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太极动作的优美句子有哪些
太极诗歌:1. 撑开一片天,划出一道云。
欲求阴阳理,入我太极门。
2. 学武先做人,忠厚为根本。
中华太极门,正气满乾坤。
3. 多少辛苦夜,学练内家拳。
不为浮名累,但为太极玄。
4. 太极历史久,代代相承传。
海外多迷醉,国人应自怜。
5. 太极治百病,活络筋骨通。
防身能自卫,螺旋妙无穷。
6. 初学架端正,再求气韵生。
习文兼习武,功到自然成。
7. 虎为百兽王,百米四五秒。
入园无忧患,羊来四处逃。
8. 圈养寿命短,山野生命长。
劝君多运动,太极宜健康。
9. 摔碎中药罐,练拳成宗师。
病弱先通络,何须问名医
10.莫怨读书少,书少亦能拳。
生活尽法理,人忆杨露禅。
11.春雨含温润,秋风呈干裂。
吐丝何其缓,闪电何其疾
12.学拳莫急功,三年一小成。
大多四五月,学者杳无踪。
13.学拳六七年,功夫到中成。
招熟求懂劲,融汇能贯通。
14.学拳十年功,太极求大成。
能化亦能发,江湖任纵横。
15.若习太极艺,需下苦功夫。
明师真传授,时间分外余。
16.一物降一物,绝招终不绝。
技法求新变,闭门不可学。
17.拳理多不变,招式可更改。
运用无常势,能高亦能矮。
18.大架与小架,各自有长短。
步小难平稳,步大行动缓。
19.初学大功架,舒展莫心急。
犹如写大仿,容易出腕力。
20.习拳先舒展,渐渐求紧凑。
圈大成圈小,小到近无有。
21.学拳先练步,可以赢师父。
败者步法乱,胜者稳如树。
22.外形容易练,本质最难习。
花拳绣腿者,太极本意迷。
23.演成舞蹈状,技法已迷离。
古来名家远,今人多叹息。
24.人外自有人,天外更有天。
且忌逞骄横,太极莫轻传。
25.明朝太祖拳,三十二式传。
陈拳多汲取,招名亦相联。
26.莫轻太极艺,内中有机关。
用法说不尽, 宝藏取不完。
27.柔化取乎道,心静取之佛。
中庸得于儒,三教太极合。
28.太极人儒雅,不似鲁莽汉。
过之偏文弱,须将中庸参。
29.车重能推动,拳打却难移。
猛击伤要害,推按重心离。
30.发力分两种,无非短与长。
长劲形不露,短劲人难防。
31.促发伤局部,缓推使人服。
长短能兼备,逢敌准不输。
32.弹弓打飞鸟,请君细参详:弹者为短劲,弓者出劲长。
33.冲量计算法,击力乘时间。
短时威力小,长送跌人远。
34.肌肉猛缩时,即生崩炸力。
张驰差距大,力量能爆发。
35.欲速先求缓,能松方能紧。
太极阴阳理,读者细思寻。
36.猛起急刹车,自然耗油多。
均匀方省力,劲断不可学。
37.力大猛推门,门开人不稳。
闭关门推破,此理可通人。
38.人体如门扇,脊柱若门轴。
猛击门扇时,敞开使落空。
39.人高势能大,搭手朝下压。
先取制高点,对方难攻下。
40.身短下盘稳,灵活出手准。
塌下腰裆劲,制敌掀其根。
41.短小李亦畲,化成李式拳。
魁梧杨澄甫,功架壮如山。
42.双按肩臂连,合力向前传。
转腰可走化,气沉下丹田。
43.产生作用力,至少两物体。
犀牛撞墙倒,撞纸却无力。
44.硬砖掌击碎,砖动力难施。
力来随其走,最忌不挪移。
45.周仓掷鸡毛,关羽扔活鸡。
有力难施展,智者为太极。
46.物体浮于水,圆球滚于地。
动中能安稳,随欲平衡理。
47.太极真功有,真假须细研。
莫信凌空劲,掤雀亦无传。
48.习武根基稳,冰滑足行难。
大力金刚手,离地劲不全。
49.太极无断劲,发动不停息。
接招即走化,止住起动迟。
50.质量速度方,乘积得动能。
体重难加倍,速度可倍增。
51.初学知划圈,再学懂绕缠。
渐渐分轻重,日久悟螺旋。
52.发劲上部易,推按重心难。
重心在何处,靠近下丹田。
53.百会下垂线,重心在此间。
中正如立柱,千万莫顶偏。
54.推上缸易倒,推下倒之难。
人体同缸理,不必费语言。
55.握紧难启动,转开难靠前。
随时可发动,意行对方先。
56.缠丝拧手臂,手臂软如绵。
木棍易折断,软绳鬼难缠。
57.挒拿须缠紧,挫骨伤节关,顺之可化解,硬顶不为拳。
58.挤法后手顶,立柱撑千斤。
桥下腿支柱,何惧车磷磷
59.天云太极拳,阴阳不可偏。
攻守须平衡,切勿走极端。
60.引化即发放,难点在转关。
阴阳交界处,瞬间里外缠。
61.大树根深固,推之稳如山。
叶梢易牵动,理通太极拳。
62.兵法称诡道,变化人难防。
虚实随时换,能柔亦能刚。
63.上引下进腿,插挡尤关键。
对方难侵入,中正莫离偏。
64.后发先手至,听劲意在先。
春风吹杨柳,枝条舞翩翩。
65.推车似推手,重心两腿间。
单足负体重,往往容易偏。
66.舟行长江上,江水掤行船。
起伏势平稳,动荡自安然。
67.尺半多用拳,半尺宜顶肘。
双方紧贴处,靠打最得手。
68.拳腿快如车,两肘若双仕。
对方犯九宫,靠打将帅击。
69.开裆贵在圆,其圆如拱桥。
尖裆腿直立,形状如三角。
70.裆尖勿因高,裆圆勿因宽。
双腿开口处,求圆莫求尖。
71.个小下塌快,高个下塌迟。
莫卑身材短,短小亦能习。
72.树高倒地慢,重心离地远。
人体亦如此,诸多因素掺。
73.上发掷屋顶,下打入地中。
远放透墙壁,近弹闪电惊。
74.搭手知恶善,劲路举手间。
放松出掤劲,弹之箭离弦。
75.尺桡有规律,出手应坐腕。
活动守范围,关节怕拧缠。
76.缠丝最省力,拧衣水挤出。
愚人用手压,平生未曾遇。
77.马踏尚残忍,牛踩痛难言。
马足靠重压,牛蹄有拧缠。
78.小小千斤顶,顶起万斤车。
螺旋自省力,四两千斤拨。
79.菜刀切肉易,全凭来回搓。
请君磨快刀,直下看如何
80.提纲挚领法,捆柴易背起。
乱木随处放,力大也难提。
81.推手根稳固,后腿斜顶柱。
脚尖如何摆,四十五度许。
82.捆绑球于架,掷球远击之,急飞动量大,却被反弹出。
83.能弹须架稳,击敌下盘牢。
双方相对峙,胜者腿功高。
84.太极有法则,下塌助发力。
推车用劲时,重心自下移。
85.力偶使物转,劲同方向反。
削球近此理,重心远能旋。
86.对手未出劲,截之萌芽里。
或待强弩末,反击须趁时。
87.掷砖持重心,旋转须侧偏。
握沿抛斗笠,持中难飞远。
88.骑车动却稳,静止难立支。
鞭抽陀螺转,歪倒缘停息。
89.花开众人赏,花谢有谁怜
观花悟哲理,花理尽通拳。
90.但见山林里,花瓣多朝上。
掤劲不易丢,手指应上扬。
91.刷锅正反旋,割麦顺逆缠。
出手螺丝拧,回收拉锯还。
92.庄稼高产者,生长时间长。
春耕夏日种,秋收冬季藏。
93.古时拳质朴,当今多花舞。
表演如流水,远离真面目。
94.发力后缓冲,亦可称转换。
犹如行草体,须有索带连。
95.式间少转换,行拳显直板。
表演少韵味,不似太极拳。
96.气吞山河势,万夫不挡勇。
身跨骏马背,奔腾万里程。
97.吞掴天网罩,秋霜肃百草。
意到神明处,飞鸟亦难逃。
98.丹田气不散,支撑满八面。
众人难推倒,太极神功显。
99.知有天在上,难得山能齐。
拳到神明处,太极归无极。
100.满园桃李树,春风不停歇。
太极逢盛世,美哉好时节
描写太极拳优美的句子
描写太极拳优美的句子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行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
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上下前后左右皆然。
——张三丰《太极拳经》
形容太极拳的句子
动作如行云流水身形如若水蛟龙有诗云:大道太极显神功腾挪闪展俱轻灵八面支撑守法度四方戏水舞游龙天人合一万事空松静自然养终生星垂天幕无穷阔月涌波光入禅境
求一段描写老人打太极拳的段落
壮的老人往场地中间一站,个地方仿佛都多了一股威严的气势,他似乎在摸着一个无形的球,仿佛与这风融为一体,变得轻柔温软,但又让人感觉里面潜藏着无限的力量,随时都有可能冲出来,轰出一声巨响。
他把双手往上提,整个人的精气神仿佛也因此升华,嘴角微微扬起,有些得意,却没有扬得太高。
老人的一只脚在地面划出一道清逸出尘的弧线,虽然看似很轻,但若是有人被踢到,必然要摔个大跟头。
太极个人表演,有快有慢结合,可以一个人表演吗~
7月11日是陕西省第十五届运动会倒计时400天的日子,宝鸡市体育馆内1500余名太极拳爱好者齐聚一堂,拉开了宝鸡市第五届全市健身大会的序幕。
当天,来自全市各县区及社区辅导站的45支代表队的1500余名选手相继登场,一展庄重而优雅的太极风采。
比赛中,各代表队、参赛选手认真遵守竞赛规程,个个精神抖擞,全情投入,一招一式刚柔相济、虚实结合、动如抽丝、气随意转,积极参与比赛,精彩表现博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展示出广大太极拳爱好者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经过裁判员的严格评判,角逐出比赛的团体名次和个人拳术、器械比赛的名次。
此外,比赛还评出了最佳组织奖和体育道德风尚奖。
太极,中国史上驰名的古武。
中国有六大太极拳流派:河北邯郸杨氏太极拳、武氏太极拳、河南焦作陈氏太极拳、北京吴氏太极拳、河北保定孙氏太极拳以及被国家文化部否认的新派太极拳。
其中,大多人以为陈氏太极拳为中国太极拳的最早雏形。
今天现场看到的表演有 拳、剑、扇、刀。
。
。
。
。
。
年龄大小也都不一, 看场上一位老师傅一摸胡须,手上接连变更,做出四两拨千斤之势,赫然一副仙风道骨。
太极健体,在这位老先生身上展示的酣畅淋漓。
说流派呢,大家可能不怎么懂,究竟大局部人都不怎么理睬这些所谓的门派之分。
但说到张三丰大家都应当有点觉醒了吧
没错,张三丰的道教和太极确切是有着千头万绪的接洽。
太极拳形架之源,与道教科仪踏罡步极其类似,其间“禹步”之术是中国古老的养生术,道教法术中的禹步,即为今天的八卦步、太极步的雏形。
太极拳实践,直接起源于道教思惟,道教继续和发展老庄道家思维,在重生贵生、尊道贵德主旨领导下,有一系列摄生修身炼己、以求永生久视的锤炼功法,集中且精当地体当初太极拳功法拳理上。
在太极拳中,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纤弱胜坚强”都来源于老庄哲学,故太极拳被称为“国粹”。
太极者,无极而生。
动之则分,静之则合。
意思就是:两心无私,静动联合,到达无所乱我心的境界。
这,就是太极的养性了。
100多年前,太极拳家在《十三势行功歌》中就有“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的提法。
太极拳经由长期传播,演化出很多流派。
学太极,到温县,享誉中外。
温县太极拳系“陈家沟,南冷架及赵堡架”三个支脉。
其中“南冷架”以其所蕴含的中国太极传统哲学文化的深邃,古风浓烈,架式的纯粹内家拳。
南冷架始终为嫡传功夫,在第四代嫡传南冷太极工夫巨匠秦毅风的改进修改了古传太极的复杂,使南冷太极更加凸起实战的作用。
南冷太极,发劲呼呼生风,招招有法,式式谨严,气血贯通,刚柔并济,堪称太极拳家族中最具古法韵味,遥接高风者,高屋建瓴。
太极,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亮点。
一种并非上位者才干接触到的健身活动以及延年之道。
始之于民,普之于民,行之于民。
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当之无愧。
据统计,目前宝鸡市常年坚持体育健身的人数已突破百万人,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4000多人,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育组织网络,做到了年有全国比赛、月有省级比赛、周有市级比赛、日有小型比赛,群众健身意识不断增强,健康素质逐步提高。
太极,既能健身,还能养性;易懂易练,还益寿延年。
练太极,人之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