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六盘山上阕中描写词人看到的景物是的,词句是
清平乐,六盘山上阕中描写词人看到的景物是的:秋高气爽,天气晴朗,碧空万里飘着几缕淡淡的白云,停立山顶,极目凝望着一行行南飞的大雁,直到它们消逝在碧空的尽头。
词句是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1935年10月【译诗】 长空高阔白云清朗, 南飞的大雁已望到了天边。
不登临长城关口绝不是英雄, 算下来已征战了二万。
六盘山上雄峰再拔, 烈烈西风漫卷着红旗。
今天我长绳之武装紧握手中, 哪一天才会将那蒋家狂龙捆缚
《清平乐六盘山》从景物描写中,可以看出整首诗词的风格怎样?
全词大气磅礴,雄浑豪放,隽异挺拔,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量。
造语朴实自然,意境高远,感情充沛而又生动形象。
在表现手法上,全词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达到了情景交融、刚柔相济的妙境。
清平乐六盘山这首诗描写了一副怎样的画面?
《清平乐六盘山》是上半阕一开始,诗人从眺望远景起笔,西部秋景开阔,长空高朗,抹抹闲云轻漾,北雁在阵阵南飞,仿佛带走了诗人对过去南方生活及革命斗争的回忆及眷恋,接着又起豪气,“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从爽朗、舒畅的秋心转入英迈的青春吟诵,二万五千里长征已在脚下,长征的目的地已经到达,浩瀚的业绩就要进入一马平川的时期。
《清平乐六盘山》是下半阕,诗人将目光收到近处,高山之巅,红旗猎猎,红军将士在秋天的山峰间盘旋向前。
接着吐出胸臆,化用宋代刘克庄《贺新郎》中三行:“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
”而这里的“苍龙”出自唐代颜师古的评注中引用汉代服虔的话:“仓龙,太岁也。
”仓龙同“苍龙”,“太岁”是古人所说的凶神恶煞,这里引伸为蒋介石就是“苍龙”。
虽然最后两句用的是设问句,但所起作用都是陈述式的肯定句,即总有一天,红军战士将消灭国民党反动势力,夺得最后的胜利。
这首词写景、抒情工整分明,流转自然。
上、下半阕均是一、二句写景,三、四句言志。
情景交织,浑然一体。
整诗洋溢着革命胜利的豪情,应用高亢雄壮的语气。
为在1935年10月所作的一首词。
是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抒发了“长缨在手”定当“缚住苍龙”的革命豪情。
《清平乐六盘山》作者为唐朝文学家。
其古诗全文如下: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前言】 《清平乐六盘山》是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
该诗最早发表在《诗刊》1957年1月。
1961年9月为宁夏干部书写此词时改为“红旗”,手迹发表在1961年10月七日的《光明日报》。
1935年10月,率领的红一方面军在向陕北根据地挺进中,在六盘山前击溃了前来堵截的敌骑兵团。
在战斗胜利的鼓舞下,当天下午部队便一鼓作气翻过了六盘山。
1935年10月下旬,顺利到达陕北。
《清平乐六盘山》生动表现了毛主席及其统率的红军彻底打垮了国民党反动势力的坚定决心,抒发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壮志豪情。
清平乐 六盘山描写秋季景色的词句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清平乐六盘山一词中画龙点睛的句子是哪一句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望采纳
清平乐 六盘山中描写秋天的两句词
就是第1、2句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意思是长空高阔白云晴朗,望着南飞的大雁已飞到了天边。
清平乐 六盘山反映作者心情愉悦的句子是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描写作者愉悦心情。
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翻译; 长空高阔白云清朗, 南飞的大雁已望到了天边。
不登临长城关口绝不是英雄, 算下来已征战了二万。
六盘山上雄峰再拔, 烈烈西风漫卷着红旗。
今天我长绳之武装紧握手中, 哪一天才会将那蒋家狂龙捆缚
为在1935年10月所作的一首词.为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抒发了“长缨在手”定当“缚住苍龙”的革命豪情.这首词写景、抒情工整分明,流转自然.上、下半阕均是一、二句写景,三、四句言志.情景交织,浑然一体.
古诗;清平乐 六盘山中反映出作者心情愉悦的句子是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写的是秋景,抒的是爽朗,舒畅的心情。
而接下来从‘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开始转为豪情壮志的喷发。
金平乐六盘山上以及描写诗人看到的景物的诗句是
清平乐六盘山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