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描写句子 > 描写重庆地形地貌的句子

描写重庆地形地貌的句子

时间:2014-11-08 03:59

重庆地形地貌特点

重庆市位于中国内陆西南部、长江,盆地东部边缘, 地形特 [编辑本段] 四川盆地位于长江上游四川省东部,四周为海拔2000~3000米的山脉和高原所环绕,北面是大巴山、米仓山、龙门山,西面是青藏高原边缘的邛崃山、大凉山,南面是大娄山,东面是巫山。

无论从构造还是人地貌上看,四川盆地都是一个典型的盆地。

它从震旦纪以来就是地壳比较稳定的大型拗陷区。

晚三迭纪的印支运动中成为一个内陆湖盆,但范围要比今日的四川盆地大得多,中生代堆积了厚达3000~4000米的紫红色的砂岩和页岩,因此人们又称它为“红色盆地”或“紫色盆地”。

中生代末期的四川运动使盆地周围褶皱成山,中间相对下陷,四川盆地的轮廓基本形成,并使盆地内部地层也发生大规模的变形。

东部出现一组北东向的褶皱,称盆东褶皱带;中部形成穹窿构造,称盆中穹窿带;西部表现为沉陷,成为盆地沉陷带,这为今天盆地的三个地貌区奠定了基础。

新生代的喜马拉雅运动使周围山地再次上升,盆地再次相对下陷,成都一带下陷更深。

同时,长江切穿巫山,滚滚东流,完成了统一的长江水系,使内流盆地转变为外流盆地。

四川盆地是我国最大的外流盆地,面积10万多平方千米。

盆地内部丘陵、平原交错,地势北高南低。

由于地表形态的不同,以华蓥山、龙泉山为界,可分为三部分:①华蓥山以东为大致平行的川东岭谷,由东北—西南走向的许多条状山体组成,海拔一般在700~800米,谷地中多低丘与平坝,海拔200~500米,是川东农业和人口集中的地方。

②华蓥山和龙泉山之间为方山丘陵。

区内由于紫红色砂页岩倾角平缓,受切割后形成大片方山式丘陵。

海拔350~450米,相对高度几十米。

当地劳动人民利用方山山丘土层深厚的特点,把梯田一直修到山顶。

③龙泉山以西为平原。

称为川西平原或成都平原,面积6000多平方千米,是四川盆地最大的平原,也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平原,海拔约600米。

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使平原得以自流灌溉,加以气候温暖,土壤肥沃,开发较早,成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地质地貌 丘陵

重庆的地形的标准和特征

重庆地处中国西,长江上游,其北部、东部及南部分别有大巴巫山、武陵山、大娄山环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坡地面积较大,有“山城”之称。

地图轮廓形似汉字“山”。

重庆地势由南北向长江河谷逐级降低,西北部和中部为低山和丘陵相间排列的重庆平行岭谷;东北部靠大巴山和东南部连武陵山两座大山脉。

山地地形面积占重庆的70%,最高的山峰是位于巫溪县的阴条岭(海拔2797米)。

结合重庆的地形地貌及气候特点来写自巴山夜雨的原因

自然地理    重区划图重庆市位于中国内陆西南部、长游川盆地(信封盆地)东南部,地跨东经105°11'—110°11'、北纬28°10'—32°13'之间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

地界东临湖北省和湖南省,南接贵州省,西依北靠四川省,东北部与陕西省相连。

辖区东西长470千米,南北宽450千米,辖区总面积8.24万平方千米,为北京、天津、上海三市总面积的2.39倍,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城市,其中主城建成区面积为647.78平方千米。

  气候  重庆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是宜居城市,年平均气候在18℃左右,冬季最低气温平均在6-8℃,夏季炎热,七月每日最高气温均在35度以上。

极端气温最高43℃,最低-2℃,日照总时数1000-1200小时,冬暖夏热,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常年降雨量1000-1450毫米,春夏之交夜雨尤甚,因此有“巴山夜雨”之说,有山水园林之风光。

重庆多雾,素有“雾重庆”之称。

重庆地处四川盆地(巴蜀盆地)东南部,其北部、东部及南部分别有大巴山、巫山、武陵山、大娄山环绕。

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坡地面积较大,有“山城”之称。

  河流  流经重庆的主要河流有长江、嘉陵江、乌江、涪江、綦江、大宁河等。

长江干流自西向东横贯全境,流程长达665公里,横穿巫山三个背斜,形成著名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该峡位于湖北省境内),即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

嘉陵江于渝中区与江北区交界处汇入长江,乌江于涪陵区汇入长江。

  政区地理  重庆市下辖县区: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万州区、涪陵区、黔江区、长寿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南川区、綦江区、大足区、潼南县、铜梁县、荣昌县、璧山县、梁平县、城口县、丰都县、垫江县、武隆县、忠县、开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

结合重庆的地形地貌气候特征解释为何有“巴山夜雨”这一说法

夜雨是指晚八时以后,到第二天早晨八时以前下的雨。

巴山不是一般人所认为的大巴山,而是指重庆北碚的缙云山。

该山古时候就叫巴山,这里的夜雨现象特别明显。

而在我国,西南地区和盆地地形区通常多夜雨。

巴山夜雨形成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其一是重庆等西南山地潮湿多云。

夜间,密云蔽空,云层和地面之间,进行着多次的吸收、辐射、再吸收、再辐射的热量交换过程,因此云层对地面有保暖作用,也使得夜间云层下部的温度不至于降得过低;夜间,在云层的上部,由于云体本身的辐射散热作用,使云层上部温度偏低。

这样,在云层的上部和下部之间便形成了温差,大气层结构趋向不稳定,偏暖湿的空气上升形成降雨。

其二是西南地区多准静止锋。

云贵高原对南下的冷空气,有明显的阻碍作用,因而我国西南山地在冬半年常常受到准静止锋的影响。

在准静止锋滞留期间,锋面降水出现在夜间和清晨的次数,占相当大的比重相应地增加了西南山地的夜雨率。

重庆的地貌是什么

重庆是山地地貌 有专家研究过的

\ 研究结果:受山地地貌条件的限制,\ 重庆市城市用地的质量较差,建设用地的供给能力有限,供需矛盾突出。

研究结论:城市用地的供需矛盾将成为重庆市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需要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思想出发,调整城市用地发展思路。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