大公和沙皇在这里进行加冕礼。

建于1480年,由意大利建筑师修建。

广场的右边是天使报喜教堂,又名布拉戈维先斯基,靠近莫斯科河畔。

规模不大,却最具魅力,是皇宫家家用礼拜堂,也是举行皇族婚礼的地方,里面保留着俄罗斯最古老的圣像壁画。

对面的天使教堂是君王们的陵寝。

迁都彼得堡之后,历代皇帝改葬在彼得格勒的“彼得保罗大教堂”。

大克里姆林宫是历代沙皇的皇宫,圆顶上插着一面白蓝红三色的俄罗斯国旗。

现在这里是俄总统办公的地方,只可惜不让参观。

要不没准还能碰上梅德韦杰夫呢

再往下,是兵器馆和钻石馆,实际上是俄国历代沙皇贵重物品阵列馆,建于1851年。

过去曾是制造和存放兵器的地方。

著名的藏品有:王冠、纯金权杖、权标,伊凡雷帝的象牙宝座,沙皇阿列克谢伊的钻石宝库,以及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婚礼长裙,镶满宝石的马鞍和马刀。

还有一本17世纪的“圣经”,银制封皮上镶有3017颗宝石等等。

件件价值连城。

2011年自考俄罗斯国旗试题及答案

俄罗斯民先居住在森林周围地取材搭建居所,木材资源又取之不尽,传统建筑是以木造为主10世纪末接受基督教后受了拜占庭影响开始出现石造建筑,但多用於公共建筑。

然而,俄罗斯人传统的木造建筑技术仍保留下来,混用於石造建筑上。

木造建筑只要用很简单的技术(如接榫、栓合等),较少的人力,即可搭出美观实用的居所,且灵活变化出繁复的造型。

在图片中的小型木造教堂位於苏兹达里,可以藉此想像木造建筑的一些特色。

撇开最上面的宗教性缀饰不看,它陡峭的斜顶主要是因应寒冷气候的积雪。

这座小屋的形式较简单,但木材容易推砌层次,方便增建额外的附属建物,如两侧的翼廊,在其他地方就可以看到从这种基础样式发展出更复杂的外观,如诺夫哥罗城佩列德基村的圣母诞生教堂(→图片连结)。

吸收——石造建筑兴起 988年,基辅罗斯公国的弗拉基米尔大公命令全罗斯人受洗为基督教徒(东正教)。

拜占庭的建筑形式随著基督教传入而全面影响占据东欧大半部的罗斯。

建材是石造建筑,形式上则是典雅大方高阔端正,这样的主建筑结构搭配多个矗立上端的半圆形顶盖。

最早一座典型拜占庭形式的建筑位於基辅的索菲亚大教堂(Sofijskij sobor, 1037年建),它模仿君士坦丁堡的索菲亚大教堂设计。

其上方有13个圆顶,后来的建筑逐渐将圆顶减少。

初期的圆顶通常较大较扁,后来渐渐往上拉长拉尖,也往旁发展趋饱满;诺夫哥罗城(Novgorod)的索菲亚大教堂是俄罗斯第一个洋葱顶的教堂。

这种建筑形式最主要目的,就是一切以神为依归,塑造庄重典雅伟大高尚的气氛,让信徒心生崇敬之感。

在那个多神信仰的时代,对於一般老百姓,的确有此神胜过一切的感受。

拜占庭的建筑形式影响深远,直到18世纪初彼得大帝西化政策之前,都是大型宗教建筑的主流形式。

在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内的主要教堂圣母安息大教堂(Uspenskij sobor, 1475-1479年建),就可以看到这个影响力。

蜕变——塔形式样结构与民俗浮雕 早先,宗教建筑是一个民族部落或国家集会议事的地方,凝聚共识的标志。

随著执政当权者的人事更替,宗教建筑的形式亦跟著新政权的意识型态调整。

1132年,基辅罗斯公国分裂,基辅的政治地位没落,取而代之的是东北方的弗拉基米尔-苏兹达里公国。

位於於弗拉基米尔城郊外的涅尔利河圣母代祷教堂(tserkov Pokrova na Nerli, 1165年建),从中已经可以看出俄罗斯宗教建筑渐渐摆脱拜占庭的拘谨形式。

首先,很明显的,它的独立塔形建筑样式是一大突破。

下半部结构缩小了,但维持了拜占庭的优点,是近乎完美均衡的正立方体,每个立面的三等份切割是典型的基督教数字观念,代表圣父、圣子、圣灵;其上跳脱而起的塔楼则象徵三位一体至高无上唯一的神,让信徒望之崇敬。

其次,教堂外墙的浮雕则是将俄罗斯木造建筑的雕刻装饰手法体现在石造建筑上,它不同於罗马的浮雕注重宗教意义浓厚的纹饰图案,而采用俄罗斯民间木造房舍广为流传的雕刻母题,如花草、鸟、兽等来点缀墙面。

社会的经济变化也影响了宗教建筑的形式。

以往多半由社会上层的统治者与贵族兴建教堂,社会富裕后,商人与一般平民也能集资兴建;也因此,教堂体型变小,装饰趋平民化。

这座涅尔利河圣母代祷教堂小巧可爱又不失端庄,圆顶饱满比例完美的程度是我所见过最难以抗拒的轮廓之一,彷佛青春洋溢健康自信的女人。

不相信的话,各位可以比较一下每座教堂的圆顶,事实上都同中有异,有的扁扁垮垮似露水落地将溢出(过气了),有的尖尖翘上宛如拔丝洋葱(过头了),有的线条刚毅得像一团烈焰(过火了)。

这座建筑融合了拜占庭的端正气度与俄罗斯活泼的民族气质,它也成为塔形建筑的模范样式,从此俄罗斯宗教建筑乐於仿效之。

此外,教堂位於小溪流旁,大片草原上,如此悠然清新的情境,使它成为我最喜爱的教堂之一。

位於弗拉基米尔城中心的德米特里耶夫斯基大教堂(Dmitrievskij sobor, 1197年建),结构造型与涅尔利河代祷教堂几乎一样,只是体态轮廓线条稍大稍粗。

外墙浮雕装饰则是此建筑最大特色,它比以往的教堂更多样丰富,且几乎占满了整个外墙;上面除了宗教人像外,还有花草鱼虫鸟兽,甚至还出现类似人面兽身图纹,如此初民社会的泛神观图腾并不符合基督教义中禁止偶像崇拜的教条。

基督教圣徒像穿插其中甚是突兀,但也充分显示俄罗斯正教走向自我风格的趋势。

这样大胆夸饰的外墙,使它成为中世纪俄罗斯教堂建筑的一个经典作品。

我个人是觉得它太花俏了一点。

实现自我——木造建筑形式的发扬光大 木造建筑或许有一百个优点,但是抵不住唯一的致命缺点——易遭焚毁。

因此,后来的公共建筑,多改用石造。

而俄罗斯民族长久以来擅长的木造建筑技术是他们引以自豪的,因此俄罗斯工匠们巧思运用於石造建筑。

他们不仅在形式上找出俄罗斯建筑的特点,更在思想内涵上追求俄罗斯的精神。

1480年,俄罗斯正式脱离蒙古鞑靼的统治。

俄罗斯人民刚获得自主权的心理,正好酝酿出新建筑形式的气氛,而且是能够提升俄罗斯民族自信的那种形式。

甫兴起的莫斯科公国利用这个情势,推展了俄罗斯传统的建筑形式。

最鲜明的例子是莫斯科郊外的科洛缅斯科伊村(Kolomenskoye selo)的基督升天教堂(tserkov Vosneseniya, 1532年建),其帐幕式顶盖的主塔楼高60公尺,耸立於莫斯科河畔,俯瞰来往车船人潮。

八角形主塔楼腰部的外围,层层叠砌著洋葱形剖面的壁龛——这些由木结构概念演变来的多层次扁平化壁龛,使塔楼看起来不仅显得有向上攀升的崇高美感,且兼有稳固坚实之力量。

这样的装饰对俄罗斯还有另一层意涵——它远远望去就像是一个个战士的头盔,将主塔楼团团围住护卫著。

这个主塔楼不仅是宗教上唯一真理的象徵,美学上崇尚高雅的理想,还有俄罗斯民族团结合一抵御外敌的意义。

那个时代正值莫斯科公国的瓦西里三世执政,迎合人民企盼统一团结的意识强烈,建此俄罗斯民族意识十足的教堂,其政治意义大於宗教。

教堂下半部基座呈十字型,由两层的连续曲折回廊组成,发挥了木造建筑的特点,以曲折繁复堆叠镂空的手法,使它的样貌看起来像是巨树基部的盘根错节,将信徒与土地牢牢地结合在一起。

总体看来,它一方面揣摩传统乡村房舍的样貌,有亲近感;另一方面试探了人民对美与真理的崇高梦想,吸引俄罗斯大众团结在一起,透过共同信仰与神通达,创造繁荣生活。

这样的形式完全违反以前圆顶教堂的平和流畅风格,却开展了俄罗斯建筑的新局面。

编年纪中关於这座教堂的记载:「它实在是高耸、美丽、明亮得太神奇了,罗斯从未有如此的式样。

」 成熟——攀至颠峰 说到俄罗斯建筑,不论你是远从国外至莫斯科的游客或只是在家里电视杂志上,相信一定都看过红场上的圣瓦西里大教堂。

它那挺拔耸立、色彩缤纷、外形多变、缀饰繁复的外观,几乎已经成了俄罗斯建筑的刻板印象。

伊凡四世为庆祝攻下喀山汗国,於1555-1561年间建此教堂以资纪念,夸耀自己的成就,贯彻了中央集权的君主威信。

它与上面的基督升天教堂一样,作为政治纪念碑的意义大於宗教意义。

这座教堂是16世纪俄罗斯建筑的代表作,不论在艺术形式或思想内涵上,它都达到了创作的极至表现。

建筑师为俄罗斯工匠。

整个建筑由九个塔形结构组成,分三层次坐落於米字形平面上,中央最粗大的塔覆以帐幕式顶盖,纵横十字轴上的四个次大,对角线ㄨ形的四个最小最低。

下面的基座有回廊,但较简单。

这个建筑概念可以说是从基督升天教堂的原型发展而来的,只是更丰富了些。

教堂看起来,空间层次丰富,每个塔造型互异、装饰繁复,上端的洋葱顶色彩更迭多变,营造出欢乐快活的胜利气氛。

外面八个围绕中央高耸的主塔楼,象徵俄罗斯的统一大业,各地区民族拥护中央至高无上的地位。

而中央的帐幕式塔楼领导外围的圆顶式塔楼也意味著俄罗斯传统建筑美学的自信。

事实上,这座教堂的多塔式建筑形式是个异数,在俄罗斯本土也甚少有类似的造型。

归纳下来,可以发现俄罗斯传统建筑的几个特色:从木结构发展出来的技巧,如层次叠砌架构与大斜面帐幕式尖顶,还有衍生而来的外墙民俗浮雕;另外,独立的塔形结构与堆砌成团的战盔形剖面装饰则是时代背景下的产物。

18世纪初,彼得大帝彻底实施西化政策,此后,俄罗斯建筑渐渐跟上欧洲的脚步,发展出的风格样式也都与欧洲类似。

然而,或多或少,都可以在其中找到上述建筑特色的踪迹。

百度图片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