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自己锁定一个高目标》》阅读答案
是“一面”吗
一面 课文讲述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见到先生一面的事,表现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抒发了对先生真挚而又深厚的爱戴之情。
林逋《山园小梅》赏析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林逋(九六七—一O二八)字君复,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
死后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所以后世称他为林和靖。
他的一生从未做官,过着清静淡泊的生活。
他特别喜爱梅花,几十年在孤山种梅养鹤,有“梅妻鹤子”之称。
写出这样美的梅花诗,是有他的生活基础的。
《山园小梅》是一首咏物诗。
在中国诗史上,有许多诗是通过对物的吟咏,抒发诗人的感情的,通称为咏物诗。
它与情古诗一样,数量很多,成为古典诗歌中的一个大类。
咏梅,又是咏物诗中所占比重较大的一个部分。
古往今来,有不少诗人都咏过梅花。
这么大量的咏梅作品中,最为历代读者称道赞赏的,林逋的这首《山园小梅》就是 其中之一。
诗的开头,先写梅花的品质不同凡花。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百花飘零凋谢,独有梅花却茂盛妍丽地开放。
小园中只有她占尽美好的风光。
歌颂梅花的傲雪耐寒,寄托诗人在逆境中坚贞不移的品格,这在古典诗词中虽然不算是创见,但是把梅花写得这样美,却是罕有的。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一联诗,历来被读者誉为咏梅的绝唱。
梅花的美,不同于牡丹的富丽,更不同于桃花的夭艳,而是一种淡雅和娴静的美。
在这一联诗中,正完美地表现出梅花的这种淡雅和娴静。
怎么能取得这样的艺术效果呢
作者不是简单直接地介绍,而是写她的姿态,写她的香气。
上句,疏疏落落的梅枝,纵横交错,映在清浅明澈的池塘中。
写的是姿态,但又不是直接写姿态,而是着重写水中的梅影。
所以,读者更加感到她的摇曳多姿。
下句,黄昏的淡月下,飘散着缕缕幽香。
这是写梅花的香气。
我们中国传统的欣赏趣味,讲究雅和韵,不要求强烈的刺激。
那种浓郁的香气扑鼻而来,韵味、情趣就不免略逊一筹。
这里所写的香气,正是那种淡淡的幽香。
所以很雅致,很有韵趣。
而姿态、气味之所以给人这样的美感,是因为作者把这些放在一个特殊的背景下来写。
疏落的梅枝,是倒映在水中,读者感受到的是摇曳的梅影,着笔处是水,而且是清浅明澈的水;缕缕幽香,是在月下游动飘散,这里,月也是黄昏的初月,是在淡淡的月下。
这样写,环境气氛,与梅花的姿态幽香显得十分和谐协调,恰到好处。
可见,历代读者如此欣赏这一联诗是很有道理的。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是说霜禽、粉蝶对梅花的态度,从侧面加强前面一联描绘出来的梅花的美。
霜禽,既指寒霜中的飞禽,也指禽的毛羽洁白如霜。
霜禽想要在梅枝上停息,必须先偷眼看看。
这里写出了霜禽对梅花不敢随随便便,而是既爱且敬。
粉蝶如果知道有梅花,也一定是对她无限深情。
这样,梅花的美又从其他动物如何对待她的态度中表现出来了。
在写法上,上句,霜禽欲下当是实写;下句,梅花开放时并没有粉蝶,所以用“如”“合”这样假设猜度的语言,是虚写。
用词是十分讲究的。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与金尊”,这是说,可以亲近梅花的,幸喜还有低吟诗句那样的清雅;而不须要酒宴歌舞这样的豪华。
作者在这里赋予梅花以人的品格。
这个“人”,不是那种空虚庸下追求物质享受的俗人,而是品格高尚的风雅之士。
这样,诗中的梅花形象,就带有作者本人的浓厚的感情色彩。
诗人与梅花就不是客观的描写与被描写的关系,而是达到了精神上的无间契合。
这首诗的影响很深远。
后来词牌中的《梅花塘》以及《暗香》、《疏影》等,都从林和靖的这首诗中得到启发。
关于<<木兰诗>>的题及答案 越多越好哦
《木兰诗》 第一部分: 1.《木兰诗》选自宋代 编的 一书。
这首诗是 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3分)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5分) 可汗( )( ) 燕山( ) 胡骑( ) 辔头( ) 3.按要求填写:(4分) ⑴表现木兰深明大义,代父从军的句子是 。
⑵夸张地描写木兰的矫健雄姿的句子是 。
⑶写木兰辞官不就,突出她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格的句子是 。
⑷成语“扑朔迷离”出处的两个句子是 。
4.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6分) ⑴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 ) ⑵万里赴戎机(赴: ) ⑶出郭相扶将(郭: ) ⑷策勋十二转(策: ) ⑸著我旧时裳(著: ) ⑹关山度若飞(度: ) 5.指出下列叠音词指代的声音:(4分) ⑴唧唧复唧唧( )⑵流水鸣溅溅( ) ⑶胡骑鸣啾啾( )⑷磨刀霍霍向猪羊( ) 6.全诗详略得当,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3分) 7.从文中找出排比句和对偶句各一组:(4分) 排比句: 对偶句: 8.下面是对木兰的几种评价,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准确( )(3分) A、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
B、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对统治阶级战争政策的否定。
C、木兰替父从军,不仅表现了古代人民要求男女平等的愿望,而且反映出他们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D、木兰替父从军,不仅表现了爱国精神,而且表现了古代人民对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的抗议。
9.译句:(4分) 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⑵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⑶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⑷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木兰诗》阅读练习题 一、 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1. 唧唧复唧唧 唧唧:____________ 复:____________ 2. 木兰当户织 当:____________ 3. 惟闻女叹息 惟:____________ 4.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何所思:____________忆:____________ 5. 昨夜见军帖 军帖:____________ 6. 可汗大点兵 可汗:____________ 大:____________点兵:____________ 7. 军书十二卷 军书:____________ 十二:____________ 8. 愿为市鞍马 为:____________ 市:____________鞍马:____________ 9. 西市买鞍鞯 鞍鞯:____________ 10. 南市买辔头 辔头:____________ 11. 旦辞爷娘去 旦:____________去:____________ 12.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溅溅:____________ 13.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胡骑:____________啾啾:____________ 14. 万里赴戎机 赴:____________戎机:____________ 15. 关山度若飞 度:____________ 16. 朔气传金柝 朔:____________ 传:____________金柝:____________ 17. 策勋十二转 策勋:____________十二:____________转:____________ 18. 赏赐百千强 百千:____________ 强:____________ 19. 可汗问所欲 所欲:____________ 20. 木兰不用尚书郎 不用:____________ 21. 愿驰千里足 驰:____________ 22. 出郭相扶将 郭:____________扶将:____________ 23. 当户理红妆 红妆:____________ 24. 磨刀霍霍向猪羊 霍霍:____________ 25. 著我旧时裳 著:____________ 26. 当窗理云鬓 云鬓:____________ 27. 对镜帖花黄 帖:____________ 花黄:____________ 28. 火伴皆惊忙 火:____________皆:____________ 29.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扑朔:____________迷离:____________ 30.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傍地走:____________ 安:____________ 二、翻译句子。
1.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朔气传金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1. 木兰从军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面对可汗大点兵,木兰作出的决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木兰出征前紧张准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木兰奔赴前线思念亲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从“归来见天子”一段里你揣摩一下木兰希望过什么样的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阅读诗歌最后两个自然段,回答: (1) 用一句话概括这两段文字的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找出相应的动词 描写爷娘:____________ 描写阿姊:_________________ 描写小弟:____________ 描写木兰:________________ (3)“回家”一段表现了木兰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伙伴惊忙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安能辨我是雄雌”一句表现了木兰怎样的心情
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简述本诗的体裁及出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课后题
1.(2)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质。
2.①深切怀念②谈《水浒传》③笑谈“碰壁”④救助车夫⑤关心女佣3.比喻当时社会一片黑暗……“碰壁”是与反动势力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
4.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
还是我记性好。
” 他嚼着东西,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
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的记得,…… (这教材很好的,建议你去买,我们老师同学几乎都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