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最后两自然段的文字中你能感受到什么请至少写出2点感受
写了人们激动自豪的心情,表明中国从此站起来了
写了人们对领袖的无限热爱,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表达了中国人民站起来的自豪感情
《开国大典》14~15自然段 从这两段文字中,你能够感受到什么
请至少写出两点感受
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
参加的人数总达三十万人。
会场在天安门广场,主席以设在天安门楼上。
广场上汇集了群众队伍。
下午三点整,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
三十万人的目光投向主席台。
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
乐队奏起国歌。
主度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接着,升国旗。
毛主席亲自按动电钮。
升旗时还响起54门齐发28响的礼炮。
接着,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宣读公告完毕,阅兵式开始。
海军、步兵、战车师、骑兵师、空军都经过主席台进行检阅。
阅兵式完毕,人民群众们开始游行。
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欢着,欢呼着,退出了广场,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1949年开国大典的方案提出者是
1949年开国大典的方案由以周恩来为主任、彭真等为副主任的筹委会提出。
方案主要内容包括三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中国人民解放军阅兵式和人民群众游行活动。
筹委会认为,新中国的开国大典,这三项内容都是必不可少的。
在这三者之中,阅兵式怎样举行,尤其是阅兵式在什么地方举行,决定着整个开国大典怎样进行的问题。
”马句回忆说,“开国大典筹委会成立不久,就设立了阅兵指挥机构,由华北军区司令员聂荣臻担任阅兵总指挥。
由阅兵指挥所正副主任杨成武与唐延杰受命主持起草的《阅兵典礼方案》很快被通过了,但阅兵指挥所成员主要围绕阅兵地点进行了讨论。
”马句告诉本刊,“阅兵方案提供了两个地点供中央最后确定:一是市中心天安门广场;二是市郊西苑机场。
当时在“劳大”的钱听涛回忆说:“两种方案各有优劣:天安门周围的街道四通八达,受阅部队和参加庆典的群众容易集中,特别是天安门城楼就是现成的阅兵台,便于检阅。
但参加开国大典人员众多,当日城市交通至少要中断4小时,另外长安街不够宽阔,没有经过拓宽,只能横排通过步兵12路纵队,骑兵3路纵队和装甲车2路纵队。
西苑机场的优势在于,它有宽阔的机场跑道,没有阻碍交通的后顾之忧,而且和中央领导刚进北平时曾在西苑成功地举行过阅兵。
”在这两个方案之间反复斟酌的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仍然是出于建国之初的安全考虑。
“当时国民党空军于5月4日就曾轰炸了北平南苑机场,毁伤飞机4架,烧毁房屋196间,死伤24人。
虽然‘野马’和‘蚊式’战机的续航能力小,活动半径一般都不超过陇海线,但因为有过数次被空袭的教训,防空一直是大典的头等大事。
”钱浩兵对本刊说,“最初考虑南苑机场方案,最主要就是从防空角度,那里地处郊区,地形开阔,万一遭到国民党空军的袭击也便于疏散和隐蔽。
”权衡比较的结果,指挥所倾向于第一种方案。
报告送呈中央后,周恩来用毛笔在左上方签署了意见:阅兵地点以天安门前为好。
刘少奇在自己的名下画了圈。
对天安门开国大典的防空准备则从7月就开始布置了。
“军委航空局在南苑机场组建了一支飞行中队专门负责北平的防空,在东观礼台上还临时建立了一个通信枢纽,用美式报话机开设了与受阅部队联络的无线电网。
在阅兵指挥所开设有线电话总机,与天安门及广场各点通话,与南苑机场有专线电话。
在北京饭店楼顶有航空指挥台,在东大桥、通县菜地都设立了防空电台。
当时受阅骑兵有1978匹战马,也都采取了特殊措施,要它们万一受惊不乱跑。
”钱浩兵介绍说,“军委航空局提前在海州、响水口、睢宁、徐州、商丘设子5个防空站,并在云龙山的鹤亭古寺驻扎了一个通讯班,往南对上海、江苏方向,往北对济南、青岛方向做横向联系,每20分钟呼叫,一旦发现敌机则将数量、类型、飞行方向用密码迅速北传。
开国大典当日,改为10分钟呼叫一次。
为了应对突然情况,开国大典受阅飞行的组织者、原武汉军区空军副司令员方槐向聂荣臻建议:受阅的飞机最少有4架带实弹以防止意外。
这一建议最终被采纳。
”
为什么开国大典在下午三点
庆典倒计时 1949年10月1日凌晨6点钟,天刚蒙蒙亮,东方已露出了曙光,彻夜未眠的缓步走出办公室,一边散步一边抽着烟。
看上去,他着实显得有点疲倦。
新中国成立已经进入倒计时,工作千头万绪,无暇顾及休息。
就在开国大典前一天晚上,本想早点休息,以饱满的精力参加第二天的开国典礼,但因处理一些重要事务,他一直没有离开办公室,直到次日凌晨6点。
在夜间伏案工作时,警卫人员曾几次轻手轻脚地走进办公室,再三提醒他早点休息。
只是口头答应休息,并没有离开办公桌半步。
这事让周恩来知道了,他还亲自打电话给警卫人员,叮嘱他们说,主席下午2点还要开会,3点钟还要上天安门,一定要催促主席早点休息。
警卫人员放下电话,又到办公室,把周恩来的话重复了一遍。
这时,才停止手头上的工作,站起身来,走出办公室。
虽然略显疲劳,但他疲倦的脸上掩盖不了发自内心深处的喜悦。
一个伟大的历史时刻即将到来,中国人民为此等待了多少年
在院子里走动了10分钟左右,便回房休息。
平时,他一般是下午3点钟起床,今天情况比较特殊,他特意叮嘱警卫:“下午1点钟叫我起床。
” 当时针指向1点时,警卫排长阎长林便走进了的卧室,站在床头轻轻地喊道:“主席,到1点了。
” 听到叫声,立刻坐起来,揉揉眼睛说:“这么快呀
”这时,警卫员端来一杯热腾腾的茶水,左手端茶喝了一小口,右手习惯地抓起床头的报纸浏览起来。
平时,起床后,都不会立刻下床,至少要在床上待一个小时左右,喝茶读书。
今天是例外,要参加开国大典。
所以,起床一会儿,他就下了床,并很快刷牙、洗脸、吃饭。
一切完毕,穿上准备参加盛典的“礼服”。
这套礼服,是由王府井一家服装店做的,师傅是从法国留学回来的,专门剪裁服装。
礼服的款式设计是中山制服,料子是绿色美国将校呢。
一切准备就绪,步行走进中南海勤政殿,参加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委员们宣布就职。
会议结束后,、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离开勤政殿,到天安门参加开国典礼。
在离开勤政殿之前,生活秘书叶子龙对说: “主席,稍休息一会儿,按时正点到天安门就行了。
” 微微一笑,风趣地说:“好嘛,疲劳战反正是一个接一个。
我们打了几年的疲劳战,打出来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
今天又是建国的第一天,又是一个疲劳战。
到天安门上还要连续站几个小时。
看来,咱们的命运就是打疲劳战吧。
” 在一旁的周恩来总理说:“这就是高效率的疲劳战,三年解放战争,消灭了敌军好几百万,建立了盼望已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效率还不高呀
” 大家有说有笑,很快汽车就驶出了中南海,直奔天安门城楼。
上面能看出来的 开国大典前要举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这样定在下午就合理了吧
请问谁知道我国的开国大典为什么在下午三点呢
当时还有两族还未找到,直到1954年,国军队和当地政府把剩下的两出并把他们从大山中转移出来,他们基本上过着原始生活,具统计最少的那个民族只有2400多人.开国大典为何定在下午3点开始
2007年05月09日 星期三 02:08 P.M.刘常明当时是中央军委作战部的参谋,1949年10月1日那一天,他和军委直属机关的战友们来到天安门广场。
他对举行开国大典的准确时间了如指掌,但是出于保密,他对人们的询问,笑而不答。
直到中午,才传出了消息:开国大典将在下午3时正式开始。
为什么开国大典定在10月1日的下午3点钟昵?刘常明回忆说,阅兵定在什么时间是很重要的问题。
最后确定在下午3点也是经过反复考虑的。
为什么呢
主要考虑到防空问题。
当时,成都、广州、重庆还有国民党的飞机停留着,他们的飞机有个作战半径问题。
如果我们早了,它轰炸以后可以返回去;我们选3点钟,它要轰炸天黑之前就回不去了,从而可以确保阅兵的正常进行。
据悉,当时国民党拥有的美制B-24轰炸机主要集中在舟山群岛。
B~2f轰炸机时速488公里,能装载4吨炸弹,航程3380公里。
而舟山群岛距北京的直线距离是1230公里,也就是说,从那里起飞的B-24。
轰炸北京之后,还能返回舟山群岛。
开国大典 详细资料
3时整,盛大而隆重的开国大典开始。
参加这个典礼的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首都各工厂、各大专院校、各机关的代表,有市民、近郊农民和城防部队等等,共约30万人。
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
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委员就位。
当林伯渠宣布“请毛主席升国旗”时,神情庄重,用力按动了通往电动旗杆的电钮……第一面耀眼夺目的五星红旗顺着旗杆,冉冉升起。
与此同时,54门礼炮齐鸣28响。
这54门礼炮象征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中的54个民族;28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的28个春秋。
参加大会的30万人肃立致敬,指挥员行举手礼,注视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庄严而美丽的五星红旗徐徐上升。
在这庄严、热烈的时刻,用响亮的声音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向4.75亿中国人民,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 开国大典 详细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