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描写句子 > 百年书院的描写句子

百年书院的描写句子

时间:2018-11-12 00:54

跪求一篇游岳麓书院后感想的文章!!

6月12日不是个大晴天,丝丝小雨后的越发显得富有浓重的文化气息,我们一行人和着清新的空气,走进湖南长沙的。

位于岳麓山的清风峡口,从前门入口,一块“”的匾便映入眼帘,许多的学生穿着学位服饰在拍照。

可能是出于渴望知识、羡慕学子的初衷吧,我们几个也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借带学士帽留影,且算作一种熏陶吧。

为什么岳麓书院有“”之称呢

随着不断深入地参观,了解到,岳麓书院从潭州(现在的长沙)太守朱洞创建于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经有1027年的历史了,所以有之称。

这块匾是1986年岳麓书院举行1010周年庆典时,长沙校友会赠送给岳麓书院的,这四个字是根据唐代大书法家的字镌刻而成的。

经过一千多年历史的发展,沉积在岳麓书院各种建筑之上的浓厚的文化气息,使得今天的岳麓书院更加充满了文化的魅力,我们一行认真参观岳麓书院的建筑、碑文、纪念馆、陈列室、大讲坛,这些都是岳麓书院之所以被称之为“千年学府”的见证

一路走来、一路看来、一路想来…… 其实对知识的需求与渴望并非古人所专有,随着当今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我们更渴望获取知识,丰富才智,陶冶情操,而读书是最直接的获取知识的途径。

在举行2009年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校长出席开学典礼并讲话。

他指出,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并指出一是要爱读书,二是要读好书,三是要善读书。

是的,不加强读书学习,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

爱学习、勤读书,通过读书学习来增长知识、增加智慧、增强本领,才是现代人的理念。

读书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量。

多读一些好书,能让我们了解许多科学知识; 读书可以让我们增长阅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多读一些书,能通古今,通四方,先知先觉。

读书可以让我们励志,读一些有关历史的书籍,可以使我们了解历史,激起我们的爱国热情。

读书可以让我们了解更多的专业知识,更胜任本职工作,提升工作能力与素质。

读书的好处还有很多。

读书养性,读书可以陶冶自己的性情,使自己温文尔雅,具有书卷气;“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可以提高,写文章就;“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可以提高理解能力,只要熟读深思,你就可以知道其中的道理了;读书可以使自己的知识得到积累…… 读书的益处大家都了然于心,但是坚持长期阅读的人却并不多,我们总以工作忙、没时间作为放弃读书的念头,实际上每天抽出一小时或半小时完全可以做到,但读书肯定没有看冗长的电视剧更有热情,于是崭新的总是书籍。

也许我们缺乏的是获取知识的紧迫感。

现代人才学中有一个理论叫做“理论”,认为人的一生只充一次电的时代已经过去,只有成为一块高效,进行不间断的、持续的充电,才能不间断地、持续地释放能量。

所以长期坚持读好书才能给我们供给高效能量。

当前在全党正在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仅要认真学习相关的书目,真正领会名家名篇的内涵,还要在此基础上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联系实际,知行合一,这才不虚此行。

描写河南的句子

描写河南的句子河南_词语解释【拼音】:hé nán【解释】:1.指黄河以南地区。

具体所指范围广狭有异。

2.秦汉时代称今河套以南地区。

3.省名,别称豫。

省会郑州市。

【例句】:宋代河南杞县知县调至固安任职时,将杞柳移植而来,引进柳编技术。

描写福建优美的句子有哪些

关于的诗句  1、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李白《南轩松》  2、不返者,水也;不以时迁者,松柏也。

——苏轼《送杭州进士诗叙》  3、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杜甫《古柏行》  4、人生不得为松树,却遇秦封作大夫。

——李涉《题五松驿》  5、凛然相对敢相欺,直干凌云未要奇。

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蛰龙知。

——苏轼《王复秀才所居双桧二首》  6、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杜荀鹤《小松》  7、寒暑不能移,岁月不能败者,惟松柏为然。

——苏辙《服茯苓赋叙》  8、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张耒《夜坐》  9、君不见拂云百丈青松柯,纵使秋风无奈何。

——岑参《感遇》  10、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

——李白《古风》  11、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

——杜甫《古柏行》  12、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山中无尽日,寒尽不知年。

——贾岛《松下偶成》  13、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王安石《孤桐》  14、青松寒不落,碧海阔愈澄。

——杜甫《寄峡州刘伯华使君四十韵》  15、松树千年朽,槿花一日歇。

毕竟共虚空,何须夸岁月。

——白居易《赠王山人》  16、白金换得青松树,君既先栽我不栽。

幸有西风易凭仗,夜深偷送好声来。

——白居易《松树》  17、大夫名价古今闻,盘屈孤贞更出群。

将谓岭头闲得了,夕阳犹挂数枝云。

——成彦雄《松》  18、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剪伐谁能送。

——杜甫《古柏行》  19、白首归来种万松,待看千尺舞霜风。

——苏轼《寄题刁景纯藏春坞》  20、兰秋香不死,松晚翠方深。

——李群玉《赠元绂》  21、松柏何须羡桃李。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  22、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陈\\\/毅  23、皇天后土力,使我向此生。

贵贱不我均,若为天地情。

我家世道德,旨意匡文明。

家集四百卷,独立天地经。

寄言青松姿,岂羡朱槿荣。

昭昭大化光,共此遗芳馨。

——皇甫松《古松感兴》  24、倚空高槛冷无尘,往事闲徵梦欲分。

翠色本宜霜后见,寒声偏向月中闻。

啼猿想带苍山雨,归鹤应和紫府云。

莫向东园竞桃李,春光还是不容君。

——韩溉《松》

观白鹭洲书院的日记

白鹭洲书院的,是在南宋淳祐元年(1241吉州知府江万里鹭洲江水环绕,青静,是读书讲学,著述论理的好地方,又因吉州是理学先驱程颢、程颐的过化之区,而江万里自身又是理学大师朱熹的再传弟子,为景仰先贤,阐扬理学,培育人才,白鹭洲书院便诞生了。

鼎盛时期书院的鼎盛时期是在宝祐四年(1256),书院生童文天祥高中状元,同榜吉州进士39人,占全国录取三百九十名进士的九分之一,居全国首位。

宋理宗皇帝亲赐匾额“白鹭洲书院”以示褒扬。

从此,书院名声大震,与当时的庐山白鹿、铅山鹅湖共名齐辉,成为江西三大书院之一。

明建文二年(1400)和永乐二年(1404),吉州生童襄括三元(状元、榜眼、探花),更是声震朝野。

“七百多年来,白鹭洲书院学业兴旺,人才辈出”。

导游那厚重的声音,无疑是对书院“业绩”最真诚的肯定。

是的,这里曾云集了当时国内很高水平的教育家:书院的奠基人江万里、宋代著名教育家欧阳守道、明代“天下第一清廉”的汪可受、清初著名文学家施闰章、清末教育家、文学家刘绎等一大批“先豪”。

而它培养出来的“栋梁”更是可以列出一份令人叹为观止的名单:民族英雄文天祥,文学家、诗词家刘辰翁,忠节名臣邓光荐,以掩护文天祥避难而被元兵烹死的刘子俊,父子四人全部为国捐躯的刘沫,被元兵俘掳后绝食八日而死的罗开礼,生祭文天祥的王炎午……听着这些熟悉的历史人名,能不对书院肃然起敬

名胜古迹白鹭洲书院历代名胜古迹甚多,尽管七百余年来,水患兵毁,古建筑多数被损,但至今尚存的云章阁、风月楼、古吉台、永堤、泮月池、复古亭等名胜古迹,仍不失它当年的“丰韵美姿”。

云章阁是书院藏书、山长讲学之处。

它建于宋淳祐元年,现建于明朝万历二十年,为一厅四直的二层砖木结构楼房,阁前有廊,砌有红石栏杆,具有典型的明朝建筑风格。

走进山长厅,我已成为一名虔诚的“生童”。

山长讲学,主讲线索,提纲挈领,提出重点以发挥,设疑难于学生揣摸,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理解、探索。

师生之间也可以质疑问难,提出异同见解。

我在想,这种开放的教学方式,今天我们不正在提倡么

然而,早在几百年前的白鹭书院就出现了,实在是值得自豪。

祭祀先贤是书院教学的另一种方式。

古人云:朝闻道,夕死可矣。

“道”非空洞之物,玄妙之辞,文明史所有阶段的文化之精萃,便是道。

漫步移进,呈现眼前的是孔子、文天祥祭祀台,配祀六君子,庐陵四忠一节。

北宋的理学先驱、大思想家、教育家周敦颐、张载、邵雍、程颢、程颐、朱熹,便是六君子。

正直敢言,见义勇为,犯忤权贵,排击奸佞,有果敢之气,刚正之节的改革家欧阳修;勤奋治政,处事有谋,言事不避权贵的大学问家、政治家周必大;积极主战抗金,与秦桧作斗争,坚贞不屈的爱国名臣胡铨;“方心斗胆”,威武不屈的爱国志士杨邦乂便是“四忠”。

“一节”即积极抗金,为人志坚节定,不苟合求荣的杨万里。

面对这些豪杰,怪不得文天祥入书院,概然誓言:“殁不俎豆其间非夫也

”表示死后不能进入庐陵忠臣行列,为国建功立业誓不为人

可见当时这种教育形式的感染力是多么强大。

雄居洲北端的风月楼,是书院生员、文人墨客登临吟颂之处。

三层方形建筑,楼顶雕龙画凤,层楼飞檐,雄伟壮观。

作文过渡句,内容是写和老师的故事,句子长一点

寒风拽下了枯叶,落叶归根,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老师那慈祥的面容,同学那活泼的身影,还有那阵阵欢声笑语,串成了那难忘的校园生活。

噢,不知不觉中,我仿佛回到了昔日的校园。

 再回首,母校的一草一木令我动情;再回首,母校的一砖一瓦令我眷恋。

这里,就是与我相伴六年的母校,和我经历了酸甜苦辣的家。

看,那棵古老而坚韧的梧桐,还是老模样,岁月让他学会了坚强;听,那只能歌善舞的鸟儿,还是老模样,时间让他懂得了勇敢。

多么鲜艳的花儿,多么可爱的教学楼,多么熟悉的一切,多么美丽的校园

我希望时间能定格在这一刻,在脑海里烙上这里的一切,永生难忘。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李商隐对天下老师的颂歌——老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还记得,是谁在六年里对我无微不至,嘘寒问暖

还记得,是谁在六年里对我潜移默化,谆谆教导

是老师,是那给指明前路的明灯。

老师,记得不

您为了我们,熬夜备课,连眼睛都红肿了;可我们却心不在焉,成绩一落千丈,让您大失所望,您甚至因此病倒了。

老师,您是最可爱的人——您是园丁,浇灌我们成长;您是蜡烛,照亮我们前进;您是导师,教会我们坚强。

老师,和蔼可亲的老师,我一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认真学习

 朋友,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而同学,是海底里的珍珠。

六年的风风雨雨,我们一起走过;六年的酸酸甜甜,我们一起分享。

我怎能忘记

在那漆黑的雨夜,是你们为茫然的我送去雨伞;在那竞争的年代,是你们为落后的我带来关怀。

校运会中,我们一起争分夺秒,朝着胜利的曙光冲去;联欢会中,我们一起分享幸福,整个教室喜气洋洋。

忘不了,忘不了曾与我朝夕相处的同学,忘不了你们那灿烂的笑脸

 时间之水继续流淌着,但抹不掉的,是校园生活的精彩与难忘。

比天高,是师恩;比地厚,是友谊。

愿母校永远都朝气蓬勃,昂首阔步地迎接每一天

时旦工测继爻荒诧维超哩间飞快地流逝,我们的校园生活也不断变换着色彩,欢乐、苦恼也随之而来。

但,我们爱校园生活,因为它是火与诗一般的生活,这是真正的生活

噢,我们的校园生活,像月亮,有阴晴圆缺,有欢乐与苦恼;又如万花筒,展现出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哦,难忘的校园生活

公馆中学钟灵毓秀,桃李满天下。

百年峥嵘岁月,艰难孕育,为国家培养合格初、高中毕业生36000多人,为高校输送合格人材2986人。

春风化雨,桃李芬芳,校友遍布长城内外,世界各地,其中不乏“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作家诗人;“雄姿英发”、“神采飞扬”的专家学者;鞠躬尽瘁、呕心沥血的名人公仆,艰苦创业,“陶朱折腰”的商界名流

“书院”培养的陈铭枢先生,曾任国民党广东省主席、行政院代院长;三十年代毕业 的邹瑜,曾担任中央司法部长,为学校大门题匾“合浦县公馆中学”,2000年校庆欣然寄语“风雨辉煌七十年,道德文章毓新贤。

马列鸿图非幻境,公中学子是铁肩”;首届毕业生陈任生曾担任广西区农垦厅长,为学校“教学大楼”题名;中共合浦第一个支部建立于公馆中学,当时负责人、当代著名作家李英敏校友曾在1991年校庆日,回母校作革命传统报告,2000年校庆慷慨抒怀“巍巍大廉山,滔滔珍珠湾,客家多能人,代代出英豪”;五六十年代毕业的陈家礼、刘伟业、林盛伟、吴炳初等成为国家导弹专家,是国防科技的中坚,现任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的叶汝贤、硕士生导师的陈衡、陈润政等为国家重点高校的名师;七十年代毕业的张发林、张云海等成为八桂大地的商业骄子,叱咤风云;八十年代的体育健将刘有兰曾多次代表国家参加世界大赛,为国争光,医坛新秀范先觉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受到江总书记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九十年代的王运坚成为清华博士,现在美国深造;在二十一世纪脱颖而出的清华、北大学子关菊、李宏治、王俞富等后生可谓,亦深蒙学校的栽培之恩……近年来,公馆中学更是人才辈出,星光灿烂,仅2000年至2006年,就为全国各高校输送合格本科人才815人。

..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