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样才能使本子变黄变旧
一、可以用烟熏。
将新纸用1%的三氯化铁溶透或喷洒数遍,放星期后,纸张的颜色发黄,再过一段时间纸张的颜色黄中略显灰色,看上去就有了旧纸的感觉;或将新纸先用紫外光照射2-5天(市售紫外灯即可),让纸中的纤维被破坏掉一部分(这个过程叫纸张老化),使新纸的手感与旧纸相近,然后用藤黄染色;传统方法还有用茶水、乌梅水、稻草和麦草水及酱油等,将新纸染成旧纸。
把酱油稀释一下,在白纸上刷一层酱油水,再烘干,看上去象老古董一样 把纸上面刷一层茶水,太阳底下暴晒(较慢)二、1.一个能和你要做旧的纸的同等大小的烤盘;2.海绵刷或者软毛刷;3.纸巾;4.一台烤箱;5.一张你想做旧的纸;6.半杯热的茶叶水;7.一勺左右的速溶咖啡粒步骤方法:1.把纸揉皱再展开2.调到最低温度预热烤箱3.把纸揉成一团,再平整的摊开,放在烤盘上4.把茶水均匀的洒在纸张上,用海绵或软毛刷刷均匀,在通风阴凉地方晾晒干5.再次撒茶水,并撒速溶咖啡粒,等5分钟左右用纸巾擦掉速溶咖啡粒,注意不要拉,要沾干6.把纸张放在烤盘里放到烤箱烘烤,这个过程一定要密切关注哦,不要烤焦了,只要烤到差不多干就行了。
7.烘干完成,取出你的旧纸,就OK了。
注意事项:在揉皱的过程中注意不要用力过猛,而把纸揉破,擦咖啡粒的时候不要来回摸,沾干即可,最后就是烘烤了,密切关注,不要烤烧着了。
三、普通纸张做旧:1、让纸受潮后再放到太阳下多晒几天 2、倒点茶水上去,然后晒干。
3、刷点经过稀释后的酱油,比例要注意不要太浓,完后阴干。
4、放在比较旧的书中挤压两天,然后在潮湿的空气中放两天,这样等干了以后看上去就比较旧了。
5、用弱酸性的液体浸泡,然后阴干。
快快回答拿分:我想在我的一个土黄色的本子里写诗(当然,这是我的秘密),你可不可以帮我给我的本子的...
轻轻弹奏一曲肖邦的夜曲,往昔的甜蜜一点一滴渗透泛黄的回忆里……
如何让水泡过的本子不发黄
不是做原色标本要勤换吸水纸.一定程度上可保持绿色,不过放久了照样会变色的. 在硫酸铜或醋酸铜溶液中煮一段时间再夹着就不会退色了. 褪色是因为(镁合)叶绿素不稳定,当把叶绿素中的Mg2+换成Cu2+时形成铜合叶绿素更稳定。
你把变黄的标本拿去煮一煮也许能补救.不过你那标本要是草的叶子的话恐怕一煮就烂 难成功.
我有一个很好看的本子 能在上面写点什么呢
我什么都不写,哈哈,所以到现在已经有好多本子在手里,但是因为有些年头了,所以纸张边侧都有些发黄,不过还是不知道写什么.小学的时候买了好看的本子都用来贴纸了,什么明星的啦,漫画卡通的啦,呵呵,现在都有好几本.中学的时候用来写自己编的小说,不过大多没结局,呵呵,手写太累.再以后买的本子就什么都不写了....不过后来有个本子很喜欢,写了一点东西,属于心情写照或者散文之类的吧,没写几页.目前有个本子不是很漂亮,但是比较精致,写了很多注册的信息,呵呵,记性不好,只能靠手写了.
图在本子上的修正带会过期吗?
修正带是会过期的。
时间放久了会涂不上去,粘性不好。
但是已经粘在本子上的修正带不会脱落,会有些发黄。
若是用比较水性的笔写字,会有一点晕开,但是不会很严重。
我还是专门翻出来初一的本看的呢,都五年了,大部分还是很好。
有些黄了,有些晕开了。
好像不同改正带的质量还是有些差别的。
我想把照片一页一页粘在本子上,下面写上话。
我在超市相册区域见到过这种本子,就是让人沾照片写心情用的,本子挺厚的,因为每一张纸都非常厚,大概1毫米左右,纸颜色微微发黄,有仿旧效果。
如果你买不到这种专用本子,也尽量买那种厚点的纸,我建议你买独立纸张,最后把纸张打孔,用麻绳串起来,这样更有创意呢~希望你女朋友喜欢~
那本发黄的小本子 阅读答案
说出来你肯定不信,小时候,我放过牛,砍过柴,割过猪草,甚至讨过饭。
我家的成分是地主,爷爷当过保长,按理说地主地主是地的主人,一定拥有很多土地,可惜我出生时,正是打倒地主的时候,家里房子没收,书籍抄走,家徒四壁。
等我长到七岁,娘终是负担不了一家六口人的口粮,拉着我走上了讨饭的路。
娘肩上搭一个用帆布做的米袋子,手里一根木棍,我使劲拽着一本小本子,一支铅笔。
天才朦朦亮,田埂边积着厚厚的霜,白茫茫的一片。
单薄的衣衫,小手牵着娘的衣角,越走越冷。
娘说,我们不能在自己的村子里乞讨,因为我们是地主,被人看不起被人欺负,同情我们的伯伯婶婶们也只能偷偷的救济一点。
去外村讨饭,要翻过三十公里的山路,我们一步步的走,我是娘最小的女儿,娘近五十了,很苍老,有白头发了,娘在灶堂烧猪食的时候我就坐在娘的旁边拉风箱,我替娘拔下过好多白头发,娘总说,乖女,娘不老,你看娘的头发有黑有白多好看,那时,我就摸着娘的头发枕在娘的腿上甜甜的睡着了。
娘这会儿正蹲下身子,用嘴巴呵着我的手,那股热热的气暖暖的,我对娘说,以后我要让娘整个人都泡在这样热热的气里,我现在知道,真的有这样的热气,叫桑拿,我去蒸过,可体验了多少次,我还是觉得没有娘当初呵着我的小手时的那股小小的热气温暖舒服。
娘就这样牵着我走走停停,不时的蹲下来呵呵我冻僵的小手。
天亮时,我们来到了一个叫大帜的村庄,娘一户一户的敲门,笑容满面,声音卑微,弯腰低头,娘叫我喊公公婆婆伯伯婶婶叔叔姨,我其实喊不了那么大声,娘是知道的,我又黑又瘦又矮,声音细小如蚊,可七岁的我会记数,还认全了百家姓,当然,这是读过私塾的爹教我的,可是读过私塾的爹却不能给娘分担生活压力,爹被关着,说是黑四类要接受改造。
我们连着敲了三户人家,第一户大门打开是个红脸堂的汉子,大吼一声,触霉头,大清早的来要饭,砰的一声大门紧闭,娘抱起我,拍拍我的背,笑着说,乖女不怕乖女不怕哟。
娘蹒跚着走进一个破院子,几只大公鹅出来追我戳到了我衣服,我吓哭了,我现在依旧最害怕那有大红癸头的大公鹅。
哭声引来了一个小脚婆婆,小脚婆婆看着我们抬起手用袖子擦眼睛,说是米缸在媳妇的房间里,媳妇锁上了门,小脚婆婆颤巍巍的拿给我一个煨红薯,还是烫着的,我一下就感觉不冷了,娘问过小脚婆婆的名字,小脚婆婆不肯说,娘就叫我在本子上画个圈圈,叫我写上小脚婆婆的番薯一个,我不会写番薯两字,但我会画,而且画得很像,我给番薯还加了两片绿叶子。
娘的眼睛红红的,我说娘你的眼睛是不是进沙了,我帮你吹吹,娘不理我,拉着我继续敲门,第三户没人,一只汪汪叫着的大狗在栅栏边瞪着我们。
隔壁走出来了一个小姐姐,小姐姐给我一颗玻璃纸包的小糖,很甜很甜,那张糖纸很鲜艳,在阳光下发亮。
第五户开门的是一个和娘差不多年纪的姆姆,我们站在门口,娘说家里揭不开锅了,想讨些“小米”,姆姆没说什么话,就转身进去了,我们在门外巴巴的等着……等她再出来时,她的手里却捧了个大杯子,是满满的一大杯大米,娘低头了又弯腰了,我声音脆脆的问姆姆的姓名,在本子上画上了圈圈又画了个大杯子。
从大帜村又走到河西村,娘弯了多少次腰,我记不清了,可我数得清一个个圈圈。
月亮出来了,洒下一片银白,跟娘的白头发一样闪闪发光,漂亮极了。
我拍着娘鼓鼓的帆布袋对娘说让我来背吧,我一点也不累也不冷。
娘的笑纹飞起来了,娘说,还是好人多啊,娘说的时候正低着头捂我冻得红红的小脸,于是,我吃到了娘滴在我唇上的眼泪,我吃进去了,娘的眼泪也是甜的,跟那个小姐姐给我的小糖一样的甜。
那一年的冬天特别温暖,我们一家围着炉子等着那布袋子里的小米熬成薄薄的稠稠的粥,香气飘满了土墙木窗。
娘一直保存着那张我七岁时记载的纸,后来当家境有所好转时,娘翻山越岭一家家的去感谢。
前几年搬家的时候娘从一块蓝布手帕中拿出来,纸张发黄,可惜字迹一点也没了,因为是用铅笔记的,几十年了早就褪色了。
可记忆却永远不会褪色,更不会忘了娘说的那句朴实的话,做人要懂得知恩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