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景物描写的句子加赏析
1.句少时,一托盘把上楼来,一樽蓝桥美酒,摆下菜蔬时新果酒,列几般肥羊、嫩鸡、、精肉,尽使朱红盘碟。
赏析:用优美的景物来反衬心中的阴郁,感叹人生落差之大,表明豪情壮志。
2.句子:一轮红日当空,没半点云彩,其日十分大热。
当日行的路,都是山路崎岖小径,南山北岭,却监着那十一个军汉,约行了二十余里路程。
那军人们思量着要去柳荫树下歇凉,被杨志拿着藤条打将来,喝道:“快走
教你早歇
”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
当时杨志催促一行人在山中僻路里行,看着日色当午,那石头上热了,脚疼走不得。
赏析: 这段景物描写突出了天气大热,僻路难行,军人疲惫,杨志焦躁。
景物描写融入了情节。
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众军人才能在黄泥岗歇凉喝酒,被蒙汗药麻翻,“生辰纲”才能被“智取”。
3.句子:无形无影透人怀,四季能吹万物开。
就树撮将黄叶去,入山推出白云来。
赏析:但凡世上云生从龙,风生从虎。
”这一阵风正好可以衬托大虫的来势凶猛,从而反衬武松的勇猛.4.句子:其时正是仲冬天气,连日大风,天地变色,马蹄冰合,铁甲如冰。
”“那雪降了一夜,平明看时,约已没过马膝. 赏析:这里使用景物描写来暗示,衬托人物的性格.、情趣和身份。
5.句子:写雪天擒索超,略写索超而勤写雪天.日无晶光,朔风乱吼. 赏析:将天气的恐怖与险恶展现于读者眼前,也为下文人物出场烘托了气氛.6.句子:次日彤云压城,天惨地裂.独引一支军马出城冲突. 赏析:要塑造索超的形象,但并未对其进行正面描绘,而是在“雪天”二字上多施笔墨,借助于自然环境的描绘,突出肃杀的气氛,从而将索超的威猛有效地烘托出来,使人物形象在画面中自现。
7.连月朔风紧起,彤云密布,四下里早纷纷扬扬下起一天大雪来”,“当日那雪直下到一更天气”。
又是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又是一场看似平淡但却寓意深长的雪。
赏析:寥寥几笔,便描绘出了雪的纷乱无序,这种无序与人物复杂的思想斗争相结合,一点一滴地透射出情节的变化,使意象与情节的发展形成默契的配合,预示了武松与潘金莲之间一场灵与肉的较量,也暗示了武松被逼上梁山的原因。
8.“纷纷扬扬下着满天大雪”,“林冲踏着雪只顾走,看看天色冷得紧切渐渐晚了.一个酒店,被雪漫漫地压着” 赏析:在漫天大雪走投无路之际,以景物的出现为情节发展透出了“柳暗花明”之感,也为下文人物上梁山铺平了道路.9.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而且“那雪正下得紧”。
“仍旧迎着朔风回来,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赏析:一连三次写雪,三次都仅寥寥数语,却精炼而又传神,把特定环境下的意象描写与小说的情节构成紧密地融为一体。
10.且说智深出到菜园地上东观西望,看那园圃。
只见这二三十个泼皮拿着些果盒酒礼,都嘻嘻的笑道:闻知师父新来住时,我们邻舍街坊都来作庆。
智深不知是计,直走到粪窖边来。
赏析:为下文倒拔垂杨柳做铺垫
水浒传赏析摘抄不少于800字
【1】【片段】林冲集中力量对付主要仇人陆谦。
林冲喝道:“好贼
你待那里去
”批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
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身边取出那口刀来,便去陆谦脸上阁着,喝道:“泼贼
我自来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
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
”在陆谦告饶推脱后,林冲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
且吃我一刀
”他把陆谦身上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
【赏析】第十回,是最精彩的回目之一。
林冲被“逼上梁山”具有典型意义。
故事以林冲的主要性格特征为线索,表现林冲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思想发展过程,林冲由安于现状到奋起反抗,完全是被一步步逼出来的,在那样的一种社会环境下,官府黑暗,陷害忠良,怎么会有林冲的好日子过呢
本来他有一个幸福的家,但是被百般的陷害和破坏,最后导致家破人亡。
林冲终于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拔刀而起怒杀仇敌,最后终被逼得无家可归而走上梁山。
有力突出“官逼民反”这个主题。
【2】●第二十三回 横海郡柴进留宾 ,景阳冈武松打虎 武松被宋江惊出一身汗,疟疾好了。
武松要回到到清河县探望哥哥,宋江兄弟两个专程相送,与武松结束兄弟。
武松到阳谷县地面。
在景阳冈打死猛虎。
知县赏钱一千贯,武松把钱散与猎户。
知县抬举武松为步兵都头。
【片段】原来但凡世上云生从龙,风生从虎。
那一阵风过处,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 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
武松见了,叫声:“阿呀
”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哨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
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 下来。
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 闪,闪在大虫背后。
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 起来。
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
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
武松却又闪在一边。
原来 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
那大虫 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
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抡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
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 打将下来。
【赏析】 武松打虎的经过写得如此具体精彩,这主要归功于作者善于捕捉人物的动作,对人物动作的观察细致敏锐,文字干净利落,情节曲折生动。
人物在关键时刻的动作最能突出人物的思想品质。
武松闪、轮、劈丢、揪等一系列动作写出了当时情况的危急,突出了武松的武艺高强,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都写得惟妙惟肖,让人读后如临其境,为武松捏一把汗。
作者【3】●第七回 , 误入白虎堂 力服波皮,从泼皮买酒牵猪请。
智深连根拔直垂杨柳,众泼皮惊服。
智深还席,为众泼皮使禅杖,林冲看见喝采,两人结为兄弟。
高太尉螟蛉之子调戏林冲之妻。
林冲见是,虽然恼怒,但忍了。
智深来助,林冲忍让。
思念林妻,富安和林冲好友陆虞候陆谦出卖朋友,请林冲去吃酒。
高衙内却哄林妻到陆虞候家调戏,林冲闻讯赶到,衙内逾窗而逃。
老都管引陆谦、富安见高太尉,定下陷害林冲的计策。
林冲中计被擒。
【片段】(原名鲁达,原是陕西渭州经略府的提辖,因为打死了强占民女的恶霸镇关西,逃到五台山出家当了和尚,法名叫智深。
后因酒后闹事,又被送到东京(现)管菜园。
菜园附近住着二、三十个游手好闲的泼皮,平日里常来偷菜,听说新来个和尚,商量着要闹他一番,给来个下马威。
哪知鲁智深一身好武艺,这伙泼皮根本不是他的对手。
鲁智深只三拳两脚就把为首的两个踢进了粪坑,其他的吓得纷纷求饶。
第二天,这伙人拿着酒菜来向鲁智深赔礼)次日,众泼皮商量,凑些钱物,买了十瓶酒,牵了一个猪,来请智深,都在廨宇安排了,请鲁智深居中坐了。
两边一带坐定那三二十泼皮饮酒。
智深道:“甚么道理叫你众人们坏钞
” 众人道:“我们有福,今日得师父在这里,与我等众人做主。
” 智深大喜。
吃到半酣里。
也有唱的,也有说的,也有拍手的,也有笑的。
正在那里喧哄,只听门外老鸦哇哇的叫。
众人有扣齿的,齐道:“赤口上天,白舌入地。
” 智深道:“你们做甚么鸟乱
” 众人道:“老鸦叫,怕有口舌。
” 智深道:“那里取这话
” 那种地道人笑道:“墙角边绿杨树上新添了一个老鸦巢,每日直聒到晚。
” 众人道:“把梯子上面去拆了那巢便了。
” 有几个道:“我们便去。
” 智深也乘着酒兴,都到外面看时,果然绿树上一个老鸦巢。
众人道:“把梯子上去拆了,也得耳根清净。
” 李四便道:“我与你盘上去,不要梯子。
” 智深相了一相,走到树前,把直掇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
众泼皮见了,一齐拜倒在地,只叫:“师父非是凡人,正是真罗汉
身体无千万斤气力,如何拔得起
” 【赏析】体现了鲁智深的: 1.初到一个地方,深知猛龙不敌地头蛇的道理,所以一出手就镇慑住了几个小混混,让他们以后不敢再生什么冒犯的念头。
2.体现了鲁智深有万夫不挡之勇,一个人可以倒拔杨柳,想想这是多么大的力气,由此也可深知鲁智深武艺高强。
俗语所说“一力降十会”。
作者由此埋下伏笔。
3.也体现了鲁智深不拘于小格,豪爽,.不拘于出家人不理红尘事这一说法,在红尘中几个小混混面前展现其万夫不挡之勇。
也因此在这个时候他才能结识林冲这个同样豪爽的人。
正所谓“英雄相惺惺相惜”。
【4】●第十二回 梁山泊林冲落草, 汴京城杨志卖刀 王伦想要杨志在山,以牵制林冲,杨志不从,只得让林冲坐了第四把交椅。
杨志乃杨令公之孙,因丢了花纲石,想补殿帅职役,被高俅批倒赶了出来。
缠盘用尽,便卖宝刀。
遇到泼皮牛二,无理取闹,杨志性起用刀杀了牛二,被监禁于死囚牢中。
众人见他为东京街除了牛二这害,多方周济。
又被送北京大名府留守司充军。
留守梁中书见杨大喜想通过演武试艺,抬举杨志。
【片段】杨志取路,不数日,来到东京;入得城来,寻个客店,安歇下,庄客交还担儿,与了此银两,自回去了。
杨志到店中放下行李,解了腰刀,朴刀,叫店小二将些碎银子买些酒肉吃了。
过数日,央人来枢密院打点,理会本等的勾当,将出那担儿金银物买上告下,再要补殿司府制使职役。
把许多东西都使尽了,方才得申文书,吊去见殿帅高太尉,来到厅前。
那高俅把从前历事文书都看了,大怒道:“既是你等十个制使去运花石纲,九个回到京师交纳了,偏你这厮把花石纲失陷了
又不来首告,倒又在逃,许多时捉拿不着
今日再要勾当,虽经赦宥,所犯罪名,难以委用
”把文书一笔都批了,将杨志赶出殿帅府来。
杨志闷闷不已,只到客店中,思量:“王伦劝俺,也见得是,只是洒家清白姓字,不肯将父母遗礼来点污了,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庭上一枪一刀,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不想又吃这一闪
——高太尉你忒毒害,恁地刻薄
”心中烦恼了一回。
在客店里又住几日,盘缠使尽了。
杨志寻思道:“却是怎地好
只有祖上留下这口宝刀,从来跟着洒家;如今事急无措,只得拿去街上货卖,得千百贯钱钞好,好做盘缠,投往他处安身。
”当日将了宝刀插了草标儿,上市去卖。
走到马行街内,立了两个时辰,并无一个人问。
【赏析】杨志是有名的杨家将的后代。
因为脸上有块青色的胎记,就有了个绰号叫青面兽,从小学武艺,长大后成了一名军官。
当时的徽宗皇帝要用南方的奇花异石堆起一座万岁山,殿帅府就派十个军官去押运。
杨志运送生辰纲被劫,四处避难。
被赦免后回到京师找个职位做,把许多东西都使尽了,才得见申文书,去见高俅,但高俅因为他丢了生辰纲而不任用他 。
这样他就失去了经济来源,接着盘缠都使尽了,只好卖掉祖传的宝刀。
杨志为生活所逼而卖刀,又被无赖所逼而杀人获罪。
这都和《水浒传》“逼上梁上”的主题相一致【5】郑屠右手拿刀,左手便来要揪鲁达;被这鲁提辖就势按住左手,赶将入去,望小腹上只一脚,腾地踢倒在了当街上。
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那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道:“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
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鲁达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睖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绛的都绽将出来。
【赏析】写动作要根据表达需要来写。
这里既写了鲁智深拳打的动作,也写了拳打的效果:“踏住胸脯,提起那醋钵儿大小拳头——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
……”表现了鲁智深嫉恶如仇的性格和力大过人的特点,让人深感痛快。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诗句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乘风归去, 又恐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七年级上学期2007年至2009年的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人教版
七年级(上)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温馨提示:亲爱的同学,你拿到试卷后,请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写在密封线内规定的地方,然后答卷。
一、 积累与运用(18分)1、给加点字注音,给拼音在对应的田字格内写汉字。
(4分)( ) ( ) ( ) ( )称职 栖息 玷污 枯涸 zhù níng qì mì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形、读音及字义都正确的是( )(1分)A、明察秋豪 “豪”读háo 意思是: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
B、怡然自得 “怡”读yì 意思是:安适、愉快C、可望不可及 “及”读jì 意思是:靠近、接触D、苦心孤诣 “诣”读yì 意思是:(学业、技术)所达到的程度3、下面语句都有语病,请在原文上修改。
(4分)①、在老师的帮助下,使他很快有了进步。
②、新课程改革后,我们学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课外读书活动。
③、新学期,老师采纳并听取了同学们的意见。
④、能否推进读书活动是提高中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之一。
4、请根据同学的文学常识卡片,把下列作家和作品序号对应填在表格内。
(3分)作家:①朱自清 ②鲁迅 ③郭沫若 ④老舍 ⑤安徒生 ⑥泰戈尔作品:①《金色花》 ②《济南的冬天》 ③《皇帝的新装》④《风筝》 ⑤《春》 ⑥《天上的街市》5、请根据语言环境或提示,填写出相应的课文原句。
(6分)①、晏殊《浣溪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情致缠绵,音调谐婉,对仗工稳,宛如天成。
②、问渠哪得清如许
___________________。
(朱熹《观书有感》)③、_____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④、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
(马致远《天静沙·秋思》)⑤、_________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
(辛弃疾《西江月》)⑥、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二、古诗文阅读(17分)(一)古诗词鉴赏。
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4题。
(6分)观 沧 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胜至哉,歌以咏志。
1、“以观沧海”的“观”字在全诗中起到了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1分)2、诗人东临碣石,观看到了哪些景物
(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以大海自比,托物言志。
其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四句最能表达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4、下面A、B诗句都是写秋景,然而写出的景物特点、语言风格和诵读时的情感基调却截然不同,请你说明它们的不同之处。
(3分)A、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景物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言风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诵读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10题。
(11分)《论语》十则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学而》)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
”(《为政》)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为政》)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为政》)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
”(《里仁》)⑦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5、下列各句朗读停顿划分不恰当的一句是( )(1分)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
(2分)(1)学而时习之。
( )(2)人不知而不愠。
( )(3)学而不思则罔。
(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7、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及其意义。
(2分)(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通“ ”,意思是:_______。
(2)诲女知之乎
“ ”通“ ”,意思是:_______。
(3)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通“ ”,意思是:_______。
(4)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 ”通“ ”,意思是:_______。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 “而”、“之”、“以”、“其”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2分)①、学而不思则罔。
(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
( )③、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 )④、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9、翻译第③则划横线的句子。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本文所选内容,有谈学习方法的、有谈学习态度的、有谈品德修养的,语言精练、含义丰富。
请你任选其中一则说说是谈的什么。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现代文阅读(25分)(一)请阅读下面选文,回答11—15题。
(11分)龙 卷 风①盛夏季节,在天气预报里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话,“台风中心的风力在十二级以上”。
似乎这“十二级”就是风力之“最”。
自然界中还有比这更大的风吗
有,这就是“龙卷风”。
②龙卷风俗称“龙吸水”,这也许是它漏斗状的外形很像神话中的“龙”从天而降,把水吸到空气而得名的吧。
实际上,它是从雷雨云底伸向地面或水面的一种范围很小而风力极大的强风漩涡。
③龙卷风的风力极大。
在龙卷风中心附近水平风速每秒可达100米以上,极端情况下可达300米,十二级台风的速度相当于每秒30米,要和龙卷风相比,自然就大为逊色了。
如此罕见的巨大的风,造成的破坏是异常惊人的。
当它触及地面时,可以把人畜开玩笑似的卷到天空再扔下来,它可以“倒拔垂柳”,摧毁建筑物,甚至可以把坚固的高楼大厦拦腰斩断。
1956年9月24日,上海曾出现过一次龙卷风,它竟把一个三四层楼高的100吨的储油罐举到15米高空,然后把它甩到100米外的地方。
1925年美国曾出现一次强大的龙卷风,造成2000多人的伤亡。
为什么龙卷风的风力这么大
主要是龙卷风内的空气大量逸散,使龙卷风中心的空气十分稀薄,气压很低,与外围空气的气压差特别大。
台风中心的空气和它外围空气平均每100公里气压差为20毫巴(压强单位),而龙卷风中心与它外围空气只要相差20米,气压就达20毫巴。
难怪龙卷风的风力要比台风大上好多倍。
④龙卷风涉及的范围很小。
1972年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的一次龙卷风,在它经过的15平方米的范围内,大树被连根拔起,而靠近这股大风的地方则安然无恙。
⑤龙卷风虽然破坏性很大,令人可怕,然而龙卷风也是可事先预报的,气象雷达就是监测龙卷风的一种很好的工具。
我们坚信不久的将来,人类不仅能监测预报龙卷风,而且还能利用龙卷风巨大的风能造福人类。
(原文有改动)11.阅读全文,整体把握,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龙卷风的
请依次填写在“{”后面。
(2分)龙卷风 12、文章第③自然段可以分为两层,请用“|”在文中标明,并写出每层的的大意。
(3分)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说明方法
请结合原文归纳对象的特点填表说明。
(3分)说明方法 说明对象 说 明 事 物 的 特 点1、 2、14、下面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
(1分)A、本文写龙卷风,却先落笔写台风作陪衬,是为了突出龙卷风风力大。
B、本文引用古典名著《水浒传》鲁智深“倒拔垂柳”一词,作用是为了突出龙卷风风力大。
C、龙卷风漏斗状云柱,风力极大,危害巨大,范围很小。
D、龙卷风虽然破坏性很大,令人可怕,然而可事先预报,已造福人类。
15、为了准确说明事物和事理,说明文的语言讲究科学性——准确、简明、周密。
请在选文第②自然段中找出你认为用得好的1个词语或句子,加以体会。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请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6—21题。
(14分)春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②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③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上万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⑤ “吹面不含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⑥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
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⑦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
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
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⑧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⑨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⑩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16、下面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薄烟(báo)抖擞(dǒusǒu) 卖弄(mài·nong) 鸟儿(niǎor)。
B、“应和”、“和平”的“和”读音都念“hé”。
C、朗读文中第①段的停顿和重音标注是正确的。
D、“一年之计在于春”意思是,春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及早安排好。
17、第③至⑦段作者抓住春的特征向读者展现了春的五幅美丽的图画,它们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18、第⑧、⑨、⑩段作者连用三个比喻句够成一组排比,歌颂了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19、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请揣摩第③段画横线的语句,品味加点词语好在哪里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请赏析第⑤段,回答下列问题。
(3分)⑴第一句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修辞手法。
(1分)⑵作者沉醉在春风里,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角度依次进行描写的。
(A、视觉 B、听觉 C、触觉 D、嗅觉)(只填序号)(1分)⑶“吹面不含杨柳风”出自_____宋_____和尚《 》中的诗句,“杨柳风”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21、下面一段文字也是写春的,请品味画横线的句子,说说它好在哪里
(2分)“立春带着温暖不声不响就扑进了千山万水,融入了千家万户。
风变柔了,柔得像婴儿那绵绵的嫩手,拍打到哪儿,哪儿就有甜甜的声响;雨变酥了,酥得像是蓄满了养分的香油,落到哪儿,哪儿的禾苗就长劲地生发;天变暖了,暖得屋外也像是农家冬天里烧热的大炕,娃儿们吆三喝四地翻跟斗,蹦高高。
不光娃儿们乐,苏醒了的青蛙也乐,乐得亮开嗓子唱上了。
青蛙一唱,燕子就上场了,在天地间上下起舞……春天真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10分) 1、模仿下列几个句子,以“友谊”或“意志”(任选一个)为题写几个句子。
(2分)理想: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看下面的材料,作出回答。
(6分)小亮是七年级(一)班学生。
上小学时,他还是一名学校的三好生。
进入中学后,他父母不在身边,他迷恋上了传奇游戏,悄悄地把父母给的生活费节省下来上网吧玩游戏,往往整夜不归,白天一上课就打瞌睡,甚至连续旷课。
因为经常上网吧玩游戏,他的学习成绩一天不如一天,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
昨天,他受到学校的“警告”处分。
⑴学校决定举办一次“中学生拒绝网吧”的教育活动,请你设计一条富有感染力的宣传语。
(2分)⑵请你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用一句话概括这一则材料的主要内容(字数限在20字以内)。
(2分)⑶假如你是小亮的同学和好朋友,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至少说两点,字数限在60字以内)(2分)3、读下图,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我班语文平均成绩的变化情况(字数限在30字以内)(2分) 90分85分期初 期末我班语文平均成绩变化图五、作文(50分)(1)请以“发生在身边的故事”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2) 熟悉的_______(在学习和生活中,老师、同学或父母的目光、背影、手等等都是你所熟悉的)请根据提示补全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要求:①请在以上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
②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③格式正确,书写工整,标点恰当,卷面整洁,少写错别字,少出现病句。
④你的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七年级(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8分)1、chèn qī diàn hé 伫 凝 憩 谧 (每个0.5分,计4分)2、D(1分)3、①、删“使”字;②、“开设”改为“开展”,或改为“课外读书活动课;③、交换“采纳”和“听取”位置;④、删“否”字。
(每个1分,计4分)作家 ① ② ③ ④ ⑤ ⑥作品 ⑤ ④ ⑥ ② ③ ①4、(每对0.5分,计3分)5、①、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②、为有源头活水来③、几处早莺争暖树。
④、断肠人在天涯⑤、稻花香里说丰年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每小题1分,计6分)二、古诗文阅读(17分)(一)6分。
1、统领全诗(1分);2、大海 山岛 树木 百草 洪波(每点0.2分,计1分);3、雄伟的志向和博大的胸襟(每点0.5分,计1分);4、景物特点:A句生机勃发,大气磅礴;B句悲苦凄凉,萧条冷落。
语言风格:A句豪迈,有气势;B句细致,纤巧。
情感基调:A句高昂,明快;B句低沉,缓慢。
(每点1分,计3分,设对比赏析扣除分,意思正确可得满分)(二)11分。
5、C(1分);6、(1)时常(2)生气、发怒(3)迷惑(4)真诚、诚实(每题0.5分,计2分);7、(1)说悦 愉快(2)女 汝 你,人称代词(3)知 智聪明(4)强 僵 僵硬(每题0.5分,计2分)8、①表顺接②好的方面 代词③把介词④大概,也许助词(每题0.5分,计2分) 9、温习旧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凭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2分,意思正确1分,“为”1分)10、谈学习态度、方法的第1、2、3、4、5则;谈品德修养的第1、4、5、6、7、8、9、10则。
(2分,例子1分,说明1分)三、现代文阅读(25分)(一)11分。
11、形状、特点、成因、范围。
(每点0.5分,计2分把特点说成风力大、危害巨大也可得分。
)12、“|”画在“为什么龙卷风的风力这么大
”一句前。
龙卷风风力大,破坏性大;龙卷风风力大的原因。
(3分,画“|”1分,层意各1分)13、(说明方法1分,其它每空0.25分,计3分)说明方法 说明对象 说 明 事 物 的 特 点1、风速大 2、风速大的成因(或气压差)作比较 台风 相当于每秒30米 平均每100公里气压差为20毫巴龙卷风 每秒可达100米以上,极端情况可达300米 只要相差20米,气压就达20毫巴14、D(1分)15、“漏斗状云柱”既形象又准确;“它是……强力漩涡”一句下定义,说明龙卷风的特点简明;“也许是”一词的周密等都可。
(有其中一点内容的1分,联系说明的1分,计2分) (二)(14分)16、B(2分);17、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或草报春、花争春、风唱春、雨润春、人迎春等符合意思都正确(每点0.6分,计3分)18、新 美 力(少一点扣1分,计2分) 19、用拟人修辞手法(1分),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意思正确(1分,计2分)。
20、⑴比喻、引用、借代(答对比喻、引用的可给满分1分)⑵C、D、B(1分)⑶南 志南 绝句 吹动杨柳的风,指春风(每空0.25分,计1分)21、用拟人修辞手法(1分),写出了春天悄悄地来到了人间,给人们带来了温暖(意思正确1分)(计2分)。
四、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10分)1、(2分)示例:友谊是虹,架起前行的桥;友谊是桥,携你走向未来。
要求:比喻恰当,构成排比,句子通顺,有寓意,结构一致,均可得满分。
2、(6分)⑴示例:网吧玩游戏危害健康影响学习。
扣住主题,句子通顺,均可得满分。
(2分)⑵(昨天)小亮迷恋网吧玩游戏受到(学校)处分。
(2分)⑶网吧玩游戏危害健康影响学习,正确对待处分,改正错误等,只要言之有理,语言连贯、简明、得体,均可得满分。
(2分)3、示例:期末,我班语文平均成绩已由期初的85分提高到90分。
(2分) 五、作文(50分) 作文严格按照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以及说明评分。
标准是: (一)、 基础等级(40分)一等(40—36分)切合题意,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感情真实;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字迹工整清楚,符合文体要求。
二等(35—30分) 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具体,感情真实;结构完整,语言较通顺,字迹较清楚,符合文体要求。
三等(29—20分)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感情基本真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字迹不够清楚,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四等(19—0分)偏离题意,中心不够明确,内容空泛,感情虚假;条理不够清楚,语言不通顺、语病多,字迹难辨认,不符合文体要求。
(二)、发展等级(10分) 要求:较深刻,较丰富,较有文采,有创意。
①、较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②、较能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
③、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①、材料较丰富。
②、细节较生动,形象较丰满。
③、恰当运用表达方式。
① 词语较丰富,句式较灵活。
②恰当运用修辞手法。
③文句较有意蕴。
① 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
②推理想象较有独到之处。
③较有个性特征。
【说明】 ①基础等级评分,以内容、表达为重点 , 全面衡量,准确入等。
②发展等级评分 ,以“有文采、有创意”为重点,依据12个评分点 , 不要求全面 , 以一点突出者评分 , 直至满分。
③确认为抄袭的作文 ,“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偏后评分 ,“发展等级”不给分。
④在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评分后,题目不全扣2分 , 每3个错别字扣1分 , 重复不计;不足字数, 每少50个字扣1 分;书写潦草,难辨认扣1分。
⑤作文评分严格按照中考标准执行。
《琵琶行》赏析
本诗的诗主旨)是“同是天涯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通过写琵琶女生活幸,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
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这些本来积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倾于诗中。
它在艺术上的成功还在于运用了优美鲜明的、有音乐感的语言,用视觉的形象来表现听觉所得来的感受;萧瑟秋风的自然景色和离情别绪,使作品更加感人。
诗人在这首诗中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通过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艺人的悲惨命运,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情。
诗的开头写“秋夜送客”,“忽闻”“琵琶声”,于是“寻声”“暗问”,“移船”“邀相见”,经过“千呼万唤”,然后歌女才“半遮面”地出来了。
这种回荡曲折的描写,就为“天涯沦落”的主题奠定了基石。
接着以描写琵琶女弹奏乐曲来揭示她的内心世界。
先是“未成曲调”之“有情”,然后“弦弦”“声声思”,诉尽了“生平不得志”和“心中无限事”,展现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
然后进而写琵琶女自诉身世:当年技艺曾教“善才服”,容貌“妆成每被秋娘妒”,京都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然而,时光流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描写,与上面她的弹水,“暮去朝来颜色故”、最终只好“嫁作商人妇”。
这唱互为补充,完成了琵琶女这一形象的塑造。
最后写诗人感情的波涛为琵琶女的命运所激动,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抒发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情怀。
诗韵明快,步步映衬,处处点缀。
既层出不穷,又着落主题。
真如江潮澎湃,波澜起伏,经久不息。
反复吟诵,荡人胸怀,情味无限。
语言铿锵,设喻形象。
“如急雨”、“如私语”、“水浆迸”、“刀枪鸣”、“珠落玉盘”、“莺语花底”。
这些读来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琵琶行》全诗共分四段,从“浔阳江头夜送客”到“犹抱琵琶半遮面”共十四句,为第一段,写琵琶女的出场。
其中的前六句交代了时间,这是一个枫叶红、荻花黄、瑟瑟秋风下的夜晚;交代了地点,是浔阳江头。
浔阳也就是今天的九江市;浔阳江头也就是前边序中所说的湓浦口。
交代了背景,是诗人给他的朋友送别。
离别本身就叫人不快,酒宴前再没有个歌女侍应,当然就更加显得寂寞难耐了。
这里面“主人下马客在船”一句句法稍怪,其意思实际是主人陪着客人一道骑马来至江边,一同下马来到船上。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这里的景色和气氛描写都很好,它给人一种空旷、寂寥、怅惘的感觉,和主人与客人的失意、伤别融合一体,构成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为下文的突然出现转机作了准备。
其中蹬后八句是正面写琵琶女的出场:“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声音从水面上飘过来,是来自船上,这声音一下子就吸引了主人和客人的注意,他们走的不想走、回的不想回了,他们一定要探寻探寻这种美妙声音的究竟。
“寻声暗问弹者谁
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这里的描写非常细致。
由于这时是夜间,又由于他们听到的只是一种声音,他们不知道这声音究竟来自何处,也不知演奏者究竟是什么人,所以这里的“寻声暗问”四个字传神极了。
接着“琵琶声停”表明演奏者已经听到了来人的呼问;“欲语迟”与后面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相一致,都表明这位演奏者的心灰意懒,和惭愧自己身世的沉沦,她已经不愿意再抛头露面了。
这段琵琶女出场过程的描写历历动人,她未见其人先闻其琵琶声,未闻其语先已微露其内心之隐痛,为后面的故事发展造成许多悬念。
从“转轴拨弦三两声”到“唯见江心秋月白”共二十二句为第二段,写琵琶女的高超演技。
其中“转轴拨弦三两声”,是写正式演奏前的调弦试音;而后“弦弦掩抑”,写到曲调的悲伧;“低眉信手续续弹”,写到舒缓的行板。
拢、捻、抹、挑,都是弹奏琵琶的手法。
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唐朝宫廷中制作的一个舞曲名。
六幺:当时流行的一个舞曲名。
从“大弦嘈嘈如急雨”到“四弦一声如裂帛”共十四句,描写琵琶乐曲的音乐形象,写它由快速到缓慢、到细弱、到无声,到突然而起的疾风暴雨,再到最后一划,戛然而止,诗人在这里用了一系列的生动比喻,使比较抽象的音乐形象一下子变成了视觉形象。
这里有落玉盘的大珠小珠,有流啭花间的间关莺语,有水流冰下的丝丝细细,有细到没有了的“此时无声胜有声”,有突然而起的银瓶乍裂、铁骑金戈,它使听者时而悲凄、时而舒缓、时而心旷神怡、时而又惊魂动魄。
“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这两句是写琵琶女的演奏效果。
大家都听得入迷了,演奏已经结束,而听者尚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周围鸦雀无声,只有水中倒映着一轮明月。
从“沉吟放拨插弦中”到“梦啼妆泪红阑干”共二十四句为第三段,写琵琶女自述的身世,自述早年曾走红运,盛极一时,到后来年长色衰,飘零沦落。
沉吟:踌躇,欲言又止的样子。
敛容:指收起演奏时的情感,重新与人郑重见礼。
虾蟆岭:即下马岭,汉代董仲舒的坟墓,在长安城东南部,临近曲江。
从“十三学得琵琶成”以下十句极写此女昔日的红极一时。
她年纪幼小,而技艺高超,她被老辈艺人所赞服,而被同辈艺人所妒忌。
王孙公子迷恋她的色艺:为了请她演奏,而不惜花费重金;她自己也放纵奢华,从来不懂什么叫吝惜。
就这样年复一年,好时光像水一样地很快流走了。
教坊:唐代管理宫廷乐队的官署。
第一部:如同说第一团、第一队。
秋娘:泛指当时貌美艺高的歌伎。
五陵:指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五个汉代皇帝的陵墓,是当时富豪居住的地方。
五陵年少:通常即指贵族子弟。
缠头:指古代赏给歌舞女子的财礼,唐代用帛,后代用其他财物。
红绡:一种生丝织物。
钿头:两头装着花钿的发篦。
云篦:指用金翠珠宝装点的首饰。
击节:打拍子。
歌舞时打拍子原本用木制或竹制的板,现在兴之所至,竟拿贵重的钿头云篦击节,极言其放纵奢华,忘乎所以。
等闲:随随便便,不重视。
从“弟走从军阿姨死”以下十句写此女的时过境迁,飘零沦落。
随着她的年长色衰,贵族子弟们都已经不再上门,她仅有的几个亲属也相继离散而去,她像一双过了时的鞋子,再也没人看、没人要了,无可奈何只好嫁给了一个商人。
商人关心的是赚钱,从来不懂艺术和情感,他经常独自外出,而抛下这个可怜的女子留守空船。
人是有记忆的,面对今天的孤独冷落,回想昔日的锦绣年华,对比之下,怎不让人伤痛欲绝呢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其实即使不作梦,也是一天不知要想多少遍的。
浮梁:县名,县治在今江西景德镇北。
红阑干:泪水融和脂粉流淌满面的样子。
从“我闻琵琶已叹息”到最后的“江州司马青衫湿”共二十六句为第四段,写诗人感慨自己的身世,抒发与琵琶女的同病相怜之情。
唧唧:叹息声。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二语感情浓厚,落千古失落者之泪,也为千古失落者触发了一见倾心之机。
自“我从去年辞帝京”起以下十二句,写诗人贬官九江以来的孤独寂寞之感。
他说:“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地势荒僻,环境恶劣,举目伤怀,一点开心解闷的东西都没有。
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诗人自己的苦闷移情的结果,我们对比一下《水浒传》里宋江赞赏江州的一段话,他说:“端的好座江州,我虽犯罪远流到此,倒也看了真山真水。
我那里虽有几座名山古迹,却无此等景致。
”诗人的悲哀苦闷完全是由于他政治上受打击造成的,但是这点他没法说。
他只是笼统含糊地说了他也是“天涯沦落人”,他是“谪居卧病”于此,而其他断肠裂腑的伤痛就全被压到心底去了。
这就是他耳闻目睹一切无不使人悲哀的缘由。
接着他以一个平等真诚的朋友、一个患难知音的身份,由衷地称赞和感谢了琵琶女的精彩表演,并提出请她再弹一个曲子,而自己要为她写一首长诗《琵琶行》。
琵琶女本来已经不愿意再多应酬,后来见到诗人如此真诚,如此动情,于是她紧弦定调,演奏了一支更为悲恻的曲子。
这支曲子使得所有听者无不唏嘘成声。
多情的诗人呢
看他的青衫前襟早已经湿透了。
促弦:紧弦,使调子升高。
青衫:八、九品文官的服色,司马是从九品,所以穿青衫。
这首诗的艺术性是很高的,其一,他把歌咏者与被歌咏者的思想感情融二为一,说你也是说我,说我也是说你,命运相同、息息相关。
琵琶女叙述身世后,诗人以为他们“同是天涯沦落人”;诗人叙述身世后,琵琶女则“感我此言良久立”,琵琶女再弹一曲后,诗人则更是“江州司马青衫湿。
”风尘知己,处处动人怜爱。
其二,诗中的写景物、写音乐,手段都极其高超,而且又都和写身世、抒悲慨紧密结合,气氛一致,使作品自始至终浸沉在一种悲凉哀怨的氛围里。
其三,作品的语言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概括力,而且转关跳跃,简洁灵活,所以整首诗脍炙人口,极易背诵。
诸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别有幽情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等等都是多么凝炼优美、多么叩人心扉的语句啊
白居易本来就是一个关心下层人民,同情人民疾苦的诗人,这次他又用浅近流转的语言描写了一个动人怜惜的风尘女子形象。
由于这首诗,白居易的名字也就更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了。
三十年后唐宣宗在为白居易写的一首诗中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连少数民族的儿童都能背诵,稍有文化的汉族人就更不用说了。
评论:长篇巨诗,酣畅生动,行云流水,一气贯注,扣人心弦,魅力尽显。
语言生动,音韵和谐,情景交融,繁简适宜,通俗晓畅,自然流丽。
思维形象,比喻贴切,无形音乐,具体可感,绘声绘色,惟妙惟肖,出神入化,引人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