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佛教的句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这个是最出名的四偈。
意思是: 世界上一切有所作为的事物,都如梦如幻,如水中的汽泡, 如镜中的影子,如早晨的露水,太阳出来后就会消失;如同闪电一般, 瞬息即逝,对于一切事物,都应这样看待。
关于佛教的诗句
刚好收集了一些佛诗,摘录几首提供您参考插 秧 诗 —南北朝•契此和尚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在前。
赠质上人 —唐•杜荀鹤 枿坐云游出世尘,兼无瓶钵可随身。
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
鱼鼓颂 ——唐•赵州从谂 四大由来造化功,有声全贵里头空。
莫嫌不与凡夫说,只为宫商调不同。
来时无迹去无踪 ——唐•鸟巢禅师 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
何须更问浮生事
只此浮生是梦中。
学道 ——唐•龙牙居遁 夫人学道莫贪求,万事无心道合头。
无心始体无心道,体得无心道亦休。
悟道诗 —唐•某比丘尼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笑牛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不是众生不是相 ——唐•大川禅师 不是众生不是相,春暖黄莺啼柳上。
说尽山河海月情,依前不会还怅惆。
休惆怅,万里无云天一样。
山高岂碍白云飞 ——唐•大川禅师 旧竹生新笋,新花长旧枝。
雨催行客到,风送片帆归。
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
终南别业 ——唐•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父子相守空山坐 ——唐•庞蕴 父子相守空山坐,无相如如寄有闲。
世人见静元无静,看似闲时亦不闲。
描写佛的外貌的句子.
阿弥陀佛
佛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三十二相】 三藏法数云: 一、足安平相 谓足下安立,皆悉平满,犹如奁底也。
二、千辐轮相 辐即车轮中之辐,谓足下毂网轮纹,众相圆满,有如千辐轮也。
三、手指纤长相 谓手指纤细圆长,端直[月*庸]好,指节参差,光润可爱,胜余人也。
四、手足柔软相 谓手足极妙柔软,胜余身分也。
五、手足缦网相 谓手指中间,缦网交合,文同绮画,犹如鹅王之足也。
六、足跟满足相 跟,足踵也,谓足之踵,圆满是足也。
七、足趺高好相 谓足之趺,高起如真金之色,趺上之毛,青琉璃色,种种庄饰,妙好圆满也。
八、腨如鹿王相 腨,股肉也,腨如鹿王相者,谓足腨渐次纤圆,如彼鹿王之腨,纤好第一也。
九、手过膝相 谓双臂修直,不俯不仰,平立过膝也。
十、马阴藏相 谓阴相藏密,犹如马阴,不可见也。
十一、身纵广相 谓身仪端正,竖纵横广,无不相称也。
十二、毛孔生青色相 谓身诸毛孔,一孔一毛,生相不乱,右旋上向,青色柔软也。
十三、身毛上靡相 谓身诸毫毛,皆右旋向上而偃伏也。
十四、身金色相 谓身皆金色,光明晃曜,如紫金聚,众相庄严,微妙第一也。
十五、身光面各一丈相 谓身放光明,四面各一丈也。
十六、皮肤细滑相 谓皮肤细腻滑泽,不受尘水,不停蚊蚋。
十七、七处平满相 谓两足下两手两肩项中七处,皆平满端正也。
十八、两腋满相 谓左右两腋平满而不窊也。
十九、身如师子相 谓身体平正,威仪严肃,如师子王也。
二十、身端直相 谓身形端正平直不伛曲也。
二十一、肩圆满相 谓两肩圆满而丰腴也。
二十二、四十齿相 谓常人但有三十六齿,唯佛具足四十齿也。
二十三、齿白齐密相 谓四十齿皆白净齐密,根复深固也。
二十四、四牙白净相 谓四齿最白而大,莹洁鲜净也。
二十五、颊车如师子相 谓两车隆满,如师子王也。
二十六、咽中津液得上味相 谓咽喉中常有津液,上妙美味,如甘露流注也。
二十七、广长舌相 谓舌广而长,柔软红薄,能覆面而至於发际也。
二十八、梵音深远相 谓音声和雅,近远皆到,无处不闻也。
二十九、眼色如金精相 谓眼目清净明莹,如金精色也。
三十、眼睫如牛王相 睫目旁毛也,谓眼睫殊胜,如牛王也。
三十一、眉间白毫相 谓两眉之间,有白玉毫,清净柔软,如兜罗绵,右旋宛转,常放光明也。
三十二、顶肉髻相 谓顶上有肉,高起如髻,亦名无见顶相,谓一切人天二乘菩萨,皆不能见故也。
【八十种好】一、无见顶相;二、鼻高不观孔;三、眉如初月; 四、耳轮垂成;五、身坚如那罗延;六、骨节如钩锁;七、身一时回转如象王; 八、行时足去地四寸而现印文;九、爪清赤铜色;薄如润泽;十、膝骨坚而圆好; 十一、身净洁; 十二、身柔软; 十三、身不曲;十四、指圆而纤;十五、五指文藏覆;十六、脉深不现; 十七、踝不现;十八、身润泽; 十九、身自持不逶迤; 二○、身满足; 二一、识仪满足; 二二、容仪满足; 二三、安住处无能动者; 二四、威振一切; 二五、一切众生见之而乐;二六、面不长大;二七、正容貌而色不挠;二八、面具满足; 二九、唇如频婆果之色; 三○、言音深远;三一、脐深而圆好;三二、毛右旋; 三三;手足满足;三四、手足如意;三五、手文明直;三六、手文长;三七、手文不断;三八、一切恶心之众生见者和悦;三九、面广而殊好; 四○、面净满如月;四一、随众生之意和悦与语;四二、自毛孔出香气; 四三、自口出无上香; 四四、仪容如狮子; 四五、进止如象王;四六、行相如鹅王;四七、头如摩陀那果;四八、一切之声分具足; 四九、四牙白利;五○、舌色赤; 五一、舌薄;五二、毛红色;五三、毛软净;五四、眼广长; 五五、死门之相具; 五六、手足赤白如莲花之色;五七、脐不出; 五八、腹不现;五九、细腹; 六○、身不倾动;六一、身持重; 六二、其身大;六三、身长; 六四、手足软净滑泽; 六五、如边之光长一丈; 六六、光照身而行:六七、等视众生;六八、不轻众生:六九、随众生之声音;不增不减; 七○、说法不著;七一、随众生之语言而说法; 七二、发音应众声; 七三、次笫以田缘说法; 七四、一切众生观相不能尽;七五、观不厌足; 七六、发长好:七七、发不乱; 七八、发旋好;七九、发色如青珠;八○、手足为有德之相。
描写佛教的诗句
1.万法皆空明佛性,一尘不染证禅心。
2.无人无我观自在,非空非色见如来。
3.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求关于佛的句子
佛说:“一切有为法,尽是因缘合和,缘起时起,缘尽还无,不外如是。
佛说:万发缘生,皆系缘分
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光交会的刹那。
佛说:缘起即灭,缘生已空 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
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 ╰ぷ╮人生╭ぷ╯佛说:让我普渡芸芸众生 佛说:世间万物皆空。
唯其空,便能包容万物 佛说:凡事都是有定数的,不能强求 佛说: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
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佛说:握紧拳头,你的手里是空的;伸开手掌,你拥有全世界。
佛说:菩提本非树,明镜亦无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佛说:千灯万盏,不如心灯一盏 佛说:人就是苦今生修来生。
佛说:人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蕴炽盛苦。
唯有身心放空,方能人离难,难离身,一切灾殃化为尘。
佛说:这世间,人皆有欲,有欲故有求,求不得故生诸多烦恼,烦恼无以排遣故有心结,人就陷入“无明”状态中,从而造下种种惑业。
佛说:放下红尘之事得人间大道
好淬炼舍利子得正菩提
浑忘世间一切烦恼。
风声,雨声,一世的相思。
涅磐,顿悟,一世的禅锋。
佛说:万物皆无常,有生必有灭;不执著于生灭,心便能寂静不起念,而得到永恒的喜乐。
人因企求永远的美好、不死而生出了痛苦。
佛说:每一滴水都是海。
人因有自我,便产生了痛苦
由自我的观点产生了过去、未来,产生了好、坏、顺、逆,人一直活在企盼与欲望中。
当小我消失变成无我时, 那滴海水即溶入了海洋而得到了自在 佛说:不可因传说而信以为真;不可因经典所载而信以为真;不可因合乎传统而信以为真;不可因合乎逻辑而信以为真;不可因根据哲理而信以为真;不可因权威而信以为真。
人藉着自己一生的实践可揭示一切的秘密,而你是自己最好的裁判。
佛说:地狱在哪里
地狱在我们的身心里。
我们由于欲望难以满足,而产生贪欲之渴与憎恨不满之火,焚烧我们的身心。
期求解脱之道的人,亦必须远离欲望之火。
就像背负号草的人见到野火须走避一样...... 佛说:见到美色,唯恐心受到诱惑、连忙把眼睛挖出来是愚蠢的行为。
因为心才是受诱惑的主角,邪恶之心如能斩断,作为配角的眼睛就不会输入邪恶了。
佛说:如果人不执著世间的一切物质名利,就不会被物质名利所控制;正由于人追求这些感官之物,他们才会变得不快乐...... 佛叹道:一切皆流,无物永驻。
凡人就是太在乎自己的感觉、感受,因为才会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佛说:宇宙与人,皆有五类:色、受、想、行、识,合为五蕴。
物质世界的五蕴炽盛,引诱着人的五蕴炙盛,于是种种贪欲翻卷了起来,将人掀入欲望的三千弱水之中,一沉一浮。
所谓的只取一瓢饮,成了昏黄卷册中一句死气沉沉的偈语,丧失了当年棒喝震耳的亢然音效。
那一根空心的芦苇,再渡不起我们沉重的身躯。
佛说: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佛说:皮囊好恶,原是无常。
佛说:人应该学会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佛说:出世间 佛说:万物于镜中空相,终诸相无相。
佛说:苍生难渡 ╰ぷ╮道╭ぷ╯ 佛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佛说:道是修行,魔是心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