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大名著中的人物的外貌描写
1、风流婉转林黛玉大观园美女之TOP,无疑是黛玉。
我知道立即有人举手反对,因为林黛玉型美女在今日已不受欢迎,甚至书中也从未说过黛玉最美,倒是称赞宝钗“容貌丰美,人人都说黛玉不及”。
不过莫让作者骗了,红楼梦很多笔墨都是狡猾异常的。
书中凡描写黛玉之处,笔墨最是空灵,无不尽力模拟其“态”之美。
事实上,作者从来未把她的五官和身段一一写来。
即使是她刚出场亮相,用了一段铺排渲染(这种古典长篇的俗套,红楼梦中极少),给我们留下印象的始终只有她的眉眼。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即使这样的细笔描写,你也依旧不能明确黛玉的眉毛是小山眉还是新月眉,眼睛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
而这对黛玉的美似乎毫无影响。
贾府众人眼中看去:“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 对黛玉始终是一个“态度”,美而不明确的“态度”。
试想十九回静日玉生香,何等旖旎的一段文字,黛玉之一颦一笑,不是第一等美人如何使得
此类文字,书中太多,只能略举几处。
一是二十六回末,黛玉到怡红院吃了闭门羹,误解了宝玉:……也不顾苍苔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
原来这林黛玉秉绝代姿容,具稀世俊美,不期这一哭,那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鸟栖鸦一闻此声,俱忒楞楞飞起远避,不忍再听。
真是:花魂默默无情绪,鸟梦痴痴何处惊。
因有一首诗道:“颦儿才貌世应稀,独抱幽芳出绣闺。
呜咽一声犹未了,落花满地鸟惊飞。
”此不就是诗化了的“沉鱼落雁”吗
一是二十七回葬花。
葬花这一日是芒种节,也就是送花神的日子。
前面先勾染了一下气氛,远远拉开,缓缓写来,直到回末才有宝玉:……因低头看见许多凤仙石榴等各色落花。
锦重重的落了一地。
因叹道:“这是他心里生了气,也不收拾这花儿来了。
待我送了去,明儿再问着他。
”说着……便把那花兜了起来。
登山渡水,过树穿花,一直奔了那日同林黛玉葬桃花的去处来,将已到了花冢,犹未转过山坡,只听山坡那边有呜咽之声……听到黛玉泣诵葬花词,宝玉“不觉恸倒山坡之上”。
此节实兼写二人,虽无多一语及黛玉,但宝玉不觉恸倒于“花影不离身左右,鸟声只在耳东西”之处,正极写黛玉一哭之凄美。
又,第十六回,林如海死,黛玉奔丧回家,宝玉迎接,“心中品度黛玉,越发出落的超逸了。
”须知此时黛玉是一身重孝,通体素白,又在悲戚之中,何等可怜可爱。
雪芹也不明言,只用“超逸”两字,叫你自己想去就是。
然而要证明黛玉之美,不能单从宝玉眼睛里面看去。
他自然认为黛玉最美的。
那就换双眼睛来看看吧。
鲁迅先生有句妙语,说贾府的焦大定然不会爱上林妹妹。
其实不然,焦大们喜欢的美女类型只会是林妹妹而不会是林之孝家的。
那道理,就如《渴望》里面刘慧芳喜欢王沪生而不会喜欢宋大成一样。
换谁的眼睛呢
呆霸王薛蟠。
二十五回逢五鬼,宝玉凤姐忽然病倒,大观园中乱成一团。
……别人慌张自不必讲,独有薛蟠更比诸人忙到十分去:又恐薛姨妈被人挤倒,又恐薛宝钗被人瞧见,又恐香菱被人臊皮——知道贾珍等是在女人身上做功夫的。
因此忙的不堪。
忽一眼瞥见了林黛玉风流婉转,已酥倒在那里……这段文字,在程本中被尽数删去了。
大约程、高两位老先生觉得在紧要关头来游戏笔墨,太油滑了;又觉得猥亵,唐突了黛玉。
但,妙处恰在这。
好色的呆霸王,哪懂得什么性灵之美啊,可是只论皮相,他也能一眼认定黛玉好看。
黛玉是一等一的美女,还用说吗
风流婉转四个字,正可以形容黛玉。
又,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形容可卿“风流袅娜,又似黛玉”。
六十二回,探春谈及大家生日,说独独二月里没有。
袭人立即说:“二月十二是林姑娘,怎么没人
就只不是咱家的人。
”不要小看这一句话,包含了很多信息。
第一,探春精明能干,人人生日皆随口报出,独独遗漏了黛玉。
可见,黛玉来贾家多年,从来没有郑重庆贺过一次生日,否则探春不会没有印象。
和熙凤、宝钗贺生辰的文字参照一下,冷暖自知。
第二,袭人深恶黛玉,最怕她嫁给宝玉,内心排斥之情已在“不是咱家的人”一语中流露无遗。
黛玉纵然孤栖,也是贾府外孙,按当时标准,比宝钗与贾府的亲属关系还更近呢。
她住贾府,怎么也比宝钗更理所应当。
探春提到宝钗时都没感觉“不是咱家的人”,袭人却恶毒地特别指出这一点。
第三,这是书中唯一一次指明黛玉生日。
农历二月十二日,乃是花朝节——百花之神的生日。
有人很困惑为什么安排袭人和黛玉同生日。
其实,袭人姓花。
让她和黛玉同生日,就是为了提示花朝节。
作者心目之中,大观园的百花之神,正是黛玉啊。
又,潇湘馆,宝玉本题作“有凤来仪”,是“颂圣”,指元春省亲的。
元春为了低调,赐名潇湘馆。
门前翠竹竿竿,凤尾森森,龙吟细细,黛玉居于此间,不是把黛玉比作凤凰么
黛玉号“潇湘妃子”,又是把黛玉比拟于娥、英这对神女。
总之,作者明里不说黛玉最美,甚至还挑剔黛玉不够美,暗地里却把一切最美丽的字眼,奉献在她身上。
他描写黛玉实在煞费苦心,又要骗人上当,又怕人上当。
现代人比较功利,喜欢宝钗大约是远胜过黛玉。
但是红楼梦问世后,早先一百多年间,读者受骗上当的却不多,推崇黛玉的还是远远多于宝钗。
2、名士风流史湘云湘云是红楼中呼声甚高的人物。
自此书面世以来,一直深受读者喜爱,在很多读者心目中,甚至超过“双峰并立,二水分流”的宝钗和黛玉。
原因很简单,黛玉多思,宝钗多谋,都属于“比较麻烦”的女孩子,和她们相处久了,不免累得慌。
而“憨”湘云呢,磊落豁达,胸无城府,最易相与,自然受欢迎。
湘云出场甚是仓促,甚至没有好好交待一下她的来历。
我们只知道她是史鼎的侄女,贾母的侄孙女。
虽然家世显赫,却业已式微;更兼父母双亡,寄人篱下。
书中对湘云外貌亦不刻画五官而重其神采。
湘云年龄甚小。
书中对她第一次外形的描写,却是在床上。
……只见他姊妹两个尚卧在衾内。
那林黛玉严严密密裹着一幅杏子红绫被,安稳合目而睡。
那史湘云却一把青丝拖于枕畔,被只齐胸,一弯雪白的膀子撂于被外,又带着两个金镯子。
宝玉见了,叹道:“睡觉还是不老实
回来风吹了,又嚷肩窝疼了。
”一面说,一面轻轻的替他盖上……书中此类“床上镜头”,每令人忍俊不禁。
盖场景极诱惑,而小说人物和读者却丝毫不察,因笔墨极天真的缘故。
比如宝玉闯入闺房,本礼法所禁。
双美共卧,湘云的姿态实是撩人,但是宝玉偏偏一毫意淫也无。
湘云“一弯雪白的膀子”只有淘气的意味,没有性的意味,比较宝钗的“雪白的膀子”大是不同。
由此可知湘云的皮肤很白。
但彼时贵族小姐大抵如此,也不算特出。
让读者感受湘云之美貌的则是六十二回醉卧芍药裀:……只见一个小丫头笑嘻嘻的走来:“姑娘们快瞧云姑娘去,吃醉了图凉快,在山子后头一块青板石凳上睡着了。
”众人听说,都笑道:“快别吵嚷。
”说着,都走来看时,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蜂蝶闹嚷嚷的围着他,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
众人看了,又是爱,又是笑,忙上来推唤挽扶……这时候,湘云嘴里还一边迷迷糊糊喊着酒令呢
有这幅动人的花间沉醉图,湘云形象顿时鲜明起来。
王蒙大赞这是书中极成功之描写,称湘云为“自然之子”。
六十三回寿怡红,湘云抽到的花签是海棠,上书“只恐夜深花睡去”,又借黛玉之口说:“夜深二字,改石凉二字。
”提醒回顾前文,正把湘云比成“香梦沉酣”的海棠花。
其姿容之盛,仪态之美,堪与黛玉宝钗颉颃。
无怪作者安排她在咏白海棠诗时后来居上,白海棠本就是她精神之写照。
湘云最喜欢扮假小子。
贾母曾错认湘云为宝玉。
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参照画之意境,细加雕琢,笔墨可谓豪华到奢侈,总写群艳,中间最突出的正是湘云:……黛玉换上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红羽纱面白狐狸里的鹤氅,束一条青金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头上罩了雪帽。
二人一齐踏雪行来。
只见众姊妹都在那边,都是一色大红猩猩毡与羽毛缎斗篷,独李纨穿一件青哆罗呢对襟褂子,薛宝钗穿一件莲青斗纹锦上添花洋线番绒丝的鹤氅;邢岫烟仍是家常旧衣,并无避雪之衣。
一时史湘云来了,穿着贾母与他的一件貂鼠脑袋面子大毛黑灰鼠里子里外发烧大褂子,头上带着一顶挖云鹅黄片金里大红猩猩毡昭君套,又围着大貂鼠风领。
黛玉先笑道:“你们瞧瞧,孙行者来了。
他一般的也拿着雪褂子,故意装出个小骚达子来。
”湘云笑道:“你们瞧我里头打扮的。
”一面说,一面脱了褂子。
只见他里头穿着一件半新的靠色三镶领袖秋香色盘金五色绣龙窄裉小袖掩衿银鼠短袄,里面短短的一件水红装缎狐肷褶子,腰里紧紧束着一条蝴蝶结子长穗五色宫绦,脚下也穿着鹿皮小靴,越显的蜂腰猿背,鹤势螂形。
众人都笑道:“偏他只爱打扮成个小子的样儿,原比他打扮女儿更俏丽了些。
”……“蜂腰猿背,鹤势螂形”,就是个子高挑,四肢修长,宽肩细腰,正是今日时装模特儿之标准身段。
配上那一身别致亮丽的行头,立于雪地之中,湘云之娇俏,可称第一。
湘云和宝玉吃鹿肉,黛玉嘲笑他们,湘云冷笑道:“你知道什么
‘是真名士自风流’ ,你们都是假清高,最可厌的。
我们这会子腥膻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
”作者着力刻画的,正是湘云这种“名士”的派头,于放旷不羁之中,显其妩媚风流。
红楼梦中的审美倾向,是向着《世说新语》的时代回归。
书中理想人物的身上,莫不体现着对晋人风神的追随。
这是对在登峰造极的专制压抑之下趋于破散的人格之美的一种呼唤。
但,我对湘云并非特别的喜爱,原因却也在此。
湘云身上模拟的意味太重了,那种名士派头和她的稚气不能水乳交融,可信可亲的程度反而降低。
我觉得湘云的形象是越来越有生命力的,在凹晶馆联诗一回开始饱满绽放。
可惜也就到了尽头,后四十回她的形象必然会再有一个提升,可惜我们永远都看不到了。
续书给我们的,只是一个苍白模糊的影子。
脂批透露,大观园诸人的生活原型,以湘云最美,黛玉的原型反而比较普通。
这一点特别有意思。
书中宝玉和黛玉的形象成型最晚,因为寄托着作者的爱和理想,离原型反而是最远的。
又,很多探佚派学者都认为后四十回原稿中湘云嫁宝玉,最后又分开了。
我觉得这不是没有可能的。
从前八十回看,宝玉和湘云之间,友爱甚笃,然而最没有情爱成分;宝玉对宝钗的肉体颇有艳羡之情,湘云对于他却丝毫不存欲的吸引,这从第二十一回就可以看出来。
他们之间纯是好兄弟好朋友的关系。
然而造化弄人,贾府事败之后,颠沛流离的宝玉和湘云,偶然相遇,于无可奈何之下互相取暖,又终于被离散,实在是第一等苍凉文字。
我不怀疑雪芹生花妙笔会写出这样情节,但是我对学者们用所谓“旧时真本红楼梦”的孤证,或是从书中找到某些文字,硬是附会为湘云嫁宝玉的伏笔,却是嗤之以鼻的。
3、文采精华贾探春第三回,林黛玉进荣国府,见到了三个姊妹,书中虽未明言,但是谁都能判定写的各是哪一个。
其中“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的,不是探春又是谁
。
六十五回,兴儿嘴里透露出来的消息,探春浑名“玫瑰花”,“又红又香,无人不爱,只是有刺扎手”,又云“老鸹窝里出凤凰”。
话虽粗俗,却也可见探春之美是举家公认的。
以今日之流行审美,探春的鸭蛋脸和窄肩膀有点过时,但是高挑纤秀,细腰长眉,却是现代女孩子都梦寐以求的。
至于一双俊眼,是怎么样一个俊法,就要你自己想象了。
王观词云:“水是眼波横”,“媚”成分的多,“俊”的成分少。
而探春之“顾盼神飞”,流露出来的是一种自信果敢之气。
探春和凤姐身上有着这个没落贵族之家最缺乏的生命力,一种“豹子的精神”。
但探春比凤姐更美的是,腹有诗书气自华。
试想海棠社结社缘起,她写给宝玉的那封信,可不就深得晋人风流。
探春之气质极似谢道蕴,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精髓,能养育得出几个谢道蕴呢
“文采精华,见之忘俗”,是探春的确评。
脂批说贾府事败之日,“此人若在,诸子孙当不至流离也。
”这个评语非同小可,试想,在树倒猢狲散之际,寄望于一个闺中女子来使子孙免于零落,批书人和作者对她是何等赞赏。
探春心志高远,无奈,她生错了时代。
她的花签诗是“瑶池仙品”的杏花,诗曰“日边红杏倚云栽”,又说“得此签者必得贵婿。
”很多研究者指出,探春的结局是远嫁海外,甚至成为某藩王的王妃。
她曾经哀叹:“但凡我是个男人,早就走出去了。
”最后,她是走出了这个叫她彻底失望的家,但是,走,能走到哪去呢
还不是只能走进另一个男人的庇护之下,只留得一曲凄凄惨惨的《分骨肉》,叫人不胜唏嘘。
今日探春一定酷似亦舒笔下她自己最欣赏的那类女主人公。
年轻貌美,却不以美貌为食,坐镇中环豪华办公室,叱咤风云,业绩超然,同行男士闻之色变;品味一流,穿着奢华却低调,假期飞巴黎对她们已算是老土……只是今日之探春也和当年之探春一样难脱尴尬境地,无他,太过优秀了,没有男人配得起她们。
不屑攀附豪门,又不能屈就寒士,同阶级的男人则庸俗无趣。
只好高贵而落寞的微笑着,等待天降奇缘来打开她们的心扉。
好在她们很懂得爱护自己,永远青春不老,靓丽如昔,和狐媚子的歌后影星一起托起城市的光彩。
名著,小说的人物姓名、出处、语言、动作、外貌、细节、的描写
【格列佛】和鲁滨逊一样,是一个天生喜欢冒险,不甘寂寞与无聊的人。
他记忆力很强,善于学习和观察,善于思考,有独特的思维,性情朴实温和,对人态度友好,举止善良,容易与人交往,知恩图报,有君子之风,愿意帮助朋友,为了朋友他甘愿冒生命危险,也会随时准备抗击一切对朋友不利的人。
同时他聪明机智,有胆识,处事圆滑合理,说话巧妙伶俐,做事坚决果断,能够见机行事,抓住一切机会追求自由,有着极强的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够成功。
他为人坦率,爱国,也十分姑息自己的面子,对敌视他的人充满了仇恨、厌恶与鄙视,但敬重高尚的人、知识丰富的学者。
总的来说他是一个具有质疑精神,酷爱真理,有忍耐力的游者。
他在游历之中,洞察到社会现实的日趋堕落,得出英国社会并不文明的结论。
格列佛的形象,是作者思想的体现者。
作者将自己的种种美德赋予笔下的人物,格列佛不计较个人的得失,而对别人关怀备至。
格列佛是个正面的理想的人物。
他总是坦率地叙述自己的弱点和错误,而对自己的优点则只字不提。
他谦逊好学,努力用新眼光去认识新的现实。
他从不自暴自弃,纵使将他当作玩物到各地供人观赏,仍泰然自若,保持自身的尊严,以平等的姿态与大人国的国王交谈。
他勇于帮助小人国抵抗外族入侵,但断然拒绝为小人国国王的侵略扩张政策效劳。
风流婉转林黛玉大观园美女之TOP,无疑是黛玉。
我知道立即有人举手反对,因为林黛玉型美女在今日已不受欢迎,甚至书中也从未说过黛玉最美,倒是称赞宝钗“容貌丰美,人人都说黛玉不及”。
不过莫让作者骗了,红楼梦很多笔墨都是狡猾异常的。
书中凡描写黛玉之处,笔墨最是空灵,无不尽力模拟其“态”之美。
事实上,作者从来未把她的五官和身段一一写来。
即使是她刚出场亮相,用了一段铺排渲染(这种古典长篇的俗套,红楼梦中极少),给我们留下印象的始终只有她的眉眼。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即使这样的细笔描写,你也依旧不能明确黛玉的眉毛是小山眉还是新月眉,眼睛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
而这对黛玉的美似乎毫无影响。
贾府众人眼中看去:“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 对黛玉始终是一个“态度”,美而不明确的“态度”。
试想十九回静日玉生香,何等旖旎的一段文字,黛玉之一颦一笑,不是第一等美人如何使得
此类文字,书中太多,只能略举几处。
一是二十六回末,黛玉到怡红院吃了闭门羹,误解了宝玉:……也不顾苍苔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
原来这林黛玉秉绝代姿容,具稀世俊美,不期这一哭,那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鸟栖鸦一闻此声,俱忒楞楞飞起远避,不忍再听。
真是:花魂默默无情绪,鸟梦痴痴何处惊。
因有一首诗道:“颦儿才貌世应稀,独抱幽芳出绣闺。
呜咽一声犹未了,落花满地鸟惊飞。
”此不就是诗化了的“沉鱼落雁”吗
一是二十七回葬花。
葬花这一日是芒种节,也就是送花神的日子。
前面先勾染了一下气氛,远远拉开,缓缓写来,直到回末才有宝玉:……因低头看见许多凤仙石榴等各色落花。
锦重重的落了一地。
因叹道:“这是他心里生了气,也不收拾这花儿来了。
待我送了去,明儿再问着他。
”说着……便把那花兜了起来。
登山渡水,过树穿花,一直奔了那日同林黛玉葬桃花的去处来,将已到了花冢,犹未转过山坡,只听山坡那边有呜咽之声……听到黛玉泣诵葬花词,宝玉“不觉恸倒山坡之上”。
此节实兼写二人,虽无多一语及黛玉,但宝玉不觉恸倒于“花影不离身左右,鸟声只在耳东西”之处,正极写黛玉一哭之凄美。
又,第十六回,林如海死,黛玉奔丧回家,宝玉迎接,“心中品度黛玉,越发出落的超逸了。
”须知此时黛玉是一身重孝,通体素白,又在悲戚之中,何等可怜可爱。
雪芹也不明言,只用“超逸”两字,叫你自己想去就是。
然而要证明黛玉之美,不能单从宝玉眼睛里面看去。
他自然认为黛玉最美的。
那就换双眼睛来看看吧。
鲁迅先生有句妙语,说贾府的焦大定然不会爱上林妹妹。
其实不然,焦大们喜欢的美女类型只会是林妹妹而不会是林之孝家的。
那道理,就如《渴望》里面刘慧芳喜欢王沪生而不会喜欢宋大成一样。
换谁的眼睛呢
呆霸王薛蟠。
二十五回逢五鬼,宝玉凤姐忽然病倒,大观园中乱成一团。
……别人慌张自不必讲,独有薛蟠更比诸人忙到十分去:又恐薛姨妈被人挤倒,又恐薛宝钗被人瞧见,又恐香菱被人臊皮——知道贾珍等是在女人身上做功夫的。
因此忙的不堪。
忽一眼瞥见了林黛玉风流婉转,已酥倒在那里……这段文字,在程本中被尽数删去了。
大约程、高两位老先生觉得在紧要关头来游戏笔墨,太油滑了;又觉得猥亵,唐突了黛玉。
但,妙处恰在这。
好色的呆霸王,哪懂得什么性灵之美啊,可是只论皮相,他也能一眼认定黛玉好看。
黛玉是一等一的美女,还用说吗
风流婉转四个字,正可以形容黛玉。
又,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形容可卿“风流袅娜,又似黛玉”。
六十二回,探春谈及大家生日,说独独二月里没有。
袭人立即说:“二月十二是林姑娘,怎么没人
就只不是咱家的人。
”不要小看这一句话,包含了很多信息。
第一,探春精明能干,人人生日皆随口报出,独独遗漏了黛玉。
可见,黛玉来贾家多年,从来没有郑重庆贺过一次生日,否则探春不会没有印象。
和熙凤、宝钗贺生辰的文字参照一下,冷暖自知。
第二,袭人深恶黛玉,最怕她嫁给宝玉,内心排斥之情已在“不是咱家的人”一语中流露无遗。
黛玉纵然孤栖,也是贾府外孙,按当时标准,比宝钗与贾府的亲属关系还更近呢。
她住贾府,怎么也比宝钗更理所应当。
探春提到宝钗时都没感觉“不是咱家的人”,袭人却恶毒地特别指出这一点。
第三,这是书中唯一一次指明黛玉生日。
农历二月十二日,乃是花朝节——百花之神的生日。
有人很困惑为什么安排袭人和黛玉同生日。
其实,袭人姓花。
让她和黛玉同生日,就是为了提示花朝节。
作者心目之中,大观园的百花之神,正是黛玉啊。
又,潇湘馆,宝玉本题作“有凤来仪”,是“颂圣”,指元春省亲的。
元春为了低调,赐名潇湘馆。
门前翠竹竿竿,凤尾森森,龙吟细细,黛玉居于此间,不是把黛玉比作凤凰么
黛玉号“潇湘妃子”,又是把黛玉比拟于娥、英这对神女。
总之,作者明里不说黛玉最美,甚至还挑剔黛玉不够美,暗地里却把一切最美丽的字眼,奉献在她身上。
他描写黛玉实在煞费苦心,又要骗人上当,又怕人上当。
现代人比较功利,喜欢宝钗大约是远胜过黛玉。
但是红楼梦问世后,早先一百多年间,读者受骗上当的却不多,推崇黛玉的还是远远多于宝钗。
名士风流史湘云湘云是红楼中呼声甚高的人物。
自此书面世以来,一直深受读者喜爱,在很多读者心目中,甚至超过“双峰并立,二水分流”的宝钗和黛玉。
原因很简单,黛玉多思,宝钗多谋,都属于“比较麻烦”的女孩子,和她们相处久了,不免累得慌。
而“憨”湘云呢,磊落豁达,胸无城府,最易相与,自然受欢迎。
湘云出场甚是仓促,甚至没有好好交待一下她的来历。
我们只知道她是史鼎的侄女,贾母的侄孙女。
虽然家世显赫,却业已式微;更兼父母双亡,寄人篱下。
书中对湘云外貌亦不刻画五官而重其神采。
湘云年龄甚小。
书中对她第一次外形的描写,却是在床上。
……只见他姊妹两个尚卧在衾内。
那林黛玉严严密密裹着一幅杏子红绫被,安稳合目而睡。
那史湘云却一把青丝拖于枕畔,被只齐胸,一弯雪白的膀子撂于被外,又带着两个金镯子。
宝玉见了,叹道:“睡觉还是不老实
回来风吹了,又嚷肩窝疼了。
”一面说,一面轻轻的替他盖上……书中此类“床上镜头”,每令人忍俊不禁。
盖场景极诱惑,而小说人物和读者却丝毫不察,因笔墨极天真的缘故。
比如宝玉闯入闺房,本礼法所禁。
双美共卧,湘云的姿态实是撩人,但是宝玉偏偏一毫意淫也无。
湘云“一弯雪白的膀子”只有淘气的意味,没有性的意味,比较宝钗的“雪白的膀子”大是不同。
由此可知湘云的皮肤很白。
但彼时贵族小姐大抵如此,也不算特出。
让读者感受湘云之美貌的则是六十二回醉卧芍药裀:……只见一个小丫头笑嘻嘻的走来:“姑娘们快瞧云姑娘去,吃醉了图凉快,在山子后头一块青板石凳上睡着了。
”众人听说,都笑道:“快别吵嚷。
”说着,都走来看时,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蜂蝶闹嚷嚷的围着他,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
众人看了,又是爱,又是笑,忙上来推唤挽扶……这时候,湘云嘴里还一边迷迷糊糊喊着酒令呢
有这幅动人的花间沉醉图,湘云形象顿时鲜明起来。
王蒙大赞这是书中极成功之描写,称湘云为“自然之子”。
六十三回寿怡红,湘云抽到的花签是海棠,上书“只恐夜深花睡去”,又借黛玉之口说:“夜深二字,改石凉二字。
”提醒回顾前文,正把湘云比成“香梦沉酣”的海棠花。
其姿容之盛,仪态之美,堪与黛玉宝钗颉颃。
无怪作者安排她在咏白海棠诗时后来居上,白海棠本就是她精神之写照。
湘云最喜欢扮假小子。
贾母曾错认湘云为宝玉。
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参照画之意境,细加雕琢,笔墨可谓豪华到奢侈,总写群艳,中间最突出的正是湘云:……黛玉换上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红羽纱面白狐狸里的鹤氅,束一条青金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头上罩了雪帽。
二人一齐踏雪行来。
只见众姊妹都在那边,都是一色大红猩猩毡与羽毛缎斗篷,独李纨穿一件青哆罗呢对襟褂子,薛宝钗穿一件莲青斗纹锦上添花洋线番绒丝的鹤氅;邢岫烟仍是家常旧衣,并无避雪之衣。
一时史湘云来了,穿着贾母与他的一件貂鼠脑袋面子大毛黑灰鼠里子里外发烧大褂子,头上带着一顶挖云鹅黄片金里大红猩猩毡昭君套,又围着大貂鼠风领。
黛玉先笑道:“你们瞧瞧,孙行者来了。
他一般的也拿着雪褂子,故意装出个小骚达子来。
”湘云笑道:“你们瞧我里头打扮的。
”一面说,一面脱了褂子。
只见他里头穿着一件半新的靠色三镶领袖秋香色盘金五色绣龙窄裉小袖掩衿银鼠短袄,里面短短的一件水红装缎狐肷褶子,腰里紧紧束着一条蝴蝶结子长穗五色宫绦,脚下也穿着鹿皮小靴,越显的蜂腰猿背,鹤势螂形。
众人都笑道:“偏他只爱打扮成个小子的样儿,原比他打扮女儿更俏丽了些。
”……“蜂腰猿背,鹤势螂形”,就是个子高挑,四肢修长,宽肩细腰,正是今日时装模特儿之标准身段。
配上那一身别致亮丽的行头,立于雪地之中,湘云之娇俏,可称第一。
湘云和宝玉吃鹿肉,黛玉嘲笑他们,湘云冷笑道:“你知道什么
‘是真名士自风流’ ,你们都是假清高,最可厌的。
我们这会子腥膻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
”作者着力刻画的,正是湘云这种“名士”的派头,于放旷不羁之中,显其妩媚风流。
红楼梦中的审美倾向,是向着《世说新语》的时代回归。
书中理想人物的身上,莫不体现着对晋人风神的追随。
这是对在登峰造极的专制压抑之下趋于破散的人格之美的一种呼唤。
但,我对湘云并非特别的喜爱,原因却也在此。
湘云身上模拟的意味太重了,那种名士派头和她的稚气不能水乳交融,可信可亲的程度反而降低。
我觉得湘云的形象是越来越有生命力的,在凹晶馆联诗一回开始饱满绽放。
可惜也就到了尽头,后四十回她的形象必然会再有一个提升,可惜我们永远都看不到了。
续书给我们的,只是一个苍白模糊的影子。
脂批透露,大观园诸人的生活原型,以湘云最美,黛玉的原型反而比较普通。
这一点特别有意思。
书中宝玉和黛玉的形象成型最晚,因为寄托着作者的爱和理想,离原型反而是最远的。
又,很多探佚派学者都认为后四十回原稿中湘云嫁宝玉,最后又分开了。
我觉得这不是没有可能的。
从前八十回看,宝玉和湘云之间,友爱甚笃,然而最没有情爱成分;宝玉对宝钗的肉体颇有艳羡之情,湘云对于他却丝毫不存欲的吸引,这从第二十一回就可以看出来。
他们之间纯是好兄弟好朋友的关系。
然而造化弄人,贾府事败之后,颠沛流离的宝玉和湘云,偶然相遇,于无可奈何之下互相取暖,又终于被离散,实在是第一等苍凉文字。
我不怀疑雪芹生花妙笔会写出这样情节,但是我对学者们用所谓“旧时真本红楼梦”的孤证,或是从书中找到某些文字,硬是附会为湘云嫁宝玉的伏笔,却是嗤之以鼻的。
、文采精华贾探春第三回,林黛玉进荣国府,见到了三个姊妹,书中虽未明言,但是谁都能判定写的各是哪一个。
其中“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的,不是探春又是谁
。
六十五回,兴儿嘴里透露出来的消息,探春浑名“玫瑰花”,“又红又香,无人不爱,只是有刺扎手”,又云“老鸹窝里出凤凰”。
话虽粗俗,却也可见探春之美是举家公认的。
以今日之流行审美,探春的鸭蛋脸和窄肩膀有点过时,但是高挑纤秀,细腰长眉,却是现代女孩子都梦寐以求的。
至于一双俊眼,是怎么样一个俊法,就要你自己想象了。
王观词云:“水是眼波横”,“媚”成分的多,“俊”的成分少。
而探春之“顾盼神飞”,流露出来的是一种自信果敢之气。
探春和凤姐身上有着这个没落贵族之家最缺乏的生命力,一种“豹子的精神”。
但探春比凤姐更美的是,腹有诗书气自华。
试想海棠社结社缘起,她写给宝玉的那封信,可不就深得晋人风流。
探春之气质极似谢道蕴,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精髓,能养育得出几个谢道蕴呢
“文采精华,见之忘俗”,是探春的确评。
脂批说贾府事败之日,“此人若在,诸子孙当不至流离也。
”这个评语非同小可,试想,在树倒猢狲散之际,寄望于一个闺中女子来使子孙免于零落,批书人和作者对她是何等赞赏。
探春心志高远,无奈,她生错了时代。
她的花签诗是“瑶池仙品”的杏花,诗曰“日边红杏倚云栽”,又说“得此签者必得贵婿。
”很多研究者指出,探春的结局是远嫁海外,甚至成为某藩王的王妃。
她曾经哀叹:“但凡我是个男人,早就走出去了。
”最后,她是走出了这个叫她彻底失望的家,但是,走,能走到哪去呢
还不是只能走进另一个男人的庇护之下,只留得一曲凄凄惨惨的《分骨肉》,叫人不胜唏嘘。
今日探春一定酷似亦舒笔下她自己最欣赏的那类女主人公。
年轻貌美,却不以美貌为食,坐镇中环豪华办公室,叱咤风云,业绩超然,同行男士闻之色变;品味一流,穿着奢华却低调,假期飞巴黎对她们已算是老土……只是今日之探春也和当年之探春一样难脱尴尬境地,无他,太过优秀了,没有男人配得起她们。
不屑攀附豪门,又不能屈就寒士,同阶级的男人则庸俗无趣。
只好高贵而落寞的微笑着,等待天降奇缘来打开她们的心扉。
好在她们很懂得爱护自己,永远青春不老,靓丽如昔,和狐媚子的歌后影星一起托起城市的光彩。
、《复活》玛丝洛娃:这个女人脚穿麻布袜,外套囚犯穿的棉鞋,头上扎着一块白头巾,显然有意让几绺乌黑的鬈发从头巾里露出来。
她的脸色异常苍白,仿佛储存在地窖里的土豆的新芽。
那是长期坐牢的人的通病。
她那双短而阔的手和从囚袍宽大领口里露出来的丰满脖子,也是那样苍白。
她那双眼睛,在苍白无光的脸庞衬托下,显得格外乌黑发亮,虽然有点浮肿,但十分灵活。
其中一只眼睛稍微有点斜视。
她挺直身子站着,丰满的胸部高高地隆起。
她来到走廊里,微微仰起头,盯住看守长的眼睛,现出一副唯命是从的样子。
看守长刚要关门,一个没戴头巾的白发老太婆,从牢房里探出她那张严厉、苍白而满是皱纹的脸来。
老太婆对玛丝洛娃说了几句话。
看守长就对着老太婆的脑袋推上牢门,把她们隔开了。
牢房里响起了女人的哄笑声。
玛丝洛娃也微微一笑,向牢门上装有铁栅的小窗洞转过脸去。
老太婆在里面凑近窗洞,哑着嗓子说:“千万别跟他们多罗唆,咬定了别改日,就行了。
”“只要有个结局就行,不会比现在更糟的,”玛丝洛娃晃了晃脑袋,说。
巴黎圣母院》伽西莫多:果然,这时从花瓣格子窗的圆洞伸出来的那个怪相,光彩夺目,妙不可言。
狂欢激发了民众的各种想象力,什么才算是最理想的怪诞面相,他们心目中都有个谱,可是至今从窗洞钻出来的那些五角形、六角形、不规则形状的面相,都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此时突然出现了一个奇妙无比的丑相,把全场观众都看得眼花缭乱,一举夺魁是十拿九稳的了。
科珀诺尔君亲自鼓掌喝彩;克洛潘·特鲁伊甫参加了比赛,他那张脸可以说有多丑就有多丑,也只好甘拜下风。
我们也是自愧不如。
我们并不想在这里向看官描述那个四面体的鼻子,那张马蹄形的嘴巴,那只被茅草似的棕色眉毛所堵塞的细小左眼,那只完全被一个大瘤所遮盖的右眼,那上下两排残缺不全、宛如城堡垛子似的乱七八糟的牙齿,那沾满浆渣、上面露着一颗象牙般大门牙的嘴唇,那像开叉似的下巴,特别是笼罩着这一切的那种表情,狡黠、惊愕、忧伤兼备。
如可能,请诸位看官把这一切综合起来想一想吧
全场一致欢呼。
大家急忙向小教堂涌去,有人把这位真福的狂人教皇高举着抬了出来。
这时,大家一看,惊讶得无以复加,叹为观止:原来这副怪相竟然是他的真面目
更恰当地说,他整个人就是一副怪相。
一个大脑袋,红棕色头发竖起;两个肩膀之间耸着一个偌大的驼背,与其相 对应的是前面鸡胸隆凸;大腿与小腿,七扭八歪,不成个架势,两腿之间只有膝盖才能勉强并拢,从正面看去,活像两把月牙形的大镰刀,只有刀把接合在一起;宽大的脚板,巨大无比的手掌;而且,这样一个畸形的身躯,却有着一种难以描状的可怕体态:精力充沛,矫健敏捷,勇气非凡。
力与美,均来自和谐,这是永恒的法则使然,但这是例外,例外得离奇
这就是狂人们刚刚选中的教皇
描写人生气的句子
.他在胸中翻腾,如同压力过马上就要爆炸的锅炉一样。
2.他愤怒的脸扭暴怒的狮子:温文尔了的面庞,燃起火来隔外地可怖,如同优雅的猫忽然尖叫着露出尖利的牙。
不错!就是你错了,不然他的温柔哪里去了;就是你错了!不然他如何燃烧着,引燃着周身的空气,惊人的安静,却让空气怒吼着撕扯你的心跳。
3.他愤怒到了极点,那两颗金鱼眼气得快要掉下来. 4.只见老师一语不发,把书本“啪”地一下拍到了桌上,顿时全班同学都吓了一跳,再也没有谁敢讲话了,教室里顿时静的连针落到地上也能听得
5.他没有说话,只是用眼睛严厉地瞪着我们,那眼神像要射出火花一般
有的同学羞愧地低下了头,不敢看她。
6。
我悄悄地瞥见她,她的气还是没消,皱着眉头急促地呼吸着教室里打得乌烟瘴气。
7.他气咻咻地站在门口,他头上冒着热气,鼻子尖上缀着几颗亮晶晶的汗珠,眉毛怒气冲冲地向上挑着,嘴却向下咧着。
8.我感到自己的眼睛似乎在向外冒水,要不是当着那么多同学的面,我真会狠狠扇她一记耳光.9.他在一昼夜里积压的怒气如火山一样爆发了.10.他牙齿咬得格格作响,眼里闪着一股无法遏制的怒火,好似一头被激怒的狮子.11.他怒不可遏地吼叫着,这声音像沉雷一样滚动着,传得很远很远.12.看着这景象,愤怒的人群如同涨满河槽的洪水,突然崩开了堤口,咆哮着,势不可挡地涌进了大厅.13.竟然考出这样的成绩,看得出,老师这回是真的生气了,只见老师一语不发,把书本“啪”地一下拍到了桌上,把全班同学都吓了一跳,再也没有谁敢讲话了,教室里顿时静得连针落到地上也能听得见
老师还是没有说话,只是用眼睛严厉地瞪着我们,那眼神像要射出火花一般
有的同学羞愧地低下了头,不敢看她。
我悄悄地瞥见老师铁青着脸,不带一丝一毫的笑意, 那一幅僵硬的表情,有如影视剧里的特写,久久地定格在了我的脑海里。
14. 宣布开会之后,一个青年教师跑上讲堂,将日本帝国主义提出的灭亡中国的廿一条,一条一条地边念边讲。
他的声音由低而高,渐渐地吼叫起来,脸色涨红,渐而发青,颈子涨得大得象要爆炸的样子,满头的汗珠子,满嘴唇的白沫,拳头在讲桌上捶得碰碰响。
15.有一天,我在认真地看书,突然,怒火冲冲的爸爸对着看我,只见,他两手插腰,一只手撑在桌子上,生气地说:“沈莹啊,沈莹,你愿意一辈子都坐在垃圾里吗
”爸爸很生气的样子,头发也竖起了几根,呼吸也很急促,还有眼睛瞪的圆圆的,像两个小皮球,一直不停地盯着我。
我都不得不敢看爸爸的眼睛了,但我看到了爸爸的嘴巴也一动一动的,那显然是因为在生气,嘴巴也“生气”了 16.他怒火在胸中翻腾,如同压力过大,马上就要爆炸的锅炉一样。
17.他愤怒的脸扭曲成暴怒的狮子:温文尔雅惯了的面庞,燃起火来隔外地可怖,如同优雅的猫忽然尖叫着露出尖利的牙。
不错!就是你错了,不然他的温柔哪里去了;就是你错了!不然他如何燃烧着,引燃着周身的空气,惊人的安静,却让空气怒吼着撕扯你的心跳。
18.他愤怒到了极点,那两颗金鱼眼气得快要掉下来. 19.只见老师一语不发,把书本“啪”地一下拍到了桌上,顿时全班同学都吓了一跳,再也没有谁敢讲话了,教室里顿时静的连针落到地上也能听得
5.他没有说话,只是用眼睛严厉地瞪着我们,那眼神像要射出火花一般
有的同学羞愧地低下了头,不敢看她。
20.我悄悄地瞥见她,她的气还是没消,皱着眉头急促地呼吸着教室里打得乌烟瘴气。
7.他气咻咻地站在门口,他头上冒着热气,鼻子尖上缀着几颗亮晶晶的汗珠,眉毛怒气冲冲地向上挑着,嘴却向下咧着。
21.我感到自己的眼睛似乎在向外冒水,要不是当着那么多同学的面,我真会狠狠扇她一记耳光.22.他在一昼夜里积压的怒气如火山一样爆发了.23.他牙齿咬得格格作响,眼里闪着一股无法遏制的怒火,好似一头被激怒的狮子.24.他怒不可遏地吼叫着,这声音像沉雷一样滚动着,传得很远很远.25.看着这景象,愤怒的人群如同涨满河槽的洪水,突然崩开了堤口,咆哮着,势不可挡地涌进了大厅.
描写“疯狗”的句子有哪些
描写书的句子 1、书是阶梯,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
2、当你困惑时,书给你启迪当你迷惘时,书给你指路。
当你落寞时,书给你勇气。
当你悲伤时,书给你欢愉。
当你狂躁时,书给你冷静。
当你成功时,书给你导航。
3、书是源泉——高尔基说:“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
” 4、书,是百花园,将我带入梦一般的天堂,书,是翅膀,带着我遨游神奇的天空,书,是飞奔的马,载着我在辽阔的大草原上自由飞翔,书,是生命之源,滋润着我那枯干的心灵。
5、书是船只——凯勒说:“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着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
” 6、书是乳汁,哺育人们成长。
7、书是奇迹——高尔基说:“书,要算要类在走向未来幸福富强的道路上所创造的一切奇迹中最复杂最伟大的奇迹。
” 8、书店里的书真多啊
这里是书的矿藏,每一本书中都蕴含着学问的智慧锦囊;这里是书的海洋,每一本书都汹涌着知识的金沙银浪;这里是书的丛林,这里每一本书都鼓励着你我把幽秘探访。
9、书是阶梯——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 10、书是灯塔,能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书是蜡烛,能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书是信念,能提供我们前进的动力。
11、书是社会——皮罗果夫说:“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与气质,使人高尚。
” 12、书中自有感人的亲情,书中自有纯洁的友情,书中自有诚挚的感情。
13、书是顾问——凯勃斯说:“书是随时在你近旁的顾问,随时都可以供给你所需要的知识,而且可以按照你的心意,重复这个顾问的次数。
” 14、书是面包——高尔基说:“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 15、书是良药,能医治愚昧之症。
16、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
17、读书,使人胸襟开阔,豁达晓畅;读书,使人目光远大,志存高远;读书,使人增长见识,谈吐不凡;读书,使人心旷神怡,如沐春风。
读书,使人思想插上翅膀,感情绽开花蕾,读书,使人思维活跃,聪颖智慧;读书,使人情操得到陶冶,梦想得以放飞。
18、书是成功之门的钥匙,书是通往光明的阶梯,书是给人启迪的宝物,书是伴人成长的朋友。
19、书是良药——刘向(我国汉代大学者)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 20、书中自少年五彩的梦;书中自有中年朴质的影;书中自有老年夕阳的红。
21、书是大海,他给我带来了遨游的快乐;书是梯子,他给我带来了攀登的路径。
22、读书能让我的眼界开阔,读书能让我更容易的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读书能让我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
描写“牛仔裤”的句子有哪些
只找到这个:“看亦舒的人,习惯把她称为师太,有个姑娘曾问我,为何要叫她师太
我想了又想,想 了又想,无非是约定俗成罢了,却又有戏弄之意,便说,因为一看她,就灭绝了呗~ 呵呵一笑。
然而仔细想想谁说又不是呢
不读亦舒终身误,一读亦舒误终身。
我其实一直没弄懂, 我是亦舒的忠实读者;我的周身,是她斧凿的痕迹,深受她的影响;还是我原本就是这 样的人,不过她的文字、人生观与我暗合,才深得我心
”来自
关于亦舒《人淡如菊》
我刚看完觉内容与题目很不搭...女乔在英国留学,爱上有妇之夫的教授,以为会有结果,最后纳梵为了她离婚...本以为两个人会在一起,但纳梵的女儿来找乔,说乔以后不会幸福的..于是乔离开纳梵,回国。
。
与一直喜欢她的张家明结婚..怀孕..最后与纳梵在一起的那段日子成为回忆...以为会轰轰烈烈,结果依旧平淡...里面的话,我比较喜欢的摘了一下...感情这样东西无法解释也只好推给前世明明没有道理可喻的感情偏偏这麼多......每一次只可以爱一个人...可以不爱你,才不爱你...他踏出这间屋子,到什麽地方,做什麽事,我从来不过问的,眼睛看不见的事情最好不要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