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出两句关于戏曲的名人名言大全
短美文网手机版 谚语正文有关戏曲的谚语2015-05-15 1、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2、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
3、好花得绿叶配,好角得众人扶。
4、若要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5、早扮(戏)三光,晚扮(戏)三慌。
6、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高。
7、台上一张口,便知有没有。
8、功夫练到家,上台不怯场。
9、台下静,声小也能听得清。
台下动,声音再大也没用。
10、教会徒弟,饿死师父。
只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父。
11、以熟为巧,以巧为妙。
12、以熟为巧,以巧为妙。
13、勤学通百艺,苦练出真功。
14、知戏文戏理,才能唱出好戏。
15、有劲使在功上,有功用在戏上. 16、若要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17、慢板要紧,快板要稳,散板要准。
18、七分念白三分唱,白是骨头唱是肉。
19、要想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20、字不清,唱不明。
21、唱戏碰了钉,才知艺不精 22、一天不练就回,两天不练就生,三天不练就没。
23、十几步能走海角天涯。
24、一日不练自我知道,两日不练同行知道,三日不练观众知道。
25、台下静,声小也能听得清。
台下动,声音再大也没用。
26、百日笛子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 27、要想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28、百日笛子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
29、好戏把人唱醉,坏戏把人唱睡。
30、早扮(戏)三光,晚扮(戏)三慌。
31、练到老,唱到老,学到八十不算老。
32、字不正听不清,腔不回不中听。
33、艺术是件宝,不学得不了. 34、不练三冬两夏,哪能学习并领悟唱念做打
35、一台戏得合手,不合手戏准丢。
36、私下练,台上见。
37、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38、唱戏碰了钉,才知艺不精 39、要想艺深,就得用心。
40、台上一声啼,台下千人泪;台上一声笑,台下万人欢。
41、百日笛子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
42、不练三冬两夏,哪能学习并领悟唱念做打
43、慢要松,紧要绷,不紧不慢才算功。
44、一台无二戏,救场如救火。
45、一天不练就回,两天不练就生,三天不练就没。
46、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47、百日笛子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 48、台上一声啼,台下千人泪;台上一声笑,台下万人欢。
49、演员上了台,一步值千金。
50、有板有眼叫戏,没板没眼叫屁。
51、艺多不压身,艺高人胆大。
52、慢板要紧,快板要稳,散板要准。
53、好花得绿叶配,好角得众人扶。
54、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55、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高。
56、字不清,唱不明。
57、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58、一台戏得合手,不合手戏准丢。
59、兰花手,荷叶掌,握拳如凤头。
60、净行要撑,旦行要松,生行要弓,武行取当中。
61、四五人能当千军万马, 62、戏无情不动人,戏无理不服人,戏无绝不惊人. 63、日月灯,云霞帐,风雷鼓板,天地间一场大戏;汤武净,文武生,桓文丑末,古今人俱是主角。
64、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65、三分扮相,七分眼神。
66、净行要撑,旦行要松,生行要弓,武行取当中。
67、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68、千斤话白四两唱,三分唱念七分作。
69、宁输后台不输前台,只许艺高不许胆大。
70、私下练,台上见。
71、玩艺儿是假的,精气神儿是真的。
72、演员上了台,一步值千金。
73、宁输后台不输前台,只许艺高不许胆大。
74、要练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75、戏无情不动人,戏无理不服人,戏无绝不惊人. 76、一遍功夫一遍巧,一遍拆洗一遍新。
77、三分扮相,七分眼神。
78、勤学通百艺,苦练出真功。
79、千斤话白四两唱,三分唱念七分作。
80、练到老,唱到老,学到八十不算老。
81、七分念白三分唱,白是骨头唱是肉。
82、功夫练到家,上台不怯场。
83、要想艺深,就得用心。
84、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
85、台上无大小,台下立规矩。
86、嘴上没有功,吐字听不清。
87、日月灯,云霞帐,风雷鼓板,天地间一场大戏;汤武净,文武生,桓文丑末,古今人俱是主角。
88、好戏把人唱醉,坏戏把人唱睡。
89、教会徒弟,饿死师父。
只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父。
90、台上一张口,便知有没有。
91、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92、十几步能走海角天涯。
93、一台无二戏,救场如救火。
94、知戏文戏理,才能唱出好戏。
95、玩艺儿是假的,精气神儿是真的。
96、腔好唱,味儿难磨。
97、有劲使在功上,有功用在戏上. 98、字不正听不清,腔不回不中听。
99、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100、四五人能当千军万马, 101、慢要松,紧要绷,不紧不慢才算功。
102、一日不练自我知道,两日不练同行知道,三日不练观众知道。
103、艺术是件宝,不学得不了. 104、艺多不压身,艺高人胆大。
105、要练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106、台上无大小,台下立规矩。
107、有板有眼叫戏,没板没眼叫屁。
108、腔好唱,味儿难磨。
109、兰花手,荷叶掌,握拳如凤头。
110、嘴上没有功,吐字听不清。
袁耀奇的画.戏剧人物描写的是什么人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戏剧的种类很多。
根据表演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戏曲等。
话剧以对话为主,如《雷电领》;歌剧以歌唱为主,如《白毛女》、《图兰朵》;舞剧以舞蹈为主,如《丝路花雨》;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包括昆曲、京剧和各种地方戏,以歌唱、舞蹈为主要表演手段。
根据剧情的繁简和结构的不同,戏剧又可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
根据题材所反映的时代的不同,戏剧可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
另外,根据矛盾冲突性质和表现手法的不同,戏剧还可以分为喜剧、悲剧和正剧。
正剧兼有悲剧和喜剧的因素,在古今中外的戏剧作品中占的比重最大。
有那些戏曲名人
自古至今,演戏的目的不过是好像把一面镜子举起来映照人性:使得美德显示她的本相,丑态露出她的原形,时代的形形色色一齐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英〕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我们可以称戏剧是一种激变的艺术,就像小说是一种渐变的艺术一样。
〔英〕亚却:《剧作法》戏剧应该是一面集中的镜子,它不仅不减弱原来的颜色和光彩,而且把它们集中起来,凝聚起来,把微光化为光明,把光明化为火光。
〔法〕雨果:《〈克伦威尔〉序》戏剧把已经完成的事件当作好像目前正在发生的事件表演在读者或观众面前。
〔俄〕别林斯基:《诗的分类》戏剧把史诗和抒情诗调和起来,既不单独是前者,也不单独是后者,而是一个特别的有机的整体。
〔俄〕别林斯基:《诗的分类》戏剧是由演员在舞台上,以客观的动作,以情感而非理智的力量,当着观众,来表现一段人与人间的意志冲突。
〔美〕汉密尔顿:《艺术特征论》戏剧是一个人或者一个集体的表演,借以激动观众合于作者意图和所需分量的感情反应。
〔美〕贝克:《戏剧技巧》这种有苦有乐的人间的本性,有了形体等表演,就称为戏剧。
〔印度〕婆罗多牟尼:《舞论》近代戏剧是由文学、音乐、绘画、雕塑、建筑、舞蹈综合而成的一种艺术。
〔中〕熊佛西:《佛西论剧》戏剧艺术是普遍的或局部的、永恒的或暂时的约定俗成的东西的整体,人靠这些东西的帮助,在舞台上表现人类生活,给观众一种关于真实的幻觉〔法〕萨赛:《戏剧美学初探》话剧,对于作家来说,是语言的艺术〔对于导演来说,却是行动的艺术。
〔中〕焦菊隐:《焦菊隐戏剧论文集》演戏是把生活中发生过的事或可能发生过的事艺术地学给大家看,这就是戏。
〔中〕张赣生:《中国戏曲艺术原理》戏剧艺术的本质正在于不同真的一样。
〔俄〕金:《论人民戏剧和剧本》剧本和演出的速度节奏,并不是一种单独的东西,而是繁复多端,由各种各样速度节奏和谐地结合成的一个巨大的整体。
〔苏〕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员自我修养》一切戏剧艺术的最重要的本质是它的假定性本质。
〔苏〕梅耶荷德:《戏剧的假定性本质》戏的主题思想的紫外线是看不见的,它们是在观众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透入观众的机体中去的。
〔苏〕梅耶荷德:《梅耶荷德谈话录》戏剧情节,这是一系列情理之中的意外。
〔苏〕梅耶荷德:《梅耶荷德谈话录?其他》戏剧中的味相传有八种:艳情、滑稽、悲悯、暴戾、英勇、恐怖、厌恶、奇异。
〔印度〕婆罗多牟尼:《舞论》话剧是各种艺术形式中自由最少、束缚最多的一种艺术。
〔中〕夏衍:《对改编问题答客问》小说是引起想象的艺术;而戏剧是引起感觉的艺术。
〔中〕焦菊隐:《焦菊隐戏剧论文集》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情节乃悲剧的基础,有似悲剧的灵魂;“性格”则占第二位。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悲剧所以能使人惊心动魄,主要靠“突转”与“发现”,此二者是情节的成分。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悲剧所摹仿的行动,不但要完整,而且,要能引起恐惧与怜悯之情。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悲剧的目的远比历史的目的更富于哲学性。
〔德〕莱辛:《汉堡剧评》悲剧行动的真正内容,是由存在于人的愿望之中的一些实体性的、自身合理的力量所提供的。
这些力量决定悲剧人物追求的各种目的。
〔德〕黑格尔:《美学》悲剧的实质……是在于冲突。
即在于人心的自然欲望与道德责任或仅仅与不可克服的障碍之间的冲突、斗争。
〔俄〕别林斯基:《诗的分类》悲剧的内容是伟大道德现象的世界,它的主人公是充满着人类精神天性的本体力量的个性。
〔俄〕别林斯基:《诗的分类》喜剧表现了自我保护的生命力节奏,悲剧则表现了自我完结的生命力节奏。
〔美〕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悲剧表现了对生和死的意识,它必须使生命显得有价值、显得丰富而美妙,必须使死亡令人感到敬畏。
〔美〕苏珊?朗格:《悲剧节奏》喜剧总是摹仿比我们今天的人坏的人,悲剧总是摹仿比我们今天的人好的人。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喜剧是对于比较坏的人的摹仿,然而,“坏”不是指一切恶而言,而是指丑而言,其中一种是滑稽。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喜剧是要用笑而恰恰不是用嘲笑来改善一切。
〔德〕莱辛:《汉堡剧评》喜剧的真正的普遍功用就是在于笑的本身,在于训练我们的才能去发现滑稽可笑的事物。
〔德〕莱辛:《汉堡剧评》在喜剧里,占上风的是对自己有无限信心的主观性。
〔德〕黑格尔:《美学》喜剧的实质是生活的现象同生活的实质和使命之间的矛盾。
〔俄〕别林斯基:《诗的分类》喜剧的内容是缺乏合理的必然性的偶然事件,是主观幻想的世界或者似乎存在而实际上不存在的现实的世界。
〔俄〕别林斯基:《诗的分类》在各种艺术中,幽默都占有自己的地位;但在喜剧中,它才是真正的主人。
〔美〕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幽默是戏剧的光辉,是生命节奏的突然加强。
〔美〕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幽默并不是喜剧的本质,只是喜剧中最有用、最自然的因素之一。
〔美〕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可笑性不取决于可笑情节碰巧向我们表示的那些内容,而是取决于它在剧中的表现。
〔美〕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中国戏曲,从艺术形式、表现手法讲,它有三个特点;第一,程式化;第二,虚拟化;第三,节奏化。
〔中〕焦菊隐:《焦菊隐戏剧论文集》中国戏曲这种程式化动作还是从生活中来的。
不过后来给它加工、美化、舞蹈化了,并有了节奏。
〔中〕焦菊隐:《焦菊隐戏剧论文集》中国戏曲的表现特点是:它主要是用分场和虚拟的舞台方法,通过唱、做、念、打,作为自己艺术手段的一种特殊的戏剧表现方法。
〔中〕阿甲:《戏曲表演论集》中国戏曲的表演,讲究省略处不嫌其简,着重点不嫌其繁。
〔中〕阿甲:《戏曲表演论集》先把演员基本的身段工架训练好,甚至要把基本的表情形式和语言形式训练好,然后再深入角色的体验……这是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特殊的体验方法。
〔中〕阿甲:《戏曲表演论集》在戏曲表现当前生活时,传统形式的特点也必然有改变,任何艺术形式的特殊性,它是既决定于特殊的艺术手段更决定于生活的。
〔中〕阿甲:《戏曲表演论集》中国戏曲的态度是坦白承认是在演戏,老老实实承认演戏是对生活的艺术模拟,不是生活本身。
〔中〕张赣生:《中国戏曲艺术原理》程式化是戏曲最理想的艺术形式。
〔中〕张赣生:《中国戏曲艺术原理》戏是生活的虚拟。
〔中〕张赣生:《中国戏曲艺术原理》在普通的戏剧或趣剧中,我们所求于剧本的,是一种意志向一种目标努力的景象,并展示着它所采用的方法。
〔法〕布伦退尔:《戏剧的规律》戏剧要求的是动作,是主人公的主动积极、是强烈的情感、迅速的感受、简洁和鲜明的词句。
〔苏〕高尔基:《给大剧院剧目组》戏剧的基本特征是自觉意志在其中发生作用的社会性冲突。
〔美〕劳逊:《戏剧与电影的剧作理论与技巧》“感情交流”是一切好剧本的公式。
〔美〕贝克:《戏剧技巧》剧戏之道,出之贵实,而用之贵虚。
〔中〕王骥德:《曲律?杂论》倘演者不真,则观者之精神不动;然作者不真,则演者之精神亦不灵。
〔中〕袁于令:《焚香记序》演新剧如看时文,妙在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中〕李渔:《笠翁曲话?变旧成新》论曲妙无他,不过三字尽之,曰“能感人”而已。
〔中〕黄周星:《制曲枝语》制曲之决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而已。
〔中〕黄周星:《制曲枝语》真,所以补风化;趣,所以动观听;而其唯一之宗旨,则尤在于“美”之一字。
〔中〕吴梅:《论剧作法引言》把有限的舞台空间和时间处理成为无限,要看导演的才能。
而在空间和时间的制约下写出完整的人物,写出生活的意义,却是作家的才能。
〔中〕焦菊隐:《焦菊隐戏剧论文集》作家要写出有行动性的台词,导演才可能从这样的台词里挖掘出人物的许许多多舞台行动来。
〔中〕焦菊隐:《焦菊隐戏剧论文集》剧本有两种写法:一种是,从刻画人物出发,达到剧情的描写;另一种是,从构思剧情出发,达到人物的刻画。
〔中〕焦菊隐:《焦菊隐戏剧论文集》导演的工作,也是一种创造工作。
这种创造,在艺术上,称作“二度创造的艺术”。
〔中〕焦菊隐:《焦菊隐戏剧论文集》想做个好导演,必须具有演员的天赋。
〔苏〕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我的艺术生活》我们需要的是导演——心理学家,导演——文学家,导演——演员。
〔苏〕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导演不能造就,只能自然产生。
〔苏〕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在一个优秀的导演身上,具有剧作家的素质。
〔苏〕梅耶荷德:《梅耶荷德谈话录》节奏感的天赋乃是导演的最重要的天赋之一。
〔苏〕梅耶荷德:《梅耶荷德谈话录》如果我能够学会结构绘画、音乐和小说的规律,我就不会在导演艺术中显得无能为力。
〔苏〕梅耶荷德:《梅耶荷德谈话录》演出的艺术性,是导演文艺修养,特别是文学修养的标志。
〔中〕焦菊隐:《焦菊隐戏剧论文集》导演首先应该是一面镜子,在这面镜子里,反映着、存在着演员的一切内心活动。
〔中〕焦菊隐:《焦菊隐戏剧论文集》导演的创造力是一个有组织的集体创造的中心。
〔中〕焦菊隐:《焦菊隐戏剧论文集》
关于黄河,马,名人。
戏曲
1 2 保护黄河,从我做起.3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5 昆曲7 生旦净丑14 秦琼卖马与田忌赛马的故事 15 风马牛不相及16 1.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 竹马踉跄冲淖去, 纸鸢跋扈挟风鸣。
(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3.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 草枯鹰眼疾, 雪尽马蹄轻。
(王维《观猎》) 5.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6. 马寅识路真疲路, 蝉到吞声尚有声。
(黄景仁《杂感》) 7.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李白:《送友人》) 8. 好山好水看不足, 马蹄催趁月明归。
(岳飞《池州翠微亭》) 9.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南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0.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11.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辛弃疾《青玉案》) 12.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王翰《凉州词》) 13. 射人先射马, 擒贼先擒王。
(杜甫《前出塞》) 14.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15. 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李煜《望江南》) 16. 郎骑竹马来, 绕床弄青梅。
(李白《长干行》) 17.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18. 胡马依北风, 越鸟巢南枝。
(《古诗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 19.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王绩《野望》) 20.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7 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恩,差不多了.....
急需一篇关于中国戏曲的演讲稿
要有(角色 剧种 名曲 名人)等
500—600字就ok了
谢谢啊
一定给分
演讲的流程表和台词 (邬上台,致开场白): a:大家好,现在由我们来为同学们展示中国戏曲的相关资料,希望这些资料可以对大家了解我们祖国的文化传承起到帮助的作用。
(邬,退场) (王上台) 王:接下来由我为同学们介绍:什么是中国戏曲。
王: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
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
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
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
在所有戏剧中,比较著名的戏曲种类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粤剧、淮剧、川剧、秦腔、评剧、晋剧、汉剧、河北梆子、湘剧、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
王:当然无论是什么戏曲都有几个共同的特点: 1、以歌舞演故事 2、远离生活之法 3、超脱的时空形态 4、虚拟手法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
(王,退场) (董上台) 董:大家好,接下来由我向大家介绍戏剧的主要特色。
中国的戏曲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
历史上最先使用戏曲这个名词的是宋刘埙(1240-1319),他在《词人吴用章传》中提出“永嘉戏曲”,他所说的“永嘉戏曲”,就是后人所说的“南戏”、“戏文”、“永嘉杂剧”。
从近代王国维开始,才把“戏曲”用来作为中国传统戏剧文化的通称。
戏曲是一门综合艺术,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综合,这种综合性是世界各国戏剧文化所共有的,而中国戏曲的综合性特别强。
中国戏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它有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它与表演艺术紧密结合的综合性,使中国戏曲富有特殊的魅力。
它把曲词、音乐、美术、表演的美熔铸为一,用节奏统驭在一个戏里,达到和谐的统一,充分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段的感染力,形成中国独有的节奏鲜明的表演艺术。
中国戏曲中最重要的一点特征是虚拟性。
舞台艺术不是单纯模仿生活,而是对生活原形进行选择、提炼、夸张和美化,把观众直接带入艺术的殿堂。
中国戏曲另一个艺术特征,是它的程式性,如关门、上马、坐船等,都有一套固定的程式。
程式在戏曲中既有规范性又有灵活性,所以戏曲艺术被恰当地称为有规则的自由动作。
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是中国戏曲的主要艺术特征。
这些特征,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精髓,构成了独特的戏剧观,使中国戏曲在世界戏曲文化的大舞台上闪耀着它的独特的艺术光辉。
我的演讲玩了,谢谢大家。
(董,退场) (求、杨上台) 二人齐声:接下来由我们为同学们介绍戏曲的黄金时代。
邱:戏曲的黄金时代主要分三个时代, 杨:1、元代戏剧 2、明代戏剧 3、清代戏剧 邱:在此,我们主要为大家介绍元代戏剧和明代戏剧 杨:抱歉,由于清代戏剧的大体资料不详,就不向大家介绍了。
邱:元代的戏剧叫元杂剧。
元杂剧不仅是一种成熟的高级戏剧形态,还因其最富于时代特色,最具有艺术独创性,而被视为一代文学的主流。
元杂剧最初以大都(今北京) 为中心,流行于北方。
元灭南宋后,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剧种。
元代的剧坛,群星璀璨、名作如云。
元杂剧的剧本体制,绝大多数是由“四折一楔”构成。
四折,是四个情节的段落,像做文章讲究起承传合一样。
楔子的篇幅短小,通常放在第一折之前,这有点类似于后来的“序幕”。
元杂剧在艺术上是以歌唱为主、结合说白表演的形式。
每一折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子联成一个套曲。
全套只押一个韵,由扮演男主角的正末或扮演女主角的正旦演唱。
这种“一人主唱”可以极大地发挥歌唱艺术的特长,酣畅淋漓地塑造主要人物形象。
念白部分受参军戏传统的影响,常常插科打诨,富于幽默趣味。
将音乐结构与戏剧结构统一起来,达到体制上的规整,这表明元杂剧的艺术成熟和完善。
杨:由于传奇这种戏剧样式一直延续至清代,故又被人习惯地称作明清传奇。
明清传奇在形式上承继南戏体制,且更加完备。
一个剧本,大都只有30出左右,常分为上、下两部分;作家还特别注意结构的紧凑和科浑的穿插。
传奇的音乐也是采取曲牌联套的形式,但比南戏有所发展,一折戏中不再限于一个宫调;曲牌的多少,也取决于剧情的需要;所有登场的角色都可以演唱。
明清传奇包括众多的地方声腔。
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深远的是昆山腔和弋阳腔。
弋阳腔采用徒歌、帮腔的形式,通俗性、民间性和注重演出效果是它的特色。
它与昆山腔典雅、清细的风格,形成中国戏曲内部的两种不同走向。
而明后期的舞台,开始流行以演折子戏为主的风尚。
所谓折子戏,是指从有头有尾的全本传奇剧目中摘选出来的出目。
它只是全剧中相对独立的一些片断,但是在这些片断里,场面精彩,唱做俱佳。
齐:这就是元代戏剧和明代戏剧的主要流程了,谢谢。
(邱、杨,退场) (邬上台) 邬:现在由我为大家介绍行当与角色的创造。
邬:戏曲表演中有生、旦、净、丑的行当之分,各行都有各地的一套技术格律——程式。
表演有分行,演员必须运用行当的程式,而不是运用直接的生活材料来创造角色,这是戏曲在塑形象的方法上的一大特点。
“行当”这个概念所涵盖的基本内容,是某一种类型人物的共同生活特征(包括年龄、身份、气质、神态、行动、举止等各方面),以及表现这些特征的一套表演程式。
所以演员掌握了某一行当的程式,就等于在某种程度上掌握了这一行中所能包括的这类人物的基本特征。
中国绘画讲究几笔就能描绘出对象的形貌和神韵,而行当的某些程式,也已经提炼到了这样的程度,它往往几下子就抓住了人物精神气质上的特征。
行当的程式毕竟是一种造型的手段,一种表现手段。
掌握了程式,并不等于就有了具体角色。
演人物跟演行当,这是两条路子。
在中国表演艺术中,前一条是正确的路子,后一条是错误的路子。
历来的优秀演员,当他们运用行当的程式来创造具体角色的时候,总是要根据自己对生活、对角色的理解,对程式进行选择、组织、集中,使之与角色相适应;并不是把现成的一套程式拼拼凑凑往角色身上一装,就算完成了角色创造。
即使扮演的是前人创造的传统形象,也要经过一番“再创造”的工作,即通过自己的体验,使这个形象活在自己的身上,而且不断地根据自己的新的体会来充实它、丰富它,从而使形象获得新的色彩。
在实践中还经常遇到某一行当不能概括某一角色的性格特点的情况,也就是说,光靠某一个行当的程式,还不能表现这个角色,这时,就必须将程式加以发展,才能适应角色创造上的要求。
长期形成的技术格律也叫程式,如甩发、圆场、扫边、鹞子翻身、乌龙绞柱等等。
邬:以上就是行当与角色的创造了,谢谢。
(邬,退场) (齐、叶上台) 二人齐声:在听了行当与角色的创造后,由我们向大家介绍中国戏曲中的各个角色。
二人齐声:生、旦、净、丑各个行当都有各自的形象内涵和一套不同的程式和规制;每个行当具有鲜明的造型表现力和形式美。
下面对主要行当作个简要的介绍。
齐:生 是戏曲小生表演行当的主要类型之一。
扮演男性人物。
生的名目初见于宋元南戏,泛指剧中男主角。
历代戏曲都有这一行当,近代各地戏曲剧种根据所扮演人物年龄、身份的不同,又划分为老生、小生、武生等分支,表演上各有特点。
叶:旦 青衣戏曲表演行当的主要类型之一,女脚色之统称。
早在宋杂剧时已有“装旦”这一脚色。
宋元南戏和北杂剧形成后仍沿用旦的名称,运用上又略有不同。
昆山腔成熟期,形成正旦、小旦、贴旦、老旦四个分支。
其后各剧种又繁衍出众多分支。
近代戏曲旦脚根据所扮演人物年龄、性格、身份的不同,大致划分为正旦(青衣)、花旦、武旦、老旦、彩旦等专行,表演上各有特点。
齐:净 戏曲表演行当的主要类型之一,俗称花脸。
以面部化妆运用各种色彩和图案勾勒脸谱为突出标志,扮演性格、气质、相貌上有特异之点的男性角色。
或粗犷豪迈,或刚烈耿直,或阴险毒辣,或鲁莽诚朴。
演唱声音宏亮宽阔,动作大开大阖、顿挫鲜明,为戏曲舞台上风格独特的性格造型。
据说此行当是从宋杂剧副净演变而来。
“花部”兴起后,净扮演人物范围不断扩大。
净行根据角色性格、身份的不同,划分为若干专行,表演上各有特点。
叶:丑 戏曲表演行当主要类型之一,喜剧角色。
由于面部化妆用白粉在鼻梁眼窝间勾画小块脸谱,又叫小花脸。
宋元南戏至今各戏曲剧种都有此脚色行当。
扮演人物种类繁多,有的心地善良,幽默滑稽;有的奸诈刁恶,悭吝卑鄙。
近代戏曲中,丑的表演艺术有了长足的发展,不同的剧种都有各自的风格特色。
丑的表演一般不重唱工而以念白的口齿清楚、清脆流利为主。
相对地说,丑的表演程式不像其他行当那样严谨,但有自己的风格和规范,如屈膝、蹲裆、踮脚、耸肩等都是丑的基本动作。
按扮演人物的身份、性格和技术特点,大致可分为文丑和武丑两大支系,表演上各有特点。
二人齐声:以上就是中国戏曲中的重要角色了,谢谢大家。
(齐、叶,退场) (所有人上台) 所有人齐声:这就是我们向大家展示的中国戏剧的大体资料了,谢谢大家。
(所有人一起鞠躬,退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