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描写句子 > 描写横渡赣江的句子

描写横渡赣江的句子

时间:2016-04-16 21:52

请大家给我一些有关蓬莱仙岛描写的语句或诗句

岱山古称蓬莱仙岛. 岱山县地处浙江北部沿海舟山群岛中部,长江、钱塘江口外南端,杭州湾外缘,背靠沪、杭、甬大中城市,介于北纬30.7’-30.38’东经121.31’-123.17’之间。

东连公海;东南至黄大洋,连接舟山市普陀区海域;西南至灰鳖洋;南至灌门水道,与定海区海域相交;西至为灰鳖洋的七姊八妹岛,与平湖市、慈溪市海域交界;北至川湖列岛,与嵊泗县海域相邻。

  岱山县属北亚热带南缘海洋性季风气候,冬夏季长,春秋季短,无霜期长。

蓬莱仙岛,历史悠久,风光秀美。

清时,刘梦兰、陈文份等文人墨客曾在岛上尽兴漫游,唱和题咏,形成蓬莱十景:蒲门晓日、石壁残照、南浦归帆、石桥春涨、鱼山蜃楼、横街鱼市、 衢港渔灯、竹峙怒涛、白峰积雪、鹿栏睛沙。

  诗句:  宋 孔平仲 《寄常文》诗:“ 蓬莱阁 下花多少, 清旷亭 前水浅深。

”  。

唐 杜甫 《秋日寄题郑监湖上亭》诗之三:“暂阻 蓬莱阁 ,终为江海人。

”  唐 孟浩然 《初出关旅亭夜坐怀王大校书》诗:“永怀 蓬阁 友,寂寞滞 扬云 。

”  唐 杜甫 《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诗:“移官 蓬阁 后,谷贵殁潜夫。

”  希望对您有帮助

宋 孔平仲 《寄常文》诗:“ 蓬莱阁 下花多少, 清旷亭 前水浅深。

”  。

唐 杜甫 《秋日寄题郑监湖上亭》诗之三:“暂阻 蓬莱阁 ,终为江海人。

”  唐 孟浩然 《初出关旅亭夜坐怀王大校书》诗:“永怀 蓬阁 友,寂寞滞 扬云 。

”  唐 杜甫 《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诗:“移官 蓬阁 后,谷贵殁潜夫。

抗日战争在江西有哪些典型事迹

江西由于抗争中只有北部部地区被占领,我道在南昌有1次大。

  南昌会战是武汉会战后,中国军队抵御日本有限攻势的首次会战。

  武汉会战后,日本对驻中国日军的任务进行了划分,分区而治。

驻武汉地区的第11集团军实际上成为唯一的一支对中国进行野战攻击的部队,与中国湖南及其周围江西、广西地区扼守西南大后方的的中国政府主力部队形成对峙,并不断寻机攻击,企图以军事打击配合日本政府政治诱降的政略迫使重庆国民政府投降。

此后,在这一地区进行了数次大规模会战。

日军采取以攻为守、先发制人、各个击破的方针。

南昌会战,首当其冲。

  武汉会战后,中国在长江南北分别以第9、第5战区重兵武汉形成包围态势。

南昌地区的战略地位更显突出,既掩护联系第3、第9战区的战略运输线即浙赣铁路,又是中国方面集结重兵的战略基地,对日军构成重大威胁。

南昌还有飞机场,中国飞机经常前往轰炸日军长江中的军舰。

为此,日军积极准备进攻南昌。

  1939年2月时,中国已判断出日本对南昌的进攻企图,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三次指令第9战区向日军另一线南浔方向发动进攻以转移敌人的进攻方向,破坏日军的进攻部署,但是该战区一直以准备不周为由拖延进攻。

3月17日,日军抢先展开进攻。

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军在南昌地区展开激战。

然而,从3月17日到27日,中国守军10内便丢失了南昌,守军受到重大损失。

这既因为日本占有武器装备的优势,也是因为中方的一系列失误造成的。

此后,日军向西追击,于4月2日陷重镇高安。

中国军队退守。

此后日军由于兵力不足,停止追击,并从南昌地区撤走部分兵力,战场相对稳定下来。

  然而日军新胜之余,没有料到中国正在紧张酝酿旨在收复南昌的反攻,第3、第9战区协力展开春季攻势(也称4月攻势)。

4月21日,反攻正式展开,中国军队主力向南昌发动奇袭,一时打乱了敌军阵脚,连克南昌外围阵地。

25、26日相继推进到南昌城下。

然而由于另一路中国军队未能完成切断日军增援的任务,日军海军陆战队赶赴支援。

中国军队对日军展开将近一周的激烈进攻,但未能取得进展,5月1日,蒋介石限期必须攻下南昌。

为此,2日,中国军队发起第二轮猛烈的攻势,进一步向南昌逼近。

但此时已失去奇袭性质,只能进行攻坚战,在敌之坚守下,中国军队伤亡惨重,为此,5月9日,下令停止进攻。

而日军也未能进一步反攻。

南昌会战结束。

  南昌会战是正面战场进入相持阶段后中日军队的首次大战,也是武汉会战的自然延伸和以下一些列会战的前奏。

南昌失陷使得第3战区与大后方的联络陷于困境,军事补结只能依赖浙赣两省的公路线了,使东南各省未沦陷地区的处境更加困难。

  南昌会战给以后的作战也带来了深刻的经验教训。

中国官兵不怕牺牲、殊死作战的精神,体现了抗日的高昂意志。

反攻南昌虽未成功,但主动反攻的行动表露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战略指挥上有了某种进取意识。

同时,也暴露出国民党军队抗战的战略战术的弊端:一味打正规战、简单阵线防御缺少纵深的的阵地战,轻视运动战和游击战,这和优势装备的敌人抗衡当然要吃亏。

就此,中国共产党多次向国民党提出过意见和建议。

国名党也采纳了一部分,给以后的会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供稿)  ( 稿件来源: 中国网 )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3月至4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第9战区部队在江西省南昌地区对日军华中派遣军的防御战役。

南昌东依鄱阳湖,西傍赣江,它既掩护着联系第3、第9两个战区的浙赣铁路,又是威胁沿江日军的战略基地,而且还有中国的飞机场。

因此,日军占领武汉(参见武汉会战)之后,为巩固其占领地,维护长江中下游交通运输线,决定发动南昌会战。

日本华中派遣军为切断浙赣铁路(杭州至株洲),调集第6、第101、第106、第116师团,在海军和航空队一部配合下(兵力共计12万人),由第11军司令官冈村宁次指挥,以一部牵制中国鄂南湘北部队,主力于3月向南昌进攻。

中国第9战区代司令长官薛岳指挥所属部队10个军33个师计20万人展开防御。

17日,日军在其海军一部及航空队掩护下,在南浔路(南昌至九江)两侧向南昌发动进攻。

日军第116师闭一部从湖口乘50艘艇船横渡鄱阳湖,向修水南岸阵地东端吴城进攻。

中国军队第32军第141师第721团和预备第5师英勇抵抗,经巷战肉搏后,于23日夜弃守吴城,退守赤岸山二线阵地。

20日,日军第101师团一部向涂家埠进攻;第101师团一部及第106师团向永修、虬津市方面进攻。

日军在200门大炮火力掩护下,强渡修水河,一举突破守军阵地。

中国军队第32军之第142师、第79军之第76师和第49军之第105师与进犯之日军展开激战,伤亡惨重,被迫向后撤退。

21日,中国军队第19集团军急调第98师,第118师、预备第9师驰援南昌右翼守军,因雨后潦河水暴涨被阻。

24日,日军第101、第106师团攻陷万家埠、奉新,并向高安、安义前进,逼近南昌。

25日,中国军队第19集团军令第32军由修水南岸火速回守南昌;令第79军和第74军向高安西北、东北地区集结。

27日,日军渡过赣江后从北、西、南三面会攻南昌,守军第32军第141师与日军经过激烈巷战,伤亡甚重,于28日2时奉命撤离,南昌失守。

30日,中国军队第1集团军到来,与第74军、第49军一部在锦江南岸一起阻击日军,与日军形成相持。

在武宁方面,20日晨,日军第6师团主力由箬溪向武宁东北进犯中国守军第73、第8军阵地;21日,日军以一部由津口南渡修水,攻击第78军阵地。

中国守军顽强抗击,与日军激战至27日,中国军队第30集团军令第8军向南浔线日军后背瑞昌、德安等处攻击,策应南昌作战;第73军因伤亡过重,由第72军接替该军防地。

日军乘交防之机向第72军、第78军猛攻,突破守军阵地,迫使守军后撤。

29日,武宁失陷。

第30集团军撤至武宁以西地区与日军对峙。

日军攻占南昌后,以第101师团留守南昌,以第106师团置于南昌以西,并以一部沿湘赣公路西进追击,于4月2日攻陷重镇高安。

至此南昌会战即告结束。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中日军队的首次交锋,日军纠集重兵,先发制人,攻势极为猛烈。

中国守军奋勇抵抗,兵力损失达43000余人。

解放军感人的事迹

欧阳海  (1940年—1963年),舍身救列车的英雄。

湖南桂阳人。

1958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

他曾两次抢救溺水儿童,一次参加灭火,并救出一位老人。

曾三次荣立三等功。

196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3年11月18日,部队进行野营训练,走在炮连最后的一匹军马骤然受惊,窜上了轨道。

满载旅客的二八二次列车奔驰而来,眼看一场车翻人亡的事故就要发生。

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他毫不犹豫地冲到军马前,用尽全力把惊马推离了轨道。

列车和千余名旅客转危为安,他却身受重伤,经抢救无效,为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的生命安全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王 杰  (1942-1963),王杰烈士生前是驻某部工兵一连五班班长;1965年7月14日,在一次训练中为掩护民兵而英勇牺牲,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1963年8月27日,王杰所在部队奉命到河北抗洪救灾,一天夜里,上级命令他们到木料场去抢运木料。

场子被茫茫的洪水围困着,必须首先派一个尖兵探出一条安全的路来,大家才能顺利进场。

王杰同志抢先要求担负了这项战斗任务。

他在齐胸的水中探索前进,好几次掉进没过头顶的深坑。

在寻找进出口时,他腿上、手上被在水下的铁丝网划成道道血痕,但为了顺利完成抢运任务,他把这一切完全置之度外。

1965年7月帮助民兵训练爆破技术,是连里交给王杰同志和陈学义两人的一项任务。

7月14日上午,他们进行最后一项训练--地雷实爆,王杰让大家围成一圈,由他做示范动作。

突然,埋设炸药包的土层冒出了白烟。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王杰大喊一声“闪开”,便飞身而起,扑向炸药包(实爆训练用炸药包代替地雷)。

随着一声巨响,王杰倒在了血泊之中,在场的12名民兵和人武干部得救了,年仅23岁的王杰却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全国妇联先后发出通知,号召全国军民向王杰学习。

  刘英俊  (1945~1966) 生于,祖籍古城乡桥子村。

  1960年入长春市第十八中学读书。

1962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驻黑龙江佳木斯市某部重炮连任战士。

入伍后,他处处以雷锋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地为连队、为人民群众做好事,甘当无名英雄。

他工作积极,先后受到营、团6次奖励。

1966年3月15日早晨,他和战友们驾着3辆马拉炮车外出训练,在佳木斯公共汽车站附近,他驾的炮车辕马被汽车喇叭声所惊,突然  向人群冲去, 这时有6个儿童吓呆了,孩子们的生命受到严重威胁。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他把缰绳在胳膊上缠了几道,猛力一拉,使惊马前蹄腾空而起,紧接着他不顾自己生命危险,手撑辕杆,从 辕杆下面用双脚猛跺马的后腿,马突然倒下,车翻了, 6名儿童安然脱险。

他却被压在翻倒的车马底下,身负重伤。

由于伤势过重,抢救无效, 他光荣牺牲。

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追记一等功1次。

1966年7月14日,发出向他学习的通知。

同年7月28日,发表题为的社论,把学习活动推向全国。

为了永久纪念,吉林省将其家乡改名为长春市二道河子区英俊乡。

英雄的牺牲地佳木斯市 为纪念“人民的好儿子”刘英俊烈士牺牲30周年,1996年3月前,共青团佳木斯市委倡议,在烈士牺牲地建立,为刘英俊重塑雕像。

  蔡永祥  (1948—1966年),安徽肥东人,浙江省军区三支队三连战士。

1966年2月,蔡永祥参军来到六和塔下,当了一名守卫钱塘江大桥的哨兵。

1966年10月10日凌晨,蔡永祥守卫在钱塘江大桥上。

2时34分,由南昌开往北京的列车向大桥飞驰而来,蔡永祥突然发现离他40多米的铁轨上,横着一根大木头。

如果不排除这个险情,桥毁车翻、人员伤亡的惨祸就将发生。

司机虽然采取了紧急制动,但巨大的惯性使列车仍然轰隆隆地向前冲去。

在雪亮的车灯下,司机看到一位年轻的解放军战士向列车跑过来,他似乎对自己的安危毫无察觉,在即将过来的列车前拼命把大木头掀出了轨道……乘客、列车以及蔡永祥视为生命的钱塘江大桥安然无恙,而年仅18岁的蔡永祥,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吕祥璧  (1945-1967) 四川蓬溪人。

1966年入伍,生前系驻东海县白塔埠镇空军3578部队警卫连战士。

  吕祥璧在日记里写到:“人民需要我去死,我就会挺身而出”,“为人民牺牲就是我的光荣”。

他也是这样去做的。

1967年3月3日下午,吕祥璧为支援春耕生产,驾车到“八一”拖拉机修配厂拉油桶。

装车时,油桶撞击声惊了拉车的马。

惊马沿着通往白塔埠集市的公路狂奔,马车失去了控制,4名学生望着狂奔而来的马车惊慌失措,呆立路心,惨祸即将发生。

在此千钧一发之际,吕祥璧临危不惧,猛拉缰绳,使马车翻倒在路旁沟里。

4名学生安全脱险,吕祥璧却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那年他才22岁。

吕祥璧牺牲后,根据人民群众的强烈要求,英雄的遗体被安葬在他牺牲的地方。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党委追认吕祥璧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烈士,追记一等功,并作出向吕祥璧学习的决定。

解放军总政治部向全军发出号召:向吕祥璧同志学习。

  李文忠  (1942—1967) 山东潍县(今坊子区)沟西乡韩尔庄李家村人。

1960年应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后加 革命烈士李文忠  入中国共产党。

在六0一一部队某部六连历任班长、排长等职。

1967年8月,他随部队去19日带领某部四排奉命护送江西省蒋巷公社群众途中横渡赣江,从南昌市叶楼渡口过江。

当船行至江心时,突然遇险下沉,群众落入水中。

他带领战士奋不顾身抢救,先后救出群众50余人。

在抢救过程中,他一马当先,只身救出落水群众5名。

在他精疲力尽,面色苍白,站立不稳时,突然发现江中还有一人在挣扎,他挣脱了战友的阻拦,跃入激流中继续抢救,遇险群众得救了,他却被激流卷走,光荣地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1967年10月20日, 经主席批准, 中央军委发布命令,授予李文忠烈士“支左爱民模范”称号,授予某部四排“支左爱民模范排”称号。

1967年11月25日,中央军委在南昌市举行隆重命名大会。

后在李文忠的家乡修建烈士墓和纪念馆。

  李全洲  李全洲,湖北省应城市人,一九四六年出生,一九六四年入伍,中国共产党党员,生前系一军一师三团特务连工兵排工兵班付班长,先后七次完成艰险任务,五次以英勇献身精神抢救同志兄弟。

一九六八年三月二十日在山西省长治市执行销毁从不明真相的武斗群众手中收缴的武器弹药任务时,把安全让给战友,把危险留给自己,没想到的是这一次在操作中出现了意外,因导火索点燃后弹回,引燃了弹药堆上的易燃物,在那千钧一发的一瞬间为保护在场群众的生命,李全洲以自己血肉之躯扑向那着火点,试图拨除导火索消除灾患未果,李全洲壮烈牺牲了,只剩下帽子,帽徽和碎块。

献出了年仅22岁的年青生命,实现了自己“当兵为人民,永做毛主席的好战士”的遗愿。

1969年中央军委号召全军向李全洲同志学习。

  李全洲牺牲后被安葬在当时部队所在地的河南省安阳市,中央军委在武汉召开了授予李全洲“无限忠于毛主席的好党员”称号命名大会,全军广泛开展了学习英雄的热潮。

写山的诗词((除了十六字令三首)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水调歌头 游泳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